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
2020-09-08 亲子活动 格林童话故事大全 安徒生童话故事大全游戏:拍拍手,点点头。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手的灵活性和双手的配合度;同时运动与语言的结合,可以让宝宝更容易学会说话。
游戏步骤:
1、在集体活动中让宝宝围坐一圈,家长坐在宝宝后面大家一起拍手点头,“拍拍手,点点头,拍拍手,点点头”。
2、宝宝刚开始很难做到,家长可从背后握住宝宝的小手做拍手动作,慢慢地让宝宝自己做,节奏不要太快,让每个宝宝都能看到家长的动作。
3、集体“拍手”游戏后,妈妈要及时检查宝宝的成效:在不动双手的情况下喊“拍手”,如果宝宝知道“拍手”的含义,开始拍手,就说明妈妈成功触动了储存在他(她)脑海中的记忆模式。
游戏互动:
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宝宝会显得比平常要乖很多。大人这个时候可以在其他人面前夸奖宝宝,让宝宝知道这样会让大人感到高兴。游戏开始时,大人帮助宝宝做,然后宝宝就可以自己随着节奏做了。随着学会的动作越来越多,宝宝就更渴望自己能说话,这样就不用等家长来说口令了,自己就可以玩了。
于博士温馨提示:
注意宝宝情绪,如果宝宝不高兴就要安抚宝宝的情绪。多赞美宝宝,然后慢慢引导宝宝继续玩这个游戏。
妈妈须知:
年轻妈妈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误:若宝宝指着水瓶,你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会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宝宝不用说话,你就满足其要求了,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所以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她)一个空水瓶,他(她)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
精选阅读
19-21个月亲子游戏:拍拍乐
设计意图:
19-21个月宝宝已经会拍手了,能指出身体的不同部位,双手的协调能力也比以前有了更大进步,为了让宝宝更有效的巩固对身体部位的认识,促进宝宝更健康的成长,特意设计了“拍拍乐”的亲子游戏。
游戏目标:
1、感知身体的不同部位,感受儿歌的音乐节奏。
2、增强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增进亲子间感情。
游戏准备:腕铃1个,愉快的背景音乐。
游戏过程:
1、妈妈戴上腕铃,在宝宝前方摇手,使腕铃发出响声,问:“宝宝,你的小手在哪里?”
2、妈妈边念“拍手歌”边做动作,当念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妈妈用双手扮演小蚂蚁,从宝宝的膝盖一直往肩膀上爬,最后,在宝宝的腋下挠痒痒。
附儿歌:拍手歌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爬起来。
3、妈妈:“宝宝真棒!妈妈的小手可能干了,会拍小脚、拍膝盖,拍屁股,拍肚子,拍肩膀,拍后背。”
4、妈妈:“宝宝的小手也很能干,也会拍。”妈妈边念“身体歌”拍引导宝宝模仿拍身体,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妈妈去帮宝宝拍拍后背。
附儿歌:身体歌
拍拍小脚,咚咚咚;
拍拍膝盖,咚咚咚;
拍拍屁股,咚咚咚;
拍拍肚子,咚咚咚;
拍拍肩膀,咚咚咚;
拍拍后背,咚咚咚。
5、妈妈用食指轻轻戳宝宝的小脸蛋,把宝宝逗笑。
游戏延伸:
1、在教宝宝认五官时,妈妈说出五官的名称,让宝宝指妈妈的相应部位。
2、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可以和宝宝击掌拍手,可学习数数,帮助宝宝建立数概念。
温馨提示:
1、在游戏过程中,宝宝不拍手,可以握住宝宝的手拍一两下,然后松开手,让宝宝自己拍。
2、在拍身体的不同部位时,妈妈可以去拍拍宝宝的相应部位,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对拍手”
