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从孩子身上学习什么叫快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怎样获得快乐这个问题上,孩子有时是我们的老师。下面是一些妈妈们生活中经常碰见的场景,我们一定能从那些小家伙身上学到保持微笑的秘诀。

感到满足

有一天,我外出办事不太顺利,心里有点郁闷。回家的路上顺道去接我儿子,儿子叽叽喳喳地讲着当天开心的事情,而我则默默无语。“爸爸今晚回来吃晚饭吗?”儿子问道。“回来的。”“那太好了!我们今晚吃什么?”“呃,酸奶和牛肉面怎么样?”我答道。后座传来儿子满意的感叹声:“这样的生活真好!”他的话就像一台心理减压器,我一下子觉得释然。

选择高兴

女儿还在上学前班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做各种选择——你可以吃饼干或冰淇淋,但只能选择一种;你可以穿绿毛衫或蓝毛衫,但只能选择一种。她还要学习区分各种感情,她会问:“妈妈高兴吗?妈妈难过吗?妈妈生气了吗?”有一天我心情特别不好,暴躁不安,女儿便问道:“妈妈生气了吗?”我告诉她:“没有,妈妈不再生气了。”女儿说:“妈妈选择了高兴!”她说得没错!我尽全力平静下来,正是在选择高兴。

慷慨说出你的爱

我6岁的儿子经常教我如何表达爱——热情地、富于创造力地、大声地表达。去超市买东西时,儿子会对我喊道:“妈妈,我比所有人都爱你!”然后用他的小嘴在我面颊上咂一下。看电视时,儿子会捏着小妹妹的脸赞叹道:“你好可爱啊!”他告诉了我通向快乐的道路就是赞赏那些你爱的人。

重觅童年快乐

我3岁的儿子在荡秋千,他闭上双眼,伸开双臂,让风吹拂着他的头发。他脸上绽放出最愉快的笑容——纯粹无比的快乐——你只有在小孩的脸上才能看到这种笑容。我也试着和他一块儿荡秋千,我闭上双眼让感觉引导着我,就像儿子那样。听着风从我耳边呼啸而过,这一刻我体会到了彻底的自由和纯粹的愉悦。wWW.zj09.COM

坚持你的热情

我6岁的儿子很有画家的职业精神。画画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我还记得他上幼儿园之前,好几个晚上过了睡觉时间,他已经很疲惫了,但他嘴里仍说道:“我真的很累了,但是我还得给我的画上色!”儿子对艺术的热情让我想起文字工作的快乐,而每当我的稿子被退回来时,我就会想起儿子的话。

相关推荐

怎样说服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我怎么说都不听!”5月24日,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关鸿羽教授,给南宁的家长们上了一堂家长教育课。在课后的问题解答环节中,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热点问题。

家长让孩子学习,孩子为什么不听?关鸿羽教授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家长说得不对;第二,家长说得对,但是说的方法不对;第三,家长说得对,方法也对,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家庭教育的“门道”。

家长说得不对

对策:家长需学习转变观念

重智轻德,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最常出现的问题。“家长最主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学习。”关鸿羽主张,家长应该订几份家庭教育的报纸,买几本家庭教育的图书。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家庭教育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家长该如何选择图书?“一定要挑辩证观点的,不要挑极端观点的。”关鸿羽建议家长选书时要看作者,买“XX著”的而不买“XX编”的。著作一般需要做过研究和实验,而不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来的。

另外,关鸿羽强调,不论书多好家长都不能照搬,首先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某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等。

家长说的方法不对

对策:要研究方法

关鸿羽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居高临下、单刀直入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不对的,说服教育要力争做到情是深的,心是软的,语言是感人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心理暗示法

案例: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回到家后就钻进屋子里了,家长二话不说,把门一开就先打骂一顿,然后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打完了,孩子反而变得无所谓了,孩子想反正也挨打了,所以后面家长唠唠叨叨说了很多,他根本没听。

