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心理承压能力都非常差,生活中一点小困难就被吓怕了,退缩了。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呢?

有道是“人间没有不凋谢的花,世上没有不曲折的路”。父母要教育孩子坦然地面对挫折,把挫折看做是前进道路上必经的关口,从而增强心理的韧性。同时父母还要指导孩子调整努力的目标,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一、有意设置障碍,培养抗挫折能力

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如果孩子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情绪紧张,束手无策。因此,父母在平时应有意识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为孩子打下勇于面对困难的预防针,让他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负责去做某件事情等,但要注意,障碍设置难度要适中,否则屡次失败,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二、及时疏导,正确应对挫折

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时,父母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态度或者指责、谩骂孩子,而应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同时还应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挫折。因此,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适时地扶他一把,给予鼓励,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忍受暂时的焦虑与不安,加强对困境和压力的容忍力,并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难。

三、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长。

父母要认识到,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要想让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开手脚,留给孩子一个生活自理的空间,让他在摔倒中逐渐增强抗挫的能力;使孩子能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形成执著的品性。经过在逆境中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更具生存竞争力,这也是父母应为孩子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孩子早晚都要自己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而许多父母却不敢把孩子放出去,怕他们经验不足,怕他们上当受骗,什么都不敢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们就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不肯让孩子吃一点苦。他们千方百计为孩子打点一切,使孩子生长在非常安逸的环境下,孩子在成长中很少或根本就没遇到过挫折,表面上一帆风顺,其实非常危险。孩子没有机会经历挫折,严重缺乏抗挫的能力和经验,一旦遭遇困境就会引发种种问题……

同时,父母的纵容娇惯磨灭了孩子的坚强意志。比如孩子摔倒了,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一味地怨天怨地;孩子在学校摔破了皮,有的父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讨个说法”……父母的娇惯使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累,什么是挫折,斗志在慢慢消磨,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意志消沉。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作为父母,不应该只是竭力帮孩子逃避困难和挫折,而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挫折。帮助孩子战胜脆弱,培养坚韧的品质和抗挫折能力,是当今家庭教育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树立孩子的自信,给予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生活不是理想中的世界,生活中充满失败与挫折,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这一点,并培养他们在失败与挫折中奋进的勇气。父母可以通过古今中外许多历史人物或现代成功名人的例子,让孩子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和永远地放弃自我。要让他们从小知道,失败并不可耻,只要肯努力,总会成功的。

总之,我们要教育孩子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挫折来临时不知怎么去处理它,怎么去面对它。挫折也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问题:

我儿子快到入园的年龄了,可是有一次我带他去游乐园玩,他却和一个小朋友因为一点事想打架。我想问一下,如果在幼儿园里有小朋友期付他怎么办,我该怎么教育他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对待孩子呢?

专家解答:

2岁的孩子逐渐有了自主意识,没有明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希望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遭到拒绝时采取攻击的行为很正常。在上幼儿园以后孩子在团体中学会与人相处,会本能的采取很多方式,也可能会和同学打架,家长不要担心,让孩子自然的在同伴中建立关系,保持友谊及解决冲突,学会竞争和合作,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就好了。孩子对攻击行为的利害并不了解,如果他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家长可以告诉他,打人不对,被打得小朋友会疼痛,希望他不要打架,应该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如果担心孩子受欺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小朋友欺负他,要学会避开,并告诉对方不要打人。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教育子女避免用打骂的形式,多和孩子讲道理,并关心他的情绪,孩子会模仿家长的做法与小朋友友好相互。

网友建议:

doric:小朋友打架大人不能把他的行为贴上部礼貌的标签,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还没有形成呢。家长多做表率,孩子会模仿的。