亲子活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组织形式,为此学校将准备举行大型亲子互动活动。为了使活动更顺利的进行,学校就要制定一套详细的活动方案。在提高孩子想象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你们有些过有关亲子活动的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拍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拍手”适合于4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锻炼肌肉的灵活性。
1、学儿歌
该游戏儿歌是:“拍手,拍右手;拍手,拍左手;拍手,拍手心,拍手背。”
家长可通过念儿歌使孩子对右手、左手,手心、手背有个明确的认识。
2、学习游戏
孩子会念儿歌后,家长就可与孩子进行慢动作练习了。动作如下:
成人与孩子面对面,边念儿歌边拍手。
拍手,拍右手:先自拍一下,然后成人伸右手与孩子伸出的右手对拍。
拍手,拍左手:方法同前,方向相反。
拍手,拍手心,拍手背:先自拍一下,然后成人伸出双手与孩子伸出的双手手心对拍一下,再手背对拍一下。
3、提高熟练程度
家长可根据孩子掌握游戏的熟练程度,逐渐加快拍手速度,直到不念儿歌也能快速动作,游戏中应尽量避免或少出现失误。
【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教案
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游戏目标
1、能跟着音乐打节奏,做拍蚊子动作。
2、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打蚊子、搔痒痒、擦药等动作,并尝试创造性地表现这些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体验音乐的活泼与动感。
2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游戏准备1、准备好空旷的教室。
2、音乐《拍蚊子》磁带,录音机。
3、卡纸做的一只大蚊子和四只小蚊子。
3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游戏过程一、导入游戏
1、师:夏天的时候,有一种昆虫“嗡嗡嗡……叮上来的时候呢,会很痒的,你猜是什么呢?(蚊子)
2、师:那你们看到蚊子会怎么做呀?(打死它)
3、师:你们都会打蚊子呀!今天我带来一首关于打蚊子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不同方位的打蚊子动作
1、师:这首音乐讲了一个什么事情呀?(打蚊子)你们会打蚊子吗?我们一起来玩打蚊子的游戏好吗?
2、出示道具蚊子,教师提起蚊子道具,不断地变换方位,幼儿追拍蚊子。
‘嗡嗡嗡……’谁来啦?快来打它,啪!
师:(蚊子口吻)哎呦喂,打死我喽!哎呦,蚊子被我们打死了,丢掉它。
3、教师提炼幼儿拍打蚊子的动作,全体幼儿练习拍打蚊子的动作。
师:哎呀,孩子们,不好了,又来了好多蚊子,蚊子看到我们可开心了,“噢哈哈,这么多小朋友,我又可以饱吃一顿了!我们要怎么做呢?
师:“嗡嗡嗡……啪!(四次)哎呀,我们打了好多蚊子,数一数,还有几只蚊子,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还有还有,这边,再来数一下,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哎呀,蚊子好狡猾啊,我打不到他,哼,生气了,哦,你们也生气了,告诉那些蚊子我们有多生气,生气了!
哎呀呀,真是气死人了,小小蚊子真淘气,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
4、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动作。
三、创编搔痒痒动作
师:有很多蚊子被我们打死了,也有的蚊子藏起来了,我们轻轻地坐回去,看哪里还有蚊子?蚊子都跑到哪里藏起来了呢?
1、师:哎呀,刚才啊我被蚊子叮了一下,好痒啊,抓一抓,这里也被叮到了,好痒,抓一抓,臭蚊子,真可恶,打死他!哎,上面,啪,下面,啪,这边,啪,那边,啪!
2、师:你有没有被蚊子叮到?我们一起抓一抓。
3、请幼儿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搔痒痒动作。
师:给你的好朋友抓抓背吧!找到你的好朋友,“好痒啊,抓一抓!”
4、师:搔了痒痒还是痒啊,怎么办呢?(擦药)给你的好朋友擦擦药好不好?擦好药,好香啊,睡觉啦!
5、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完整进行搔痒痒一擦药的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挠痒痒,然后擦药睡觉好吗?
