能跟两岁的孩子讲道理吗?

可能有些人以为,那么小的孩子连话都不会说,跟他们讲什么道理呀,孩子肯定听不懂。还有些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我生的他,他的一切都得我说了算,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美美会说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字就是“不”(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从8个月大开始,她就“不不”个不停,非常明确地表示着自己对大人命令的反应。其实,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平日里对孩子说的几乎全是限制的词语,所以这是孩子把我们的话做了最好的翻刻。有段时间,我甚至以为孩子才1岁就进入了第一反抗期呢。

的确,在小孩子有种种危险举动或行为不符合大人希望时,简单明确坚决地说“不、不行”肯定能让孩子明白而且会立竿见影。但是,这并不意味讲道理就没有必要,更不代表孩子就能完全服从。2岁以下的宝宝真的听不懂道理吗?其实不然,孩子能读懂我们的表情,能听懂赞扬和批评,能知道谁喜欢他,这些都足以证明孩子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那么,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让2岁以下的小宝宝听懂我们讲的道理呢?

1.用孩子体会过的感受讲道理

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经历过才最能记忆深刻。美美不到1岁时,对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冒的蒸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任凭我们怎么解释有多烫呀多危险呀都无济于事。让她停止这个危险的举动是在冬天,她摸暖气管时被烫了一下,我告诉她这就叫“烫”(后来我摸了暖气片,真的是很烫),于是她就记住了。当她再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汽时,我就告诉她“烫,暖气烫了你,白汽也烫”,还带她走到暖气边。这时她就开始边说“烫”边后退,也就不再靠近蒸汽了。

2.让孩子从大人的感受中懂得道理

孩子其实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经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观察模仿。如果大人有不高兴的情绪,他们也会琢磨这个表情的含义。美美不爱吃丝瓜(我也是刚发现的,不过尚未发现其他她不爱吃的食物),给她吃丝瓜炒鸡蛋时,她第一次吃就全吐了出来。起初我们以为是有什么籽,不过把籽全都去除了再给她吃她还是吐。我板起脸来告诉她,如果不爱吃可以告诉妈妈,这样吐得一地脏脏的,妈妈不高兴。她看了我的表情后,低着头也不高兴了,竟然抓起我的手咬我。我告诉她把妈妈咬疼了,她是明白什么是“疼”,因为孩子摔了碰了的时候我都告诉她这叫“疼”。我问她现在妈妈疼了,怎么办呢?美美看着我,想了想,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手,相当于给我揉了揉,因为平时我就这样对她的。我非常感动,表扬了孩子。这个就和丝瓜联系了起来,接下来虽然她不想吃,但是也含在嘴里,看着我。最重要的是,她以后很少再咬人了。

3.让孩子从大人的示范中明白道理

行动是对语言最好的解读。孩子可能听不懂复杂的语言,但是父母的示范能使他们了解很多说教代替不了的事情。孩子在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我知道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说“这是你的,不要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的确会特别保护自己的玩具以及食物,谁也不能动,包括最亲近的人。美美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比较没有“心眼”。她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和她交换物品,包括吃的也不是只给她自己吃。所以,当她在外面玩,看到别的孩子为了争夺玩具而哭泣时,她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美美当然也有自己物品的归属感,无非是我们不让她独占罢了。同样,如果不希望孩子登到高处危险地向下看,大人也最好不要当孩子的面站在凳子上或床上关窗户。

延伸阅读

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要摆正心态


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要摆正心态

长久以来一直发现父母总喜欢跟孩子说教,从人生大道理讲到生活小细节。我相信也肯定孩子成长中需要父母的教导,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唠叨不断地希望孩子从自己的长篇道理中,学习如何安身立命、做人处世,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效果不彰,甚至孩子会反其道而行之,令父母伤心、痛心不已。

并非父母不能讲道理,但得运用恰当,包括时机、地点等。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如果父母始终抱着我比你懂得多、比你有智慧等由上而下的教训孩子心理,反而会使孩子不愿接受,甚至抗拒父母所说的道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未受到尊重。