松山2008:在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往往在挫折面前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克服这种畏惧心理。父母不要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当今社会,父母过于袒护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身心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这便给孩子造成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这是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弊端。所以我们平时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如:洗自己的袜子、整理房间、倒垃圾、叠衣服等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正是培养她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是提高她应付挫折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孩子遇困难时,我们不能以决策者的身份,替她做决定,而是当她的顾问,给她提建议,叫她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鼓励她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告诉他挫折人人都会遇到,但挫折可以避免,可以战胜,挫折还能磨练人吃一堑长一智。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榜样,如果家长是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消极等待的态度。我们也不要当孩子一遇到点小困难就给她帮助,而应该鼓励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和孩子一起分析困难到底在哪里,以便找出化解困难的办法。要通过真实事例让孩子知道,在困难挫折面前唉声叹气并不会降低困难,减少失败,灰心丧气只会增加自己痛苦。给孩子讲一些名人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最终做出重大贡献的例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孩子树立信心,不灰心丧气,勇敢面对困难。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就会增加。家长应注意帮助孩子吸取经验教训,让孩子在每次遇到困难后,总结一下困难的类型,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要使孩子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非常重要。这需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如:孩子摔倒了不要立即心痛地去扶她,而要她自己爬起来。人生道路上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应该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小白兔牙膏:孩子在幼儿园很少有那种针对性很强的,故意欺负某人,但是在玩耍中,磕磕绊绊总是有的,其实家长不用太在意,孩子也是在相处中寻找交往的方法。

聪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大体上,制约着父母、导致教育过程中各种紧张状态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三:恐惧、焦虑和野心,它们分别对应着从最基础的安全层面到最高级的发展层面的过度需求。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慢养”的状态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来。

Step1破除恐惧

你会不会时不时地喊儿子一声,以确保他没事?一旦他离开你的视线范围,你就会担心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等到不得不放他单独出门的时候,你是否会反复确认,提醒他注意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他离开的整个期间都坐立不安,直到他平安回来方才松一口气?……如果是这样,你或许就该对自己的恐惧心理加以注意。

恐惧主要来自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心,适当程度的恐惧是正常且必要的。然而被恐惧感驱使的父母往往会过度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制约。他们极力想要将孩子身处的世界变成一个完全没有危险的地方,任何可能的危险(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都被视为大敌。过度的恐惧感不是对孩子的状态及其所处的真实环境的反应,更多地源自父母的内心——这类父母往往对自身及自己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缺乏信心。

★应对方式:保护,但不过度★

在危险面前,父母常常容易低估孩子的能力。法国心理学家让·皮埃尔·温特指出:“真正的危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我们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变化,来具体考量危险的程度,也要逐渐学会放开牵着孩子的手。”莉奥诺·斯凯纳齐因为去年让9岁的儿子独自搭乘纽约地铁而被媒体称为“美国最差妈妈”,如今她在博客中开展了反对父母过度保护的运动,她强调自己非常赞成应该保证孩子安全的立场,但前提是“要搞清楚哪些才是真正的危险”。尽管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失败,但如果从来不曾跌倒,就永远学不会怎么爬起来。因为恐惧、担心,紧紧拽住孩子的手,而不让他做出更多尝试,肯定是不可取的。最佳状态是既确保孩子的安全,又不过度保护,以至于限制了他的成长发展。做父母的不妨仔细考虑孩子的能力,同时评估危险的程度,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Step2驱除焦虑

你是否会在孩子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对他发急?当他在某些方面看起来“落后”于同伴时,你是否很难再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果是这样,你或许就该对自己的焦虑心理加以注意。

焦虑心理的来源归根结底是怕孩子脱离掌控。被焦虑感驱使的父母往往会给出过分生硬的规定,这些规定有一部分来自他们自己的主观意愿,一部分来自刻板印象,还有一部分来自和周围人群的比较。

焦虑心理反映出了父母内心的不自信——无力应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故而对孩子严加要求,甚至提出过分目标,比如要求孩子“必须”在一个月内背下10首唐诗,或“必须”在期末考试中排位提升5名。事实上这当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背下10首唐诗之后紧接着可能是学会5支钢琴曲,提升5名之后再提升5名看起来也理所应当——只是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与自信,反而可能陷入越来越深的焦虑之中。

