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春天的脚步,一个崭新的新学期又在我们的面前了,学生大多数的都会去调整心态为自己做好入学准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做好入学准备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你都听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益处更多”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导读:混龄课堂是很多幼儿园开始尝试的教学模式,就是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汇聚一堂”,孩子们既玩得开心,也学得高兴。

对于现如今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的现状而言,“混龄课堂”的开设,的确给缺少兄弟姐妹的孩子们提供了互相关爱的机会和条件。那么,混龄教育是否适应幼儿园的教育需要?在这种新颖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又该注意到什么问题呢?

互帮互助孩子变“大人”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开设混龄课堂的幼儿园,一家园内专门划分出5个区域作为混龄课堂的活动区,并根据不同的功用给每个区起了相应的名字,该幼儿园陈老师说,“你看那边的小男孩儿,”顺着她手的指向,记者看到一个小男孩儿不停地跑来跑去,“这是我们班最顽皮的孩子。别看他现在这么闹,可一会儿低年级的孩子来了,他特别懂事儿,大家都喊他小哥哥。”

不一会儿,混龄课堂开始上课,没多久,一个小女孩儿突然哭了起来,刚才那个顽皮的男孩比老师还快地跑到女孩儿身边,拿纸巾帮忙擦泪,看到笔者惊讶的表情,陈老师笑谈,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帮助孩子形成关爱他人,互相帮助的意识作用还是很大的,孩子们都知道,要想玩儿到一起,带着家里那种娇生惯养的脾气一点好处都没有。

课堂上老师有点“吃力”

说到混龄教育的优点,陈老师表示有很多:“自从坚持这种模式的教育后,我欣喜地发现很多孩子会话交谈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真的都比以往进步很多。”可尽管混龄教育的模式有着诸多优点和益处,但也不可能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不存在缺点和不足。采访当天,笔者跟该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了堂手工课,当老师分发图片、棉布、胶水时,笔者明显感觉老师有些“吃力”,谈到此事,授课的张老师无奈地说:“的确在分发工具时要照顾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自身情况,分组教学,对年龄大和年龄小的孩子从技术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时音乐课分配乐器类型也是这样,避免孩子难以理解。”

虽然老师们认为分发时比较麻烦,但能看到孩子受益,也就觉得值得了。课堂上,笔者并没有看到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的情况,对此,张老师回答,不让孩子有没被照顾到的感觉,他们也就没有争吵的理由了。

混龄教育重在教师“引导”

不可否认的是,混龄教育的确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有教育专家表示,此种教育方式对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特别是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现代教育模式似乎正在向复合型、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之前提及的群养代替圈养、寓教于乐代替填鸭刻板以及眼下的混龄代替分班,正是最好的写照。现代教育观更会注重培养幼儿身心的综合发展,而并非某种单一的技能。

混龄教育,关键在老师。而如何将老师单一的“教育者”身份与“指引者”身份巧妙地融合起来,以及是否能够敏锐地捕捉和引导孩子微妙丰富的情绪感受,便成为这种教育模式能否迸发出更多更新亮点的关键所在。

延伸阅读

在德国--儿子体验混龄班


送儿子进当地的幼儿园时我发现,这里的幼儿园与国内不同,孩子们上的是混龄班,3岁的儿子需要和4岁、5岁甚至6岁的孩子一起生活,而陪他们玩游戏、照顾他们的,竟然只有两个老师。我心里不禁画了几个问号:如果儿子受欺负怎么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特点都不相同,老师能照顾得过来吗?……

然而,儿子的表现却让我大跌眼镜。与在国内时视幼儿园为“洪水猛兽”相反,每天进出幼儿园时,他都是兴高采烈,一脸兴奋。

“儿子,幼儿园里有什么好玩的?”我对他的幼儿园生活产生了好奇心。“你不知道我们组长有多棒。他可以把积木搭成教堂,能自己修理小椅子,还会做风筝……”儿子滔滔不绝地讲开了,“我们小组是最棒的—小组长说的!他还说了,以后,他上了小学,就建议老师让我做组长。”儿子对当小组长充满了向往。

