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利用生日让孩子知道感恩可以在孩子过生日时,把孩子小时候穿过和用过的物品拿出来让他看,给孩子讲宝宝的出生过程,讲宝宝小时候的事情,父母的讲述,使孩子明白自己长大的过程凝聚着父母许多的心血和汗水,激发孩子感恩之心。

第二,动员孩子参加集体过生日每当有孩子过生日时,幼儿园的老师就组织全班小朋友一起庆贺,老师告诉孩子:过一次生日,自己就长大了一岁,就更得比以前懂事,更要上进。

孩子们也彼此鼓励和祝福,七嘴八舌地说上些亲热的话。在孩子们唱歌、跳舞、吃蛋糕的过程中,享受过生日的幸福,体会到集体的欢乐。

第三,父母和孩子在家里庆生日孩子生日这天,可以让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大人把家里打扫干净、物品收拾整齐。

买盒生日蛋糕,炒上几道孩子爱吃的菜,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很温馨。父母一定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对孩子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

第四,精选生日礼物父母或亲朋好友可以从孩子的年龄、兴趣出发,为孩子挑选图书、玩具、乐器等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

买生日礼物千万不要追求高档、华丽,只要能够表达一份心情即可。

让孩子每过一次生日,就知道自己又长大一岁,应该更加懂事,更上进才行。

zj09.com小编推荐

宝宝生日怎么过才有意义?


宝宝的生日无疑是全家关注的焦点,怎么过才能宝宝的生日更有意义呢?

一、家庭人员到齐

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可以忽略她的重要性。孩子在环境中一天天长大,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所以,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觉,孩子也会感受的到!

二、时间选择晚餐

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人们每天生活压力山大,只有晚上回到家才可以卸下包袱,放松心情。把宝宝生日安排在晚餐的时间也是给父母们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心情。

三、宝宝的生日礼物

礼物是礼节风尚的结晶,自古参加生日、聚会、宴请的客人都会为主人带份小礼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心意和情谊。所以,要让宝宝从小接受礼仪观念,接纳这些出乎意料的小礼物吧!

四、生日蛋糕

蛋糕是生日的必需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精心的准备,蛋糕的样式、颜色,生肖,祝福语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浇注着家庭每个人的爱。

五、观看成长视频

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孕育,生长,出生,懵懂,翻身,会爬,咿呀学语,走路,会跑,会跳,说话,玩耍,嬉笑打闹,顽皮撒娇,偶尔的懂事......这个伟大的成长路程中,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事情,又发生着不同的奇迹,父母们都要把这珍贵的宝贵的过程记录拍摄,并整理制作。在宝宝生日的时候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啊!

六、全家合影照

现在平日里忙碌的生活,让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很多,宝宝的生日也许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和契机,让家人团聚,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这美好的时刻怎么能让它溜走呢?全家福--最完美的方式。

七、整个过程视频录制摄影

在宝宝生日的这个幸福日子,一定记得把一天的过程和花絮拍摄下来,这在一生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无价之宝!在孩子长大后,在父母老了的时候,这些视频都会带来无限的温馨和幸福!

学会正确给孩子下指示


有研究显示,现在的孩子不再像他们的父母小时候那样——家长一叫,就立刻过去。几十年前,没有汽车、电视、漫画等数不清的好玩的东西吸引着孩子。那时候孩子的生活比现在要简单很多,甚至连像样的玩具都没有。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家长召唤孩子的次数远不像现在的家长召唤自己孩子的次数那么多。

此外,那时的父母也不像现在的父母有这么多空闲时间关注孩子、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大惊小怪。也许还有个原因,就是那时的孩子的确也需要听从家长的指示,真正参与家庭生活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人料理一些家务。

心理层面的分析

当你聚精会神读一本很有趣的书时,会注意周围人在说什么吗?当你在厨房里忙着做饭时,孩子要你去帮他修马车,你会立刻跑过去吗?当你正兴致勃勃地打牌时,孩子要你去讲故事哄他睡觉,你会立即放下手里的一副好牌立刻跑过去吗?

