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见过孩子目前交往密切的同学,真的觉得这孩子不是很适合常常在一起相处的对象,那么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

1.首先,无论如何,都不要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丢脸,伤害他的自尊心。因为这是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们的事。

所以假设今天我们正好碰见他又和那个我们不喜欢的同学在一起,我们一定要不动声色,还是要很和气地和那位同学打招呼,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板着脸,甚至责骂他。

2.只强调事实,不要凭“感觉”。

“你又不认识他们,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坏孩子!”这是孩子最常对着我们喊的一句话。是啊!谁会喜欢别人批评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也不喜欢呀!所以,我们说出禁止的理由时,一定要举出实际的事证,只强调事实,而不要有被孩子认为的所谓的“人身攻击”。所以我们别说:“反正我就是不喜欢那个孩子,看了就讨厌!”或:“看他那个样子,就知道不是个好孩子!”我们应说:“我不喜欢他昨天提到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式!”或:“我担心他每天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到你的健康!”

3.不要骤下断语,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交朋友的理由。这会带来几个好处,好处之一是,我们借此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和需要什么,以及他渴望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这能帮助我们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好处之二是,给我们一个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并说服他的机会,并借此让他知道真正的“好朋友”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好处之三是,增加和孩子互动的时间,让他明白父母并不只是一味地阻止,其实是用开放的心胸和尊重他的态度来就事论事地讨论的。

4.设定底线。

如果孩子对我们的要求表示反抗和不服从,那么,设定一条底线,例如,保持学习成绩,或遵守晚上回家的时间规定。请他自己去证明他们的交往不会跨越这条底线,也不会影响他对这条底线的坚持。如果他真能遵守这个约定,也没有跨越它,那么,说真的,我们就没有什么好反对的了!

5.帮助他建立自尊自信和对未来的愿景。

很多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是很茫然的,他们不太清楚自己可以期望什么,或能作出什么样的规划。我发现这一招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特别管用,我会带着他们去想象一个美好的未来场景,让他看见自己在其中的喜悦和骄傲。对于平日不太敢去想象未来的孩子来说,拥有一个可以去梦想并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会在第4章《我的未来不是梦》中,再详细地说明它的做法。

当我们调动起孩子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期望时,也会调动起他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而他越尊重自己的价值,对同侪团体的依附也就越弱,对同侪压力的抵抗力也就越强。

6.让家成为一个温暖的地方,成为他不需要向外寻求,就可以得到心灵归属的地方。甚至,如果他还是希望维持和那个或那些朋友的友谊,让他们在家里、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总比在外头要放心得多。

其实,针对同侪团体这个主题,还有一个让人比较担心的问题是——青少年在学校中所遭遇的“同侪压力”(PeerPressure)的问题。

正确对待孩子交朋友,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阻止。跟孩子讨论朋友的优点或缺点,告诉孩子怎么来避免这些缺点,学习朋友身上的优点。

相关推荐

父母慢慢走 孩子才能从容跟


养育孩子是一条长路,父母必须慢慢走。

我已经很慢了,但孩子比我还慢,真是急死人了。

父母不能急,不论心里有多爱孩子,

希望他们现在好好读书有美好的未来,

但是首先,父母不要将担心写在脸上。

我对孩子的期望与你的大同小异,

其实全世界做父母的都相去不远,

但是我在孩子的面前,永远是老神在在的模样。

我当然也希望他们认真努力、用功读书,

我也会在言语上三不五时地跟他们说说为什么要用功读书的道理。

但是我表现出来的,除了“我因为爱你才跟你说这么多”的态度外,

剩下的就是“你的事,你要自己负责”。

别误会,

“我因为爱你才跟你说这么多”、“你的事,你要自己负责”,

这些话我是不会说给孩子听的。

我很少在孩子面前喊口号,

传统父母会说的话,我一句也不会说。

我直接用行动告诉孩子,

例如:晚上超过七点以后,不准写功课;

孩子没主动拿联络簿给我签名,我就当作没这回事。

我的心里当然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

我根本整个人的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

但是,我不会让孩子发现:

我的功课,妈妈比我还紧张。

当父母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时,

当然可以叮咛孩子

“功课要不要拿来给妈妈看看?”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要妈妈再说一次给你听?”

“每个错误的地方,事后都一定要弄懂才行。”

可是父母的情绪,要放在心里,

想发泄也别对着孩子,

尤其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些没营养的话──

“你才小一就考这种成绩,将来怎么办哪!”

“叫你平时用功认真一点,你不听,现在成绩这么难看,丢不丢脸啊!”

喜欢这么跟孩子说话的父母,

请一定一定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什么叫老神在在?

随口喜欢乱说话的父母,

你在孩子心里的形象,必将愈来愈低落,

一个有低落形象的父母,要用什么来激励孩子认真努力呢?

