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教孩子认字,也是在孩子想认字、要求认字的情况下教的,这就不算拔苗助长。

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并及时地捕捉到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机,给予及时的教育,这就是妈妈的责任。

龙龙的妈妈的回复:

我认为你说得很对。看到大家都在忙着教自己的孩子认字,学英语,我就特别迷惑:不是很多书上说不要太早开始对孩子进行认知教育吗?我是没有打算教龙龙认字背唐诗。

另外跳级我觉得也不好。就拿我自己和我老公来说,虽然我们没有跳级,但是我们都是同年级中年龄比较小的(实际上能小多少,几个月,一年?)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紧迫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小,老长不大,反而耽误了很多时间。相反那些在班上年龄偏大的一般就比较努力。所以我可能会让我的儿子晚一年上学。

nightingale的回复: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怕自己使劲过了头,结果害了孩子。

但想一想,其实关键还是要看父母怎么做。

第一,什么是早教?早教并不是把将来学校要学的东西早点教授给孩子。我们让孩子说外语,注重的是口语和听力,接触一下不同的发音和文化;认字,是为了让孩子早点阅读,以便能主动地接受更多的知识;教数字等,是为了开启他的理性智能……

总之,早教的目的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并不是让他超前地学习一些知识技巧性的东西。而且,这种早教,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以快乐的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与小学的教育根本就不同。

第二,我们必须想清楚,认了字,会一点外语,和简单数理的孩子,怎样与学校的教育接上轨的问题。

对于轩儿,我其实觉得还称不上实施了如何的早教,他现在除了听一点英语外,斗大的字只认了几个,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平平,但对于他将来的英语学习,我倒是一点也不着急他会觉得在炒现饭。

我只要在一边给他提供丰富的英语资源就行了。看VCD,读书,英语的世界有尽头吗?

对于认了字的孩子来说,学校教的字,孩子会,可以给他一些课外读物啊,一边巩固了字词一边又增加了见识,一举两得——我正觉得现在孩子钻课文过多而没时间读课外书呢。

我想,其他课也可以这样,知识在同一深度却可以有很大的面,真真是学海无涯呢。

所以我想,早教如何走,关键是家长。教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能以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家长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

maizhi的回复:

我希望宝宝能够早点开始自己阅读,从阅读开始拓宽视野。

我很赞成宝宝学外语也是这个目的。比如我很希望她能喜欢折纸、做风筝、制航模等动手动脑的活动,通过动手做让她能理解一些现象。但是觉得国内没有好的孩子航模方面的书和材料出售,有的一些市售玩具做得跟教具一样,没有孩子的天真气。在玩的过程中宝宝会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专家”,这会培养创造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我的阅读开始得比较早,约八岁那年我用压岁钱办了借书证,回家向弟弟炫耀,他哭得在地上打滚,挨了顿痛骂后,领着他再办了一个,通过自主阅读,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不再象以前依附于大人的观点。现在的媒介多了,孩子接触各方面的信息,可能收不到单纯阅读的效果。)到现在他仍然认为,是我对他的影响很大,超过了父母对他的影响,其实也就是领着他瞎玩,玩弹弓、抓知了、蝗虫、蛇、鱼等,玩的过程中观察,制作工具,比如说蛇,我们就查阅了所有关于蛇的书,作了工具准备,而不是单凭好奇心。(这还是有一定危险,建议孩子不去玩。)

早教中的弊端(下)

相关知识

早教中的弊端(下)


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没有比较科学的方法?我很怀疑我们这一代人是否真的懂得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即使是很高学历的父母,也未必是具有探索和创造力的父母啊!

甚至《卡尔.威特》里的父亲,也让我深深感觉到他重于灌输。好在他的教育法中的克制力和信心等方面有过人之处,否则后果也未必如此呢。

悄悄的回复:

现在早教的流派很多,但研究起来没有一种是在0~3岁甚至0~6岁时注重知识教育的。而我们在做早期教育的时候,却比较喜欢进行知识的低龄化灌输,而且这些方案也非常容易找到,其他各个方面的书籍就难看到了。一个例子是现在的育儿书籍中成套的智力开发非常多,但关于婴幼儿心理学的系统的科普读物几乎没有。仅有的几本多是几个师范大学的专业教材,普通妈妈爸爸读起来针对性不强。

早教绝不是知识的灌输,这是我们这些早教爸爸妈妈需要特别注意的原则!

