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精选了4位好爸爸的育儿心得,讲述他们的育儿故事,希望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可以让更多人成为“新好爸爸”。

资料图片,与本文无关

最温情爸爸

推荐爸爸:灿爸

讲述:丁胜云

好爸爸经验:

优秀的父母,首先要成为出色的观察者,学会揣摩孩子的心思。

聪明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一辆小汽车从小区门口开过去,灿灿举起小胳膊“嗯嗯呀呀”。“哦,灿灿看见一辆小汽车开过去啦,是不是啊?”灿爸紧跟着灿灿的手势问道,灿灿认真地点点头,她听懂了爸爸的话。

再过几天,灿灿就满1周1啦。不到11个月,我们就发现,她会用点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用手势与我们沟通更是她的强项。想去哪里,想拿什么,总是使劲地想用手势告诉我们。

灿爸常说,不要小看这么小的孩子,她也是有想法的,应该像朋友那样和她交流,一个优秀的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观察者,学会揣摩孩子的心思。

有次我给灿灿喂饭,灿灿显得很不安分,小手挥来挥去。灿爸走过来问她:“灿灿是不是想用勺子自己吃啊?”灿灿点点头,于是灿爸拿了个塑料小勺子递给她。这下小家伙开心了,用小勺子沾沾碗里的东西然后再送到嘴里去。呵呵,小P孩模仿得还挺像样的。

然后,灿灿又把勺子对着我的嘴送过来,坐在一旁的爸爸发现了,“哇,灿灿真棒,灿灿也要喂妈妈吃饭,是不是啊?”灿灿又点点头,于是这顿饭就在我们互相喂食的过程中愉快地吃完了。

看到我们非常认真地“吃”着她递过来的空勺子里的东西,小家伙乐呵呵的,我想她的快乐不仅因为自己的成功模仿,还来源于爸爸妈妈对她的理解、支持与肯定,更来源于她觉得自己的沟通与表达方式是有效的。

最耐心爸爸

推荐爸爸:桐爸

讲述:小雨

好爸爸经验:

让孩子平等、自由、个性地发展,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好爸爸。

细腻的爱培育出阳光女儿

在很多传统家庭中,爸爸充当着更严厉的角色,但恰恰相反,桐爸带给孩子的却是如水细润般的爱。现在的桐桐快两岁了,性格外向、大方。只有我明白,这是爸爸不断鼓励、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

桐桐以前在家话很多,可是出门一见陌生人就躲在大人身后。我有些着急,而桐爸却不紧不慢地说,“孩子现在怕生是很正常的,你对她的期望值远远超过了一岁多孩子的反应能力,我们要多带她出去适应,孩子的自信要建立在大人的鼓励之上。”

有时上班很累,我回到家就懒得带女儿下楼,每每被桐爸一起拽着出去。令我叹服的是,在桐爸眼里,陪女儿玩总是那么快乐。每次下班早回家,他都要带上桐桐去小区转转,父女俩开心嬉戏的身影常常引来大家艳羡的目光。

现在女儿外向多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性格也变得执拗起来。女儿无理取闹时,我总忍不住要发火,而桐爸总是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没有粗暴和命令。女儿调皮时,我更多的是告诉她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桐爸则是乐呵呵地陪她玩个够,他总是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她的快乐”。

尽管在育儿问题上和桐爸有争执,但我内心里却常常被他这种细腻的爱而感动。女儿一哭跑得最快的是爸爸,每天夜里起床帮女儿盖被子的是爸爸,不落一节课陪女儿上早教课的是爸爸,像孩子般陪女儿玩的也是爸爸……这种耐心常常让我自叹不如,付出总是有回报的,现在的女儿对爸爸依赖明显多过了妈妈。

最坚韧爸爸

推荐爸爸:扬扬爸

讲述:陈武

好爸爸经验:

碰到这种孩子,你肯定要特别有耐性,必须讲究方法,为孩子要舍得付出。

五年不会说话的孩子终于开口

他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去了台湾。一年多以后,当他再看到儿子时,儿子没有叫“爸爸”,没有雀跃地奔向他,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愣愣地看着他。

很快,他就发现孩子害怕融入群体,看到人多就紧张,经常会尿裤子。为了让孩子变得胆大些,以后的每天晚上,他就骑着摩托车带扬扬去公园玩。

慢慢的,扬扬不那么紧张了,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扬扬一直到五岁,还不会开口说话。在福州的一所残障学校,扬扬被诊断为先天愚型,也叫糖氏综合征,就是像舟舟那样的孩子。陈武的泪一下涌了出来。

