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难免有说错话的时候,不过有些话却代表了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会对宝宝的一生造成很坏的影响。爸爸妈妈们赶紧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些不该说的话呢?

“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说话分析: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

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深远影响: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

那些不该对孩子说的话

“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

说话分析: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间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纷争,父母便对她们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其实这种教导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可以获得与别人分享的喜悦。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意识到某些东西是自己的,某些是别人的,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楚河汉界”的观念,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令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

“哪个乖就爱哪个。”

说话分析:家长不要以为对孩子这样说,就能把孩子驯服得服服帖帖。“谁乖就爱哪个”反而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父母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些、行为乖些,父母才会爱你一些。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深远影响:长此以往,孩子会为了讨好长辈和争取他们的爱而努力,令孩子怯于表现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应以真诚示人的家庭中,都仿如带着面具,活在无形的压力之下。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他玩玩。”

说话分析: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试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话,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当然会感到扫兴。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这样无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只会令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变差。父母若经常要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会令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她不过是我们家的佣人。”

说话分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对孩子说:“她只是个保姆。”这样的话是极富阶级观念的,让孩子意识到她是佣人,我们雇她工作,我们就有权不尊重她!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尊重保姆曾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试想这样的情况,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犯了错,父母却怪保姆没照看好,这只会令孩子得不到适当的教导,甚至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懂得承担责任。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在未了解事情真相前,只凭孩子的一面之词,就责备保姆,这会纵容犯错的孩子重蹈覆辙。

“居然在阿姨面前向我撒娇?等客人走了再罚你!”

说话分析:亲戚远道而来,孩子在别人面前撒娇,父母一时怒上心头,说出这样的话。一般来说,父母为免客人和自己尴尬,不便马上责骂孩子,准备等客人走了之后再说。可是由于父母和客人谈笑风生,把处罚的孩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不过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却不立即处罚,等得太久,可能连孩子也忘了处罚的事。如果想取得惩罚的效果,让孩子知错能改,就要立即处理,否则效果会大大减少。

深远影响:施行奖惩,都该即时处理,才能获得效用。幼小的孩子大都健忘,等得太久的惩罚,可能已把自己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另责罚的作用大大减少。

“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我叫老师罚他!”

说话分析:父母接到孩子给人欺负的消息,心痛孩子,自然想保护他,为他出头。不过,父母要知道,孩子说出自己的情况,往往是希望先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应该以关怀的态度教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即找老师代为出头。如果问题不是太严重,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如鼓励孩子把事情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记住: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

深远影响:因为小朋友间的争执时而有之,如果孩子每次遇到问题,都找父母出头,有谁还敢和他玩呢?这样只会令孩子变得更孤立。

扩展阅读

该不该对孩子凶


孩子不听话,只有凶管用,难道我要一直吼?总是不听话?只有我们发脾气他们才会畏惧我们?其实并不然,不要给孩子留下阴影。

对,你的感受是对的——如果你很凶地对待他,就像你担心的那样,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另外一方面,也是你纠结的,要变得很凶他才会听话,因为如果你不凶的话他就会想,哦看来这个事儿也没什么要紧的,你看妈妈都没有凶起来——这样你就必须变得比上一次更凶,他才会听你的。这样的话,你们两个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你会对他越来越凶,而他就会想妈妈怎么这么凶对我这么差,所以这个互动模式是一定要阻止的。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守住防线。一开始你不凶的时候,你用了一个普通的威吓,但你没有守住这个威吓,你威胁他之后并没有实施这个威胁,那么之后你只有用更凶的态度才能吓住他。

比如你们在公园玩,你叫他走:「不要再玩儿了,要不然回去没饭吃。」他根本不当回事,因为他知道妈妈只是说说而已,回去肯定会给我饭吃。那么这样一来,你只有用很凶的态度才能吓住他。

但想象一下,你真的践行了这个威胁——你今天没有按时回来,我真的就不给你饭吃。一顿饭不吃,其实对孩子对健康并没有多大影响。但这样的话,就可以给孩子一个「妈妈言出必行」的印象,这样哪怕你实际上是平静地把话说出来,也可以达到同样的震慑效果。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重点是改变反馈模式,如果你不需要,跟孩子的互动模式就不再是态度上(「凶」)的一步一步升级,问题转变成了——能不能说话算数。你可以一点都不凶地平静地说出来:「如果你怎样做,就会有怎样的后果。」他如果真的没有听你的话,那么就要实施后果,而不是只靠态度来吓他。这样来几次,他就会把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对你的期望矫正过来了,也会和你更合作。

所以归根到底呢,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诉诸情绪,而是要讲道理。不要用生气、愤怒来表达,而应该很平静地把道理说出来。

不要觉得两岁七个月的孩子就听不懂道理,他其实也在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也在归纳外界的规律。

如果在他的印象里,妈妈是一个最后要靠凶来表达自己的偏好和想法的人,他就只会对你的凶、对你的态度进行反应;但如果他觉得妈妈是一个言出必践而且讲道理的人,那么他就会回应你的说话内容本身。

所以只要建立了「言出必行」的行为模式,哪怕不「凶」,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这些伤害孩子的话你说过哪些?


