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在什么时候教育孩子?怎么教育?教育什么?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曾经听身边的一些妈妈这样说过:“首先,数学和英语是必须学的,在素质教育里,美术和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么多的选择中,最后妈妈们做出了决定:“能学的都要学!”

但是,妈妈让学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孩子想学的。对孩子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知道哪一天他们就会厌倦。那么,妈妈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下决心绝不能因为我自己的问题和孩子们产生矛盾。孩子们对新的生活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期间即使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也不能给他们带来负担。

如何引导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美国,作为少数人种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成为最重要的任务。

和孩子们融洽相处之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学习呢?

这个问题,每天我都会问自己好几次。为了找到答案,下班后,无论在家里做什么事,我都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想通过一起做事情,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使在刷锅洗碗的时候,我也特意把他们叫到身边。每次去市场买东西,我也带着孩子们一起去。

经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次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做事的时候,都显得很开心。即使去超市买调料,孩子们也会像外出旅游一样充满好奇心。有一天,我们和往常一样去一个大型超市买食品和物品。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忽然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学点什么呢?

这时我正好看到阵列在货架上的牛奶,而南希就站在我的身边,于是我问她:“南希,一大盒牛奶和两小盒牛奶相比,哪个量更多?”

正兴致勃勃看这看那的南希拿起牛奶看了一会儿,嘴里嘟囔着:“看一看包装马上就可以知道了……”这时,一旁的彼得走了过来,他拿起牛奶说:“这里不是标明了重量吗?把两小盒的重量加在一起就可以和大盒的重量进行比较了。”

南希和彼得举着牛奶算了一会儿高兴地说:“妈妈,一大盒和两小盒牛奶的量一样多,你别担心,买哪个都可以。”

他们似乎以为我是为了省钱才这么问的。趁机会,我又把爱丽丝叫到了跟前:“你们都知道,我们家一天的伙食费是5美元,现在你们就帮我挑选5美元的食物回来好不好?”

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的脸上就露出了兴奋的光芒。他们马上装出一副老成的样子,把脑袋凑到一块开始商量起来。需要的东西很多,但是只有5美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一边琢磨哪些是必需的东西,一边计算价钱,最后用5美元买了一大筐东西。

从那以后,每次去市场的时候,我都会让孩子们计算价格。算得最快的孩子,我就奖励他几枚硬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延伸阅读

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


友:我儿六岁半,今年九月上学;孩子非常聪明好动(朋友和老师都这样认为),但是他在上课时总是很随意的说话,说话的内容有时是专心听讲的问题,有时则不着边际。他不仅爱说,还很爱动,老师说他淘气的方式与别人不同,他见什么动什么,非常好奇。孩子好奇是好事,但他的言行常不受环境约束,我们做家长的不知该如何诱导他:什么该动?什么能动但现在不可以动!道理孩子明白许多,但是转眼就“说是说、做是做”请赐教我们该怎么办?

茅于燕:我认为这是他在幼儿期没有训练约束自己的习惯造成的。儿童初涉人世,是带有许多“自由人”的色彩的,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有一个教育的环境,从小(一两岁开始)就训练他约束自己,那么他到小学就不会随意说话、随意活动了。有约束才有秩序,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

孩子没有约束自己的习惯,自控能力很差,需要帮助。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家长和老师都要和他讲道理,但不要唠叨,举一些实例,告诉他不守秩序、不安静听讲,是学不会知识的,而老师和家长都希望他多学东西,多学技能,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2、和他本人谈话,要求他尽量约束自己,有疑问的时候举手提问,或下课提问,如果有几次做到了,要大大表扬。

3、在家里也要对他的行为有约束,做到家园一致。要正面诱导,不能打骂。

4、他已经六岁半了,再学习约束自己,是很困难的,家长和家里人要一致、要耐心,多讲道理,多表扬好行为,还是有效果的。

让你的孩子学会自己花钱!


让你的孩子学会自己花钱!

确实,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富裕的生活本身应当有益无害,但如果缺乏完善、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就有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避免金钱给孩子带来伤害,也许家长应当尽早培养孩子健康完善的价值观和理财观。在此,不妨看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儿童理财教育上所做的努力,也许对一些中国家长来说,会有一点启发、指导意义。

美国:每年300万孩子打工

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同时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由美国教育部资助,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生家长参加了一项庞大的储蓄计划——“为美国而储蓄”计划。

不过,美国儿童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理财概念。他们会知道钱是什么以及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在美国,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另外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此外,许多学校都在开设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研究证券市场、投资理财、信贷业务。

美国“股神”巴菲特还亲自教儿童理财。去年,他在美国在线主持了一个卡通节目《神秘百万富翁俱乐部》,专门教孩子理财,小朋友可在其中“学习理财课程,在商业领域中探险”。据悉这是巴菲特自己想出的点子,并亲自为节目定名。

以色列:挣钱和节俭一起教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很有一套,特别是北美的犹太人。可当记者跟从美国移民回以色列的朋友Kory交流后,才发现人们注意到的其实只是皮毛。

Kory说,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按年龄段划分为小孩子专门开设的理财课程,但是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几大基本原则是要遵循的:

第一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

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不炫富,不追求豪车和奇装异服。

第三,知道钱怎么来的。Kory的儿子Oran6岁的时候,想要一套价格不菲的游戏点卡。Oran把零用钱攒起来,却还差那么一小点儿。但是Kory并没有为他贴上这部分钱,因为零花钱该多少就是多少。怎么办呢?Oran求他想想办法。Kory说,这样吧,你去对面那家杂货店帮工,老板会给你工钱。结果,是Kory偷偷地把工钱给了杂货店老板,让人家帮着完成这段1个小时的短工教育。

第四,要知道钱财是有限的,智慧是伴随终身的。

犹太人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给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

