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多数幼师知道,在幼儿园经常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精心设计一套亲子活动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活动方案就避免意外的发生,你们有些过有关亲子活动的方案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面对孩子,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是所有爸妈都敢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爱是什么?

爱就是年幼的哥哥轻轻抚摸着初生妹妹柔软的小黄发,柔声细语地说:“妹妹,晚上要乖乖地听妈妈的话哦,不能像流鼻涕那样哭个不停哦”;

爱就是孩子临睡前亲一亲妈妈,叮嘱生病的妈妈说:“晚上想喝水就叫我哦,我会马上像‘光头强’砍树那么勤劳去帮你倒水”。

孩子们心中的爱是什么?

孩子们看到的爱是什么?

你敢问孩子这样的一个问题吗?爱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回应的?

当孩子描述爱的情形时,也是你和家人平时待TA和相互对待的样子。

当一个在粗暴、冷漠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很多时候都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爱的感受,当然3,4岁前后的孩子是难以表达的,即使他们心中有爱。

有人说,面对不懂表达爱的孩子,当你亲吻他们,如果他们是开心大笑或是轻轻微笑,说明他们是被爱着的孩子;

但如果他们皱着眉头,或是一副疑惑的样子,那么说明他们是缺乏爱的可怜的孩子。

所以,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敢问。

想要孩子懂得爱,那么你就要多爱孩子。

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

如同一颗小豆芽,你向它浇水,它就会努力往上长,让你觉得付出的没有白费。

爱也如同照镜子,微笑的你看着镜子,镜子里的你也在微笑。

每天早上亲吻孩子的小脸,“噢,可爱的小家伙”;

临出门拥抱一下孩子,“你今天特别的精神,我喜欢你”;

晚上回到家把孩子抱在怀里,“小家伙,今天玩得开心吗?”

临睡前,亲吻孩子的小额头,“宝贝,做个好梦”;

……当你做这一切时,你看到孩子们脸上荡漾的花朵了么?

因为孩子们什么都知道,包括爱。

想要孩子懂得爱,你还要让孩子看到爱。

努力让孩子每天看到你和你的另一半爱着的样子。

有人说,爱就是两人在一起久了,还能像恋爱时,每天牵手出门、牵手进门;

也有人说,爱就是在柴米油盐面前,你的另一半仍能平静地说,“过日子就是如此,有你在,我就不怕”;

更有人说,爱就是怀二胎时,你的另一半毫无顾忌地在老人面前帮你修剪脚指甲,出门牵着一头猪,还能像牵着美女一样百般呵护;

甚至还有人说,爱就是当你在电梯里放了个屁,你的另一半忙着承认是自己放的,帮你缓解尴尬……

当孩子们看到这一切,是怎样的感受?

毫无疑问,他们会是一个个快乐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他们可能会说“爸妈,我很感激有你们”。

这样的感觉,真好!

精选阅读

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


为什么3岁决定孩子一生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如(表1):

表现类别占有比率幼年时的表现成年后的表现

充满自信型28%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40%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沉默寡言型8%性格沉默,言语较少。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10%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14%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他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2005年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孩子为什么天天缠着我玩捉迷藏游戏?


3岁的蓓蓓最近特别喜欢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通常妈妈扮演大灰狼,蓓蓓扮演小白兔,有时候妈妈故意装着找不到的时候,蓓蓓还会出声提醒妈妈。

这一次,蓓蓓藏在卧室开着门的后面,大灰狼妈妈进门之后,找了一整圈都没有发现小白兔蓓蓓的踪迹,于是就准备离开。

可是这个时候,蓓蓓却用手指敲了敲门,发出咚咚的声音,妈妈一下子就知道了蓓蓓藏在哪里,一拉门就把小白兔蓓蓓给抓住了。

蓓蓓看到自己被抓住,乐呵呵地笑着,拉着妈妈还要再来一次。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秘密,这些秘密会让他们乐此不疲地去尝试,而捉迷藏其实就是孩子们探索空间的一种方式

孩子们知道空间是能够储藏东西的,但是有一天他们发现,这个空间竟然也能够隐藏自己就会一次又一次将自己藏起来,让父母或者小朋友来找自己找到了他们会非常高兴

找不到他们就会发出声音提醒不会将自己藏在同一个地方,因为他们正在尝试不同的空间。

面对喜欢玩捉迷藏的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找到藏起来的孩子。孩子藏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人找到自己,越是被找到,孩子们越是开心。

