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览群书

卢梭的父亲钟表匠伊萨克,在工作台上一边工作一边教三岁的卢梭学普鲁塔克的《古希腊罗马英雄传》。在他的督导下,卢梭在七岁前已经啃完了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丰得奈尔的《世界通史讲话》以及莫里哀的戏剧。博览群书使卢梭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2、发掘天赋

早在女儿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探索性的发掘。经过观察她发现:大女儿伊雷娜性格文静、朴实、专注和自然,着迷于物理和化学,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小女儿艾芙思维跳跃、充满梦幻、情绪多变,她的天赋是文艺。正是运用这种发掘孩子天赋的家教,居里夫人最终使大女儿伊雷娜·居里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也使小女儿艾芙·居里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3、培养独立人格

当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父亲罗伯茨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在日常生活中,罗伯茨着重培养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才使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英国首相,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

zj09.com小编推荐

早期教育重在何方?(上)


以中国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来看,可能没有多少人能看懂四书五经,即使看的懂书,也不一定都能深刻理解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但做人的基本标准,我想只要想做就都能做到。无非就是我们自小长到大,国家一直教导的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爱护环境、有秩序、谦让等,用老话讲就是有教养。具体到生活中就是,见面问好,离开说再见;小朋友之间互相谦让;不乱扔废弃物;在公共场所玩玩具时不要争抢;等等。看似简单的道理,父母如果做不到,孩子如何能做到。孩子就象一张白纸,而且是我们小时候偶尔能碰到的我们叫"能浸"的纸,用钢笔在纸上画一条线,白纸上不仅有一条线,而且线的周围也有墨迹。父母言传身教的同时,孩子也在吸收。

至于早教重在何方,知识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如何做人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做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是潜移默化的。

早期教育重在何方?(中)

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


不要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

比选择早教机构更重要的是,家长应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和爱的能力,关注智商与情商的和谐发展。

“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家长认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汉字、英语(论坛)和数学。这个可怕的误区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沃建中说,北京某小学一年级的厌学率2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而厌学者大都接受过所谓的早教。

沃建中曾接待过一名“神童”。他6岁认识2000个汉字,能背110首古诗,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上学后,课堂上他不听课,因为都会,一年之内连跳两级。到了三年级,开始听不懂了。因未养成听课习惯,成绩迅速下滑,产生挫败感,一心想退学。

“不要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这个“神童”的不幸并非孤例。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上不亚于发达国家的孩子,但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些缺点大都源自重知识灌输、轻人格培养的育儿积习。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或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不顾及周围人感受;或他人讲话时,迫不及待地打断、插话。”沃建中认为,“这种交流时不会听别人说话的毛病,与婴儿期缺少一种训练有关10个月大的宝宝,应学会用眼神追踪父母的身影,学习以别人为中心。”

“关注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才是早教的要义。”沃建中强调,选择早教机构固然重要,但是家长都该学些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能够陪伴和指导孩子更为重要。

怎样训练儿童思维能力?沃建中举了一个例子,铺着台布的桌子上有只苹果,刚会走路的宝宝想拿到它。聪明的妈妈不会代劳,而是鼓励他想办法解决问题。宝宝试了多次够不着,妈妈就把桌布递给他,和他一起慢慢拉,苹果最后就落下来。

怎样培养健全人格?着力点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爱的能力和公民意识。比如,从1岁半起培养婴儿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洗脸、刷牙、吃饭等,增强其独立性和成功感;训练从爬到走的最佳方法是,先教孩子学会爬,而后鼓励他扶墙站起来,再沿着墙走。培养其勇敢、独立意识。

再如1岁开始抓自律。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2颗。研究人员经过十几年的跟踪实验发现,那些忍住诱惑的孩子,成年后在事业上更易成功。“延迟满足”一词由此诞生。1岁多的孩子最喜欢的事是吃,“延迟满足”训练就从这里起步,“先给大人分享,然后自己吃”。

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和提供公共服务,创造条件让贫困儿童获得服务,解决我国儿童早期发展过度商业化、精英化的问题。

“传统的早教提法应该用科学的'儿童早期发展'表述代替。”蔡建华介绍,“'发展'的概念更为贴切,包括营养、体格、心理、情感和社会能力等要素。”

“投资儿童早期发展是打破贫穷代际传递、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蔡建华表示,随着我国跑步进入老龄社会,20年后,65岁以上老人将占总人口的1/5。维持经济增长和赡养老人的负担,将落在当今婴儿们的身上。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00万新生儿,0-3岁儿童约5000万人,其中61%在农村。农村儿童中,1/3的孩子是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其情感、社会和认知发展方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压抑迹象,迫切需要儿童早期发展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向。

