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的童话故事

2020-05-26 不知道的童话故事 叫不知道的童话故事 一定要胎教吗

你一定不知道,积木还能这样玩。

寒冬远去暖春到,很多幼儿园都会举行亲子出游活动。为了让这个活动能够举办成功,首先要做一份活动策划方案。借助活动方案就避免意外的发生,中班幼儿亲子活动方案游戏教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你一定不知道,积木还能这样玩》,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积木,是一个备受推崇的经典玩具。经典永流传,在很多年前,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就在玩了。父母很热衷于给孩子买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名曰,怀旧。

爱因斯坦小时候最喜爱的玩具就是下面这个积木,老积木年龄超百岁。

现在的积木出现了很多变体,和我们之前玩的不一样了。我们那个时候,材料比较单一,积木只有木头做的,而且块数也比较小。现在的积木材料多元化,除了经典的木制材料外,更多的是塑料、塑料泡沫、还有一种叫做磁力片的积木。这些塑料积木,除了高大上的品牌之外,其余的非常便宜。

积木也会陪伴孩子很长时间。我同事孩子六岁了,之前一岁多给他买的积木他还在玩着,买积木还是很划算的,用现在流行的算法,就是将一个东西的价格平均到每天,这样你就舍得买一些贵的东西了。就不说这种算法的弊端了。

积木是以简单制造复杂,很刺激想象力,一盒小小的积木,可以做桌子、造桥、砌屋,乃至建塔、筑城,完全是一副小小工程师的样子。

1.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2岁以前的儿童属于感官动作时期,这个时候的婴儿靠视觉,听觉,触觉来了解这个世界,搭积木可以增强小孩的认识范围。

宝宝在摆弄过程中,可以感知积木不同的颜色、形状、积木和其他物体接触发出的声响,大小、粗细、高矮、长短等等。

2.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宝贝在搭建积木工程运用思维的同时,会可以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

如积木的颜色,积木碰撞的声音,同时积木和其他物体接触发出的声响,以及手拿积木的感官、体会,都能有效的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3.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空间认识能力。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会刊《心理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孩子经常玩积木、拼图和棋盘游戏,空间推理能力会更强。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家杰米·吉罗特博士表示,玩积木类的玩具有益开发儿童的空间感,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空间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有益于提高儿童智商。

4.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有多重要就不多说了,只要你想想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多少次被手机打扰你就知道了。

在专注力的培养上,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玩积木是个好方式。

积木玩具的搭建是件细心全面的工作,一幢楼房需要几十块积木才能搭成,因而要求孩子认真、细心、坚定地去实现。

大人以玩乐高减压,也是因为玩积木的过程中,需要非常的专注,这样可以抛却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

5.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很多艺术品的形式是小孩玩剩下的。比如用积攒下来的瓶盖,组成一个什么图形。用火柴组成一种什么图形。比如,乔布斯去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用4001张便利贴,组成了幅巨大的乔布斯头像。

还有用各种苹果产品组成的乔布斯的头像。

还有用牙签做成的艺术品。

用瓶盖做成的艺术品。

这些实质都是在玩积木,只是积木的材料不一样。

6.玩积木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无疑,在玩积木搭建的过程中,对想象力的运用是非常充分的。

爱因斯坦把自己的成就主要归功于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小时候用积木搭出钟楼、教堂、市政厅,还常常自己创造出许多玩法。比如,他喜欢用卡片搭房子,能一直搭到十四层楼高。他看着自己的“建筑”时,便感到创造的快乐。

7.玩积木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另外,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都对培养科学思维很有好处。

积木玩好了可以为以后的职业铺路!

在书店里,我们也会时常看到图书被摆放成各种造型。这也是玩积木的一种。

只要有关摆放、组合的,都是在玩积木游戏。再如最普通的超市堆头。

如果积木玩的好,以后不愁找不到工作。比如,如果积木玩的好,可以在新华书店里工作,并且很可能因摆放图书造型摆放的好,而获得业务技能大赛的冠军。积木玩到高境界,还可以以搭积木为职业,并且能在玩中获得社会承认且保持一定收入,成为乐高专业认证大师。如果觉得乐高贵的话,也可以玩玩瓶盖和牙签,小孩玩牙签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要注意的是,孩子玩积木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只是“陪伴”。不要限制和规定小孩的自主创作和玩法。

很多人知道玩积木的好处,不知道那么多的好处,至少知道积木是益智玩具,但却不知道积木怎么玩才好。就像我们知道魔方是个好玩具,然而可悲的是我们很多大人都不会玩魔方。

孩子一个对秩序的敏感期,这种对秩序的极端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关注秩序,因此,他们会这样玩积木。将积木的不同类型归类。按颜色,按大小等进行摆放和垒搭。

搭建是积木最主要的玩法。

刚开始照图纸或者说明书来。熟练之后,可以充发发挥想像力自由组合。

要让孩子充分地认识物体的多种用途,“一物多用”,这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1.玩水或是放在水里玩。以塑料积木为主,洗澡的时候,给他扔几个进澡盆。他想舀水就舀水,他想在水里搭着玩就搭着玩。