假设一个孩子总是可以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去听从别人的要求和建议,那么他自己的思想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呢?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会集中注意力,而老师发现小学生最常见的一个不良习惯恰恰就是不能集中精力,总是容易被周围的事情分心,或是当别人邀请他们出去玩、去郊游时,就会放下手中该做的事。意志薄弱的人总是不能集中精力,随时会被周围的任何事情所吸引。而造成意志薄弱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在当前该做的事情上。

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局面:孩子应该对家长的指示立刻作出回应,但却不应该对其他人的要求作出回应。很显然,大自然并没有赋予孩子这种能力,让他们可以自然区分身为他的管理者、建议者、指引者和保护者的妈妈以及其余那些无关的人。妈妈想要孩子对自己的指示作出回应,同时又对那些玩伴或者街头的陌生人置之不理,她该怎样解决这个微妙的问题呢?

少给孩子命令指示

妈妈应该尽量避免在孩子专心致志看书或玩游戏的时候打扰他们。如果不得不打断孩子的活动,那么她应该亲自走到孩子面前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手头的事中吸引过来,这样她的指示才能被孩子接受。如果孩子不能高兴地放下手头的事,那么最好不要给他分配任务。

但是一旦叫了孩子,就尽力说服孩子过来,不能有例外,不然孩子拒绝了第一次就会拒绝第二次。如果妈妈一天喊孩子不超过两三次,而每次孩子又都很听话地立刻过来,那么就可以了,今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

下面是一些要注意的事项:当孩子专心致志地玩耍或做事时,能不叫就不要叫他。记住,精力集中是孩子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如果在他专心致志时总是叫他,那么孩子今后做事情的时候也会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和干扰。现今社会鼓励人们有独立性、有个性、有主动性,不鼓励顺从和奴性。但是,如果某些事情确实对孩子的发展有帮助,或是出于维持家庭秩序的考虑,那就应该让孩子们做。

爱心提示:家长们千万不要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威信或者测试孩子对你尊重与否而随意指使他们。应该考虑孩子的感受的。

给孩子下指示时也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毕竟孩子的本意并不是不听家长的话,有时实在是自己很难分心来听这些指令。

怎样才是正确的鼓励孩子?


现在的家庭多是四个大人一个孩子,孩子就像一个小皇上、小公主,周围人给予他的都是众星捧月的爱和鼓励。不少教育专家说,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中,要多给他鼓励和奖赏,但鼓励与奖赏也是一种学习和技巧。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家长都是聪明的,让每次鼓励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和契机。

物质奖励下的孩子

事例分析: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或者督促他学习成绩进步,会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

帮他储存精神食粮

对于根据学习好不好进行奖励,是不太认同的,学习是孩子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也远比学习结果更重要。

通过做家务给孩子发放一些报酬,也要因家庭因人而异,也要参考自己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教育基础、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从小就比较独立,有做家务的习惯,就没有必要仿效别人。物质奖励只是一种手段,可以引领孩子适应未来生活的环境。但家长首先应该清晰明了自己,这个行为是为了什么?物质的奖赏是可以的,但应该有个度,不要拘泥于单纯的物质。

物质和精神世界是并存的,只有它们得到平衡,人们才会对生活感到满足。对于孩子的奖励,提倡精神式奖励,精神的鼓励和奖励也是可以储存的,未来的日子里将它取出使用,也将会受益匪浅。

奖励前,做个有心人

在孩子的教育中,主张家长使用赏识教育,但赏识也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有的孩子听不得批评的话,但进入社会,各种人的声音都会有,因此,让孩子接受、思索各种“声音”,也是一种成长。对于孩子每个阶段、每个机会的奖励,奖励前,家长应该做个有心的聪明人,不盲从。

1。奖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奖励前,应该明白该有个怎样的引导。了解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年龄段,有哪些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6岁~12岁,以及6岁前的孩子,家长都应该清晰地明白,自己奖励的手段、技巧、教育方向、目标是什么。

2。家长不要拿自己的一些期待来要求孩子,明白孩子和自己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3。奖励的技巧是需要学习的,孩子某个行为某句话,可能得到的鼓励和赞同都是不同的。孩子有时不能正确地表达,可能他需要的就是一个家人的拥抱,这些需要家长来观察、感受和了解孩子。