★应对方式:学会等待,享受过程★

孩子的学习过程有好几种可能性:对于某些内容,可能一学就会;对于另外一些,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一段时间里几乎看不出他有任何进步,直到某一天,他忽然之间学会了。如果父母关注的焦点在结果上,遇到孩子学得慢的情况就难免心浮气躁;而如果把关注点放在过程上,从中获得的每一点收获、每一分乐趣,都是价值所在。克服焦虑心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做父母的用不着拿外在的标准来作为评判的依据,也不用将孩子与别人多加比较。克服焦虑心理的另外一点,就是不要急于为孩子塑形,不要现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定论。人的一生很长,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也很大。教养孩子,就要多给他一点空间,容许他犯错、走弯路,也容许他慢慢勾画自己的人生蓝图。

Step3超越野心

你是否有意无意地把孩子作为向朋友炫耀的资本?有没有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他的身上,为他制定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计划?……如果是这样,你或许就该对自己的“野心”加以注意。

如今,许多父母都把全部精力和金钱投注到了一个孩子身上,从而形成了“我要他比我好”、“我要他比别人好”的心理预期。怀有此类心态的父母,一定要反躬自问:“在‘爱’的旗号之下,我所做的当真是为孩子好吗?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将太多期望强加给孩子的父母往往在自己的人生中早已放弃了努力,不愿承担奋力拼搏的艰辛和可能的挫折与失败,而是将这一切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是很不公允的做法。

还有一类父母,本身是成功者,因此特别不能容忍孩子的不成功。英国著名书评人约翰·凯里曾指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烦恼永远都和一个愿望有关,就是希望他变得不同。在努力满足父母期望的过程中,在一切都追求最好的过程中,孩子也会逐渐丧失创造力,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应对方式:让孩子决定喜欢的画面★

什么是家长想要的?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平凡的人,还是一个快乐健康的普通人?什么又是孩子想要的?拥有一个自由快乐的人生,还是被家长的意愿所主宰?为人父母的想通了这些问题,就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美国作家卡尔·奥诺雷建议父母将培养孩子看成在白纸上作画,随着他们逐渐长大,这张画会慢慢有自己的线条和色彩。他说:“父母们应该尽力站在画外,让孩子来决定自己喜欢的画面。”同时他认为,关键在于要意识到:“最大的错误是以为存在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良策。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存在的。”

做为一个聪明父母,就要放下心中对孩子安全的恐惧,消除自身对孩子的焦虑,让孩子自由的做他自己。

爱孩子,就给他挫折教育!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有的人则勇往直前。这种差异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知识经验以及长期的环境密不可分,追根溯源在幼儿时间家长就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面多挫折。现在很多家长崇尚“赏识教育”,过分夸大给与孩子赏识和自信,造成孩子挫折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在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中,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甚至自暴自弃。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

一、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挫折教育的好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的“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

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他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

三、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

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四、如何进行挫折教育1.把握教育孩子与疼爱孩子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我们应教育孩子克服畏难思想和依赖心理,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

比如说,孩子走路摔了一跤,有的家长往往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哄孩子说:“这路真不好走,让宝宝绊一跤,来,让我们打它。”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摔跤”这一小小挫折。

正确的做法,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走路眼睛要看着路面,才不会被绊倒。”孩子在思想有了准备之后就不会因为摔跤而大哭。

2.帮助孩子总结错误的原因

若在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及时的引导甚至严肃的批评孩子,并要帮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委,使孩子改正错误,不但愿受表扬还能够勇于接受批评。

3.告诉孩子家里真实的情况

现在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差,每当孩子看到别人买了好吃好玩的东西而心动时,我们认为家长应以适当的方式把家中的困难告诉给孩子,让孩子也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让他们逐渐认识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并非事事都一帆风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做为家长不要不切实际地满足孩子们提出的各种要求,那样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不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孩子正视现实的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习中有了一点进步时,做为父母更要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4.言传身教的力量

