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相比,孩子更愿意跟爸爸玩

25至48个月孩子的爸爸,其实和所有爸爸都一样——确实满怀热情地要养好孩子。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要把孩子养好却很不容易。听身边的爸爸们说什么书好、什么游戏不错等信息固然必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要看看众多育儿专家经过系统研究所写出的文章。因此,需要读读各类育儿书籍并努力去实践。比如,爸爸们也想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也想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挖掘孩子的潜力,但实际上这些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孩子想做的事情和爸爸的要求往往不一致。如果能更了解孩子的特性,就会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爸爸要多学习、多理解孩子,为孩子能快乐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与妈妈相比,孩子更愿意跟爸爸玩。据研究,让满30个月的孩子选择玩伴时,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选择了爸爸。

●在同龄朋友中人气旺

一般来说,孩子先跟爸爸妈妈建立了关系之后,才慢慢去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孩子同妈妈以外的人交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要主动承担帮忙的角色。

●自己会主导游戏

跟爸爸玩得好的孩子,不乐意拿现有的玩具玩,而喜欢自己选择玩具,用新方法来玩。

●区别对待男孩女孩

妈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比较平等,一般是不分男女的,而爸爸则从一开始就有区分性别的倾向。比如,和女儿贴身玩耍的强度要比儿子柔和,说话也一样。这样做,很自然地起到了男孩子像男孩子,女孩子像女孩子的作用。

●喜欢玩创意性游戏,保持好奇心

专家们说,孩子4岁以后,爸爸对育儿的关心程度,对孩子的发育起重要作用。3—4岁的孩子是渴望知识、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时期。爸爸要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各种要求才行。

●想体验多彩的世界,对将来的希望很具体

社会经验丰富的爸爸,不但看的、听的事情多,而且接触各阶层人的机会也多。因为视野广,能给孩子展示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还能让孩子体验好奇和想做的事情。

请忘我地和孩子玩耍

爸爸要跟孩子玩得投入一些。爸爸和孩子玩的时候,最好要定时间玩,15分钟也行,20分钟也行,最好在这个时间内忘我地玩。玩的主角当然是孩子,所以要多听听孩子的要求,怎么玩。做什么决定,爸爸都要听孩子的指挥。

为了3至4岁孩子的发育,最近引进和开发了不少项目。有的地方在户外安装运动器材让孩子们玩,以便促进孩子的体能发育;有的地方利用设计精细的教具,引导孩子锻炼手部动作,促进思考能力的提高;还有的利用小人书等读物来增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读物提供给孩子更多的间接经验。不强迫,而是以玩的形式进行的这些项目,如果利用好将会帮助孩子的大脑发育。

3岁孩子大脑发育的基础刺激方法

世上所有的爸爸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玩就意味着:要有许多知识,要有勤奋的态度,需要细致的观察,有足够的忍耐力。可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很多爸爸通过学习育儿书籍,来多少解决一点问题。爸爸要尽量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他们读书,唱儿歌,领孩子去公园玩,经常看教育类节目等。即使这样做了,爸爸们还是会感到做得不够。

到了3岁,孩子的思考力已经发展到了能够洞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利用工具来满足自己欲望的程度。创造力的基础是利用右脑创造形象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创造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通过组合变形各种模样的积木类玩具,比现成玩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引导孩子用积木随便做一些东西,比买小汽车好得多。

●理解和事物相对应的文字

因为孩子到了能理解抽象意义的时期,所以,首先要让孩子理解“每一种事物都存在着与之对应的文字”这样一个事实。

●给孩子读幼儿读物

如果孩子要求连续不断地读,那么爸爸就要按孩子的要求,想听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这样过不了多久,爸爸们就会看到孩子给布娃娃“念书”的样子。购买与孩子所喜欢的布娃娃或玩具能配合的书,并念给孩子听。孩子会边听故事,边和故事里的人物玩起来。