场景播放a:当你下班回家,孩子拿双拖鞋给你。这时的鼓励应该是:对孩子说声“谢谢”或者拥抱他。有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但有礼貌也是文化和礼仪,也是对孩子的认同和认可。有的家长认为买好吃的食物和好玩的玩具就是鼓励了,但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

场景播放b:公交车上,孩子哭得厉害。这时的鼓励应该是:抱着孩子,告诉孩子,不用着急和害怕,很快就要下车。用爱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吓唬孩子说,别再哭了,再哭就不让你下车。

当孩子犯了错误:这个时候不是鼓励的时候,但也不要过分地责备他,这时的孩子本身也很难过,并没有想到要去犯错误。此时,应该给孩子一个安慰,并引导他如何做正确。

小小的夸奖还是有很多技巧在里面的,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学会正确的夸奖孩子!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线索1把白天发生的冲击性事件编进来。

带着女儿Ann在游乐场玩时我发现,Ann常常远离小朋友一个人玩。我想通过睡前故事鼓励她改变。那天晚上,我对她说:“Ann,妈妈今天要给你讲一个新的故事,是关于和好朋友一起玩的……”就这样,有了“游乐场的好朋友”的连载故事。

在故事里,Ann成了主角。故事围绕白天在游乐场里的情景展开,我根据白天她的状况自编一些如何应对的故事,把我的暗示寓于其中。这样一来,她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知道如何应付了(例如,如何和新朋友打招呼,如何和大家分享玩具,当别人抢你的玩具时你应怎么办等)。

故事很快有了效果。Ann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了,成了游乐场的开心果。

线索2没有现成的故事时,玩玩接龙游戏肯定错不了

晚上,照例把桐桐安顿上床。桐桐要求讲个故事。怎么办?一时想不起来。嗯,我提出故事接龙。“什么叫故事接龙啊?”桐桐不甚理解。“故事接龙就是一个故事,妈妈讲一句,你讲一句……”我介绍道。

于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就在我和儿子你一言我一语中诞生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好可爱的小白兔。一天,它在森林里玩了好久,肚子饿了,就四处找吃的……这个故事虽然简单,桐桐却是“每睡必听”,成了他最为钟爱的睡前故事。

线索3哇塞,让孩子画出来再讲吧,还等什么?!

记得孩子4~5岁的时候,读过一本科普读物《大家都要睡觉》。书里讲到:马睡觉时眼皮垂下来;鸡睡觉眼皮合到上面去;蛇睡觉眼睛是睁开的,因为蛇没有眼皮;小宝宝睡觉是怎样的?这本书的画面非常精美、清晰,小动物各个画得都非常传神。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给女儿提供了几张A4纸,订成册,然后请她把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再讲讲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那一天,我和女儿轮流拿着她的“书”讲故事,想象力吱吱地往外冒,也解决了我的“故事荒”,根本就是双赢嘛。

线索4把他的爱好、特点及发展阶段放进去吧!

我一般会根据孩子的爱好、特点或发展阶段来编故事。比如,有段时间儿子非常喜欢涂鸦,他那个阶段的理想也是长大了要当个画家。于是我就会编一些凡?高、达?芬奇、齐白石等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一起学画的故事,为他的理想渲染一下背景。

他有段时间很迷恋宇宙和海洋,我会编一些关于天空和海洋的科幻类的故事念给他听,跟他一起去想象这些神秘的空间,让他的想象力长上翅膀。

B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故事……

有了故事,就好像厨师已经有了主菜。现在,我们只需要加上点儿讲故事技巧的“作料”。这点可不容忽视,要不怎么有的人一张嘴就被当做“史上最强的讲故事高手”呢?不妨把下面这些技巧背得滚瓜烂熟。

睡前的故事,可以“偷懒”地讲

闭上眼睛听为了让女儿尽快入睡,我家的睡前故事都是关了灯、躺在床上讲的,而且要求她闭上眼睛听,睁开眼睛就不讲了。我会用基本上只有我们俩能听见的小声讲,讲故事的语调平缓,语速中等,甚至可稍慢点。

重复睡前讲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女儿很熟悉的“老”故事。因为如果讲新故事,很可能孩子会因为好奇而睡意全无。其实,两三岁的孩子也很喜欢重复,这会让她更有安全感。

