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知识灌输当早教,因为总是用“教”的这种方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研究证明三岁以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的时期,但并不是说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在瞎说,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她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吗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相关知识

早教知识:正确早教,避免误区


现在家长都知道“早教”这个当下社会的热词。那么早教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叫孩子些什么呢?还有,孩子的不同阶段是不是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早教呢?由于许多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早教的道路很容易走进误区,影响孩子正常的接受教育。所以,那什么是正确的早教呢?在早期孩子的成长阶段怎么早教呢?专家指出,2-6岁的孩子的思维成长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都不同,要避开误区,正确早教。

2岁前后的探索阶段

正确早教、宝宝在2岁前后身心发育的都不成熟,这个阶段主要是锻炼孩子的五感,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认识事物,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误区、现在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生怕孩子会摔跤、会碰着,时时刻刻跟在身边 ,宝宝要拿什么东西都送到宝宝手里,这样宝宝的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好了,抹杀了宝宝的发展空间,使宝宝对新事物的探索失去兴趣。

3岁前后的表现阶段

正确早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表现欲也逐渐增强,同时也需要家长给予认可,这时,家长要鼓励宝宝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现出来,自己理所能力的事情让宝宝自己完成,锻炼的宝宝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误区、宝宝到了这个年龄,很多家长都会让宝宝背古诗,学英文等,只限制于这一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使孩子其他认知方面得不到发展,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4-5岁前后的理解阶段

正确早教、这是宝宝的身心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有时一些问题自己都能给自己答案。这时家长要注意,要让宝宝从以前对五感的锻炼转移到认知和思考能力上的锻炼。让宝宝能动静结合,对一些以前不感兴趣的食物也要有一定的认识,逐步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误区、现在的孩子多少也能懂事了,有时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做,甚至闹脾气,这时很多家长就会放任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要引导孩子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感兴趣,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学龄前一年内的逻辑阶段

正确早教、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会在学校接触各种形式的教育,这时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不能偏科。一些艺术课能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表现力和动手能力。

误区、孩子上学了,家长往往最注重的还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有时什么埋没了孩子的一些特长。让孩子得不到全面发展。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在宝宝2岁开始到上学小学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们也要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科学的早教,避免误区,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儿童早教:灌输知识不如养护心灵


和工作工作中不一样,抚养儿女的艰难之一便是不清楚怎样考量取得成功。事儿完毕以前,你彻底不清楚到底会如何。这类毫无把握的体会让父母们手足无措,而只能确信——我只想要做点什么,一切就都好一些的。理应尽早地把孩子送进各式各样的“知名度赫赫有名”的培训机构、兴趣培训班,使他去学点什么……

下边就是我上年收到的一位母亲的E-mail:“我对文化教育孩子很认真,但還是有很多疑惑。如今想求教您一些难题:我的孩子4周9个月,上幼儿园中班,班里沒有学习英语的內容。我是一名小学生英语老师,平常在上门家教他说道一点英语,他能说些英语单词,音标发音挺精确的。

可是他自己沒有用英文表述的冲动,我使他跟我反复,或者看英语光碟,使他跟随理论,他也没什么兴趣。我让他天天到幼稚园和老师说‘Good morning’!可他总是说中文。尽管我采用了激励的方式 、和他人比的欲擒故纵,但他還是不听……

那时候我也给她回了E-mail。我十分诚挚且承担地表述了我本人的观点——这一年龄层,针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发展趋势是极为重要的时间段。从发展心理学看来,这时候孩子的重中之重是学好与同年龄小伙伴们的相处,发展趋势他的与同年龄人开展与人相处的能力而不是学会英语!它是更为关键的,由于他迅速就需要进到小学生学习了。而当进到院校这一对他而言是彻底生疏的自然环境以后,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尽早发展趋势、解决好与伙伴相处的能力。

不然他的学业学习培训无从说起!从这名作为英语教师的母亲的描述看来,我并不认为她的孩子会在一年级英语学习上碰到哪些问题。反过来,大家务必意识到孩子和人相处的能力,一入校便会变成立即的挑戰,并且这一能力的发展趋势会危害到孩子的一生的幸福快乐!

