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懒公主

2020-08-18 童话故事懒公主 小懒熊的信童话故事 妈妈的胎教

做个身懒而心不懒的妈妈。

做个“懒”妈妈的道理

实际上,根据我个人的感受,“懒”妈妈比“勤”妈妈更加费心劳神,更加辛苦受累。让孩子自己做事,在许多情况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烦,因为孩子往往“帮倒忙”。孩子与大人分床,夜里就要多次起来给她盖被;孩子自己吃饭,撒得到处都是,就得洗衣、擦桌、拖地板。孩子自己洗的袜子、手绢不干净,就得重洗一遍。孩子自己洗澡,搞得“水漫金山”,就得“大禹治水”抢险救灾。处置这些事情,当然没有自己直接包办更为快捷方便,省心省力。尽管如此,我依然坚持做个“懒”妈妈,因为我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身懒而心不懒

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懒”妈妈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身懒心不懒”。

首先,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自觉性。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劳动是光荣的,依赖大人是没有出息的。

其次,要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创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帮大人扫地,到邻居家借东西,下楼买日用品等。抓住儿童节、生日等契机,鼓励孩子闯过难关,使其独立性迈上一层新台阶。

第三,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埋怨、少指责,循循善诱,促其进步。

最后,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切忌操之过急。家长对孩子应有坚定不移的引导和始终如一的要求,并且做到长期坚持。

案例说明

我做“懒”妈妈绝不是为了享轻闲、图自在。孩子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开创,而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从小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母亲在我家小住,最后被“气”走了。临走丢下一句话:“没见过你这样的懒妈妈,你这样对待孩子?我看不下去!”我母亲秉承了传统的育儿观念:吃,宁多勿少;穿,越厚越好;家务活,自己再累也决不让孩子帮忙。

而我和先生坚信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的育子之道,“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不屑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也许用传统的眼光看,我的确不是一个勤劳的母亲。孩子一出生我就让她单独在小床上睡。1岁4个月时,我就让她自己吃饭,不再喂她。2岁时,我就把她送进幼儿园,中午不接回家。2岁半时,我就让她自己刷牙、洗脸、洗脚。3岁时,我就让她自己穿衣、脱衣、系鞋带、洗手绢。4岁时,我就让她单独睡一个房间,早上自己叠被整床。孩子跌倒了,我从来不扶她,而是让她自己站起来。玩具散乱了,我从来不帮她收拾,而是让她自己整理好……

其实,做个“懒”妈妈是为孩子着想,对孩子的成长负责,让孩子从小独立处理事情。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爱孩子就做“懒”妈妈


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父母皆祸害”。80后,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含在父母嘴里长大的一代,为什么竟然称父母为“祸害”?

原来,80后最痛恨的是父母过于包办自己的生活,总是替自己作选择,让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原本应该具有的色彩。结果,爱就成了一种祸害。

前不久,我带女儿格格坐动车去杭州玩,动车上的一切都让格格很新鲜,她用手去掰收起来的活动桌子。结果桌子掉下来时正好砸在格格的鼻子上。格格疼得哇地哭了起来。我问她:“是不是小桌子砸痛你了?”格格说:“是的。”我再问她:“是谁让小桌子掉下来的?”格格说:“是格格。”我说:“那你哭什么呀?”格格马上意识到是自己的责任,立刻止住了哭声。

我说:“你用小手揉揉鼻子。妈妈教你怎样把小桌子放下来,又不会砸到自己。”于是,我给格格示范,一手去打开小桌子,另一手在下面接着小桌子,然后慢慢放平。我又让格格演示了两遍。我问她:“现在还会砸到自己吗?”格格说:“不会了。”

好多妈妈都在感叹,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娇气?越来越依赖父母?越来越缺乏责任意识?事实上,让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和责任意识的正是父母自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因此,妈妈太勤快这只是一种情感之爱,是爱的低级表现。“懒”妈妈虽然看起来很残忍,但有智慧的懒其实是一种理智的爱,这是更高级的爱的表现。真正爱孩子,不如做一个“懒”妈妈。

