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前的家长准备

2020-01-02 孩子入学前的家长准备 孩子入学前家长做的准备 家长给孩子准备入学礼物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潜能。

艺术培养目标: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针对上述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呢?

1.注重多学科交叉促进

幼儿良好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过程,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独自担当如此大任,只有多学科共同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远大目标。

音乐课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感、陶冶幼儿的情操。优美而适宜的音乐可帮助幼儿扩大词汇量,增进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帮助语言发展有缺陷的幼儿获得发展方面的矫治或补偿,使幼儿正确、客观地认识周围世界。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课能够强健幼儿的体魄、扩大幼儿的视野、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顽强的意志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幼儿体育课中的运动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保持适宜。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数学课上幼儿通过掌握数的顺序、数的实际意义和数的组成来促进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发展。其他学科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只有将各门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游戏中促进认知发展

某幼儿园每周都要开展我是小小主持人的游戏。每次需要几位幼儿当主持人并说一件有趣的事情,由于提前告知第二天是哪个幼儿当主持人,所以,在事先有准备的情况下,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主持人的任务,并逐渐对讲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游戏带给幼儿无限的乐趣,在游戏中他们的想象得以自由驰骋,好奇心、好模仿和好活动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因此,教师应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安排一定的游戏,为幼儿创设与小伙伴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在游戏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形式等,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

3.尊重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使得幼儿发展的速率各不相同,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都遵循着自己独特的轨迹。例如,在数学课上,有的幼儿能够很快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而有的幼儿常常是边数手指边计算,结果还是算错;在找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能够很快地说出图画的主题,而有的幼儿所说的都是些不着边际的题外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合理实施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既能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一个孩子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个体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懂得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并理解幼儿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努力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下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4.开展混龄教学

所谓混龄教学是把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一般是以大带小的形式进行生活、学习、游戏。混龄教学是由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她对幼儿园按年龄分班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批判,认为按年龄分班、对幼儿实行人为的隔离是对幼儿做的最残酷、最不人道的事情之一。并指出这种人为的隔离会滋生出许多罪恶阻碍幼儿社会意识的发展。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弥补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很多幼儿园开始了混龄教学的尝试。

混龄教学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源于幼儿与不同认知发展水平同伴之间互动而产生的认知冲突。在混龄的环境中,年长幼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弟弟妹妹讲解他们掌握的知识,而缺乏经验的年龄较小的幼儿模仿有经验的哥哥姐姐,并对所获得的新经验加以内化;年幼幼儿的一些新奇的想法也可以促进年长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认知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混龄教学中,通过异龄互动,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自发的内在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

扩展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音乐篇

教育学家说:“音乐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在音乐氛围中成长的孩子,能深切感受理解其优美、崇高的情感特征,会随着节拍和旋律的变化,任想象力充分的发展。音乐,对儿童的思维活动具有强烈的促动力,通过音乐的熏陶,有的孩子甚至能描绘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这对其今后的成长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艺术修养——美术篇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美术作品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幼儿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涂画出花花绿绿的图案来,实际上是对美的创造。一些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等和美术有关的技能,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艺术修养——舞蹈篇

舞蹈艺术是儿童美育的手段之一。舞蹈给孩子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舞蹈要求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一般与音乐与光相结合,给人以强烈而直观的美的感受,可以培养孩子对体形美的认识和韵律感。家长可带孩子看歌舞晚会,指导孩子看电视舞蹈节目,丰富孩子特别是女孩的舞蹈知识,如有可能,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要求参加社会举办的儿童舞蹈班和课外艺术团体。

艺术修养——自然篇

大自然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美育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大自然以其博大的胸怀向我们展示无垠的天空、澎湃的大海、逶迤的山峦、奔腾的江河、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朝霞、落日、白云、星空,都会引起幼儿美的想象。昆虫、飞鸟、游鱼、蝴蝶,对幼儿都有极大的吸引力。瑰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动听的音响、神奇的变化会使孩子感到其美。

怎样培养宝宝艺术潜能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怎样培养宝宝艺术潜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切莫把宝宝的艺术潜能简单定位

即使宝宝表现出扭扭唱唱或涂涂画画,也不能简单地推断说宝宝的艺术兴趣点就在画画或唱歌上。在宝宝的早期发展中,兴趣点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为“儿童的艺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形式。因此,过早地、简单地把宝宝的艺术表现定位在某个方面,往往会造成宝宝片面发展,对大多数宝宝来说,强烈的某方面的艺术倾向并不很明显。

大多数宝宝在早期的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兴趣,这也正是有的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宝宝一会喜欢画画,一会又喜欢弹琴的缘故。父母要仔细观察宝宝的艺术兴趣点,找出他的艺术敏感点,然后创设相应的环境,为宝宝艺术发展的潜在可能向现实转化提供条件。

不要把发展艺术潜能同化为技能技巧的训练

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有某项艺术才能,或至少有点艺术气质,所以必须给予宝宝艺术方面的刺激,让宝宝的艺术潜能表露出来。这是对儿童潜能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著名思想家弗洛姆曾说,“……诸如艺术天才等这类更特殊的潜能,它们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发展条件,这些种子就会生长、并有所展现;但如果缺乏条件,它们就会夭折。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对宝宝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人要信任宝宝的这些潜能。”因此,父母切莫追求单纯的技能刺激,盲目地相信运用某种开发教材或某类教具,就能使宝宝的艺术潜能得以发展。与其信任某些毫无根据的发展方案,倒不如信任自己的宝宝具有在一定环境下必将表露的艺术潜能。

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重在艺术的审美体验

有的父母往往追求宝宝艺术成果的体现,如会弹几首曲子,会画几幅画等;有的甚至过早追求过级考证。这些不仅不利于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而且使宝宝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

发展儿童的艺术潜能,关键在于培养宝宝对审美要素的感受力。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或带宝宝到大自然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美的要素。试想,如果没有生动的、活的审美源泉,何以激发宝宝内在的艺术潜能呢?

