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可能基于各种原因选择在孩子两岁~两岁半左右的时候送他们去幼儿园。然而让孩子说“再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是由5堂课组成的“独立课程”,帮助你的宝贝从形式到心理都学会快乐地说“再见”,真正独立起来。

课程一:分离之后我们又再见了

当宝宝两个月左右大的宝宝,他就能意识到,妈妈或爸爸离开房间了。当他们走开时,宝宝的心跳加快、脉搏的频率也上升。这是典型的紧张表现。同那时候一样,1~2岁的宝贝此时更加能够分辨这样一个事实——妈妈在,一切都好;妈妈离开,感觉不那么好。

那么不论是短暂的离开,还是例行公事的上下班,回来先跟孩子热情地打个招呼,告诉他:“我们又再见了,是不是?白天(或刚才)我离开了,因为我需要上班,但我总是会回来抱你的!有时候时间长一点儿,有时候时间短一点儿。今天时间长了一点儿。”不要怕孩子听不懂,他会根据你的话和实际的情形逐渐理解的。这样的练习不是一次就够的,而是每天甚至每天的每个分别。而必要的还有就是,最好在你离开的时候,也要向他交待清楚:我去哪儿、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例如“我去上班,天黑了的时候就会回来”或者“我去商店买牛奶,1小时后来抱你”。

学习效果:

孩子慢慢地明白:总会有分离,但是也总会再见,这是另一个相对安全的规律。

课程二:我爱你,尽管我不在你身边

不论对于婴儿床里站着的小宝宝,还是已经满地乱跑差不多会说话了的一两岁的小不点儿,爸爸妈妈的离开在他们心中的不安全感几乎都是一样的:妈妈不要我了,她走了就是不喜欢我了,她不回来了……也许你会惊讶孩子们为何如此“悲观”?其实这也正是他们那正在发育的大脑必经的成长过程,他们开始产生各种情绪,并逐渐学会去处理它们。这中间,需要你的帮助。

于是,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早晨偷偷地从家里“溜走”去上班,这只能带来更多有眼泪的分离,孩子感到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那么,比较好的做法是,当爸爸在打领带的时候,可以让小家伙去拿鞋子,然后来一个盛大的告别仪式。当你午休的时候,打个电话告诉他你也在吃饭。下班的时候,告诉他已经上了公交车,不一会儿就飞到他面前了。这种做法能给情绪比较脆弱的孩子更多安慰和更舒缓的适应、学习过程。

学习效果:

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分离,即使你不打电话,他也知道:爸爸妈妈不上班的时候很喜欢跟我玩儿,但还是必须去上班的。而他们在公司吃午饭的时候,在想着我。

课程三:和其他人在一起时也有很多乐趣

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很快乐,那么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呢?而且是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呢?……能够快乐地和其他人在一起,才是帮宝贝建立了真正的安全感和快乐的能力。

不论是奶奶还是姥姥,舅舅或伯伯,或者保姆,哪怕多亲近和熟悉的人,当你要离开把宝贝单独留下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个足够时间的“交接”过程的。让其他的人代替你的主要位置和宝贝一起搭积木或看图画书,帮助他们彼此迅速地融合和适应,你可以在一旁他能看见的地方,跟宝贝和他的伙伴边说着话,边同时做些离开的准备工作。

学习效果:当孩子身边没有父母,而有别人相伴的时候,他也知道:爸爸妈妈尽管暂时不在身边,但是他们知道我在和谁玩儿。大多数时候,我和奶奶或是阿姨在一起很开心。

课程四:妈妈爸爸信任我

在喜爱的人的怀抱里入睡是最美妙的事情了。宝宝也是这么看的。但是,当爸爸妈妈回到他们的床上,准备度过孩子不在一旁的夜晚时光的时候,“利益冲突”就出现了。大多数一两岁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睡觉了。保持如一的夜晚仪式能够使宝宝比较轻松地与白天告别。可能在头几次的时候不很顺利,但父母们要坚持住,几周后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学习效果:

爸爸妈妈用充满爱的方式向孩子传达了这样的感觉:你能做到,你能够独自在自己的小床上入睡。孩子感受到了信任,这种信任能促进他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课程五:上幼儿园了,我长大了!