与勤快妈妈相比,我所提倡的懒妈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懒惰,而是身懒心不懒,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求妈妈树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的意识,给孩子提供自由探索、自主做事、自我负责、自主交往、自主学习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给孩子一些指导,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

,

“懒妈妈”的育儿经


今年5岁的瞳瞳,是个“强悍”的小姑娘。她敢一脚踩住让妈妈大呼小叫的蟑螂,能跟大人们徒步从福州宝龙城市广场走到中洲岛而不喊一声“累”;外出郊游她还会帮妈妈背包、抱衣服;野炊时她会把大人们晾在一边,一个人忙着捡柴、扇火……

但凡跟瞳瞳一起出去玩过的妈妈们,都会羡慕又好奇地问瞳瞳妈,“你家的丫头咋就这么强悍呢?”既是妈妈又是幼师的瞳瞳妈,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上,当然有毋庸置疑的“职业优势”。但这个帅气的辣妈却说,在对瞳瞳的教育上,她可是个“懒妈妈”。

“懒妈妈”育儿法宝1

跟孩子“撒娇”

因为工作的关系,瞳瞳妈一天到晚在幼儿园里围着一大群孩子转,回到家后,已经筋疲力尽,没有精力再去研究怎么教育孩子。所以,瞳瞳妈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在女儿面前“撒娇”,便是瞳瞳妈的一大“高招”。瞳瞳妈觉得,向女儿撒娇,是她当妈妈最幸福的时刻,“既能自己偷一会儿懒,又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有一次,累了一天的瞳瞳妈回到家。一进门,这个“懒妈妈”就倒在了沙发上,对女儿喊道:“瞳瞳,妈妈今天好辛苦啊,快累死了!”

瞳瞳听到妈妈带着哭腔的呼唤,便从一堆玩具里抽出身来,懂事地提着拖鞋走到沙发边。“妈妈,你累了先把鞋换了,让我来给你捶捶背吧!”

“哎哟,妈妈累得腰都弯不了。”妈妈赖在沙发里,冲瞳瞳做可怜状。歪着头,盯着妈妈的脸看了几秒钟后,瞳瞳挽起衣袖:“那好吧,我来帮你换鞋,你不要乱动了。”说罢,小丫头便搬来小凳子坐在妈妈的脚边,使劲帮妈妈脱长靴了。

瞳瞳妈认为,她向女儿“撒娇”的行为,既培养了瞳瞳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也让她获得了一种“我也能照顾妈妈”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小大人”的味道。

“懒妈妈”育儿法宝2

自己不敢做的事让孩子去做

瞳瞳妈培养孩子还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指导思想”——自己不敢做的事,都指使瞳瞳去干。

一次郊游时,一群妈妈和孩子从地瓜地出来,经过一条小溪时,大家都在溪里清洗手上的泥巴。一个小朋友发现了溪里一块岩石上的粉红动物卵,吓得大伙都尖叫着跑开了。一位妈妈吓得耸着肩膀问瞳瞳妈:“那到底是啥东西啊?”

被吓倒后,跑得最远的瞳瞳妈,居然冲女儿喊:“瞳瞳啊,那是啥东西,你把它拿起来看看!”当即,所有的妈妈都被瞳瞳妈这句话给“雷”到了。

可瞳瞳妈说,她这么做其实有自己的想法。

“我怕的东西,不能让女儿再害怕。我指使她去做的那些事,也是我明知不会有危险的事,但我不希望孩子因为我怕,她也就跟着怕。”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瞳瞳妈会故意在一些公共场合里,让女儿“练胆”。在瞳瞳妈看来,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女儿的“英雄主义”情节。尤其在人多的场合下,这种方式更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懒妈妈”育儿法宝3

有双让孩子崇拜的巧手

学会放手、把孩子当朋友、甚至给孩子机会来“保护”大人,这是瞳瞳妈培养出“强悍”瞳瞳的心得。不过,光这两招还是不够的。瞳瞳妈认为,要做这样一个“强悍”丫头的妈妈,还必须有点本事,让孩子向自己“诚服”。