特别是在他们善感的3~6岁幼儿时期,那就少对孩子说一些有损心理的话吧: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再闹我就把你扔掉不要你了!”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笨死了,成绩那么差,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在幼儿3至6岁的阶段,情感的稳定性虽有所发展,但仍具有易变性、易感性和冲动性,自我行动易受外界事物或情绪的影响而转移,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评判,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切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检查一下自己对孩子说的话,想想自己有没有经常对孩子说这些话呢,如果有的话那就不要再说了。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自尊心的。我们大人也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早教知识:家长要尊重孩子说的话


大部分家长可能都有一种想法,认为孩子还小,说的一些话都是孩子说着玩的,没有认真对待,也就是不尊重孩子说的话。虽然孩子年纪小,社会经验及经历都少,但是并不代表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欠缺。有些家长甚至对孩子发表的意见表示出不在乎,不当回事的态度,经常对孩子说“你还小,不懂。小孩子懂什么。”等等这类对孩子来说不平等的待遇。

有这样一个故事,父亲每天给自己4岁的儿子洗脚,每次儿子总说水太烫了,可是他总说这不是正合适吗,不烫,还认为孩子是调皮。后来,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错的。自己的手经过成年累月的打磨,“皮糙肉厚”的手感觉出来的温度怎么能跟儿子的细皮嫩肉感觉的一样呢。这个故事也是想告诉大家,孩子的思想很单纯,感受到什么就表达出来什么。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说的话。

虽然孩子的年龄小,但是思想很丰富,甚至比成年人的内心世界还要丰富,同时,孩子还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家长要尊重孩子说的话和一些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问题。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当莱特兄弟小时候看见鸟儿在天空飞翔特别羡慕,所以就想,人能不能也在天空中飞翔呢?当他们把想法告诉自己的父亲,父亲并没有认为孩子是异想天开,反而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如果当时他们的父亲没有尊重孩子说的话,那肯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尊重孩子不仅仅表现在要拿孩子说的话当回事,还能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进孩子的房间要敲门,不随便翻看孩子的东西,尊重孩子的朋友,跟孩子讲话时尽量要平视孩子的眼睛。做一些跟孩子有关的事情时,要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自己的事让孩子自己做主。让孩子有充分自己有的时间和空间。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希望家长都要尊重孩子说的话,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忽视孩子的话和一些提出的问题。孩子年纪小,对任何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就埋没了孩子的天性。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早教知识: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上星期,好闺蜜带著两岁半的孩子,全家人从中国万里迢迢赶到纽约市体会万圣夜。好闺蜜家出国旅游,娃爸多忙也会从工作上全身而退陪娃,再加长辈保驾,素来主力阵容奢华。我们一起出门用餐的情况下,菜还没有点,好闺蜜的孩子就爬上了桌椅,妈妈对他说几回”不能,坐着”,他熟视无睹,最终反倒站来到桌椅上,用劲晃动靠背差点儿掉下去,被好闺蜜发火的劝阻了。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

菜上去了,他又规定玩父亲的手机上。妈妈说不好,好闺蜜孩子刚开始惨叫不己,引来别的顾客不断侧目而视,他把盘内的饭食随意挑到桌子上,表明强烈抗议。父亲没理他,但姥姥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说:“就要孩子玩一下吧,不便是个手机吗,有哪些了不起的”。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

送好闺蜜回酒店餐厅的道上,她挽住我手埋怨说,你看看,男孩子便是那么难管啊,打不可,说不听,略微管严一点老年人也要出去干预,简直一个头2个大。那晚大家聊了好长时间,有关孩子怎么会把爸爸妈妈的话当耳边风。及其教导孩子时,究竟怎样说,他才会听。

老规矩这东西,尽早立最好是

我曾经听过一种很怪异的叫法:孩子不大就刚开始立规矩,是否会太惨忍。在家里都不允许他这,不允许他那,出来会更胆怯。我觉得有这类念头的人,将会把”遵循老规矩“和”沒有信心“给搞混了。不讲规矩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有信心的孩子。当一个不讲规矩的孩子和外部撞击时,他会发觉,只能家人会惯着自身,校园内,不讲规矩是会被别人反感的。他会对世界有多大会造成蒙蔽和躁动不安。反过来,这些自小明白自我约束的孩子,更具有完善的人格特质,更能信心的融入社会发展。

英国亲子早教权威专家Burton L White发觉,6个月之内的宝宝都还没“老规矩”观念,她们用抽泣表述要求时,父母应当尽可能考虑;可是6-8个月后,就可以刚开始立规矩了。实际上孩子对“老规矩”有令人震惊的理解能力。从一开始的一些简易的命令,到一岁后慢慢引进讲理,7-22月是创建宝宝规矩意识的关键时期。例如8个月的宝宝由于好奇心去用劲抓妈妈的脸,此刻很坚定不移的告知宝宝“好疼”,或是“不能”,而且把宝宝的手拿开,便是立规矩的刚开始。