简练睡前故事可以讲得简练一些。讲清楚主要情节就行,减少一些描述性的细节,免得故事时间太长。

参考故事:《七色花》《灰姑娘》

Tips

哪些故事不适合做孩子的睡前故事?李雪琴(女儿畅畅,2岁)

睡前故事除了体现亲子互动外,还有一个帮助孩子安眠的作用。下面这几类故事不适合睡前来讲:

超越孩子认知能力的故事。给孩子选故事的首要原则就是“适宜”,即符合孩子的心智发育水平。睡前故事也不例外,“听不懂”往往成为孩子拒绝听下去的理由。

暴力恐怖或者带有强烈训诫意味的故事。睡前是一段温馨的时刻,因此,应该避免讲述一些带有恐怖色彩的故事,这和大人睡觉前不适宜看恐怖片是一个道理。而训诫意味的故事,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某个道理而编撰的,可不要把睡前当做孩子反思的时间。

容易让孩子兴奋的故事。我曾经在睡前给畅畅讲过《猜猜我有多爱你》,本来已经昏昏欲睡的她,听到我说“我的手臂能张多开我就有多爱你”,噌的一声跳起来,在床上使劲把手臂张开,我马上意识到再说下去她就该做“我能跳多高就有多爱你”了,只能赶紧换了一个故事。

生气的故事,可以温柔地讲

记得在讲《生气的亚瑟》这个故事时,为了吸引好动的儿子的注意力,我特意模仿着书中亚瑟的表情,龇着牙咧着嘴地用“宇宙震”一样的声音念道:“亚瑟开始生气……非常……非常……生气!”

本以为儿子会“喜欢”我的生气,殊不知儿子看到我极度夸张的表情,听到我恐怖的“生气声”,惊慌地扶着我的手臂说:“妈妈,别讲了,我害怕。”我这才意识到我的“模仿”吓坏了他,忙合上书本,抱歉地说:“对不起,妈妈错了,我不讲了。”

后来有一天,当儿子再次拿着《生气的亚瑟》这本书,让我讲给他听时,我尝试着用很平和的语气,念着:“他气得好厉害,他的气化作一片乌云,爆发成闪电、打雷和冰雹。”

这样的讲述,反而让他沉浸在故事的画面里。我不必用生气的表情去画蛇添足,书中的图画早已无声地告诉他:生气是可怕的,但是如果怒火一直隐藏在心里不爆发出来那更可怕,往往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温柔的讲述,恰恰与画面形成对比,让他在冷静、祥和的语言氛围中认识情绪,从而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参考故事:《生气的亚瑟》

伤感的故事,可以快乐地讲爆料人:姜晓燕(儿子小树,3岁)

讲死亡、讲离别、讲单亲的故事,一定要很悲伤地讲吗?其实,“悲伤”这个词,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主观地从书的主题中自我设定的。

仔细看这些貌似悲伤的童书,你会发现其实书中的画面很阳光、很温暖;书中的语言也很轻松,即使真的有忧愁,也是淡淡的,仿佛清晨的一缕阳光一般。这些故事,是要帮助孩子从小找到向阳的力量。

《躲猫猫大王》中的主人公小勇,是一个不具备通常智力的孩子。当相依为命的爷爷去世后,留下孤独的他……我们可以像书的扉页中画的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一样,用喜悦、快乐的语气来朗读。让孩子时刻感觉到小勇不孤独,在他身边有一群好朋友在陪伴着他。

用这样轻快的语气讲述,更能把书中传递的善良,永恒地留在孩子的世界里。孩子的世界也会因这些美好的情感而变得丰富、大气。

参考故事:《躲猫猫大王》

相同的故事,可以“分阶段”讲爆料人:李芳(孩子戴北方,10岁)

在孩子学语言的阶段,我一般会照着图画书绘声绘色地念,力求连贯而生动地表达,给孩子语言的范本。

再大一些后,我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改讲故事。每当讲到关键时刻,我总是先让他来想想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和他一起创作故事。在孩子建立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时期,我会边讲边请他评论一下书中的情节。比如:他怎么看美人鱼最后的选择?