四、完整进行蚊子舞游戏
师:蚊子真可恶,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
【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幼儿游戏的特点
亲子活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组织形式,为此学校将准备举行大型亲子互动活动。那在举行活动前,就必须做一份完整的亲子活动方案。这样才能进一步拉进亲子之间的距离,一份完美的活动方案怎样写才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幼儿游戏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以象征性游戏为主象征性游戏: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亦称象征性游戏,它是一种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象征性游戏的典型是:
幼儿借助自己的身体或者其他物品,来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例如:
伸出手臂,说自己在“开汽车”;拿椅子当“马”骑。
三岁以前,幼儿象征性游戏中往往没有角色,只有动作的象征。三岁以后,幼儿的游戏中开始出现角色。
例如:
抱着玩具娃娃“给宝宝喂奶”;站在椅子上当“警察叔叔指挥交通”。
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象征性游戏阶段:
即象征性的顶峰(2—4岁)和由象征而接近现实(4—7岁)。
象征性游戏的好处:
通过象征行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小班幼儿对象征性游戏非常感兴趣,她们能够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
2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独自游戏向联合游戏过度独自游戏:
指儿童一个人玩玩具,专注地玩自己的游戏,不注意伙伴做什么玩什么。
“独自游戏”概念的提出:
最早源于1932年帕顿对团体环境背景下儿童社会关系发展的经典性研究。她根据儿童在团体中的社会互动水平,将儿童的行为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独自的行为、平行的行为、联合的行为、合作的行为。鉴于年幼儿童的大部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是游戏活动,因而许多学者将她的这种阶段划分主要视为对游戏阶段的划分,独自游戏的概念由此产生。
在帕顿之后,弗洛斯特对这6种游戏类型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独立游戏是指这样一种游戏行为,即儿童独自玩弄与邻近儿童的玩具均不相同的玩具,并对他人的活动毫不关心。”正是幼儿出现了独自游戏才渐渐的发展出了其他形式的游戏。
联合游戏:
是幼儿自己和其他儿童在一起玩,谈论共同的活动,但相互之间没有明确分工与合作,也没有围绕目标进行组织,每个儿童都是根据自己的愿望来游戏的。
联合游戏的好处:
小班的幼儿不再像1—2岁那样各玩各的,她们喜欢和同伴们一起玩。再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他的思维、想象力和各种社会性交往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在伙伴帮助下的自主活动能使她们认识到自我的存在。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为幼儿创造同众多的伙伴相互接触的机会,对她们的心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
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孩子之间的交流相对的比较少。这是教师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可以请爸爸妈妈带孩子出去玩、帮助孩子增加彼此间的交流。
3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快乐游戏游戏是快乐的,它满足幼儿强烈的身体活动需要,期间可以自由的变换、重复感兴趣的运动,保持身体的舒适状态。游戏中的不可预计的偶然性,让幼儿体验着意想不到的快乐。游戏让幼儿体验到了与人交往的快乐和成就。在游戏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可见孩子们对游戏是多么的喜爱。
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自主自愿游戏
自愿、自主是游戏的最基本属性。
《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儿童有权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游戏的愿望,可以自由选择同伴。
幼儿游戏的目的存在于主体内部的需要,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起的,它是非强制的,只有让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有儿童决定游戏的进程和节奏,才能保证游戏的本质,也只有将这一游戏本质贯穿于儿童游戏的始末,才能有儿童真正的游戏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儿童的潜力,激发儿童最大的生命潜力。
作法:
通过插卡的形式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在教室里我们设有游戏插卡的区角,每天早上,让幼儿根据自己喜好,自己选择想玩的游戏,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幼儿充分的享有自主权。
5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游戏是与生活密不可分但充满幻想的。1、游戏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又融入儿童的生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儿童像妈妈一样照顾宝宝,像警察叔叔一样指挥交通,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生活的规则,在轻松的玩耍中,培养了将来踏入社会必须的适应能力。
2、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和实现着对生活规则、社会规范的认同和接纳。她们知道买东西需要付钱、看病要找医生、剪头发找理发师。儿童在不断增长的社会经验中,丰富着游戏的内容、情节、角色,没有社会经验就没有儿童游戏的发展。
3、游戏被儿童以“假装的”“不是真的”诠释着,从而缓解了儿童渴望像成年人一样进行社会实践而又无能为力的需求矛盾,逃避成人世界的种种限制,弥补由此造成的不满和沮丧。
4、儿童在对游戏角色、情节、行为、语言和游戏的材料场景的想象中,用自己虚构的一个“真实”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创造,体验这幻想中的乐趣和自我的价值。
学拍球
3~6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在未接触球之前,他们总以为拍球很容易,能像成人一样自如地拍那么几下。而一旦真正拍起来,就不那么自如了,球总是不听使唤。
那么怎样教孩子拍球呢?
