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个递减规律。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和开发,就可能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80分能力的人;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60分能力的人。早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不可逆的作用,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孩子施以早教。亲子教育专家陈禾给出了他的观点和方法。

一位中国朋友对我说:“我们的家长最重视孩子的教育,穷什么也不会穷孩子的教育!”

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你在中国,搞教育最能赚钱,特别是搞早教!”

这两位朋友互不相识,我不怀疑他们是在一弹一唱,但我不搞早教,不期望靠它赚钱。我搞的是亲子教育研究,看着家长毫不吝惜地在给孩子烧钱,我免不了要瞪大眼睛:“早教?找教?教什么?怎么教?用钱买来就是早教吗?”

对于家中独苗宠爱有加,愿意牺牲一切来抚育他成才,这是人之常情,我们都能谅解。许多家长以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计未来,虽然是出于关心与爱护,但可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令孩子将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而威逼利诱,让孩子在疲劳和厌倦中不得不勉强去上这个班那个班,到头来会不会“竹篮打水”?

谁来教?

谁来教?教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三个问题都决定于家长对早教意义的理解。

早教的目的简单地说有6点:

1.促进大脑发展和身体成长,让孩子越来越聪明,身体越来越灵活;

2.促进感觉统合,使孩子在入学后具有最佳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发展孩子的适应力、观察力、记忆力、专注力、思考力,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孩子具备入学接受正规教育的条件;

5.培养良好的习惯,能辨别是非,具备一定的生活管理能力,特别是时间管理能力;

6.懂得保护自己,能避开危险,抗拒诱惑,记住主要的电话和家庭地址,知道危急时如何求助。

从这六点看,就知道“谁来教”了——当然是家长了。除非是家长因某种原因无法负起教育孩子的任务,那么选择较好的托班或亲子园来代劳,这样的话,早教就变成“找教”了。

教什么?怎么教?

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不是个简单的话题,这里,我只能提出几个要点作为讨论的依据:

1.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有效刺激,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加速连接。

孩子是否聪明,决定在0至6岁期间的大脑发展。大脑皮层布满着无以计数的神经元,但只有在有效刺激下神经元才会通过突触相互连接,这个连接过程,0至3岁最为活跃,没连接的神经元就会很快报废,而在6岁以后,大脑的成长就逐渐平稳,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小。

那么父母怎样协助孩子修炼出一个更聪明的大脑,就成为早教的第一个目标。怎么教?拿什么教材来教?必须记住:这绝不是老师教学生,一个说,一个听!其实就是引导宝宝做一些活动或和宝宝做些游戏。换句话说,不同的刺激作用,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材及教学法。

2.有规划地引导孩子通过各种动作类游戏,促进身体发育的同时,也促进了心智成长。

宝宝锻炼身体的目标和作用都和成人不同,所以机械式的早操或激烈的跑步都不适合,基本上要通过不同的游戏来进行。那么怎么锻炼?在科学化的设计下,通过动作类游戏来促进及改善肌肉张力、前庭系统及侧化发展,加速感觉统合和左右脑神经回路的连接,直接强化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

3.通过竞赛类游戏、操作性游戏或活动、实地观察和体验等方式来进行认知教育。

这些游戏或活动,在进行上决不能按照一教一学的教育模式进行,而是让孩子在享受乐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各种知识和概念,使用新词汇,提高了语言表达力,促进了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记忆力和表达力,在这同时,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意义,提高了沟通能力。

4.通过游戏和生活体验,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活管理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适应环境、利用资源和避开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为了玩得尽兴,孩子们也自觉地做好时间管理和养成珍惜游戏器材、玩具的良好习惯。

上述四个方面,都可以称为早教,它有几个特点:

负起早教责任的“老师”是爸爸妈妈;

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参与或引导,属于“不教而教”;

学习的方式都是通过游戏或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学习效果;

这样的学习没有考试,也没有结业证书,而是逐渐提高的心智发展。

上早教班有没有必要?

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成本高昂,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拥有较佳教育资源的小学,家长不得不“接受”这些小学开出的种种条件,例如拥有奥数、英语或一些“特长班”的证书。为满足这些需求去上早教班是不得已的,我没话说,但决不能因此而忽略直接关系孩子“心智成长”的早教。

另一方面,因为异地工作或特别原因无法亲自给孩子实施早教的家长,送孩子进入“亲子中心”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相关推荐

早教,究竟学什么?