如果大人们找不到自己他们反而会着急。如果大人在孩子们提醒了之后还没有找到,那么孩子玩捉迷藏的兴趣就会受到严重打击。

在孩子眼中,游戏是乐趣无穷的,玩起来就会不知疲倦,但是大人可能次数一多可能就会累、会失去兴趣,就会表现出不耐烦,这样的表情对于正处在兴头上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耐心,要投入一些,家长的念头越单纯,当下越轻松、越投入,和孩子的互动越多,玩耍的内容就越丰富。

孩子捉迷藏实际上是在探索空间,会尝试各种不同的空间,门后、衣柜、床底甚至是纸箱,他们都可能会尝试

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探索空间的需求,在捉迷藏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在不同的空间中重复,而这种重复让他们体验到了空间变化的乐趣,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灵活性与协调性。

寓教小方法

找家

训练目的:锻炼孩子的大肌肉,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训练方法:

1、在地上画两个圈,大圈代表妈妈的家,小圈代表孩子的家,大小以能进去为宜

2、爸爸扮演大灰狼,妈妈和孩子扮演小白兔,在游戏开始之后,妈妈和孩子在圈外活动,妈妈随意做一些东西让孩子模仿

3、爸爸突然出现,妈妈喊:“大灰狼来了”。这个时候,孩子和妈妈要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家,并且回到家里,先回到家的就是胜利者。如果被大灰狼捉到就会被吃掉

4、爸爸扮演的大灰狼不要太恐怖,以免吓坏孩子。

萌娃夏天游泳 爸妈该注意什么


夏天天气炎热,游泳成为了一项颇受宝宝欢迎的运动,在水中尽情的嬉闹让很多孩子觉得新鲜有趣,萌娃在夏天游泳当然是个很不错的体验,但是爸爸妈妈也不可忽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带着孩子游泳,爸爸妈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第一、不要忽视热身工作

孩子下水之前要让他们在陆地上先运动一会做好热身的工作,一下子进入游泳池里如果没有热水运动很容易发生腿部抽搐等,想要孩子更好的适应水中环境,爸爸妈妈最好先让孩子活动活动四肢,可以给他们在四肢泼水,让孩子能够提前适应下游泳池里的水的温度,之后再下水。

第二、游泳前不要吃得太多

游泳很消耗体力,带着孩子去游泳前最好不要给孩子吃太多,不然孩子很容易在游泳过程中感到胃部不适,建议在吃完饭一个小时后再带着孩子下水,做到不饿,没有明显饱腹感游泳为佳。

第三、选好时间段

尽量选择一天中温度比较高的时间段游泳,避免孩子伤风感冒,让孩子让室内的游泳池内游泳比较好,一来不用担心炽热的阳光把宝宝晒黑,二来宝宝也不容易中暑。

第四、游泳后多喝水

虽然是水中的运动但是宝宝在运动过后还是要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多喝水还可以清洁消化道,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率,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对于孩子来说,游泳后多喝水对身体有益。

第五、家长要了解紧急救治的方法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带着孩子去游泳,爸爸妈妈应当事先了解相应的急救措施,懂得人工呼吸的要领等,不能够单纯依赖救生员的帮助。

第六、游泳后充分休息

孩子虽然精力旺盛,但在一定运动量之后还是会感到疲累的,晚上一定要好好的休息,回家后家长可以给孩子冲个温水澡,泡一杯牛奶安眠,让孩子能够通过睡眠来缓解疲劳。

总结:夏天带着孩子游泳是一个绝佳的消暑妙法,但是游泳前的措施和指导是不可少的,提倡亲子游泳,和孩子一起享受游泳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亲子感情,故而爸爸妈妈赶快抽出时间跟宝宝体验下吧。

孩子为什么记忆力差 了解原因再有效提高


孩子记忆力差是令爸爸妈妈十分头疼的事情之一。眼看孩子就要上学了,孩子记忆力差,势必要影响以后的学习成绩和效果。那么,究竟孩子记忆力差是什么原因?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呢?一、孩子记忆力差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早教专家认为,宝宝记忆力差,主要原因是因为宝宝注意力差,不集中导致的。注意力是记忆的基础。所以想提高宝宝记忆力,首先要提高宝宝注意力,提高其兴趣才行。这要家长和老师必须共同努力训练宝宝的注意力的。

