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验5岁女儿的应变能力,母亲故意将其丢弃,使得小孩号啕大哭满街找妈10多分钟——前日,重庆九龙坡区杨石路上演了这一幕,母亲的做法引来路人议论纷纷。

一个5岁孩子突然被母亲抛弃在街头,其恐惧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她除了号啕大哭,似乎也不能一下子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对于这位母亲为了考验5岁女儿的应变能力,而故意将其丢弃的做法,我很不赞同。

对于5岁孩子的应变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考验”,而是培养。如果没有培养,如何考验?这只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会给她的一生都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从这个孩子的表现看,可能这位母亲事先根本就没有对女儿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

教育孩子,除了让他们学到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如何面对生活困难的能力,应该说,在街头与母亲走失,也是其中的一种教育内容。但这种教育不能仅凭心血来潮,突然想到考验就进行考验,而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来,先让孩子懂得相关的知识,比如打报警电话,在她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意识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机会考验孩子。

还有,考验孩子也要注意安全。把孩子丢在街头,万一孩子在慌乱之中出了车祸或是遇到其它的意外,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诚然,这位母亲会说,她在暗中看着,但这也未必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对于众人的好心,这位母亲却是气急败坏,认为大家破坏了她考验孩子应变能力的计划。这让人觉得可笑。这位母亲应该感到高兴才是,这至少说明了重庆的市民是热心肠的。如果大家都对她的女儿很冷漠,这才是让人揪心的事情啊。

我不知道,她们回去以后,这位母亲如何向自己的女儿解释,是说自己是故意骗孩子的,还是另外说谎找一个理由?无论如何,这个孩子的心里可能会觉得,母亲也是不能相信的。如果不能消除女儿的这种担忧,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而且也不利于母女之间关系的和谐。

教育孩子,不能自以为是,不能心血来潮,教育孩子是门科学。但愿每一个母亲都懂得这个道理,不要再出现如此的“丢女教育”。

相关知识

教育重英语轻母语不可取!


孩子学英语在家长看来是很重要的事,只要有相关的课程就应该试试,而且不惜代价,然而,这期间许多家长却忽视了母语教育。这种幼儿教育中出现的误区值得注意。

社会上很多人把精通英语的人戏称为“精英”,把精通中文的人戏称为“精华”。两个词虽然都很好听,但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培养孩子成为“精英”的

意义比成为“精华”大得多。如今,幼儿英语培训纷纷在市场“抢滩”,少则上百元多则上千元的价格,家长们根本就不在乎。各种幼儿英语教材还不失时机地“挤”进幼儿园、亲子园,并在社区里办起各式各样的培训班。阶梯少儿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阳光少儿英语……《每日新报》报道说,在随机采访的近百名幼儿家长中,95%以上能答出以上这些名称,并让孩子参加过其中一到两种“培训”。

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里学的英语不够用,还得在外面报个英语班。在一些培训班,两岁左右的孩子占大多数,因为怕孩子哭闹,老师还要抱着孩子上课。在教室外,家长们议论着:“什么时候能考级啊?”“你们家孩子一天听多长时间的录音啊?”在家长们的心里有一个期望,孩子能学一口地道的英语,将来就有了资本,现在英语人才太吃香了,早学习就是给孩子的前途“上了一道保险”。

“学英语比学中文重要。”在记者采访的近百位家长中,60%以上的有这种想法。家长们认为:学习语言主要得有语言环境,孩子小的时候学语言能力很强,就得让他们先打好英语的底子。在中国生活,还愁学不好中国话吗?所以,很多有能力的家长在孩子一出生就对着孩子说英语,没有能力的家长也会用一切时间给孩子放英语录音。而在一些以双语为主要特色的幼儿园里,一些孩子英语很好,而中国话说得并不利落。这种现象却让家长们“非常高兴”。

对此,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英文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英语是一种技能,母语则是以后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能力,忽视孩子母语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注意填鸭式教育不可取


据上海家庭报报道,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将来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实。当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奔忙于宝宝的“兴趣爱好”时,同时也发现问题多多,有关医学专家也在提醒广大父母——对宝宝的超前教育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

心理学医生的话

许多年轻的父母把早期教育当作教育宝宝,提高宝宝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许多父母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宝宝选择了学神算、学绘画,于是2岁会写字,3岁懂算数,4岁讲英语的宝宝屡见不鲜。曾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神童”“天才”辈出,许多高等院校专门为此开办“少年班”。期望这些少年神童能成为爱因斯坦级的人物,但事实似乎并没有想象得这样圆满。因此,超前的教育未必都能获得超高的回报。甚至,过大过早的心理压力会给宝宝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导致宝宝讨厌学习。在这些宝宝心里,学习的过程已经让他们感到没意思了,天天都有许多不喜欢的任务等着自己去完成简直是太可怕了。