早教,这个不算太新的名词,受到了大多数家长们的重视。问题是每节课一两百元的早教,究竟在教什么?放学后会布置回家作业吗?记者走进了金宝贝早教中心寻找这一答案。

爸爸出汗宝宝笑

早教中心最热闹的时候要数双休日,因为爸爸妈妈休息,可以带宝宝去“上课”。上早教课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陪学的家长比孩子多,一对父母带一个孩子上课,那是稀松平常的现象,父母加两位老人一起来,也没什么奇怪的。教室里往往是父母齐上阵,而老人则隔着窗玻璃“旁听”。

早教课最累的一般是爸爸,这不,6-10月的宝宝开始上课了,老师说:让我们先做个热身运动。只见爸爸们纷纷仰天躺下,把宝宝放在曲起的膝盖上,上下来回摇晃,宝宝在摇晃中发出咯咯的笑声。接下来是踢球,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不会走路,当然也踢不了球,于是爸爸站起来帮助宝宝踢。宝宝们咧开嘴大笑,爸爸在起起落落间则已满头大汗了。

因为宝宝的注意力不长久,所以几分钟就要换一个活动项目,这更累坏了年轻的父母。

我抓到“光”了

体能和感官训练是早教贯穿始终的内容,踢球就是体能训练的一种。早教中心里还有许多设备也是帮助宝宝进行体能训练,增强肌肉健康生长的。比如大大小小、形状各异、材质不同的隧道,让宝宝从这里钻进去,那里爬出来,既有趣又有益。

可是6-10个月的宝宝很多还不会爬着向前进,西米的妈妈说,8个半月的小西米平时只会“划圈”爬行,属于基本上还不会爬的那种,上了两堂课后,现在稍稍有了进步,而且显得很开心的样子。

9个月的嘟嘟竟然在隧道中前进了。原来,老师拿着一只手电筒。隔着隧道的布,嘟嘟发现了这道柔和的光线:“它是不是飞碟呀?”于是好奇心驱使嘟嘟伸手去抓,可是那个“飞碟”会飞,好不容易前进了一步,飞碟还是抓不到,那就劳我大驾,再前进一步吧。就这样,嘟嘟爬得比平时多了。这种感官与体能并重的游戏,在早教课上还有不少。

哪里跑!我抓住你啦!嘟嘟死死地抓住好不容易到手的“光”,原来是老师的手啊!

音乐课先“尝”乐器

宝宝大概天生就是品尝家,他们拿到所有的东西,一般都要先放进嘴里尝一下。你看,音乐课的乐器形状都很可爱,咦,怎么还会发出声响?让我亲自尝一尝吧。

根据宝宝的特点,早教中心的所有玩具和乐器都是经过消毒的,即使放在嘴里也没问题。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年龄,让宝宝玩不同的乐器,比如长长的鼓棒及金属乐器,都不适合6-10个月的宝宝尝试。

音乐课上,老师唱着欢快的歌曲,打着节奏,宝宝则坐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大手握小手地跟着节奏舞动,宝宝高兴得嘴都闲不住了,咿咿呀呀,是在唱歌吗?

放学了还不想回家

已经放学了,不少宝宝还乐不思蜀,真有点爱校如家的精神。

原来爸爸妈妈们也没想回家,他们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可多了,但都是围绕宝宝的内容,因为宝宝,家长们也成了好朋友。

嘟嘟妈说:平时上班忙,宝宝由老人带,上早教课时,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也学到不少东西,回家后,我可以根据老师教的内容,带嘟嘟训练和玩耍,还可以教给老人做。这大概就是回家作业了吧。

小西米平时也是老人带的,爸爸说,小西米平时不常出门,所以很怕生。下课后,就让孩子多与人交流,这样可以增加人际交往能力。

专家观点

早教不是学知识

滕红梅 金宝贝上海锦江乐园中心总监

很多家长认为,早教是教知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对早教的一种误解。早教跟知识性教育不同,它是最大程度地丰富宝宝的体验。

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人的大脑开发60%是在0-3岁中完成的,3岁之前开发得如何,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早教不是学知识,而是对大脑和身体的潜能进行开发,使它发展得更好。实践证明,有过早教的宝宝,进入知识教育后会相对容易些,性格也比较温和。

早教知识:英语早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如今英语已经成了一门生存技能,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更加意识到宝宝学习英语的必要,宝宝在生理上有显见于成人的优势,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刚出生时,只是无意识的模仿从中体会声音,影像的意义,了解自己接触到的东西,随着年岁增长,渐渐组成有意义的概念,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因为这时候的孩子的发音器官还未定化,通俗的说法就是小孩子的舌头软,最容易学到地道的英语发音。过了这个阶段,发展便渐趋稳定,将来学习英语时容易受到母语发音的限制,于是就产生所谓腔调的问题。这也就是年龄越大学外语越困难的道理,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爸爸妈妈们还是让孩子从小接触英语。