“孩子长大了,教育不要直不楞登,要巧妙一点。孩子关上门意思就是不让你进去说,不想听你说。”那怎么教育呢?关鸿羽给那位家长支了一招,孩子家长应用了果然凑效。

具体方法是:孩子第二次考试没考好,又钻进屋里,把门关上了。孩子父亲干脆不进门,在门外对孩子的母亲说:“咱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能让孩子听见。孩子一听想,“不让我听,我偏要听。”于是就趴在门口听。父亲说,“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会努力!你猜咱孩子在屋里干嘛呢?正偷偷下决心呢。”其实孩子根本没下决心,一听到这话就开始下决心了。然后母亲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能全赖孩子啊,咱俩也有责任啊,咱平时也没好好抓他学习,有点时间就打麻将。要检查,别让孩子检查,咱俩先做检查。”正说着,孩子推门出来了,激动地说:“爸爸妈妈,不赖你们,赖我,这次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好好学,考出好成绩!”

关鸿羽说,这用的是心理暗示法。

不教而教

案例:一个孩子数理化很差,不好好学习,但是特别爱看战争、武器的书,买了很多枪、炮、坦克之类的玩具。母亲急了,没收了孩子的书,把玩具给砸了。结果孩子生气了,好几个星期不跟母亲说话。

“我要是他,我都不跟你说话,我最喜欢的东西你给我砸了,我还跟你有什么话可说?小孩为什么爱看战争的书?要想知道这问题,你先看看战争的书。”当孩子母亲按照关鸿羽的话,去看完孩子那些战争的书籍,也被深深吸引了,她这才理解孩子。然后,关鸿羽让她和孩子聊战争……母子有共同语言了,当孩子谈得最热的时候,关鸿羽让母亲说了这么一句:“你知道那么多战争的事,你准能当一名军事家。”

孩子一听更来劲了,继续遐想翩翩继续吹牛,母亲接着来这么一句:“你要是考不上军事院校,你的军事家梦可就完了。”紧接着母亲帮孩子分析,“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要军事院校毕业,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根本就指挥不了打仗。”这样孩子听后自会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

“这就是不教而教。表面上看不是教育,是聊天、游戏,实际上就是教育。”关鸿羽说。

热处理法

案例: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机,就是不好好学习,家长问关鸿羽这么办?关鸿羽告诉这位家长:第一,不能绝对不让玩,游戏机里也有知识,也可以训练人的大脑;第二,玩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与孩子定个协议,借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如告诉孩子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就让玩多长时间;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准玩了。那家长听了说:“那也不行,订协议他不执行啊。”

于是关鸿羽提出跟孩子聊聊的要求。一见到孩子,关鸿羽就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呀?你游戏机能玩到什么程度?”孩子一听说游戏机,就兴奋:“老师,我全班第一。”一般家长一听到这话就会责骂孩子,“你光知道玩第一,学习怎么样啊?”可关鸿羽不这样,“玩第一也不容易啊,傻孩子玩不了第一。要不咱俩赛赛?”孩子同意了。

但关鸿羽想了想说:“我不跟你赛,你这个水平太低了。”“老师我这玩第一的水平还低?”“别看你玩第一,这游戏的事多着呢,你都知道吗?”孩子以为自己对游戏无所不知:“你问不倒我。”这时关鸿羽不说玩了,提高了层次:“第一,游戏机是怎么发明的?这个人是怎么成才的?第二,游戏机哪个厂家最高?每年的出口量是多少?第三,游戏机的原理是什么?”

孩子被关鸿羽问得一愣一愣的。“你看一问三不知吧?我要是你,我那么喜欢游戏机,我就发明游戏机,战胜国外的。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玩自己发明的游戏机。你愿意吗?”孩子当然愿意。“那么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戏机吗?要发明游戏机首先要把基础的数学语文学好,基础都没打好,原理都不知道,将来你怎么战胜国外的?”“这也有关系?”“那当然了,干什么都与学习有关系。”

关鸿羽表示,这叫热处理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热点问题,结合热点问题来教育,一般都听得进去。如果是单刀直入的、生硬说教的、空洞干瘪的,那么孩子是不听的。所以家长要研究方法,孩子说不听,主要是方法不对。