●通过游戏,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概念

这一时期的孩子,有关比较和分类的概念已经初步形成。所以,让孩子通过游戏自然地熟练起来就行了。要从基础性的测量和比较,如大与小、轻与重、长与短、多与少等游戏开始。

●画画

出生后30个月的孩子会画圆圈,到了36个月会在圆圈里画眼睛、鼻子、嘴巴等,能够画出脸型。会添上眉毛、头发、耳朵等,要等到4岁才可以做到。到了4岁能把故事内容画入图画里。例如,想用图画来表达和爸爸坐公交车去动物园的场景。

●通过各种体验和感觉进行美术教育

这一时期已经是孩子可以通过感觉系统进行学习的时期,通过各种体验和感觉得到的经验,会成为今后学习的基础知识。孩子通过看和摸的过程体会色彩感,并开始对美术感兴趣。

●主动让步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合作是很必要的,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会慢慢学会主动让步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家家游戏

孩子的想象力和模仿力在玩游戏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孩子模仿爸爸妈妈和大夫等熟悉的人,爱模仿他们的动作,对塑造新人物感兴趣。因此,给他们准备一个能装衣服、鞋、包、布等物品的“小品箱”为好。有时,孩子们会为了争角色跟小朋友吵起来,但很快就能达成一致意见,高兴地玩过家家了。过家家游戏可以增进想象力,还能帮助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样的角色游戏,5岁以后的孩子会继续感兴趣,对确立孩子的整体观念,接受别人的感情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4岁孩子大脑发育的基础刺激方法

●书是孩子的好朋友

书是孩子的好朋友,通过念书,孩子的创造力能够不断地受到激发。孩子们通过读书了解那些没去过的地方、没见过的东西、没见过的人,可以促进孩子想象力的提高。同时,孩子可以通过读书,接受概念和记号等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从而成为多才多艺的孩子。

●活用录像机的英语教学

爸爸给孩子反复播放5至10分钟的光盘小故事,并帮助孩子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帮助孩子学习怎样用英语沟通,并让孩子熟悉正确的发音。

●说明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数学游戏

通过说明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游戏,还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空间洞察力对孩子的识文断字也有帮助。数学当中涉及规则性的知识,对孩子参加音乐和体育活动也有帮助。

●根据主题能画出轮廓清晰的图画

这一时期的孩子,能够根据主题画出轮廓清晰的画。也就是说,已经可以脱离无意识的涂鸦阶段,到了渴望表达现实,并且能发现画和实物之间关系的阶段。在生活中得到的各种体验,都可以增进孩子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使用钢笔、铅笔以外的水笔和颜料等多种工具,表达出自己所想到的事物,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差异。

●协同游戏,角色游戏

4岁的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时,会变得比较安静。即使发生争吵或意见不一致的事情,也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友好的关系。小朋友们能够分享玩具和游戏的乐趣,而且已经知道遵守秩序,还能理解和接纳和新朋友的相互协作关系。因此,这时的孩子和他人在一起时,也就能用更被社会认可的方式行动。这时的孩子开始关心起穿戴来,想要一些扮演角色的衣服、布料和帽子等。另外,能和别的孩子一起演出有关“商店”、“房子”、“旅行”等游戏,是很高兴的事情。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21种躺着跟孩子玩的游戏,赶紧收藏!


任何父母都有可能遇到需要躺着与孩子互动的时候:也许是生病了,也许刚刚动完一个手术,也许不久前才生了二胎,也许仅仅是因为累成狗。但是孩子年纪小,无法理解和体谅你对休息的需要,然而你觉得自己再不横下来就要晕倒了,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让我们来看看歪果家长如何做吧。

1.做一个叫“你在我屁股上放了什么?”的游戏。趴在沙发上,让你的孩子在你的屁股上放各种东西,然后你来猜。

2.如果你刚刚会爬的宝宝很喜欢将你丢出去的玩具捡回来,恭喜你,躺下来丢玩具就可以了。

3.假装办舞会,在家里放上儿童音乐,让你的女儿跳舞给你看,多数情况下她会花很长时间在房间里打扮。

4.买一顶帐篷,与你的孩子玩露营游戏,你负责在帐篷里躺着。

5.如果你不介意躺着休息的同时动脑的话,可以试试讲故事的游戏。假装自己是个失忆的老人,心中有许多好听的故事,但是想不起来,叫你的孩子在家里随便拿来许多东西(每次拿一件)来唤醒记忆。你越擅长将随机物品串起来讲故事,这个故事就越长,你也就能躺越久。