孩子不会说话,他绞尽脑汁还是徒劳。有次,他听到儿子含糊地说了句“神经病”,这让他欣喜若狂。

没有父母愿意教孩子学坏,但兴奋中的陈武“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兴致勃勃地教儿子“骂人”。“那时候,最经常教他骂‘神经病’、‘有毛病’、‘贪吃婆’什么的,只要能刺激他开口,我就知足了!”陈武笑着说。

这不可思议的方法,居然就这样让扬扬开口说话了!扬扬的开口,给了陈武信心和动力。他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一点一滴地教着孩子。

“有时候一边跟他玩扑克牌一边教他数数;有时候教他写字,在本子上写一个字,让儿子跟着模仿一个字。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教。”

扬扬这类孩子特别固执,稍不顺他的意,就会发脾气,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陈武都尽量顺着他。尽管这样,父子间的冲突还是每天都会发生。

“比如孩子爱看电视,我有时会强行把电视关掉,他就发脾气。我如果发火,他会更火的,那怎么办?扬扬很怕痒,我就开始挠他的胳肢窝!碰到这种孩子,你肯定要特别有耐性,必须讲究方法,为孩子要舍得付出。”

那天,在记者跟陈武聊天时,扬扬很旁若无人地“捣乱”着,一会搂爸爸的腰,一会扯爸爸腰上的皮带,一会又把爸爸的脸扭过来亲吻着。残障学校的潘老师说,“扬扬现在学会撒娇了,基本的交流也没有问题,大家都知道,扬扬有个特别爱他特别用心的好爸爸。”

最爱玩爸爸

推荐爸爸:

一个美国爸爸

讲述:未毕

好爸爸经验:

这个美国爸爸带女儿上早教课,带女儿玩,常微笑着对女儿说“ILOVEYOU”。

这个美国爸爸在玩中教孩子

女儿的早教课安排在非周末时段,老公为了陪孩子上课专门调出半天的班,这对于许多中国爸爸来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有时候我们上课时,会撞上一位美国爸爸——他也是带着女儿来上早教课的。

我很好奇,美国爸爸和中国爸爸究竟有什么不同?于是,只要有空闲,我都会悄悄地观察他,上课时他有时单膝跪着,有时跟宝宝一起跳,有时在擦额头的汗……但不管什么时候,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

下课后,美国爸爸会继续带着女儿玩。他跟随着孩子的脚步,时而站起,时而蹲下,与孩子的眼神交流总是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常常听到美国爸爸微笑着对女儿说:“ILOVEYOU!”常常看到他帮女儿穿袜子、穿鞋,妈妈则在一旁幸福地享受着。

而我眼里看到的很多中国爸爸进入教室后,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上课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要看一看手机,好不容易专心了,却和孩子显得不够默契,一些无意识的言行举止甚至透露出想控制孩子的欲望。

“中国爸爸的通病:不善表达爱”也成公认现象,而美国爸爸则引领育儿时尚潮流。在美国,很少见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母没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周末在参观、购物中心、各种游乐场所,到处可见抱着、用小篮提着、背着或是推着孩子的大男人。

不提美国人,那么爸爸们就学学中国妈妈吧,妈妈们在忙事业的同时,不会忘记给孩子满满的爱意。从孩子呱呱落地起,妈妈就不时深情轻唤着“心肝宝贝”;用最温柔的眼神注视摇篮里的小天使;整夜流泪陪伴生病的宝宝;第一时间拥抱抚摸受伤的孩子;风雨无阻护送孩子上学和学才艺;下班第一句话就是,“宝贝,今天想吃点什么?”…… 

相关推荐

原来音乐可以这样学!(上)


最近公司的工作特别多,总是有忙不完的事儿,害得我网也没时间上了。以至有的朋友问:“怎么在网上看不见你的身影了?”没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可是参加了两次小橡树办的奥尔夫家长班,还是忍不住要写几句,水平有限但热情无限,权当抛砖引玉吧。

我本人也可以算做一名“音乐爱好者”吧,家里各种CD、录音带不少,从古典音乐到现代流行歌曲应有尽有。虽然对音乐热爱,遗憾的是身上的音乐细胞实在太少,最多是会唱一些流行歌曲,听音乐时真是爱听得不得了,可你要让我讲出点门道来,对不起还真是讲不出来。至于各种乐器,更是一窍不通了,家里倒是有电子琴,可要让我一摆弄,那就成了“乱弹琴”了。闲下有空时,常慨叹自己这辈子可算是完了,长不上什么音乐细胞了,只得寄希望于儿子能比他妈强点儿。

