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带孩子上班日”,了解职场的一面镜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美国的很多公司有“BringKidstoWorkDay”(带孩子上班日),每年的这一天,孩子可以跟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到公司去转悠一天。

这是西方职场的特有文化,出发点可不是怕孩子独自在家没人照看,更不仅是为了增进亲子关系,而是给孩子一个机会来了解自己父母所从事的工作,使孩子有机会接触成人的世界,了解真实世界如何运作,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打开了孩子们对自己未来的想象之门。

我非常重视这样的机会,由于我从事的是医药方面的研究工作,公司相对比较高科技,这正好可以让孩子开开眼界,了解平常难懂的科技和医学概念。因此,今年我们公司刚把“带孩子上班日”的通知发下来,我便马上给我家孩子多多报了名。

估计抱着与我类似想法的家长挺多,活动当天,来了很多孩子,虽然公司建议参观年龄得在6岁以上,现场还是有不少3岁左右的孩子。如果孩子们只是来当一天爸爸妈妈的跟屁虫,场面也不会如此火爆——待会儿孩子们就得跟着公司负责接待的专业人员,展开一次实地大探索了!

孩子们的第一站是产品体验。工程师把孩子们带进机械室里,给孩子耐心地讲解着各种机器产品的用途,讲解过后是一节消毒课,孩子们边唱着刚学到的卫生歌,边在研究人员的引导下仔细地洗着手。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细菌的存在,我们的一位同事在手上擦上荧光粉,然后跟孩子们一一握手,再用手电筒一照,孩子们的手上都沾满了紫色的荧光,“孩子们,你们看!手上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哦!”

(工程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机械的使用)

接着是参观生产线,我把多多放在那里就走了,半个小时后去接他时,同事们都跟我说“你儿子太棒了!”,原来多多用数学计算能力“秒杀”了老美,带队人问“你们生产多少台这样的机器”,对方回答道“一天四台”,多多就用乘法算出:一星期生产20台,一个月80台,一年960台。这在咱国人看来不算什么的数学程度,一下子把老美给唬住了!

参观过程中,多多又蹦出了“元素符号H代表氢”、“O代表氧”,还知道我工作的这个公司叫什么名字,一下子成了队伍里的“智多星”。当时,参观的队伍里还有我们公司市场部的副总监,中午吃饭的时候再和他碰上,他干脆称呼多多为“ScienceMaster”(科学大师)了,把多多夸得得意极了。

参观完毕,多多领到了一个礼物袋,里面有糖果、铅笔、消毒小册子,还有代表病毒的毛茸玩具。大部分袋子里都是普通感冒病毒玩具,多多拿到的是流感病毒玩具,后来我同事又给了他一个ANTHRAX病毒玩具(注:ANTHRAX即炭疽,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多多拿到这些玩具,一个劲儿地问我这些病毒的区别,好在我平常会不时和他说些医学方面的小常识,解释起来才不那么费劲。

(中间蓝色的是感冒病毒玩具,左下角是流感病毒玩具)

下午孩子们就各归各队,找自己的爸妈去了。多多旁听了我的一个电话会议,又帮我去打印机拿打出来的文件,还认识了我的不少同事,“原来上班是这样子的啊!”坐在办公椅上的多多这么和我说。这一刻,我不仅是他的妈妈,更是他了解职场的一面镜子。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我一个同事,她是一个微生物专家,她说她女儿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学习了很多微生物方面的知识,其中就包括许多微生物研究现场的参观交流,后来就爱上了生物科学,现在已经是一名医生了。看来走出去才能让孩子开眼界,“开眼界”才能让孩子有所思、有所收获。

【小编说】带孩子上班无疑是让孩子零距离了解你我工作环境的最好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责任、团结等等抽象的大概念早已融合在你我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无须唠叨,孩子们就能看懂,就像文中所说,她自己已成了孩子了解职场的一面镜子。

扩展阅读

"带孩子上班" 双赢的职场早教


给孩子上一堂实景职场课。

职场

JOB

(图为

的小白领)

“带孩子上班”原本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以前卫、时尚而著称的深圳,这也成为众多白领家长经常实施的举动。但是,很多人仅仅是为了节约养育成本,纯粹是出于“边工作、边带娃”的实用考虑,却往往不知道“带孩子上班”其实颇具教育价值。

8月12日,

用微博的方式发起“带孩子上班日”活动,参与活动的家长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并用微博图文并茂地记录下“孩子和爸妈一起上班”的情景。孩子们得以窥知“上班”和“上学”的世界有何不同,提前对成人的职场氛围有所感知。

