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会希望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相比之下,比充裕的时间更重要是相处的质量。我们先看看孩子对于父母都有哪些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我们都能做些什么,都应该做些什么吧。

1)安全感的需求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没有什么比给予孩子安全感更重要的。他们在害怕的时候,难过的时候,饥饿的时候是不是有人能敏感的发现,能及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环抱和关注。

孩子在婴幼时期,更容易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给他一个很坚实的拥抱,用双手环抱他,让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身体贴近他,是最好地让他感受到你的爱的方法。

2)交流的需求

婴幼儿时期,孩子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能力都有限,他们更经常用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语言来刺激孩子的感官系统和语言系统的发育。宝宝渴望有人和他说话并且认真地听他发出的呜呜啦啦的声音,仔细读懂他们脸上泛出的各种奇怪的表情,哪怕是发呆的样子,都需要我们认真地看,认真地听,并认真地和他们交流。

为了达到满足宝宝安全感和交流的需求,我们在表达自己爱的时候需要遵守三个基本规则:

1.建立固定的沟通模式

*比如说给宝宝读书讲故事,每天也许只有15分钟,但一定要坚持,这就是建立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模式的开始。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身上充满着一股独特的味道,这就是妈妈的味道,自己不在的时候,也可以让房间里或者孩子周围弥漫这样的妈妈味道,孩子也会觉得安全。

*还有就是在宝宝出现不同情绪的时候,例如开心或伤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重复地给他唱一些歌,把这些歌曲录制下来,当我们没有办法陪伴宝宝的时候,可以用音响设备让宝宝从歌声中感受爸爸妈妈的存在。

*爸爸妈妈在宝宝心里不同形象的建立是从婴幼时起开始的,比如说爸爸回家后的用力拥抱就非常重要,在宝宝心里,和爸爸玩耍实际上是孩子和爸爸的交往模式。所以,爸爸回家后在肢体上和孩子之间的玩耍非常重要。

*而妈妈的表达则更多地偏向于语言和情绪的交流。一天的工作忙碌后,回到家里,最重要的就是拥抱他,用力拥抱你的孩子。和他说话,告诉他你一天的生活,自己在忙碌的时候还是惦记着他,告诉他明天自己要干什么,自己有多想念他。也可以把一些烦恼的事情告诉你的孩子,当孩子看着你的时候,他心里能够感受到你的心情和你对他的爱。

2.保持沟通的多样性

建立传统模式后,我们需要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变。比如说时间充裕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玩玩,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就算带他去什么地方,他也不会记得。实际上,孩子每一次和新鲜事物在一起都会对他的发育有所帮助。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我们可以随机增加一些和孩子交流的内容。

3.延长有效期

当没有时间和孩子共处的时候,想办法突破空间的束缚,让我们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有效期变长。比如说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也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存在,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把相片印在枕头上。宝宝睡觉的时候感觉爸爸妈妈就在身边。我们还可以录制我们想对宝宝说的话,让家里人在一定的时间给宝宝播放,然后让宝宝看着自己的相片,听着从录音机传来的声音,这样的方法也能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

面对孩子不要有愧疚心理!

如果我们和孩子都在家里,但仍然是孩子干孩子的或者是由老人或阿姨看着,我们看着电视,聊着闲天,这样的垃圾时间再多也没有实际效果,所以虽然职业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少,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如何高效运用,如何让自己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也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工作忙碌的父母因为自己不能用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都会有些愧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我们可能会溺爱孩子,毫无条件的满足了他的各种不合理的需求,其实这样的满足是填补了我们自己的内疚。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和孩子一起善良(下)


现在社会上的乞丐我们有时分不清真假,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我宁愿让她以为这些都是真的,以培养她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格,因为告诉她他们有的是骗子是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我觉得会给她带来失望和困惑,她还不能接受,或许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别人带来快乐,我想对孩子是有益处的。至于是真是假,随着孩子的长大,她慢慢就会理解和接受。所以我觉得文章中的父母做的很好,今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也要象他们一样。

chloris的回复:

我觉得行善要针对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完全是看着一些感觉上比较穷困落魄的人就给予帮助,象那对母女应该给予温暖,但是那个汉子呢?难道自己就没有能力挣钱,只能靠乞讨吗?应该教给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相信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是好的,但是也有不好的啊,如果只是让孩子看到美好的一方面,等某一天他突然发现世界原来和他想的或者知道的不一样会是什么感觉呢?