6.让你的孩子给你讲故事,多数孩子会凭记忆讲,有些孩子在不记得时还会瞎编,十分好笑,你就躺下来听就好。

7.跟你的孩子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你演病人。

8.玩快递游戏。让你的孩子用纸把一个随便什么东西包起来,来到你卧室的门前,敲门说:快递来啦!然后你让TA进来,拆开包装,对着TA拿来的随便什么唏嘘一通,然后叫他再去重新包个什么东西给你。有时能撑一小时。

9.当你累成狗时,可以躺下来让你的孩子给你涂脚指甲油。很多女孩会喜欢玩这个游戏。

10.趴在沙发上,背上垫几块垫子,然后让你的孩子在你背上“冲浪”,同时假装自己在享受泰式按摩。

11.与你的孩子玩棋类游戏或纸牌游戏。Uno和国际象棋都是很好的游戏。你可以躺着玩。

12.让你的宝宝在餐椅上坐好,在他面前放几碗酸奶,每碗里都放少许食用色素,调成不同的颜色。让宝宝用手指蘸酸奶在餐盘里画画,这样就不用担心TA一边画一边吃手指啦!而你也可以在沙发上倒一会儿了。

13.与你的孩子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赢的人有小奖品。

14.如果是婴儿时期的宝宝,你可以躺下来用嘴打各种声音滑稽的拍子来逗TA;到TA大一点时,你叽里咕噜一通后可以让TA学你叽里咕噜,这个游戏的时间就拉长到了它原来的两倍。

15.和宝宝一起在澡盆里泡一个悠长的热水澡。

16.同你的女儿玩“美容院”或“发型屋”的游戏,让她梳你的头发,在你的腿上涂乳液。

17.躺在床上假装自己是娃娃,让你的女儿当妈妈来照顾你。

18.允许你的孩子们做一些平常不许他们做但并不太出格的事,比如用粉笔在车库里画画。因为平时不让他们画,这种突如其来的“福利”可以驱使他们画很长时间。

19.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剥花生/剥毛豆,给TA一碗花生/毛豆。

20.趴在地上让你的孩子在你背上写字,写完再让他把“字”擦掉。这简直就是按摩。

21.实在忍无可忍时,将孩子送到他奶奶/外婆家去。

小宝宝跟大孩子玩好不好


刚刚满周岁的贝贝很爱跟其他孩子打堆,妈妈也经常特意安排他和小朋友们呆在一起。妈妈发现,当宝宝与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玩时,一切太平无事;但当他与比他稍大些的2-3周岁的大孩子们在一块时,麻烦就来了。他真的很喜欢观看大孩子们如何游戏,遗憾的是,他的身体经常受到他们的攻击(如:他有时会被大孩子们挤压和恶意“拥抱”,手中的玩具会被他们抢走),甚至被他们称做“笨蛋”。那么,婴幼儿喜欢跟大孩子玩究竟好不好?作为爸爸妈妈,是应该避免还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大孩子们相处呢?

小孩子眼里的大孩子

大多数幼儿对那些比自己年长一些的大孩子的活动总是心驰神往。一般在1周岁之后,他们便能够或多或少地看懂大孩子们在玩些什么了。他们还往往把大孩子们视为“心中偶像”,大孩子们的力量、智慧、作派和能说会道常常会让他们惊羡不已,并力图仿而效之。此外,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便更可能渴望受到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孩子的保护,以增加安全感或减少寂寞感。由此要是大孩子们欢迎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或仅仅只是“容许”他们跟自己在一起,这些小不点们便会受宠若惊地跟大孩子们泡在一起,有时受点排挤、遭点欺负也在所不惜。实际上,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正常的依附心理。

