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和70后的父母更多的期望孩子能成龙成凤,更多注重孩子的智商,但是到了80、90后的妈妈们这里,则风向一转,更注重孩子情商培养了。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孩子的情商培养?培养孩子的情商有什么好处?

有助于孩子认识自身情绪

使孩子更能观次与认识自己的情绪,更能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能认知感觉与行为的差距。

有助于孩子妥善管理情绪

使孩子更能忍受挫折,更值得经解愤怒,较少与人发生口角,打架或破坏课堂秩序。较能适当表达愤怒而不必诉诸打斗,较少被休学或退学,较少表现出攻击性或自暴自弃的行为。

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励

对自我、学校及家庭较具正面观感,较善于缓解压力,较少感到孤独自卑或焦虑,善于将情绪导向正途,更负责、更能专注眼前的工作,较能克制冲动。

使孩子认识他人情绪

较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较懂得倾听。

使孩子能够进行人际关系管理

对人际关系的分析与了解能力增强,更懂得解决与协商纷争,较懂得解决人际冲突。沟通时更清晰,有技巧、较外向,较有人缘。与同学关系改善,朋友较常邀约,较能体贴关心别人。较合群,更懂得合作、分享与互助。与人交往时更懂得互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成绩与在校表现的改善。

精选阅读

孩子为什么爱“偷窥”?


情景故事(一):

最近,小萍颇感苦恼:2岁多的儿子似乎对大人的身体特别感兴趣,家里任何人要洗澡的话,儿子都嚷着要看。自己和丈夫也就无所谓了,可是儿子就连叔叔、婶婶洗澡也要看。

小萍的小叔子才20多岁,新婚不久,儿子的这种要求着实让大家觉得很尴尬。开始的时候,小萍不让孩子看,可是孩子总是闹个不停,让小萍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

专家支招: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尽情地看。

事实上,2岁半,正是孩子对于“性”最初意识的开始。不过这时候孩子对于人体的好奇,只是无目的的简单探索,其实他只是迫切地想知道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这一时期孩子的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会使他潜意识的在心里蒙上一层阴影,认为人的身体是神秘和羞耻的,而这种意识并不好。

因此,这时候家长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给孩子搬个小板凳,让他尽情地看。其实,孩子的这种好奇并不会持续很久,只要满足了好奇心,日后你要他看他都不看了。

情景故事(二):

听到4岁半宝宝的话,妈妈阿华吓了一跳。当邻居问起自己的宝宝知不知道男孩女孩的区别时,宝宝竟然说:“我知道啊,幼儿园上厕所的时候我就看过阿楠的,我还摸过她的屁股呢!她也摸过我的小鸡鸡。”

孩子在幼儿园竟然这样!难道宝宝变坏了吗?阿华第二天赶紧去了幼儿园向老师询问个究竟。

专家支招:

据专家介绍,4岁的孩子最容易提出有关性别的问题,比如,问家长“我是从哪来?”或者“为什么妈妈的乳房比爸爸大?”等等的问题。而“性游戏”多数就是来自于他们对于人的身体的好奇心,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来认识性,而对自己和别人身体的好奇和关注,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期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因此对于孩子的探究式“性游戏”,我们既要保护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消极的一面。家长或老师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游泳换衣服时、洗澡时、上厕所时,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认识个体的器官,向孩子说明男女身体是不同的。

情景故事(三):

幼儿园午睡时,老师走到6岁的婷婷身边,只见婷婷仰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盯着天花板,两腿夹得紧紧的,当老师去动她的被子时,婷婷马上停止了动作,显出一副紧张的表情。

专家支招:

当孩子在触摸生殖器时,父母可以“视而不见”,不要对孩子以任何强化的行为,比如笑他、强行将他的手拿开、吓唬他那样做小鸡鸡会得病等等,如果父母这样做,儿童会反而加强他的这个行为。父母最不能够做的是训斥孩子,不能用下流、犯罪之类词语评价孩子的手淫行为,甚至打骂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对于有手淫行为的儿童,父母应该告诉他(她)这个行为是隐私的行为,要在自己的房间或避开外人进行。总之,手淫是一个儿童成长中正常的行为,顺其自然就好。