而瞳瞳妈就有这么一项本事——用瓜子壳作画,让瞳瞳崇拜不已。

“我其实挺喜欢花心思跟她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或者手工活。”瞳瞳妈说,她经常捣鼓一些手工活来与瞳瞳一起动手,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向孩子展示妈妈的魅力和能干,增强孩子对自己的崇拜感。

拿出最近刚与孩子一起动手做的“瓜子壳画”,瞳瞳妈很得意,她告诉记者,自己跟瞳瞳一起完成这幅画后,瞳瞳对她崇拜得不得了。“我让她帮我一粒粒地选瓜子壳,指导她怎么去剪,怎么去贴,等我们一起摆出造型时,她就欢呼起来了!”有好几天瞳瞳在其他小朋友面前都会特骄傲地说:“我妈妈会用瓜子壳作画!”

“懒妈妈”的三大育儿法宝


今年5岁的瞳瞳,是个“强悍”的小姑娘。她敢一脚踩住让妈妈大呼小叫的蟑螂,能跟大人们徒步从福州宝龙城市广场走到中洲岛而不喊一声“累”;外出郊游她还会帮妈妈背包、抱衣服;野炊时她会把大人们晾在一边,一个人忙着捡柴、扇火……

但凡跟瞳瞳一起出去玩过的妈妈们,都会羡慕又好奇地问瞳瞳妈,“你家的丫头咋就这么强悍呢?”既是妈妈又是幼师的瞳瞳妈,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上,当然有毋庸置疑的“职业优势”。但这个帅气的辣妈却说,在对瞳瞳的教育上,她可是个“懒妈妈”。

“懒妈妈”育儿法宝1

跟孩子“撒娇”

因为工作的关系,瞳瞳妈一天到晚在幼儿园里围着一大群孩子转,回到家后,已经筋疲力尽,没有精力再去研究怎么教育孩子。所以,瞳瞳妈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在女儿面前“撒娇”,便是瞳瞳妈的一大“高招”。瞳瞳妈觉得,向女儿撒娇,是她当妈妈最幸福的时刻,“既能自己偷一会儿懒,又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有一次,累了一天的瞳瞳妈回到家。一进门,这个“懒妈妈”就倒在了沙发上,对女儿喊道:“瞳瞳,妈妈今天好辛苦啊,快累死了!”

瞳瞳听到妈妈带着哭腔的呼唤,便从一堆玩具里抽出身来,懂事地提着拖鞋走到沙发边。“妈妈,你累了先把鞋换了,让我来给你捶捶背吧!”

“哎哟,妈妈累得腰都弯不了。”妈妈赖在沙发里,冲瞳瞳做可怜状。歪着头,盯着妈妈的脸看了几秒钟后,瞳瞳挽起衣袖:“那好吧,我来帮你换鞋,你不要乱动了。”说罢,小丫头便搬来小凳子坐在妈妈的脚边,使劲帮妈妈脱长靴了。

瞳瞳妈认为,她向女儿“撒娇”的行为,既培养了瞳瞳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也让她获得了一种“我也能照顾妈妈”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小大人”的味道。

“懒妈妈”育儿法宝2

自己不敢做的事让孩子去做

瞳瞳妈培养孩子还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指导思想”——自己不敢做的事,都指使瞳瞳去干。

一次郊游时,一群妈妈和孩子从地瓜地出来,经过一条小溪时,大家都在溪里清洗手上的泥巴。一个小朋友发现了溪里一块岩石上的粉红动物卵,吓得大伙都尖叫着跑开了。一位妈妈吓得耸着肩膀问瞳瞳妈:“那到底是啥东西啊?”