益害分析

年龄稍小的婴幼儿通过与年龄稍大些的大孩子的接触和交流,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他们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明显加强了,语言和社交水平提高了,并从胜过自己一截的大孩子身上获取了智慧以及宽容、让步等技巧。调查显示,与那些只愿和同龄孩子玩的孩子相比,喜欢跟大孩子玩的孩子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得较快,也能更为融洽地与他人相处。

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他们有时并不总是受到大孩子们的欢迎。作为“候补”的游戏成员,由于腿脚尚没有大孩子般坚强有力,动作尚没有大孩子灵活,他们常常会被横冲直撞的大孩子绊倒在地。此外由于脑袋也远不如大孩子灵光,他们在激烈的游戏中往往也只能甘拜下风,或充当象征性的“陪客”之类的角色。

妈妈应该作的判断

如果宝宝在和大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只是“望洋兴叹”还无伤大雅,但如果他不时遭到来自大孩子的过分轻视,把他们当作“玩具”一般任意摆布,或粗暴地被剥夺参加游戏的资格,或被侮辱性地称作“死猪”、“笨蛋”,就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自尊心无疑会受到损害,这对他们的未来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育自然是不利的。

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身体弱小而遭到大孩子的排挤、欺负甚至歧视,就有必要阻止自己的孩子参与这样的游戏,即便他们仅仅只是一半参与一半旁观。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从中也学不到任何正面的东西。

父母在自己的婴幼儿身体或情感上受到伤害之前就须早早予以关注并适时地予以干预了。其实,要求年龄稍小的婴幼儿在遭到大孩子的“拥抱”(其实完全是“攻击行为”而非“温情好意”)时尽量“忍耐”是根本没有道理的。同样,要求他们顺从地忍受自尊心被剥夺也是荒谬的。

教会宝宝说:“不”

要让自己的幼儿在跟大孩子一起时免受欺负,教会他们说“不”也十分重要。刚开始时,孩子可能由于年龄太小而必须由父母充当“代言人”。但待其稍大些时,就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当自己的身体或情感遭到大孩子的侵害时,便理应退出游戏,或主动寻求大人(包括大孩子的父母)的帮助。

跟孩子玩巧手游戏 6阶段强化手部灵活度


第1阶段:0~6个月

此阶段精细动作发展有抓握反射、练习打开手、建立正确抓握等指标参考。

参考指标**

抓握反射:刚出生的宝宝,与手部有关的动作即是抓握反射。张旭铠治疗师进一步解释:「将物品放到孩子的手中,他会自然而然抓起来,即为反射动作。」虽然反射动作是自动产生的,但也训练手掌负责抓握的肌肉群。建议父母带着孩子练习抓握,像是将自己的手指或拿他的玩具放在孩子手心,轻轻拉动孩子,爸妈会发现孩子正在用力与自己「拔河」。

练习打开手:这阶段宝宝的手经常出现握拳姿势,可以让他练习打开拳头、带他的手摸索与感受。父母可以带着孩子数手指头的游戏,将孩子的手指一隻一隻张开,并且与宝宝击掌。

建立正确的抓握:宝宝5、6个月前,孩子的抓握方向先从小指部位往前抓,依序为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到了6个月,抓握方向则从大拇指开始动作,最后才是小指,因此,父母可以将小物品放在适合的位置让孩子练习抓取。不过,由于宝宝先启动大拇指,抓握时大拇指会被其他四根手指包住,失去抓握功能,故要建立孩子抓握的正确动作,轻轻拉出孩子的大拇指包在拳头最外面。

游戏精选

配合音乐,挥动孩子的手臂:0~6个月宝宝还没有主动游戏的能力,需要父母引导,最简单即是轻轻拉着孩子的手臂、搭配音乐或歌谣唱歌、挥舞,培养孩子的双臂,亦即肩膀、手肘、关节的稳定与力量。张旭铠治疗师强调,大肌肉与关节稳定有力,将来进行精细动作才会表现得好。

抓孩子的手摸摸爸妈的脸:父母也可抓孩子的手到处摸索、感受、认识环境,像是摸爸爸的脸、鬍子或妈妈的头髮、衣服等,藉由触觉帮助大脑建立手的部位及感觉,助于孩子对手的熟悉度,将来也会操作得较好。

除此,也可利用玩具,像是摇玲;或有些孩子在此阶段开始长牙,父母所準备的固齿器等让孩子抓握,不仅有颜色与声音的刺激,还能带着孩子转动他的手臂或甩动手腕,使孩子慢慢瞭解手的功用。

雾霾天不如跟老爸在家玩科学


为什么要玩科学?

