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手的灵活性和双手的配合度;同时运动与语言的结合,可以让宝宝更容易学会说话。

游戏步骤:

1、在集体活动中让宝宝围坐一圈,家长坐在宝宝后面大家一起拍手点头,“拍拍手,点点头,拍拍手,点点头”。

2、宝宝刚开始很难做到,家长可从背后握住宝宝的小手做拍手动作,慢慢地让宝宝自己做,节奏不要太快,让每个宝宝都能看到家长的动作。

3、集体“拍手”游戏后,妈妈要及时检查宝宝的成效:在不动双手的情况下喊“拍手”,如果宝宝知道“拍手”的含义,开始拍手,就说明妈妈成功触动了储存在他(她)脑海中的记忆模式。

游戏互动:

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宝宝会显得比平常要乖很多。大人这个时候可以在其他人面前夸奖宝宝,让宝宝知道这样会让大人感到高兴。游戏开始时,大人帮助宝宝做,然后宝宝就可以自己随着节奏做了。随着学会的动作越来越多,宝宝就更渴望自己能说话,这样就不用等家长来说口令了,自己就可以玩了。

于博士温馨提示:

注意宝宝情绪,如果宝宝不高兴就要安抚宝宝的情绪。多赞美宝宝,然后慢慢引导宝宝继续玩这个游戏。

妈妈须知:

年轻妈妈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误:若宝宝指着水瓶,你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会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宝宝不用说话,你就满足其要求了,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所以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她)一个空水瓶,他(她)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

zj09.com编辑推荐

“对拍手”


“对拍手”适合于4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锻炼肌肉的灵活性。

1、学儿歌

该游戏儿歌是:“拍手,拍右手;拍手,拍左手;拍手,拍手心,拍手背。”

家长可通过念儿歌使孩子对右手、左手,手心、手背有个明确的认识。

2、学习游戏

孩子会念儿歌后,家长就可与孩子进行慢动作练习了。动作如下:

成人与孩子面对面,边念儿歌边拍手。

拍手,拍右手:先自拍一下,然后成人伸右手与孩子伸出的右手对拍。

拍手,拍左手:方法同前,方向相反。

拍手,拍手心,拍手背:先自拍一下,然后成人伸出双手与孩子伸出的双手手心对拍一下,再手背对拍一下。

3、提高熟练程度

家长可根据孩子掌握游戏的熟练程度,逐渐加快拍手速度,直到不念儿歌也能快速动作,游戏中应尽量避免或少出现失误。

19-21个月亲子游戏:拍拍乐


设计意图:

19-21个月宝宝已经会拍手了,能指出身体的不同部位,双手的协调能力也比以前有了更大进步,为了让宝宝更有效的巩固对身体部位的认识,促进宝宝更健康的成长,特意设计了“拍拍乐”的亲子游戏。

游戏目标:

1、感知身体的不同部位,感受儿歌的音乐节奏。

2、增强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增进亲子间感情。

游戏准备:腕铃1个,愉快的背景音乐。

游戏过程:

1、妈妈戴上腕铃,在宝宝前方摇手,使腕铃发出响声,问:“宝宝,你的小手在哪里?”

2、妈妈边念“拍手歌”边做动作,当念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妈妈用双手扮演小蚂蚁,从宝宝的膝盖一直往肩膀上爬,最后,在宝宝的腋下挠痒痒。

附儿歌:拍手歌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爬起来。

3、妈妈:“宝宝真棒!妈妈的小手可能干了,会拍小脚、拍膝盖,拍屁股,拍肚子,拍肩膀,拍后背。”

4、妈妈:“宝宝的小手也很能干,也会拍。”妈妈边念“身体歌”拍引导宝宝模仿拍身体,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妈妈去帮宝宝拍拍后背。

附儿歌:身体歌

拍拍小脚,咚咚咚;

拍拍膝盖,咚咚咚;

拍拍屁股,咚咚咚;

拍拍肚子,咚咚咚;

拍拍肩膀,咚咚咚;

拍拍后背,咚咚咚。

5、妈妈用食指轻轻戳宝宝的小脸蛋,把宝宝逗笑。

游戏延伸:

1、在教宝宝认五官时,妈妈说出五官的名称,让宝宝指妈妈的相应部位。

2、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可以和宝宝击掌拍手,可学习数数,帮助宝宝建立数概念。

温馨提示:

1、在游戏过程中,宝宝不拍手,可以握住宝宝的手拍一两下,然后松开手,让宝宝自己拍。

2、在拍身体的不同部位时,妈妈可以去拍拍宝宝的相应部位,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3岁3季度的宝宝亲子活动推荐:拍手歌


3岁的宝宝玩什么亲子活动好呢?小编推荐一款适合3岁宝宝玩的亲子活动——拍手歌。这款亲子活动能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名称:拍手歌

适用年龄段:3-6岁

材料准备:无

游戏功能:

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

培养宝宝的创造力

培养宝宝的想象力

游戏玩法:

妈妈和宝宝边拍手,边说儿歌,并根据儿歌创造性地编一些动作: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宝宝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宝宝梳小辫。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宝宝去爬山。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宝宝学认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宝宝敲锣鼓。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宝宝吃石榴。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宝宝做游戏。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宝宝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宝宝是朋友。你拍十、我拍十,吃饭干净不挑食。

小提示:

可以引导宝宝创编自己的儿歌,更换拍手儿歌的内容,以达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早教:需一点点“虐待”


早教:需一点点“虐待”

谈到儿童的早期教育方式,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做法比中国人更矛盾了。父母们普遍对自己的孩子呵护备至,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以致当武汉育才小学五(四)班推出命名为“感悟亲情”的活动,让64名学生每人时刻携带一个生鸡蛋,并保证一周内鸡蛋不丢失、不破损时,有的人立刻联想到虐待之类的字眼,认为这是对孩子的折磨,是“伪教育”。

笔者却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极富创意的教育方法。它的立足点、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很明确,那就是通过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亲情的可贵,体会保护和善待一个生命的不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必须动手动脑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这既让他们体会了成长的艰难,又培养了爱心,使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学会爱护生命,珍视亲情。如果要说“虐待”,应该是他们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繁重的功课,连玩耍和休息的时间都被挤占之时。可是,至今在一部分教师和父母的眼里,前者是“虐待”,而后者则是理所当然。中国孩子的成长历程由此可见一斑。

同是“虐待”,日本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思考。在日本的幼儿园里,孩子每天早晨就身着汗衫、短裤,赤着脚,在运动场上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由于这样长期锻炼,日本儿童普遍体质较好,即使在冬天,也很少见到有孩子感冒。一年级的小学生,背着黄书包,戴黄帽,雨天打着伞,自己上学和放学,不用父母接送。可见,日本的教育针对性很强,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强自立的精神。

再看中国式教育。移居国外的中国父母常常接到教师的批评电话,原因不是因为孩子在校表现差,而是孩子总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应答如流。国外教师的理由是,父母在家时肯定对孩子进行了额外的强化教育,这必定占去了他们的玩耍时间,而玩耍是孩子的权利,玩耍的权利被剥夺了,是真正的虐待。

看来,我们的确应该重新审视长久以来一直被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教育方式了,教育能够影响到人的一生,对孩子的培养也应该是全方位的。如果让孩子们从小多经历一些“风雨”也被认为是“虐待”的话,我倒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多一点这样的“虐待”。

亲子游戏:军事小游戏


军人是很多小朋友崇拜的对象,军事游戏更是他们的最爱。可别小看了军事游戏哦,它们需要手脑的协调与配合,特别能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游戏会让你的孩子变得更加勇敢、机敏。快来吧!和孩子们一起玩,说不定还能找回自己童年的感觉呢!