被吓倒后,跑得最远的瞳瞳妈,居然冲女儿喊:“瞳瞳啊,那是啥东西,你把它拿起来看看!”当即,所有的妈妈都被瞳瞳妈这句话给“雷”到了。

可瞳瞳妈说,她这么做其实有自己的想法。

“我怕的东西,不能让女儿再害怕。我指使她去做的那些事,也是我明知不会有危险的事,但我不希望孩子因为我怕,她也就跟着怕。”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瞳瞳妈会故意在一些公共场合里,让女儿“练胆”。在瞳瞳妈看来,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女儿的“英雄主义”情节。尤其在人多的场合下,这种方式更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懒妈妈”育儿法宝3

有双让孩子崇拜的巧手

学会放手、把孩子当朋友、甚至给孩子机会来“保护”大人,这是瞳瞳妈培养出“强悍”瞳瞳的心得。不过,光这两招还是不够的。瞳瞳妈认为,要做这样一个“强悍”丫头的妈妈,还必须有点本事,让孩子向自己“诚服”。

而瞳瞳妈就有这么一项本事——用瓜子壳作画,让瞳瞳崇拜不已。

“我其实挺喜欢花心思跟她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或者手工活。”瞳瞳妈说,她经常捣鼓一些手工活来与瞳瞳一起动手,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向孩子展示妈妈的魅力和能干,增强孩子对自己的崇拜感。

拿出最近刚与孩子一起动手做的“瓜子壳画”,瞳瞳妈很得意,她告诉记者,自己跟瞳瞳一起完成这幅画后,瞳瞳对她崇拜得不得了。“我让她帮我一粒粒地选瓜子壳,指导她怎么去剪,怎么去贴,等我们一起摆出造型时,她就欢呼起来了!”有好几天瞳瞳在其他小朋友面前都会特骄傲地说:“我妈妈会用瓜子壳作画!”

家教故事:不要做个懒孩子


儿子再长大一点后,我还会常常使唤儿子帮我搬张小椅子啦,拿点餐巾纸啦,特别是我家阳台上种的花,我就直接将浇花的这个任务教给了他。老公常埋怨我说:“你呀,可真懒,你儿子这么小让他去浇花,你看弄得阳台上都是水。”我说:“不是我懒,这是在锻炼你儿子呐,以后你就会觉得我做得好了。”

可是现在,我们搬去跟公公婆婆住了,公公婆婆对我儿子特别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尤其是我的公公。以前,儿子都是一个人睡一个床的,现在,跟我公公婆婆睡一个房间后,我们也想让他一个人睡,可是我公公坚决不同意,硬是要让我儿子跟他睡。他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够让他一个人睡呢,万一晚上蹭了被子着凉了怎么办?万一从床上摔下来了怎么办?”总之,他罗列了许多个不足之处,我也是实在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妥协了。儿子渐渐地长大了,他也学会了见风使舵,只要他爷爷不在家,我们说的话都很听,让他做的事情也会乖乖地去做;而他爷爷在家时就是另一番表现了。这也是事出有因,因为他每一次做错事情后,只要他爷爷在家,他爷爷都会帮他打掩护。

儿子长大了,都上一年级了,可是却变得越来越懒惰了,他也学会了怎么去使唤人了。一次,我在屋外理菜,他就蹲在边上看我,蹲了一会儿感觉累了,就对着屋内正在煮饭的爷爷说:“爷爷,我的腿好酸呀,你快帮我搬个椅子过来。”我就跟他爷爷说:“你可别去听他的,不然你会惯坏他的,还会让他变成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孩子的。”正好,他们前几天学了一篇《陈毅探母》的课文,我就问他:“你觉得陈毅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他的母亲怎么样?”他听后,就低下了头不说话,我想他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现在,儿子的表现好多了,有进步了。我也跟我的公公婆婆耐心地劝说不能再惯着孩子了,还把在我们单位听到的一个《知心姐姐》的讲座的一些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念、经验讲给他们听,让他们试着做一个懒奶奶、懒爷爷。儿子也跟我表了态:“我再也不要做个懒孩子了。”我也相信儿子一定会做到的。

做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做个与众不同的妈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每个宝宝对妈妈的感情总是特别的,妈妈是最疼爱宝宝的那一个,宝宝也是最爱妈妈的那一个。天底下妈妈疼爱宝宝的方式有很多,有没有可能选择一个特别的方式,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些方法,让妈妈成为宝宝心目中最值得骄傲的人。

◎宝宝喊“啊唷”时,别忘了亲吻他!