孩子为什么偷看老师小便


13岁的男孩小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当妈妈把他带到我面前的时候,看到他那么健康阳光,不能够想象偷看女老师小便的事情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妈妈向我讲述了小凡的故事。

十年前,小凡的父母离异,他跟着妈妈生活,妈妈对小凡给予厚望,严格要求,至今未婚也是为了儿子。在儿子3岁多的时候,哭闹着要求看妈妈洗澡、换衣服、上卫生间,妈妈一概拒绝,因为妈妈认为男孩不可以看女人的身体,怕孩子学坏,妈妈认为在这方面自己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我问:“孩子从来没有看到过你的裸体吗?”“没有”,“孩子问过性问题吗?你与他如何交流这方面问题呢?”“问过一些,比如乳房方面的问题,我不准许他问这方面的问题,后来他也就不再问了。”

事情出在两周前。小凡到英语老师家里补课,英语老师是个未婚的年轻女人。家里只有小凡和老师。补完课后,小凡正在收拾书包,发现老师在上卫生间,卫生间门的下部是活页状,可以看到卫生间内的情况,小凡抑制不住好奇与冲动,趴在地上偷看了老师小便,结果被老师发现了。年轻的女老师不懂得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缺乏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情急之下大骂小凡是流氓,并立即电话告之小凡的妈妈,威胁小凡要将这事上报学校,让小凡名誉扫地。当时的小凡已经惊吓得说不出话来,脸红一阵白一阵。妈妈到达老师家里后,也对小凡一番大骂,以解老师的羞愤情绪。虽然经过妈妈的努力,老师最后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没有再追究这事,但小凡的情况就此完全变了。

以前小凡成绩优异,学习认真,正因为这样才考进了该市重点中学学习。事情发生后,小凡情绪低沉,学习直线下降,老师反应他上课走神,不完成作业。经过老师和妈妈的帮助见效不大。后来妈妈为他收拾床垫时,在床垫下发现了很多色情影碟和色情书籍。妈妈如坠深渊,近乎崩溃。

在我的家里,我和小凡单独聊天,小凡告诉我,他就是想看看女人的性器官与男人有什么不一样,女人没有鸡鸡怎样小便,所以他偷看老师小便。“胡老师,你觉得我是流氓吗?”

“你不是流氓,你依然是以前那个爱学习,品行端正的好孩子,你只是想了解女人的身体与男人有什么不同,在你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有的孩子是通过书籍或图片,而你与他们的方式不同。你所采用的方式不被社会习俗和文化所接受,这样的方式还让老师受到了伤害。如果你是3岁的孩子,这样做是被允许的,但你已经13岁了,这样的行为就不被允许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身体的隐私权利还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你的行为侵犯到了老师的隐私,所以老师才会有这样激烈的反应,你明白吗?你可以像其他人一样,用图书的方式来了解性知识。”

我与小凡交流了他对性存在的困惑,也为他讲解了相关的性知识,其中传递着我的性价值观,离开的时候我送给他我编写的《成长与性》。但是小凡的妈妈没有继续给予儿子支持和帮助。一年以后我得到消息,小凡被妈妈送到另一个城市的亲戚家。远离妈妈的日子,他对网络上的色情图片和电影更加痴迷,经常躲在自己的房间一边看色情画报、电影一边手淫。现在,小凡已经上高中,亲戚对小凡的管教也已陷入困境。

青春期是一个人性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童年期被压抑下来的性欲望会在青春期重新苏醒过来。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对“性”的看法已经远离了“童年区域”,开始进入成年人的“性领地”。当然,并非每个孩子在童年期受到性压抑后都会按照小凡的轨迹发展,受到性压制的孩子会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性心理发展的受挫。不论在童年期还是青春期,父母都要为孩子了解性信息建立有效的可监控的通道,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通道,孩子只有采取偷偷摸摸的、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进行。这也怪罪不得我们的孩子了!