参考故事:《海的女儿》

成为“故事高手”的几个原则

单纯说故事。不要在故事里掺加太多说教目的,即使是具有针对性的故事,也一定要建立在好玩的基础之上。

鼓励插嘴。给孩子讲故事可不主张“单口相声”,最好能带动孩子“说双簧”。也就是说,鼓励孩子插嘴,让故事时间成为分享和沟通的时刻。

亲自上阵。比起播放CD里的故事,念故事甚至自己编故事要费时费力许多。但是,亲自上场可是一个陪伴、引导、协助、倾听孩子内心世界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放慢脚步。不要期待讲几次孩子就能懂得那些故事背后深层次的道理。故事只是一粒粒种子,短时间内未必会开花。孩子需要你陪着他一起慢慢地读,在成长中慢慢理解。

爱是最好的技巧。只要有爱,相信每位父母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好技巧。

怎样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杨杨从小学习能力很强,爱好广泛,经常参加幼儿园的表演活动和比赛,表现都非常好,深受老师和长辈们的喜爱。然而前不久,杨杨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在幼儿园的象棋比赛中没获得任何名次。虽然同样领到了一份奖品,但一直闷闷不乐,父母以为过段时间,他就会接受事实,并会努力在下次比赛中重新站起来。

可那之后,杨杨变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乐意表现自己,尤其不肯再去参加比赛。面对孩子的变化,杨杨父母焦虑不已,怕孩子就此完全丧失上进心。

专家观点:儿童心理研究发现,与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那些爱退缩、不敢表现自我的孩子的上进心往往比较强,他们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比别人更强,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但由于自信心不足,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所以表现出逃避比赛、害怕竞争的行为。

如何才能帮助受挫后一蹶不振的孩子重新站起来呢?

1、父母要培养自身的“承压”能力。家长端正自己的心态,避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确定教育目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孩子才能以平常心去对待竞争,承受挫折。

2、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吃苦遭罪,当起了孩子的“保护伞”,殊不知,这种过度的保护对孩子非常不利,会剥夺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作为家长,应最大限度地改变观念,掌握爱孩子的正确方法,相信孩子,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要鼓励他,让他自己去尝试。

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某一领域里的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在生活中,家长可利用孩子的优势激励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孩子在其他方面体验到成功、看到希望,能帮助他找回丢失的信心。

4、掌握调解心理的知识。父母要多学习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常识与小窍门,便于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调整。比如当孩子出现紧张情绪时,可提醒他深呼吸几次,忘掉这是在比赛,把比赛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活动,用放松的心态迎接等等,同时,合理宣泄压力也能有效地控制“输不起”的心理。

5、让孩子清楚失败的定义。平时给孩子多讲些伟人遭遇尴尬、困境、失败时处理问题的趣事,着重强调他们的幽默感和豁达大度的心理,让孩子明白真正的失败是甘心承受失败,并且失去再尝试的勇气。

总之,让孩子经历挫折,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并不是要把孩子一下打趴下,而是要不断鼓励孩子充满自信。

怎样给孩子买新年礼物


新年到了,父母们又要费尽心机给孩子们送礼物了,但是有调查半数以上的孩子对父母包含爱意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并不领情。“枉费心机”的结果让许多父母深感困惑。由此可见,如何给孩子买新年礼物也是有“学问”的。那么,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家长该怎样恰到好处地给孩子买礼物呢?

一、解释礼物的意义。孩子的衣食住行本来就是爸妈供养的,在有些孩子心目中,爸妈送礼物跟买衣服、文具一样没多大区别。这样,别说感恩,家长寄托的苦心和爱心孩子也未必能领会。所以我主张,送孩子礼物时不妨说明一下礼物的意义,以及选这礼物时家长自己的想法。

记得我们在女儿12岁生日时,送了她两件很朴素的礼物《现代汉语词典》和《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我们对她说,我们喜欢她读书看报一发现生字就问的好习惯,现在送本汉语字典,希望她从此通过自己动手查生字来学习新字新词;英汉字典则是为她即将开始的英语课准备的。女儿果然非常欢喜,还把这“难忘的生日礼物”写进了作文。我想,把礼物的涵义对孩子解释明白,送礼物这个举动就更有意义了。