1.80后白领妈妈最想天天都是“带孩子上班日”

“瞧!大小同事谈工作。”“昨天带晴晴来上班,这孩子整个一自来熟,说是告诉我出去玩玩,哪知道跑到我们老总办公室去了,并且还把鞋子脱掉坐在椅子上玩,丝毫不害怕老总在她边上。”“她看到文件夹、键盘塑料盖、鼠标什么的都觉得新鲜,都想去摸一摸。”南都记者在“带孩子上班日”活动平台上看到一长串妙趣横生的微博。而孩子煞有介事地和爸爸“会见客户”、帮妈妈整理文件,那股热乎认真劲,俨然一个袖珍版的小白领。

据了解,在美国,每年都有“带孩子上班日”(TakeKidsToWorkDAY)仅是为了增进亲子关系,更在于给孩子一个机会来了解自己父母所从事的工作,使孩子有机会接触成人的世界。而在中国,较为广泛的说法是,“带孩子上班日”被定在每年8月的第二个星期五。

不过,在深圳本土,“带孩子上班”早已不仅仅是一次短暂的活动,对于不少新生代母亲而言,真恨不得天天都是“带孩子上班日”。80后深圳妈妈梁蕊告诉南都记者,深圳家庭普遍压力较大,工作时长、强度都远远胜于“朝九晚五”的内地城市,节假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寥寥无几,加上早教成本激增,幼儿园、早教机构学位耗价数千仍然“一席难求”。因此,不少父母要么把孩子托付给隔代长辈,要么就干脆把孩子直接领到办公室来带。“有时领导会过问,怎么又把孩子带来上班了,我只能一边讪笑,一边‘立誓’:我带孩子绝对不会影响工作……其实怎么可能完全没影响,但根据我家经济条件和综合状况,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带孩子上班”更像是一种过渡性的被迫之举,它只能偶尔为之,更要指望开明领导“网开一面”。

2.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也是一种“职场早教”?

相关负责人介绍,“带孩子上班”不应视作“不舍得让孩子上幼儿园,不舍得交给长辈带”的候补选择,而应当积极利用孩子近距离接触工作岗位的契机,给孩子以及时、有趣的辅导,就能完成一次成效不错的“职场早教”。“年幼的孩子模仿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非常强,对于父母来讲,可能带孩子上班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片段,对于孩子来讲却也许会刻骨铭心,若干年后,他们甚至可能回忆得起父母办公室中任何一个小摆设、小细节,因此,何不因地制宜、结合情景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职场课’呢?”

南都记者了解到,参与本次“带孩子上班日”活动的家长,大都抓住了这一“教育”时机。有家长借机给孩子传授职场礼仪、启蒙职场人事常识,“见到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要记得问好,那个叔叔是科长、那个阿姨是主任……”;有家长让孩子给一些简易的文件进行分类,年纪稍大的孩子还让他们抄写文件,“有些孩子的书法水平比我们大人高多了”;有些家长给孩子讲解文件批阅流程、工作细节,并把母子互动的情景拍下来,载入成长纪念相册。“别看这些孩子年纪小,其实悟性很高,有时他们陪父母上班所做的事情,就跟一个前来毕业实习的大学生差不多,他们经过职场氛围、办公室氛围的熏陶,这些生动鲜活的办公室场景印烙在他们的童年回忆中,将来求职时,或许就不会对职场氛围感到过多的陌生和敬畏。”

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三个月获得三年的工作经验,可能吗?

问:我是应届生,可招聘单位的告示上大多写着“两至三年工作经验”,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完全没机会了?“工作经验”可以“速成”吗?比如花两三个月就获得相当于三年经验的水平?

成长分子 资深人力资源研究专家、天涯论坛“职场天地”达人堂专家

取决于你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是否够强

很多职场新人都谈到了工作经验的问题,似乎招聘公司不给你机会,你就没办法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其实并不一定。很多资料在网上都是可以找到的,只是看你具备不具备足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而这个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过程,也能极大地提升你的职业能力。因此,需牢记“模仿中成长,在创新中成功”,其实在真正的职业工作中,大多数的工作都是模仿重复,强调的是工作效率,而不是创新。对于企业而言,过度的创新必然导致过多的失败,以及效率的低下。也就是说,很多工作其实只是按照既定流程的“重复”,并不一定具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如果能找准行业,通过搜集资料、总结报告、模拟训练等方式锻炼自己的综合技能,足够认真并有足够的悟性,短期内具备相当于别人工作两三年的水平也是完全可能的。