rgx的回复:

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不善只是后天被蒙蔽了。不过现在大街上乞讨的搞不清楚是真是假?经常有人在饭馆碰上刚在路口乞讨的人,有些地方就有讨债村,全村靠乞讨发家治富。所以我现在都不知何时该去行善,何时该去除恶?不知怎么去给孩子讲。要是佛或者上帝能告诉我们就好了,佛讲一切尽随心意,圣经上意思也差不多,但我还是不知怎么办,也许我悟性太差。

和孩子一起加入动感春节


父母带着自己放鞭炮、贴春联……这是我们对儿时过年的记忆。随着我们长大,这些乐趣也随之远去。对我们来讲,如今的过年早已成为一种固定程式。

但现在,我们自己也有了孩子,新的任务也就随之而来——传递过年的传统。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春节是我们最传统、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风俗,并尽量创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让他们在欢乐中体会“除旧迎新”的真实味道。

在此,我们准备好几款不错的亲子游戏,希望父母们带着孩子一起过个动感春节!

发现春节——年的来历

准备材料:一张大的白纸板、若干彩色手工制作纸、剪刀和胶水。

先剪出屋顶、烟囱、窗子、门等等,让孩子涂上胶水,帮助他粘成一个房子形状。

有了一个房子以后,接下来就可以给孩子讲述“年”的故事了:“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年是一个非常凶恶的怪兽,每年的除夕之夜出来害人性命,人们没有办法可以制服怪兽,每到除夕之夜就惶惶不安。有一次,年来到一个村子,恰巧遇到村子里的人在比赛牛鞭,看谁的鞭子抽得最响,年听到鞭声心里十分害怕,跑的远远的,不敢靠近人,也就不能伤害人的性命了。人们由此得到启发,发明了鞭炮来吓唬年。年又跑到第二个村子,看到有家门口晾着红衣服,吓得年掉头就跑,年又跑到第三个村庄,看到村子里灯光闪闪,吓得年晕头转向,从此再也不敢出来害人了。后来的放鞭炮、贴红春联、点灯守岁就是从“赛牛鞭”“红衣裳”“灯光”演变而来的。

再向孩子讲述春节的传统风俗:“过年前大家要收拾房子,叫做‘掸灰’,过年前剃头、置办年货,春节的头天晚上吃团圆饭,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正月初一要到长辈家里拜年,小朋友们可以收到压岁钱的红包,总而言之啦,春节是个非常快乐丰富的节日。宝宝我们现在先一起来做春节前的掸灰工作吧。”给孩子找个小抹布,让他给你们做的小房子“掸灰”。

这是一个锻炼语言与能力的游戏,妈妈可以把这个故事讲两三遍,每次讲的时候都给孩子提问,看他有没有记住春节活动的内容。这个游戏可以训练他的记忆力,增进他对春节的理解。让孩子们亲自给自己的房子掸掸灰,也能激起他的积极性和对春节热切向往。

小手撕撕看——大红灯笼高高挂

准备材料:红色的手工纸、红色细绳和剪刀。

妈妈可以先带孩子去观察外面的灯笼,给孩子提个建议:“过新年了,我们一起做一些红灯笼吧!”相信每个孩子都会非常雀跃的。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一个灯笼的形状,用大头针沿着灯笼的轮廓扎上很多小孔,指导孩子沿着轮廓把纸撕成灯笼的形状;对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个圆头小剪刀,帮助他给灯笼剪出穗子来;最后在灯笼上方剪一个小口子,穿进细绳,一个漂亮的红灯笼就做好了。

这个精细活动很适合2岁左右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手里的物品有着良好的控制能力。“撕”这个动作能力锻炼了孩子手指力量,使用剪刀更能促进手眼协调性的发育。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一定会觉得又自豪又快活。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撕出一些花的形状当作窗花。

涂鸦游戏——美丽的唐装

准备材料:白色的纸板和剪刀,各色颜料和画笔。

告诉孩子:“过年的时候要穿新衣服的,唐装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服装,又喜庆又漂亮,我们来一起做几件漂亮的唐装吧!”妈妈先在纸板上剪出衣服的形状,画上对襟盘扣;调好颜料,让孩子用画笔或者棉签在上面涂颜色;涂好颜色以后,用手指头蘸着另外一种颜色在唐装上涂一些圆点,当作是衣服上的图案。