什么是有效的可监控的通道呢?那就是父母开明地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帮助孩子在每个年龄段解除对性的困惑,在孩子了解性的过程中有父母的全程参与和监控,这样的途径建立起来后,孩子就不会背着父母偷偷了解性信息了。

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在儿童期的性教育,没有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等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依然有机会弥补。如果小凡的妈妈在小凡青春期到来的时候,主动买回一些相关书籍,与孩子一起看或交流,满足小凡对异性身体了解的欲望,同时对孩子进行保护身体隐私,尊重他人身体隐私的教育,小凡就不会做出偷看老师的事情了。如果小凡的老师懂得孩子的心理,接纳小凡并帮助小凡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果小凡的妈妈继续帮助小凡,而不是将他放在亲戚家里,或许小凡的人生之路与现在完全不同。

孩子你为什么长不高?


童生长学权威、“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创制人叶义言教授直言,几乎所有增高悲剧的背后都是家长缺乏相关知识,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体长高,其中缺乏骨龄监测、性早熟、吃得过饱成为造成孩子矮小的三宗罪。

身高出现差异可能是外因造成

上个世纪80年代,叶义言教授被公派至英国跟随国际儿童生长学开创者泰勒(Tanner)从事儿童生长的研究,回国后近30年里,他一直从事儿童生长发育研究和临床工作,并结合中国人实际,创建了“叶氏骨龄评分法”作为中国儿童检测骨龄和预测身高的标准。叶教授告诉记者,国际上曾一度认为中国人矮了,是人种问题。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在以每10年增加1.5~2厘米的速度递增,为什么会造成个体差异,关键是人体外部环境造成。

骨龄监测要从出生到成年

叶教授表示,在国外,尤其在西欧,经常有家长为身高带小孩看医生;可在国内很少见,几乎没有家长知道孩子一出生就需要进行骨龄监测,每年应监测1到2次,并持续到成年。通过骨龄监测,一旦发现孩子生长曲线向下,就要及时找原因。其中几个节点和时期尤其重要。

第一个节点是孩子2岁时,因为这时是第一生长高峰结束,第二个节点是青春期开始前,因为人体即将迎来第二次生长高峰,必须进行骨龄监测。同时,婴幼儿期(2岁前)和青春期(10~15岁)这两个阶段生长最快,2岁前约长高30~40厘米,青春期约长高25~30厘米,这两个期间必须保持骨龄监测。最后,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的生长曲线。孩子不断在长高,若生长停滞,或年增高不到4厘米,或突然特别加快,都要找到原因。总之,定期监测骨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最重要的。

要长高还须防性早熟出现

凡青春征象出现在7岁前,或初潮出现在10岁前被认为是性早熟。叶教授指出,性早熟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骨龄提前成熟。医学上,也是通过监测骨龄来判断是否性早熟。所以,孩子要长高,必须防止性早熟情况出现。而且性早熟具有蒙蔽性,往往性早熟的孩子比同龄孩子还要高,但生长期肯定结束得早,等家长发现孩子不长个的时候,孩子的骨龄已经成熟了,这时候要增高就已晚了。所以,孩子最好一年检查一次骨龄,一旦发现骨龄增长过快,就要找原因。

目前我国已有较好的控制性早熟的药物,问题是性早熟通常都很晚才被家长发现,这时孩子的骨龄基本成熟了,要长高已经很困难了。所以一旦通过骨龄监测确认儿童性早熟必须及时进行医学介入,延缓骨龄成熟,确保儿童继续生长。

最后,叶教授一再强调,孩子矮小就是一种医学病症,要增高必须找掌握有关技术的专业医生或专家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否则不如听其自然。