拍球前,成人可用商量的口吻问孩子球应该怎样玩,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建议与孩子一块玩拍球的游戏。
针对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成人可用示范的方法,让孩子懂得如何拍球。正确的姿势是:两脚左右分开,双腿微屈,手指自然分开,屈肘拍球于胸前。要用力拍打球的中间,让球弹起到一定高度后,再拍打一下(用力力求均匀),将以上动作连贯进行,拍的次数越多越好。
由于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单纯的动作模仿与重复练习,孩子容易疲劳。因此,拍球的形式要多样化。
1、采用“请你接着拍”的游戏。成人拍几下,让孩子再拍几下,轮流拍球。根据孩子拍球的熟练程度,逐渐递增拍球数量。由于成人的加入,肯定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在竞争中,巩固提高拍球技能。如用“看谁拍得多”的竞赛,培养孩子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3、采用边念儿歌边拍球的形式,提高孩子拍球的兴趣,保持其注意力,避免孩子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附儿歌:“拍拍拍,拍皮球,
拍得轻,跳得低。
拍得重,跳得高。
圆圆皮球跳呀跳。”
教孩子拍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拍球的场地一定要选择在平坦的地方。
2、应循序渐进地教孩子拍球。一般来说,3~4岁的孩子学习单手拍球;4~5岁的孩子学习左右手轮流拍球,边走边拍球;5~6岁的孩子学习变换形式拍球(转个圈拍几个,拍一下单腿跨球一次),加跑边拍球。
3、注意交替轮换玩法。孩子拍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可以用脚踢球,也可拍球与滚球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对拍球的兴趣。
4、孩子掌握每一个动作,总是从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条件反射。因此,拍球活动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拍照,拍照,陪孩子中肯定有比拍照更好玩儿的事情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你给孩子拍了多少照片?你不知道吧,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照片实在太多太多,好几个硬盘都存满了,并且还在持续增加中。我还知道的是,好多照片存着也就存着了,好久好久都没打开看了。所以,有时候也不免怀疑,这样不知疲倦地拍拍拍也许真的不过是在为自己的老年回忆攒素材罢了。
即便如此,我还是每天都给孩子拍照,每天睡前的必修课就是把今天的照片回顾一番,挑几张精华发发朋友圈做个记录。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当了妈以后彻底变成晒娃狂魔,孩子的一颦一笑都那么动人,吃喝拉撒睡样样都值得多角度特写,同样一个动作几连拍还不够还要录段视频才算完整?
孩子小的时候还好,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活动越来越丰富,你有没有觉得你的拍拍拍已经开始影响到孩子了?
比如说,孩子去职业体验,哇,孩子穿上军装好帅哦,你一连拍了好几张,孩子跟着教官喊“为人民服务”,哇,帅呆了酷毙了,糟糕,只拍照没声音啊,这段应该录个视频,于是你在一边喊起来“等会儿,能再来一遍吗”,正专心训练的孩子们齐刷刷扭转头来,教官不可思议地瞅你一眼,你完全没意识到你已经打断了孩子们的训练节奏,还在叨“再来一遍吧,我没拍到”。很过分很讨厌,对不对?
再比如,陪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哇,司母戊大方鼎,妈妈小时候课本里就有这个,快来合张影”,孩子说“妈妈,这里不让拍照”,你说“没事儿,妈妈就拍一张”,孩子不情愿地配合完,你一看“太暗了没拍清楚,妈妈把闪光灯打开再拍一张”,孩子着急了“妈妈,老师说了在博物馆不能用闪光灯”,“没事儿,妈妈就拍一张,你快站好了”。于是,你定格下孩子皱着眉头眼神游移好像做了亏心事的瞬间。你说,你拍这张照片,意义何在?
再比如,每次孩子乘坐飞机你都要拍照,孩子都被拍烦了,你还在叫“把脸贴在窗户上拍一张,妈妈要把蓝天白云拍出来”,飞机即将起飞了,广播里播了好几遍要求关手机,孩子也在催你,你却还在拍拍拍,直到空姐走近提醒你,你才恋恋不舍地关机。你看到孩子的表情了吗,他是又丢脸又惭愧恨不得找个机缝钻进去啊。
以上都是真事,我亲眼所见,绝无虚构。
日常中,你又有多少次因为想要给孩子拍照而做出各种打断孩子的事?孩子正专心玩着手中的玩具,你突然喊“宝贝儿,抬头,看这里看妈妈这里”,孩子若是太过专心没听见,你是不是还会不满,“你怎么回事,怎么妈妈每次和你说话你都听不见”。孩子本来玩滑梯玩得好好的,你过去劝他玩别的,“滑梯有什么好玩的你都玩半天了,木马你还没玩呢,妈妈还没给你拍和木马的合影,快去玩儿木马,妈妈给你拍照”,孩子若是抗议并坚持要玩滑梯,你劝说无效是不是还火冒三丈给孩子扣一顶“倔”“犟”的帽子?
