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做家务的真正意义在于逐渐养成帮忙的习惯,至于是否能够把家务活干完则并不那么重要。学龄前的宝宝喜欢当小帮手。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宝宝这种天生的热情培养孩子独立性。

2岁宝宝应该能干下面这些家务活:

把脏衣服放到洗衣篮里、把用过的纸尿裤扔到垃圾桶里、把玩过的玩具收起来、把餐巾摆到桌子上、把要洗的衣服按深浅颜色分开来。

3岁宝宝应该能干下面这些家务活:

按颜色把袜子归类,甚至可能把袜子配好对、给家里养的植物浇水、给宠物喂食、清理自己吃东西掉的渣子、为自己准备简单的小零食、把自己的碗碟从桌子上收走、帮忙洗车。

4岁宝宝应该能做下面这些家务活:

在桌子上摆放碗筷和餐巾、收拾不易碎的餐具、叠毛巾、擦灰、帮忙铺自己的床(把床罩整理平整)、把地上的湿毛巾收走、倒牛奶、帮忙做饭、用小号扫帚扫地。

让孩子做家务时家长要摆正心态,要注意一下问题,千万不要“中招”

不要期望太高

有一个小孩子在旁边“帮忙”有可能会让你花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家务活儿。不过,要记得这是在为以后孩子真的能帮忙打基础呢!因为所有的家务活儿都需要一定的学习,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又短,所以,不要指望孩子每天都能自觉完成那些家务活儿,或是能够一上手就做得很好。

不要带性别色彩

不妨给男孩子安排一些厨房里的活儿,给女孩子安排一些户外工作。

要求要具体明晰

“整理你的房间”之类的话对孩子来说,显得过于笼统,难度也太大。要让孩子确切地知道你的要求(比如说“把你的脏衣服放到篮子里。”)。最初几次,要示范给他看该怎么做。

不要要求太多

一次让孩子做三四件家务活儿可能会把你的宝宝搞糊涂的。他要么会把所有这些都忘掉,要么就会把几件事情弄混。一次只叫孩子做一件家务活儿就行了。

保持趣味性

做家务活儿的挑战在于这些工作往往要不断重复。新鲜感一消失,小孩子会感觉这是件苦差事。不时地变化一下孩子的职责,会让家务活儿变得更有趣。即便宝宝现在还太小,不识字,你仍然可以准备一张带图片的家务活儿表来告诉他需要做哪些事情。另外,千万不要忽视歌曲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影响力,你可以用《找朋友》的调子编一些配合你们所干的家务活的歌曲,或者自创曲调,唱唱把玩具放回玩具箱的歌,或者洗衣歌什么的。

不要用“正确”的方式再做一遍

如果餐巾皱巴巴地摆在桌子上,或是床罩没有铺平整,你也能忍受,对不对?把某件事应该怎么做示范给孩子看,然后就让他自己去做吧。把那件事再做一遍会减少宝宝的自豪感,让他不太愿意再帮你的忙。他会想,“妈妈为什么还需要我做呢?”

称赞做得好(或做得足够多)的工作

孩子喜欢对自己的正面肯定,所以,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要鼓励,而不是挑剔。活干完后,你要让孩子知道你欣赏他付出的努力,这些努力也的确有用。用具体的效果告诉他是这么回事,比如说:“你摆桌子,我做饭,这样我们就能更快地吃上饭了。”

不要为家务活儿付钱

大多数孩子都太小,不能懂得钱的价值,用钱来交换工作,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很多理财专家都不赞成为这种家务活儿付钱。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意义在于教会孩子储蓄和理财的概念。为家务活儿付钱破坏了做家务的更高层次的意义,即让孩子体会为家庭做贡献的价值,以及培养孩子从好好做完一件工作中获得自豪感。

小编总结:找适合宝宝年龄的家务活儿给他做。如果给孩子的活儿太难,他就会灰心丧气,不想完成。另外,也不要让孩子做有危险的活儿(比如清洗刀子)或容易打碎东西的活儿(比如从碗柜中取出玻璃杯)。

zj09.com小编推荐

家庭气氛和谐有利于孩子成长


孩子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生活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产生着丝丝缕缕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