孩子吃得太饱也长不高

叶教授还表示,儿童的身材高矮跟睡眠也有直接关系,人体在23点到凌晨1点会由大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但如果此时人体处于清醒状态,生长激素会停止分泌,所以青少年最好在晚上10点前睡觉。这样,入睡1小时后正好赶上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家长普遍会犯的错误是总是让孩子吃饱,这会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因为人在血糖低的时候,也就是饥饿状态下,会在客观上促进脑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刺激儿童骨骼生长。所以,小孩吃过饭后,就不要再喂零食了,特别是那些垃圾食品,不但阻止饥饿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还造成儿童性早熟,让孩子彻底成为矮个子。

婴儿期:饮食技能、习惯的培养

婴儿期的生长通常不受遗传影响,营养却是影响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专家非常肯定地指出了营养在婴儿时期的重要性。婴儿在8个月后逐渐向儿童期过渡,此时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成年身高。此类过渡延迟将使其成年身高减损。所以,婴儿期的营养非常重要。

对策:

1、合理喂养

及时添加辅食

婴儿满4个月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因为4-8个月时是婴儿形成吞咽固体物所需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学会吃东西,这种吃的技能是后天才学会的,如果6个月之后还没有添加辅食,婴儿就很难学会从进食液体食物到一半固体食物到全部固体食物的过渡,不能及时完成这种过渡,吃固体食物就不能下咽,容易呕吐,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2、什么都要吃,食物尽量多样化

人们习惯给食物定性,热、寒、温、滞等,结果很多食物似乎都不太适合婴儿。从营养心理学上讲,如果婴儿时期食物品种过于单调,到了儿童期,出现偏食、挑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所以,食物要尽量多样化,尤其在婴幼儿期,尽量接触丰富多样的食物,不但能保证营养供应全面,而且能防止以后挑食的不良饮食行为。

儿童期:每年增高5-7厘米,性早熟应看儿科内分泌医生

在儿童期,3岁以后孩子每年能长高5-7厘米,到底是5厘米还是7厘米则取决于遗传、环境、营养等综合因素。所以,在这个“平稳”增长期,家长要关注孩子每年的身高并加以测量。

对策:

1、3-6个月测量一次身高

人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太频繁地测量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有些家长给孩子测身高,这个月长了0.5厘米,下个月只有0.3厘米,就着急找医生了。其实,只要3-6个月测量一次,每年增高5-7厘米就“达标”了。

2、性早熟应看儿科内分泌医生

个人的性早熟与群体的发育提前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家长不要以为现在孩子生长发育提前了,就以为自己的孩子早些发育没有关系。如果女孩子在8岁之前出现乳房增大、阴毛、腋毛生长等任何一项或多项第二性征,或月经初潮于10岁以前;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阴茎及睾丸增大、阴毛生长,10岁前变声等性发育表现,则为性早熟,此时要及时找儿科内分泌医生就诊。

青春期:发育之后身高突增

在青春期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催化作用,女孩平均可长25厘米,男孩30厘米。家长应注意,如果女孩初潮后和男孩变声后两年之后,身高不理想,此时再进行干预已经不太可能有效果了。

对策:

1、关注发育之后的身高突增

女孩乳房发育后一年左右,男孩则在变声前,身高生长加速。最快时女孩每年可长8厘米,男孩每年长11厘米。女孩初潮后平均可再长5厘米,男孩变声后可再长5-10厘米。所以在整个青春期,女孩平均可长25厘米,男孩长30厘米。这种生长规律,家长应该有所了解。

2、睡眠、运动能帮助长高

在青春期,充足的睡眠有助青春期高速生长;运动,尤其是跳绳可显着增加孩子的生长速度(即使在初潮出现后也是这样),同时还能增加身高突增的持续时间。所以,青春期尤其要注意睡眠和运动,这将对成年期的身高有重要意义。

