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谎的童话故事

2020-05-29 爱说谎的童话故事 智力胎教 智力童话故事

孩子爱说谎是智力在增长?。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爱说谎是智力在增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谎,这是家长们一直极力避免发生在自家宝宝身上的事情。传统观念上,家长们总是认为孩子爱说谎是品质不好的表现,但加拿大研究专家发现,孩子爱说谎其实是智力在增长。

小孩子撒谎是品质问题吗?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学会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应抓住时机正确引导。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1200名2岁至16岁儿童。年龄偏小的受试儿童被带进装有隐蔽摄像头的房间坐下,他们身后放着一个毛绒玩具。随后研究人员会找借口离开,孩子们被要求不允许在这期间转身偷看。

结果,摄像头“抓到”90%的受试儿童犯规。不过,当被问起是否回头时,这些孩子几乎全部矢口否认。

研究人员发给年龄稍大的儿童一张背面印有答案的试卷,提醒他们不许翻看背面。回答“突尼斯是谁发现的”这样一道凭空捏造的问题时,偷看过的孩子给出了“普里塞迪乌斯·阿克曼”这个印在背面的答案。当被问到如何得知时,一些儿童撒谎说从历史课上学到。

研究负责人李康说:“我们设想这些孩子在撒谎时会坐立不安,但监控他们的摄像资料并不支持这一观点。”

研究显示,两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时接近90%。12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16岁时,说谎人数回落到70%。

研究人员说,孩童时代撒过谎并不代表今后会成为骗子。此外,撒谎技术很高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的谎言听起来可信度高。随着心理逐渐成熟,青少年开始学习成年人,运用“善意的谎言”尽量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李康建议家长“必须利用好孩子7岁后这段时间,抓住机会适时教育孩子。发现孩子撒谎时,不要打骂他们。应该告诉他们诚实的重要性和撒谎的严重后果。8岁以后这样的机会基本不会再有”。

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授约安·弗里曼是《如何培养聪明孩子》一书的作者。他说:“聪明的孩子往往擅长说谎。如果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抵制说谎行为,他们就会逐渐戒除这种习惯。”

延伸阅读

宝宝是在说谎吗


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有时会说与事实不符的话。家长可能会担心地想,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说谎,非要好好教训他一下不可。但家长的训斥,很可能招来孩子委屈的眼泪。这是为什么呢?孩子是在说谎吗?

一般说来,孩子在3岁前是不会说谎的。他们说的话与事实不符,往往有其原因。比如:

一、概念模糊:

3岁前的宝宝,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他可能将以前发生的事情统称为“昨天”,或把昨天发生的事挪到了今天。当邻居小朋友的妈妈问:“你去过动物园吗?”孩子可能回答:“我昨天去了。”而他昨天并没去,他是指自己曾经去过。并不是在有意说谎。

一件东西搞坏了,家长问:“怎么弄坏的?”孩子回答:“妈妈。”但事实上,是他自己弄坏的。这是否说明孩子说谎了呢?也不能。孩子的意思很可能是说:“妈妈看我时我弄坏的。”

当家长给孩子拿糖时说:“够了,不能多吃。”孩子却反复说:“才两个。”也并不是在说谎,他的本意是说,给的糖太少。遇到上述情况,父母不要急于指责孩子,而不妨多问孩子几句,搞明孩子的真正意图,并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

二、受大人提示:

有时孩子说谎是受了大人的提示。比如,孩子并没做某件事,但他却可受大人的提示而认为这事是他干的。例如,保姆打坏了杯子,她对孩子说,你打坏了杯子。当父母问道“杯子是谁打坏的?”孩子可能会高声答道:“我!”同样,孩子自己打坏了杯子,父母说:“怎么同小芳(保姆)一样,总打坏东西。”当奶奶问道:“杯子是谁打坏的”孩子就可能会说:“小芳阿姨。”

三、幻想当成现实:

临近3岁,孩子想象力丰富多了。他常常把自己想做什么当成事实来表达。比如,他非常想让爸爸带他出去玩,但爸爸总没时间,他会说:“我爸爸带我去公园玩了。”他非常想要个同小朋友一样的玩具,但父母不给他买,他也可能会对小朋友说:“我有,我妈妈买的。”

四、真的在说谎:

尽管3岁前孩子很少有意说谎,但有时孩子却真的会说谎。这往往同父母教育不当有关。譬如,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信奉棍棒教育,孩子渐渐会明白,做了错事会挨打。于是,他就会想到躲避,一次不经意的推脱,家长便不再追究,孩子就会从中得到“经验”:这可免受皮肉之苦。所以,打骂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而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错了就要改正。简单粗暴的打骂,也许能让孩子知道错了会受痛苦,但孩子却不明白为什么错。如果家长在孩子认错后依然又打又骂,孩子就会认为,认错也不对,会挨打。若孩子不承认错误时,反而能躲过了父母的责罚,孩子就会被“教”会说谎。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有的孩子说谎是他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比如,孩子想出门玩,家长说,“玩什么?快吃饭了。”孩子就会说:“我吃过饭了。”又比如,孩子想吃糖,妈妈说:“不行,把牙吃坏了。”孩子便说:“妈妈,娃娃要吃糖。”因为娃娃没有牙。所以,家长对孩子正当或不过分的要求,应给予满足,不要认为只有“挫折”教育才能使孩子明理。在更多情况下,“顺境”教育,不仅使事情能收到良效,对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形成也有益。

孩子说谎还同父母干涉过多有关。孩子玩得兴头上,家长说,“走,回家喝水!”二话不说,拉上就走。孩子会随口说:“喝过了!”家长对孩子什么都不放心,不许这不许那的,当孩子满头大汗地玩回家,妈妈问:“阿姨让你疯跑了吗?”孩子便会说:“没有。”

当父母听到孩子的话与事实不符时,先不要认定孩子就是在说谎,而是要分析为什么,如果是希望,就尽量给予满足;如果是概念不清,就要耐心地教孩子;如果是受大人提示,就应该先告诉他,正确的答案,然后问他两个哪一个对。孩子就会想一想,再回答;至于孩子真的说谎了就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注意纠正,同时要告诉孩子,说谎是不对的,好孩子是不说谎的。并可以给他讲一些《狼来了》等有关说谎害处的小故事,以免孩子养成说谎的坏毛病。

儿童说谎,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说谎,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或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节,妈妈或爸爸生气地指着孩子怒斥:“你小小年纪居然已经学会了撒谎!!!”,伴随而来的是言语甚至身体上的惩罚。因为在很多家长们看来,撒谎是孩子成长中的恶疾,一旦萌芽,必须遏止,诚实教育要从小抓起。但撒谎对于孩子而言,真有那么严重吗?儿童撒谎就意味着道德发展出现异常?一些心理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说谎出现在每个孩子身上,与其说是道德问题,不如说它们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必经阶段。所有的父母都体验过孩子撒谎的经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说谎是不是学坏了,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谎的习惯。心理学专家认为,这种担忧其实大可不必,说谎出现在每个孩子身上,与其说是道德问题,不如说它们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必经阶段。

3岁的园园从幼儿园回来后哭着向妈妈告状,中午睡觉的时候,老师打她了。为此,园园第二天不肯再上幼儿园了。园园妈妈刚开始非常气愤,想立刻找老师理论,但冷静一想,也许这其中有什么误会?于是,她把园园全身上下仔细查看了一番,并没有发现伤痕,她又仔细询问园园,为什么老师打她?是怎么打她的?园园说,午睡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睡着了,自己睡不着,老师就用手打自己后背。妈妈问园园,老师打得疼不疼?园园说不疼。这时,妈妈才意识到,老师只是拍她的后背哄她睡觉。

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学会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家长无须过分担心,但应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1200名2岁至16岁儿童。年龄偏小的受试儿童被带进装有隐蔽摄像头的房间坐下,他们身后放着一个毛绒玩具。随后研究人员找借口离开,孩子们被要求不允许在这期间转身偷看。结果,摄像头“抓到”90%的受试儿童犯规。不过,当被问起是否回头时,这些孩子几乎全部矢口否认。

研究还显示,儿童说谎情况随年龄增长变化。两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时接近90%,12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16岁时,说谎人数回落到70%。

那么,家长如何辨别孩子是否撒谎?是否要纠正?教育专家、心理学博士唐洪表示,对于小年龄段孩子出现的无意识撒谎,家长没有必要刻意去纠正。随着他们对社会认知越来越多,知道如何区分想象和现实,这种情况会逐渐消失。而对于刻意撒谎,家长应弄清事实真相,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说谎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孩子们有意识地撒谎,目的可能是害怕受到责罚、想引起关注、想得到某样东西等。