大部分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才第一次经历与父母长久的分离。因此,在最初几天的分离需要很多时间——爸爸妈妈刚转身离开,身后已经传来哭喊声了。回头望去,孩子眼泪汪汪的,爸爸妈妈也鼻子酸酸的,这样的分离很艰难。

但是,应该认识到,分离时有眼泪是正常的。尽管你们已经做了很多铺垫,尽管我已经完成了前面的4个课程,上幼儿园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对于父母来说,都是生活中重大的变化。因此,爸爸妈妈首先要挺住。其实很多孩子做得非常出色,一旦爸爸妈妈离开后,他们很快就融入和小朋友们的游戏当中去了。多给孩子鼓励,告诉他,他的勇敢让你骄傲。

学习效果:

这时走入社会群体的第一步,对于孩子的心理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要让孩子明白:我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了。因此,当爸爸妈妈走开时,我不会哭,我会开开心心的,融入爸爸妈妈之外的人们的乐趣之中。

Tips:

在训练孩子克服分离焦虑,更快乐和适应地走进幼儿园,可以适当配合这些“课程”,给孩子一些铺垫。告诉他:

*“分离之后会再见”——等你上了幼儿园,就像你去上班,晚上下班就可以再看见妈妈了。就像现在妈妈早晨上班,下班回来抱你一样。

*“不在身边依然关心”——虽然妈妈不能往幼儿园给你打电话,但是老师会记录下你一天的生活告诉妈妈,妈妈总是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你。

*“和其他人在一起也高兴”——在幼儿园会有很多小朋友,有很多好玩儿的玩具,那都是妈妈买不到的。你到时每天给我讲你玩儿得多高兴。

*“爸爸妈妈的信任”——幼儿园里你会是最棒的一个独自睡午觉的小伙子,妈妈相信你!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幼儿入园前5项必备技能


1.鼓励孩子热爱学习

虽然幼儿园是你目前最为关心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为孩子一生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对于孩子来说,爱上学习比掌握特定的事实跟数据更加重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支持批判性思维,而且你也需要为孩子的学习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2.提高独立性

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斥着陌生的成年人跟同龄人的巨大转变,特别是当你的孩子没有太多学前经验的话。但是,你在家里可以有多种方式来训练他:比如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独立地整理东西。这些事情可以帮助孩子为即将来临的不可避免的分离焦虑做准备。3.对话和阅读

能够预测孩子以后再阅读以及其他学科中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早期的词汇量——也就是一般的口头表达能力。跟你的孩子进行对话,使用一些比较难的用语,描述它们的意思,读给他们听,玩文字游戏,教给他们听力技巧,倾听他们讲话,唱歌……任何可以训练语言能力的事情都可以有所帮助。4.学会自我控制跟做计划

年幼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至关重要的自我调节和行政运作技能。儿童发展专家将它叫做内在“空中交通管制”,而这正是在学校取得成功的关键。即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避免分心,执行计划。帮助你的孩子记忆时间序列,减少冲动,以及当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时学会适应。5.帮助你的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

学校跟人生的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跟你身边的人打交道。而那些愿意分享,喜欢跟同龄人玩耍,而且能够化解冲突的孩子无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潜力。

入园前上早教课的必要性


上早教课的目的

带3岁以下的小朋友上各种由老师教的课(大多数是家长陪同),不是为了学认字、数数、诗词、舞蹈、画画、运动……这些都是中介,小小朋友上早教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学上学。包括:

1)听懂和遵守老师的要求;

2)熟悉如何跟老师交流和互动;

3)和其他小朋友互动。

成功的早教课经历,不是孩子认了多少字,会唱什么歌,会跳什么舞(当然这些都是好的),而是上课不但会遵守规矩,还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活动内容上去,而且真心地从中获取乐趣,喜欢去上课。

这才是最成功的早教,因为这个经历为小朋友以后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做了最有积极效果的准备——让小朋友学会上学,喜欢上学。

家长陪上课一般有两个极端

一端是家长完全置身事外,另一端是家长情绪热情高涨,盖过了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应该在这两端之间找个平衡点,但是这个平衡点在哪里呢?答案是“因人而异”。

至于怎么“因人”,要具体看上课的目的,和小朋友的性格特点和习惯。

家长要引导小朋友从课堂上学习什么?

