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贵族”,应该是有担待的人,是承担责任的人,是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人。社会的每个阶层,都会出现这样的人,但对于资源更丰富的父母来说,他们应该更有能力为孩子做出选择。可是,为孩子做出怎样的选择,对许多父母来说,都是新课题。

我小时侯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母亲刚刚拒绝了弟弟想买双新鞋的请求,转眼却花了近百元给他买了最好牌子的乒乓球拍。那年代,一百元能买几十双鞋呀。可是,我母亲的决定让我们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应该用到最重要的地方;对我们来说,锻炼身体是最重要的。

条件好的幼儿园,应该和条件好的家庭一样,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最关键的,是提供什么样的机会。我认为,我们资源的使用,应该能够带给孩子更科学的学习,更广泛的实践,更充分的表达,更博爱的体验;应该能够陶冶教师的人文情怀,使教师能够更快乐、更平和地生活,并把这种对生活的认识带给孩子。

在这一点上,我的想法很明确也很坚定:生活的早期,应该更多地接触美好的事物、睿智的思想、清新的体验、豁达的人。这为孩子终身的乐观和豁达奠定了基础。从小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更容易愤世嫉俗。如孙瑞雪老师所说,让小苗在长成小树之后再去经受风雨,它就更能抵挡。

但是,美与锻炼并不矛盾,美与宽容并不矛盾,美与认识多元化的社会也并不矛盾。

我反对把孩子突然扔进游泳池的做法,这不意味着我主张孩子在水里应该永远套着救生圈。孩子的适应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但循序渐进的适应结果应该是更稳定的安全感和更高的适应性,而不是对成年人的长久依赖。自由(但不是放任)的环境中,应该成长出理解和体贴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令我们欣慰的是,目前离开小橡树去上全托的几个孩子,都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

作为蒙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孩子要学习、分担不少照顾环境和照顾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比如,分饭,端饭,扫地,拖地。教室里的桌椅、地垫从来都是孩子自己刷洗的。体育是磨练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即使是大风或微雨天气,孩子还是要和老师出去跑步。上旱冰课时,鞋很重,但即使是两岁的孩子,也必须自己背鞋,不然没有资格上课。

我非常赞同一些妈妈的观点,孩子应该有机会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美国好的私立学校,往往通过给奖学金的方式吸引经济收入较低阶层的子弟,以保证校园的多元化,使学生学习与各阶层相处。囿于我国税收制度的不同,我们难以在幼儿园做这样的事情。但我们尽力帮助孩子接触社会。比如,对所有孩子的保姆,老师都非常尊敬,并且要求小朋友予以同样的尊重,要有尊称,要让座。对清洁工等为我们服务的人,我们要求孩子礼貌问候,并不断开展慰问活动,给她们帮忙。我们带孩子去公立园与那里的孩子共度一日生活,不少孩子第一次接触没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我们也去残疾儿童福利院,养老院。蒙氏戏剧课上,我们去邮局,坐公共汽车,去农贸市场,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我觉得,让孩子知道社会有差别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成年人如何从旁解释这些差别。而这方面,教师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可能比较家里的车,父母的职位高低,而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可能比较家里的电器,以及零食的丰富与否。这时候,教师是表现出艳羡、鄙夷,还是坦然地、正确地引导孩子,这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往往花大量时间讨论如何回答孩子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每月花钱带教师去见识各种场合,这是一种气度的培训。我们希望教师知道,金钱可以做什么,金钱不能做什么,这些,都会传达给孩子。

有趣的是,三年前,当我们筹划创办一所自己的幼儿园时,我最先考察的是与一所北京郊区乡镇园合作。我当时的理想是让孩子和农民的孩子一起成长,继承该园崇尚自然、废物利用等传统,但带入新的教育理念。当然,这个理想没有实现,不仅因为懂经济的人告诉我赞同我这一想法的家长会少的让幼儿园难以为继,也在于当地镇长和我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他说:“王老师,我们农村的孩子就是要考学才能有出路。你快乐教学,虽然也可能象你说的那样能让孩子考上学,可是俺们冒不起这个险。”讨论结果是我们只能在这个园里做一块“飞地”,一园两制,让孩子天天看到两种孩子的差异。而这是我不情愿的。这也使我认识到,新的东西,往往要从有承受力、有冒险能力的阶层开始。