学习科学时,两三岁的孩子将因为自己的观察、理解,获得几种关键能力,这样的能力对孩子来说,将不仅限于童年阶段的学习更加顺利,对成人后的工作生涯,更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基础。美国相关研究机构研究表明,孩子通过科学的角度看世界,将可以增加观察力、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玩这种方式,能给孩子一个感觉:科学是好玩的、有趣的。在以后接触物理化学学科时,他会很自信的。

为什么要让老爸带着玩科学?

因为老爸们更不靠谱,所以也更加富有创造力。《科学美国人》刊登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婴儿在8周大时已能注意到父母的角色差异。母亲抱起婴儿时,婴儿会平静下来,心率和呼吸频率会下降;而父亲抱起婴儿时,婴儿的心率和呼吸会加快,这是孩子兴奋地等待游戏的信号。

所以,相比妈妈,父亲经常发明一些新玩法,很少以固定的模式来玩游戏,使孩子不断感到惊喜,更适合带孩子做一些富有创意的活动,这或许更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吼吼,那玩点什么?

通过一个认识恐龙的例子,慢慢又有序地带着孩子一起玩,既能玩得高兴,又能玩出科学和知识。爸爸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例子,举一反三到很多活动上。这样的一个过渡,会让孩子慢慢加深对一个事物或者现象的认识,也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第一阶段:从有恐龙形象的绘本开始

《我是霸王龙》《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从这种温情的动物形象绘本开始,和孩子一起认识恐龙。逐渐延伸到《恐龙大陆》《我的第一次恐龙大发现》《我超喜爱的自然科学:恐龙世界》等科普类绘本,让孩子知道:“哦,世界上原来曾经有过这种动物”,建立直观的感觉和印象,让科普知识带动孩子们探索的乐趣。

选择科普绘本要注意

●科普绘本有关动植物或颜色等基本概念的主题类别适合3岁左右的小朋友阅读。

●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关于历史、技术、科技或文明的主题则更适合5岁以上稍大一些的小朋友。

●儿童科普书重要的是能从一个简单的主题出发,如一种动物、一种水果,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释它,让孩子能看懂。

●在选择科普绘本时,关注书中的知识传递固然重要,但是绘本中传递出的作者对自然、生命、生活的理解也是父母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百科、HOWandwhy、大英儿童百科、小牛顿科学馆、拉鲁斯小百科等,都是百科书中的翘楚,出版的很多科普绘本很适合亲子阅读。

第二阶段:带孩子去观看恐龙动画片

《星际恐龙》《恐龙星球》《丹佛,最后的恐龙》等有关恐龙的动画片,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让孩子从绘本对恐龙的平面了解,变得更为直观和立体。

控制观看时间

老爸们带着孩子的时候,很容易一松懈就任由孩子在那看动画片了。一定要控制孩子观看动画片的时间。3岁左右才开始让孩子接触电视,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5岁以上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

第三阶段:带孩子一起做实验

百变恐龙蛋的小实验,很适合爸爸和孩子一起玩。找一个相对完整的鸡蛋壳,装上一个小小的塑料恐龙玩具,装满水,放到冰箱里冷冻。大约半天后,可以冷冻出来一个晶莹剔透的恐龙蛋。给孩子一个小工具,慢慢把“恐龙蛋”凿开,可以取出“恐龙宝宝”。

玩科学时,注意些什么?