【网友热议】带孩子上班日

教育高智商孩子不能只偏重一面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鲁杰认为,高智商的宝宝往往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强,比如认字、背单词或是算术,也习惯往宝宝强的方面教他。这样就走入了一个误区,使得孩子这个年龄应该会的反而不会,因此很容易出现社交能力差、不合群、自理能力差、动作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此外,高智商孩子对成就感需求特别强,因此稍有挫折就会大发脾气,情绪不稳定。

针对这几种情况,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高智商的一面,而忽略其他方面。这就好比木桶效应,只有一根棍长,其他的都短是很难装满水的。因此,父母对这样的孩子,更要注意培养其薄弱的一面。

1、给孩子创造社交环境。

多带他到公共的游乐场玩,接触不同年龄的小朋友。或定期约小朋友到自己家来玩,这样可让交往成为习惯和需求,高智商的孩子才不会孤芳自赏。

2、培养自理能力。

父母根据宝宝的年龄,尽量能自己做的让他自己做,比如吃饭、穿衣、穿鞋等,这些活动可培养宝宝的协调能力。即使做得慢也要给他锻炼的机会,并给予鼓励,让他从中获得成就感。

3、亲子对抗游戏。

高智商的孩子抗挫折能力特别差,因此父母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比如爸爸和孩子一起玩掷骰子走棋,走几步全凭规则。再有可以玩保龄球,几个饮料罐摆在前面两三米处,用一个球滚过去,看谁撞倒的多。

总之,孩子的智能如何最好请专业机构做测评,有目的地进行培养,才能使孩子各方面均衡发展。

看美国家庭让孩子了解的应急预案


保证安全的4个步骤

1.了解可能发生的灾难

一旦确定在某个地区长期居住,住下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与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红十字会等机构联系,或者向常年居住在当地的邻居打听,了解以下信息——

●咨询当地最可能发生的灾难会是什么以及应该为不同的灾难做些什么样的准备。

●熟悉各种警告信号,当听到这些警告信号时,能准确地断定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应该怎样行动。

●咨询当灾难发生时,家养的宠物应该怎样得到保护?因为考虑到可能影响家人健康,出现紧急事件时,宠物可能不允许进入紧急避难所。

●如果家里有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人,应了解灾难发生时怎样给予他们帮助。

●了解在其他各种场所,比如家人工作的地方,孩子上学、上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家人经常去的地方,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紧急预案。

2.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

和家人一起讨论为什么要为可能发生的灾难做准备,尤其要向宝贝解释火灾、地震、暴风雪等灾难带来的危害。制定家庭紧急预案之后,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演练。家庭紧急预案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和家人包括宝贝一起讨论可能发生的灾难类型,并详细向他们解释不同灾难发生时应该怎么做。

●选择两个灾难发生时家人汇合的地点:

1)当火灾发生时可以选择在自己家外面的某个安全的位置汇合。

2)当灾难发生没法回自己家时,可以选择在邻居家外面的某个安全的位置汇合。

注意:一定要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清楚这个安全的汇合地点,还要让宝贝记住家庭地址和电话,以便在他与父母失去联系时可以有效地寻求他人的帮助。

●请求一个在外地的亲戚朋友作为灾难发生时的联系人,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牢记这个朋友的联系电话。灾难发生后,失散的家庭成员就都可以跟这个指定的朋友联系,想办法让家庭每个成员都明白各自的处境以及所在位置。

●讨论灾难发生时应该怎样撤退,选择什么样的撤退路线,撤退时注意些什么事项,撤退时怎样为宝贝、行动不便的人员以及宠物提供保护等。

●和邻居商议应付灾难的对策,当灾难发生时,大家可以互相帮助,更好地应付灾难。

●了解自己和邻居的特殊技能,也许这项特殊技能能在灾难发生时发挥特殊的作用,帮助大家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或者有效地规避危险。

●和邻居商议,制定一个某家父母不在家遭遇灾难时保护独自在家的宝贝的计划。

特别提示:

为了确保每个家庭成员不会忘记灾难发生时需要牢记的重要事项,最好制作一张“家庭紧急预案”卡片,内容包括两个紧急汇合地点(在自己家外面、在邻居家外面)、家庭电话、家庭住址、灾难发生时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切记一定要把家庭电话和工作电话都记下,保证无论白天夜晚都能跟灾难发生时的联系人及时保持联系。