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父母要学会尊重幼儿,尊重他们享有的人格权利。

父母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去补偿自己已有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对幼儿的人格给予应有的尊重才是父母最深切的关爱。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应重视对有现阶段的教育。幼儿身心、智力的发展是有自然规律、有阶段性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天赋差别的基础上尽力引导幼儿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然而许多父母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来会怎样,因此许多过于担忧的父母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以幼儿辛劳,没有自主玩乐时光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我们应该留心挖掘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之为兴趣。所以,为顺利做好以后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应着重发现并配合孩子的兴趣。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比如说,对音乐有特别潜意识的幼儿听到音乐会传送出与音乐节拍相吻合的肢体语言,对语言有独特灵性的孩子对语言和声音的感知度优与别的孩子,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的时候会不禁模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灵敏度的孩子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应。

当家庭在这段婴幼儿时期很好得发现了自己孩子优与其他孩子,就可以采用良好的方法去诱发其相应的兴趣,从而逐渐将孩子培养成为在他兴趣范围内的良材。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的发现,并且按照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因此,关爱幼儿的身心发育,并不仅仅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足的物质生活,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灌输给幼儿,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予以科学、合理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应尽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护义务,只需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对于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教育的义务则完全寄托于幼儿园。实际上,幼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的,所以,父母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尽力学习一些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立体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当今的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事物繁杂多样,完全迥同于父母在幼儿时代所处的环境,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求知欲也更强,兴趣也更广泛。这些都要求我们父母要结合现今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父母应理智对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生活问题

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父母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甚至为了维护父母的“尊严”而不懂装懂,给出错误的答案,更不可用“去去去,自己翻书去“就你事多”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好动的天性,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们,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通过查询书籍去寻找答案,另外,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

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把成人社会中的道理儿童化,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放弃对此部分生活知识加以引导。“把跌倒的人扶起来,给弹去灰尘,让他继续走下去——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不要惩罚每一个错误”(柯林。鲍威尔)。如果家长能将孩子的特性完全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里面去,研制合适的办法去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严格做到“留心发掘兴趣”并开发兴趣,就一定能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应该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熏陶孩子性格,发掘孩子兴趣的良好熔炉。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之相伴的随的政府、社会公众对早期家庭教育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

因此,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营造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是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的义务。本文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也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够从中得到一点点启示,进而对幼儿家庭教育有一个明确、客观、科学的认知。

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父母应互相尊重、谅解、包容,彼此关爱,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对于幼儿来说,父亲的臂膀是最宽厚的远山,总是给予他们最坚实的承载:母亲的胸膛是最温暖的港湾,总是给予他们最温情的关爱。做为幼儿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应给予他们最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以培养他们坚定的生活意志、健全的精神人格,以求得孩子的最好发展。

总之,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和谐的家庭气氛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庭的气氛和谐有利于孩子成长


孩子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生活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产生着丝丝缕缕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

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父母要学会尊重幼儿,尊重他们享有的人格权利。

父母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去补偿自己已有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对幼儿的人格给予应有的尊重才是父母最深切的关爱。

父母应重视对有现阶段的教育。幼儿身心、智力的发展是有自然规律、有阶段性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天赋差别的基础上尽力引导幼儿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然而许多父母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来会怎样,因此许多过于担忧的父母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以幼儿辛劳,没有自主玩乐时光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我们应该留心挖掘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之为兴趣。所以,为顺利做好以后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应着重发现并配合孩子的兴趣。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比如说,对音乐有特别潜意识的幼儿听到音乐会传送出与音乐节拍相吻合的肢体语言,对语言有独特灵性的孩子对语言和声音的感知度优与别的孩子,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的时候会不禁模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灵敏度的孩子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应。