1、学习基本的课堂规则

主要包括:

1)除了开放给小朋友用的器具,不乱动老师的东西,不乱翻教师里的柜子、篮子等;

2)在需要听老师或者其他人说话、唱歌的时候,不随便大声说话,不乱叫;

3)该坐下的时候,不乱爬/走/跑,特别不能遮挡其他人的视线;

4)除非是专门的喝水/小食时间,否则不在上课时吃喝。

因为早教课老师的任务是带领课堂活动,而且一堂课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小朋友的年龄也比较小,在有家长陪同上课的情况下,老师一般不会对违反规则的小朋友做出特别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不代表老师默认违反规则的行为,而是老师默认引导小朋友遵守课堂规则是家长的责任(除非课程本身是以准备小朋友上幼儿园为目的,要求家长尽量少参与,主要培养小朋友听从老师的要求)。

所以在这方面家长的责任应该包括:

1)在课前向小朋友解释课堂规则;

2)在上课规程中如果小朋友违反规则,家长先提醒;如果小朋友继续违反而且影响课堂,带离教室。

3)课后和小朋友一起总结对课堂规则的遵守情况。

我见过不少家长认为在课上,所有的引导和教育责任就都在老师身上了。自己抱着手坐得远远的,即使自己小朋友去乱翻老师东西,乱跑动档了其他小朋友视线,依旧不管。直到违反规则太厉害了,由老师告诉家长需要家长配合,或者其他家长要劝说了,才去提醒自己小朋友。一般在这个时候,因为小朋友违反规则的时间过长,已经默认这些规则是可以违反的了,再遇到家长阻止会反抗性很强。很多情况下因为年龄小没有足够的自控,已经很难平静下来了。最后要被老师要求家长强行带离教室。虽然这样也对小朋友有一定的教育性,但是整个上课的过程将是一个比较负面的经历了。

所以,课前的解释,课程中的即时提醒,有助于帮小朋友在平静的心境下理解和接受课堂规则,并遵守。使上课的过程成为一个积极正面的学习经历。

如果家长对任何方面的规则不确定,可以问问老师。

2、听老师讲,与老师交流

相比遵守课堂规则,这点是强硬不出来的。只能引导加等待。家长最合适的引导,就是做合适的榜样。特别是在音乐、舞蹈、游戏课中,适当地以学生的角度来参与课堂活动。

比如说,跟着音乐跳舞,那家长也可以适当地扭扭(当然别太过分了,不用当全场焦点和领舞的哈),跟着音乐拍手之类的,家长都可以适当参与。

除此之外,主要靠小朋友自己主动和家长的耐心等待了。即使是鼓励小朋友参与互动,也应最多用问句表示,比如“要不要……?”而且问一遍就好。不愿意就不要强求。千万不要当众强迫小朋友去做不想做的互动。不要威逼利诱,更不要冷嘲热讽,不要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己小朋友做比较。这些强迫只能让小朋友觉得压力更大,更紧张。

如果小朋友有疑惑、紧张情绪,需要着缓解疏通的,留着课后在轻松的环境下聊聊,对小朋友压力比较小。

小朋友如果不愿意与老师互动,有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

1)语言表达能力还没发展到(他们自己觉得)可以交流的程度;

2)在观察其他小朋友和老师怎么互动,自己默默学习;

3.)对老师或者环境不熟悉,在热身过程中;对活动的内容/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主题的难度太大/太小。

因为各种可能的因素,而小朋友又不一定能/愿意告诉家长时,家长在确保上课环境和老师都很友好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等待。