家长没威信

对策:像朋友一样相处,定家训

“像朋友一样相处,就能树威信,不像朋友那样相处,反而不能树威信。”关鸿羽说,树威信不是专制,如果总是居高临下地控制,很难有威信,造成孩子不愿与家长谈话。

关鸿羽表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同时也是长辈和孩子的关系,要长幼有序。两者是不相冲突的,可以结合。相处时是朋友关系,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中,要长幼有序,也就是说最后“拍板”的还是家长。

为什么很多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溺爱是最主要的原因。孩子从小娇惯,总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最后家长说什么反而不管事了。”关鸿羽表示,他主张每个家庭定一个家规。如孩子每天玩游戏机半小时,超过就不给玩了。家规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协商,共同遵守。有了家规,孩子做到了可以表扬、奖励,做不到就要惩罚。这样,家长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以上说服孩子的方法完全没有枯燥的说教,但是对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却又是那么明显。

我的快乐叫假想(下)


想象中的朋友可以让孩子们感到他们能够控制生活,一个富于想象的孩子,也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下面的建议可以告诉你怎样对待你孩子那看不见的朋友:

1、如果孩子相信存在一个想象中的朋友,你可以支持他的想法,但不要做得过火。如果父母在这一点上过多参与,可能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失去对他的创造物的控制。如果父母过分认真地对待孩子想象中的玩伴,还可能让他感到困惑,因为爸爸妈妈无法帮助他分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想象。

2、不要让你孩子想象中的玩伴成为他犯错误时的替罪羊。如果他把玩具丢得满地都是,甚至连你放在桌上的手机也丢在地上,但却告诉你是他的朋友“东东”弄乱的,你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东东爱乱扔东西,但他听你的话,你们应该一起收拾好,而且你该告诉他,乱放东西不好。”这样一来,你孩子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开脱了。

3、和孩子的“玩伴”结成同盟,让他成为你孩子的榜样。你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东东每天刷牙特别认真,你应该向他学习,现在你们两个一起刷牙吧,看谁刷得牙齿更白。”

4、恰当地对待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比如,家人一起吃晚饭时,围坐在桌边,可孩子一定让你给他的“小伙伴”腾个位置,你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东东有时也需要吃饭,但现在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已经没地方了,他必须坐到别处去。”

神奇的想象

故事一:斗斗与她的红红妹妹

红红妹妹其实是斗斗最喜欢的一只玩具熊。她跟红红形影不离,平时出去玩总要把红红抱在怀里,还煞有其事地给红红讲外面的景物,真像懂事的姐姐照顾可爱的妹妹一样。每次吃饭时,她总要把小汤匙先伸向旁边的红红,嘴里还嘟囔着:"红红你多吃一些,就像姐姐这样好不好?"然后再一口吃进自己嘴里,做个好榜样。睡觉时,她又总把红红放在床边,给她盖一块小手帕,然后亲亲红红的脸庞跟她道晚安,有时还会轻轻拍着红红说:"红红不要怕,姐姐在这儿陪你呢。"当她在睡梦中亲昵地抱着红红时,那模样就像一对要好的姐妹。

每当大人忙碌,无暇与她玩时,红红妹妹可以陪着姐姐画画、讲故事、玩橡皮泥、挤在一张小椅子上看动画片,做一切她们认为有趣的事。斗斗总会把发生在幼儿园的故事讲给我们听,那个时候红红就是最忠实的听众。有时候晚上听到斗斗在属于她自己的小房间里传出清脆的笑声,就常常想,斗斗在她自己虚拟的世界里,有一个像绒布小熊这样可爱的妹妹,感觉真的不错。

故事二:闹闹的榜样小布熊

闹闹没有长期的固定的想象中的朋友,他的好朋友总是在变,听了一个新故事,他喜欢的角色就成了他的朋友,当他?quot;皮卡丘"时,"杰尼龟"是他的朋友,当他是小熊维尼时跳跳虎是他的朋友。但家里的一只绒布小熊似乎是他最长时间拥有的朋友,而且这只玩具小熊在无意中也帮了我的大忙。因为喜欢,有一阵儿他总是让小熊陪伴在身边。吃饭时,我说“小熊多乖,吃了这么多的菜,看他的脸色多好。”于是闹闹也会学习小熊主动吃菜。生病的时候要去打针,只要我说,“让勇敢的小熊先打,看他多坚强,一声也没哭”,他就会也伸出胳膊,不那么哭闹拒绝。