2.垮塌与防垮塌。孩子还很享受搭好的积木掉下来的过程。现在的积木之间联结的太紧的,要让搭好的积木垮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人不会觉得积木倒下来有趣,因为我们知道地心引力的存在。我们大人对更大的东西垮掉很有兴趣。每一个要爆破的大楼,都会引来很多人来围观。

现在有以拆掉积木的一部分,而不让积木倒掉的一种积木玩法。也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挑棍游戏,把所有挑棍抓在手中,垂直与桌上,放手。棒棒撒开后,然后将挑棍一根根地挑起来收回,但不能动到或碰到别的小棒。失手者,换另一玩家提取。谁挑回的小棍越多,收集的分数越高,谁就是赢家。现在流行的这种玩法是有一种积木叫做叠叠高。我认为叠叠高也是一种积木。

不用去买专门的叠叠高,积木本身就自带这种功能。

3.跷跷板。在跷跷板的两边放上色彩、大小相同的积木,试试它们的平衡。也可以放上大小、数量不同的积木,看看哪边轻哪边重。

在不断的尝试中,孩子学会了区别多少、轻重等关系,这有助于建立重量、平衡等概念。

4.组装好了讲故事。有的积木已经开发了这种功能,这种积木本身就会有场景,有人物。搭好之后,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来编故事。如果买的不是这种玩具,同样可以用孩子最不缺少的想象力来实现这种功能。也可以搭配孩子别的玩具来进行,比如孩子的玩偶。

5.打保龄球。积木垒好,让孩子在一定距离之外,拿一个小球滚向积木,将积木碰倒。心疼积木呀。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具有方向的意识,对提高注意力、锻炼身体协调性也有帮助。

6.多米诺骨牌。把积木按多米诺骨牌的方式排列好,然后撞倒排在最前面或最后面的一块积木。

7.玩专注力游戏。父母在孩子无法专注时会觉得绝望,建议每天安排几个时段,来玩一种叫做“自我调节”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基本做法是,让孩子跳、跑、摇、舞,做跳跃运动,或是投入任何重复性的律动,然后你再指定频率,迅速地转换:“快一点、慢一点、慢一点、快一点、超级快……右边、左边、右边、左边……用左脚跳、现在换右脚、两只脚。”这个游戏可以有多种变化。例如,变化之一就是给孩子一堆积木,然后很快地说:“按形状分,按颜色分,现在用你的左手。”

玩积木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受局限。

孩子自己会自行开发出很多玩法。小鹿最近开发的一个玩法,就是用塑料水果刀,将摆放在盒子里的积木一一“切开”。

亲子活动扩展阅读

拼插积木 不一样的新玩法


想必大多数幼师知道,在幼儿园经常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无可避免的就要编写活动方案,使孩子在这次活动中积极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如何让才能制定出一份详细的活动方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拼插积木 不一样的新玩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Klikko工程智慧片,曾在台湾风靡了数十年,后来被引入大陆,它长相平凡,甚至有些过于朴实,说明书上说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可折叠,能进行360°旋转、变形的积木。”除了具有各种鲜艳色彩、多变的基本几何图形外,它还有各种组合的活动连杆,造型瞬间变化,组合多样,能实现很多一般的积木实现不了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尤其能培养孩子的数学几何和空间概念。

有趣的数学游戏

结构大师中,有非常多的正方形,利用连接杆,可以排得无限长。先可以和孩子玩“接长龙”,之后便可比一比,哪条龙长,哪条龙短?用不同的颜色作间隔,比如一红一绿,如此几组之后,下一个该连什么颜色了?

发现形状的秘密

刚开始的时候,让孩子随意地利用各种形状的插片和连杆进行拼搭,很快,孩子便会发现各种造型之间的规律,继而你可以有意识地先问他,再让他去用实物摆。一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一个菱形+一个三角形=?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开始儿子说是“平行四边形”,我便再启发他,还可以是什么形状?小手继续摆一摆,一个等边三角形便诞生了!这时,你便会发现智慧片的妙处。若干种相同的形状小片,可以拼成一个完整的大形状。两个相互比较,便可以让孩子直观地建立起整体与局部的思维。这些知识和经验,不用等到孩子上小学后通过老师的灌输才可以理解,而是在孩子真正的自由玩耍中获的。

智慧片多米诺

多米诺是一项集动手、动脑于一体的游戏,将竖片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竖片,其余的竖片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这种神奇的变化非常令孩子着迷。从我的陪玩经验上看,他们多半都会在你已经筋疲力尽时依旧兴致不减地或捣乱或合作,在不断的摆和推的过程中,也来让孩子自己体会摆放间距,稳定小手的位置和力度。

小小的回形针,还能玩出这样的花样


为丰富幼儿想象力,开拓幼儿视野,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老师会在班级里举行亲子主题活动,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创作。让家长、学生、老师在这天留下美好的回忆。那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小的回形针,还能玩出这样的花样”,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重要的是,做这些只需几分钟或几十分钟,既简单又充满无穷的创意。

暑假里快跟孩子一起动动手吧!