2.睡眠不足

小朋友若感到身体疲惫、想睡觉、天气太热、口渴、生病,或是某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不安,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脑袋的运转也会较慢,导致记忆力下滑。

3.教育内容深奥

教育的内容太深,孩子不能理解,或太浅缺乏新鲜感,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若再加上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无法动静搭配,这样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4.因铅超标损害

铅超标,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影响很大,不仅会影响儿童脸色、饮食、身高、头发的颜色,严重的还会影响其肝脏等身体器官,而且还会损害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低下等后果。儿童对铅的吸收率远高于成人,且其排铅的能力也较成人低。所以更容易造成体内铅超标,影响健康。如果您宝宝已证明铅超标的话,那么请注意排铅了。

二、有效提高孩子记忆力的方法

1.重复记忆法

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适用于年幼的宝宝,他们本来就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可以百听不厌。让宝宝背后,要及时提问。

2.联想记忆法

最简单的联想,如1=筷子,2=鸭子,7=拐杖,以此加强宝宝的联想,易于记忆,避免枯燥。

3.直观形象记忆法

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宝宝记忆。有的宝宝背电视里的广告词,惟妙惟肖,直接达到记忆的目的。

4.归类记忆法

只有把知识归类。才能最大限度地储存起来。用归纳法教育宝宝识字效果最好。如青、清、请、情等有一边是相同的字,发音也接近,宝宝很容易记。

5.歌诀记忆法

一边有节奏而且押韵的作品,便于记忆,很多儿歌容易上口,对于开拓知识面,开发宝宝智力大有好处。

6.利用感官参与记忆法

利用耳、眼、口、手来参加记忆活动,能提高孩子的记忆效果。

这个假期,和你的孩子去创造快乐吧!


如果你们喜欢旅行,doit!如果喜欢一起做饭,doit!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自然爱好者,带他们去观察这个美丽的秋天。其实对于任何孩子来说,他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最幸福的感觉不是他们在体验什么,而是他们感受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某种联系,这种联系让你保持忙碌,让你的孩子保持快乐。

在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中,你和孩子都能感受到更多的自信,你们也在无压力的亲子时光中传递温暖的情感给孩子,在一起分享各种有趣的积极的体验中,创造快乐的记忆和亲密无间的行动计划。

所以,主动权在家长手里。家长要去创造。即使你不是艺术家,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蜡笔,你不是诗人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诗歌,你不是汽车工程师但是你们可以一起玩汽车的游戏,你不是植物学家但是你们可以一起在户外观察秋天的第一片落叶。

所以,行动,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各种娱乐综艺节目中,不要把最好的时光最难得的机会都消耗在手机游戏上,和孩子一起,去创造美好的记忆吧!和孩子一起疯狂的彻底的开心,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很重要。

1.你们在一起创造一个疯狂的彻底的快乐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什么都可以,旅游、购物、做饭、打扫卫生,你喜欢什么都邀请你的孩子一起参与,分享这种彻底的快乐的体验。

2.一个幸福的积极的家长才能教会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不只有买房、购物、消耗奢侈品,对孩子来说幸福是陪伴,是快乐,是和家人在一起,这个国庆节就是最好的机会,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让他们在各种疯狂的游戏中感受真正的幸福。

3.你的和孩子一起参与式成长的方式在教孩子去检查他们想要的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所做的任何事,孩子都会记得,一个致力于和孩子创造幸福回忆的家长,是孩子看到的有毅力懂坚持会生活的最好的父母的例子,未来你的孩子也会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

4.创造快乐和孩子在一起才是这辈子最重要的事,其它都是浮云。和孩子在一起,分享激情,和孩子之间建立快乐的情感纽带,你们的之间的情感才最无价。

假期不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别光去想,赶紧行动,不要太复杂,做简单的事情,一起去创造各种各样的幸福吧!