◎穿印有宝宝名字的T恤。

◎早晨,叫醒宝宝时,递给他一杯果汁。轻轻抚摩宝宝的背部,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给他读个故事开始美好的一天。

◎每年一次(生日是最容易记住的日子),在墙上画宝宝身体的轮廓图。每年画一个,标明日期和宝宝的年龄。

◎当你讲了令你后悔的话,你要向宝宝道歉。要承认即使是妈妈也会犯错误的,这是对宝宝表示尊重和关爱的一个方法。

◎上床睡觉前,花点儿时间轻轻拍着或摇晃大一点儿的宝宝,跟宝宝聊聊天,需要的话,静静地跟宝宝待一会儿。

◎春天一到,买一瓶泡泡液,出去吹泡泡,庆祝春天的到来。

◎洗澡后,用浴巾把宝宝包好,给宝宝一个拥抱,作为擦干程序的一部分。

◎每天在宝宝入睡前,抚摩他的前额,也可以在宝宝生病或不高兴时这样做。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在椅子上、沙发上,汽车里或宝宝的床上,如果他睡着了,你都要给他盖条毯子。

◎和宝宝一起看书或杂志的时候,让宝宝负责翻书。他长大一些后,让他读每一章节的题目,或有趣的对话。

◎要学会说“很遗憾,我也算不出来”、“我也曾发生过这种事”、“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

◎要在非常显眼的地方,展示宝宝的艺术作品和他们的照片。利用可爱的镜框,变换起来会很容易。

◎和宝宝一起玩沙土。

◎用宝宝的名字写一支歌、一首诗或一个故事。

◎让下雨天变得很特别。找出雨伞和雨衣,和宝宝一起在雨中亲密散步,或者相互依偎,或者拥抱。

◎准备一架相机,以便随时拍下你想永远记住的意外发生的趣事。

◎在雷雨天气,同宝宝依偎在一起。害怕时,不一定都要一个人勇敢单独面对。

◎偶尔一起玩打仗,譬如用枕头或喷水枪,会留下永久的记忆。

◎在街上,甚至人多的商业大街,同宝宝一起开心地蹦蹦跳跳。和宝宝享受疯疯癫癫的快乐时刻。

◎把宝宝的近照放在你的钱包里,让宝宝爸爸也这样做。

◎要兑现你的承诺,不要轻易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

◎让宝宝完成这个句子:“我很棒,因为我……”

◎如果必要的话,不要害怕用对宝宝说“不”的方法来表明你对他的爱。让宝宝碰碰壁,也好让他知道凡事都是有限度的。

爱是一把双刃剑 不妨做个懒家长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相信大家在开学前都会做好相应的入学准备吧,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爱是一把双刃剑 不妨做个懒家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上学,家长跟前跟后帮着背书包;鞋带松了,父母连忙蹲下帮忙系好;快餐店里,吃的都是孩子,看的都是爹娘……

这些情景似乎很平常,可是,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全心全意的付出反倒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放养”式的家庭教育并不被国内的家长认可,他们永远朝着满分去努力。那么,这百分的付出真能收获百分的成果吗?

“圈养”家长的伤心独白“我们尽心尽力有错吗?”

在放学时段,记者走访了沈阳市几所重点中小学,采访了40位前来接孩子回家的家长。让我们一起聆听妈妈们的内心独白……

“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知书达理的乖孩子。但是,我感觉不到她快乐,从来没有看过她有什么比较大的情绪波动,不爱哭也不爱笑,这是为什么?”