美国的贵族学校,反而是对家长要求颇多,对孩子也更严苛的,因为他们的私立教育为家长所认可。中国目前还很难做到,不过我相信仍然可以开始。

(转下文)

下一篇:由“贵族园”而想到的(下)

相关推荐

早教故事:一个由名字而引发的故事


女儿刚一摆脱幼稚园,就在我眼前展现出一副很憋屈的模样,见她娇嫩的脸部也有并未擦去的泪滴,我立刻蹲下去身来问:“繁繁,怎么啦?”她把双手一摔,理都不理我,直接朝家走着。

这小孩今天怎么了?平常我要去幼稚园接她,她一看到我,便很远地喊着:“父亲,我在这。”害怕我没看见她一样,可今日……这一幕,我急急忙忙地来到她前边,又一次蹲了出来,“繁繁,你今天究竟怎么啦?是孩子们欺负你了没有?”这时候,她从此停不住憋屈的泪滴,一头扑在我的怀中,边哭边质疑我:“是谁给我取的这一名字?是谁给我取的这一名字呀?”

她那么一问,倒是问得我一头雾水,“名字”?五年前在她即将出世的情况下,我和老婆想来想去才给她取了那样一个超好听的名字,她今日却不满意?我说她:“名字怎么啦?‘繁繁’这一名字并不是很超好听的吗?”“超好听有什么作用?难写去世了,我写了10天,到今日都还写不上去,老师说我下一次再写不上去,就不许我回家了。”

听见这种,.我想到10天前,他们幼儿园大班的教师叫他们每个人学着在田字格里写自身的名字,教师还嘱咐大家做父母的,回来的情况下,多多的协助小孩,让她尽早学好写自身的名字。因为工作中的关联,我竟将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幼儿为宽慰她,我讲:“父亲如今回来就教你好好写,争得明日繁繁是第一个写好自身名字的小孩子。”女儿听了,这才肯要我牵着她的手,就在我们即将进家的情况下,女儿忽然仰着小脸蛋对我说:“你看你和妈妈多没学历,别人‘丁一’这一名字多好啊,一下子就写好啦。大家班里的同学们都是写他的名字,他但是个知名人士啦!”

贵族运动能培养孩子贵族气质?


前些天,多家中国大陆的电视台和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新闻,说是武汉市永清小路的一家私立幼儿园,为2到6岁的孩子们开设了名为“小骑士”的骑马课,初级班的每10个鞍时、也就是在马背上坐够45分钟,就要收费1200元人民币。

面对媒体的询问,幼儿园院长解释说开设这样的课程不是为了培养马术精英,或者高尔夫大师,而是希望通过孩子参与这些贵族运动,来培养一份独一无二的贵族气质。

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对那些收费惊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统称为贵族幼儿园和贵族学校。有些高收费的私立幼儿园更主动把自己定位为贵族幼儿园,并以此为卖点向社会推广。比如武汉这家幼儿园,不但孩子每个月的入园费高达2千到3千元人民币,而且开设的那些骑马、打高尔夫球等所谓的特色课程,更公然打出了“贵族”的旗帜,以收取高昂的费用,来显示它们的贵族性。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这样的课程折射出来的是这些幼儿园主管人士的暴发户心理和自以为有钱就能够买到一切的愚昧,也暴露了某些幼儿园打着“贵族”旗号,诱惑家长,借此赚取钱财的用心。有人说这些课程是幼儿教育多元化的体现,而我认为这些课程是以赢利为目的,在有意误导社会与家长。

说起贵族来,中国过去是个封建社会,现在是个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贵族这个概念是从欧洲进口的,英文叫做“noble”。欧洲的贵族是皇帝封的,是世袭的,其爵位可以传给自己的后代,传很多代。但是“noble”这个词,它不仅仅意味着出身高贵,更意味着一个人的高尚、卓越、杰出、勇气、道德感和尊严,应该说这些特质代表的才是一种贵族的气质与精神。

网上有位网友对贵族气质的解读,我觉得讲得很好,他说,“贵族精神代表的是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着‘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英国有一所著名的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伊顿公学,是个地地道道的贵族子弟学校。这个学校所推崇的10个关键词,也许能够进一步说明什么是“贵族精神”。这10个关键词是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还有使命感。