当家庭在这段婴幼儿时期很好得发现了自己孩子优与其他孩子,就可以采用良好的方法去诱发其相应的兴趣,从而逐渐将孩子培养成为在他兴趣范围内的良材。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的发现,并且按照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因此,关爱幼儿的身心发育,并不仅仅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足的物质生活,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灌输给幼儿,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予以科学、合理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应尽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护义务,只需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对于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教育的义务则完全寄托于幼儿园。实际上,幼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的,所以,父母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尽力学习一些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立体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当今的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事物繁杂多样,完全迥同于父母在幼儿时代所处的环境,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求知欲也更强,兴趣也更广泛。这些都要求我们父母要结合现今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父母应理智对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生活问题

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父母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甚至为了维护父母的“尊严”而不懂装懂,给出错误的答案,更不可用“去去去,自己翻书去“就你事多”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好动的天性,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们,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通过查询书籍去寻找答案,另外,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

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把成人社会中的道理儿童化,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放弃对此部分生活知识加以引导。“把跌倒的人扶起来,给弹去灰尘,让他继续走下去——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不要惩罚每一个错误”(柯林。鲍威尔)。如果家长能将孩子的特性完全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里面去,研制合适的办法去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严格做到“留心发掘兴趣”并开发兴趣,就一定能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应该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熏陶孩子性格,发掘孩子兴趣的良好熔炉。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之相伴的随的政府、社会公众对早期家庭教育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

因此,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营造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是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的义务。本文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也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够从中得到一点点启示,进而对幼儿家庭教育有一个明确、客观、科学的认知。

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父母应互相尊重、谅解、包容,彼此关爱,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对于幼儿来说,父亲的臂膀是最宽厚的远山,总是给予他们最坚实的承载:母亲的胸膛是最温暖的港湾,总是给予他们最温情的关爱。做为幼儿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应给予他们最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以培养他们坚定的生活意志、健全的精神人格,以求得孩子的最好发展。

总之,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和谐的家庭气氛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有利于宝宝爬行的保健操


适当的运动更加有利于增强宝宝们的体质,并且还可以刺激孩子智力的发展,尤其是宝宝们的爬行还有利其将来的平衡力的保持,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利于宝宝爬行的保健操吧!

婴儿的运动是大脑成熟的“催化剂”,是宝宝“智慧之舟”的领航员,也是孩子健康快乐的源泉。正是婴儿在不断地运动,才使人脑各有关部位的神经联系更加丰富、更加精确,从而使婴儿运动的准确性、灵活性、平衡性不断提高。运动不仅是对宝宝体质与体能的锻炼,而且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无论是“摸爬滚打”,还是走跑跳攀,都是对宝宝的体能、毅力、胆量、自信和自控能力的考验。而有趣的体育游戏,可为独生子女们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促进宝宝的社会性发展。

3岁前是宝宝学会基本动作技能的敏感期,一般八个月会爬,1岁学会直立行走,1岁半左右开始学跑,两岁左右学跳、上下楼梯。要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这个敏感期,培养宝宝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早教网

一、爬

年轻的父母们,应当十分重视宝宝学爬、锻炼宝宝爬行的能力。

1、爬行的五大功能:

(1)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

(2)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

(3)爬行使婴儿开始主动移动自己的身体,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4)多爬能增进母子间的交流,并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

(5)爬给宝宝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而"摸爬滚打",也锻炼了宝宝的意志和胆量,有利于宝宝的个性培养。

2、爬行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抵足爬行:用手抵住宝宝两只小脚,使腿呈现蛙形,他就会趁势以腹部为支点向前爬行。这是新生儿开始就有的能力。手膝爬行:8-12个月,宝宝能够用手和膝盖支撑身体爬行。

手足爬行:1岁左右,宝宝能够用两手和两脚掌支撑身体,向前爬行。

3、小步骤爬行训练和爬行游戏:

(1)抵足爬行:每天练习2-4次,每次爬行2-4米,要天天坚持。

(2)上肢准备:A俯卧抬头两臂撑起上半身:可用镜子、玩具、画报、人脸逗引宝宝抬头。出生15天后可适当练习;满月后每天3-4次,可累计半小时。B单臂支撑体重:当宝宝学会上述动作后,可在其俯卧时,用玩具在他一侧手臂上方逗引他够玩具,就在其抓够的一瞬间,但练习了单臂支撑体重,两臂可轮流练习。C前臂交叉练习:宝宝俯卧在床边,您在床沿,把两手掌向上,垫在宝宝的掌下,前面用玩具逗引,交叉移动您的手掌,带动宝宝两臂交叉运动。

(3)下肢准备:A练跪:3-4个月左右,可将宝宝跪抱在您的大腿上,或当您仰卧时让他跪在您的体侧,手扶着您的身体;可和他一起看画报、念儿歌、玩玩具,使宝宝锻炼膝部的支撑力量。B两腿交叉运动:宝宝腹下垫上枕头呈俯卧位,您用双手抓住宝宝踝部,做前后交叉运动。

(4)肢协调爬行:让宝宝手膝(或手足)着地,腹部离开床面,四肢协调爬行。若宝宝腹部不能离开床面或不能向前移动,可用手托住宝宝腹部或用长围巾兜住腹部,用玩具诱导他爬行。

(5)爬行游戏:当宝宝会手膝爬行后,就可以做爬行游戏了。A、越障碍:在宝宝前面放一枕头或大盆,让他爬过障碍;B、钻“山洞”:您拱腰在地上,腹下形成一个“山洞”,让宝宝爬过去;C、爬“高楼”:在楼梯上铺一地毯,让宝宝在您的保护下爬上“高楼”;D、跟踪“追击”:用一个宝宝喜欢的可移动玩具如皮球、小汽车等,让宝宝爬向缓慢移动的玩具,跟踪“追击”。

二、走

1、独走自如:独走自如就是指不仅能走得稳,而且能完成一些较难的动作技能。例如,不仅能往前走,也会倒着走、侧着身子走、转弯走、跨过障碍物走;不仅能在平地上走,还能走斜坡、走马路沿(高出地面,像平衡木);不仅能在较宽的地方走,也能走用两条线划出“羊肠小道”,还能踮着脚尖走、踩着动物“脚印”或在砖头上走等等。而这些,都是锻炼宝宝能独走自如的游戏。为了保持宝宝的兴趣,还可以借助一些玩具,如推着四轮车往前走,拉“拖拉鸭”退着走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宝宝开始学走路时,宜尽量让他少摔跤,因为从发展的角度看,孩子只有经历了多次的成功,才能经受挫折的考验。

2、跑和跳:1岁半左右的宝宝,当他行走加快时,就开始学跑了。开始时他还跑不稳,不会自动停下来,2岁时,他就可以连续平衡地跑5-6米了。让宝宝学跑时可以分成几个小步骤:

(1)、牵手跑:你和宝宝面对面,牵着他的两只手,你向后慢慢退着跑;然后只牵着他的一只手退着跑;最后你从侧面牵着他的一只手,用一只皮球向前滚,你们一起追皮球。练跑时你不要用力握宝宝的手,而应尽量让他自己掌握平衡,以防你用力不均使宝宝前臂关节脱臼。

(2)、放手跑:宝宝向前跑时,你在他前方半米远退着慢跑,以防他头重脚轻前倾时摔倒。

(3)、自动停稳跑:宝宝跑时能自动放慢脚步平稳地停下来,才算学会了跑。你可以在宝宝跑时用口令“一、二、三、停”,使他学会渐渐将身体伸直、步子放慢而平稳地停下来。

2岁前主要应让宝宝学会两脚原地跳。这里的关键是要让宝宝学会两脚并在一起同时起跳。具体步骤是:扶腋下起跳——扶双臂起跳——扶一手跳——放手跳。也可以让他扶着家具练起跳,你还可以扶着他的两只手从10-15厘米的高处往下跳,以训练他两脚同时起跳的本领。学跳时应配合口令“一、二、跳!”便于宝宝做好起跳准备。