纸版花

▼▼▼材料

粘性胶

回形针

纸板(麦片盒)

剪刀

不粘表面

平背弹珠

可选带状或明确的渔线悬挂或磁铁

▼▼▼玩法

先将回形针一个接一个地串在一起,并且串的位置一致,使其最终串成花的形状。可以串15个回形针组成花瓣较多的花,也可以选择12个长些的回形针串成花瓣较少,外形较大的花。当然,你还可以搭配不同的颜色,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花来。

用胶将平辈弹珠粘在做好的花的中间,成为花蕊。

最后把花粘在纸板上,如果你愿意再做些装饰的话,也可以剪些树叶,画些枝干,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

立体花

▼▼▼材料

各种颜色的回形针

柔软的塑料管(粗的、细的)

纽扣(或平背弹珠)

纯色玻璃瓶(塑料盆底)

格子丝带

剪刀

▼▼▼玩法

先将回形针一个接一个地串在一起,并且串的位置一致,使其最终串成花的形状。

如果你选择平背弹珠来做花蕊的话,只需将平背弹珠用胶水粘在回形针中间,以及作为茎干的塑料管上就行了。如果你选择纽扣做花蕊的话,可以让细细的塑料管像线一样穿过纽扣,使其牢牢地固定在回形针中间。

你可以选择将做好的立体花插在花瓶里,并用格子丝带做装饰,也可以选择盆底让花更具真实感。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立体花都是一样的美丽!

纽扣与回形针的完美匹配

▼▼▼材料

各种颜色的回形针

各式各样的纽扣

剪刀

细线

▼▼▼玩法

为每一个纽扣选择合适颜色的回形针。

可以根据纽扣的结构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固定回形针。比如说纽扣背部有突出的地方,那么只要让回形针的一头挂上这个突出部分,再用胶水粘住就行了;如果是有小孔的纽扣,你就可以用细线将回形针绑在纽扣的背部,要是嫌麻烦也可以直接用胶水粘住。

最后,将粘好回形针的纽扣干燥,一个个精美别致的小书签就做好了!快去试试吧!

不寻常的纸夹项链

▼▼▼材料

纯色的回形针

彩色的胶带纸

剪刀

扣子

链子

小铁环

▼▼▼玩法

先把回形针串成你想要做的项链形状,大胆发挥你的想象。

接着,将彩色胶带纸剪成一个一个的小纸片,比回形针的长度略小一些。

把这些小纸片贴到回形针上,注意将回形针的头尾接壤的地方露在外面。

最后使用扣子或链子把回形针串起来,一条非同一般的项链就做好了!

快试试吧!它会让你更有魅力呦!

孩子水母工艺

▼▼▼材料

各种颜色的回形针

塑料杯(像独奏杯)

字符串或干挂胶线

小螺丝起子(或其他工具戳孔)

活动的眼睛

可选:铃儿响叮当

▼▼▼玩法

开始串联成多个不同的回形针链。你可以做图案或做每个触手一种颜色。

接着用小螺丝刀(或其它尖锐工具)在塑料杯的底边均匀地扎小孔。最好能扎得顺利插入回形针。

通过小孔把每个触手回形针与杯子连接起来。

为了好听,你可以在最后一个回形针上挂上铃铛。

如果能在被子顶部添加一些大大小小的活动眼睛,那么水母工艺会变得更可爱的。

可以寻求大人的帮助,在顶部打一个中心孔,在用干硅胶线穿过并打结;同样你也可以用钩子来串结杯子,并用干硅胶线挂起来。

完成后,将水母工艺挂在高处,等待风起时的阵阵悦耳!

回形针的妙用

▼▼▼材料

两个大回形针

钳子或订书器

一双手

▼▼▼玩法

用钳子把回形针弯曲外环到90度,然后弯曲内环回45度。

两只回形针做到同样的角度,你的手机就有安放的地方了!

蝴蝶结书签

▼▼▼材料

回形针

棉纸(长短适中)

剪刀

胶水

▼▼▼玩法

先选择三条颜色相同,长度从小到大的棉纸。

将最短的那条两端向中间弯曲,并用胶水粘成两个小孔。

将中间长度的棉纸两端都剪出一个缺口,注意对称性与美观性。

接着把两个做好的棉纸粘黏在一起。并且把面积较小的一面粘上胶水黏到最长棉纸的中间。

在中间长度棉纸的背面粘上胶水放上回形针,将散落的棉纸两端包裹回形针的一段,剪去多余部分。

一个漂亮又大方的书签就做好了!