故事三:出色的小演员望望

望望的生活中出现过许多个朋友,每个年龄段都各有所好,并深迷其中不可自拔。

两岁时,望望喜欢小白兔,每每以可爱的小白兔自居。嘴上还嘀咕:蹦蹦跳,蹦蹦跳,自己也装模作样地作兔子状。如果看到她一个人蹲在地上默不作声的话,准是又在对着镜子竖起两手蹦蹦跳了。

三岁的望望有了她生平第一个理想——当护士阿姨。总拉着我们玩看病的游戏,乐此不疲。她会要求妈妈假装肚子痛,总是给病人吃三粒小施尔康(这是她知道的惟一的药名),然后打一针。

四岁,要上幼儿园了。适逢外婆为她买来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阿笨猫》。望望总爱把自己同时想象成大头儿子和阿笨猫,这两个角色有着不同的含义:大头儿子自然是聪明懂事的,阿笨猫顾名思义就是笨喽。遇到和外婆学习的时候,望望每每坐不住时,就会和外婆要求:“外婆,我现在是阿笨猫呀,假装阿笨猫不爱学习,上课走来走去。”

说着便走开了,这会儿是贪玩的阿笨猫嘛,可玩着玩着就弄假成真,一去不回头了

五岁以后,望望的想象力蓬勃发展,她的想象游戏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她有一个口头禅“假装我是……”,思维快得惊人,一忽儿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一忽儿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忽儿又变成怀抱琵琶的王昭君。从早到晚,只听得她的声音:“假装我是……假装我是……”。

我的快乐叫假想(上)


为什么孩子们会乐此不疲地与想象中的朋友玩个不停,或者干脆把自己当作娃娃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当我不再是我,你不再是你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还记得《成长的烦恼》中那个可爱的小妹妹吗?她因为喜欢自己的大哥哥,于是想象出一只可爱的大老鼠,还给他起了一个和哥哥名字相似的称呼,每天领着他玩,喋喋不休地和他说话,在那个属于她自己的想象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想象给孩子们带来了现实以外的快乐。在想象中,他们可以飞翔,可以和小狮子朝夕相伴;或者带着并不存在的妹妹一起上街购物,用各种漂亮的小东西打扮一只玩具小兔,然后亲热地称她为兔子姐姐。

想象中的朋友似乎才是孩子们“真正的朋友”,他可以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情,随时听命于“主人”,不急不恼,不羞不怒,高兴时一起分享,伤心时默默陪伴。设想一下,假如成年的你也能有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朋友,你会不快乐吗?

孩子们为什么爱玩想象游戏?

真真的妈妈说,“真真经常对着她的玩具妹妹说个不停,有时讲故事,有时又在上课,我也会和她一起玩,但看到她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又忍不住想笑。虽然知道孩子的游戏是天真的、虚构的,但当她振振有词地让我从沙发上站起来,给她的妹妹让个坐时,我就会感到疑惑,我到底该怎么对待她的这个妹妹呢?”

真真的妈妈已经感觉到了女儿的“演出”有那么一点以假乱真,但这是三四岁的孩子中常有的现象。这么大的孩子开始了社会交往,尝试与别人主动交谈,自己去寻找玩伴并结成朋友,此时,他们比以往更需要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一个想象中的朋友是值得完全信赖的。

而且,孩子们到了这个年龄,已经能够区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差别,但还不知道哪一个更重要些。当他们假想出一个任务或假扮一个角色时,他们不但在其中体会游戏的快乐,而且,这还给他们带来了自信,毕竟能够控制周围的世界,哪怕只是一个玩具娃娃,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假如你有一次看到儿子在给玩具小熊下达指令时,别被他那一本正经的神态逗笑,这个小小的发号施令的权力可以让你的儿子快乐无比,而且,引用教育学家的解释是,这可以提升他们社会的、情感的、智力的发育与技能,而这些,正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所需要发展的。

孩子们的这种想象游戏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虽然借助的是高科技的手段,创造出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神话,但如果你的儿子戴着你的长丝巾,站在地毯上宣告他要去找阿里巴巴时,你别轻易打断他的畅想,这种想象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同时,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想法又促进了词汇、逻辑、形象思维的发育。

想象游戏带给了孩子什么?