为什么爬行对宝宝的发育有益


爬出来的益处

爬行,是婴儿时期一项特殊的身体活动,是介于“坐”与“走”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爬行是宝宝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宝宝的爬行训练对未来平衡感的发展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粗细动作发展都很有益处。

宝宝早爬行、多爬行,可显著帮助其大脑发育,使大脑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调控得以加强,启迪与开拓孩子的智力潜能。

爬行加大了宝宝认知世界的范围,使其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从而促进了认知能力的发展。

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充分的爬行是全方位的感觉统合训练,对于脑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宝宝在爬行时头胸部向后抬高,形成脊柱弯曲,有利于前庭功能的发展,对形成正常的前庭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至关重要。爬行需要宝宝保持身体的平衡,有利于宝宝左脑右脑、大脑小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平衡发育。

爬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健体活动,不仅有助于颈部、胸部肌肉及臂力的发育,也有助于腰背部肌肉及腿部肌肉的发育,为宝宝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爬行有利于视力发育。婴儿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而爬行可使婴儿看清自己能看清的东西,有利于视力发育。

不会爬行的可能影响

会不会爬、有没有学爬的经历对宝宝日后动作、智力的发展影响很大。研究发现,宝宝早期是否有充足的爬行练习,会直接影响其心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爬行训练的缺失会导致婴儿大脑前庭功能发育不完善,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粘人、过分好动、行为冲动等问题,严重的,长大之后还会出现阅读、计算、运动技能障碍,甚至会有社会适应障碍,不会与人交往等严重后果。

有研究表明,爬行对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警觉性情绪、感受性及主动性的发展都有帮助,故爬行的动作绝非可有可无,婴儿学爬的阶段是不可略过的。更有研究认为,婴儿期的动作感觉发展水平与少年期动作的协调性关系密切。

宝宝如果爬行少或爬行练习不足或没有经历爬行,将引起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动作不成熟,表现为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觉地对抗,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如视觉和听觉不协调、视觉和动作不协调、听觉和动作不协调等。

也有研究表明,在3至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在医学上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心智异常而不是智力异常。

调查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手段。

不会爬就会走的孩子不会影响智力,但的确容易出现心智问题。上海的调研显示,不会爬就会走的幼儿比例高达24.4%。并不是所有不会爬就会走的宝宝都将影响心智,不过出现不同程度心智异常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宝宝不会爬责任在爸妈

说起宝宝会不会爬,很多年轻的父母似乎并不看重,起码不像对宝宝学走路、学说话那样关注。一些父母对爬的重要性不甚了解,何况传统的看护宝宝的方法通常强调安全性、保护性。比如说:宝宝在3个月~4个月开始学会翻身,在6个月~7个月能够直腰坐,虽说也是肢体动作,但却是原地完成的,不会因为身体的移动发生危险,容易看护。

而爬却不然,爬是宝宝自由移动身体的第一步,活动范围由此扩大了许多,在父母看来,危险性和看护的难度也加大了许多,所以,往往会限制宝宝爬。而从爬到直立学走,大概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很容易被坐着玩取而代之,尤其是性情安静、不爱活动的宝宝。还有的父母认为不会爬也不会影响宝宝学习走路,日后会走就行了,爬不爬并不重要。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

宝宝爬行发展时间及过程

宝宝的爬行是俯卧位发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抗重力、抗地心引力的发育过程。

月龄宝宝的爬行姿势

7个月宝宝由两侧肘部交替的向前移动带动下肢,见不到下肢交替动作的,为肘爬、拖爬或匍匐爬行;

8个月用双手支撑或肘部支撑,胸部离开床面,腹部不离开床面,可见到下肢交替动作,为腹爬、低爬;

9个月手或肘支撑,腹部离开床面爬行或向后退着移动;

10个月胸腹部离开床面,用手和膝关节进行交替运动的姿势,为膝爬、四爬

11个月躯干完全离开床面,用手和脚像动物走路那样的向前移动,为高爬、熊步;

12个月可以用膝关节支撑躯干立直地向前移动,为行走。

关于宝宝爬行的小问题

1、过爬行正常吗?

的确有少数宝宝几乎完全没有爬行就学会走路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医学研究可以证明,不会爬的宝宝会对日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只要以后的发展(例如走路)都正常,父母就无需担忧。

2、有的宝宝开始学爬时是向后爬的,要紧吗?