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红脸与白脸,表面上看似一打一拉、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配合默契,实则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培育极为不利。

吃饭时间到了,明明却又玩又闹,不好好吃东西。妈妈要管,爸爸却说:“随他去吧,小孩子,饿了就会回到餐桌旁的。”结果,饭后妈妈好不容易把一切收拾干净,一扭身却见儿子用一双脏手在厨房里的菜盘子里抓着吃。母亲当然不能允许,父亲却说:“饭还没有凉,让他去吃好了。”孩子认为父亲才是自己的救星,妈妈居然不让自己吃饭,真不是一个好妈妈。以后每当明明做了不应该的事都要向爸爸求救,只要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爸爸,爸爸就会为他解围,妈妈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渐渐地,妈妈反倒没了地位,也没有了说话的余地。

这位父亲所表现出的一切并不能体现教育和指导的意义,而是有意偏袒、庇护,是一种溺爱。往往母亲正费力纠正的毛病,被爸爸一个赞许的眼神给肯定了。父母在教子问题上不能很好地沟通,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协调,孩子在无形中对个别亲人产生过分的依赖。反正有爸爸撑腰,有爸爸管着、护着,妈妈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从此放任自流。孩子在父亲的支持下打败了母亲,挫败了母亲纠正他错误行为的意图,更助长了孩子的错误倾向。

有的家庭恰恰相反,父亲严厉管教,母亲却时时流露出对孩子的一种歉意。父亲刚刚教训完,孩子哭泣的泪还没干,母亲就迫不及待地将孩子叫到另一间屋中,又是发糖果,又是拥抱,仿佛孩子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无端的责难和惩罚。

实际上,无论父母哪一方过于严厉或过于放纵,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矛盾,都会带来副作用。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若夫妻之间存在分歧该怎么办呢?

斌斌是一个聪明却又十分好动的孩子,父母都是研究人员,他们对斌斌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教育方法却不同。父亲提倡启发式教育,而母亲却更偏重于高强度训练,打一下教训教训是经常的事情。父亲对此有不同看法,有时看不下去便要讲几句。

一个周末,儿子急急地跑到爸爸身边,叫喊着:“爸爸,妈妈要打我,快帮忙。”

“又为什么?”

“说我的作业潦草。”

“不用怕,让我和你妈妈谈谈。有我在,她不敢把你怎么样!”斌斌放心了,很得意地跑掉了。

爸爸妈妈对教育方式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点斌斌早已得知,而更让斌斌认为有机可乘的是爸爸愿意为自己辩护,这样斌斌可以用父亲作挡箭牌,为自己的行为打掩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意见一致,更不能相互配合,是一件憾事。而因此引起争端,使孩子能利用父母间的矛盾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就更是可悲。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看法有异,并非就一定会有坏的效果,关键在于父母双方应怎样处理这种分歧。

需要明确的是,父子与母子之间的关系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的,虽然三者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但并非要按照同样的模式处理关系。父亲如果不同意母亲对待儿子的方式,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与其进行讨论,但决不该插入其中进行干涉。尤其不应该当面阻止和提出反对意见,伤了感情不说,还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母亲与儿子,父亲没有权利来对母子间的关系做决定,定规则。

对孩子的教育父母都有责任与权利,但并不等于一方可以干预另一方的决定。而且尽管父母都可能认为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但究竟是否完全正确,或谁的更正确,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使双方在基本点上的认识一致,遇到有些具体问题也可能产生分歧,这时谁有权威来做裁决?一般来讲,现代的家庭中没有绝对的权威,父母可以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而对于孩子,就应该懂得与妈妈之间的问题要与妈妈解决,而不应去搬爸爸当救兵,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尊重。而父母不应交叉参与相互关系问题的解决,也是对孩子能处理好这一问题的信任。对来自父母双方不同的教育观点下成长的孩子,应有能力学会取舍,而不为分歧所迷惑。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尊重对方的观点,不加干涉,两种方式可以和谐相处,而孩子也可以从每一对关系中获取对自己成长最大的益处。

不干涉孩子与父母任一方的关系,并不等于对儿子的求援耸耸肩,不予理睬。父亲可以帮助儿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妈妈要打他,是不是孩子自己有错却不自知,如何才能避免挨打。在这个例子中当然要指出作业潦草是不对的,如果将作业写得整齐就不会挨打了。这样直接走入问题的中心而避免因方式不同引起争执,使孩子无隙可乘,可谓殊途同归。