虽说是玩,但老爸们还是要注意一下方式方法:

注意带着孩子观察

观察存在我们的周围而且易于探索的人、动物或者植物,比如风吹过后,叶子为什么会掉下来。如果家里有宠物,更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宠物身上的各种细节。观察能大大激发宝宝对科学性知识的兴趣。

突破“教太多”的方式

很多爸爸在陪伴孩子时,更习惯将自己当成一个百科全书,恨不得把所有自己知道的知识全一股脑地倒给孩子,美国儿科专家告诉我们,若想培养孩子科学的头脑,爸爸妈妈更应该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突破“教太多”的方式。

启发式提问效果更好

用一些技巧性的问题激发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你觉得呢?”对两三岁的孩子而言,还一味地问“这是不是什么?”“哪是不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也通常是一两个字“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无法再刺激宝宝有更多的想法。

爸爸妈妈启发式的提问下,孩子的观察动力会更大,而且他们的比较能力也会越来越精准,渐渐的他们就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也会更加有动力。

父母学会与孩子玩“不”字游戏


听到这个,许多父母大概惊讶之余往往会反驳道:“我们读过很多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并且在尽可能的努力去创造一个友好的氛围。然而当我们心平气和地说过四五次‘不’以后,我们的孩子却毫无反应,难道这样我们还不该生气吗?”

其实我们要注意在大多数时候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那么这条建议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由于当父母们给孩子立定戒规时,往往会犯一个错误。那是由于他们的出发点是他们认为小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像大人一样的去理解“远方”传来的话语。然而,父母说出的“不”,首先来讲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词汇,必须要被填充进某些内容,即必须获得某种意思。

这里有个词就很关键了:耐心!其实,小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把父母所说的“不”真正的记在心里,而且可以“永远” 去照做。

那么,如果大人们能够在今后几个月或是今后的几年里,都可以不再经常重复所谓禁令,那相比之下花费这一点点小心思,不就是显得微不足道了吗?

父母要孩子必须服从的命令到底能够取得多大的效果,是十分令人怀疑的,因而这常常会妨碍父母尽最大的能力去施展他们的耐心。但是一声充满理解的和善的友好的“不可以”“不能够”,也不总是足以使孩子遵守人与人共处的规矩。

这中间存在着许多早期学习过程的实质:小孩子更能够通过感觉而非理性与别人交流。那么这也可以解释为,为什么很多小孩子明明了解父母所说的“不”是指什么,但却不肯照做。

这是因为他们发现新事物、尝试新事物的兴趣,要比理性的声音而言对他们的作用要强烈得多。

所以和孩子在一起,就是要用一种舒适的——或许身体上真的能感受到的——感觉,直接的将“不”的后果向孩子传达过去。只要小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在与他亲近,且因此而感觉到自己享受到了父母的关怀和爱护,那么他就会高高兴兴地接受去父母的“不”,速度快得令人惊奇。

这个时候的家长应当——在可能的时候——有目的地去接近孩子且采用游戏的方式去训练他作出自己本身所期望的反应。这一方式比直截了当地对他提醒、大呼小叫或斥骂要困难许多。

然而,这样的话,你说出的“不”便同自己和孩子有了积极的亲近、以及和某些行为模式联系在一起,这些行为模式不久便会为孩子所熟练和掌握,以致会成为他的习惯。

然而,即使家长已经给他足够的照顾,会和他一起玩,同他亲近,但也要想到,孩子会尽情的享受“不”字游戏带给他的快乐,他一边跟着家长说“不”,但一边却做着家长本想禁止他做的事。

这时可千万别动摇,你要接着在这一天中保持友好的行为。在几次“学习过程”之后,孩子便会很自然而然地注意到给他立的新规矩,可以给家长一份惊喜。

倘若您想把某条禁令贯彻下去,那么你不能够只采取和孩子在一起这个办法。因为这种单一的关怀会让孩子在不久后便知道,他只需要违反禁令行事,就可以获得父母的关心——这样的话,所有的努力就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前面也有提到,孩子甚至会把惩罚当作关怀看待。

爸爸和孩子疯玩的10个亲子游戏


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

有些爸爸把教育宝宝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若宝宝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夫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

心理学专家认为,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看似细微的差异。这除了与父母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应是性别差异造成的。

父亲也许永远做不到像母亲那样在生活上对孩子细致入微地照顾,但是父亲却能做到一件母亲很难做到的事,就是和孩子一起“疯”。因为那些游戏妈妈很难胜任。培养孩子勇气和应变能力,其实在你和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这些目的都能达到。