举一个我们家自己的例子。大壮在两岁之前去各种课,基本上都是静静地看,很认真,但是从来没有什么互动,唱歌跳舞不跟着做,讲故事回答问题也没任何回应。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喜不喜欢上课。看起来不讨厌,但是又没啥特喜欢的表现。他那时候语言表达能力也还是在单音的阶段。老师也习惯了。2岁生日一过,语言表达在一个月之内从单音突飞猛进到说句子。然后上课也同时突然跟老师互动了,唱歌跳舞回答问题,把老师都狠惊喜了一把。再后来几个月内,就明显地特喜欢上课,喜欢老师注意他,跟他互动了,啥都特积极。

3、与小朋友交流

这个基本上是家长最不需要掺乎的,特别是针对自己的小朋友是不是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以及跟哪个小朋友一起玩,最好让小朋友自己做主做决定。

家长可以做的,是轻松随意地和老师,和其他家长聊聊天,一是给小朋友做个榜样,二是说不定自己也能交个新朋友呢。

当然,如果小朋友违反了最基本的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原则,比如行为暴力(推、打、咬、抢等),语言不当(不礼貌语言、尖叫等),不排队,长时间霸占玩具等,家长有责任及时提醒以及阻止小朋友的不当行为。

在小朋友3-18/22岁的十几年学校生活中,会上学,比学习任何科目都重要,也是帮小朋友准备上学的最重要的一步。但是这个能力,往往被认字数数等各种更具体,更容易量化,更容易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代替。以为小朋友懂得某些个知识点了,就是准备好上学了。在这种认识下,早教的重点自然也是这些各种知识点。

其实当认识到早教的主要目的是帮小朋友学上学,家长无论在陪小朋友选课还是上课的过程中,都能对课程/环境/老师做出更好的选择。也能更好地陪小朋友从早教的经历中获取最宝贵的能力:学上学,喜欢上学,在上学中学习。

入园面试入园前的特殊准备


入园面试准备

幼儿园也会有一个简单的对宝贝的面试。面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一下宝贝的情况,让宝贝、家长和老师有一个彼此熟悉和沟通的机会。这个面试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格,所以没必要过分担心。给宝贝报名后,被通知去参加面试的都是有大致意向的,只要不是智力上有什么大的缺陷,一般都能通过。

幼儿园面试主要是问宝贝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逗引宝贝跟老师交流,并不是考宝贝能背多少首儿歌、会唱多少首歌曲,会跳几个舞蹈,因此,父母没必要教宝贝这些。面试的时候,老师的重点是观察宝贝,看他的综合能力,而不是给他来场小小的考试,所以父母根本不需要为面试担忧。

入园的特殊准备

在父母确定让宝贝进哪个幼儿园,并且宝贝也被录取之后,切记一定要和老师沟通以下问题——

1.将宝贝的喜好、个性、饭量、排便时间等日常习惯告诉老师。

2.将家庭教养宝贝的方式告诉老师,比如是自己带、保姆带还是长辈带等。

3.因为每个幼儿园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宝贝上幼儿园需要准备的用具也会有些区别,在送宝贝上幼儿园前,父母一定要问清楚需要给宝贝带什么样的用具,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

宝宝入园前夕 5个“心理免疫”


9月1日,又一轮大规模入园开始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作为父母却暗自担心——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上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友好的相处?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过渡期,以解决每年开学时的“入园不适应”问题?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容易、更迅速地喜欢上集体生活?就此,相关专家为家长朋友们提出了一些专业而又贴心建议。

父母准备篇

宝宝入园前 父母积极的心理暗示不可少

幼教专家景映霓告诉记者,作为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多数孩子比较黏人、胆小,在入园之前,家长应该多说一些鼓励性质的话,比如有的父母告诉孩子:“宝宝,今天妈妈到了幼儿园,那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小朋友,我们去找他们玩好不好啊?”等之类的话。这样的鼓励对孩子会产生很积极的影响,在心理上引导孩子向往上幼儿园。

