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和美国教育孩子吃饭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和美国教育孩子吃饭方法

任何国家,不论大人或小孩,每日必经三餐。大人每天在饭桌上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远比学校的功课更要深刻。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龄可达十一岁。就是到现在,仍有绝大多数父母会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个钟头的时间,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当然,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着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一天的饮食,但跟中国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因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也就不吃了。尽管美国父母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他们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吃。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相反,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在这样两种不同生活环境里,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肚子都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莱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应该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饥还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国的孩子从小明白,自己说什么也不会被信任,时时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讨好大人,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独往独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长大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领导让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严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国人吃饭时,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然后双唇作响,不许大声吸面条、稀饭或者其他液体,不许含着满嘴饭菜含混说话,更绝对不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拿刀叉把排骨、鸡鸭、鱼虾之类在盘中剥净,只叉肉或虾仁入口,而且剥离肉和骨头时还不能在瓷盘上切出声响,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盘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须赶紧道歉。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十分尽情尽兴。 

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吃饭,影响人的一生。

相关知识

一位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几个嫁了美国丈夫的中国太太也跟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抱怨过这个问题,小倪太太说:“我的丈夫是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系毕业的博士生,他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是美国一流的,但是,我们孩子的小学作文,连班里的中等水平都不能达到,你说这个父亲,不仅不会著急,还要劝我说等孩子长大了,就会自然写好的,再说,孩子是孩子,我是我,怎么能比呢?”可是你忘了你是他们的父亲啊?

小华太太说:“我老公从不帮助孩子做功课,但是,如果孩子出了错,他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他会让孩子再想想,他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而且,我如果是老师,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

小菲太太说:“我丈夫见我批评儿子学习不认真,马上会替儿子讲好话,说儿子已经非常好了,只要我提起美国小学数学课怎么简单,老公即刻反驳说儿子如何比老爸聪明,儿子周末去上中文学校,具体学得怎样,他不管。他认为儿子可以牺牲周末玩的时间,已经实在了不起了。”

我家所属的地区学校,25人的小班,每个班上至少会有一位华裔子女,全校至少会有三四十位华人父母。但是,每次学校家长会号召的义工服务,我常常是寥寥无几的华裔父母之一。也许是社会活动与学业无关,所以华人家长不需要重视。

华裔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美国有一个中文月刊,其中一个栏目是刊登一位优秀的华裔学生,资料要孩子家长准备。不可思议的是,每期都会有无数位竞争者。我以为,仅仅因为孩子学业而一定要孩子见报,是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理念有差异的。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孩子的成绩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著,而体育、课外活动,学科中遇到的老师的趣闻却是孩子妈妈之间言谈的主题。

我发现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著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

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是,为什么一旦进入美国社会,那些学业优异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研,做个高级打工白领,大多数都碌碌无为呢?

我想原因有许多,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逾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步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

其二:中国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在当今竞争如此无情激烈的世界里,唯有强者方能出成就。

其三:中国父母不是爱孩子的真实,而是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想做的事,别人不让做,他也想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

其四: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

当然还可以列出其他方方面面的100项,话说回来,不是美国父母好,中国父母差,而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彼此借鉴,有益无害,美国父母还在向中国父母学习如何管教孩子呢!

自我控制成为美国教育内容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友人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

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你很高兴”。坐车时,他还会提醒爸爸一定要系好安全带。这些当然都是他在学校里学到的。

奥斯丁的母亲认为,让孩子掌握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是人生的基础课,要比多认些单词、多学些算术更重要。后来,我又看到奥斯丁从学校里带回的一张漫画。那张漫画的上方写着“保持镇静”几个大字,下面是一道公式:1+3+10=镇静。漫画中有个大头娃娃在讲解这个公式,“1”是告诉你自己,“要镇静,放松!”;“3”指的是深呼吸三次;“10”的意思是“开始慢慢地从1数到10”。画的最下方写着“保持镇静使我能够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奥斯丁的母亲告诉我,这是学校里老师讲“自我控制”时发的,老师要孩子们在生气时按照这个公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自我控制”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成年人的话题。而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它其实已经成了一个重要内容。