从儿子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幼儿园的一些管理形式。孩子们都向往长大,混龄班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些年纪大的孩子为年龄小的孩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而且,为了不限制孩子们的爱好,幼儿园还特意将大的活动场所,分成了数个小的活动区,每个活动区可以供一组孩子进行活动,而活动的类型老师是不作限制的,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我对这种混龄班的管理方式有些放心了。

在柏林工作一年后,儿子4岁了,竟然真的当上了小组长。

可是,不久儿子就遇到了问题。

那天他带领小组的人在一起玩游戏。一个小朋友不听指挥,非要去画画。儿子不高兴了,把他的画笔扔到地上:“不和我们一起玩,就到其他小组去吧!”小朋友生气地拾起画笔,向另一个活动区走去。其他组员都指责儿子做得过火,谁知儿子竟然恼羞成怒,甩开大家一个人爬到了小阁楼上,任谁劝也不下来。

老师没办法,只好给我打电话。我赶去后,苦口婆心地劝儿子,有什么问题下来再讲,但儿子就是不为所动。没办法,老师只好出动法宝—找到了已经上小学的儿子原先的组长来劝他。“老领导”一到,儿子虽不情愿最终还是爬了下来。

“这是不对的。”儿子的“老”组长悄悄地对儿子说,“要听大家的,要照顾年纪小的……”儿子连连点头,一副心领神会的表情。

解决了这场飞来的纷争,我和幼儿园的园长边散步边聊了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都有个缺点:社会适应不良。幼儿园的混龄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现状—孩子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与活动,可以学到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而且,一个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到努力地学习“强者”,再到成为“强者”……

“当然,混龄班也有缺陷。”园长笑着说:“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会争强好胜,使年龄小的孩子的自信心发展受到影响。而老师往往会关注小一点的孩子,稍稍放松对大孩子的教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孩子的发展—不过,我们正在努力改进。”

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儿子坐在车里哼起了歌,完全忘记了在幼儿园里刚刚发生的那一幕。我在惊讶于他的心理健康之余,心里却不由得沉甸甸的:我们国内何时也能像德国一样,如此详尽、周到地为独生子女们考虑一下社会化的问题呢?

幼儿园的特色教育


多元智能教育幼儿园的作用。

元智能论认为如果能早期发现孩子智能的长处与不足,就能帮助孩子适度的发展或弥补。幼儿园教育可以通过这样的发现和了解,来设计与安排:何时、何地、以什么样的内容、方法来帮助孩子。怎样的幼儿园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完成这样的人物。

多元智能幼儿园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符合平衡发展的活动。

幼儿园的所有学习活动,必须符合多元智能学习的理想,并提供完整的学习模式。孩子透过“主题”或“专题”的探讨,来了解与生活相关、有益处,而且是感兴趣的题材,同时也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操作,并体验多元化、个人化、合作化等有价值的学习。

另外,提供可以刺激多元智能发展的丰富环境,运用非传统方式来学习传统学科,提供多元的表达途径让幼儿发表,包括口语、文字、艺术、音乐、肢体舞蹈等,还可以记录学习过程和操作历程,以催化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进行个别化的学习。

多元智能非常重视“个别化”的学习,亦即尊重孩子自己的经验、兴趣和智能倾向。传统教学只注重单一标准的学习方式,使得许多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因兴趣不合觉得无趣,而放弃探讨、研究。重视个别化学习的幼儿园,包容所有智能的个别差异和其最终结果,使教育与智能相互配合,启发学习者最大的潜能。

社区化的学习。

多元智能教育强调要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内容,以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的世界,所以,学习必须从生活环境和经验中开展,也因此幼儿园变成了第一个实验室。

幼儿园在园里要学习接纳别人、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学习与人互动,从认识自己扩展到认识社区、社会,进而适应社会。为了让孩子有真实的生活经验,强调多元智能教育的幼儿园,不只是简单的带孩子走入社区,也会把社区带进学校,透过参观、参与,实际进入社区,接触真正的生活环境。