其次,带着孩子提前熟悉环境,减少孩子的焦虑和恐惧。建议家长在孩子入园前,提前去看看幼儿园整个大环境,看看班里面的布置,看看周围的活动场地,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这样,孩子在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第三,信任幼儿园教育,相信自己的孩子,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园还很开心,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新鲜劲已过,发现自己不在熟悉的家里,而是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于是就哭着闹着不想去幼儿园了,这是正常的现象。孩子刚到幼儿园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在幼儿园过的很好,也要信任幼儿园教育,幼儿园里的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放心把孩子留在幼儿园,更好的信任和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

第四,有目的性的培养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及老师的喜爱之情。面对尚不懂事的孩子,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对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做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多介绍一些幼儿园各种有趣的活动和详细情况,让孩子对幼儿园、对幼儿园老师,不会轻易产生抵触和防备心理,从而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好奇和向往,以及对幼儿园老师的喜爱。

第五,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是从幼儿期就应该开始的,在孩子入园前,父母要调整孩子的作息,积极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各项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相关的睡眠、吃饭、如厕、穿衣等训练,帮助孩子养成必要的生活习惯。

你还可以阅读专题:宝贝愉快入园的父母必修课

宝宝准备篇

宝宝入园前 要进行必要的生活能力训练四大方面

宝宝准备篇

宝宝入园前 要进行必要的生活能力训练四大方面

景映霓提醒,对幼儿的生活能力训练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睡眠训练家长要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逐步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是孩子的必修课程。晚上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早上起床后,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穿衣、洗漱、吃早饭、去幼儿园路途等所需要的时间,保证各项环节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既不耽误家长上班,又不影响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园一般都会安排午休,家长要帮助孩子在家中养成午睡的习惯,每天午睡,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保证和健康成长。此外,许多孩子在家中习惯家长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但到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数量有限,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的身边,这就需要家长在家中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习惯和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吃饭训练家长不要给孩子喂饭,鼓励让孩子自己吃,不偏食不挑食,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吃饭的时间,让孩子独自拿着小勺吃饭,如果吃得好时家长要及时奖励或肯定,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如若孩子不小心碰撒了,也不要随意责怪,耐心的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厕训练很多孩子在家习惯用马桶,家长也会在孩子如厕时帮忙。但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父母不在身边,这就要求孩子能够大小便自理。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孩子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于孩子没用过,家长就得提前对孩子进行训练。

穿衣训练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衣服,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可以独立的穿衣、脱衣。父母要有耐心,有意识的对孩子穿脱衣的能力和速度进行训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家长不需非得要求孩子,必须按照家长的意愿和步骤来进行穿脱衣。一般幼儿园的午休时间会让孩子脱衣入睡,所以孩子到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只要孩子能够独立的将衣服脱下、穿上,就应该积极鼓励。

专家表示,即将走进幼儿园的孩子,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和挑战。对此,在入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相关训练,是孩子顺利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关键所在。总之,孩子的入园适应过程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第一步,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紧密合作、有效沟通,为孩子顺利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你还可以阅读:为什么初入园的孩子容易得病

家长对孩子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孩子入园前的必修课


一、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

参观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瞧一瞧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饲养角中的小动物;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

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做什么,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

二、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全家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把宝宝要入园当作家里的一件喜事来讨论、迎接:“我们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件高兴的事,使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常常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孩子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进入幼儿园”。

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讲一些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

三、玩玩“幼儿园游戏”

在参观了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里的日常要求和活动内容后,在家可以和孩玩“在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这样可以使孩子了解将要在幼儿园里面对的规则,帮助他今后更易于适应。多带孩子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

请进来: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在孩子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孩子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四、给爸爸妈妈的特别叮嘱

<1>给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

甚至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孩子游戏,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并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的。

<2>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妈妈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园里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良好的激励。

<3>家长不可说的话:

“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

“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

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很黑暗,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