3.减轻灾难的预防措施

如果事先做好各种准备,了解灾难发生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并将这些措施传达给每一位家庭成员,包括年幼的宝贝。即便宝贝没有能力身体力行去做点什么,但是他们可能会在关键时刻给父母一些提醒。这样,我们就能赢得时间,减少出现疏漏的可能,防止灾难导致的各种继发事件带来的延伸性损害,有效地保障家庭成员安全,降低财产损失——

●牢记各类常用的紧急电话,如火警电话、匪警电话、急救电话等等。

●给宝贝解释,什么情况该怎样拨打911或者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让每个家庭成员都了解什么情况下该切断水源、煤气或天然气、电源等的总开关。

●确定是否购买相关的保险。

●检查家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学会使用灭火器,并且确保他们都知道灭火器所在的位置。

●确保家里每一层尤其每个卧室都安装有烟火探测器。

●储存应急的生活必需品和应付灾难的各种工具、装备。

●确定最佳的疏散路线,每个房间都要有两条这样的安全疏散出口。

●找出各种灾难发生时,家里最安全的地点,以便灾难发生时为家人提供庇护。

●如果你认为不安全,灾难发生时最好不要开启电源,使用火柴等照明用具,而要使用手电筒。

●和邻居一起协同应付灾难,可以更好地挽救生命,保护家庭财产。

4.进行家庭应急预案演习

尽管已经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但是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家人常常还是会慌了手脚,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怎样面对突然发生的一切,所以和宝贝一起进行应急预案演习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本能地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每6个月和宝贝一起来一场演习,以确保他们不会忘记应急预案内容。

●训练宝贝逃离火灾现场的技巧。

●每3个月更换一次储存的饮用水,每6个月更换一次储存的食物。

●按照说明书定期检查烟火探测器及其电源是否完好。

●每月测试一次烟火探测器,每年更换一次烟火探测器的电池。

家庭应急必需品的储备

最好准备足够全家人使用3天的生活必需品,将这些物品整合到一起,放在一个结实、便于携带的容器比如旅行背包、特别结实的垃圾袋等里面,方便随时拎上出门。一般需准备以下应急必需品——

●可供3天使用的不会腐烂的食品和饮用水(饮用水一般以每人每天1加仑的标准准备)。

●每人1套换洗的衣服,1双备用鞋,1条毛毯或者1个睡袋。

●一个装有家庭成员常备药物的小药箱。

●带电池的收音机、手电筒和大量的电池。

●一套额外的车钥匙以及信用卡、现金和旅游签证。

●卫生用品如纸尿裤、给宝贝擦屁股和小脸蛋的柔湿巾、手纸、餐巾纸、湿纸巾等。

●备用的墨镜等物品。

检查各种家庭安全隐患

当灾难发生,家里一些很平常的物体也会成为伤害家人的罪魁祸首——

●那些可以移动,可能坠落、粉碎及易燃的物体都是灾难来临时可能引发更多危险的因素。

●热水器可能被碰倒或者震倒,导致热水洒出来烫伤家人,应采取措施固定。

●书架有可能倾倒,或者里面的书本滑落砸伤宝贝等,因此最好上锁固定。

●每个家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彻底清除可能带来的各种家庭安全隐患。如果对这些不了解,可以请教一些专业机构。

●使用热水器时要记得用鼻子仔细闻闻,看是否有煤气或者天然气泄漏。一旦发现煤气或者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总闸,切断煤气或者天然气,打开窗户,将宝贝抱到室外。

把握安全疏散的诀窍

当听到安全疏散的指令时,立刻疏散,疏散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认真倾听收音机,严格按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机构发布的消息行事。

●保持镇定,不要慌张,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行事。

●记得清点人数,看看有没有被遗漏的家庭成员。

●穿戴具有防护作用的服装和结实的鞋子。

●记得带上准备好的生活补给品。

●锁上房门。

●按照权威部门提供的旅游路线疏散,不要抄近道疏散,因为某些路段可能无法通行甚至会有危险。

如果确信还有足够的时间离开危险地带,可以考虑——

●离开房间前关上水源、电源和天然气的开关。

●留下一张便条,告诉他人你们什么时候离开以及准备去往哪里。

●将宠物安顿好。

●关闭其他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设备。

全面了解风靡美国的婴儿手语


美国虽说在金融方面出了问题,形像恶劣,但“美国观念”与“美国价值”依然在全球范围内起着主导性的影响,特别是在育儿与教育方面,美国被认为是非常“适宜孩子生活的国家”。来看看,正在那里蔚然成风的“婴儿手语”学习班。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区西部,知名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附近,不少年轻母亲顶着35℃以上的高温,带着自家宝宝走进一家婴幼儿俱乐部。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与孩子一起学习“婴儿手语”。