通常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和老师都很高大,无所不能。因此,成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幼儿期是孩子最喜欢、也最擅长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作为家长,应该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便遇到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丧气的样子。家长的冷静、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以信心,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地对待挫折。因此,成人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有的家长在家务劳动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帮着一起做;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参与讨论,通过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在挫折教育中,我们更应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5.把握合适时机随时传播挫折教育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其次,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或幼儿读物,与幼儿共同欣赏,通过故事中角色战胜挫折的经历,来感染熏陶孩子,使他们懂得只有克服苦难,战胜挫折才能进步,才会成功。最后,可以进行体能上的磨练。我们平时适当给幼儿实施点劳累刺激,磨练他们的意志。

育儿知识大全: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我国素来注重上门家教,亲子教育能够决策一个孩子未来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念。那麼,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呢?

1、育儿知识大全说到爸爸妈妈最先要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许多个人行为都是造成孩子的效仿,因此这儿家长务必要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2、适度的指责。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在评判的那时候要维持本身的理智。能够先表扬其好的地区,指责差的地区。或是先开展自我剖析再评判孩子,终究也是子不教父之过的不正确。

3、育儿知识大全:表扬奖励全是对孩子的一种毫无疑问,都是文化教育中一种非常好的鼓励方式。在孩子主要表现的好的那时候能够给予口头上的演出或是姿势的亲密,可是要对事儿自身开展表扬。能够根据书藉的奖励,或是个人爱好的奖励为正确对待。

4、个家中要优良的发展趋势,就必须一个好的气氛,愿意的好的气氛也有益于文化教育。家长能够与孩子开展主题活动,例如出游,逛街购物,开展兴趣爱好主题活动。那样家长就能够在主题活动全过程归纳加重与孩子的关联,也可以发觉孩子的要求。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5、交谈。交谈是家长与孩子中间最常见的一种文化教育方法,可是一定要谨记交谈的场所与方法。

教育孩子最大的缺点有哪些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对家长来说是意见大事,家长对于这件重要的事情怎样来互动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呢,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正确的做法。

(一) 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 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早期教育指导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 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 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 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幼儿教育网

(六) 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本网站小编总结 :对于家长过度的限制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有利的,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常识,希望家长可以根据上面的内容,可以为家长以后教育孩子起到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让家长的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亲子教育专题)


前言: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也要多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吧,希望父母们都能够正确的对待!

症状一

家长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粘先生: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我们当家长的也是如此。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

诊断: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亲子网

症状二

家长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士: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不少妈妈都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

诊断:

家长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疗程解析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疗程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疗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疗法: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很多家长无条件地保护孩子,无意中会让孩子觉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这对于以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家长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与其他的成员都是平等的,慢慢培养一种家庭责任感,学会独立去面对、解决问题。

第二“疗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疗法: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疗程”: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

疗法: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亲子教育

第四“疗程”: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疗法: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本网站小编总结:为孩子适当的创造挫折是一种教育的方法,但若是屡次的让孩子造受挫折只会失孩子们失去自信,虽然说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但是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好处


教育,就是运用正确的方法,有意识地利用或者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于挫折的体验,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以前孩子成长在缺乏鼓励的环境里,导致孩子缺乏应有的自信。当大家意识到了赞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后,我们的孩子又整天被“我能行”、“我最棒”这样的话语包围着,让幼小的孩子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没有人比自己棒。其实,过度的自信反而变成了自负。

如果孩子不经历一些小的挫折,将来很可能无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变得脆弱且不堪一击。但是与此同时,家长们也担心一个问题,就是挫折教育会“挫折”孩子的自信吗,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吗?

