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1、包办代替:有些父母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阻碍宝宝自立性的发展。父母应从宝宝1岁后就开始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2、不适当的满足: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3、干涉太多:要让宝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培养起宝宝的自立性。干涉太多,会使宝宝产生对父母的反感,也可能使宝宝形成儒弱的性格。

4、不理解宝宝:1至2岁的宝宝,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宝宝,会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也有利于亲子间亲密的关系。反之,宝宝会对父母产生不满。

5、模棱两可的语言:1至2岁的宝宝,理解力和判断力还不强,因此,父母要用清楚、直截了当的语言给宝宝明确的指示,否则,宝宝会无所适从。

6、不良的榜样:1至2岁的宝宝好模仿,父母不良的习惯如讲秽语。边看电视边吃饭等,对宝宝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纠正不良的习惯。

7、教育不一致:上下辈或父母之间对宝宝的教育不一致,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会抵消教育的作用,也会降低宝宝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8、父母的落实罗嗦:当宝宝犯错误时,父母唠唠叨叨数落个没完,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9、失控:当宝宝做错了事或闯祸时,父母大发雷霆会使宝宝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同伴。

10、体罚后反悔:这种教育方式会使1~2岁的宝宝不明是非,对父母的行为感到迷茫。

扩展阅读

家庭教育三个误区


孩子的个性,大部分是从生活经验中一点一滴累积形成的,对于孩子从报纸杂志或是电视中所获得的错误信息,父母要随时纠正,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安身立命。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大家借鉴。

信任不等于放任

报上曾经登过一则新闻:有个15岁的初中孩子一个月手机通话费高达3万多台币(合人民币6000多元)。虽然父母付得起,但是一个不事生产、仰赖别人供给衣食的孩子,光打电话就花掉有些人一个月的薪水时,这就是放任。

信任的先决条件是自重自爱。孩子一定要先自重自爱、诚信守诺,才能享受得到父母信任的特权。换句话说,被别人信任是个特权,但是需要自己用诚信去换。这些都需要父母首先做出表率,孩子才能学会。

自由不等于自私

这样的例子到处可见。在台湾坐火车原是种享受,既可观看田园之美,又可免去塞车之苦。但现在,坐火车变成了痛苦的事,因为车厢中手机声此起彼伏,乘客大声讲话,内容大多是言不及义的八卦,完全不顾他人的安宁,把公共车厢当作自家的客厅。

自由是以不妨碍他人自由为前提,所以崇尚自由必须尊重别人的自由。凡事能替别人着想,也就不会自私。它的原则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对父母尤其重要。所以父母要多站在孩子角度上想想,如果自己是孩子,家长是否尊重了自己的自由。

自信不等于自负

自负的人在台湾的学界、政坛更是比比皆是。我曾听过一个台湾最高研究机构的助理研究员拍着桌子说“我说了算!”这种自大狂妄,令人愕然。

自信来自别人对你的长期肯定,它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能力是可以比较的,随时会有人超越你;因此自信的孩子同时要学会谦虚,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些都是教育孩子的重要观念。

家庭教育必看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成分,但是许多的父母们常常不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往往会犯一些教育上的误区,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吧,但愿父母们不要在犯类似的错误了!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早教网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8.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早期教育

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10.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

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重视和加强孩子良好道德方面的培养,将其健康的人格培养做为家庭的教育中心,希望父母们都能够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敬请多关注此方面的知识吧!

华人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1、“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华人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华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2、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华人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4、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5、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7、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

有调查显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华人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8、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一个小矛盾就会引爆冲突。

9、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

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父母不该把爱当作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挡箭牌。

10、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华人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早教:儿童人格家庭教育十戒


家中中的各个方面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成长以及人格特质的陶冶是十分关键的。父母应把培育人格健全作为家庭教育的管理中心,高度重视和提升对孩子开展优良社会道德的塑造,戒 祛除家庭教育中的会导致负面影响的个人行为,进而合理地创设少年儿童的人格健全。下边就例举了家庭教育中的“十戒”,为确保孩子能在身心健康的心理状态自然环境下成才,父母们 不得不看呦!

1.不必看不起孩子

“你那么那样笨啊!”或是“你是木偶人吗?”

每每这类看不起孩子得话随口说出时,都是损害孩子的自尊、消弱孩子的自身观念。

2.不必吓唬孩子

选用吓唬的方法来教导孩子,也会变弱他的自身观念。

假如父母说:“你下一次再那样,就要你好看!”或是”你再打弟弟,妈妈就需要狠狠地揍你一顿。”

每每孩子听了这种话,她们会惶恐不安伤心,进而对父母造成一种心理恐惧。

3.不必行贿孩子

一些父母承诺孩子,假如念书考试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为此将刺激性做为驱动力,这不是个好方法。

那样的行贿会引起孩子办事的驱动力由内转为外。他并不是为学习培训创建起來的优良自身观念而学习培训,只是以便物质鼓励。那样不利孩子塑造优良的学习培训针对性。

4.不必逼孩子同意“下一次害怕了”

孩子犯了不正确,妈妈气北极说:“好,如今你可以答应我,你从此害怕那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感觉自身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同意妈妈的,如何又不乖啦?”

妈妈该了解,要小孩子承诺是没有意义的。承诺和吓唬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容易起积极主动的功效。倘若遇上比较敏感的孩子,逼他承诺反倒会使他再一次犯错误而觉得伤心。即便孩子不特别敏感,也会使孩子心口不一。

5.不必过多维护监管孩子

过多维护监管孩子会伤害到孩子的自身观念,消弱塑造孩子的独立能力。由于当父母太过监管孩子的个人行为时,实际上也是在告知孩子:“你不能照顾自身。”

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照顾自身的能力不很信心。大家应当把“要是孩子自身能做,决不会大包大揽”作为格言。那样才可以逐渐塑造孩子自身照顾自身的能力。

6.不必对孩子絮叨难休

太过絮叨难休会使孩子感觉父母觉得他沒有了解事情的能力,长此以往,孩子会造成厌烦很慢的觉得。实际上,条理清晰地为孩子交待事儿,会提高孩子的信心和自尊。

7.不必逼迫孩子马上盲目跟风地听从别人

假如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其他事,他的反映会很不肯。父母应事前提示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干什么,例如:“小刚,类似再 过十分钟,你该进去用餐了!”另外,她们还可以容许孩子在服从安排以前有稍加埋怨的随意,比如说:“喔,妈妈,我非得如今进去吗?”

规定孩子马上而又盲目跟风地听从,对照顾出单独而自我调整的人,这类主法是失效的。

8.不必放任孩子太过

放任孩子并不利孩子自身。由于孩子早晚要长大了成-年-人,要踏入社会发展,一些在家里可行的事,到外边就难说了。

因而,放任孩子总是夺走孩子的潜在性能力的发展趋势机遇,阻拦他变成会干、单独、能自我调整的人。

9.不能用不一致的规矩教导孩子

一些父母凭自身的喜怒哀乐随便开设规矩,一样的个人行为有时候遭罚,有时候由他去。那样会使孩子觉得蒙蔽。

孩子想要你用一套一致、可靠、靠谱的规矩来怎样用一套一致、可靠、靠谱的规矩来文化教育他。

10.不必订不宜孩子年纪的规矩

倘若你期待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墨守陈规,总是使他主动软弱无能。

由于你期待于他的,是他的年纪不太可能做到的个人行为水准。这时候他的自身观念有很严重的危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