孩子们都喜欢这样的涂鸦游戏,这尤其能训练孩子的眼手协调性,训练他对工具的控制能力。而且用纤细手指头画上去的指纹图案,精巧生动,一定让他觉得亲切无比,不妨做上一套三口之家的“唐装”,作为宝宝的春节特别作品。记得涂鸦前给孩子穿一个罩衫当作工作服哦,否则会弄脏他的衣服。

手工制作——爆竹声声响

准备材料:旧报纸、彩色皱纹纸、彩色光滑的纸、透明胶、剪刀和胶水。

用皱纹纸搓一些长条的纸绳,剪一段纸绳夹在报纸里,露出一段当作爆竹的芯子,把报纸折成适当的宽度卷成一个筒状,用透明胶固定住,然后纸筒外面贴上彩纸,一个漂亮的爆竹就做好了。春节的时候都要放鞭炮的,孩子们虽然不能享受亲手放鞭炮的乐趣,不过自己动手做一些玩具鞭炮,照样其乐融融。用红纸还可以剪一些春联,爸爸妈妈在上面写上诸如“岁岁平安”、“吉祥如意”、“五福登门”等字样。虽然商店里卖的玩具爆竹和春联比自己做的要漂亮,但是远远没有自己亲手做有趣,一家人围在一起做春节的小手工,孩子们就能体会春节的隆重和快乐了。

角色互动游戏——置办年货

置办年货是年前一项重要的活动,孩子们除了跟大人一起到超市或者商店购物,还可以在家里玩这个游戏。把我们先前做好的灯笼、唐装、爆竹、春联、窗花等等手工作品,以及里购置的“福”字、年画、食品、小工艺品等等都拿出来,摆在沙发几上,准备一些小纸片当钞票,让孩子当售货员,妈妈当顾客。比如妈妈问:“你这里有没有唐装卖啊?多少钱一件啊?能不能卖给我一件?”让孩子把你要的东西准确地找出来,你付钱他找钱。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角色互动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能了解到春节需要购置哪些物品,并准确说出它们的名字,还能把抽象的数字概念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游戏中来;更能掌握这个生活常识--买东西要付钱的。这个游戏可以互换角色。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语言交流能力训练——串门去喽

把孩子的手工艺品都拿到第一个游戏创作的房子那里,妈妈和孩子一起用春联灯笼和窗花把房子装饰得漂漂亮亮的,然后就可以玩串门的角色游戏了。妈妈先请孩子来串门,同时告诉他一些串门的基本礼节:比如要有礼貌地敲门,见到主人要说“新年好”,进屋以后不可以到处乱跑乱翻,收到压岁钱的时候要拱手谢谢,临走说“再见”等等,并让孩子拿出玩具与他人分享,学会礼貌地接待客人。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玩这样的角色游戏,能教会孩子一些生活中的礼节,为他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做一个良好前奏。

团团圆圆的饮食游戏——五彩饺子

饺子是其中最经典的春节食品,和家人一起合合美美地包饺子,实在是让人幸福极了。生活中的饺子都是白色的,而今年春节我们要别开生面地做一道五彩饺子宴,分别用西红柿、油菜、紫甘蓝、胡萝卜放入食品粉碎机里粉碎榨汁,掺入到面团里面,让白色面团变成彩色面团,拌五种不同的馅:西红柿鸡蛋、韭菜墨鱼、紫甘蓝鸡肉、胡萝卜牛肉和白菜猪肉,分别放在红、绿、紫、橙、白色的饺子里面,一顿五彩缤纷的饺子宴就出来了。让孩子也加入到包饺子的队伍中来,洗干净小手,给他一团面,捏、揉、揪、拍、擀、搓都可以,彩色的面团跟橡皮泥一样充满了妙趣。妈妈可以帮助孩子把馅装入到饺子皮中,包一个成模成样的饺子出来,让他体会包饺子的乐趣。实在不济,让孩子搓一些小球也可以啊,五彩丸子汤,也是一道漂亮的菜啊。让孩子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体会亲情的温暖和春节的快乐气氛。

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会发现春节的乐趣,学会体会生活的幸福。

最难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玩


真正会玩的人,是很聪明的人,也是非常会学习的人。如果你想你的孩子未来学习好,就要懂得怎样和孩子玩,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可是,通过我的了解,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深入理解“玩”的技能,才能真正的会“玩”,也只有当你到达一定程度,才能“玩”起来,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从另外一方面讲,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给你印象最深的快乐记忆是什么?我想,100%是和玩相关的。