孩子长个有规律

人体的高矮是由骨骼的生长发育决定的。在长骨的两端,有一种专管骨骼生长的骺软骨。未成年时骺软骨不断增生,骨骼就不断增长;成年后增生停止,个子也就不再长了。

◆骨龄

骨龄是发育的指标,它决定孩子的最终身高。如果年龄大于骨龄,提示孩子生长迟缓;如果年龄小于骨龄,提示孩子性早熟。所以想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应该到正规医院拍摄骨龄片。医生会根据骨龄片上显示出的骨骺闭合情况来判断孩子的生长潜力。

◆身高增长规律

【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高约为50厘米;

【出生第一年内】身高增长速度最快,平均约增长20-25厘米;

【1-3岁】平均每年约增长8-10厘米,至1岁时身高约为75厘米,2岁时约为85厘米,3岁时约为95厘米;

【3岁后】增长速度逐渐递减,每年约增长5-7厘米;

【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可长20-30厘米,女孩子长15-25厘米;

【青春期后】身高增长逐渐减缓至停止。

◆季节变化

儿童的生长速度在四季并不相同,生长最快的是五月份,平均达7.3毫米,十月份长得最慢,平均只有3.3毫米。因此,每年四五月份是宝宝长高的最佳时间。

对于家长来说,掌握孩子身高增长的规律,有助于早期发现孩子身高的异常,以便早些采取相应治疗或干预措施。

9种情况需关注孩子的身高

做了20年儿科医生,每每拿着孩子已经闭合或即将闭合的骨龄照片,总不忍心说:“孩子,你的个子不会再长了。”但又不得不说。总结下来,以下9种情况的孩子,可能会面临身高偏矮的问题:

1、家族性矮身材(即父母身高偏矮)。

2、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足月小样儿)、早产儿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儿,其中10%-15%的孩子2岁后不能追赶到正常身高曲线。

3、青春发育前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

4、与同龄孩子比身高较矮。

5、性发育过早或过迟发育。

6、肥胖儿。

7、臀位产、难产、出生窒息、脑外伤等病史又合并生长缓慢。

8、曾服用或长期服用增高药、增强免疫药、糖皮质激素、补肾益气中药的孩子,合并性发育过快、生长突增过早等现象。

9、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一些先天性甲低患儿在2岁前发病,如果不经治疗,会造成智力低下。但2岁后发病通常表现为生长障碍、便秘、贫血、活动少、食欲低下等症状。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长得慢也是病,他们要么把孩子的身高交给时间,要么花大量的钱给孩子补充营养,使用增高器械,殊不知这些盲目的措施往往耽误治疗,甚至适得其反。希望家长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常识。

掌握孩子生长情况

首先是观察。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周围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长得慢、个头矮,就应尽早找医生咨询,通过孩子的生长量表,了解孩子是平均身高还是偏矮身高。

其次是记录孩子的生长速率。

如果孩子2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每年生长的高度不到5厘米,应该就医咨询。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家长应该记录孩子每年长多少。如果没有测量,孩子的裤子几年都穿不短,肯定也有问题。

第三是注意孩子的性发育。

性早熟或青春早发育的孩子会伴有骨龄提前,可能导致“高小孩”、“矮大人”现象。现实中不少孩子在小学时身高比同龄孩子高,身材也壮,家长从没想过孩子会有身高问题。但到了初中或高中孩子生长速率逐渐下降,在班里排队越来越靠前,如果那时再来就医,孩子的骨骺可能就已经闭合或接近闭合了。

也就是说,孩子就医时不理想的身高,可能就是他的终身高度了。

长高两大法宝:营养和睡眠

第一法宝:注意孩子的营养。

想让孩子长高,应保证孩子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来源。

首先,蛋白质是长高和生长的主要原料,每天应保证一定量的供给,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如瘦肉、鱼、虾等海产品,动物内脏、鸡蛋、牛奶中,豆制品也是较理想的优质蛋白来源。