二、让孩子知道每份礼物都来之不易。记得女儿刚上一年级时,想要什么就得马上到手,得到后却一点不珍惜,随手就给了别人,再跟我要新的。一个月前,女儿看上了滑板车,趁此机会,我跟她约法三章:期末考三个满分,回家后适当干点家务活,尊敬长辈。

其实,滑板车我早就买了,但放在单位里,目的是要让女儿知道任何得到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女儿真的特别努力,虽然到最后,英语差了一分,我还是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并且告诉她这是妈妈加的1分感情分。

因为礼物来得“辛苦”,所以女儿收到时欢天喜地,再不见她随随便便处置了。

三、礼物少而特别。对孩子来说,逢年过节习惯了长辈们送礼物,她也必定知道这个新年会像往常一样收到礼物。所以这份礼物还没送出前,首先就已失去了神秘感和新鲜感。

我觉得给孩子的礼物不仅要送得少,也要送得特别。因为孩子们很多时候对一样东西只图个新鲜,时间久了,便会喜欢上另一样东西。如何让孩子记住这份礼物?“特别”就显得很重要。“特别”不仅指礼物本身,也可以指送的方式,比如事先询问孩子最想要的礼物,可以让孩子自己攒钱或者“挣钱”,然后让她独自去买。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加珍惜礼物。

四、让孩子参与买礼物全过程。父母和孩子毕竟是不同的个体,父母觉得好的,孩子也许并不喜欢,彼此都有些委屈。

我们一直以为非常了解女儿,于是习惯于代她去考虑什么是适合她的。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她其实有自己的主张,若是她参与买的东西会格外珍惜。因此现在不管买什么都会事先听取她的意见,达到一定共识才作出决定。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这使他们对“给予”缺了点敏感。我倒不主张非要孩子“感恩”不可,但选礼物的过程要让孩子参与,她就能体会家长的用心。有时候,我们的想法的确和她有距离,可是因为懂得父母的心思,她也会“爱”那份礼物。所以,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认同,才能使双方更珍惜感情。

五、最好的礼物是抽出时间陪孩子开心玩一场。我家邻居李琛小朋友的妈妈很聪明,绝不轻易为儿子买玩具。她能把一个马夹袋变成儿子喜爱的玩具。一天,儿子问她:“风抓得住吗?”她说可以,便拿了两个马夹袋,带了儿子去人民公园,做抓风的游戏。他们兜起马夹袋,迎着风奔跑,看谁的袋子鼓,说明谁抓的风多。一个普通的袋袋,就能使儿子开心半天。

在独生子女年代里,孩子没有玩伴,父母给他们再多的礼物,他们仍是孤独的。所以为孩子准备礼物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与同龄孩子玩耍、和父母做游戏时用得着的玩具才是他们最需要的玩具。

学会正确的给孩子立规矩(夏季亲子专题)


前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规矩需要家长们采用正确方法,据相关的调查,目前有许多的家长们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往往犯一些的小错误,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有关给孩子立规矩的五大陷阱!

陷阱一、一招出天下太平

可能在快要吃晚饭之前,孩子偏偏要吃饼干,想着孩子一会因为吃了零食而不吃饭的情景,妈妈拒绝了孩子的请求。接下来就是哭闹、纠缠不休,妈妈没了耐心,一气之下,以暴力结束了这场闹剧。孩子哭哭泣泣地去饭桌那吃饭了,看似被立了规矩。但其实呢?

许多爸爸妈妈常常认为“给孩子立规矩,他又不听,有什么用,只有一招最灵验,那就是打!”打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暴力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的种子,也在暗示孩子一切问题都可以运用暴力来解决。还有一些其他的惩罚手段也不可多用,尤其要注意,行为和惩罚之间一定要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比如,“你要是把子弹对着别人发射,我就必须没收它,不让你玩儿,以免你伤害别人。”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而不是威胁了又威胁,雷声大雨点小,让孩子觉得你只是在吓唬他,次数多了他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比如孩子闹着在吃晚饭之前吃甜食,妈妈可以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吃甜食,就没有晚饭吃,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可以吃东西。孩子可能马上不吭声了,因为他知道,妈妈绝对说话算数,为了一口甜食而损失晚饭,实在不划算。亲子网

陷阱二、不一致导致混乱

孩子犯了错误后,爸爸妈妈也许会立场坚定地要给予处罚,但是爷爷奶奶往往就会替孩子求情了,甚至会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爸爸妈妈。这种情况是最要不得的。

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态度都应一致,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否则的话,孩子很快会找到家长之间的“空子”,会因为有老人的撑腰,变得不明是非、不讲道理,难以教育,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想要扭转就难了。

陷阱三、坏规则目的不明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学会心中有规矩,但是爸妈回想一下,自己的做法对吗?给孩子立的规矩对吗?