宝宝入园前的准备


幼儿入园的最佳年龄是3岁,如果对父母依赖性很强,适应能力较差的宝宝最好等到3.5岁才入园。如果宝宝能分清人的称呼;能够辨认方向;可以掌握基本日常生活用语的表达;掌握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就是时候入园了。宝宝,就要离开家门,进入幼儿园了。在宝宝入园前的一个月,多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入园准备吧!宝宝的心理准备讲解幼儿园小宝宝并不知道幼儿园是什么,这就需要家长和宝宝讲一讲。提示:对宝宝讲时,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幼儿园有多好多好,免得孩子在入园后,心理落差大,反而认为家长骗他,不愿去幼儿园。熟悉环境在平时,家长应该和宝宝一起,到幼儿园走一走,看看幼儿园的外观,听听孩子们的唱歌声,欢笑声,让宝宝产生愿意进幼儿园的愿望。减少宝宝对家长的依恋感入园之前,可以刻意在家中给宝宝一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减轻宝宝对成人的依恋感。结交新朋友多带宝宝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宝宝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提示:在宝宝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宝宝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宝宝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宝宝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训练宝宝的自理能力在家中,有固定的人看护宝宝,宝宝的生活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入园前的几个月里,就要放一放手,让宝宝学学生活自理了。入园前的自理能力训练学习自己吃饭幼儿园老师虽然会在刚入园时喂宝宝,但毕竟孩子多,老师少,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宝宝就要自己学会自己吃饭,并要吃饱。学会自己穿衣服在入园前,家长就要训练宝宝自己解扣子,扣扣子的能力,因为学校孩子多,老师少,如果宝宝自己不会穿衣服,只能等老师来穿,很容易受凉。学习自己喝水用水杯喝水对宝宝来说有一定难度,家长就要为宝宝准备一个塑料杯,里面倒上一点点水,宝宝渴了的时候,就让他用杯子喝。学会大小便一般一岁半以后,宝宝就可以训练大小便了。为了让宝宝尽快学会控制大小便,有大小便及时通知大人,家长在看护宝宝时,要了解宝宝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另外,家长在家中也要养成宝宝定时大便的习惯。培养作息习惯在幼儿园里,上学放学都有一定的时间,因此,父母要逐渐使宝宝在家的作息和幼儿园的一致,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才不至于感到不适应。社交能力培养进入幼儿园,就进入了一个小社会,有些孩子认生、胆小,父母就要多加注意,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宝宝如果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宝宝来说是非常苦恼的事情。因此家长要多和宝宝说话,鼓励宝宝讲出自己的想法。尽管家长已经猜到宝宝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也要鼓励宝宝说出来。平时也要和宝宝多说话,让他听得懂成人的话。入园物品的准备与宝宝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可以增强他去幼儿园的意愿。书包带宝宝一起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在书包表面绣上或写上宝宝的名字,利于老师辨认。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宝宝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他就有一种成就感。衣服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在幼儿园穿的衣服,把那些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收起来,也不要给男孩穿前门襟装拉链的裤子,以免夹伤生殖器;衣服或裤子上最好有放手帕的口袋,因为手帕用别针别在衣服上不安全,也容易扯坏衣服。当然也可以使用一种特制的安全别针。另外准备一两套内衣裤,因为宝宝年龄小,换了环境容易紧张而尿裤子。鞋子为宝宝挑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因为幼儿园户外活动较多。可在鞋子上贴上卡通图片,帮助他分清左右。如左鞋贴上猴子的左半脸,右鞋贴上猴子的右半脸,穿对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猴子脸。这样特征明显的鞋子还能避免宝宝之间穿错鞋。手帕由宝宝亲手挑选小手帕,买四五块轮换用,最好是同一花样的,以便识别。玩具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初入园的宝宝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宝宝会有一定的安全感。让宝宝挑选自己喜欢的、体积适中(小于幼儿脑袋,大于幼儿拳头)、无尖锐突起、表面光滑或柔软的玩具2~3个,轮流带去玩。注意:一开始不宜带图书和可拆卸的玩具去幼儿园,因为宝宝整理、管理起来不方便。也可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准备其它物品,如有的宝宝仍用奶瓶喝水,有的宝宝有定时喝奶的习惯,妈妈可以准备奶瓶和适量的奶,使宝宝的生活习惯不被完全打破。所有带去幼儿园的私人物品都应标明班级、姓名,万一遗失可及时找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