从外在环境和心理上来说,大人学英语时,会介意自己的语法发音是否正确,说错了会觉得没有面子;而小孩子的“语言自尊”尚未形成,在心理上的障碍较小,不像成人学习时怕出错,怕难为情而不愿开口,不会分辨哪一个是、哪一个不是自己的母语,自然就不会抗拒学习或者是说外语。

而且外界对幼儿学习非母语语言要求不会太高,对于孩子每一次的进步,都会给予更高的鼓励和赞赏。孩子无任何学习的困难和压力。就像一块干爽的海绵,在快乐的心态中,享受着文化的感染力,吸收着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完整的表达。

我们都知道,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想要学习好一门外语,词汇积累是关键,词汇量也丰富,掌握语感的能力也就越强,孩子就能越将意思表达清楚,而掌握语法的能力越好,孩子越能流畅地说第二语言。另外,语言是思维的基础,因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同时已经扩充了孩子大脑吸收的容量,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脑细胞在良性的刺激下运动能力会增强。

通过外语学习,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了解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这将有利于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多项工作的延展可能性,并为孩子今后的高品质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只要掌握好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英语,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爸爸妈妈不要忘记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争取全面发展。

早教知识大全:为什么家长如此重视早教培训


参加早教培训可以说现在已经成为家长们最热衷的话题,就好像见面打招呼问:“你吃饭了吗?”现在的家长一见面,很可能就会问,你家孩子参加早教培训了吗?为什么家长会变得如此重视早教培训呢?

小编认为,之所以会这样,恐怕就在于它的良好效果,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愿意去接受。甚至会让很多孩子已经跨入学前的家长,都来让孩子补上早期教育这一课。

一位参加过亲子早教网早教中心的家长这样说道:我带孩子来这里学习,一方面是让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还让他结实很多小朋友,让他不在觉得孤单。另一方面我们比较忙,让孩子在早教中心我们也放心。我们可不是想让孩子变成天才才来的。

孩子们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早点长大,而家长们最希望的则是孩子早日成才。为了尽快让孩子成才,家长们甚至会殚精竭虑的为孩子创造很多优越的条件。很多家长都在听说有早教培训之后,就会赶紧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希望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同时,家长们也能从早期教育培训中受益良多,会知道如何指导孩子,而不是只像以前那样只知道训人或者疼人。孩子们则因为少了家长的训斥,性格也变得活泼很多,给家里也带来了不少的欢乐。

因此不少家长在意识到早教培训的重要性后,他们就觉得自己的辛苦根本不算什么。只要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能够有正确的指导方法,父母就会什么都愿意做,正式“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早教咨询:教宝宝背唐诗需要避免什么?


很多父母想要让自己的宝宝变得聪明可爱,所以早早地就开始训练宝宝背唐诗,看到宝宝琅琅上口地背出那些唐诗来,就充满了自豪感。实际上,教宝宝背唐诗也需要避免一些误区,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背唐诗有年龄限制

背唐诗有年龄限制,过早过晚都不好。2-3岁的宝宝机械记忆会比较强,唐诗简短押韵,宝宝很好背诵,而且背起来会琅琅上口。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但是背诵唐诗和听故事是一样的,都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古诗词是把词语的意境精简浓缩起来,表达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每一首唐诗都像一首美丽的图画,可以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宝宝在背诵的时候,虽然有时不懂词语的内涵,但是也不妨碍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中华文化的种子会在他们心中悄悄萌芽生根,在日复一日的背诵中,他们也逐渐认识到古人行文的方式,对古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背唐诗有哪些误区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上学期背唐诗,貌似不错,但其实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弊大于利。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习作,虽然遣词造句比较精炼,但有时为了行文或者构思,会有颠倒词句的现象,这和现代人们的语言习惯是不同的。幼儿处于对语言的学习阶段,如果过早地习惯唐诗句法,不太好。所以建议家长让孩子多朗诵一些现代儿歌,因为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所以他们喜欢听一些具体形象的描述,儿歌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迎合孩子口味的,这样更容易切入到幼儿的心灵中去。

有的家长认为,有的诗句孩子听不懂。其实听不懂不要紧,有的教育家说,对孩子来说,听不懂的东西可能像块冰,孩子吞进肚子里后,自己会化掉的。不过,花的时间有长有短。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诗的理解也会加深,这与让孩子死记硬背书本不一样,它对孩子没有思想压力,还可以开发孩子的记忆潜能。

总结:教孩子背诵唐诗,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唐诗的习惯、句式。父母可以先给孩子讲解唐诗,讲解唐诗的内容和图画,讲解词汇的运用和句子这样颠倒的需要和道理,让孩子明白,孩子就不会盲目模仿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