自由探索,完整纪录。

发现与探索在幼儿的学习历程中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贵。强调多元智能教育的幼儿园,不但会设计丰富的学习环境来启发孩子的智能,更能允许孩子自由探讨和操作,并且鼓励他们发问。透过探索可以发展逻辑、推理的能力,操作活动可以培养精细的动作技能,与人互动可以培养语言的对话能力。

在多元智能幼儿园里,老师扮演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观察者,在活动中,老师随时要观察、做笔记,真实、完整的纪录孩子的发展,以便作为帮助孩子的参考,使其在擅长和不擅长的智能领域有所成长。

有正确观念的专业师资。

多元智能是一个理念,要落实多元智能教育的理想与做法,首先教师要做教育理念的改革。就教师的角色而言,传统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任务者,多元智能教师则是唤醒智能的启发者,传统教师是权威者,多元智能教师则是设计者、辅导者、观察者和协助者。而教师的能力也随多元智能教育的需求,必须具备更多元的能力和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家长和教师的良好互动。

教师需要定期将形成的评估结果通知家长。反之,家长在有需要时也应该对孩子进行持续性的智能评估,以长期监控儿童的综合成长,共同商议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多元智能评估系统将反映每个孩子的各种智能分布情况,绘出典型多元智能光谱类型,以便教师按照孩子的情况设计课程,达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目标。

理想的多元智能幼儿园会以非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让孩子学习和理解各类学科、生活技能,并且鼓励孩子将这些知识应用与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同时鼓励孩子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更大的潜能。此外,他们也会把校园、教室经营得像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动物园般新奇、引人入胜,而且有一种自由、尊重的气氛,让孩子愉快的探索,融合多样的指导方法,鼓励孩子在不受限制且目标明确的环境中,汲取灵感,深入研究。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纵观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学习的弹性化,明显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兴趣和智能的全方位发展。希望幼儿园提供给幼儿丰富多彩的机会,并以社会的需要做有意义的智能培养,以帮助孩子发展个人潜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多元能力。

混龄玩耍对宝宝成长的影响


近几天,在送宝宝上幼儿园时,黄女士发现:两岁三个月的女儿闹闹,语言能力很强,比一般的小孩早熟、懂道理,喜欢和大孩子一起玩。刚进幼儿园,就跑到中班和大孩子们一起玩,非常高兴。

但老师领她到小班教室,看到十几个刚离开父母的小宝宝都在那儿哭,闹闹也开始哭,并且想往外走。看到这样的情形,黄女士想,闹闹喜欢和大孩子一起玩,可能更适合上混龄班。

那么,幼儿混龄教育模式对宝宝的入园适应及以后的成长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幼儿园混龄教育就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按一定比例组织在同一个班级的教育模式,每班一般在25—30人,年龄梯度为托、小、中、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人数相对均匀。这种教育模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组织方式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幼儿无兄弟姐妹的现状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

记者了解到,由于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存在很多困难,目前我省只有少数幼儿园在进行混龄教育,做得时间较长的有西安市黄河幼儿园、咸阳政府幼儿园等,另外还有西安三宝双喜幼儿园(智慧城分园)、西安雁翔阳光幼儿园等也刚刚开始混龄教育。黄河幼儿园园长李忠静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实施混龄教育是因为学校引进了蒙氏教育模式,由于真正的蒙氏必须实行混龄教育,所以学校从2002年开始尝试,现在学校的混龄教育已经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积累了不少经验。

对于混龄教育模式,多数家长表示,最担心的问题是“年龄小的孩子会受大孩子的欺负,而年龄大的孩子学不到知识”。

幼儿教师李春萍表示,这是家长对混龄教育最初的担心,其实是家长在用成人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小孩子的天性并不是欺负人,而是喜欢帮助别人。在混龄班内,极少发生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的现象,因为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帮助他人,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肯定,如果偶尔发生,也会引来其他孩子对他的批评。

另外,在混龄教育模式下,注重的是对孩子各种习惯的养成,不像传统教育每天给孩子教一首儿歌、一个舞蹈等,这样的学习是显性的,混龄教育对孩子的培养是隐性的,它对孩子的影响内化了,学到的好习惯会在他身上停留好久,影响深远。而且,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幼儿园一般会在学前班时将孩子从混龄班中分离出来,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所以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孩子上小学是否适应的问题。