父母不要挖取孩子的“宝藏”,这样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秘密,喜欢自己和自己分享。孩子也一样拥有秘密,就像宝藏一样藏起来。虽然喜欢和我们一起生活,但他的心灵是自由的,有些是事会藏起来不愿告诉父母,所以有时候相信比了解更重要。爱孩子就留给他一个角落,让他把秘密保藏好。

秘密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孩子长大的重要标志之一。

1、对于孩子来说,秘密意味着他自我意识的成长。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应该感到高兴,这意味着孩子诞生了内心世界,他想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珍视一颗童心的成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拥有一份独自担承的内心秘密。

2、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孩子越来越不满于凡事受父母控制、摆布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强大力量又令他们心生忌惮,于是秘密成为孩子作为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这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独享的体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3、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独立,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秘密是孩子迈向独立和成熟的必经之路,而没有秘密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有远见的父母应当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秘密的。

3岁之前的宝宝,一直活在对父母很依赖,虽然有自我意识,但是不强烈。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混在一起,所以目前他们还没有秘密。在3岁左右,孩子自我意识开始明确,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却并不知情,“这

是只属于我的东西”,于是秘密出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时的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还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当宝宝孩子4-5时,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如果问一个5岁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经告诉别人好多秘密了。”可见,他还根本没有办法保密。很多6岁的孩子会为该不该把秘密说出去而发愁。尤其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触的时候,他学会了“阳奉阴违”,由此产生了“见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独立,通过保留自己的秘密而获得独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会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内疚。当们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自主的意识迅速提升,孩子心灵的空间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似的,秘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他们要更广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人生,于是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隐藏属于个人的秘密。比如不少孩子开始转向记日记,在日记中倾吐自己的“秘密”。同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要为他人保守秘密,这表明他已经逐渐具备责任感。

做父母的也一定要有这样的自信:孩子的秘密,可能今天不告诉你,明天会告诉你;小时候可能不告诉,长大了会告诉你。如果你限定他马上告诉你,他很可能就是不告诉你哦。

本网站小编总结:对孩子家长不能抓的太紧,不要什么事情都要弄的一清二楚,有时对于孩子要给予适当的尊重。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在监视他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给予他适当的自由,否则孩子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允许他把心里的秘密藏起来,但父母切忌不要去挖取呀!除非在孩子的允许下才可以的。

父母注意:一句话会让孩子变笨蛋


父母不该说的6大关键词

李女士有个儿子,这孩子在上学前就不太听话,有时出门特别丢面子,家长们好声好气的教育,但效果不好。没办法,家长就经常训斥他,暴力之下,儿子有所收敛,就是不能像人家孩子那样乖乖的。有一次,他因为要一件东西达不到目的,就睡在地上打滚,被孩子的爸爸打了一顿屁股。事后,李女士发现自己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问他话,他就有口吃的现象。上学后,很简单的题目,他常常因为粗心做错,家长也会忍不住说他“笨蛋”,要求他细心点,经常提醒,他还是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把大人都愁死了。李女士疑惑,是不是因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真的变傻了?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表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经常说孩子笨蛋,确实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变傻了的假象。像孩子有口吃的现象就是心理问题,并不是生理问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说明儿童早期受到了不适当的影响。傅教授说,多动症的孩子自卑多,为啥?其实,多动症本身不会造成孩子自卑,但会造成他违反社会规范和一些规章制度,老师、家长会因此批评他、训斥他,造成他心理压力大,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老是挨批评,时间长了,越来越自卑。

专家建议家长不妨多观察孩子的行动、语言,不要过多干涉他的行为,适时给予引导。

宁静益智:

研究表明,生活在宁静,柔和环境中的孩子智商较高,而一个噪声的环境则使智力发育障碍。美国研究人员用小鸡作实验,发现高强度噪声可以在数小时内损害大脑细胞,仅持续两天,与耳朵连接的神经细胞即开始萎缩甚至死亡。法国的试验亦显示,噪声在55分贝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为4.3%,而噪声在60分贝以上时,理解错误率则上升到15%。因此,应让孩子尽量避免各种噪音的干扰,有利于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和睦益智:

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充满亲情之爱,可增进孩子的智力。相反,夫妻反目,争吵不休,孩子享受不到母爱和父爱,这种恶劣的家庭环境,致使孩子心情压抑、孤独,生长激素减少,使孩子身材矮小,智商降低。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交往益智:

交往既能扩大信息,也是促进脑功能的重要措施,儿童尤其如此。美国一位生理学家追踪观察一组儿童达10年之久,发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即喜欢和成人打交道的孩子,其学习成绩普通较好,而不愿与成人交往的孩子普遍较差。这提示,成人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有助于增进儿童的智力发育。相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智商也低。因此,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走出家庭,与同龄和高龄儿童,甚至成人交朋友。

芳香益智:

在孩子的居室和教室放一些花草或芳香物品(如芳香枕巾、书笺、香袋等),或洒一点天然的香水,造成一个香气洋溢的环境,有益智的功效。科学家认为,与一般环境比较,生活在芳香环境中的儿童,无论视觉、知觉,接受与摹仿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奥妙在于芳香能给人一种良好刺激,使人心情松弛,情绪高涨,增强听觉与嗅觉及思维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智商。

颜色益智:

淡蓝色、黄绿色以及橙黄色能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注意力;而黑色、褐色、白色可损害智力,降低智商。故将孩子的居室或教室的墙壁悬挂一些淡蓝色背景的挂画或条幅,将有助于孩子学习。

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我现在开始学会走路了。我不再喜欢妈妈抱,而是喜欢自己走。妈妈总嫌我走的慢、说我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我的走路的敏感期到了。

学会走路啦

我在8月大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想站起来,当妈妈把我放在她的腿上时,我就会使劲地蹬腿。妈妈总说我把她的腿踩得很痛。等到11个月时,我渐渐地可以自己蹒跚着行走了,便乐此不疲。我喜欢不停地走,因为在走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世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我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妈妈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让我非常欣喜,自己做主的感觉真好呀。

不过,我还不会把东西归位,所以我走过的地方都是乱糟糟的。就因为这样,妈妈似乎不喜欢我自己做主,她总爱把东西递到我跟前。那我就只好把东西扔远点,再自己去拿啦。

摔倒了,爬起来

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往前冲了,结果很容易就跌倒。每次一跌倒妈妈就会马上跑过来,很紧张的样子,问我:“宝贝,你怎么样,是不是很痛?妈妈扶着你走吧。”其实我一点都不痛。但跌倒的次数多了,妈妈又总这么担心,让我觉得摔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慢慢地,我就开始害怕,很自然地就不敢独自走路,要妈妈扶着走了。

而爸爸总是说我只是没有掌握好平衡。什么是平衡呀?爸爸会在我摔倒时,拿一只小熊逗引我站起来走过去拿。我往前走一步,他就往后退一步。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能自己走这么远了,我觉得自己好棒呀!

要自己爬楼梯

16个月的我走路更加自如。我越来越喜欢到处游荡,我会一边走一边到处找事做,一会儿动动沙发上的东西,一会儿喂喂小金鱼,一会儿敲敲电子琴键,一会儿又蹭到卧室里翻弄衣服,总之谁也别想让我停下来。

爸爸妈妈带我上街,一路上我都要求自己走。可妈妈总嫌我走得慢,总想抱着我走快点。进了商场,妈妈抱着我乘电梯上楼,我立刻哭起来,呜呜,我要爬商场里长长的楼梯。妈妈无奈又把我抱下楼,我挂着泪珠跑到楼梯口。我先用手判断上下楼梯之间的高度,然后试着用脚来判断我能不能爬。之后我才手抓住旁边的扶杆,一阶一阶地走。我好喜欢这样一阶一阶往上走的感觉,好奇妙呀。可妈妈总担心这样危险,还觉得我用手摸地不卫生,只爬了两阶就不让我爬了。唉,以后我只好在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爬了。

练习上下坡

我开始上幼儿园小班了。记得刚入园时,户外活动我也不愿离开老师的怀抱。而现在,我天天拿着自己的鞋站在教室门口,想换鞋去户外活动。户外的滑梯上、游乐场内总能找到我的身影。我喜欢到处漫游。

今天,我看到其他孩子在有坡度的坡面上玩“红绿灯”游戏,我也加入了。对我来说,上坡比较轻松,下坡则有点难度。刚开始我在坡面中段练习,下坡时慢慢控制身体,渐渐地,我下坡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控制得越来越好,我还能突然停在阻挡我的人前面呢。

就这样上上下下,我练习了好多好多次。放学时,妈妈来接我,她看到我在坡上往下跑,吓坏了。她说下坡的时候要慢慢地,不能跑,不然会有危险。可是那个坡上长满了小草,即使摔了也不痛,请不要为我担心好吗?

爱心提醒: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孩子“走的敏感期”出现时都有一个深切的体验,孩子总是充满热情地走着,而妈妈却疲惫不堪地跟着。像童童妈妈一样,在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成人选择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的机会,也阻止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向独立的脚步。

在童童第一次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迈出第一步时,他的身体开始走向独立。而周围的环境也刺激着他、鼓励着他继续前进。尽管此时的童童内在并没有目标,但是,他的走就是全部目标。慢慢的,孩子开始由一个不能自主的人,成长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而这个发展过程,完全是由他的个人努力完成的。

编后:孩子走路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

孩子一旦学会了自己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活动不再必须依赖于成人而进行,同时他的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此时,当孩子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这意味着生活开始由他自己支配。所以说,孩子是为了学习走而走,他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而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