其实,挫折教育就像妈妈烧的一道菜肴,主料、配菜和佐料都选择恰当、分量适宜的话,就能让孩子开心又健康。正确适度的挫折教育既能够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还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一道营养全面的“挫折菜谱”

主料:挫折体验

挫折教育这道菜的主料就是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体验挫折的感受。挫折的体验孩子不一定会喜欢,可是就像孩子不喜欢吃的很多有营养的蔬菜一样,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让他们试试。

*做法:

1.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里,家长要潜移默化地让孩子间接地接触和感知挫折,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比如,你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看《狮子王》,给孩子讲讲《汤姆历险记》这样的小故事,可以用夸张的语气来描述故事中主人公遇到的苦难,同时要激励孩子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们的勇敢。这些虚拟而生动的挫折方式能让孩子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让孩子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它们不能胆怯,要勇敢地面对,才能收获那份成功的喜悦。从故事中体验困难和挫折,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建设过程,家长要陪伴孩子一起走哦。

2.让孩子从生活中体会挫折

孩子系不好鞋带,爸爸妈妈帮;孩子和伙伴发生矛盾,爷爷奶奶护;孩子和表哥表姐抢礼物,一群人帮衬。试想,这样一个事事顺心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那么顺心吗?如果,作为家长的你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帮手”,那么赶快撤离这样的“帮手队伍”吧。因为,这样才能让你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免于处处碰壁。

让孩子自己系鞋带,在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天大的”困难,但是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面对这个困难,他就会学着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品尝失败后,再想其他办法,最后解决问题。当孩子骄傲地把小脚丫伸出来向你“炫耀”他自己系好的鞋带时,想必这份喜悦和自信是其他东西所无法取代的。

3.小小“刁难”一下你的孩子

除了一些自然的困难情境,家长有时候还应当刻意地“刁难”一下孩子,以此提高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长不要立刻就答应,而是延迟满足,这个过程能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从而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来之不易的。在与孩子相处或游戏时,设置一些小困难,不要处处顺他的意思,让孩子初步体会人和人之间会存在摩擦,在人际交往中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挫折。

佐料:挫折程度

我们都知道要烧出一盘好菜,除了新鲜的原料外,烧菜时的调味料也很重要,它可以把菜变得有滋有味,也可以让菜变得难以下咽。挫折教育到底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推动孩子向前发展,还是“挫折”孩子的自信,关键在于这个调味料的量,也就是挫折教育度的把握。

*做法:

重视,不重压

良好的挫折教育必须建立在恰当的教育程度之上。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考虑两个因素——孩子的年龄和他的承受能力。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另外,每个孩子由于性格、环境的不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一些孩子会比较敏感,或者对某个方面的承受能力很差,家长就不应当一味地为了培养孩子的坚强而牺牲了孩子的快乐与健康。由于挫折教育过度而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的例子不胜枚举。

林林是个身体较差的孩子,爸爸为了锻炼他,常常要他跑1000米,这对一个6岁且身体素质较差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林林常常跑了300米就气喘吁吁、脸色煞白,他爸爸还要严厉地批评他,久而久之,林林身体没见强壮,性格却变得很孤僻,私底下还出现了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比如砸家里的东西等等。

其实,就像烧菜时不能把一罐盐都倒进去一样,过于苛刻和频繁的挫折教育不但没有帮助到林林,反而让他更加虚弱和孤僻,才会用砸东西这样的不良方式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家长在挫折教育中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要为孩子设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配菜:鼓励和榜样

只用主料和调味料烧出来的菜,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如搭配一些合理的配菜,不仅色彩丰富,营养也更加全面均衡了。鼓励和榜样的作用,就是挫折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配菜。

*做法:

自己为孩子做榜样

孩子的思维很直观,周围的人和事会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在挫折教育中,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家长首先就要以身作则。当你自己面对挫折时,就要从容对待,让孩子感受到你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你不妨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给自己打气的话,别小看这几句自我鼓励哦,孩子从你身上能学到自我鼓励和平和的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