混龄好处

角色动态化促使能力飞跃提高

李忠静园长告诉记者,根据学校多年实施混龄教育的经验,她发现混龄教育的最大好处是孩子在班内的角色是动态化的,上学三、四年,可以把孩子成长中的老大、老二、老三的角色都能扮演一遍。

在过去的中国家庭中,子女较多,一般老大在孩子当中承担领导责任,具有权威性和责任感;老三是老小,受大人宠爱、随性;而老二呢,要想在家庭中很好的生活,必须得与老大搞好关系,还要照顾老三的感受,所以,老二一般公关能力较强。而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独子,没有当过老二,只是家中的老大和老三,喜欢领导别人,不会很好地与人处关系。在混龄班内,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年龄较小,是老三的角色,随着进一步升级,角色也就发生了变化,这促使其要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在变化中孩子的能力会得到飞跃性提高。

另外,混龄班年龄由于分层多,所以相对来说,新生的人数会少些,整个班级的环境与氛围是比较稳定与积极的,这对新生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情绪影响。不像许多幼儿园的新生班,刚开学一段时间基本上是哭声一片。因为年龄大的孩子已经很熟悉自己的班级常规、集体活动的形式,因此教师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在他们身上,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新生上面,给予他们照顾与关爱。而且年龄大的孩子,充当了哥哥姐姐的角色,他们会学着上一届的哥哥姐姐的样子去照顾弟弟妹妹,带领他们做游戏,遵守班级的常规,对于小孩子来说,更容易、喜欢接受哥哥姐姐对他们的帮助,所以,学习速度远远比教师专门的训练更加有效。

实施前提

混龄教育必须在真正的蒙氏班内进行

西安雁翔阳光幼儿园园长陈明明说,其实,幼儿混龄教育模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非常适用于我国国情,它对我国的独生子女教育有独特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和创造性。但要真正实施起来,需求条件较高。混龄教育是蒙氏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一个蒙氏班开展混龄教育,付出的教具和教师培训的成本就得十万元,需要上百种科学、生活类教具。另外,教师得经过培训,具有蒙台梭利教师合格证,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具有良好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这也正是一些家长所担心的:蒙氏混龄教育确实不错,值得尝试。但由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在运动能力、认知能力上有很大差异,幼儿园的软件硬件能否达到要求?有的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对孩子实行部分混龄教育:在进行一些兴趣工作、主题活动时是混龄的,但在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知识时就是分龄的,也就是“混龄生活、分龄学习”的组织模式是否科学?

对此,李忠静园长认为,这降低了混龄教育的意义,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非常不利的。这种部分混龄教育只能称为“兴趣班”,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做一些兴趣工作,但当学习数学、语文知识的时间到了,这些孩子就得各回各的教室,很难享受到完成一件工作时的成功感受是什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思想不集中,容易开小差。而在混龄教育下,孩子不用担心随时换教室,他们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自己的玩具,完成自己的工作(即学习),在玩耍中掌握相关的数学和语文等知识,直到把手中的“工作”做完。

混龄班教学,让心理更成熟


一个孩子进入到混龄班,从一个被照顾的小朋友,逐渐成长为照顾别人的大哥哥大姐姐,社会角色从一个学习者演变成一个小老师,他知道其他小朋友在想什么,他积累了丰富的多层次的社交经验,并且还不断地适应和接受自己的新角色。

混龄班孩子心理发展更成熟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些实验,研究表明,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和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在揣摩别人心理方面存在差距。从小和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的小孩子更容易感受别人的想法,并且能更加准确地推理别人的行为。更惊奇的是,兄弟姐妹人数越多,在这方面的水平就越高。

心理学家认为,在同龄班中,孩子间的能力和知识都差不多,特别是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发展比较落后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总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从而产生自卑感;一些优秀的孩子就会比较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在混龄班中,这两类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能力差一点的孩子能够从和更小一点的孩子在玩耍中得到乐趣,而优秀的孩子能够在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那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常和大孩子“混”在一起的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卓越。