“每次都应孩子的要求打车出门,最近又嚷着让我们买车接送他上下学,否则就不念了。我和孩子他爸为难坏了,要知道我们平时省吃俭用的,出门办事都舍不得打出租车。”

“自从孩子上初中后跟我越来越疏远了,有时我想跟她亲近一些,她就十分厌烦,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难道是我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

“我身体不太好,周末或是节假日,想让女儿帮我做做家务,可是怎么指使她都不动地方,真挺伤心的。”

“自从孩子去了寄宿学校,我和他爸就生怕委屈到他,给他很多零花钱。周末回家,他除了要钱以外什么都不和我们说,我现在很担心他学坏……”

“我们都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现在我们稍微做得不够细致,他就不高兴。”

“我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给女儿做早餐,然后再叫她起床,可是她起来之后看都不看,下楼就买面包吃,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一直细心地教育培养他,可是他为什么变得越来越自私、胆小、不合群呢?”

“圈养”恐孩子缺乏自信“放养”怕孩子染上恶习

“把孩子‘圈养’起来相对来说,利于对孩子的管理,不用担心孩子在外面磕了碰了伤了,也避免让孩子学坏。”红黄蓝早教园园长李曼丽表示,“但是,这样环境成长下的孩子,总像有心事似的,整个人都没有精神头儿,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会。面对未来,他们缺乏付出和挫折的教育。”

小哈津幼儿园企划部工作人员那伟强也表示,现在的社会和以前不同,家庭也不同,家家都是独生子,社会文化、网络普及和网吧林立冲击着校园,如果不把孩子“圈养”起来还真是不放心。

家长们都担心“放养”会让孩子学坏,其实,“放养”并非“放任”,一些整天忙于工作和事业的家长,为孩子提供了丰厚的经济保障,让孩子吃好的、用好的,却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家、新浪育儿博客最具人气的海外妈妈陈晚认为,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和隔绝式的“圈养”,也应摒弃无拘无束、放任自流式的“放养”,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的合群性和合作性缺失。

她表示,让孩子接受家长的爱是为人父母者所要学的大智慧,至于“圈养”还是“放养”,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平衡好二者的比例就是成功的。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立波对中国家庭教育的这个热点话题做了分析,家庭式教育孩子究竟应该“放养”还是“圈养”,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问题,还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孩子的家庭结构。

这个问题说明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家长需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全方面地和孩子即时沟通,更能拉近亲子关系。

王教授表示,把孩子“圈养”,就如同野生动物远离了原本的生存环境,把孩子“放养”,犹如野生动物恢复了原有的“本性”。按这样来讲,孩子应该是“放养”的,可是国内的社会环境、教育制度、家庭方面并不能够完全“放养”,适度而定。所以,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一定的自由,他们会成长的更好。

实施“懒”家长计划

“长期像保姆一样的对待孩子,是家长剥夺了他(她)作为成人过程的经历,就是像沿途的风景一样,不让孩子去观察和体验,孩子是不会懂得感恩,只学会了依赖,只知道索取,孩子的自理能力受限,自我认知偏差,完全是有可能的。”云淡风轻心理咨询主任咨询师王建蓉表示,家长要学会适当的在孩子面前“偷懒”。

情景设定一:下班回到家,你感到身体不舒服……

做法:可怜巴巴地跟孩子诉苦,让孩子端茶倒水、拿好吃的或者帮忙按摩;

效果:即便孩子什么都不做,眼巴巴地守在你身边,最起码能够让你感觉到孩子细小的担忧和关怀,这可比药物有效的多哦。

情景设定二:周末清晨,你希望能够清净地睡个懒觉……

做法:如果孩子起的比你早,让他(她)早饭自理。如果孩子在周末要上课或是参加活动,拍着他的小脑袋发发牢骚:“哎呀,都是为了你啊,这个周末妈妈又少睡了一个懒觉……”

效果:让孩子适当的觉得亏欠了你,即便是芝麻粒大的事儿。其实,天下没有几个父母会在乎孩子回报给自己多少,但一定要让他明白不能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情景设定三:天气很好,孩子却希望你能在家陪着他……