3、上楼梯:上楼梯也是宝宝喜爱的活动。上楼梯不仅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身体的平衡能力,而且需要勇气和胆量。宝宝会走以后就可练习上楼梯。开始时若有可能应选择较矮的台阶,或用3个相差5-10个厘米的纸箱里面装上书或其他硬物靠在墙上让宝宝练习。当他能牵着大人的手两步上一个台阶后,你就要让他练习独自扶墙或栏杆上楼梯。你可以用一个他喜欢的玩具放在楼梯的平台上,让他站在只需迈一个台阶就可以上平台够取玩具的楼梯上,你在一侧保护;等他掌握了这个技能后,再让他上两个、三个台阶以上才能够取玩具;然后再用较高的平常楼梯(台阶约15-16厘米)练习。

4、玩球:球是宝宝最感兴趣的玩具之一。因为能滚会跳的球,不用宝宝费什么劲就能跑得老远,而且每次停在什么地方是不可预测的,还能失而复得,这就增加了玩耍的新奇性和趣味性。1-2岁的宝宝主要应学会扔球和踢球。

(1)扔球:1岁左右能站稳后,就可以练习举手过肩扔网球或直径在6-8厘米的皮球,先让宝宝单手抓球举过肩(说“举高高”),然后听口令“一、二、扔”,将球用力向前扔出约1米远;1岁半到2岁时,可要求他扔球不仅有一定距离,而且要有一定方向。

(2)踢球:1岁半左右可以让宝宝学踢球。刚学踢球时宜用手扶着家具以防摔倒。为此,应先学童脚站立,使宝宝在踢球的瞬间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为引起宝宝“金鸡独立”的兴趣,可将一沙包或积木放在脚上将脚抬起,以吸引他模仿你的动作。你可以用椅子和棍搭建一个简易的球门,你和宝宝分别在球门两测练习“射门”,充当“国”。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生命在于运动,而人类婴儿运动的价值远远的超出了其运动的本身,宝宝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从躺卧学会直立行走,其也是生命进化史上带有根本性质的飞跃,希望家长们都能够让宝宝适当的做做运动!

感情指导型父母有利于家教


根据对待孩子情绪的不同态度,可以把家长分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忽视型的。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出现的忧伤、愤怒、恐惧、兴奋等情绪,不闻不问,认为无关紧要。

第二种是批评型的。这种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常常持批评态度。

第三种是放任型的。这种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但不去给予指导,也不限制孩子的行为。

第四种是感情指导型的。这种类型的父母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尚未激化的情绪,如小烦恼或不高兴,并把这些消极情绪作为密切亲子关系或教导孩子的机会。他们能对孩子表示理解和同情,即使孩子有错,也能理解错误背后的情绪。而且,能对孩子情绪不好时的行为加以明确的限制,就是说,理解但不放纵。感情指导型的父母懂得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懂得与孩子沟通是进行家教的基础。

不少家长(包括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教育孩子的态度方面不能保持一致,有“红”脸,有“白”脸,甚至互相拆台,这样做必然使教育效果大大减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可能是不少家长低估了孩子的智力和感觉,其实多数稍懂事的孩子很容易区分家长对待自己的不同态度,并利用家长的“不一致”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孩子常常采用“分别对待”、“撒娇耍赖”、“软磨硬泡”等方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这样的孩子面前,家长的任何教育方法往往显得软弱无力。不但如此,时间一长,孩子的任性习惯便形成了。与其相反,如果家长态度一致,并配合默契,那么孩子会感觉到家长的意见是对的,不听从家长的话是不行的。这样,家长的教育目的也就容易实现了。

春季入园有利于宝宝适应环境


春节后,宝宝又长大了一岁,天不冷了要不要送宝宝上幼儿园?这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家长在春节过后第一个思考的问题。

专家指出:3月份无疑是送宝宝上幼儿园的最佳时机,首先是春季的气候比较宜人,宝宝身体状况良好,此外,目前许多规模较大的幼儿园都会在3月开设新班,以满足家长和宝宝的需要。

春季入园有利于宝宝适应环境

“每年春季有大约三成左右的宝宝入园。”红黄蓝幼儿园园长李曼丽说,其实与秋季入园一样,不少春季入园的新生爸妈提前两个月就开始为宝宝寻找理想的幼儿园了。不过在选完幼儿园后,很多爸妈心中存在着这样的疑问,初春的季节,乍暖还寒,宝宝到底适不适合这个时节上幼儿园呢?