儿子一出生手指头就特别长,有人说这是学钢琴的手,让我将来好好地培养他。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还真想让儿子学学音乐。可每每看到大街上熟悉的一景----前边心急的妈妈拿着小提琴或手风琴等乐器,风风火火,后边跟着个一脸不情愿的垂头丧气的小尾巴;或者在报纸读到忘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硬逼着孩子学钢琴,孩子对钢琴已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钢琴弄坏等诸如此类的报道时,我就想:“在高期望的家长面前,我们的孩子有多大的压力啊!”我可不愿此类事件在我儿子身上重演,最好能有一种方法,让孩子从小就喜爱音乐,主动地学习音乐,大些了再自己决定是否要干这一行,要不要学习什么乐器,权当一个个人爱好,多增加点艺术细胞,提高自身修养,陶冶一下情操,万一他入了这个门,真学成个什么家的我也不反对。(恕我在这里套用了当当妈的话,可我真是这样想的!)

还好,我发现了奥尔夫教学法。我曾带虎子上过几次奥尔夫音乐课,发现它与传统音乐教学法不同。但是真正了解奥尔夫,还是在上了这两次家长课后。虽然只短短两次课,却让我由衷地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

奥尔夫课的基本理论很少,主要是课例。来自奥尔夫学会的老师,先简短地介绍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始人卡尔·奥尔夫和他的“原始性”及综合性音乐教育的思想,及其思想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然后,我们就开始上课了。七八个家长围成一圈,席地而坐。老师带着我们先做了一个有节奏地朗诵活动。她举了一个例子:边用手掌击出节奏边说:“我喜欢咖啡我喜欢茶,我喜欢巧克力跟我做。”再用身体做出一个造型。依照这个例子,每个人分别用相同的节奏边拍手边说:我喜欢XX(两个字)我喜欢X(一个字),我喜欢XXX(三个字)跟我做。其中所喜欢的东西不能一样,“跟我做”的动作造型也不能一样,绝对不可以重复别人说过的或做过的。妈妈们的积极性被很快地调动起来,每个都要好好想想该怎么说,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创新。我们轮流一一做完后就七嘴八舌地“总结”起来,纷纷说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是内涵丰富——有创造力的发挥,有想象力的体现,还有注意力的集中,以及音律节奏的变化。我们平时说话从没有注意,其实语言本身就有着不同的音调及节奏,而且音乐是同动作、舞蹈及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待续)

原来音乐可以这样学!(中)

原来音乐可以这样学!(下)


zhangshen的原帖:

还有挺新鲜的一招我想提提,就是用一些我们常见的如“),~~~,...”等符号来表现音乐。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些符号,让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欣赏贝多芬的军队进行曲。刚开始对于我来说这些符号与音乐没有什么联系,但随着音乐的播放,老师在前面用小棍演绎着这些符号,我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这首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如临其境地体会到士兵们由远及近再走远的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由此更使们清晰地记住这首曲子。一曲终了,再回过头去看这些符号,真是回味无穷啊!老师说还可以自创符号和图形来帮助我们及孩子们理解并记录音乐,因为对孩子来说,可爱有趣的图形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使他们接受。

回味这两节课,我感触很深。假如我们小时候能有奥尔夫教学法,恐怕我到今天不会象现在这样是个乐盲吧?至少能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更多地领略到音乐的更深更广的内涵。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我们(及我们的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它的所有表现形式都能为我们的孩子喜爱并接受,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分享,所有这些可以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觉得奥尔夫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真的是如我所愿“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尽享艺术的真善美”,师生互动,老师高兴,孩子有成就感,并以培养多方面发展潜力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发生孩子为了不练琴而毁坏钢琴的事情呢?

值得庆幸的是奥尔夫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包括我们这些妈妈。用李丹娜老师的话说我们这些家长“意识可够超前的”。我要感谢当当妈及这些奥尔夫学会的老师们带我们走进了这个领域,使我们亲身感受到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为了让更多的人熟悉并喜爱这种方式,我愿为奥尔夫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及普及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原来音乐可以这样学!(中)


zhangshen的原帖:

借着大家高涨的情绪,我们又学习了“声势”,即跺脚、拍腿、拍手及捻指。这是几个极其简单的人们常做的动作,而连续地做下来,我们就感受到高低音的不同。练了几圈,我们就用声势做配合,欣赏起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来。这首乐曲我以前听过多次,但从不知道用声势配起来竟会出这种效果,原来人的身体动作可以这样尽情地体现出节奏快慢和声音高低的变化。由于这是人人都会做的动作,我们几个妈妈很快就配合得很好。老师把我们分成四组,分发给我们不同的奥尔夫乐器。在这里我要提一下,这种乐器也是奥尔夫独有的。平时一提乐器,我们就会想到钢琴、小提琴等,可奥尔夫的乐器指的是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沙锤、三角铁等,还有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我们每个小组分别被给予三角铁、响板、铃鼓及串铃,分别用这些乐器表现出一拍、二分之一拍、四分之一及八分之一拍,老师当指挥,她的手势指挥到哪个小组,哪个小组就配合音乐演奏手中的乐器。我们也没做什么配合练习,就随着音乐看着老师的手指挥演奏起来,一曲下来每个妈妈都兴奋不已,此时我只恨自己笔头太拙,无法描绘出当时的场面,原来音乐可以这样感受!原来我们这些对乐理知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组成一个小乐队,并且也能演奏得这样好!大家兴奋地鼓起掌来,一方面感谢我们的老师,另一方面也骄傲于我们自己的表现!

还有一个课例也很有意思,是让我们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中每隔一小会儿(几秒或几十秒)就有一节或连续几节长音,有点儿象鸣笛声或长铃声,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间隔的时间也长短不定。老师要求我们集中注意力,每当听到这个长音时就要找别人去握手,长音一停就要赶紧松开手自由活动,长音一响就要再握手,但必须要换一个人,比如这次你握了奇奇妈的手,等下次长音响起时就得换另一个妈妈,不能重复地与同一个人握。老师提及她有一次带一群三岁的宝宝做这个游戏,一个小女孩儿个头和桌子差不多高,长音一响她找不到可以握手的人时,灵机一动用小手紧握着桌子腿儿不放,长音一消失再松开手。我们大家听说后都被逗得够呛,可见小孩子的想象力有多丰富!

音乐响起开始游戏了,这回妈妈们可乱了套了,长音响了!赶紧胡乱地抓住个离自己最近的妈妈,也不管是抓胳膊还是牵手腕;长音过去了!松开手正想放松一下,长音又响了!再赶紧扑向另一个妈妈!音乐变化很快,就见大家一会儿松开,一会儿又象抓救命稻草似的抓住一个妈妈,一会儿又连看也不看顺手抓住眼前跑过来的一个人,手忙脚乱。还没等松口气,长音又响了,我正寻找自己要握手的人,咦?怎么迈不动腿了?低头一瞧,唉呀!坦坦娘正坐在地上,反正也跑不动了,就势抱起我的大腿来了!这可真是经典镜头啊!不知在一旁拍照的当当妈有没有照下来?反正大家忙晕了,也乐晕了。

音乐完全停止后每个人都气喘吁吁,汗水淋淋,累得坐在地上,好久不锻炼了,这回可真是过了瘾了。用坦坦娘的话说:“奥尔夫可真好!既欣赏音乐又开发创造力,还可以减肥!真可谓一举数得了!”我们这些孩子妈(其中好几个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好象又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的时候,虽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每个妈妈都掩盖不住发自心底的快乐。(待续)

原来音乐可以这样学!(下)

陪宝宝读书,你会这样做吗?


带着宝宝一起读书,并非只是照着字念,这样您会发现宝宝一下就失去耐心了。以下提出几项小技巧,让宝宝和您在阅读互动的过程中,增加更多乐趣吧!

1.请学习用夸张的语气

妈咪和宝宝一起读书的时候,应放开自己的心胸,使用妈咪语和宝宝对话,音频拉高,并且增大音量,这样可以维持宝宝的注意力喔!例如:“哇!好~可~爱~的小熊喔”。

2.愉快的态度

妈咪千万不可面无表情的念故事,要用愉快的态度,开心的表情和宝宝说故事,专家提醒,妈咪不要强迫宝宝把整个故事听完,反而让亲子关系产生不愉快,宝宝可能也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如果他想走掉,或是在听的过程扭来扭去,妈咪也别太介意。教育专家认为:“学习不应该有丝毫勉强,父母和宝宝都应该以最愉悦的态度学习,激发宝宝的欲望和潜力”,从这过程中享受亲子共读的时光,才是最重要的!

3.夸张的肢体

讲故事时,妈咪请放开心胸试着表演,专家表示:“妈咪可试着搭配夸张的动作来讲述故事,像是小鸟飞飞,就把手张大做飞舞的动作,细微肢体可用手指出书上的东西,此时宝宝的注意焦点就会被吸引,例如:“这只是公鸡(手指公鸡),公鸡(在公鸡图上再点一下),公鸡的好朋友在哪边(以手指沿公鸡的图案旁边画一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