有多少人为了给孩子拍照而随意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不遵守社会规则,损害他人利益,给孩子树立糟糕的榜样?又有多少人是下意识做这些事,根本没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有多少人为了拍照而拍照被拍照这件事绑架而忘了享受当下?
照片视频确实能留下美好回忆,但别忘了,当下的陪伴才最重要。最美好的回忆不是留在相机里,而是在你全身心享受当下时留在脑海里。
只需要一次,你带孩子去参加活动时,不带手机,你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那些不停拍拍拍的父母,你就会知道他们会错过什么。当你把视线从手机屏幕的那一个小框里解放出来,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感受更丰富的情感,才能和孩子一起全心投入地欣赏舞台上声灯光效以及精彩绝伦的演出,才能和孩子一起饶有兴致地研究古老文物那美丽的线条和色彩,才能在与孩子的对视笑谈中更能了解孩子,才能真正体会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
当然,也不是一刀切地说不要给孩子拍照,只是在给孩子拍照时留点心眼儿,不一定非要孩子看着镜头才叫拍照,孩子低头专注的模样也很动人。拍照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偷拍者,悄悄地不要打扰地记录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拍摄方式是我倾向的方式。一旦孩子抗议,赶紧放下相机,尊重孩子不想被拍的权利。你要相信,陪孩子中除了拍照肯定还有比拍照更好玩儿的事情。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幼儿角色游戏特点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
例如:
“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
例如:
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游戏语言交往较少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
例如:
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
例如:
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
原因:
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例如:
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
例如:
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盘点8种童年小游戏
父母陪伴宝宝一起玩着套圈圈、搭积木,是很温馨的一幕,这里推荐8种小游戏,有锻炼手臂的,有保护关节的,有养护心肺的,在玩乐中就能从头练到脚,大家可以根据需要、爱好进行选择。
吹肥皂泡——锻炼脸部肌肉
专家说法: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就最喜欢用麦秆对着阳光吹肥皂泡,绚丽的色彩总能让他如痴如醉。嘴巴吹泡泡时一嘟一张,可锻炼脸部肌肉。
打陀螺——强健手臂
专家说法:每一鞭抽下去,浑身都在运动,尤其是对臂部的锻炼。可先从打小陀螺开始,再逐渐打大陀螺,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健身了。
荡秋千——增强腰部力量
专家说法:关于秋千,古人说“打个秋千不腰疼”。荡秋千时,身体随着秋千前后摆动,可以协调身体的平衡性,在快速变化中使腰部受到反复刺激,腹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放松,不知不觉中就增加了腰腹部力量。但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不要尝试荡秋千。
掷飞镖——锻炼全身关节
专家说法:投飞镖除了具有健身功能外,还有很大的娱乐性。投飞镖需要一定的技巧,为了准确击中,投掷时要凝神、静心、屏气、拢指、转腕、扭腰、转臂,使上下肢的关节都得到锻炼。
踢毽子——提高身体灵活性
专家说法:踢毽子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很大的娱乐性。踢毽子时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身体灵活性,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跳房子——养腿稳血压
专家说法:低血压造成的眩晕多是因为肺脾气虚、脑失温养,进行运动疗法很重要。选择“跳房子”的游戏,用单脚跳能提高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有助血压恢复正常。这种游戏还有助于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对腿部的保养很有好处。
放风筝——增强心肺功能
专家说法:放风筝时得小跑,跑跑停停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舒展筋骨。放风筝时双眼眺望远方,能消除眼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全身心投入有利于释放压力。
掷纸飞机——手眼脑齐锻炼
专家说法:折纸能锻炼宝宝多个器官的协调能力,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特别是手部动作能促进大脑血液流动,双手协作还可以活化大脑的中间区域。而在投掷纸飞机的过程中,肩部肌肉能够得到充分舒展,有效预防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