然而,由于当前儿童早期发展投入低,仅占GDP的0.01%,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0.9%的水平,而且服务覆盖面不足,市场处于粗放型发展的初级阶段,商业性机构大都以赚钱为目的,不是把“培养人”作为目标,市场对象呈“精英化”趋势。贫困儿童缺少获得这方面服务的机会,成为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的突出问题。

“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据蔡建华介绍,2011年,教育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将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纳入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范畴。目前,相关政策、标准等制定工作正在进行。现在已完成0-6个月婴儿《入户指导方案》公开征集,《婴幼儿早期发展测评》已在中国人口网主页挂出,供大众免费使用。婴幼儿发展指导师的职业标准和培训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北京市去年已培训200人,今年计划再培训200名,通过她们入户指导,教会父母们怎么科学育儿。各地已建立的50多个试点正在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如发放服务券、开展信息化服务等。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美国从1965年开始,针对所有贫困儿童实施两个计划,即开端计划和儿童照料计划。前者由政府选择一些机构,为贫困家庭入户指导,一年服务32次。后者是政府发放服务券,家长自行选择服务机构。

“通过努力,我们将提供服务半径3公里、全覆盖的儿童早期发展基本服务。”蔡建华表示,公共服务的推进将促进市场行为的规范。

“儿童早期发展任务不能完全托付给商业性机构,教育中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家长必须身体力行。”孙云晓提醒,多陪陪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市场被贴上“高价”标签

0至3岁的娃娃一堂不到一小时的课,少则百八十元,多则二三百元,内容良莠难辨。

“如果从孩子出生第三天开始教育,那就已经比别人晚两天了。”时下流行的这句早教口号,不知打动多少年轻父母的心。于是,0至3岁的娃娃越来越多地奔波在“上学”路上。

在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的一家国际儿童教育中心里,5个不到一岁的小宝宝偎在妈妈怀里,跟着边做手势边唱英文歌的老师,在妈妈的帮助下刮刮鼻子、摸摸眼睛,学做一些肢体动作。

“对于80后的家长们,早教正在成为一种育儿时尚。”该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每天有很多父母预约试听,来上课的孩子一岁半的居多,最小的只有28天。”

“这里开设音乐、娱乐、艺术课,整套课程打完折也要1万多元。”一名带女儿来该中心上课的妈妈说。

在不断升温的早教潮中,市场被贴上“高价”的标签。

“目前,0-3岁儿童教育市场多为商业化运作。一堂不到一小时的课,少则百八十元,多则二三百元。”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主任蔡建华介绍,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早教机构雨后春笋般地繁荣起来,既涌现出红黄蓝、东方爱婴等本土品牌,也活跃着美吉姆、金宝贝等国际名牌,但普遍价格不菲。

据了解,东方爱婴在一线大城市每课时收费150元,整套课程(72课时)优惠价为8100元。外资品牌高端代表金宝贝,在北京12次课时的课程每小时收费280元,96次课时收费超过1.7万元。即便一些幼儿园所办的走低端路线的亲子园,每小时收费也达60-80元。

除了收费高,市场发展也呈现无序状况。根据相关规定,教育部门负责3-6岁学前幼儿园的准入和管理,对0-3岁教育机构没有监管职责。目前,各类相关机构多以“信息咨询公司”、“科技发展公司”等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进行商业运营。而“早教”的特殊授课形式,又让工商部门很难监管。监管机构缺失,导致办学标准、师资准入、监督考核等制度处于无序状态。一些机构的老师根本没学过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培训十几天就上岗了。很多早教机构设在商务楼或商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楼层普遍较高,基本没有幼儿专用拉手、护栏,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面对良莠不齐的早教市场,于慧和丈夫起初不打算追风赶潮。“我本来不信早教机构的宣传,但我们小区的孩子几乎都在上课。儿子快2岁了,说话还不连贯,而邻居家上过课的同龄女孩早就能背唐诗。”最后,于慧沉不住气了,也给孩子报了一个班,“他们都冲出起跑线了,我们没准备好也不成!”

也有始终不为所动者。“一切顺其自然吧。咱们小时候没有早教,现在不也挺好的?”初为人父的小张认为,3岁以下的孩子还太小,早教与否无所谓。

早期经历关乎终身健康和幸福

儿童早期的激励和学习经历会影响大脑发育,进而影响生命后续阶段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

对于0-3岁的宝宝,早教究竟有没有用?