这样跟孩子讲你的童年,他一定会羡慕不已


那年,我还小;

清晨我背着书包独自踏上去学校的路;

我是一个挂着钥匙的小孩子;

我每天平平安安的离开家;

也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到家。

那年,我还小;

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放学和同学一起玩耍;

或者跟妈妈打个招呼:“我去同学家了!”

妈妈不会放心不下,

她只会告诉我,“按时回来哦!等你吃晚饭!”

那年,我还小;

爸爸每天会给我几毛钱;

我在下学的路上买一袋话梅、一根冰棍或者一瓶山海关汽水;

哇~噻~!

我觉得那是天底下最带劲儿的美味!

那年,我还小;

特别喜欢住在姥姥家的胡同里;

那儿的邻居们亲热得好像一家人;

聚在一起说话、聊天、开玩笑;

也会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一样尽心尽力;

那年,我还小;

功课似乎没有那么难;

特长班?那是个什么鬼东西?

写完作业我就可以出去和小伙伴们疯跑;

去干一些小孩子应该干的事儿不是挺好?

那年,我还小;

暑假里《白娘子》播了八百六十遍我还是看不腻;

吹着电风扇;

啃着清香脆甜的黄瓜、吃着沙瓤的西红柿,

觉得夏天的日子神仙般快乐逍遥;

那年,我还小;

抬头就是蓝天白云;

低头就有绿油油的草地;

呼口空气满是清新的味道;

我可以抽空找一找躲在草坪里的那些蚂蚱、蟋蟀、蝴蝶等神秘小朋友;

那年,我还小;

老师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

一个爷爷摔倒了;

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扶起他,搀着送回家;

既高兴又激动;

觉得我们自己都很了不起;

那年,我还小;

高兴就笑出来;

难过就哭出来;

喜欢就说喜欢;

讨厌就说讨厌;

事情本来是怎样不就应该是怎样吗?

那年,我还小;

父母,还年轻…..

我以为日子,

永远都会停在那一天,

他们永远;

都不老....

那年,我还小....

路上没有那么多“马路杀手”;

也没有那么多孩子会莫名其妙的找不到...

人和人之间能走得很近;

楼房里也没有冰冷冷拒人千里的钢铁门;

我们的嘴巴都还不算太不刁;

一小块糖果就满足得蹦蹦跳跳....

没有沉重的书包压得我抬不起腰;

学习就是学习,

哪有什么择校、学片、拼爹或者拼娘....

蔬菜和水果能尝出它们本身的味道;

虽然产量不高但毕竟真材实料;

不用洗来洗去还担心永远洗不净的残留农药;

防尘口罩在药店里无人问津;

不像现在买不到连淘宝甚至都被抢得脱销....

助人为乐的事情不少;

见到有人跌倒也不用扶人之前先用手机拍照自保;

哎.......

说了这么多废话,

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

因为时间毕竟过去了这么久...

谁还会记得

多少...

想方设法玩积木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很少陪伴孩子,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为了让这个活动能够举办成功,首先要做一份活动策划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感情,还会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那些活动教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想方设法玩积木”,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积木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是早已公认的,不过父母们大多在宝宝稍大一些、比如3岁以后才给宝宝玩积木,因为太小的孩子实在搭不出像样的东西来。然而,一次偶然的发现,改变了我的习惯思维。

女儿1岁8个月的时候,朋友送给她一个木制的小积木车,女儿兴奋地整天拉着这辆车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还念念有词:“妈妈,我给你带来好多好吃的、还有好玩的,你想要哪一种?”这让我灵机一动:用女儿随意堆放在小车上的积木,开启孩子的想象力、锻炼她的语言能力,岂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们玩起了送货游戏:女儿一趟趟地“运来”一些我想要的东西;而我往往会提新的要求,对这些暂时没有的“东西”,她会爽快地说:“你要的东西没有,下次带给你吧。”当然是拿那些她认为可以当做某种东西的积木代替。这个游戏成了我和女儿之间长久的“保留节目”。在女儿眼里,颜色、形状不同的积木想象成了糖、奶、水果、虾条、太阳、小鼓、小桶、手机……

1岁半以后,女儿基本上能分辨出红、黄、蓝、绿、黑、白等简单的颜色。一次我看到她饶有兴趣地把红色的和黄色的积木各摆一堆,就夸她摆得好,问她还能不能再摆一堆,她对着剩下的积木看了一会,把其中绿色的挑出来,顿时在她面前出现了4堆(积木总共有4个颜色)。受孩子的启发,我提议把圆柱形的积木放在一起,女儿很快把红、黄颜色的4个圆柱体挑出来;我又让她把正方体拣出来,她连续拿出了4个;接着,我让她找出长的长方体,并拿出一个给她看,女儿照着我的样子拿了几个,有长的也有短的(积木中有两种长方体),我就把长的和短的比给她看,女儿反复了几次才弄对,不过看来还是似懂非懂。在后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多次玩这个分类游戏,逐渐分出了不同的形状、长短、高矮。