做法:跟孩子描述外面的美好景象,激发他(她)户外活动的兴趣,让他(她)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即使和其他小朋友有了矛盾,也让他(她)学会自己解决。

效果:让孩子学会自己寻找伙伴,学会与人分享。

情景设定四:马上要开饭了,一想起让孩子吃饭费劲就头疼……

做法:告诉他开饭以后,你就自己吃自己的,若是孩子闹“罢食”,就告诉他已经是个男子汉了,连饭还不会吃。如果他依然大吵大闹不吃饭,那就收起饭菜,等他饿了就会明白吃饭是自己的事。

效果:孩子看见你没有像以前那样追着喂他吃饭,心里一定会非常好奇,解决孩子吃饭问题也指日可待。

树大自然直

家长们呐,千万别跟自己较劲,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不说,孩子也没了同龄人该有的朝气。

其实,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给孩子清新的空气、丰富的营养和雨露以及充足的阳光,并将自己的善良、正直、隐忍、大度和勇气展示在孩子面前就足够了。

何不给自己松松绑,偶尔也“懒”得理孩子呢?

虎妈当道,不如学做一个会示弱的妈妈


如果你老是在孩子面前无所不能,那孩子成长的动力在哪里?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就很强,特别是男孩,长大后会有许多的障碍无法跨越。有时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妈妈需要你,你能帮妈妈吗?记住妈妈的需要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标准场景

爬山时,孩子爬不上去了,父母通常会说:“来,坚持,妈妈带着你爬。”这时,父母多半会身先士卒,跑在前头,带着孩子。

示弱妈妈1

我经常会带孩子爬山。带儿子爬山的时候,碰到一个很陡的坡,儿子站在前面犹豫不前,我看了就会试探着说:“儿子,妈妈有点不敢过去,你敢吗?”于是,儿子回过头看看我,然后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我会在后面牵着他的手,实际上,他根本没什么危险,但是这种换位的感觉绝对不一样。终于走过去了,我长叹一口气说:“儿子,今天要不是你,我真的不敢过呢。”儿子马上得意地说:“没有我在你就不敢吧。”而且隔几分钟说一次,可见多么得意。这样对他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个小大人了,妈妈反倒需要他。

标准场景

上楼时,妈妈拎着东西,孩子却要妈妈抱,这时妈妈通常会抱起孩子。妈妈觉得理所当然,孩子也会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

示弱妈妈2

我们家住7楼,上到一半时,儿子经常会说:“妈妈,我累了。”我也歪着身子说:“妈妈也有点累了。儿子,你能牵着我上吗?”而这时候,儿子多半会牵着我的手,我故意走在后面,让儿子牵着往上走,一边走还一边说:“儿子还真不错,能牵着妈妈上楼,有儿子跟没儿子真的不一样。”儿子就会越来越起劲,再也不要我抱着上楼了。想想这样真是一箭双雕,我轻松了,又培养了儿子的男子汉气概。

标准场景

下班回到家很累,而孩子又在这时缠着你,这时,很多父母或是吼孩子一顿,或者是强装笑脸陪孩子玩、给孩子做饭。

示弱妈妈3

下班回来,孩子通常会马上迎上来,我会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说:“妈妈好累啊,你给妈妈拿拖鞋再倒一杯水,好吗?”其实孩子是很乐意做这些事的,感到自己被需要实际上是很快乐的。儿子忙不迭地去给我拿拖鞋,又跌跌撞撞地去给我倒水,我端过来很享受地喝下,坐下来说:“哎,儿子都会给我倒水了,妈妈真高兴啊。”儿子会说:“我要给妈妈倒很多很多水。”我笑了。有时,我干脆在床上躺一会儿,说:“儿子,妈妈累了,来,陪妈妈躺一会儿,给妈妈讲个故事,好吗?”还真神,儿子居然摇头晃脑地讲起来了。一点也不吵不闹。妈妈不能什么都很强,这样,你的孩子就弱了,示弱的结果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也很能干。