而且,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混龄班能弥补这些“独苗”天生的家庭缺失,让他们体会到各个年龄段的想法。一个孩子进入到混龄班,从一个被照顾的小朋友,逐渐成长为照顾别人的大哥哥大姐姐,社会角色从一个学习者演变成一个小老师,他知道其他小朋友在想什么,他积累了丰富的多层次的社交经验,并且还不断地适应和接受自己的新角色。

幼儿园超前教育利与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市近一半的幼儿园都不得不应家长要求,纷纷在中班、大班开设数学班、英语班。记者最近发现,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还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课程,程度越来越深。看来,时下的新新家长已经不满足孩子只会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会2位数的加减法,而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幼儿园学会电脑操作,会三位以上的珠心算,会写尽量多的汉字等。若不,这些都会成为家长向幼儿园兴师问罪的理由。

电脑班早设置

其实,家长要求孩子能超前学习的意识,早已有迹可寻。5年前,广州黄金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在广州市7所省一级幼儿园中开设电脑专门课程,教学材料分别是其研发的教学课件,以及从软件市场收集的各类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软件——不仅满足于鼠标点击,而且是运用键盘、软件等。姑且勿论这些班开设的目的,但确实迎合了部分家长的口味,这些班才有生存的空间。

高深课程成新标准

不少幼儿园园长对家长的超前教育意识感到无奈: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写字只是小儿科,更多是学英文、多位数换算等。广州市某省一级幼儿园的园长认为,这已经成为行内园长们为难的事情,因为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把这些课程划分到衡量该幼儿园硬件标准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为了招徕生源、多赚钱,不得不开设一些程度达小学水准的课程。

不设班是为孩子好

近日,天河区名雅苑幼儿园的电脑启蒙学习中“仅仅教用鼠标”,而遭到部分家长的诘问。该园的何园长则表示,我们是不会改变电脑课程内容的。因为孩子们利用电脑色彩艳丽、形象有趣生动、解说言简意赅、音乐悦耳动听的特点,学习指法和鼠标的运用就足够了。过多学习,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2004年7月,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决定不再把电脑教学作为专门课程,而是变成教学的辅助工具。该园张园长解释,为了迁就增开的电脑班,孩子每天的活动量减少,同时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园方不希望硬性规定学龄前儿童学习电脑,如果再学习更深更难的电脑知识,更会让他们觉得是一种负担。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会使视力大幅度降低,这也是我们暂停的原因之一。幼儿园是一个让孩子们开心玩乐,学会与人相处的地方,并不是提早、提速强灌知识的‘场所’。”

专家视点

“超前”并没好处

谢国生(广州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超前学习对一般孩子而言,并没有好处。从心理角度上说,学龄前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还低,小小年纪就过早背上学习负担,是不公平的。儿童在幼儿园的年龄是3至5岁,这正是他们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的阶段。若将过多的时间分配到这些超前学习中,自然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要减少,结果是可以设想的。我们不是经常听到那些早年埋头苦读书的人往往EQ不高、情绪压抑吗?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发展吧。

用电脑学而不是学电脑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

电脑、外语、应试教育等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家长让孩子早学东西无可厚非,但应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如电脑教学在儿童的教育中只应充当工具,孩子是“用电脑学,而不是学电脑”。儿童的信息化教育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开展,不要盲目跟风。

孩子在三四岁时没有接触电脑并不可怕,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如果真的要接触电脑,父母或者多位小朋友可以同时操作一台“电脑”。这样不仅增加了亲子时间,多位小朋友一起操作,还能避免由于电脑“单人单机”的特性损害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家长反响

我认为超前教育可行

天河区干警黄继刚儿子7岁

我看那些哈佛女孩,网络神童等,都是父母老早就让孩子接触英文,学习程度较深的中文后的结果。既然有那么多成功的例子在前,那从某种情况来说,超前教育方法是可行的。只要掌握好方法,我相信我的孩子也一定能收到成效。

因此,孩子自小就学电脑等。尽管孩子对于经常星期六星期日都要“加班”,偶尔也会对我表示为难,但是得到的收获却让我这个做家长的很欣慰,我相信孩子对于自己有如此成绩也感到自豪———美术作品经常得奖,数学成绩得到提高,电脑方面更是成了我的“师傅”了。