比如说这个规矩其实无关紧要,但是在爸妈看来是很重要的,于是就用自己的意愿去强加给孩子,这样到最后只会让孩子迷茫,到底这种规矩是该立还是不该立?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之间为了所谓的“面子”常常给孩子树立一些自相矛盾的规矩。最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的就是两家孩子在一起玩,抢玩具。小孩往往觉的很困惑,为什么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了要去抢回来,大人却不让“让别人玩一会儿嘛,不要那么小气”等到自己去抢别人的玩具时,大人又说“不许抢”,反正怎么做都不对。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最好的就是尽量把他们分开,如果他们不能轮流玩,都要同时抢同一个玩具的时候,就把那个玩具收起来,干脆谁也别玩了。

陷阱四、做过头过犹不及

给孩子树立规矩时,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不要太严苛。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严格的规矩,不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不要制定太严格的规矩或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如果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可以宽松一些,不能过分苛求完美。爸妈想想我们自己还不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经常“违规”吗?有时,也可以在孩子的要求下,偶尔放宽一下“政策”,比如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这样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

陷阱五、太松散毫无效力

妈妈规定去商场不可以乱要东西,可东东看到自己喜欢的小汽车后就赖着不愿意走,并且大声地哭闹起来。妈妈左思右想之后,还是满足了东东的要求。

这个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既然立下了规矩,就应该去遵守执行,任意地更改会让孩子有空可钻,以后也不会再把所谓的规矩当回事了。哭闹是孩子试探爸妈的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哭闹就无原则地顺从他,他就会抓住了大人的弱点,并且一再地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

在孩子的教育中,如果是立下的规矩,那么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去遵守。比如在家时规定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一样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亲子教育

根据孩子的年龄掌握立规矩的技巧

帮助孩子树立规矩,并不仅仅是“乖”、“听话”和“好调教”,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的生活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让孩子们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去建立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的氛围。作为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来掌握立规矩的技巧。

1岁的孩子

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认知语言,懂得一句话里字词的前后关系了;他们还不了解外界的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他们还不会等待,一旦想要的东西就要马上得到,让1岁的孩子等待简直是太困难的事情了。

应对: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告诉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坚决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说话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是让孩子明白教诲的最好方式。说话的态度是坚定的,但是反应不要过于强烈。

2岁的孩子

这一时期的孩子不断地对外界做出一些尝试,想知道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传达自己强烈的,有时候,他们的情绪甚至会高度膨胀,无法控制;他们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东西都能够得到,所以就频繁地大发脾气和哭闹。

应对:爸爸妈妈将与孩子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清楚地向孩子阐述你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只给他一些简单的选择就行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予一些物质刺激让他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对抗。

3岁的孩子

这一时期的孩子也愿意去按父母说的做,比如睡觉前要洗漱。但是,别指望孩子能够始终合作;他们能够理解原因和结果这个概念了;孩子发脾气和哭闹仍会经常发生。他还会噘嘴生气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过,他能够慢慢地更好地应付挫折了。

应对: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坚持到底而惩罚他,而是对他的每个努力都表现出非常赞赏。

让孩子用做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比如,放一段音乐,让孩子在结束以前要作好饭前的工作:洗手、摆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双手交叉不摸东西等着开饭。

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虽然的孩子已经发育到能够承受面壁3分钟的惩罚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严重发展,还是让孩子少受点挫败的折磨为好,尽早结束惩罚,想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如果想让孩子的成长顺利一些,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性,但是给孩子立规矩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爸爸妈妈应该避免一些误区和陷阱,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尽善尽美。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帮助孩子们树立规矩并不仅仅是“乖”“听话”这么的简单,更加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判断是非善恶,自发的去建立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的氛围,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