2岁以后,女儿更喜欢搭点什么,多半是把积木依次排列,不分形状和颜色,最后封闭起来,美其名曰:城堡。在城堡里,她经常把几块积木放在一起当房子、把两块积木一上一下呈“十”字形摆好,做翘翘板;或呈“丁”字形,做滑梯。我们引导她把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用积木模拟出来,比如飞机、小亭子。女儿有时也试着做,但是,女儿最有兴趣的还是盖高楼,即把长方体的积木一块块往上摞。起初,她只能摞三四块,再高就倒了。我们就做起了示范,教她上一块的4个角要和下一块的4个角对齐。女儿很有兴致,认真照着我们说的一级级升高,十几天以后,女儿的“高楼”比她的个子还高!女儿歪着小脑袋往上看,成就感洋溢在脸上。

这么玩积木孩子越聪明!后悔才看到......


为丰富幼儿想象力,开拓幼儿视野,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老师会在班级里举行亲子主题活动,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创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感情,还会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那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这么玩积木孩子越聪明!后悔才看到......,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我是玩博士,天生喜欢捣弄玩具,认为玩具是亲子间沟通最好的桥梁。希望带领着爸妈不要浪费买玩具的每一分钱,并且解锁各种玩玩具的新姿势,带你刷新玩玩具的新高度!

第一期主题:拼插类积木类

宝宝智力启蒙一步

拼插这个环节就是宝宝把脑袋里想象的东西在现实中创造出来的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对于提高动手能力也是相当有帮助。

玩具界的经典

作为经典玩具,每个宝宝家庭通常都会有它们的身影,加上大部分家长都不懂得真正的“玩法”,所以近年来各种积木兴趣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那么,问题来了:

1.丢掉说明书,你还会玩乐高吗?

2.我应该怎么和宝宝玩积木,才能真正达到启蒙的效果?

只要姿势对了,你就是宝宝专属的积木老师

拿大家比较熟悉的乐高来说,适合入门级的得宝系列通常都是大颗粒形状的积木,小孩可以按照说明书来构建出简单的形状(如木马,飞机等造型),按照说明书构建没错,但是丢掉说明书后积木还可以怎么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玩”了。

积木,不是孩子堆出来了就完了

我们给孩子玩积木,你是想让他拼出什么高逼格的东西吗?估计只有神童可以做到吧,请明确:我们目标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怎么解决问题,作为父母,需要做的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和赞赏,让宝宝更有自信,同时也能提高宝宝的兴趣,让他更有动力玩下去。

情景1:宝宝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了一个东西,拿给父母看,爸爸的反应是

台词1:哇,宝宝你真棒,这是什么东西啊?给我说说看吧(√)

台词2:你想砌什么东西告诉我吧我教你,你看这个站都站不稳(X)

情景2:宝宝很兴高采烈地拿着新搭建好的乐高跟妈妈说:妈妈你看!我拼了一个飞机,此时妈妈看不出来,她的反应是

台词1:宝宝你看,飞机不是长这样的,跟着妈妈来砌(X)

台词2:哇!妈妈有点看不懂耶,给我介绍一下吧,可以告诉妈妈怎么砌的好吗?(√)

有一个老掉牙的道理你肯定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完成同一件东西可以有N种途径,乐高也是这样的,比如宝宝砌了一辆在你看来“很像飞机的汽车”,但你却跟他说只有汽车两端有翼,然后砌了一辆“看起来很常规”的汽车,你这样没有错,但这种做法会把孩子的思维固定了,认为“汽车”就该长妈妈砌的样子,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致命伤:孩子不能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成就感,并且抹杀了孩子该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玩积木最根本的意义就不见了,不是吗?

7种创意积木玩法,帮助宝宝打开新世界大门

宝宝玩积木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可以开发各种潜能,但各种脑洞也需要家长们的引导才能事半功倍啊,很多宝妈为自己也不会玩积木而发愁?玩博士这就教你几个秘笈,藏好了!

【红萝卜】

*提高抓取能力系列

启蒙目的:锻炼宝宝抓取能力,在构建过程的同时对物体进行简单的认知,适合刚接触积木的宝宝。

难度系数:★

【小鸭子】

*提高认知力系列

启蒙目的:提高宝宝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度,通过拼插过程锻炼宝宝注意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难度系数:★

除了上述两种玩法,还有难度更大,针对不同目的启蒙的方式,如:

【恐龙】难度系数:★★

【灯泡】难度系数:★★★

【笑脸】难度系数:★★★★

【圣诞帽】难度系数:★★

【直升飞机】难度系数:★★★★★

结语:以上各种小玩法只是希望对各位宝妈做个参考作用,适合家长们在亲子早教(3-6岁)的时候引导、开发宝宝的脑洞。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我们可以不断开发更多的造型和挑战更高的难度,和宝宝一起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探究“玩”的真正意义。

娃们聚会不知道玩啥?这个游戏让你嗨到停不下来(2岁+)


今天这款小游戏,是大受孩子们欢迎的聚会项目哦。每!一!次!都会是大成功~~~~~~~

掌声有请~~~动物洗澡大联欢!yeah!!!!