名人家教

蒋雯丽:不强加太多东西

蒋雯丽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深受观众喜爱。她也想孩子能早点学到知识,让她脸上有光。

她原来刻意安排孩子学一些东西,买很多有关早期教育的书,还带他去听一些课程,请一些教育专家来给他辅导。后来她不这么做了,她觉得家长不能强加给孩子太多的东西,一个孩子在6岁以前不应有太多负担。现在,她有空就多带他到公园玩,与大自然保持亲密接触。

丁俊晖:放弃读书是正确的

去年4月,年仅18岁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夺得中国斯诺克(即英式台球)公开赛冠军。

由于成绩比较差,丁俊晖初中就辍学转向专心打球。“我只是认为当时放弃读书的选择是对的。以我的事业来说,不可能双方面发展,读书对我来说确实没有太大的用处。”丁父也声称:“既然孩子在台球方面有潜力,我不会像其他家长那样一味让孩子读书。”

链接

幼儿园不能以“艺术”“双语”冠名

山东

去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安厅和卫生厅联合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名称中不得带有与实际不符或者易产生误导作用的词语,如“国际”、“中华”、“中国”、“双语”、“艺术”等字样。

长乐市市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加强福州市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该市民办幼儿园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全国”、“福建”等名称,冠以“国际”名称的民办幼儿园只能以外籍人士子女为主要招生对象。若冠以“实验”、“基地”、“双语”、“艺术”等名称,必须从师资、办园条件、教学研究力量等方面严格审查。

重庆

重庆市教委近日对学前教育进行规范,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组织各种小学化培训活动,禁止幼儿园举办课程之外的各种特色班、培训班。

未经市或区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任何学前教育机构不得冠以“国际”、“中国”、“中华”、“重庆”、“实验”、“双语”、“英语”、“艺术”、“体育”、“特色”等字样。

后记

4岁的孩子要学会2位数加减乘除,5岁的孩子要懂得如何操作键盘……超前教育的起跑线在前移,从小学教育挪到学龄前教育来了。

智能的总量是相对守恒的,一种智力类型能量的升高必然伴随着相对应的另一种智力类型能量的降低。而这种降低往往体现在心理调节能力上。

处于超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往往有超人一等的优越感,舆论的作用也使孩子必然产生虚荣心,从此,求知不再是为了满足源于兴趣的自然渴求,而是为了超越别人、赢得荣誉。这些“聪明绝顶儿”一旦完成了辉煌的学业而在工作中无醒目的建树,实际境遇的强烈反差必然使昔日的优越感变成失落感引发出各种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些由于超前教育而被一度视为“有天分的孩子”,到更高的学府时,由于失去优越感,竞争激烈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例子不难见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苦无宣泄压力之处,最终选择了走向死亡之路!他们向世人敲响了警钟———难道家长还想上演这样的悲剧吗?

混龄班教学,让心理发展更成熟


混龄班孩子心理发展更成熟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些实验,研究表明,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和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在揣摩别人心理方面存在差距。从小和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的小孩子更容易感受别人的想法,并且能更加准确地推理别人的行为。更惊奇的是,兄弟姐妹人数越多,在这方面的水平就越高。

心理学家认为,在同龄班中,孩子间的能力和知识都差不多,特别是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发展比较落后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总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从而产生自卑感;一些优秀的孩子就会比较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在混龄班中,这两类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能力差一点的孩子能够从和更小一点的孩子在玩耍中得到乐趣,而优秀的孩子能够在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那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常和大孩子“混”在一起的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卓越。

而且,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混龄班能弥补这些“独苗”天生的家庭缺失,让他们体会到各个年龄段的想法。一个孩子进入到混龄班,从一个被照顾的小朋友,逐渐成长为照顾别人的大哥哥大姐姐,社会角色从一个学习者演变成一个小老师,他知道其他小朋友在想什么,他积累了丰富的多层次的社交经验,并且还不断地适应和接受自己的新角色。

浅谈幼儿园的品德教育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园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4.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5.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在宿舍里不妨碍他人,自觉参加值日生活动;出操时会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三、要根据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五、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