上世纪90年代,一种传统的育儿法“沙袋喂养”,仍在山东、湖北两省部分地区流行。即将出生不久的婴儿,放入盛满细沙的袋子里喂养。用沙土代替尿布,一天换一次土。母亲只在喂奶时看看孩子。经过一段无激励的日子,婴儿变得安静了,无悲无喜,不再表达感情。学者研究发现,“沙袋儿童”的平均智商低于正常人。

“儿童健康发展不仅有赖于营养,也离不开激励。”蔡建华说,国际经验和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激励和学习经历影响大脑发育,进而影响健康生命后续阶段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

“眼下,小学生动作不协调的多了,运动能力弱了,有的孩子甚至打球、跳绳都不会,婴儿期缺少爬行训练是一个重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微博)认知发展研究室主任沃建中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为期5年的调查显示,婴儿6-8个月时,是否进行爬行训练,可使动作协调能力相差20%。

在语言发育方面,沃建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名6岁小男孩上学面试时,讲不出话,被北京一家知名精神卫生研究所诊断为孤独症。孩子的妈妈不甘心,带孩子找沃建中咨询。经过仔细了解,揭开病因的迷雾。

原来,小男孩的妈妈十分内向,很少跟他交流。孩子1岁时,父亲出国学习,家里请了一名同样少言寡语的农村保姆。在两位大人的沉默陪伴下,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不会正确表达。比如,他说“妈妈,狗狗”,表达的却是“想喝水”的意思。一年后,爸爸回国见状,不仅未及时纠正,反而常模仿孩子的话语哄他。结果,在幼儿园里,孩子常自言自语,别人不知所云。

小男孩最终被确诊为语言障碍,而非孤独症。通过一年半的艰苦矫治,如今已基本恢复正常。

“一岁半至两岁是语言发育关键期。看护人的行为影响儿童语言能力。”据蔡建华介绍,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家长与婴儿说话的数量与婴儿词汇量的关系,从孩子16个月后开始显现。到36个月时,语言交流多的家庭,孩子词汇积累可达1200个。而不爱说话的家庭,孩子的词汇量不足400个,差距超过3倍。

该调查还显示,在生命最初的3年里,儿童遭遇七八次严重负面体验时,如贫困、营养不良、看护人有心理疾病、单亲家庭、受到虐待、被忽视、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等,90%以上者发育迟缓,成人阶段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倍。

“儿童早期经历关乎终身健康和幸福。”蔡建华表示。

家长们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那就请您们“高抬贵手”,不要你自己可爱的儿女。

新型幼儿早期教育逐渐受到国人热捧


中国早期教育机构不受国人认可,因为什么原因?大家想过吗?很多城市的幼儿园当年的“0-3岁园中园”已不复存在。而这些最早做“园中园”的通常都是当地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幼儿园,无论硬件、知名度还是师资都是当地最棒的。可为什么还是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

据了解,中国每年大约有1500万新生儿,早教网,而在这些父母当中真正掌握科学育儿知识的只有不到10%。中国式育儿一直处在“既过于严苛,又保护过度”的尴尬境地,而澳大利亚的早教体系则秉持其移民国家兼收并蓄的特点,独立、自由、健全的教育方式对中国家庭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专家表示,0-6岁是孩子们生长发育最快也是智力发展最佳的年龄段,这个时期对于孩子们优良性格的养成也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经过系统科学早教的孩子,到8岁左右时,其智商比一般的孩子能高出12分左右。科学的早教方法能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澳洲的早教体系顺应孩子的接受能力,与其大脑发育保持同步,其育儿制度现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家庭的认可。

本网站小编总结:早教人才大多数来自于早教企业自身的内部培训。对于这行来说,早教人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是不争的事实。早教网,规模很小的一些早教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有的老师不具备任何教师资质。据业内透露,在国内培训蒙氏课程只需半个月就可获发证书,而在美国学完蒙氏课程,需要2~3年的时间。

早期教育是什么?


有这样的两个镜头:在幼儿园门口,妈妈对两岁多的孩子说:“好好跟阿姨读书、写字。”另一个是姐弟俩每人带着一个大书包,姐姐约6岁,弟弟约3岁,他们的妈妈叮嘱说;“到幼儿园里好好写字,看谁写得好。”