其次,家长应提供孩子足够的钙质,以帮助孩子骨骼的生长。牛奶是最理想的钙质来源,每天最好保证500ml左右;豆汁、虾皮及各种蔬菜中也含较多的钙。

第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促进生长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锌元素,故应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海产品,适当吃一些坚果类食物,以提供充分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四,米面类主食是机体的能量来源,每天应保证有基本摄入量。当然,脂肪类食物也是构成机体的原料,也应有一定量的摄入,但应避免油脂过多的食物。总之,饮食上应注意荤素搭配、有粗有细、食物品种尽量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尤其要注意少吃甜食,因为甜食会影响孩子长高。

第二法宝:充足高质量的睡眠。

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0点~凌晨2点之间,入睡后35~45分钟开始分泌量增加,所以最好在9~10点之前上床睡觉,每晚保证孩子有9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时间,高质量是指孩子的睡眠质量要好,深睡眠时间要足够长,而且,睡眠时肌肉放松,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具?


孩子们为什么都喜欢玩沙滩玩具?不知你有没有观察过,许多孩子在雨天里特别喜欢踩水潭,非要溅一身水才高兴呢!不管母亲在身后如何指责、阻饶,也要看看水花是怎么往上溅的。要是下大雨就更来劲了,冲出屋子在雨中嬉戏玩水,淋得浑身湿透,毫不在乎。沙子和泥土对成人来说,也许是一些不受欢迎的东西,而它却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当孩子走过工地旁地沙堆和石子堆时,偏偏要从这“小山上”走过去,伸手捞点什么,然后再扔出去。有时候就索性蹲在沙土堆边,造起“小山洞”,挖起“小河沟”来。

宝宝不喜欢自己的玩具

我们常在托儿所观察到学龄前阶段的幼儿,常常不喜欢自己的玩具,而要别人的玩具,这一点令很多父母百思不解的,以下即针对在幼教经验的观察中,分析其原因如下:

1、受电视广告与流行的影响

宝宝最崇拜英雄,尤其是电视卡通影片中的主角。就宝宝而言,拥有流行玩具在群体中较容易获得认同。

2、玩具不是自己所喜欢的

也许玩具很美丽、价值很昂贵,但不一定是宝宝需要的。既然是宝宝要玩的,大人应当尊重他的选择,在购买玩具时,也让宝宝参与意见,对宝宝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

3、家中的玩具太多

家中玩具太多,引不起宝宝的兴趣,该怎么办呢?可以把一部分玩具暂时收藏起来,过些时候再拿出来玩,以增加玩具的新鲜感。

4、喜新厌旧

幼儿对于玩具多半是喜新厌旧,价值观念和大人不完全相同,只要是新奇的、没见过的或是没玩过的,对他来说都是好玩的。

5、不知道玩具的多功能玩法

父母买了新玩具给宝宝,未先引导宝宝玩法与陪伴宝宝一起玩,使宝宝对新玩具的接触,只有外表新奇漂亮、单一玩法,待新鲜感过后,即抛弃一旁;若看到别人在玩相同性质玩具或展现出更多功能的玩法,即被吸引,此时对自己的玩具即不感兴趣,而会想要别人的玩具。

正确教导宝宝玩玩具

要减少宝宝不爱自己的玩具,而总是要别人的,正确引导或教导宝宝玩玩具很重要。

(一)玩具俱乐部的成立

可带宝宝参与玩具分享活动、跳蚤市场或玩具维修站等,让宝宝藉由玩具的交流而更珍惜且了解玩具之价值。

(二)自己动手乐趣多

除了购买现成的玩具,父母可以尽量协助宝宝自己动手做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创作的兴趣和能力。而父母多陪宝宝一起制作,与宝宝同乐增进亲子关系。

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利用,例如?洗发精空瓶可以玩水枪;铁罐可以做高跷;轴可以做汽车;纸盒可以设计成各种玩物;或是用塑胶泥、面团捏成各种玩偶等。这些自己创作出来的玩具,对宝宝来说,比起那些很昂贵,而不能乱动、乱摸的汽车、娃娃,就要有趣得多了。