什么是感官游戏?

感官游戏(sensoryplay),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也没有很神秘,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是最常提到的五种感官。除此之外,还有前庭觉(平衡感)和本体感(感觉到身体的每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因此,任何刺激感官的活动都可以成为感官游戏。对于低幼宝宝来说,sensoryplay最好能够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用简单的少量的材料,在家里构建合适的游戏。

你需要准备

-泡泡浴-各种造型的动物-水桌或整理箱-洗碗刷、毛巾、抹布等TIP:最好是树脂之类的硬质材料哈,毛绒玩具的吸水效果太震撼了,亲妈恐怕hold不住场面。

超简单的制作步骤

1、水桌或整理箱里倒入泡泡浴;2、加水(用花洒会产生更多泡泡哦);3、准备好刷子和毛巾,还有要入浴的小动物们,大功告成啦!

注意!注意!

最好使用婴儿无泪泡泡浴,以免玩耍过程中蹭到眼睛上。

OK!玩起来!

看到一大盆泡泡水,小朋友肯定兴奋地跃跃欲试啦!那么,赶快行动起来吧,把动物们一只一只“请进”大澡盆,欢乐的动物泡泡浴时间开始咯!洗刷刷!洗刷刷!大象的皮肤被刷得又干净又闪亮,还带着淡淡的香气呢。

这个游戏绝对是夏日必备,而且堪称“playdate游戏之王”哦!和小伙伴一起挤在大澡盆周围,欢声笑语伴随着手下的忙碌,真是好开心的约会啊!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相互合作和分享,共同帮助小动物们洗的干干净净,也能体会到照顾别人的感受,增强同理心,享受付出的快乐。

一番忙碌之后,动物们清清爽爽地出浴啦!裹上浴巾,在阳光下晒一晒吧。看,每只小动物还有一杯“泡沫咖啡”呢,洗澡之后当然要补充水分啦!

小朋友们也香喷喷的,闻起来充满泡泡的味道。辛苦劳动之后,和小伙伴一起坐在草坪上,吃个饼干,喝个果汁,享受夏天的尾巴里温暖的阳光吧。

宝宝玩手机才能安静不吵闹?这些益智小游戏帮你搞定他


为丰富幼儿想象力,开拓幼儿视野,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老师会在班级里举行亲子主题活动,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创作。让家长、学生、老师在这天留下美好的回忆。那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玩手机才能安静不吵闹?这些益智小游戏帮你搞定他”,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个视频看不到30秒,孩子就没兴趣了,开始挣脱妈妈的手。这时候妈妈就又换下一个视频。没多久,孩子开始说「打,打」。

妈妈回应说:「你以为就你想打人,我还想打人呢!」

排队时,你和宝宝都会做什么?

0~6岁的儿童,尤其是0~3岁期间,注意力时间比较短,耐心很有限。

上下学的路上、在医院排队体检的时候、在超市排队结账的时候、在餐厅等待上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孩子因为没有耐心而哭闹,家长经常直接给孩子一个iPad或者手机。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经常让孩子玩儿电子产品并不好。但他们的借口往往是,这样才能让孩子不哭不闹啊。

无论家长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们的行为都在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体验。

有研究发现,家长对日常亲子互动重要性的认知,和孩子小学数学和读写水平成正相关。

也就是说,有意识地和孩子进行有意义的、积极的互动,提高儿童认知和情绪体验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小学时候的学业表现将更好。

那么,积极、有意义的互动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既然日积月累的亲子互动这么重要,今天就来分享五个零成本、嵌入日常生活环节中的「微早教」。

爸爸妈妈们,收起你们的手机,把排队时间变废为宝吧。

如何利用排队时间?

其实,超市、银行等环境中有丰富的材料可以玩起来。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不仅会有机会学到更丰富的词汇,还能和爸爸妈妈建立更亲密、积极的亲子关系,在和父母外出办事的时候也会变得更加合作。

游戏一:「我可以!」

通过游戏,给孩子更多的方位词、动词、名词等语言输入。

举个栗子

妈:还没排到我们,你想玩个游戏吗?

娃:什么游戏?

妈:一个叫「我可以」的游戏。我说一个动作,你要仔细听,如果你能做出来,然后说「我可以」,你就赢了!我们试试吧,准备好了吗?

娃:点点头

妈:你可以…把手放在头上吗?

娃:我可以!(配动作)

妈:不错,听得非常认真,击掌!再来一个?这次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哦,仔细听,你可以…把手放在肩膀上方吗?(帮助孩子理解上面和上方的区别)

延伸:

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继续玩。比如把头藏进衣服里,把你的手放到我的袖子里,用手背接住我的信用卡等等……

增加挑战性(4岁+):

1.让孩子来想动作,你来做。

2.你说动作的同时做一个错误的动作,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听清楚你说的,不被你的错误动作干扰。

3.加入一个物品,比如信用卡,比如圆珠笔,挑战一下把这些物品放在肩膀、手臂或者两根手指上等等。还可以玩这些东西的捉迷藏。

降低挑战性(3岁-):

边说边做,把说的动作示范出来。帮助孩子建立语音和语义之间的联系,并模仿动作。

如果孩子看你做动作没反应,轻轻耐心地肢体辅助他做到,并表扬他认真听、仔细看的行为。

游戏二:几个手指?