父母要审慎对待宝宝的艺术潜能,对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切莫盲目跟风,以免宝宝的艺术幼芽在尚未绽放之前就已经枯萎。

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潜能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潜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胎教的主要对象是母亲,而不是孩子。现在有关胎教的书太多了,有些书籍过分宣扬了胎儿的能耐,继而研发出来各种胎教器械。其实,胎儿的听力还很脆弱,虽然胎儿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能力都有了一些,甚至记忆力也萌发了,但是他对外界环境的直接反应能力还是很微弱的,而且人类千百年来因进化产生的胎内环境安静、舒适,长时间强加的外界刺激会破坏天然形成的平衡状态,对他可能起反作用。播放音质优美的音乐,孕妇听着心情顺畅,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胎教,不一定非得把录音机放在肚皮上。

2、周岁以内的婴儿可以每天接触三四次音乐,每次十分钟,例如,看护者用自己的嗓音给婴儿哼唱,还可以模仿婴儿自己发出的各种声音,用音乐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播放经过选择的优秀音乐和优质音响,并随音乐的拍子、节奏和旋律摇摆、轻拍或者抚摩婆儿。在婴儿的摇篮和小床边提供他随意摆弄并发出声响的玩具,他醒着且躺在床上的时候,在他视线的上方挂一些响声玩具,如风铃或转铃。

3、两三岁的孩子走路逐渐稳当,可以把音乐教育与身体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孩子的脚上系一个小铃档,让他在走路、跑步的节奏中感受音响。孩子高兴的时候,有时会即兴跳舞、扭摆身体,有时会自得其乐地哼唱,虽然可能曲不成调,但是大人要积极鼓励,最好与孩子一起扭摆哼唱。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的动作打节奏,伴随他的走、跑、跳等身体运动。鼓励孩子傲敲打打的行为,让他感受声源与音响的关系,人人不要嫌闹而阻止孩子。

4、四五岁以上的幼儿社会性逐渐得以发展,开始唱一些歌曲,但是大人要避免孩子模仿演唱成人歌曲,这对他们发育比较稚嫩的嗓音有损害,教他们在儿童的自然音域内唱歌。另外,律动是这一年龄阶段儿童表达他们音乐感受的常用手段,鼓励他们在朗诵儿歌或者听音乐时用自己喜爱的想法在游戏中学习。如果孩子喜欢而且家庭条件允许,可以学习键盘乐器,键盘乐器比弦乐更适合幼儿学习。

培养宝宝艺术潜能要注意啥?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很注重宝宝的早期教育和宝宝的潜能发展,但是如果用不适当的方法对待宝宝的艺术潜能,就有可能把它扼杀在摇篮中。那么下面三点,是对宝宝艺术潜能培养时父母需注意的:

一、不要把发展艺术潜能同化为技能技巧的训练

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有某项艺术才能,或至少有点艺术气质,所以必须给予宝宝艺术方面的刺激,让宝宝的艺术潜能表露出来。这是对儿童潜能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著名思想家弗洛姆曾说,“……诸如艺术天才等这类更特殊的潜能,它们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发展条件,这些种子就会生长、并有所展现;但如果缺乏条件,它们就会夭折。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对宝宝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人要信任宝宝的这些潜能。”因此,父母切莫追求单纯的技能刺激,盲目地相信运用某种开发教材或某类教具,就能使宝宝的艺术潜能得以发展。与其信任某些毫无根据的发展方案,倒不如信任自己的宝宝具有在一定环境下必将表露的艺术潜能。

二、切莫把宝宝的艺术潜能简单定位

即使宝宝表现出扭扭唱唱或涂涂画画,也不能简单地推断说宝宝的艺术兴趣点就在画画或唱歌上。在宝宝的早期发展中,兴趣点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为“儿童的艺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形式。

因此,过早地、简单地把宝宝的艺术表现定位在某个方面,往往会造成宝宝片面发展,对大多数宝宝来说,强烈的某方面的艺术倾向并不很明显。

大多数宝宝在早期的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兴趣,这也正是有的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宝宝一会喜欢画画,一会又喜欢弹琴的缘故。父母要仔细观察宝宝的艺术兴趣点,找出他的艺术敏感点,然后创设相应的环境,为宝宝艺术发展的潜在可能向现实转化提供条件。

三、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重在艺术的审美体验

有的父母往往追求宝宝艺术成果的体现,如会弹几首曲子,会画几幅画等;有的甚至过早追求过级考证。这些不仅不利于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而且使宝宝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

发展儿童的艺术潜能,关键在于培养宝宝对审美要素的感受力。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或带宝宝到大自然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美的要素。试想,如果没有生动的、活的审美源泉,何以激发宝宝内在的艺术潜能呢?

父母要审慎对待宝宝的艺术潜能,对宝宝艺术潜能的发展切莫盲目跟风,以免宝宝的艺术幼芽在尚未绽放之前就已经枯萎。

孩子入学前的家长准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