家庭教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学,夫妻应共同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边做边学,统一认识,通力合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但切忌扮不同的“脸谱”。即使发现对方教育子女有不当之处,也不要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而是事后再协调,否则会降低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成长。

早教中的慢速培养含义(中)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确实也有一些在认知力(认识并理解问题的能力)上发育比较早的孩子,有一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探求欲望特别高的孩子。对于他们,即使没有母亲的强迫,他们也会对认字这样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了这种兴趣的话,就没必要阻止他。如果你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有兴趣、以及这种兴趣到底有多大不太清楚的话,只需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就可以知道了。如果孩子讨厌这种学习的话,就应该立即中止。

有一天,我妹妹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说她的女儿能认字了。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这个孩子在她经常去的地铁站上,看到写着站名的标志牌,就大声念了出来。开始的时候,大人们还认为这不过是偶然的巧合。可是,后来即使到了其他地方,只要是有写着那个车站名字的文字出现,她都能准确地念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才两岁的孩子就能够“识文断字”了呢?

原来,这个孩子的外婆就住在她最初读出站牌的那个地铁站旁边。孩子平常就特别喜欢去外婆家,来回都会听到列车播音员多次播报这个车站的站名,去了几次之后,就在无意之中把它记了下来,然后孩子把站牌上写的字和听到的车站名联系起来,并把它背住了。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能够识文断字,其中的秘密完全在于儿童那种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表现出的天真无邪的关心。

可是,在电话里兴奋了半天的妹妹却正式宣布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正式地教她识字了!"我对她详细地说明了孩子之所以能够识字的原因,提醒她,强迫孩子学习的教育方式,是绝对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的。然而,对孩子充满了期望的妹妹根本听不进我的话,马上就开始教连话都说不流利的孩子学习母语了。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没过多久,妹妹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我说:只要她一把识字卡片放在孩子的手里,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把卡片远远地扔在一边。没办法,她只好放弃了教孩子学习母语的想法。

尽管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我也曾这样想过:万一孩子在这个妈妈强加给她的学习过程中对认字产生了兴趣,说不定也是可以提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的。因为只要孩子有兴趣并能从中得到乐趣,那么对孩子来说,学习识字和其他游戏就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我朋友的孩子中间,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吃美国31种风味冰淇淋(Baskin-Robbins)。经常和孩子一起去冷饮店的妈妈,有一次无意中指着Baskin-Robins冰淇淋的第一个字母对孩子说"这个字母念B"。孩子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就背住了这个英文字母,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B字就会大声地把它念出来。

像这样把学习和孩子喜欢的东西联系起来,就会使孩子产生出切实的学习欲望。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到的东西就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不顾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进行的学习则不仅会使学习的效果明显降低,而且还会使孩子失去其他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在学习的态度和方式上,还会使孩子形成只会机械记忆、不会积极思考的习惯。结果,强行进行的早期教育反而成了制造没有思想的孩子的捷径。有一个出生于富裕之家的孩子。他的父母全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因此对自己独子的教育就更是格外重视。根据母亲的安排,这个孩子从四岁开始就在专门的英文幼儿园上学了。

由于母亲的强迫而不得不去学英语的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没多久,就开始无缘无故地动手殴打和他一块儿学习的孩子,并表现出其他一些十分反常的行为,常常躺在幼儿园门口不起来。

焦急的母亲跑到附近的儿童问题咨询所,给孩子做了智能检查,结果孩子的智商只有80。当这位吃惊不小的母亲跑来找我的时候,她孩子说话都比别的孩子慢,可是她本人竟然不知道!

为了确保准确无误,我再次对孩子的智商做了检查,结果和上次没有太大的差别。

可是,在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仔细认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他的实际智力并不像智商测试结果显示的那么低。孩子的智商检测结果之所以低,并不是因为他不会回答测试的问题,而是因为他对智商测试本身就拒绝合作。

(转下文)

下一篇:早期教育中的慢速培养含义(下)

早教: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何时刚开始教儿子认字,一直全是全家人争执的聚焦点。有一句话称为“人生道路糊里糊涂认字始”,大约就是人一旦进入了主动的学习状态,就非常容易被专业知识拘束,丧失初始的判断力和纯真,因此小朋友通常是最真心实意、最立即、最非常容易见到事儿实质的,就好似《皇帝的新装》中仅有小朋友胆大、信心地讲出皇上没有穿衣服一样。我觉得小孩的早期教育假如以迫不得已丧失纯真为成本,实际上是因小失大的。怎么在阅读中识字?如何在识字中阅读?