家长和娃两个人轮流给对方出题「x个手指!」,对方立即伸出相应数量的手指。

举个栗子

爸:咱们来玩个游戏啊,叫几个手指,比如我先来(左手伸出2个手指,右手伸出3个,双手放在一起),这是几个手指?

娃:5个手指!

爸:厉害!1、2、3、4、5,五个!

延伸:

另一个玩法是,爸爸直接喊一个数,比如「3根手指!」孩子来做动作,看孩子能否不数就直接伸出5以内的手指。之后双方可以交换角色,让孩子主导游戏。

增加挑战性(4岁+):

1.喊10以内的数字,让孩子来做。

2.喊一个数字,然后你出几个手指,让孩子补齐其他的,比如「5根手指!」然后伸出2个,让孩子举出3个,补成5个。逐渐增加难度可以玩20以内的。

降低挑战性(3岁-):

把数字限定在1-5之间,多加入一些示范和互动,比如喊「两个手指!」的同时伸出2个手指。

然后说,「2个手指可以干什么?可以捏一捏,捏一捏小鼻子,捏一捏小肚皮」、「1个手指可以干什么?可以弯一弯,点一点,戳一戳,画个圈」等等。用你的想象力给孩子创造愉悦的情绪体验。

游戏三:我写你猜

在孩子后背轻轻写一个数字或者字母,让孩子来猜猜写的是什么!因为手指在后背写字痒痒的,孩子会笑得特别开心,排队时候的无聊情绪马上烟消云散!

这个游戏很简单,相信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就不举例子啦。

游戏四:猜猜我在想什么!

定一个类别,比如,动物、水果、对面桌子上的一样东西等等,描述出来让孩子猜!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孩子提问来缩小答案范围。

举个栗子

妈妈带娃去餐厅吃饭,等着上菜的时候:

妈:咱们玩个游戏吧,叫猜猜我在想什么!我会想一样现在桌子上有的东西,你可以问我问题,根据我的答案来猜……我已经想好啦!你准备好了吗?

娃:(点头)

妈:这是一个银色的东西。

娃:叉子!

妈:接近,不过不是叉子,再试一次,你可以提问哦!

娃:它是什么形状的?

妈:一半是椭圆形,一半是长方形!

娃:我知道了,是勺子!

妈:厉害,你思考地很认真!是勺子,看,银色的,一半是圆形,一半是长方形。

增加挑战性(4岁+):

鼓励孩子想和描述,家长猜。给孩子示范可以提的问题。

降低挑战性(3岁-):

让孩子把手伸进家长包里,摸一摸包里的东西,猜猜有什么。

游戏五:数字猎人

和孩子一起仔细观察和发现环境中的数字(收银台号、车牌号、键盘上的数字、银行卡上的数字、条形码、杂志中的页码等等),简单介绍数字的作用。

延伸:

1.每人找一个数字后,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更换类别,寻找环境中的形状、颜色、字母、标识等等。

3.让孩子在一本杂志或自己的画作里隐秘地藏几个数字,爸爸妈妈来找出来!

降低挑战性(3岁-):

1.同样的找数字游戏,一开始范围限在1-5内,或者宝宝只需指出数字,成人读出来。

2.跟随孩子的注意力,讲解周围的人和事物,比如这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墙上贴的海报上有个小动物等等。

长期这样的互动,不仅会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认知发展(词汇量、注意力控制能力),更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孩子的内心充盈、变得乐于与人交往。

虽然游戏看似简单,涉及到的目标却非常广泛。

比如,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对话和动作就可以让孩子理解什么是规则」,或利用各种感官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等。

下次和孩子一起等待的时候不用再觉得烦躁难熬啦,把握每次排队的时间,和孩子玩起来吧。

每天和孩子玩来玩去就是老三样,你差的是这一步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们意识到了玩的重要性,但有不少妈妈给我留言,觉得自己不知道每天和孩子玩什么?最后玩来玩去的还就是那些老三样。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每天是如何给小D安排玩的。

学龄前孩子早期启蒙的关键

现在早期启蒙这个概念越来越普遍了,但我就常常看到身边朋友对孩子的早期启蒙容易跟风缺少规划,绘本热了每天就是只读绘本;孩子喜欢乐高积木就恨不得把整个乐高店搬回家;听说运动有好处就每天只干一件事在户外玩。早期启蒙需要围绕“全脑启蒙“,大脑的不同区域都要照顾到,多元化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关键词。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爱画画有的爱搭积木。我们可以鼓励这样的偏好,但也需要有意识让孩子接触“多样性”,孩子的大脑有无限可能,不要过早地让大脑区域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更不要因为父母的偏好或者局限而给孩子设限了。

多元化的“玩耍”有哪些?