不少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读书、写字、算算术。因此,家长硬是让两、三岁的孩子背唐诗,趴在桌子上认字、识数、写字。有些家长对幼儿园教得好坏的评价就是孩子认了多少字,会数几个数。其实,这样理解早期教育就太简单和片面化了。因为早期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智力,智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六大要素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力系统,共同影响人的活动,所以,在开发孩子的智力时,不能偏重于单个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把孩子的记忆力强弱作为衡量智力的唯一标准,认为孩子能背几首唐诗,识二三个字就聪明,智力就好,从而不断要求孩子死记硬背,使孩子养成不动脑子的习惯。有的人知识虽不算多,但头脑灵活,智力水平也就较高,而有的人知识好像很多,但机械呆板,不会运用,智力水平也就不高。如大家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曹冲秤象等,他们都是靠自己独特的智力活动,做出令人赞叹的事。而像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他嗜书如命、终日背诵,藏书7万余卷,但一生毫无成就。

早期智力开发,应是通过一些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活动,如引导孩子游戏、讲故事、听音乐、学动作、设计、劳动来培养和促进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让孩子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习百科知识,如在吃饭时你可问问,馒头是怎么来的,并给孩子讲讲做成馒头需要多少工序,对孩子进行爱惜粮食,尊敬他人劳动的教育。也可扩展到哪些农作物是粮食,哪些是干果、水果等,它们离开水、空气、阳光就不能生存,也可和孩子一起做小实验。

在看到鸭子游水时,讲讲鸭子的生活习性和与人们的关系。当你烧水做饭时给孩子讲讲水蒸气,让孩子想想,利用水蒸气能干什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计深浅、不求一次巩固的。

多数事例证明,对幼儿来说关键在于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伴有想象、创造的活动。至于识字、背唐诗、算算术也可以教,但要本着不强迫孩子学为原则,也不能小学化,“填鸭式。”而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点播式的提问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孩子自然而愉快地吸收,而不是灌输。这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是启蒙,而不是系统教育。

早期教育偏离轨道,孩子成了“大舌头”


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想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家长朋友们很早就给孩子开始灌输教育知识,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学习外语却变成了“大舌头”。

把“老师”说成“老希”,“葡萄干”说成“帕塌干”……3岁半男孩童童说出的话,别人怎么也听不懂。童童的妈妈带孩子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才知道孩子是由于学习外语过早,导致出现了“大舌头”现象。孩子学外语不是越早越好吗,怎么会因此变成“大舌头”呢?

心理专家认为,任何民族的孩子学习外语,一般都应在掌握好本土语言之后。如果在孩子的本土语言基础还没有打好时,就过早学习外语,其结果必然是“顾此失彼”,互相混淆和干扰,童童就属于这种情况。幼儿时期就学外语的孩子,虽能说出一些外语,但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并不能真正理解。哪种语言都能说,但哪种语言都不精通,这对发展孩子的智力并无多大好处,也会给人格发展造成障碍。早教网

专家同时指出,幼儿学英语以3~5岁开始最佳。因为这个时期是培养一个人基本语感、语言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用太早的给孩子弄什么早期教育课程,让孩子正常的享受开心的童年,适当的对孩子进行些道德修养培养就够了。

婴儿早期教育从0岁开始


新生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看见亮光就会把头转向亮光之处;听到巨响的声音就会哭叫;当奶头接触他的嘴唇时就张嘴吸吮。这些都是本能反应,是对外界事物的无条件反射。

为了生存,宝宝还必须学会适应新环境的一些本领,于是,他就在已具有的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开始主动地探索他生活的小世界,在接触各种事物中,感受到各种刺激,并在不断地重复、强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

每当宝宝哭时就有人抱他,久而久之,他就学会了想要人抱就哭。

听见成人发出”嘘嘘”声他就会排尿。

看见奶瓶知道要吃奶等等。

就这样,宝宝每天都大量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和研究,就像一个勤奋而聪明的”小科学家”。所以说,婴儿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

婴儿的潜在能力

视觉

新生儿对光的刺激十分敏感,对光线的明暗变化会作出反应,如闭眼时开了灯,他就会有所反应。出生3周左右,他就学会注视视野中出现的物体,并追随物体转移视线。被称为”智慧之窗”的眼睛能获得外界80%的信息,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潜在能力,将有利于智力发展。

听觉

对正在哭的刚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摇铃,他会马上安静下来,眼睛也睁开来。这说明新生儿能听声音。3~4天后,婴儿则能逐渐学会分辨不同的声音。如,一种声音连续响两次,将婴儿的头转向左边给他吃糖水,几次以后,婴儿听到这种声音就主动地向左转头。满月后婴儿能集中注意力听声音,当听见成人说话声时,就停止哭而期待成人出现在他面前。