春节前,市民刘女士就已经给不到3岁的宝宝办好了入幼儿园的手续,她说今年9月份宝宝就3岁了,如果报不上,又要耽搁一年,还是让孩子趁早入园好!

李曼丽介绍,从多年的经验来看,春季入园能使宝宝提前适应幼儿园,因为其他小朋友早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老师会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为数不多的新入园的宝宝;另外,宝宝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提早入园有助于宝宝消除入园之初的分离焦虑,缩短宝宝初入园后的哭闹过渡期,提早进入集体生活。

对于很多大型幼儿园来说,由于春季入园的宝宝多,很多幼儿园也会开设一些新班,新班级里有很多新朋友,这样对宝宝的社交能力有一定的锻炼。

宝宝入园最好在三岁

随着宝宝春季入园时间的接近,也有很多家长开始忙乱起来,为究竟送不送孩子上幼儿园而头疼,也有很多家长对于宝宝什么时间入园仍然很迷茫,有的认为越早越好,有的认为晚一点也不怕。

小哈津幼教机构产业部张蕾指出,宝宝能否上幼儿园首先要看宝宝的年龄,宝宝在3岁左右,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同时,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家庭的空间,只和几位家庭成员进行交往,而产生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需要,伙伴关系也开始发展,也有了与小伙伴交往的兴趣和愿望。所以,这个时候是宝宝入园的最佳年龄。

另外,还有很多提前让宝宝入园的,比如因为家长工作的原因,无法专门在家照顾宝宝,这些家庭中1岁半、2岁左右的小宝宝也有入园的需求。对于这些宝宝,张蕾建议,2岁多的孩子应该读小小班,通常2岁多的孩子身心发育比2岁的孩子更好,在小小班里能得到老师的重视,成为小朋友的榜样,还能培养爱心、互助、集体荣誉感。反过来,2岁多的孩子如果插进3岁孩子的小班里,常会觉得人家都比我强,人家会的我都不会。由于老师、小朋友经常照顾他,很容易产生依赖、自卑、任性的心态,对读书、成长都不利。

分离焦虑期家长先做好心理准备

“每个宝宝都会有分离焦虑,而分离焦虑程度与宝贝的依恋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美吉姆国际儿童教育中心营运总监李迎指出,一般宝宝在24个月时分离焦虑期到达高峰,寻找跟自己关系最近的人,并对其产生强烈的依恋。24个月以后,这种分离焦虑能有所缓解,3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对分离现象进行正确判断,其适应能力也有所加强。但是现在的宝贝是独生子女,与成人相守的时间较多,这也容易加剧宝宝的分离焦虑。

对此,首先家长要为宝宝做好心理准备,让宝宝在入园前对幼儿园充满好奇,让他们喜欢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向往。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幼儿园参观,了解幼儿园的生活,这些方法都会让宝宝们减轻对幼儿园的恐惧,让宝宝感觉到上幼儿园是成长中必需的一个环节,可以带着宝宝和一些比他大的宝宝进行交流分享幼儿园里快乐的生活。

除了心理上的准备,还有孩子的一些能力也是需要家长提前做好准备的。首先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了解孩子一天的生活安排,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尽量和幼儿园保持一致。另外,要培养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喝水、大小便会表达,这些对于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习惯了幼儿园的环境,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身体舒服了自然就不哭闹了。

为春季入园宝宝准备好换洗衣物

春天是宝宝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同时也是宝宝亲近自然、增长见识,多运动、提升身体机能、增强肌肉活力的好时机。袋鼠宝贝国际婴幼儿早教中心早教专家刘洋介绍,家长可以带宝宝充分利用春天这个黄金季节,通过多参加早教和幼教活动锻炼宝宝的身体机能,培养宝宝的心智能力,为上幼儿园做好准备。