在有些演讲场合,当父母提出不少自己孩子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时,十之八九都是用说服、提醒、告诫的方式,少有人用平等沟通的心态和方法。因而,我常建议父母对待孩子宜多用“动之以情”,少用“训之以理”。这也许是因为父母原本说的太多的一个反向建议,但并不意味父母不该说理教是非。

面对孩子问题时,不妨先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分享、倾吐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此时,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亦不须加以批判),道理自然会进入孩子的耳里、心底。这种做法好比一个杯子盛满了水是很难加进新水的,只有让它先倒出来再装入。

对于孩子求知解惑的理性问题,当然可以讲道理,如孩子对学问知识提出的“为什么”,教导孩子处理事物的方法等。但是,对于孩子有情绪涉入、感到心理困扰的行为,父母且按住性子去同理孩子。

盼望父母想一想以下这一句话,“进入孩子的心中,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想通了便去试试看,假以时日会发觉亲子的心理距离更近了。

两岁宝宝能上幼儿园吗?


生活中,妈妈和奶奶之间为了宝宝的喂养进行争论,出发点都是为了宝宝的茁壮成长。所以,婆媳之间要相互尊重,经常沟通,一起努力,找到最科学、最利于宝宝成长发育的喂养方法。

奶奶:两岁的宝宝太小,送他去幼儿园花钱不说,那里孩子多,肯定会互相传染疾病,还会受别的孩子欺负。再说了,宝宝吃惯了家里的饭,在幼儿园能吃饱吗?

妈妈:宝宝快满两岁了,平时太忙我没办法亲自带他,考虑到宝宝各方面的发展,我想送他上幼儿园,不然宝宝天天只能和奶奶玩,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他的发育。

北京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张峰:宝宝两岁半就完全可以送去幼儿园了,这是因为宝宝满了两岁以后,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身体和智能也逐渐成熟,不仅具备了语言能力,而且生活上也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去幼儿园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照顾自己了。这时也是求知欲最强和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把他送到幼儿园去学习,多接触人,接触各种事物,语言会发育得更好,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两岁的小宝宝多数是在父母、家人身边长大的,总有一天要走出父母的视线,应该及早与同龄儿童接触,接受更多科学的教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为入学做好准备。

独生幼儿三岁以后仍然由家人带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利于成长。上幼儿园可以克服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为伴的不足,让孩子在交往中磨炼自己,促进心理健康。所以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应该入园接受教育。

两周岁以前,应该尽可能地多带宝宝去亲子中心进行些亲子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以家长带孩子一起参加为主,它在开发宝宝智能的同时也能增进母子感情。

两岁内孩子应该母亲带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岁看小”是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三岁到七岁被称为幼儿期(进入幼儿园时期)又叫学前期。所谓“七岁看老”是指在七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如何把握婴幼儿时期,培女成凤,养子成龙便备受关注。实际上大多数家长都不可能按照心理书或是其他科学书籍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因为芸芸众生,我们都普普通通,但是我们如果顺着幼子或幼女的自然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就有希望培女成凤,养子成龙。

【建议】

以下几点或许对您的育儿过程、更接近您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帮助。

两岁内孩子别让他人带

首先,两周岁以内的婴儿,您没有任何理由托付给除了您以外的其他任何人,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孩子在婴儿期必须同母亲在一起。如果孩子在这一关键时期没能得到母亲的呵护,在长大成人后获得心理疾病的机会就比别人多。请您切记:母亲必须和您两周岁以内的宝宝在一起,否则,次品可以回炉,而育儿则没有反复的机会。

要成为孩子最亲密的玩伴

其次,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最亲密的伙伴,游戏时的玩伴。

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身的言谈举止力求符合这个标准。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父母能做到的,孩子有希望做到,你做不到的,不要强求孩子,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