宝宝爬行的方式因人而异,对此不必太在意。刚开始爬行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后退、横行、单手爬、双手爬等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奇怪的姿势,此时不需要刻意矫正,只要最后能成熟进步到双手前进爬行即可。

如果你观察过宝宝学爬的过程,你会发现他最初的动作是先退后,学会身体后移,然后再手脚配合着向前爬,这是在试探着前进。

宝宝说话晚就是聪明的吗 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晚


想必很多爸爸妈妈都听过“贵人语话迟”,后来就认为宝宝说话晚是“大器晚成”,宝宝说话越晚越聪明。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晚呢?今天,小编就为您解开疑惑。

宝宝说话晚就是聪明的吗古人云:“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话迟。”它的原义为水由于深而流动起来就显得缓慢,不像浅濑的溪水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由于地位尊贵,说话的时候要经过反复思考,轻易不能表态,说话时也要字斟句酌,要力求准确无误,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心直口快,更不能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所以才有“贵人语话迟”的说法,而并非说话越晚的宝宝越聪明。

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晚宝宝在成长到一岁左右就已经开始咿咿呀呀的学说话了,并可以蹦出简单的词句。如果宝宝在2-3岁还没有学会开口说话,那么在医学上就已经可以称为言语发育迟缓。言语迟缓的原因很多,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比如,孩子若出现舌系带过短、唇裂、腭裂等异常,就会出现发声气流走向失常和发声协调困难,影响发音;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

2.心理原因

如果孩子得了孤独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会说话。

3.家庭原因

不过,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另外,孩子出生后一直听着方言长大,孩子周围的成人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孩子学普通话可能会有发音不准的现象。

Tips: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训练孩子的说话意识。比如,对孩子的要求要延迟满足,尽量让他说出来,再把东西给他;把孩子说话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宝宝接球”,每天穿衣服时说“宝宝伸胳膊”、“脚丫出来了吗”,以便孩子把脚丫、胳膊、腿联系起来;创造与小朋友社交的环境,让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对大一些的儿童,应加强语言训练,给他们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鼓励小宝宝说话、唱儿歌、讲故事等。

最后,小编想要告诉爸爸妈妈的是,如果宝宝的听力和舌系带都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无需过分担心宝宝说话晚的问题,只要像我们刚刚在上文说的,平日里多多与宝宝交流,注意宝宝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可以了。

爸爸妈妈和宝宝玩什么亲子活动好


又到了新生入园的季节,很多宝宝都不习惯幼儿园生活,有些宝宝不作声,有些宝宝哭闹着找爸妈。老师们不妨和宝宝玩玩以下这些游戏,缓和一下气氛吧。

1、小鸡出壳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的灵活性、细心和自信心。

准备:大张的废报纸若干,每张画大鸡蛋,分散放在地上。

玩法:让孩子发令说:“预备——起!”父母和孩子赶快拿起报纸,小心机灵地从蛋中间撕破一个洞,然后将头、肩、躯干和脚从报纸中钻过,再跨出报纸。发出“叽、叽”声,一只小鸡肉孵成了。可以接着再撕再钻,要是将报纸撕破了,就算失误。最后孵出小鸡最多的人为优胜。

2、袋鼠妈妈/爸爸

目的: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注意力。

玩法:让孩子双手抱紧妈妈的脖子,双腿夹紧妈妈的腰,像小袋鼠一样紧紧挂在妈妈的胸前。妈妈抱着宝宝,双脚向前跳跃(爸爸弯下腰,双手双脚着地爬行)。

3、跳圈圈

目的:锻炼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和自信心。

准备:两个圈

玩法:孩子从一个圈里跳到另一个圈里,家长赶快从孩子后面将圈拿到前面,依次类推,直到终点。

4、跳跳球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灵活性和自信心

准备:跳跳球

玩法:宝宝站在起点处,家长站在孩子对面指定的位置,口令一响,宝宝坐到跳跳球上跳到家长面前,再由家长把宝宝抱回起点,速度快的那一组胜利。

5、宝宝快爬

目的:培养孩子手脚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玩法:每位家庭指定一条路程相同的爬行路线,宝宝在前家长在后,口令一响,宝宝与家长同时爬行,家长不能超过宝宝,必须跟随在宝宝身后,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胜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