触觉

新生儿的触觉很发达,对冷热的刺激特别敏感,如对牛奶及洗澡水的冷热都有反应。婴儿一般都是通过嘴和手去触摸感知外界的刺激,婴儿早期触觉的发展与长大后手的灵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若是让婴儿睡在宽松的睡袋里(夏日穿衣裤),手脚和身体不受束缚,双手能从袖洞中伸出触摸各种东西,眼手能协调一致活动,不断地探索,婴儿的学习潜力将进一步发展。

嗅觉

婴儿的嗅觉比较敏感,能分辨不同的气味,如闻到奶香气味,会露出笑脸并将头转向奶瓶。若闻某些刺鼻的气味就转头避开。

味觉

婴儿还能区分不同的味道,喜吃甜水,不愿吃酸水、苦药。因此,父母可以让婴儿闻闻花香,肥皂香等有气味的东西,还可以给婴儿尝尝甜、咸、酸及无味的食品,以增强嗅觉、味觉方面的能力发展。

交往能力

婴儿出生就会笑,这是”生理性的微笑”,是与生俱来的。慢慢的,婴儿会学会对人脸和玩具微笑,这是他产生了社会交往的需要,转变为”社会性微笑”。他喜欢被人逗引,有人接近他就笑,离开他就哭,和他讲话会”咯咯”的发音应答。婴儿还特别依恋母亲,早期交往能力在妈妈搂抱、爱抚、笑笑、玩玩中得到发展。

模仿能力

新生儿从2周起,就学会模仿妈妈的面部表情,如模仿妈妈伸舌头、张嘴。妈妈经常训练,宝宝就会跟着模仿,稍大时宝宝学会模仿拍手、摇头、挥手再见等动作。婴儿最初学会的本领都是通过模仿而获得的。

以上事例都说明婴儿出生后就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父母应该为宝宝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实施合理的早期教育,使宝宝主动探索外界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孩子早期教育15项重点内容


归纳来说,有15个早教区域,这15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但不是平均进行,而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培养宝宝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1训练感觉器官

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

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

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

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

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2发展交往能力

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

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3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

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4进行体能训练

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

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5训练劳动制作

从猿到人的标志就是:开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个体成长也是需要劳动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却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妈的溺爱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权力。所以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6培养口语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语言的信息量,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宝宝的大脑;要用规范化语言,比如每天花20分钟给宝宝朗诵美文。此外,若要学习外语,就让宝宝及早接触。

7学会音乐舞蹈

这是美育教育的范畴。爸妈与宝宝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唱儿歌、打节拍,让宝宝在音乐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而且爸妈会发现,音乐会令宝宝的表情、动作、容貌等透出优雅的气质。进而从美育切入,让宝宝接触真和善。

8学习绘画造型

这也是美育的范畴,对刺激宝宝右脑发育,增强想像力、形象思维力,提高美的鉴赏力有极大的作用。爸妈可带宝宝参观摄影展、雕塑展,并对各种工艺品、绘画、艺术照片等进行评头论足;家里的摆设也要有美的讲究。大凡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强求,所以爸妈所要做的,就是感染熏陶宝宝,让他自觉地去学习、去追求。

9给宝宝很好的玩具观

玩具有好多类,如果是买的,爸妈不要买了之后直接丢给宝宝不管,也不要认为玩具是消磨时光的,爸妈要陪着宝宝一起玩;如果不买,也可发现不少不是玩具的玩具,比如吸铁石、闹钟、卷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则是爸妈和宝宝一起制作的玩具,比如做风筝、风车、灯笼等,宝宝会更有兴趣。

爸妈购买玩具时要考虑宝宝的年龄

0~1岁:感知触摸型玩具。色彩鲜艳、音质优美、便于抓握丢掷,但不要太小以免宝宝误吞。

1~2岁:可拖动玩具和可训练双手精细动作的玩具。

2~3岁:可激发想像力的玩具。如小餐具、积木、拆装玩具。

3~4岁: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盘等。

10参加亲子教育

参加社区的亲子活动,集体生活中可锻炼友爱协作、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

11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婴幼儿的精神营养之源,是融智育、美育、体育于一体的大课堂,宝宝在这里可以学习种花草、分辨五谷杂粮、观气象、感受劳作等。

12了解社会

带宝宝去工厂、农村、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扩充见闻。见多识广的宝宝更聪明。

13早期识字提前阅读

爸妈可结合与宝宝生活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识字教学;寓识字于游戏之中;制作各种专门的识字卡片等,并陪宝宝一起看绘本讲故事。

14建立空间、时间、数的概念,培养高超的数学逻辑智能

15其他种种全方位活动

爸妈可因条件而异、因人而异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活动,如集邮、摄影、钓鱼、种花卉、养鱼虾等。这些活动既是学习,又是拉近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