比如,最近我写了一篇《真正的会玩是一种高级学习》,其中我以打“拖拉机”为例,说了打牌可以让孩子学到什么样的技能,然后滥竽充数地罗列了20条。可是,让我感到十分惊奇的是,有点父母就想教孩子打牌了!还有一些家长说,打牌是好,可以学到这么多的技能,可是孩子没有时间玩。

鉴于此,我井中月感觉,可能是我的问题,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没有说清楚。所以,有必要对“玩”再做一些说明。要知道,玩,在儿童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习社会的一种形式,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寓教于乐”就是这个意思。我个人一直比较同意,玩就是学习,且是一种高级的学习。

从“玩”的种类角度讲,生活就是玩。不要认为玩沙子、打牌、下棋、郊游、到动物园等等,才是“玩”。从广义上讲,只要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这就是“玩”!也就是说,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需要有的玩,也一定要有相当的东西玩,相当的事情做。对孩子而言,如果不玩不做,他们是什么也不会学到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举一反三,多在生活中挖掘。争取达到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一样,既然树叶也是武器,你也可以把什么都当成“玩”。

在这里,我举一个小例子。是孩子,几乎都喜欢走马路牙子,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所以,走马路牙子就是一种孩子喜欢的玩。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一般情况下,孩子掉下来几次以后,今天就不会再走,为什么?这是孩子体验到失败,以及感觉到无趣了。所以,你只让孩子自己走马路牙子,不仅浪费了“教育”的机会,也失去“玩”的乐趣。

其实,在走马路牙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可以加入许多许多的东西,比如游戏、技能元素,就这样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也是可以让孩子百玩不腻,且从中学到无数的东西。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那简单的“走马路牙子”可以怎么玩?我井中月认为,可以进行比赛、练习平衡、练习反应能力、练习注意力、练习身体协调等等,同时你还可以教孩子平衡技能、自我危险保护、竞争、胆量等等。

由此看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让孩子玩的就太多了。我井中月个人建议,只要是我们生活牵涉到,都可以让孩子适度的参与。比如穿衣,可以进行速度比赛、花色搭配、服装演出;做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择菜、淘米;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拿碗、安排座位;走路的时候,比赛发现动物、奇异树叶、蒲公英等等,更多的,大家可以自行体会和挖掘。

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角度看,你和孩子的“玩”,需要适时、适度。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比如,你让3、4岁的孩子打“拖拉机”,就是不合适的。这样做,不仅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反而使孩子挫败和厌烦。其结果,孩子自然不愿意和你玩了。所以,在选择玩的方法上,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智力和身体条件。

在孩子的婴儿期,与孩子玩,主要以知觉运动为主,是一种简单的感觉和触摸的玩。比如玩沙、玩水、简单玩具等。进入幼儿期,孩子喜欢具有象征性、想象性的游戏,同时喜爱模仿。比如过家家、赛跑、捉迷藏、生活模拟等等,但这些基本是独自游戏,或是父母参与的游戏,基本无规则。当孩子长到五六岁,就可以玩有规则的玩了,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规则和合作。进入童年期,孩子就可以开展智力、逻辑等为主的玩,比如棋牌、拼字类。

所以,当我们与孩子玩的时候,不能太超前了,不能为了灌输一些东西,把“玩”给复杂化了。我们参与孩子的玩,其核心就是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在引导他们玩,使游戏可以继续下去。比如,你让三岁的孩子画画,可能就不是好的选择,而涂鸦却正合适。同样的,你教4岁的孩子用词造句,可能就比较困难,而玩反义词、同义词什么的,却正当时。

从玩的技巧上看,做好孩子的玩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还要巧妙地,把我们希望给孩子的东西,在玩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引导,慢慢也影响到孩子,孩子则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另外,在玩的过程,还能让孩子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及复述能力。在这其中,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做好孩子的玩伴,需要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真正玩伴。不能因为与孩子“玩”幼稚,就不用心。孩子是敏感的,他们能轻易的发现你是否用心。所以,就算有天大的事情,不要在与孩子玩的时候,思想开小差、不认真。如果你在玩的过程中,只是做了一个陪同者和旁观者,那就很难融入孩子的游戏世界。说白了,你就是要放弃你家长的身份。