标准场景

情绪不好时,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强颜欢笑,而内心却很压抑,实际上孩子是很敏感的,你压抑的情绪他也会察觉,进而变得不快乐。

示弱妈妈4

职场妈妈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碰到这样的时候,我就会跟孩子说:“妈妈现在有点不高兴,你安慰安慰妈妈,好吗?”儿子也像很懂事似地迎上来,我会把头靠在他身上,过了一会儿,我就说:“妈妈现在感觉好多了,谢谢儿子。”儿子也似懂非懂笑着说:“妈妈,你高兴了吧。”真的很有趣。我会经常地靠在孩子身上,母子俩体验到了一种身体的交流,这样的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让孩子能体会到一种成长,一种从内心保护妈妈的欲望。

标准场景

每每孩子画画、搭积木时,父母会在边上不停地指点,做好了就表扬。孩子总好像是在达成家长的目标。

示弱妈妈5

儿子在搭积木时,我总是在边上看着,等着儿子自己搭,这样儿子学会了自己动脑筋,看他搭得差不多成形了,我就说:“儿子,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搭的,搭得还真不错,妈妈都没想到,教一教妈妈好吗?”孩子是好为人师的,于是,儿子扬起小脑袋得意地说:“妈妈,你看,这样搭。妈妈你都不会吧。”儿子一块一块地比划着教我,他的积木搭得还真不错。儿子画画时,我喜欢让他随心所欲,他画了以后,我不明所以地问他:“儿子,你画的是什么呀。”儿子就会得意地跟我讲解,我会恍然大悟地说:“儿子还真有创意,妈妈都想不出来。”儿子画画的劲头就更足了。我就是这么不露声色地把表扬变成了示弱,让儿子来当我的老师,让他体会到一种真正的快乐。

标准场景

家里每天都有垃圾袋,孩子对这些通常是视而不见的,而父母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示弱妈妈6

我家的垃圾袋每天是儿子拎,因为我总是对他说:“如果儿子能做这些事,妈妈就轻松多了。”儿子就会拎着垃圾袋晃晃悠悠地下楼,我就说:“儿子还真能干,比妈妈小时候都强。”儿子就会问:“妈妈,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我会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知道帮妈妈做事呢。哪像我儿子这么懂事。”于是,小孩子就很得意。别说,这样一夸还真有效。现在我们家的垃圾袋已经被儿子承包了。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在不自觉地状态下学会了帮妈妈分担家务,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地索取。

标准场景

打雷时,妈妈通常会捂住孩子的耳朵说:“不要怕,有妈妈在呢。”

示弱妈妈7

我很怕打雷,但我没对孩子说:“我不怕。”我就让儿子帮我捂耳朵。儿子知道我怕打雷,有一次突然就跟我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你一到闪电时就捂耳朵,光比声快,这样你就听不到雷声了。”原来,儿子在父亲的帮助下去查了少儿大百科,我怕的东西就勾起了他研究的欲望,他会告诉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就装傻:“儿子,你今天说的我必须记下来,我都不知道呢。”后来有一天下雨时,我回来就对儿子说:“今天下雨妈妈按你教的方法一闪电就捂耳朵,果然就没听到雷声。”儿子得意地说:“听我的没错吧。”我就这样示弱一步成全了孩子的强大。有一次过马路时,我在红灯亮的时候故意过马路,儿子一把拉住了我:“妈妈,红灯停,绿灯行,是红灯不能走。”我佯装才看到地说:“今天要不是儿子,妈妈差点就违反了交通规则。”我越这样,儿子充当老师的欲望就越强,这是个策略。有些东西不是硬教的,你要让孩子自己真正记住,反过头来教你,这样自主的效果就达到了。

有时候,适度地表现自己弱的一面,孩子反而能更快成长,有时你不妨做伞下的一株小草,而让孩子为你遮风挡雨,这样的孩子长大才会坚强、才会大气。

童话故事懒公主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