这家别出心裁的教育机构名为“闪亮手语”,最近着实“闪亮”了一把。他们推出的婴儿手语课程受到不少年轻父母的追捧。在美国很多地区,类似的婴儿手语培训课程正成为育儿新时尚。

据“闪亮手语”机构创办人埃泰勒?莱特介绍,这种婴儿手语课不但有助于增强亲子交流,还有益于婴儿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据洛杉矶当地媒体报道,当红女影星朱莉亚?罗伯茨也是“闪亮手语”的学员,而且据说她对授课效果相当满意。在众多名人或普通人的“捧场”下,“闪亮手语”在洛杉矶地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路透社、《洛杉矶家庭》《犹太杂志》等英美媒体都曾对“闪亮手语”进行报道。

家长和婴儿共同学手语有什么好处?“闪亮手语”创办人埃泰勒?莱特解释说,在能够流利讲话之前,婴幼儿表达自我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肢体语言及表情。因此,如果能让半岁左右的婴儿开始系统学习手语,不但有益于脑部发育,提高学习能力,父母也可以通过学习手语更好地与孩子交流。

据莱特说,女儿佐埃学习手语之后,在15个月大时已经能够掌握60个单词的发音,两岁时掌握了300个单词,大大超过同龄孩子。

“闪亮手语”提供的课程并不单一。其中,最基本的一种是父母和婴儿一起参加6周或者12周课程,每周授课一小时,课程主要内容除了教授美国手语之外,还有游戏、唱歌等,从多种渠道促进婴儿和父母的交流。还有一种课程为期10周,每周75分钟,共收费250美元。此外,还有专门针对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研讨班。

莱特说,参加过6周的课程后,父母和婴儿一般都能学会表示100个左右单词的美国手语手势。这些手势的意思大都比较简单,主要内容大多与婴儿的喂食和情绪表达有关。比如,手指放在嘴边表示“饿”,两个手指伸成“V”字状代表“兔子”。

选择莱特的手语课程,父母们的动机各不相同。有些人希望能帮助孩子早说话,有些人想让孩子提高智商,还有一些人纯粹是为了帮助孩子改善情绪。

莱特说,如今培训班的人手已经不够,要上“闪亮手语”的父母必须排队等候。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这股“婴儿手语热”提出异议,认为理论根据不足,商业炒作成分过大,而且存在对正常婴幼儿“拔苗助长”的隐患。

纽约大学语言科学系主任迪娜?伯恩斯坦教授就是最知名的一位反对者,曾在媒体上公开表达过批评意见。她认为,婴儿学习语言的能力是人类经过百万年进化而形成,属于“先天设定”,非残疾婴幼儿在正常情况下长到一定年龄都能达到相应水平,好比自动程序一般,因此“婴儿学手语可助提高语言能力”一说根据不足。

有心人翻了翻资料,发现“婴儿手语”并不是什么新观念新方法,这种理论由来已久。

美国阿拉斯加太平洋大学心理学家约瑟夫?加西亚首先发现手语对婴幼儿的影响,并于1996年撰写育儿类畅销书《对你的孩子用手语》。

此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琳达?阿克莱多罗博士和加州州立大学苏珊?戈德温博士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她们在另一本育儿类畅销书《婴儿手语》中指出,经过系统训练,能用手语表达简单想法的婴儿显得更为快乐,能够更好学习语言,甚至智商也能有所提高。

阿克莱多罗和戈德温的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她们还发现,学会使用手语的两岁幼儿,在语言能力上比不学手语的婴儿“领先”3个月;学会使用手语的3岁幼儿,在语言能力上已相当于4岁孩子。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论证说,婴儿一生下来就处于语言的“包围”之中,如果能够学会手语,会促进大脑中管理语言的部分与管理行动的部分相互沟通,帮助相关神经元的生长。

一些研究发现,婴儿学习使用手语对其心理健康成长也起到积极作用。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容易产生挫折感,自信心更强,也能较早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性格更趋于乐观开朗。

正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美国兴起了不少婴儿手语教育班,莱特创立的“闪亮手语”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