第二,不能为玩而玩。许多人提倡每天固定时间和孩子玩,想养成一个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与孩子玩。培养习惯,不是靠规定时间来解决的。另外,我们自己可能都有一种感觉,当一件事情变成“工作”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压力。而你以“玩”的心思去工作时,就会感到乐趣和轻松。所以,生活就应该是游戏,游戏就应该是生活。

第三,玩的时候,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如果孩子玩的有兴趣,就可以培养孩子主动性、自信心、创造性、主动探索,专心做事等优良品质。而当孩子在玩的时候,提出“愚蠢”的建议,你不要用你的经验进行反驳,应让孩子进行尝试一下,最后在你的尊重和“帮助”下,孩子才会进步。需要提醒的是,当孩子独自在玩的时候,就需要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玩的乐趣。

第四,玩就要玩出花样来,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审美疲劳,这对孩子也是一样的。你总和孩子玩一样的游戏,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厌倦的。所以,为了保持孩子高度的“兴趣”,更是为了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灌输大量的技能,你就必须玩出花样来了。这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经意间,你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发挥了创造力。

比如,一般父母讲故事,都是照本宣科。而我喜欢的讲故事,基本不看文字内容,按照自己的演绎进行。于此同时,我会经常问孩子,下面是什么,鼓励孩子在复述的基础上,自己编出具有新意和有结尾的故事。另外,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大家一起把故事表演出来,或者按照故事讲的,到生活中进行重复。这样的话,同样一个主题,对孩子来讲,玩的时候,每次都是新鲜的,总有他们未知、需要探索的,其兴趣自然就出来了。

所以,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玩的时候,真需要动动脑筋,想想怎么和孩子玩。玩出花样的核心,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即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父母“不经意”地引导,就可以完成。这也是“最近发展区”的主要意思,当你通过玩出花样,其他各种知识、技能通过转换,孩子也容易吸收。最后,我想说一下,玩,就是孩子的工作,也是你的家庭中最重要的工作。

父母和宝宝一起读书


0-3岁的小宝宝还不能自己读书,这个时候的阅读主要是由爸爸妈妈来“陪读”。宝宝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那么好听的故事,那么好玩的事儿,那么可爱的小伙伴,都是爸爸妈妈帮宝宝从书上看来的,书――好神奇呀。自然而然地,宝宝就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爸爸妈妈也就成功地为宝宝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

妈咪陪读须知――亲子阅读3大误区

误区1:阅读就是识字

曾经看到一位妈妈一个字一个字地给宝宝读《婴儿画报》,还用手指着这个字,根本就不看画面,宝宝充满疑惑地看着一个个汉字,仿佛他自己都在问,难道这就是读书吗?这时候的宝宝也许对汉字根本就不感兴趣,这样子读书,只会让宝宝对书越来越反感。其实,图书就是一种工具,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宝宝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很多很多美好的事物。

误区2:阅读就是读懂情节

宝宝的认知能力是有其发展特点的。对于1岁半以下的小宝宝而言,他根本就不关心这个故事到底怎么样了,他感兴趣的是一个个自己喜欢的单独画面,从这些画面上,他们可以认识这是苹果那是黄瓜,苹果是红色的黄瓜是绿色的。所以这个时候和宝宝读书,可以不按故事情节讲,讲宝宝喜欢的画面就好了。即使对大一点的宝宝而言,读书也不仅仅是“阅读理解”,他们从这些书里看到了新的事物,学到了新的知识。

误区3:按照爸爸妈妈意愿选书

有些爸爸妈妈有很多培养宝宝的雄心壮志,什么时候读哪一本书,都有详细的计划。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宝宝的兴趣。可能你为他选的书他根本就不喜欢,硬塞给他,慢慢地他就会对读书失去了好感。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妈妈可以细心观察宝宝的兴趣点,再以此为基础,给宝宝提供适合他年龄段和他喜欢的阅读素材,这样他才能真正喜欢阅读。

亲子读书小擂台――好的做法VS不好的做法

好的做法:

1、宝宝对他爱听的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妈咪对这样的内容应该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

2、阅读最好采取互动形式,可以给宝宝提问题,如“这是什么呀?”“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反复阅读三五次后,还可以鼓励宝宝给妈妈讲;或者是等宝宝对内容熟悉了以后,妈妈宝宝交替阅读,妈妈说上一句,宝宝说下一句。