想象游戏在孩子们的社会交往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当他们意识到集体中需要交流、秩序和规则后,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的“演练”,他们会练习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的给予、合作、分享、守纪、妥协等规则,这将有利于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同样,从情感发展的方面来说,能够想象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让孩子们在不被外人打搅,而且也不会打搅别人的情况下,体会气愤、惊慌和勇气。当他们想象自己是个勇敢的圣斗士,正在与怪物交战时,也许小小的心里正在挑战未知的恐惧,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打气。

如果孩子们扮演的是他们生活中具有权威的角色,例如父母、教师、警察等,会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有了权威。假如你看到一个小姑娘是如何严肃地给泰迪熊上课的,你就会知道,能够扮演一个老师,会让小姑娘多么骄傲。而且,这种假扮他人身份,站在其他人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能够鼓励孩子们体会不同人的感情,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

一个在生活中很少玩这种游戏的孩子往往预示着孤独和沮丧,但如果孩子经常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也可能存在现实中交往的困难,这都值得父母给予额外的关注。

怎样对待孩子的想象?

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想象的游戏是父母的一个不容易把握的尺度。打破孩子的幻想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提到现实,从而否定他的想象,一个负面的影响是,孩子可能会不再在你面前表达他内心世界的想法,从而在父母与孩子的信任和交流中设下障碍。

尊重孩子的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被邀请,扮演一个适当的角色未尝不可,但不要过分主动热情地参与其中。当孩子在他的小小天地里扮演医生时,一个冒然闯进的成年病人可能会让小医生不知所措。孩子们在假想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安全感,当他们自己沉浸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内心的安全感来自于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只有当他们确认父母停留在现实的世界里,并随时会来保护他们时,他们才会感到安全。

(接下文)

我的快乐叫假想(下)

如何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


如何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

白玛琳博士中国四城市巡回演讲

如今,揭开蒙台梭利神秘面纱的白玛琳博士将要来到中国了!

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的白玛琳博士将带着她40多年的研究成果,带着她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准把握,将于4月28日开始,在中国四城市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题演讲。

蒙台梭利教育法究竟能给中国孩子带来什么?这种神奇的教育法如何让中国孩子爱上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与品格、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等等,这些中国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都将在白玛琳博士的演讲中得到答案。

100多年以前,一种被称为“幼教圣经”的蒙台梭利教学法源于意大利,此后便开始迅速享誉世界各地。

90年代,蒙台梭利教学法才开始应用于中国的幼儿园,从观念启蒙到市场演绎,这种新的幼教理念开始在中国风行。

如今,已经72岁高龄、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的白玛琳博士(Dr.MarleneBarron)将莅临中国,向中国市场传授蒙台梭利幼教的真经和其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白玛琳博士曾获取了多项国际教育奖。曾任国际蒙台梭利教师教育委员会组织(MACTE)的长官,美国蒙台梭利协会(AMS)的长官,AMS的亚洲组长,和国际蒙台梭利教育家协会(IAME)的财务总管。目前,她担任伊顿国际教育集团的首席教研总监与伊顿蒙台梭利教师培训学院(EMTTA)院长。

蒙台梭利教学法被引入中国之后,在1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很快,全国各地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市场演绎过程中,有的偏离了蒙台梭利教育精神,有的肢解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真正内涵,在市场大河的冲击之下,一时间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中国市场急需真正的蒙台梭利教学法普惠广大儿童。

如今,揭开蒙台梭利神秘面纱的白玛琳博士将要来到中国了!

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的白玛琳博士将带着她40多年的研究成果,带着她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精准把握,将于4月28日开始,在中国四城市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题演讲。

蒙台梭利教育法究竟能给中国孩子带来什么?这种神奇的教育法如何让中国孩子爱上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与品格、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等等,这些中国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都将在白玛琳博士的演讲中得到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