■案例分析

孩子大部分的撒谎与成人有关,是孩子达不到成人对他们的要求。

家长在生活中的榜样作用特别明显。家长平时有说谎习惯,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A.为“迎合妈妈”而说谎

四岁的果果性格内向,她经常和妈妈说,“我不喜欢女孩子,我在幼儿园都不和女孩子在一起玩。我只和小虎、刚刚这些男同学玩。”果果今天告诉妈妈,和小虎、刚刚一起在沙堆里玩沙子了,明天告诉妈妈和这俩小伙伴一起捉迷藏了。但妈妈到幼儿园后,发现果果并没有和那俩男生一起玩,而是和楼下的玉儿在玩洋娃娃。妈妈问老师,果果平时爱和谁一起玩?老师说,果果胆子很小,总是和邻居玉儿在一起,玩一些过家家的游戏。妈妈很奇怪,为什么果果要撒这种谎?

专家分析: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已经较成熟,她撒谎可能是希望事情能这么发生。这要引发家长反思,是不是平时家人对男孩更看重?孩子有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说法迎合和讨好父母的本能。通过分析,果果妈妈想起,自己小时候觉得女生小心眼,爱和男生玩,平时也经常说男孩好相处等,也许这无意识中对果果产生了影响。

B.说谎是想获得父母关爱

妈妈带五岁的张贝贝去巴厘岛度假,晚上贝贝突然开始哭,说肚子疼得要死了,当时吓坏了妈妈,连夜和爸爸联系了第二天一早的航班回国。走之前,妈妈和贝贝说,明天一走就取消去动物园的计划了,这时贝贝又说肚子不那么疼了,第二天高高兴兴地去了动物园。后来,贝贝和父母去上海度假,又发生了同样的一幕,急得父母赶紧把孩子送去最近的医院挂急诊,后来提到要去游乐场,贝贝又好了。

专家分析:

有些孩子背后的意愿强烈可能会导致机体的一些功能失调。比如,孩子说肚子疼不想上学,是想待在家里,待在家里的动机是希望父母能陪伴,而这背后深层次原因是父母平时的关爱太少。

据介绍,贝贝从小由老人带大,平时没有和父母一起住过,缺少父母关爱,因此她单独与父母相处时会觉得不适应,她说肚子疼是为了能达到回家的目的。

C.通过撒谎表达需求要制止

正在上学前班的毛豆把同桌的铅笔盒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带回了家,妈妈发现后问他,为什么拿别人的东西?毛豆一直坚持说,我没拿,铅笔盒是自己跑到我书包里的。毛豆妈妈非常担心,孩子这么小就学会了偷窃和撒谎,长此以往,撒谎是否会变成他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专家分析:

有很多孩子撒谎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现在独生子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为集体中最好的零食、玩具也应该是自己的,遇上喜欢的就会自动拿回家。他们会编一些“老师发的”、“小朋友的”等谎言为自己掩饰。这样的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谎言就会变成惯性。

■矫正

A.无意识撒谎不必纠正

3岁左右低龄段的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不成熟,会出现一种无意识的说谎,他们会把现实和想象混淆。比如,老师问,这周日你做了什么呀?孩子说,我去了动物园!但他其实只是在电视里看了动物世界。

针对无意识撒谎,家长不必太紧张。很多孩子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例如,孩子说昨天我到月亮上去了,家长没有必要纠正它。如果孩子的语言中充满想象力就会被认为是说谎,这容易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家长反而可以借此契机,告诉孩子月亮长什么样子,月亮离地球有多远等与月亮有关的真实的知识。等孩子慢慢社会化,行为开始越来越多地模仿成人,语言也逐渐丰富,能分清你我的概念了,无意识撒谎的现象会逐步消除。

B.有意识撒谎冷处理加引导

5-6岁的孩子,把现实和想象混淆的情况很少,他们撒谎大多数是有意识的。目的可能是害怕受到责罚、想引起关注、想得到某样东西等。

孩子大部分的撒谎与成人有关,是孩子达不到成人对他们的要求。当孩子撒谎时,家长要采取冷处理方式,不要情绪过激,更不能体罚孩子,让孩子形成恐惧感。要告诉孩子你已经发现了他在撒谎,但并不给他压力。和孩子对话,引导他自己承认说谎,说出说谎的动机,耐心给孩子指明错在哪里,该如何改正。

同时,家长在生活中的榜样作用特别明显。家长平时有说谎习惯,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父母自己要诚实,如果犯了错,也要主动承认。

孩子爱说谎的问题的是什么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少宝爸宝妈都发现,孩子居然学会了说谎。那么孩子爱说谎的问题的是什么?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我儿子今年才3岁,平时都是乖乖的,最近却经常说谎了!

