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孩子才艺培养

2020-06-16 孩子才艺培养 怎样培养幼儿的入学准备 怎样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怎样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随着改革的发展,竞争已逐渐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孩子争吃、争穿、称霸,这可不是我们提倡的竞争,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真正的竞争意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要培养他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明天,每一位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1.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及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是竞争的基础,没有独立性就不可能有竞争意识。而独生子女最大的弱点就在于独立性差,依赖性太强。家长必须树立孩子“我自己来”的思想,必须培养孩子能够“我自己来”的能力。

2.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劳动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性和竞争意识的最好途径。应该让孩子懂得,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只有努力,才能成功。通过适量的劳动(比如让三岁的孩子自己扣扣子、自己系鞋带、自己洗手、自己洗脸等),再加上及时的教育,使孩子在幼年时就形成一种劳动意识。这是孩子敢于竞争之本。

3.为孩子创造竞争环境

家长可以把周围的独生子女组织起来,让孩子在伙伴中学习、游戏。这样既培养了他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也使他逐渐树立起竞争意识。

4.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心

创造性人才的一大特点是自信,培养独生子女的竞争意识关键也在于培养其必胜的信心。在平时劳动、游戏中,让孩子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于孩子的弱点,家长不应指责,更不能嘲笑,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完全失望。如果这样,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或与家长做对的情绪。Zj09.COM

相关阅读

专家传授培养孩子正确竞争意识的方法


图图向来喜欢争强好胜,赢了得意洋洋,输了大发脾气。上大班后,他更爱事事占上风,总爱跟同伴比,从球踢得多远,到家里有多少玩具,都要胜人一筹。昨天他竟然得意地说:“我换牙了,航航没有。”弄得爸爸妈妈哭笑不得。

让图图父母感到矛盾的是,处处争强好胜固然不好,但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孩子将来必然要为进入好的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而和同伴展开竞争,如果淡化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会不会影响他将来在这个竞争社会中生存?正是父母内心的这种矛盾,使他们也无法给孩子明确的教导。他们既想让儿子感觉轻松,体会到童年快乐,不必因为自己不是最棒的而焦虑,又想让儿子在竞争中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图图的父母无法判断,孩子应该具备怎样的竞争意识。

专家分析:

●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与自我意识紧密相联,清晰的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下才显现出来的。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发展自我的个人心理,需要拥有与别人区分开的、独特的、私有的经验,从而显示出自己的独立人格。为了在不同对象面前表现自己,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言行将会如何影响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竞争意识的萌芽,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家长应及时予以支持与正确引导。

●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

有些孩子需要竞争的刺激才能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把握正确,竞争意识可以成为孩子尽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与竞争能力紧密联系,具有良好个性的孩子,对待竞争问题会更理智、更积极。家长要从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出发,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使其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

除了个性原因外,特别注重自我意识、忽略别人感受的孩子,往往还没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他需要知道:如果他为了争第一,而令别人不开心,就可能失去别人的友谊。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永远不要只着眼于和别人争高下,而是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

●端正孩子竞争的心态

如果家长对孩子竞争欲望过强感到忧虑,应该先帮孩子端正心态,要让孩子明白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是件美好的事,要用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应充满妒忌和愤懑。而参与竞争的意义之一,就是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告诉孩子,在竞争中得到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家长用自身行动作出良好的示范,孩子自然会感同身受。

●鼓励孩子相信自己

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只能通过竞争来体现自我价值。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能做一个继续努力的赢家或是毫不气馁的输家,而不是过分注重竞争本身。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性开始萌芽发展,不喜欢大人把他当作什么都不会干的“小孩子”,喜欢有独立做事的机会。这种意识能增强孩子独立性,锻炼孩子的意志。大人应该理解并满足孩子这种心理,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独睡,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性。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能在大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习自己穿脱衣服,自己铺床铺被,自己关闭电灯,然后静静地睡觉。这是独立生活能力很好的锻炼机会,大人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做的不适当的地方,也不应求全责备,关键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毕竟年龄小,仍有照顾自己不周全之处,大人要给予关怀和一定的帮助。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小床应有栏杆,防止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冬季被子要宽大些,这样被子不易踢开,刚开始独睡时,大人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最好半夜起来看看孩子的被子是否盖好,以免孩子受凉感冒。也有些孩子可能比较胆小,刚开始独睡时有些害怕,大人可在旁边陪一会儿,等孩子睡着了再离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习惯独睡了。通过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将日益增强。

如何引导孩子的竞争意识


时下的中国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从成年人的社会际遇层层渗透,从研究生到中小学、幼儿园,哪一个年龄都不轻松。拥有良好的竞争心态,是当代人必修的功课,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竞争呢?我的理解如下:

1父母作为引导者心态的调整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中国人总是一代代自己失败了,然后就去逼孩子,孩子长大又失败了再去逼他们的孩子,这就是愚蠢。”坦率地说,陈丹青所说的现象现在是越来越普遍了。父母希望孩子为自己争气、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或者在自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总之潜意识中是充满功利心,如果孩子不成功很不开心甚至大发雷霆。对自己人生越无奈、越遗憾,对失败越恐惧的父母,往往就越急功近利。殊不知,功利心恰恰是最大的障碍,父母们患得患失放不下,孩子们畏首畏尾方不开,哪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小事。

实际上,父母把绝大部分心思放在了“要求”、“期望”孩子成功上,把少得可怜的心思放在了“帮助”孩子成功上。这是天渊之别的,前者重在事情结果的成功,后者在与孩子获取成功能力的增长。失败对于前者是痛苦的沮丧的应该受到责罚的,对于后者则是可以引来启发、反思和进步的。成功对于前者通常会引起对更大的成功的期望,以至于孩子恨透了父母的贪心而消减了奋斗的动力;对于后者则是值得庆贺的,下一个目标到时候再说,现在暂且不提。

2引导孩子积极看待竞争

竞争应该是一件富有刺激的、让人紧张也让人兴奋的事情。固然胜利值得欢呼,失败让人无奈,但最值得回味的还是那中间磨人的过程,任何一个困难的克服,任何一次对自己的控制,任何一次费尽心机的计划,都是那么值得耐人寻味。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结果都会转瞬即逝,人生会面临无数的竞争和考验,没有哪一次可以决定我们漫长的一生。对于既定的结果,无论输赢,我们都不要太在意,而是应该看看我们能够发现什么、学习什么,当我们面临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会更好。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看重和享受竞争的过程,因为人生说到底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的进步在于不断的超越自己,而不是和别人比高低。

3什么是最好的状态

庄子在《达生》中有一个比喻,大意是:人们下棋的时候,用瓦罐作赌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带钩作赌注,人们下棋就迟疑和慌乱,用黄金作赌注,人们就会大失水准。技术本身没有变,而迟疑和慌乱是太看重外在的压力。凡是过分看重外在压力的人,他的内心智慧的发挥就被大大消减了。许多学生面临重要的考试都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许多运动员有足够的实力却总不能在大型比赛中获胜,就是这个道理。

竞争的获胜一方面靠良好的知识能力,一方面还要靠良好的心态(运气因素在此不做讨论)。越是重要的竞争,越是高水平的较量,心态就越重要。

良好的竞争心态至少包括三个因素:

A有一定的兴奋和适当的企图心,但不是胜负心太重以至于患得患失放步开手脚;

B对于外在和内心的干扰保持警醒并能有效排除,尽可能的集中所有的精力心思,高度关注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C能够随机应变,尤其是能够面对意料之外的变化和挫败。

4如何帮助学习竞争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放松的介入竞争(包括考试、比赛和学习)。孩子贪胜惧败多是因为父母们太计较。不要奖励胜利、惩罚失败。如果孩子获胜,我们应该像孩子祝贺而不是奖励,也不要马上提出新的目标。失败了,切忌不要惩罚、斥责,因为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失败,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像摆脱失败。只有在孩子确定自己毫无希望达到成人的目标时,才会得过且过,放任自流。我们应该表现出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比如关切地问孩子:是不是很难过),然后在孩子有心情面对这件事时,和孩子一起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差距在哪里等。

其次,就是更多的练习,培养孩子“在场上”的感觉。通过充足的准备,培养孩子对于竞争的渴望和兴奋;通过反复的练习,增强孩子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以及意志的顽强、策略的灵活。

根据孩子的愿望尽可能多的创造孩子参与比赛的机会。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借用其他形式。比如当孩子做数学题时,我们就引导孩子假想有一个和他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正在和他比赛,看谁能做的又快又好。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从电视上观看孩子喜欢的比赛,认真聆听解说员的分析,并一起讨论各个参赛者的个人特点和竞争状态。

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虽然有遗传的因素,但更依赖于后天的练习,竞争的经验、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稳定的发挥都是需要经过多次磨练才能恰到好处的。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早教知识:开始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早教知识:开始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塑造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家长应该注重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养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根据早教知识所提出的建议,旨在帮助家长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一、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大脑在早期时期非常灵敏,能够轻松接收和吸收新的信息。因此,家长应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包括丰富的玩具、绘本、音乐和艺术品等。这些物品能够刺激孩子的感官,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注重语言能力培养

语言是孩子沟通表达的重要工具,也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包括听力、口语和阅读能力等。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有趣的对话,讲解绘本内容,或者安排读书时间来增加他们的语言输入。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播放英语儿歌或启蒙动画片等,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

三、培养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参加适合年龄的社交活动,如幼儿园或亲子游乐场等。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四、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孩子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的重要能力。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家长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如拼图、积木、绘画工具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动手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机会。

五、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是孩子学习的关键。家长可以通过教授孩子一些学习方法,如总结归纳、思维导图等,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

情感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的亲密互动,给予他们爱和关心,来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教授孩子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亲子早教网小编认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时应注意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注重语言能力培养,培养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训练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以及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全面提升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才艺培养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