要学会规划,那第一步就要先了解孩子的玩有哪些?不同的幼教理论派系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我今天分享的是我自己用下来觉得挺不错的一个划分概念,供大家参考。

1、运动游戏(ActivePlay)

顾名思义,就是走啊、爬啊、跑啊、跳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放电”活动,或者也可以叫没有规划的玩,让孩子撒开了疯。这类玩耍最方便发生的地方就是公园、游乐场等,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孩子主动在运动,推着或者抱着孩子逛公园不算的。

如果冬天天气冷了,或者空气污染严重不能出门,那在家可以玩像枕头大战、障碍爬等室内游戏;或者可以买一个隧道在家玩。

2、操作性游戏(ManipulativePlay)

这类的玩耍需要孩子专注于一个目标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把套圈拿出来套上去,对于1岁后的孩子可能是拼图、搭积木;对于3岁以后的孩子可能就是自己组装一个玩具等。

这类游戏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孩子弄了几下完不成就放弃了,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沮丧而大发脾气。但正因为难,也说明了这类游戏是孩子都需要锻炼的,对于专注力、情绪控制、自控力都是有好处的。

3、角色扮演/假装游戏(Pretendplay)

我们俗称是“过家家”,但不局限于扮演爸爸妈妈,和娃娃玩,也可以是厨师、医生、消防员等等。甚至根据孩子的想象力,任何一个道具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玩耍,比如一个闲置的快递盒子,可能就是孩子的城堡,她在里面装修城堡,邀请她的伙伴们来做客等等。

假装游戏对于孩子的想象力、语言启蒙、认知发展的帮助特别大,如果运用得当,还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比如运用假扮医生的游戏,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恐惧。

4、创造力游戏(Creativeplay)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早期艺术启蒙的都是属于这一类,比如橡皮泥、画画,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是做手工等。尽管这类游戏叫创造力游戏,但这里有个误区,一定要提醒大家避免。

那些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示范去捏出一模一样的橡皮泥兔子,或者一定要求孩子画出很像的卡车,每个手工作品一定要规定贴这里放那里,这些都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只会适得其反。这个阶段的孩子就该天马行空,而不该用我们的标准去禁锢。

5、学习类游戏(Learningplay)

孩子在玩中学,尽管所有的游戏都是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学习”,但还是有一类游戏是更加偏”学习的。对于学龄前孩子最多的就是读绘本,等孩子再大一点玩益智类的桌游、数学启蒙游戏等也是属于这一类的。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学习类游戏并不指望孩子非要学会什么,那有个关键就是要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小D读绘本读到一半不要读了,对于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我理解专注力不可能是半小时以上,所以我是允许的,毕竟让她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是更关键。但我会要求她“有始有终”,就是当不要读时,可以告诉我,“完了/不读了”,然后可以去把书放回书架。不要小看多加这一步,却是未来学习习惯的基础。

我是如何给小D规划的?

有了上面这个大概念以后,我就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给小D进行规划的。我基本上是每两周规划一次,每次都会先回顾一下小D上两周的表现,哪些方面发展比较好,哪些方面还要有待进步。比如,最近小D解决问题类游戏玩的不是很好,常常容易“半途而废”,那这就是我接下来陪玩的重点了。

从下面这张图你们可以看到,我保证每天都会有运动和读绘本,然后每天给自己定一个陪玩的小目标,剩余时间就都是小D自己可以主动选择玩任何她感兴趣的(最近永远都是假装游戏)。

这样的规划一点也不难吧,但千万不要小看了。父母的关注就像阳光,照到哪里,孩子的那块土壤就会发芽。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说长的,就是两周以后他们都会给我们惊喜。这几个月来,小D的操作性游戏就明显进步了。

而且自从我开始规划后,我家的玩具也不再灾难了。我绝对是“剁手”妈妈,家里以前游戏垫上的玩具多到脚都无法放。现在我每两周从每一种“玩耍”类型下面选1~3个玩具,其他的都收起来,两周到一个月再进行轮换一批,再也没有玩具到处都是了。

每次剁手之前,我都会根据这个表想一下,小D缺少什么?哪些方面是她比较弱的,那我可以买些这方面的新的玩具来提高她练习的兴趣?

以前工作时,对于任何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我都会特别看重一点,计划性。英文里有句话说,Failtoplan;plantofail(不做计划的人,注定要失败)。对我来说,计划性是掌控自己人生的很重要的能力。

大道至简,育儿也是这个道理,不要光急着去往前赶,和标准比,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而是先停下来做个规划。保证自己没有瞎忙,而是在正确的跑道上。

规划,意味着我们在思考;思考,意味着我们把关注点放在了自己身上。这样,我们就会少了无谓的比较和焦虑,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可以掌控自己带娃的节奏。

不知道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