自己把杯子打碎了,硬说是哥哥打碎的;

从来都没见过超人,却和小朋友说自己见到超人的情形;

自己也不会骑自行车,却在幼儿园说自己骑的是最好的;

当他听到有个小朋友说家里来了客人,还带了很多玩具!竟然说他的家里也来了客人,也带了很多玩具,说得比小朋友还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了,虽然身边几个妈妈都说没事的,她家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长大些就好了!但还是很担心,怕他会变成一个坏孩子。”

幼儿说谎,其实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家长不要过于担心,但也不能直接将这个问题忽略。

小孩说谎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说谎,一种是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是幼儿认知发展中一种非常正常的行为表现,不存在欺骗的意图。待孩子心理发展成熟后,会慢慢改善,家长不需要担心。

孩子在4岁前,并不知道什么是撒谎,什么是说实话。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时还会因为记性不好而说谎……

孩子通常为了免受处罚、或害怕受到家长责备而有意说谎,抑或是为了使自己在小伙伴中更有优越感而说谎。当家长发现孩子是在有意说谎一定要加以引导、教育。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会选择说谎,有一部分来自于父母不合理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犯下的一些小错误,家长会很严厉地惩罚。其实家长惩罚得越严厉,日后孩子说谎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在孩子看来说谎比说真话更能免受处罚。孩子说谎是为了免受处罚、为了得到奖励、或是为了急切得到别人的认可。

很多家长爱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同时喜欢给孩子“爱撒谎”、“撒谎大王”的标签。

针对孩子的撒谎行为,家长引导以及教育的方式很重要!一定要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耐心教育,从而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家长对幼儿保持基本的信任。

不可以草率地认定孩子是在说谎,更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爱说谎”的标签。

这种负面的标签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更不利于对他撒谎行为的纠正。

“你说谎,会长长鼻子哟”

再不吃饭,大灰狼就要过来把你抓走咯”

“还哭,警察叔叔就要来咯”

“电视机坏了,看不了动画片啦”

我们害怕孩子不诚实,不喜欢孩子撒谎,可事实上,却经常对孩子说谎糊弄他们,而每一次他们都认真地信了。

我们都知道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而爸爸妈妈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模仿对象。家长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家长一定要实事求是,言传身教,做好榜样作用,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模仿对象!

养育孩子,有时需要家长们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要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常识!

孩子爱说谎都说明了什么?


其实,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

2—4岁:爱说大话

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当你带孩子从公园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换个角度想,这说明他的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你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他也同样不能把他的梦和真实生活区分开。

也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他们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是他们做出了这些错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淘气会使爸爸妈妈不高兴的,所以撒了个谎。

听到谎言怎么办:这么大的小孩子因为说谎就受到惩罚,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许还会有负作用。

事实上,你对诚实和正直的长篇大论,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只是耳边风;惩罚也不能使他知道问题处在什么地方。而且,以后他肯定也不愿意让你知道那些淘气的事了。所以,更加关注他的不良行为效果会更好一些。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兴,所以不想告诉我真相。但是我亲眼看见你打了小朋友。如果你下次对他有礼貌些,我想他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的。

另外,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他想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属于他了。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场拿到喜欢的玩具就说是他自己的,那么你就要清楚地告诉他:“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拥有这个玩具,但是它并不真正属于你,它属于这个商场。”慢慢地,孩子将学会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小小谎言过于在意的话,将会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与其揭穿孩子的谎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机会。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压制孩子的幻想,因为有了幻想,才会有创造力。因此,父母惟一应该做的就是确保孩子的幻想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比如说,父母可以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飞起来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如果孩子的话总是不着边际,那么父母最好给孩子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了,让孩子懂得待人诚实很重要。

爱说谎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