神经科专家提醒

父母们挖空心思为宝宝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辅导班,一心想让自己的宝宝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无味的学习往往适得其反,加之一些学习班并非正规班,出现了一些与正规教育不合拍的东西,造成了宝宝的思维紊乱。诸如有的宝宝坐姿不正确,有的宝宝写字就像画画一样,在一个格子里挤着写好几个字,有的学了精算的宝宝一做起算术来,更是错误百出,这都是错误的思维和习惯造成了宝宝的正常思维紊乱。

“宝宝天性就爱玩,关键是培养宝宝的天性。”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幼儿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让他们能尽早地认几个汉字或做几种运算,最重要的是及早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比如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可以用更形象化的方式启发和教会他们,如:吃过的西瓜是什么形状,热带鱼是什么形状,让宝宝对几何图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宝宝神经最兴奋的时候,才是宝宝学习的最佳时间。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具备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而在宝宝的脑力和智力都不具备和完善的情况下,费尽心机让宝宝死记硬背的知识,可能到了学习的正常年龄只需花费几个小时就能完全掌握。事倍功半,既赔进了爸爸妈妈的许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又剥夺了宝宝幼年珍贵的欢乐和情趣,还可能影响宝宝以后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用食物奖励孩子不可取


案例

林子6岁,体重已达到50多斤。平时父母给他养成了一种“安全代偿法”的坏习惯。当他挨父母打骂或被小朋友欺负时,只要拿出几块糖,他就立即停止啼哭,糖的甜味使他顿时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日久天长,父母的疼爱使林林被动甚至被迫接受了许多食物,而在他被动地吃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被疼爱的心理满足,而且也产生了对食物的更大需求。

儿科专家表示,儿童对美味食物的天生偏爱本来就难以满足,家长再这样诱导,久而久之易引发“儿童多食症”。

专家说法:用食物奖励孩子并不可取

儿童的生理需求是多方面的,但对食物的需求却最容易满足,也最易于操纵。因此当其他需求无法满足时,幼儿便会提出用食物来取代。久而久之,小胖子也就这样产生了。

专家建议

家长应该尽可能采用益智类的玩具或图书作为奖励,这远比奖励食物要来得科学和健康。

其实,家长适当物质鼓励可以,但是家长应该找到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的一些奖励更好。比如:健身锻炼,游戏园等等。

给孩子请保姆不可取


孩子的感知十分敏锐,由于长时间与保姆呆在一起,又得不到母亲般的抚摸、亲昵、微笑和怀抱的乐趣,容易烦躁不安、喜欢哭闹。这种关系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感情和婚姻。日后他与人建立亲密和信赖关系时会出现障碍,比如:与人有疏离感、缺乏信任和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等。

请个保姆来减轻育儿负担,是许多年轻爸爸妈妈的选择,可是保姆在幼儿成长中的影响,却往往被父母忽视了。常有这种情况:父母的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善于交际,而他们的孩子却文静内向不善于跟人和睦相处,原因是与他朝夕相处的保姆的性格正是如此。还有的幼儿甚至连处世的态度、说话的语气都酷似保姆。由此可见,保姆的性格很有可能为幼儿的性格打上深刻的烙印。

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保姆,她来自偏远农村,今年21岁。她说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纯粹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可是刚给一个1岁半的男孩做了几天保姆,就被辞退了。问及原因,她说人家嫌她不会笑,对孩子总是冷冰冰的。她委屈地说:“我觉得自己也没做错什么呀,他们让我做的,我都尽力做好了,照顾孩子吃好、喝好、睡好。孩子又不是我的,干嘛让我总对他笑,再说,我也笑不起来。”

这位保姆到到现在仍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辞退真正原因,那就更谈不上如何让她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了。身体健康上的照顾固然重要,但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给予心理上的关爱和温暖。从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保姆带孩子,就是着眼于如何“照顾”好孩子,不让他们饿着、哭着、累着、困着,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姿态,只要完成主人交给的任务就行了,至于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如何和孩子建立更亲密、温暖、信任的关系,根本不在她们的考虑之内。即使偶尔与孩子亲昵等也只是出于完成任务的考虑,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在与这个保姆的进一步交谈中,我发现她很怕孩子摸这碰那,不大愿意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原因只有一个怕出危险。虽然,她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太多的限制,无疑剥夺了孩子学习、体验的权利,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从运动中学习、从操作中感知的机会。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保姆都视“不出危险”为工作的第一要则。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不容忽视。部分保姆由于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原因,嫉妒孩子有幸福的童年、有富裕的家庭、有关爱他的父母、还有保姆的服侍……她们体验到的是极度的不平衡——为什么我没这样幸福?因此当面对孩子时,她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他、爱他,给以温暖、拥抱和微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