游戏1、举高高(0~3岁)

把手放在孩子腋下,将他举过头顶。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个游戏。但是臂力小的妈妈可能只“玩”一次就没劲儿了。老爸若是能让孩子过了瘾,相信小家伙见着你就会伸开双臂让你抱了。

游戏2、坐“飞机”(0~3岁)

一只手托住孩子的胸部,另一只手托住他的小腿,原地转圈或者跑几步,你一定能听见孩子清脆的笑声。或者躺在床上,用双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双手分别抓住孩子的双手,前后摇摆或者左右摇摆。

游戏3、荡“秋千”(0~3岁)

用手抓紧孩子的双脚脚踝,让孩子倒立。等他喜欢上这个“倒立”动作后,还可以轻轻摆动。这不仅是受孩子欢迎的游戏,还能训练他的平衡感呢。

游戏4、爬“大山”(0~3岁)

坐在床上,让宝宝从你的脚、后背、胳臂等不同地方开始爬起,在你的身体上“翻山越岭”。在必要的时候拉宝宝一把。

游戏5、打滚(0~3岁)

你可以抱着他一起滚动,也可以两人向相同或相反方向滚动。估计你们会滚得笑岔了气。妈妈可没这个激情,估计她舍不得自己漂亮的衣服和整齐的头发吧。

游戏6、推小车(3~6岁)

双手握住孩子的双脚,让他的手撑在地板上,用手爬。你们可以一起“视察”一下妈妈的家务做得怎么样了。你还可以在命令“小车”行驶方向的过程中教他识别“左”、“右”。

游戏7、打仗(3~6岁)

“嘟嘟嘟”、“嗒嗒嗒”,双方交火,各不相让。一会儿使枪、一会儿舞棍,尽情地在沙发、衣柜间冲啊、杀啊,玩个大汗淋漓、筋疲力尽。这,只有老爸才能做到。

游戏8、拳击热身(3~6岁)

把棉被卷起来,把妈妈刚买回来的小猪靠垫“吊”起来,一起来个拳击前的热身吧。小女孩也一样可以玩,加点儿舞蹈的美感就是了。

游戏9、双层“巴士”(3~6岁)

让孩子在爸爸的背上用四肢撑住身体,老爸开爬。或者孩子在爸爸的身体下面,两人一起爬。看上去就像一辆双层大巴,一起爬时还锻炼了孩子的配合和协调性。

游戏10、修理工(3~6岁)

妈妈不让拆玩具!其实小家伙只想看看它是怎么会唱歌的。请老爸准备好螺丝刀、试电笔、钳子等等工具,和孩子一起动手探个究竟吧。

还有很多游戏也是非常适合爸爸和孩子一起玩的,比如观察虫子、玩沙子、到农村学种庄稼、自驾游……希望通过你和孩子玩的这些轻松又尽兴的游戏,能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印证一项研究成果: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注意:

●疯玩的时候,安全仍然是第一要素。电源、热水、家具的尖角等等都是破坏你当“第一玩伴”计划的障碍,要事先“清扫”。

●你们的游戏需要两个人的配合,但是不要认为孩子天生就是你的搭档。你得耐心地培养他,不要急躁。遇到他急躁的时候要安慰他,给他自信。但是,让他学会接受失败也该是你的游戏目的之一。

●累、没时间不该是你的借口,其实很多游戏也能帮你得到放松。记住,和他一起大笑,这能让孩子与你更亲密,也能让你每天年轻一些。

22种让你躺着跟孩子玩的方法,懒人爹妈拿走不谢!