除了在精神上要为宝宝做好充足准备外,对于宝宝的衣物的选择,家长也一定要做好准备:

第一,外套。家长在给宝宝准备衣服时,除宝宝身上穿的衣服外,还应备用一件上衣、两套裤子、两双袜子,另外再准备一件薄厚适度的外套马甲,在孩子外出活动时马甲既能保暖又不影响孩子奔跑、攀爬等活动,是宝宝春季入园必备物品之一。

第二,内衣裤。在孩子入园时,因为环境陌生会引发情绪紧张,导致宝宝频繁尿裤子,父母要为孩子多带几套内衣裤及袜子以备更换。

第三,绣名字。最好在每件衣裤上和宝宝的鞋子上都绣上宝宝的名字,以免弄混。

有利于宝宝入园的小妙方(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提前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对于宝宝入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抓紧宝宝入园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噢,以下就让我们结合相关的几个实例来具体的了解下吧,但愿每个小宝宝在九月份都能够欢快的走进幼儿园!

老师:可以尝试在家“试入园”

“孩子离开熟悉的家,开始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试入园’只能让这种不适应减轻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宗桂萍表示,从往年的经验来看,父母陪伴孩子“试入园”,可以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情绪,但在正式开学时仍会有部分孩子因不适应而哭闹不止。因而,对于家长来说,只靠幼儿园组织的“试入园”可能还不够,有条件的家长不妨在家里开展“试入园”。

宗桂萍建议说,开学前一个月起,在作息上家长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孩子起床、午休和睡觉,为入园调好生物钟;在生活上,严格执行生活自理制度,让孩子自己吃饭、喝水、穿衣、上厕所、上下楼梯;在交往上,每天带宝宝去小朋友多的地方散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学会交往;在语言上,坚持对孩子说普通话,每天模拟上课的情景,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入园指导

习惯早养成入园不犯难

容容妈(女儿4岁,去年入园):去年9月份容容刚入园的时候,就哭了一个上午。因为,她发现幼儿园的生活其实挺简单:吃饭、穿衣、上厕所都难不倒她,而且老师带着做游戏还挺有趣的。容容适应得快,应该和我过去对她的锻炼有关。1岁多,我就训练容容自己洗手,快两岁的时候她就能自己吃饭了。入园前,穿衣服、上厕所等自理能力她都掌握了,所以进入幼儿园后适应得很快。

焦红(经五路幼儿园老师)点评:像容容这样自理能力好的孩子比较自信,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而,家长要在入园前重点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黏人宝宝适应慢

齐齐妈(儿子5岁,前年入园):齐齐已经要读大班了,可他还是没彻底适应。每天在幼儿园门口,他都要黏着我大哭一场,午睡的时候也必须让老师握着他的手才能睡着。而且,他也不会和小朋友玩,到现在还交到几个好朋友。我觉得,这可能因为在家太宠他了,让他变得很黏人、不自立。

王婵(经五路幼儿园老师)点评:像齐齐这样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老想着让别人给他代劳,适应起来自然较慢。而且,习惯了被大人宠爱,他们的交往能力往往比较差,因而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入园须知

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宣宣妈(儿子4岁,去年入园):去年4月,我就定期带宣宣去幼儿园看看、玩玩,给他讲上了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交到很多朋友,培养他对幼儿园的兴趣。真正让宣宣喜欢上幼儿园,还是去年幼儿园搞的“试入园”活动。这期间,宣宣变化挺大,从开始的不敢回答问题、坐不住,到后来的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他每次回来都会兴奋地给我们讲他的见闻。因此,等9月份开学的时候,他成了班里适应最快的孩子。

陈晶(市直机关幼儿园)点评:有些家长喜欢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来吓唬孩子,却不知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产生负面情绪。像宣宣妈那样引导孩子对幼儿园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

本网站小编总结:平时常有家长们埋怨宝宝入园难,其实只要妈妈们能够提前做好入园准备,那么小宝宝们入园也不是难题,敬请关注更多的本网站吧,多学习一些有关宝宝快乐入园的小技巧吧!