3、鼓励宝宝的翻书行为。在小宝宝眼里,书本就是一种玩具,翻书就是一种游戏方式,但这种游戏方式可以看作是早期阅读的准备,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动作来培养宝宝阅读习惯和兴趣。另外,和宝宝一起读书,他翻到哪页就讲哪页好了,不要因为翻错页而阻止他翻书,这样才不会影响宝宝的热情。

不好的做法:

1、把读书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或者以逼迫方式要求宝宝读书。妈妈正忙着做晚饭,宝宝偏让妈妈陪他玩,妈妈不耐烦地说:“自己看书去!”当阅读成为一种惩罚,宝宝就会对读书失去兴趣。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2、家里有的书就不可以再买。宝宝在书店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书,拿着不放,妈妈却说:“汽车的书家里已经有了,不再多买了。”其实这只是大人的想法,同样是汽车,只要有一点点差别,宝宝就会感到新鲜。宝宝们不爱惜书的理由之一,就是因为给他买的书不是他真正喜欢的。

3、强迫宝宝阅读。有的时候,宝宝看着看着书,就跑开去玩别的玩具了。这时候妈妈最好不要把他抓回来重新坐在那儿读书,其实小宝宝的专注力不像你想像的那样好,坚持一会儿就不容易了,当他觉得又该玩“读书”这个游戏时,自然会缠着你讲个没完。

和孩子一起适应幼儿园


进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就像他成长里程碑上的一次飞跃。但最初的两周,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将是一场艰巨的考验。

案例:2岁多的甜甜一直是由姥姥看护的,从来没有离家的体验,在家吃饭很挑剔,常喜欢边吃边玩。甜甜要进幼儿园了,妈妈最担心的就是她的情绪和吃饭。

入园第一天,甜甜显得很高兴,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和妈妈再见。中午姥姥怕她不习惯,就悄悄到幼儿园围墙外探望,结果发现甜甜没有哭,和小朋友玩得挺开心的。中午幼儿园吃饺子,她虽自己吃,但速度很慢,只吃馅子不吃皮,就是老师喂她也不吃。下午姥姥去接她,她蹦蹦跳跳的走回家。一天没有看见家人,回家后她总是黏着姥姥,连吃饭也不让姥姥吃,要陪她玩。临睡前,姥姥问她明天还去不去幼儿园,她说还去,要找老师和小朋友玩。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天天却哭着不愿再去幼儿园了。最后,姥姥只得硬下心来抱她出门。一路上甜甜都不高兴,到了幼儿园,还是哭着被老师接进去的。不过,进了幼儿园,甜甜的情绪好转了,中午吃饭也比第一天要好,还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比赛……

提示1:

适应阶段大约两周

孩子在最初,肯定只愿意和父母在一起,呆在熟悉的环境中。但是经过了对分离的适应过程后,幼儿园往往成为孩子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所以他们会逐渐喜欢上幼儿园的。通常适应阶段是14天,但是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家庭和幼儿园环境都不尽相同,所以会有上下浮动。

建议:在这段时间,父母的投入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感觉。如果父母没有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度过适应阶段,可以请孩子喜欢的家庭成员来参与。

提示2:父母力争按时接送

孩子入园后,父母要做好按时接送孩子,与老师保持交流等,在晚上或周末要给孩子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很多妈妈在送孩子进幼儿园后,就会心情很糟,自责把孩子放在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将这种情绪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否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早上送孩子入园时不要全家陪同前往,容易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要和家人分开,实在不是一件好事,适应期就会自然延长。

提示3:

别轻易允许“逃学”

孩子入园初期哭闹,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的状况,妈妈不必过分担心,更不要随便猜测孩子究竟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妈妈每天可以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事,把幼儿园比家里好的地方告诉他,譬如幼儿园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同时还要多和他谈谈老师,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因为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心理上的依赖者。切忌对孩子说:“你不乖,就送你去幼儿园去”之类的话,会加剧他对幼儿园的恐惧。

建议:孩子适应幼儿园需要时间,父母要耐心陪孩子度过这个阶段,不要轻易让他“逃学”,如果孩子情绪不够好,可以与老师交流,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子君

【链接】

过来人的小计策

父母一致:父母不能态度不一致,很容易让孩子抱有可以不去幼儿园的幻想。

短暂奖励:和孩子约定,去幼儿园得1分,不哭得3分,满10分可以换个小玩具,满20分去公园。孩子在第一周还认真计算积分,一般到第二周已经全忘了。

借机引导:利用平时讲故事或者看动画片的时候,借机称赞那些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旅游的态度