(三)动动脑筋变花样

旧物新玩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换个方式来玩旧有的玩具,慢慢地引导宝宝。这样一来,不但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发挥他的想像力,更可培养惜物爱物的好习惯。

(四)影片欣赏玩具总动员

为了让宝宝更珍惜玩具,可陪同宝宝一起欣赏“玩具总动员”,让宝宝藉由玩具的心声,以同理心的态度去面对玩具,并珍惜爱护自己的玩具。

假使游戏是小孩的工作,那么玩具就是宝宝的工具。如果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小孩的游戏是不真实的,那么宝宝的玩具在成人的现实生活中就是多余的东西,因此,请珍惜且尊重宝宝的选择与玩法,不要抹煞宝宝抒发情绪与建构的管道,这是奠定人格取向的重要指标喔!

如果宝宝喜欢别人的玩具,那么,向对方借也无妨,父母还可以藉这个机会,教导宝宝对同伴应有的礼貌与尊重,知道爱惜别人的玩具和守信用的美德等。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沙堆上能造鸟窝、挖洞、建水库、筑堤坝,孩子们成了一个个小建筑师。孩子们在沙和水中,千变万化地玩个不停,带来无穷欢乐,并大大地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宝宝情商的6个手段


情商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的商数。与智商相比,情商的遗传成分要少很多,主要是后天形成的。这就意味着,无论你的孩子天赋如何,都可以从幼儿起进行培养,帮助他创造成功人生。

1、爸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家长自己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有可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

爸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3、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爸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诉、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

4、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家里来了客人,爸妈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孩子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爸妈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方法。使孩子增长见识,从而,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变得落落大方。

5.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爸妈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孩子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6.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互相信。

过渡阶段的孩子为什么厌学


孩子上一年级了,表现出厌学的倾向。其实这是过渡期的表现,孩子在上一年级时,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了,自然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这个时期并不需要家长太过关心孩子的成绩,而且应该将重心放在引导孩子渡过这个时期上。

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也不例外。

儿子从小到大,我都把他当成大人看,凡事总是和他讲道理。这样他则更早熟一点,知道的事情也比周围同龄的孩子稍微多一些;用脑筋急转弯考他,他的脑子也比邻居的孩子转得快。因此,我早早地让他上了学。

记得,儿子是5岁半上的小学一年级,这在我们那个县城算是比较早的。为此,我事先还托了关系找了人,可没过几天,他就和当初上幼儿园一样不想去了。他说:“学校总是教那几个‘ɑ’‘o’‘e’,烦死人了!”

我好说歹说,告诉儿子过几天老师就会讲新鲜的,才把他哄到了学校。可他每天放学回家,总是一脸苦相,仍然抱怨老师不给讲有意思的东西。

老师留的作业,儿子也不好好做。生字练习,他常常是写着写着就睡着了。每到这时,我都不忍心叫醒他,但又怕他第二天上学,挨老师的批评,于是,就替他写,还故意写得歪歪扭扭的,以免被老师看出来。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儿子的字直到现在都很糟糕,我常与他开玩笑说:“让一只蜘蛛沾上墨在纸上乱爬,都比你写出来的字好看。”但那时我没有去想后果,只是心疼坐着小板凳伏在茶几上(桌子够不着)写作业的儿子,不忍心叫醒他,更不忍心去责骂他。今天我讲的这件事,是作为负面例子列举的,家长们切不可仿效。

算术他更不好好学,因为100以内的加减法他早都学会了。结果小学一年级时,每次考试他都排名偏后,尤其是算术,还得过好几次倒数第一。

家庭的早期教育超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节,是导致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因为孩子觉得自己会的比老师还多,自然就会既不喜欢学校又不敬佩老师,这样不上不下地晃过一个学期,孩子不想学习的习惯就养成了。