立规矩的情况下,一家人观点一致太关键了。例如前原文中,父亲已经改正宝宝用餐看手机的个人行为,姥姥出去护着,那样孩子非常非常容易搞晕:因此究竟能看手机還是不可以玩呢?還是尽管父亲不许我玩,可是在姥姥眼前就能玩呢?全家人前线不统一,老规矩立了相当于白立。

给孩子一些充分准备時间

每一次带苏宝去公园,我都是观查到二种不一样的父母。一种告知孩子该回家了的情况下,孩子压根不理睬,磨磨蹭蹭三十分钟都走不上,要不便是在又哭又闹中父母把孩子拉走收尾。此外一种父母一直能很轻轻松松的让孩子离去。她们的差别取决于父母的管理方式。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

学龄前儿童的孩子,规则意识仍在萌芽期,当她们潜心某一玩具或是手机游戏的情况下,突然被切断会很惊讶,接踵而来的很可能是又哭又闹。我身旁许多英国妈妈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会在该离去以前,提示孩子也有十分钟,也有五分钟,也有一分钟,随后time up. 习惯这套程序流程的孩子,由于每一次该离去生态公园时都是有个充分准备,会较为遵循時间标准。

这一方法,对管理方法宝宝看电视剧的時间,该几点睡觉,吃零食的总数(例如,它是最终三块曲奇饼干了)一样合理。

讲话要算数

老规矩立好啦,就需要实行,千万别言而无信。

苏宝这段时间对绘画非常很感兴趣。一开始用水彩颜料的情况下,她造型艺术设计灵感大爆发,挽住衣袖就刚开始往墙壁、家俱上画,我赶快劝阻。她闻此声马上停手,可是已过一会又刚开始想往墙壁画。从一岁半刚开始,我刚开始对苏宝实行“二遍标准”。例如她在家俱上绘画,我能提示她不能,可是假如2次提示后她再次往家俱上画,我能轻轻地的把她手上的水彩颜料取走,而且告知她缘故。你能发觉,父母执行力强,个人行为和见解自始至终平稳,孩子会十分重视你的管教。

改正孩子的某一个人行为时,语调要柔和而坚定不移,不用高声吼,更不必碎碎碎念。苏宝有一段时间用餐时喜爱把厨具和饭食四处扔,有好几回,我告诉她不能之后,由于忙着烧菜,讲完就沒有都还没管她。到最终变为她一边扔,我一边碎碎反复“不能扔”,因此苏宝在扔食材这件事情上,变成老油子,刚开始不把老规矩当一回事。决策推行“二遍标准”后,我能劝阻2次,第三次再扔就请她离去餐桌。苏宝被威慑住了,扔食材的习惯性也自身好啦。

这一点我向身旁的英国妈妈们学得了许多。有一次在早教班,碰到一个两岁男孩儿有意用玩具打别孩子,妈妈清静的告知孩子几回“那样不对”,他依然不断手,妈妈告知娃儿子那大家今日不可以这里玩了,回家了。之后又看到这一孩子,他确实沒有再打挑球。

宝宝2岁上下会亲身经历一个自我认同爆发期称为Terrible twos,喜爱和父母唱反调,乃至蛮不讲理,这全是宝宝心态发展趋势必经之路的一切正常环节。

苏妈一个朋友两岁半的孩子不愿整理玩具,痛哭大吵大闹遍地翻滚。妈妈起先在旁边陪他嚎了一会,随后她用来一床毛毯说,妈妈如今要去办事了,你心里难受就再哭一会吧,但是地面上太凉了,你能裹着毛毯哭。讲完就要厨房做饭了(确实太机敏)。孩子发觉用哭泣声蛮不讲理威胁父母不可能,迅速就老老实实整理玩具了。

孩子全是很聪明的动物,她们无时无刻的在检测大家的界限感。由于坚持不懈这一标准,我对苏宝立了老规矩后,一般提示二遍就能达到效果,并不一定来到第三步。

不必随便对孩子满嘴说不,可是讲过,就需要让孩子搞清楚,妈妈是用心的。

立即沟通交流,明白同理心

苏宝近期也刚开始有一点Terrible twos的迹象,例如她有一次饮水时有意倒在木地板上,一不小心劝阻后,一臀部坐着地面上刚开始痛哭。我蹲下陪着她,等她心态略微宁静后,我告诉她刚刚哪儿做的不对,随后给她一个相拥,告知她妈妈依然很爱她。随后我能说:地面上打湿了,我们一起来把木地板擦干净吧。

这一方式是在一本称为《一分钟父亲》的小书里学得的,作者是Spencer Johnson, 这本书八十年代就早已被译成了汉语,就是我儿时妈妈买回去帮我爸看的,之后不经意一次一不小心从家里书橱里翻到,念完后确实获益匪浅,因此也买来一本给苏爸读。

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孩子不讲规矩,许多情况下仅仅一种消极情绪的自身表述,父母立即认同孩子的心态,协助她整理心态,了解到自身的个人行为,授予孩子明显的深爱的体会,是最有效的教导。愿我们都变成柔和而坚定不移的父母。(全文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