让宝宝学做家务的好处


现在的小朋友家庭都比较的富有,为了给孩子们节省学习的时间,家长从来都不让孩子做家务,育儿专家指出,让孩子浇浇花扫扫地,干点家务对于孩子们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帮助,以下就来详细的看下吧!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中国民航大学幼儿园园长丁敏奉劝广大家长,千万不要忽视家务劳动,它对宝宝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要忽视孩子生存技能的培养

前不久,丁敏看到一项关于小学生做家务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的时间为1.2小时,韩国孩子是0.7小时,英国和法国的孩子可以达到0.5-0.6小时,而中国孩子却不足0.2小时。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做家务的时间最少,这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家长们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对他的生存技能的培养。

家务劳动的四大好处

一、锻炼和发展孩子的动作技能。家务劳动对成人来说是轻车熟路,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挑战,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因为他的动作技能尤其是精细动作不是很发达,他需要统合他的各种动作技能来完成某项家务劳动。比如说,一个两岁到三岁的孩子,妈妈对他说,帮妈妈把拖鞋拿过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需要行走的动作,需要拿东西的动作,还有要将物品放到指定位置的动作,从这一系列的动作当中,他的动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早教网

二、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家务劳动往往整合了很多认知技能,有分类的能力、对数字的概念,还有颜色、形状等等。比如五六岁的孩子刷碗,刷盘子,刷完之后他要分类来放,同时他可以说出刷了三个盘子,四个碗,这又是一种数的概念。包括碗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

三、增加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总说孩子独立性差,其实是家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不管孩子多小,但他是一个独立的人,需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很重要。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当中的一分子,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擦桌子,洗菜,扫地这些家务劳动是他的义务,而不是帮别人干活。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用处的,这样就会让他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和自豪感会不断地增长和扩大。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性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离婚率和心理疾病率也有严重的差别。

孩子能做什么样的家务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能做什么家务?丁敏认为,对于孩子做家务而言,并不是跟我们心中想的家务范围一样,更多的是指生活处理能力。比如说两到三岁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这就是一个动作的发展,就是所谓的家务劳动。或者家长请求孩子帮忙拿一些东西;帮父母浇花,前提是父母给孩子提供适量的水;晚上睡觉前,整理自己的玩具,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

三到四岁的孩子,可以整理报纸,餐前摆放餐具,洗自己的小毛巾,整理他的图书玩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

四到五岁的孩子,这个时候有自己的想法了,可以做一些较为固定的家务,比如家长在打扫房间时,可以让他擦桌椅,擦桌椅就是他的工作。餐前餐后要收拾整理餐具。收拾整理图书玩具并且要归类。

五到六岁的孩子,他的劳动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可以让他独立地完成一些家务。比如洗自己的袜子,叠被子,收拾饭桌碗筷,扫地。早期教育

宝宝做家务家长要注意

做家务也会带来快乐

家长在培养孩子做家务劳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给孩子分配的家务一定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二、让孩子对家务劳动感兴趣。有一位家长,他用碎布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小的适合孩子用的墩布,孩子很感兴趣,家长擦地的时候,孩子也在擦;三、营造轻松的氛围。家长要成为爱劳动的榜样,比如做家务的时候放些音乐或自己哼着歌,孩子就会知道,做家务也会带来快乐。

给孩子传授相关技能

家务劳动是需要技能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下讲解示范,比如教孩子擦桌子,要先挽起袖子,别把衣服弄湿了,洗抹布不要把水洒得满地都是等等,教孩子刷碗,要放多少洗洁精,里外都要冲干净。

孩子好心办坏事时家长不要呵斥

孩子有时会好心办坏事,家长一定不要嘲笑或呵斥孩子,要在表扬他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你今天地扫得很干净,就是角落给忘了。妈妈相信你明天肯定能把地扫得更干净。家长要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

本网站小编总结:目前许多的家长们过于的追求市场上的一些早教方法,但是却忽略了生活之中最有效最朴实的教育方法,但愿看了以上的文章之后家长们都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生活之中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