就这样无论怎么看,我都找不出在幼儿园以每分钟27元钱的价格、骑上45分钟的马,或者打几天高尔夫球,与培养贵族气质,或者说是贵族精神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如今在中国自以为有了钱就成了贵族的人很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崇尚的是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奢侈消费品和一掷千金,他们缺乏的却是忠诚、优雅、纯洁、和同情心。换句话说,这些暴发户们,他们有的是物质,缺的是精神;他们追求的华丽、气派、显赫与奢侈,恰恰是离真正的贵族精神最远的一种肤浅。难怪有网友评论说“幼儿园的骑马课,骑的是虚荣。”

且不说在中国这样一个被自许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是否需要或者应该有贵族存在,我们且假定与“贵族”这个名词相关联的那些做人的优良品质是建设一个和谐、富裕的中国的必须。即便如此,那些品质也不是靠在幼儿园骑马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有全方位的成长条件。

举例来说吧,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天地,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让他(她)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再比如说吧,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尊严的人,孩子身边的人就要从他(她)很小的时候起,就尊重他(她)、鼓励他(她),为他(她)创造成功的机会,也为他(她)所付出的努力而欢呼。

还有,与友爱相关联的无私精神、与忠诚相辅相成的诚实可信、能助长幽默的乐观天性,等等,都是需要通过潜移默化、通过润物无声的日常生活,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的人在精神上不一定是贵族。优秀的人品不是靠骑马骑出来的,真正的贵族气质也不能靠金钱来堆积。

其实被伊顿公学所推崇的那些优秀品质,从古至今都在一些中国人身上体现着。也许他们不是贵族出身,也许他们一生从未骑过马,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无论是紧急时刻瞬间的勇敢献身,还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助人为乐,又有谁能说他们不是精神上的贵族呢?

告诉孩子这些真正的贵族精神


1.独立生存

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

2.自由

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

3.学习

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

4.视野

孩子,你知道吗?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

5.淡然

塌下来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样只能让爱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

6.风度

就算吃酱油拌饭,也要铺上干净的餐巾,优雅地坐着。把简陋的生活过得很讲究。

7.独立人格

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只有5平米。它可以让你在和爱人吵架赌气出走的时候,不至于流落街头,遇到坏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时候,有个地方让你静下来,给自己的心一个安放的角落。

8.阅历

小的时候要有见识,长大的时候要有经历,你才会有个精致的人生。

9.善良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请记住,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最受上天眷顾的人。

怎样教育由外婆照看的孩子


问:您好,我和我先生均在国外,只能暂时把17个月的儿子放在外婆家里。孩子各方面发育都很好,但是脾气很大,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把手里的玩具扔掉,有时还要拧人,经常会拧得外婆很痛,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制止他的这种行为,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我非常担心孩子的教育,我打算明年最晚年底把孩子接到身边,但是我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的分离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和性格上造成影响,尤其孩子喜欢拧人,对这种孩子,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式比较好?

答:孩子由父母自己照看,对孩子的发展当然最好,但是,就有些情况。由于父母均在国外,只能把孩子托在外婆家抚养。从介绍上看,孩子各方面发育都很好,只是脾气很大。很可能外婆对孩子的起居,悉心照料,但是太宠爱,以致养成他性格上有一些,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孩子还小,性格上的一些赞美及时纠正还是有效的。根据你目前的情况,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1、能有机会回国一趟,和孩子外婆开诚布公谈一谈最好,告诉姥姥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立一些规矩。比如不能扔掉玩具、不能拧人,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告诉姥姥,让姥姥给你解决等。同时自己和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一两个礼拜),观察一下,也检查一下,要切实看到变化再走。

2、执行规矩是痛苦的,往往老年人不能坚持。一定要让老人明白溺爱的害处,孩子再大一点,要纠正就更困难了。

3、在你们不得已非到国外工作不行的情况下,一定要常常打电话、写信来询问孩子情况,常把自己的照片寄给家里,让姥姥给孩子看,告诉他妈妈回来高兴。姥姥千万不要不理会爸爸妈妈,只是自己带孩子。须知孩子知道“别的地方”有爸爸妈妈,也会使他有归属感,而归属感对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是极重要的。

4、如果有可能,现在马上把孩子接到身边照看,当然最好,但是,如果不可能,一定要和姥姥谈好,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良好习惯(现在已出现不良习惯的苗头了),要密切注意,坚持执行规矩(不是立刻能见效的),要反复讲,碰到具体情况要结合具体情况讲,久而久之,会有效果的。千万不能再溺爱了,这样,只能是害孩子,而不是爱孩子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