陪伴、倾听、分享而不教导

让孩子有机会接触自然,必须由家长引领孩子入门,家长要懂得随时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去引导孩子进入自然中。对于婴幼儿而言,家长陪伴他去感受是最重要的。

家长不是要教孩子自然界有什么东西,而是要陪在孩子的身边。对于“陪伴”的定义,指的是在孩子对大自然的神秘发出惊叹时,家长只要陪伴、倾听并与孩子一起分享,而不是去教导孩子这是什么东西。李伟文表示,家长要做的是“陪着”而不是“带着”孩子一起玩,和孩子站在相同的观察点一起玩,而非指导式的教导。

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下学习

爸爸妈妈可以利用阳台创造小生态,家里的摆设也不要太复杂,在孩子认知足够时,甚至可以让他养养小昆虫。

同样一个接触,大人的心态将影响小孩对自然的观感,要和自然做朋友,而不是将其作为认知、研究或欺压的对象。家长应引导示范,让孩子了解自然是我们的朋友,知道自然界的生物不是被操控的玩具或打发时间的对象,这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兴趣启发最重要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学习的材料,捡起树叶排一排、比比看石头的大小,都可以让宝宝从中学习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杨晓苓指出,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认知发展很重要。以看星星为例,区别出哪群星星是北斗七星、哪群是仙后座对幼儿的意义不大,但是让他躺在夜空下看星星、告诉他星星和月亮在陪伴着他,让他感觉月亮就是跟着他,大自然和他是这么贴近,月亮就是他的好朋友。先培养出他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慢慢地他也会开始注意到月亮的阴晴圆缺,有利于启发他对大自然的探索。

亲近自然爸妈该上的6堂课

在观察自然的同时,家长也应时刻检视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家长可以有以下的准备:

1慎选适合幼儿能力、兴趣的活动:先为孩子选择适龄、适性的活动,不要贪求接触自然的多样化,以有接触自然的第一手经验为主。

2多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随机教学。

3充分运用大自然环境,并与时令配合:随着四季的变换,安排自然的活动是最适宜的。

4善用小区自然资源:住家范围内的公园、山水应好好利用。

5随时检视自己对自然的态度:父母本身若是破坏自然或是看到昆虫就尖叫,小孩子看到就会马上学起来。

6安全与探索的平衡:辨认有毒植物、危险地点(水域)、动作、环境(尖锐物)等危险因子,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学会与孩子一起读书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育儿专家指出爱孩子就要学会与孩子一起读书,古代就有类似的相关典故,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希望父母们都能够正确的认识到!

“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起始,而亲子是爱的本能——爱你的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近年来,“亲子阅读”一词被频频提起,曾有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在书中引用了这样一首诗: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其实,《三字经》中也有类似的教诲:“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传给儿孙们的就是一楼图书。在古人的观念中,世代书香传家风。有爱读书的父母,才有爱读书的子女。有联语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早教网

根据深圳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岁到4岁的城市儿童群体,有近40%的家庭是“三无一有”:无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孩子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但一起读书的时间连十五分钟都不到。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与长辈对话,也失去了家长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来自以色列的研究报告指出,阅读的大环境会对5岁以下孩子的识字量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童书中词汇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比亲子间的对话高3倍以上。

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美国儿童日常经验的富有意义的差异”的研究。研究人员将42个普通家庭按社会背景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福利家庭、工人家庭、专业人士家庭,跟踪记录这些家庭的儿童长达4年。结果发现: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听到4500万字,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2600万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字——不同家庭的交谈状况和阅读环境的差异是惊人的。而这种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将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词汇量的掌握不仅来自于交谈,更来自阅读。无论是成人对成人,还是成人对孩子,日常交谈所用语汇大体在5000个。而另外还有5000个次常用语汇。在这1万个基础语汇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所谓“生僻词”。而人们阅读能力的大小往往就取决于对这些生僻词的了解程度。而童书中的生僻词是人们口语交谈中的3倍。从这一角度说,家长和孩子间的交谈只是建立基础语汇,只有让孩子阅读时,孩子才能突破口语语汇的局限,接触到大量的生僻词,这对孩子以后的正式学习大有助益。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可以教会我们许多的知识,传授我们智慧,因此从小就让孩子养成一个爱读书的习惯对于孩子们将来的成长及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希望妈妈们能够多注意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