做一个叫“你在我屁股上放了什么?”的游戏。趴在沙发上,让你的孩子在你的屁股上放各种东西,然后你来猜。

2

如果你刚刚会爬的宝宝很喜欢将你丢出去的玩具捡回来,恭喜你,躺下来丢玩具就可以了。

3

假装办舞会,在家里放上儿童音乐,让你的女儿跳舞给你看,多数情况下她会花很长时间在房间里打扮。

4

买一顶帐篷,与你的孩子玩露营游戏,你负责在帐篷里躺着。

5

如果你不介意躺着休息的同时动脑的话,可以试试讲故事的游戏。假装自己是个失忆的老人,心中有许多好听的故事,但是想不起来,叫你的孩子在家里随便拿来许多东西(每次拿一件)来唤醒记忆。你越擅长将随机物品串起来讲故事,这个故事就越长,你也就能躺越久。

6

让你的孩子给你讲故事,多数孩子会凭记忆讲,有些孩子在不记得时还会瞎编,十分好笑,你就躺下来听就好。

7

跟你的孩子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你演病人。

8

和你的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让TA画画,然后你来猜TA画了什么。

9

玩快递游戏。让你的孩子用纸把一个随便什么东西包起来,来到你卧室的门前,敲门说:快递来啦!然后你让TA进来,拆开包装,对着TA拿来的随便什么唏嘘一通,然后叫他再去重新包个什么东西给你。有时能撑一小时。

10

当你累成狗时,可以躺下来让你的孩子给你涂脚指甲油。很多女孩会喜欢玩这个游戏。

11

趴在沙发上,背上垫几块垫子,然后让你的孩子在你背上“冲浪”,同时假装自己在享受泰式按摩。

12

与你的孩子玩棋类游戏或纸牌游戏。Uno和国际象棋都是很好的游戏。你可以躺着玩。

13

让你的宝宝在餐椅上坐好,在他面前放几碗酸奶,每碗里都放少许食用色素,调成不同的颜色。让宝宝用手指蘸酸奶在餐盘里画画,这样就不用担心TA一边画一边吃手指啦!而你也可以在沙发上倒一会儿了。

14

与你的孩子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赢的人有小奖品。

15

如果是婴儿时期的宝宝,你可以躺下来用嘴打各种声音滑稽的拍子来逗TA;到TA大一点时,你叽里咕噜一通后可以让TA学你叽里咕噜,这个游戏的时间就拉长到了它原来的两倍。

16

和宝宝一起在澡盆里泡一个悠长的热水澡。

17

同你的女儿玩“美容院”或“发型屋”的游戏,让她梳你的头发,在你的腿上涂乳液。

18

躺在床上假装自己是娃娃,让你的女儿当妈妈来照顾你。

19

允许你的孩子们做一些平常不许他们做但并不太出格的事,比如用粉笔在车库里画画。因为平时不让他们画,这种突如其来的“福利”可以驱使他们画很长时间。

20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剥花生/剥毛豆,给TA一碗花生/毛豆。

21

趴在地上让你的孩子在你背上写字,写完再让他把“字”擦掉。这简直就是按摩。

22

实在忍无可忍时,将孩子送到他奶奶/外婆家去。

爸爸妈妈怎样和孩子一起玩


家长和孩子一道玩,第一种目的是建立亲子感情,享受天伦之乐;第二种目的是使孩子快乐;第三种目的是在一起玩的过程中指导孩子玩,提高孩子玩的技术水平,促进孩子某些能力的发展。带有这种目的与孩子一起玩的家长,具有教育意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

那么怎样和孩子一道玩呢?

首先,家长应以专注的神态很投入地和孩子一道玩,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开心,应付的态度会使孩子感到扫兴,甚至引起一些不愉快。

第二,应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道玩,勿以家长自居,居高临下地指责孩子、批评孩子。有时孩子对玩的技巧尚未掌握,家长应耐心地和孩子继续玩下去,如果不耐烦地说“你真笨”、“教不会”,孩子马上就会不高兴,也许以后再也不和家长玩这个游戏了。

第三,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家长在比赛时应“落后”一点,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成功感;对于太要强、好胜心太强的孩子,家长应胜他一筹,要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孩子对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有时候有的孩子会要强到不讲理、耍脾气的程度,那么家长应注意在下一次进行这类竞赛游戏时,事先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约法三章”,防止孩子形成一些坏脾气。

第四,利用影像设备将父子同乐、母子同乐的镜头摄下来,留作以后欣赏、回忆,培养亲子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