儿子的幼稚园不是教认字的,仅仅游戏体验地只能认了一些象形字:水、山、人等,主要是以便详细介绍汉字的演变,激起小孩对汉字的兴趣爱好。我一直觉得汉字是最具备想像力的文本,可是依然会限定人的逻辑思维。就好似看图讲故事,不认字的小孩子会讲出很多种多样将会情况,给你惊讶于其想像力的丰富多彩,而成人却会遭受文本提醒的管束,叙述即便细腻却力量薄弱。怎么在阅读中识字?如何在识字中阅读?

尤其是在帮儿子进行搜索象形字的课外作业时我发现了,象形字简直人对当然事情认知能力的最立即的表述,儿子不认字,但我搜到的十几个象形字,儿子一看就了解是啥,而我与亲人却不可以所有认出,我觉得是大家对当代汉字的认知能力拘束了大家的想像力,儿子不认字就能随意地充分发挥想像“图片识字”。

大家一直都没有系统化教儿子认字,有时候老同学聚会,带著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小孩子只能认了很多字,高声地念着广告牌子、宣传语及一切由此可见的粗字,引来四周一片赞美,很有满足感,儿子不识字却疯疯癫癫地跟随瞎捣乱,简易而开心,要我胆虚闲暇也一些高兴,儿子的个性化是开朗平静的,不容易因自身比不上他人而不自信或发火。儿子跟得上幼儿园大班的情况下,很多人跟我说,上中小学前一定要让小孩子了解一百个汉字,不然念书难以紧跟进展,对小孩子的信心会出现危害。信心很重要,处于没办法大家买来一张幼儿识字挂图刚开始教儿子认字。

认字挂图现有100好几个常见汉字,没有规律性地排序,大家按序一行一行从零基础就地,儿子还算相互配合,每一个礼拜天回家就认好多个,积少成多一张挂图上的字基础认完后,大家都觉得儿子能有一点语言表达能力了,起码《幼儿画报》应当能看过,试了几回我发现了,儿子对汉字的记忆力还滞留在模糊不清形近环节,倒是能擅作主张地合并同类项,经常把“找”认成“我”,把“且”认成“月”,把“凤”认成“风”,常常会闹出笑话,我经常被他的混淆是非逗得开怀大笑,刚开始儿子一件事的笑一些无缘无故,之后搞清楚我是在笑他承认错误了字,一些过意不去,但我假如笑的太高兴他会有点儿发火,很可爱。怎么在阅读中识字?如何在识字中阅读?

以便加重儿子对所认字的印像,大家全家总动员,加强儿子对挂图的记忆力,经过不懈奋斗儿子冲着挂图能认出来全部的字,大家非常高兴,觉得简直挺大的发展,但随后我也发觉了一个难题,儿子对字的记忆力是相关性的,换句话说小宝贝像做作业一样,把挂图上的字按序背了出来,碰到想不起来的字要是左右一顺就知道,也真为难他竟然将这么多毫不相关内容的字背熟,可那样的結果便是字在挂图上了解,摆脱挂图就想不起来楚了。有一段时间在家里,十分戏剧化的剧情便是,大家和儿子一起看书,碰到不认识的字,大家说这个字你学过,儿子便会急急忙忙跑到挂图前搜索,随后告知大家这一字念什么,很准。時间久了大家就誉为他去“部首查字典”,挂图就变成儿子的“词典”。

儿子针对“部首查字典”的事情很得意忘形,并且好像推动了他认字的兴趣爱好,每到一处儿子总要顾念广告牌子上的粗字,碰到不认识的总下意识地跟我说“学过吗?”如今儿子认的字逐渐多了,“部首查字典”的頻率也急剧下降,我很高兴儿子的认字全过程是个喜剧片,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很多快乐,尽管因为我了解学习培训并并不是件轻轻松松的事情,但我确实期待儿子之后的学习过程能一直充满了快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