许多从小聪明、长大了平庸的孩子,都是在这个接轨期没有过渡好。这个过渡阶段在孩子的人生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恰恰是这个环节特别容易被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所忽略。家长觉得一年级不是很重要,而且孩子在学前已经学过不少东西,所以不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老师则多半把精力用在了纪律管理上,从而忽略了这个阶段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这时家长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还陶醉在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聪明,一旦用功就能迎头赶上的良好感觉中,那么这孩子就差不多给耽误了。因为这已经不是他想不想用功的问题,而是他还会不会用功的问题了。

我以为,在新的教育体系尚未构建好之前,家庭早期教育应当更多地放在孩子习惯、品德和性格的培养上,而不应该是提前帮助孩子填充过多的知识。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做事作风的关键时刻,是一个人一生的奠基期。现在,“接轨”已是一个时髦的名词,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就更应仔细地研究、认真地对待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接轨问题,不要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妈妈该培养男孩哪些情商?


建议一:让男孩学会爱

要十分用心地告诉男孩:“妈妈是很爱你的。”男孩感受到这些,就能够容易接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因为他有了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朋友,面对人生。

小剑喜欢打人,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起哄等。老师向他的妈妈反映了很多次,妈妈也经常教训他,可是却没有什么效果。

无奈下,妈妈向一位心理专家咨询。专家了解到,由于父母工作忙,小剑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在童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父母关爱。上学后,他来到父母身边,一直表现得比较叛逆,经常跟父母顶撞,在学校里也总是惹是生非。

心理专家告诉小剑的妈妈,孩子是因为在家里获得的关注和爱不够,所以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妈妈平时一定要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是爱他、关心他的,这样就会减少他的激烈行为,变成懂事的好孩子。

男孩最初的人生信心和力量,首先来自于父母。男孩打人或不爱跟别人交往,就是他不具备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父母每天工作再忙,也要花时间跟男孩在一起;即使没有很多时间和男孩在一起,也要有效地利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建议二:让男孩学会承受

独生子女的心智状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认为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与呵护,都是理所当然的。妈妈应该告诉男孩,要想让别人爱自己,就必须学会爱别人。爱需要双向的交流,才能长久、深厚。

振振是个调皮的男孩,这天,他不小心在玩耍中受伤了,右腿骨折。妈妈带他来到医院,医生给他打了石膏,让他回家好好休息,不能乱动。

这下振振可难受死了。他烦躁不安,可又不敢动,就对着妈妈大吼大叫。妈妈每天精心给他做了可口的饭菜,他动不动就说不好吃,甚至把饭菜倒在地上。妈妈知道是孩子心情不好,所以处处将就他,可是妈妈越忍让,振振越变本加厉。

男孩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是锻炼情商的最好时机。妈妈要告诉男孩,人生总有一些目标是达不成、实现不了的。人也总会遇到挫折、不如意,有些事不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勇敢面对现实,静下心来,仔细分析现在的状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实现自身发展。

建议三:给男孩适当的心理干预

“孩儿脸,变三遍”,孩子的情绪通常转换很快,如果孩子受到挫折了,或者跟其他小朋友有一些不愉快,也许正哭着,突然看到好东西,含着眼泪就会笑出来,这是正常的现象。

如果男孩沉浸在某种情绪中,久久不能出来,一连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这样就必须引起妈妈的注意,要适当做一些心理干预,把男孩从负面、不愉快的情绪中拉出来。

心理干预不一定要看心理医生。妈妈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就像身体生病,需要吃药、打针一样,每个人的心理也会生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妈妈要及时采取措施,帮男孩梳理心理阻塞,让男孩的人生路更通畅。

建议四:多关注男孩的情感需求

男孩处于焦虑时期更需要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男孩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不要对他们过于责备和要求,更不要只从物质方面对他们进行补偿,更多地是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告诉他们父母始终都相信他们,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