英国:1/3儿童钱存银行

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英国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计划,根据这一系列计划,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英国儿童事务大臣保尔斯说,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搞清楚硬币和纸币的区别,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瑞士:小学生“挣钱”体验生活

瑞士的小学里虽没有理财课程,但是却有一些实习内容,比如一个学期里专门有那么一天让小学生到任意一家公司或店铺里打工,体验工作挣钱的艰辛。另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模拟市场,让同学们从家长那儿“进货”,当然,也就是一些吃的喝的和小玩意儿,然后再拿到学校来卖。

孩子们挣到的钱就用作出去露营、参观等活动的经费。每逢节假日,瑞士的一些中小学生会拿着自制的小食品和手工艺品到集市或大街上叫卖,路人一般也都很支持他们,多少会买一些。这叫勤工俭学也好,叫体验生活也罢,总之瑞士的家长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自食其力、勤俭节约的思想。实际上,这也是瑞士的一大民族特色。

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由于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时不时地发“小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有时不见得是什么异常现象,也不需要特别地加以“控制”,大人采取视而不见的冷处理办法,孩子的脾气可能很快就烟消云散,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时若加以“控制”反而不一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只要孩子的脾气不是太过火,对别人不造成损害,可以随便由他,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好玩之处,其脾气可能就会越来越小,最后也许就很少发脾气了。

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首先应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因为孩子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孩子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但毕竟是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有时会发生对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例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可能伤着自己和对方,冲着长辈和老师发脾气则是不礼貌行为,或者脾气上来碰头捶胸、摔砸物品等都是不合情合理的。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孩子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快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尤其是遭受挫折时,人们会沮丧、抑郁,儿童也不例外。例如孩子在学校没有考好,没有评上三好学生等,这时比较要强的孩子就会出现明显的挫折感,他们显得不高兴,怕同学老师看不起,也可能怕受到家长责怪,表现得话少、紧张、沉默,如果孩子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自我调节过来,那么家长也就不必担心。如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还是情绪不好,父母就应该干预。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差了一些而不高兴,父母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帮孩子分析原因。考不好是不是因为考试时粗心大意?是不是对某一道题理解错误?还是孩子学习不够用功?找到原因后不应该过分批评孩子,而应鼓励孩子在以后多加把劲,平时把功课学好,考试时注意细心检查,以后就能考好。并告诉孩子一次考试成绩差一些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也不能代表你就是一个笨孩子,老师也不会看不起你。必要时可帮助孩子把期望值放得低一些,不要总是和第一名、第二名相比,经过诸如此类的疏导和分析,孩子可能就会变得心平气和了。

有时孩子也可能因为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出色而受到某种奖励,这时孩子可能出现很高兴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可以让孩子尽情地高兴一阵,并对孩子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能因为这一点成绩骄傲自满,做人需要谦虚,谦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也才能与人更好地相处。另外,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情绪表达习惯,父母首先应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反省,因为父母的榜样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

父母对孩子比较粗暴,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孩子对各种事情没有任何解释和发言权,这样会使孩子减少或缺乏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情感的机会,也就有可能最终学会粗暴待人等不良习惯,这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生活和事业。

新妈妈要学会适当忽视孩子


泡泡出生时遭遇病理性黄疸,康复回家后,小家伙先是夜啼,每天从晚上11点开始,哭到凌晨两三点才睡,一定要竖着抱,还得走,必须抱着睡,睡着了还哼唧哼唧,醒了就找奶。等大了一点,那个皮啊,一刻都不停,所谓的一觉到天亮,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传说。

我整天上网钻研:夜啼是不是缺钙?多动是不是缺锌?睡不踏实是吃多了还是没吃饱?究竟夜里要连续睡多久才算正常?甚至他睡觉时我也不敢睡,就坐在他床边看着。后来一位儿科老专家对我说:孩子只要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最主要精神好,你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睡觉哼唧你就让他哼唧,他睡他的你睡你的,要学会适当地忽视孩子,否则太过担心的话,对你对他都不好。

后来想想,其实这话非常正确,我们每个做妈妈的,都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过于关注,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喂养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于刻板和教条。经常有妈妈问我:我的孩子一个月了,吃不饱,一顿我该给他加多少奶粉呢。其实在我的宝宝一个月时,我也会经常上网查询相关问题,但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孩子饿了会主动要吃,而吃饱了他也不会再吃了。

平时经常在群里和妈妈们交流育儿经,经常发现有妈妈问:我的宝宝感冒了,或者发烧了,或者拉肚子了,应该吃什么药呢。我想说的是: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三样是宝宝们最常见的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时,妈妈们不应急于用吃药或者打吊针来解决问题。妈妈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细心观察,如果宝宝精神好,那基本就无大碍。最好是用食疗的方法来让宝宝们尽快恢复。如果太过依赖药物,往往就会破坏孩子们的免疫力。比如感冒了,如果宝宝精神和饮食都正常,那么注意给他保暖,用稍热的水给他泡脚,或者用45度左右的水给他泡澡,可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比如鸡汤,山药,红糖等;如果宝宝咳嗽,白萝卜炖排骨,是非常好的止咳食物;如果宝宝发烧了,精神好,体温低于39度,肯喝水,那么妈妈们可以尝试着用物理方法给宝宝降温,贴退烧帖,用温水擦拭身体。如果体温高于39度,可以吃些退烧药;如果宝宝拉肚子,同样,在宝宝精神状态好的情况下,可以给他吃一些妈咪爱和蒙脱石散。

饮食上,煮透的香菇水,煮熟的胡萝卜,都是不错的止泻食物。当然了,当宝宝们不舒服的时候,出于保险,妈妈们应该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但是宝宝们其实很坚强,当我们适度放手时,我相信,宝宝们会走得更远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