经典游戏1:“武器”亮相

武器是战场上杀敌的工具,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结构、性能和发射方式。如:手枪比较小巧,一般采用一手握枪一手支撑,或单手发射的方式;手榴弹的杀伤面积大,通常采用单手投掷的方式。

游戏目的:了解不同武器的使用方式,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适合对象:3~7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玩法:

1.可选择任何场地,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或立)。

2.由家长负责下达转换武器、瞄准射击的口令,孩子用手模拟相应的动作。当家长喊“手枪射击”时,孩子立即伸出右手(或左手),竖起大拇指和食指,其余三个手指握紧,表示为手枪射击;当家长喊“冲锋枪”时,孩子立刻变为两手握拳,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呈冲锋枪射击姿势;当家长喊“手榴弹”时,孩子立刻变换为右手(或左手)握拳,高高举起,甩臂投掷的姿势。

3.采取由慢到快的方法,不断变换三种武器的顺序,以免形成定性的模式,被孩子摸到规律,增加游戏的随机性。当孩子出错的频率越来越低,游戏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知识:指挥员

打仗时,指挥部队作战的人员就是指挥员。指挥员一般由军官担任,指挥部队的规模越大,指挥员的级别越高。一场战争的胜负跟指挥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出色的指挥员总是能够以少胜多,以劣胜优。

经典游戏2: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年仅19岁的解放军战士董存瑞不顾自己安危,炸毁敌人的碉堡,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现在的小孩子不一定知道这个英雄故事,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游戏讲给孩子听。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的角色扮演能力,掌握相关的战时自救与防护措施。

适合对象:5~7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玩法:

1.选择一块空地(草坪最佳),在地上划出一条出发线;在距离出发线20米远处放置一个纸箱(或画出图形),假定为敌人的“碉堡”;在出发线和“碉堡”之间可以放置一些纸箱之类的物体作为掩蔽物(或障碍物)。

2.鼓励孩子担当炸碉堡的任务,手拿“炸药包”(可以是孩子的小靠垫),做好出发的准备;爸爸呢,当然就是指挥官啦;一旁的妈妈可以配合“战场”的需要,调放适当的音效。

3.孩子出发,奔向“碉堡”。爸爸喊“敌人飞机轰炸,卧倒”,孩子迅速卧倒在地上;飞机轰炸过后,孩子继续前进;当爸爸喊“敌人机枪扫射”时,孩子迅速靠近附近的“掩蔽物”(纸箱)隐蔽;敌人机枪扫射完毕,孩子继续前进。

4.最后,孩子到达“碉堡”旁,将“炸药包”扔进“碉堡”,迅速返回,胜利完成任务。

小知识:防空演习

防空演习是我国国防教育的一部分,各大城市一般都会举行。演习前,总指挥会向市民宣传有关防护敌机轰炸的知识;演习中,市区拉响防空警报,许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也会配合防空演习。

经典游戏3:射击目标

触摸五官的游戏,家长和孩子经常玩。当它和射击游戏结合在一起,就是一款经典的军事小游戏,孩子会更喜欢。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适合对象:3~7岁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玩法:

1.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立(或坐),家长充当射击人员,孩子充当射击目标。

2.家长选择孩子身上的部位作为目标进行假想射击(模拟手枪射击的动作),在射击的同时喊出射击的部位,孩子做出快速的反应,用手触摸相应的身体部位。比如家长喊“左耳朵”,孩子要快速用手触摸左耳朵。

3.游戏中的“枪手”和“靶子”角色可以交换。

4.采取记分制,正确触摸一个部位得1分,错了倒扣1分,累计10分过一关。\x{6bce}关逐渐增加射击部位的范围,以增加游戏难度。比如:第一关的射击部位局限在面部,第二关则可达到胸以上,以此类推。

小知识:厉害的狙击手

狙击手是指经过特殊训练的射手,他们能够做到弹无虚发,是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经典游戏4:冲锋啦

在打仗的时候,我方向敌人阵地发起进攻,敌人就会进行阻击。当进攻部队听到敌人开枪射击的声音就会立刻卧倒或下蹲,反应快的能成功躲开敌人的子弹,反应慢的就有可能被子弹击中。

游戏目的:

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

适合对象:5~7岁的孩子8~10人,可以手持自己的玩具枪参加“战斗”。

玩法:

1.选择室外空地,划出一条出发线,在距离出发线20米远的地方再划出一条终止线。出发线作为进攻时的出发点,终止线作为敌方的防守阵地。

2.将孩子分为两组,分别作为两支部队,由两位家长分别充当指挥官,两支队伍可以从服装颜色上区分开来。

3.游戏开始,站在出发线的“我方指挥官”下达“进攻”命令,进攻方的小朋友开始向敌方阵地发起“冲锋”。突然,终止线那里“敌方指挥官”下达“开火”命令,敌方小朋友举枪射击,并模拟机枪发射“嘟嘟嘟……”的声音。听到机枪声,进攻方的小朋友立刻蹲下躲避子弹,反应最慢的小朋友将“中弹负伤,撤离战场”。