别模糊孩子的性别意识

再者,父母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模糊了孩子的性别教育,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总有一些父母因为未遂了儿女双全的愿望,如果是男孩,作为母亲希望儿子要是能像女儿一样体贴父母该多好,反之,要是能像儿子一样可以依靠该多美,这一点切忌。别为孩子发生性别同一性障碍(男孩不认同自己是男孩,女孩不认同自己是女孩)埋下伏笔。男孩在玩耍中更喜欢舞枪弄棒或踢球撒欢儿之类的活动,父亲要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儿,培养男孩的男子汉的气质。反之,母亲就要同女儿多接触,其实没必要刻意怎样,母亲的天性足以让女儿体会到、学到并且自然在母亲的熏陶的下成长为像母亲一样的女人。鼓励孩子多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儿。因为同伴关系在儿童个性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也为孩子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热身,让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经验。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及心理感受。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值得重视的是自尊感,自尊得到满足,会使孩子感到自信,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男孩的自尊、自信是在父母的赞许中尤其是父亲肯定的目光中养成的,女孩的美丽是在父母的欣赏中塑造的。

父母要懂得,您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给孩子一个安定和谐的家庭,使家庭充满民主和爱的气氛。关注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比让孩子多做几道题更重要。

请教:两岁小东西的管教!


xueduoduo也说出了我的烦恼。

两岁七个月的璇璇也很令我头疼。

管严了怕她长大了唯唯喏喏,管松了怕她无法无天。

多多天热出去玩儿的事儿倒不用太多担心,小东西也知冷知热的,在外面热得难受肯定玩玩就想回家了。晚上多带她出去散散步就行了。

huihuidou的回复:

我觉得对待孩子的任性,只需要狠一次心就好了。

记得我家豆豆在这么大的时候,特别喜欢吃冰糖。我每次给她之前,都告诉她,糖吃多了,小牙要长虫子,只能吃一粒!后来,家里人破例多给了,她觉得还可以多吃。

有一次,她吃了两粒了,还要。我可不干了,我给她再次讲道理,她也不听,只是一个劲地哭。“你自己想想吧!觉得糖吃多了有好处呢,就继续哭!不对呢,就到妈妈这里来!”于是,我不再理她。

这一招还管用!这次她没哭多久就收口了。而且这以后,也记住了糖不能多吃,吃任何东西都不能贪多,对身体不好呢!

要不,你也试试?

happy星妈的回复:

1.讲道理;

2.道理讲不通,暂时隔离法;

3.在安全、安静、无聊的地方隔离三-五分钟后,再讲道理。

两岁女孩也会“性好奇”?


一位母亲打电话来说,她两岁多的女儿产生了“性好奇”,问我应该怎么办?

真是有些骇人听闻,这绝不可能,因为两三岁的孩子,就连性别意识都很淡薄,哪里会产生什么“性好奇”?我追问后才真相大白。

原来,爸爸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女儿,一有空父女俩就粘在一起,嘻嘻哈哈,没大没小,没老没少。有时候睡觉之前,爸爸穿着秋裤或裤衩和他的小女儿一起玩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女儿对爸爸身体的“要害”部位发生了浓厚兴趣,总爱歪着脑袋,盯着那个地方好奇地问:“爸爸,那是什么?”有时候还想用手摸摸,弄得爸爸很难为情。于是,妈妈便怀疑:是不是孩子产生了“性好奇”?

这哪有什么根据,完全是胡思乱想,生搬硬套。类似这种情况,许多家庭都发生过。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对一切新鲜的或特异的事物都感兴趣,想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两三岁孩子显著的心理特点。这个家庭的三个成员中,妻子和女儿两个人是女性,只有爸爸一个人是男性,爸爸就像是住进了“女生宿舍”。在女儿的眼里,爸爸实属绝无仅有的“稀有动物”。两相对照,爸爸身体的“与众不同”之处,自然很容易引起充满好奇心的女儿的注意。不过,这仅仅是一种不经意的关注而已,与“性好奇”是风马牛不相及,家长不必过于担忧。

女儿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但与大人平时生活中不太“检点”,不注意细节有直接关系。两岁多的孩子虽然是小孩子,但她毕竟是女孩子。男性家长在与小女孩子相处时,不论多么喜爱自己的孩子,也要有分寸,有一定的距离。对异性来说,身体的“隐秘”部位,即使是父女、母子之间,也要尽量掩饰一下为好。比如,父亲在女儿面前只穿三角裤或秋裤等紧身衣服,就不大妥当。同样,母亲在自家男孩面前,最好也不要裸体。