美国孩子VS中国孩子


12岁的时候我就发现,美国人的教育方式跟我们太不一样,看看对于中国人重要的东西,对于美国人来说是怎么理解的。

他们家的小朋友一点也不乖,根本不听话。“乖”在英文里几乎是个贬义词——docile,submissive;而“听话”二字绝对是美国女人对男朋友的要求,对孩子并没有这么苛刻。1973年我刚到美国就犯了一系列“乖”的错误,上课我们坐得笔挺,美国孩子横倒竖歪,结果老师反而问我们听课时为什么像僵尸—样。

我们跟他们的第二个区别在于“脸“这个字上。要脸的人跟着别人的感觉走,不要脸的人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从小最怕给家长丢脸,12岁出国之前大人来来回回嘱咐:千万别给国家、人民、父母和全中国的小朋友丢脸,把我们吓得步步小心翼翼,使劲儿琢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让别人夸奖我们,给脸上贴金。到了美国以后,发现他们不太讲究脸面,倒是对“fun”这个词挺强调的,我们学校的口号是:Learningisfun,家长送孩子上学告别时说:havefun。等他们长大了,连公司开个大会、培个训都要问:Areyouhayjngfun?美国人对—个人最大的赞扬就是他是个fun人。

我们从小很现实,强调短期效益,小学成绩好是为了考初中,初中为了高中,高中为了大学,大学为了什么我们开始有点含糊,那就考研吧。而他们特别能做黄粱美梦,从小就开始。在家做美国梦,发明个因特网、窗户软件、苹果电脑什么的。到咱们这来就做中国梦,14亿人口左手可口可乐,右手麦当劳,脚上蹬着双耐克,耳朵和肩膀中间还夹着个摩托罗拉。

当年,这些区别多少给我们和美国小朋友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误会和困难,但是我们马上琢磨出来—套对付方法:首先,别那么乖,完美和人性是对立的,弄个七成人性,三成完美就足够了,太完美了反而招人恨,而且还把自己累着。第二就是要时刻大喊大叫:“Iamhavingfun!”我fun,你fun,我们大家都fun,fun,fun!既给了他们脸,也给自己挣了脸,对付老美其实就这么容易。最后就是要忽悠—个梦出来,然后手拉手地说:“哥们,走,咱们追地平线玩去。”

但是现在这些区别越来越小了。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闹,他们的越来越乖。我们开始havefun,他们倒开始要脸了,我们开始追梦,他们倒变得挺现实,不追地平线了,追着“屁股线”(bottomline)满世界乱跑。世界真的平了。

早教文章:美国孩子的“吃饭教育”


美国孩子用餐,弄得一脸全身,父母也无论,并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刚开始,每日下午都会院校吃午饭,孩子如何吃,丢弃是多少,父母一无所知,也压根不谈。

美国家中用餐,桌子摆几种菜,孩子说吃哪种,就吃哪种,说不吃哪种,就不吃哪种。基本上全部美国孩子都讨厌吃素菜。美国父母虽然也了解青菜的营养使用价值,但绝对不会逼迫孩子吃。美国孩子用餐,一说吃饱,就可以学会放下餐刀,乃至离桌。

美国人到用餐这件事情上的心态和做法,最能体现美国少年儿童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关键总体目标:塑造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

孩子用餐,务必自身决策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假如本来沒有饱,以便爱玩而已不吃,那麼过一会儿他饿肚子,就你活该。美国人爱说,做错事是一个不能缺乏的学习过程,少年儿童社会心理学对这一了解特别是在高度重视。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了的美国孩子自小明白,自身有能力了解自身要什么,不必哪些,不愿吃便说不愿吃,吃饱便说吃饱,她们对自身有充足的信心,也了解父母对她们有充足的信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