4.当“敌方指挥官”下达“停止射击”的命令后,机枪声停止。进攻方的小朋友站起来,继续前进。突然,“开火”命令下达,枪声再次响起,又一名战士倒下了……直到进攻方的小朋友到达终止线为止。

5.两组小朋友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最后,到达终止线人数多的一队小朋友获胜。

小知识:迷彩服

军人在作战的时候为什么要穿上杂色的迷彩服呢?这是因为迷彩服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的颜色较为一致,这样就形成保护色,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了。

从独自游戏走向集体游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孩子会从最初的“独自游戏”阶段过渡到“集体游戏”阶段。集体游戏就是两个或几个儿童一起玩,但独自游戏的经验是集体游戏的基础。

回忆起童年,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游戏的影子。其实游戏对童年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玩耍,它更多的是对人一生发展的影响。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学会遵守规则,与人交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心智得到充分发展。你知道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孩子也会渐渐从最初的“独自游戏”阶段过渡到“集体游戏”阶段。

爱心提醒:

父母在这段时间要尽量让宝宝同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和共同玩一个玩具或同一种游戏,使宝宝逐渐摆脱依赖父母的习惯,从而在集体游戏找到乐趣。

 

“模仿游戏” 

一般出现在三到四岁,游戏内容大都是模仿成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例如模仿成人的做法经营商店、办医院等等。他们在模仿社会生活的游戏中不断地认识事物,探索世界,在游戏中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同时他们也在游戏中了解到:在游戏中每个人都遵守一定的规则。

有不少孩子在游戏中了解了你我之间的联系,学会谦让玩具,互相借换玩具这个最基本的交往技巧,也有的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何帮助小伙伴等。

爱心提醒:

1、孩子在这个时期还特别爱提问,成人应该尽量给孩子满意的答复,不能因为怕麻烦而敷衍他,对于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都要积极引导,让孩子始终保持着一颗探索之心。

2、模仿游戏阶段是儿童游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父母最好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孩子充分施展他们的模仿技能。

3、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可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如娃娃最好有四肢、眼睛能转动、衣服能穿脱等'

让孩子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创造性游戏” 

大都出现在五六岁左右,在这段时期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飞速提高他们能够认真思考,逐渐萌发独立的萌芽,开始注意事物的形体而不仅仅是颜色,精力也更加集中,对趣味性强的游戏能专心致志地玩很长时间。

这时孩子已不再满足于对社会生活的简单模仿。他们开始能够零零碎碎的讲述小时候的故事,能够用积木创造出人和动物的形象,能够用粘土非常合理地造出房子的轮廓'做出大象的鼻子、动物的脑袋、人的双手等等。

爱心提醒:

1、这时成人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智力型玩具,如橡皮泥、积木、智力拆装车、绘图板、计算玩具等

2、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棋类、球类活动,让孩子的智能和运动技能同时发展。

跳绳游戏


跳绳讲究手、脚、脑的高度配合,运动时信息在手足神经元与脑部神经元之间来回往返,清晰而频密,能锻炼儿童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与高度的节奏感。长期进行跳绳锻炼的儿童不仅生长发育指标可达到同龄儿童的优等水平,而且肢体灵活,身材修长。

跳绳可以明显加强新陈代谢的功能,促进心肺发育,并能够兴奋神经。孩子都有这样的体验:偶尔情绪沮丧或莫名抑郁时,加入到跳绳行列中来,很快就可以随着欢快的节奏排出“情绪毒素”。

心肺功能增强后,儿童的免疫力也随之增强,冬春季不易受流行性感冒及肺炎困扰。另外,跳绳的孩子也很少罹患“单纯性肥胖”。

两人一组或多至十几人一组的跳绳游戏,事实上是孩子模拟群体协调的一个极好机会,孩子们自定规则、遵守规则、调整规则,尽可能让每个参与者玩得尽兴,这使跳绳运动成为孩子间友谊的“发生器”。