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不需要讲什么道理,小孩子根本无法理解。要表情严肃,严厉地制止,甚至在她伸手去摸“不该抚摸”部位的时候,重重地打她的手,让她感到疼痛。通过这样严厉的警告,一两次即可见效。让女孩子意识到,父亲身体的这个部位是不允许动的。然后,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两岁多宝宝学些啥(上)


古今中外,有许多优秀人物在年少时,就显现出不同寻常的聪明才智,人们称年幼的他(她)们为神童。神童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许多家长都想知道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神童来。

而很多神童的家长在谈及神童的成长时,都认为大脑的发育是产生神童的关键。脑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怀孕后期3个月到产后6个月。智力作为一种综合的潜在能力,它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及其功能活动而蕴藏在大脑中。因此,脑细胞内有关基因的重组、实破和染色体变异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智力的发展。而脑细胞的特点是其增殖时“一次性完成”,错过这个机会就无法补偿了。胎儿的脑在妊娠5个月时开始形成,出生时脑重为350g左右,1岁末脑重量增至1000g左右,到两岁时脑神经细胞达到100亿个——140亿个,以后脑细胞数量就不再增加了。

因此,应在这段时期内充分注意饮食营养,特别是补充一些对孩子脑发育有益的营养物质。母亲怀孕后便多吃高蛋白质和含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食物,除正餐外,应多吃瓜果,如猕猴桃、梨、苹果、番茄、西瓜、甜瓜等。在哺乳后期便给孩子喂骨头汤。两岁以后,给孩子吃些杂粮、核桃、葵花籽等,炊具应使用铁具,使儿童身体健康,大脑皮层沟回深、粗犷,增强智力。有些神童之所以具有超凡数理才能,主要是其大脑的某些形态结构非常完备,善于对数的信息进行多层次的编码、储存、分析并准确地提取。有的神童之所以具有人的记忆力,是因为其脑细胞内含有充分的核糖核酸和某种蛋白质,借以进行高效率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可见,想要成为神童,没有一个发育优良的脑是不行的。

有了发育良好的脑,还得保护它不受到损伤。如外伤、产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论是宫内感染还是产后感染)、高热等,均可对脑细胞造成损伤,需特别注意避免。

然后,就是要开发脑的潜力。早期教育是造就神童的重要一环。人在幼年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模仿力远胜于成年人,是接受教育的绝好时机,要使孩子成材,就必抓紧这个时期的教育。甚至有的神童父母认为,应有胎儿期就实施胎教。一位神童的母亲在孕期曾致力于写小说,竟无意中起到了胎教的作用。等到孩子开口说话时,就常从小嘴里往外蹦词。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其实,只要遵循儿童心理和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依照孩子各自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反而能培养出一个令人称叹的“神童”来。

两岁多宝宝学些啥(下)

两岁多宝宝学些啥(下)


现在许多小学已经开设第二种语言课,如英语、俄语等,甚至在一些幼儿园,老师也正在尝试着教给孩子第二种语言。这种方法可行吗?回答是肯定的。

孩子吸收语言的能力在3~6岁之间最强,如果你有幸获得机会教他第二种语言,这个时期则最为理想。

处于这个年龄,你的孩子学第二种语言几乎跟学母语一样容易,并且无需正式上课。他只需经常听见有人象说本国语一样地自然、准确地说出这种语言。父母、幼儿园的老师、邻居,只要用第二种语言对孩子,就能成为很好的老师。你的目标不是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而是让他在不断发育的大脑里,建立起第二种语言的基本概念。此后,他可再继续学习这种语言,而无需在少年或成年时,使用母语发音或语言结构来毫无趣味地学习第二种语言。

重要的是,无论谁教你的孩子学第二种语言,都必须要能够正确地说这种语言。研究表明,父母既不会正确地说英语,又不会讲一口正确的本国语,家里没有什么文化的,能使用两种语言的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往往很差。在小学里,使用不精通外语以及不采取“直接的”或“母语般的方式”教学的教师,来教孩子们学一种外语,这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自己的第二种语言不流畅,又不认识任何能用“母语般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人,那么你就不能给孩子提供这一学习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