跳绳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建立数字的形象概念,边跳绳边数数,极好地建立了最初关于数字的抽象认知。同时,数一数一分钟跳了多少下,10分种、30分钟跳了多少组,又可帮助儿童建立清晰的时间概念。热衷跳绳的孩子,在数字概念、时间概念及方位概念的建立上都不会那么困难。

家长和老师们带动孩子跳绳吧,并开动脑筋,玩出儿童健身的新乐趣\x{2014}

单人跳之一:抬腿脚尖跳

熟悉体育游戏课上的抬腿脚尖跑吗?现在我们把它“改良”为抬腿脚尖跳,抬起的腿要使大腿与小腿呈直角,脚尖向下,双脚交替跳绳。

此练习可锻炼儿童的大腿肌肉。

注意,热身时要充分活动脚腕和脚趾,防止扭筋。可做4个8拍的脚尖着地旋转脚腕的动作。

单人跳之二:交叉踢腿跳

两腿交替跳绳,抬起的腿尽量向前踢出,身体微微前倾。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别让跳绳绊住踢出的腿。

此方法可锻炼孩子的下腹部肌肉,改善肥胖儿童小肚子突起的现象。

单人跳之三:后踢触臀跳

双脚交替跳绳,跳起的腿后弯,尽量用脚跟触及臀部。身体挺直,拉伸腹部肌肉。

此练习可锻炼上腹部肌肉。

双人跳:开龙门与关龙门

绳子比单人跳要略长。由儿童单人甩绳连跳5-6下后唱儿歌:“龙门龙门开开,鲤鱼鲤鱼进\x{2014}来。”另一小伙伴就加入跳绳组合;当甩绳者唱“龙门龙门快关,鲤鱼鲤鱼出\x{2014}去。”小伙伴就要伺机退出。

这种跳法也可以发展为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双人跳”。鉴于双方身高的悬殊,一般由父亲或母亲做甩绳带动方,孩子为参与方。

多人跳:“麻花跳”

同样是“跳大绳”,不同的编排组合可以使跳绳更具挑战性。如“麻花跳”,孩子们分成两组,站在同一名甩绳者的左右两侧,左手组穿过跳绳(跳一次),到对面甩绳者的左手边,右手组同样跳一次,到对面甩绳者的右手边。两组孩子穿插跳绳,整个队列如编麻花辫一样好看。

注意两组孩子的高度配合,互相间隔,不要在跳绳点上相撞。

平行游戏


小建到家里来找我的孩子玩。不料,我的孩子只顾看小人书,小建自己拿玩具电车玩。于是我说了:“小建特地来找你玩,你怎么不和他一起玩呢?”

“……”

“怎么啦?吵架了吗?”

“没有,没吵架。”

“既然没吵架,那为什么不能友好地一起玩呢?为什么各人干各人的?”

儿童的心理分析:

两个孩子心里都在想:“我们是在一起玩呀。”

从外表上看,他们两人的确没有在一起玩,一个人在玩玩具,一个人在看小人书,这两者毫无联系。

然而,在这种场合,孩子们并没有孤独感,也不觉得是自己一个人在玩。他们的自我感觉是“在一起玩儿”。互相都意识到对方是自己的游戏对象,既没有各玩各的,也没有分开。在极其友好融洽的气氛中,他们毫没有隔阂之感,玩得非常愉快。

“可是妈妈硬说我们没有一起玩,妈妈真怪。我们明明是在一起玩嘛!”

妈妈的高招:

这两个孩子的游戏方法,我们称它为“平行游戏”。因为他们各自做不同的事情,象互不干扰的两条平行线。

这是一种美妙的游戏形式。它是孩子游戏活动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处于“单独游戏”和“旁观游戏”的下一阶段。

既然两个孩子都认为他们是在玩儿,并且是“在一起玩儿”,那么,这无疑就是在一起游戏了。

家长必须理解和承认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是默默不语。不要去多管闲事。之后,还必须表扬他们说:“你们两人玩得真好呀,也没有吵架。”

这种现象证明他与朋友已建立起人际关系,我们应该为他感到高兴。家长必须注意提醒自己:他们是在做平行游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