我十分了解这类妈妈们。他们评定了大家随时都接受到的新闻资讯——有关孩子的智力发展的事实清楚的科学研究汇报发布了,可是大众媒体通常只摘掉最浅显易懂的、最能吸引住群众专注力的章节目录。“封建迷信”科学研究的父母们慢慢坚信给抱被中的宝宝听英文录音带一定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起尤为重要的功效,孩子最后会因而而领跑、而取得成功!如今许多 的父母们迈向了极端化,她们感觉不给孩子报考学习外语、不往宝宝手上塞些“推动开发智力”的小玩具真是便是父母的渎职与违法犯罪!

父母觉得了肩膀的重任:大家与生俱来有责任让自身的孩子把握通向取得成功的十八般兵器。在这个填满市场竞争的全球里,更是应是深爱着自身的孩子,才要好好地“教”她们!大家觉得孩子最后的取得成功是大家责无旁贷的义务。大家日常生活的目地便是做下胜者,即然自身早已赶不及成功了,那麼我的孩子就一定要赢!

很多父母都常对我说:“我的孩子很听话,很完善、非常好!”可我触碰了这些孩子后,才发觉她们常说的“听话”、“完善”“非常好”,仅是孩子们能描述许多 大道理和专业知识,会许多 手艺。难题取决于,孩子们通常是说得非常好,做起來就不行,孩子们并沒有真实地发展起來!

从心理状态发展趋势的视角看来,个人的完善、单独关键反映在其自我约束的水准高矮上,实际是四点:延迟满足感、负责任、尊重事实、保持稳定。

延迟满足感

让孩子学好沉着冷静、细心、自律意识,防止自身彻底被冲动、心态所操纵。

负责任

既包括了“自身的事儿自己做”;又来教孩子要提前准备担负自身言谈举止所导致的不良影响。

尊重事实

有利于消除儿童的“小王爷”心理状态,了解自身并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上很多事儿大家并讨厌,但大家得最先学好接受他们,才可以去摆脱或处理、解决或与他们相处。

保持稳定

告知孩子“沒有任何东西是多多益善”的,一切皆掌握分寸、程度。

聪明的父母要坚持不懈把学龄前教育重中之重放到塑造孩子自我约束能力的四个关键环节上,而不是去追求“绚丽多彩”的考试成绩和成绩。

请众多父母小伙伴们千万别只图幼年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忽略遵照孩子成长教育的规律性!相信——揠苗助长决不将会结丰硕成果!

早教知识大全:怎样走出早教的误区


早教也是近几年才在中国特别流行的,但是由于中国的一些传统,很多爸爸妈妈在进行早教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误区的。下面我们就看看怎么走出那些影响最严重的误区吧!

1、走出过度宠爱的误区

很多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见不得孩子受到一丁点的委屈。甚至发现孩子的脸如果被幼儿园的小朋友挠了,会让孩子直接恼回去。

家长这样的爱孩子真的是对他好么?孩子长大之后真的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么?真的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么?虽然父母的爱心固然是好的,但是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的爱会给孩子带来怎样不好的后果: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理解的爱,一种理智的爱。要对孩子爱的适当,在爱中也要有教育,教育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走出不良氛围的家庭教育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但是另一方面家庭的环境却不利于孩子成长。比如说,闹家患、打离婚;整天都沉浸在工作里,对孩子不管不问;这些做法都是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的。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超出人们想象的。很多孩子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并不全是决定的作用,而是他每天都在注意生活中大人的一举一动,对于爸爸妈妈的一切他都想模仿。父母的一颦一笑,都成为生动形象的图画,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会从这之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慢慢的准建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和行为习惯。

亲子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能够做的很好,孩子自然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健康的成长。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宝宝早教误区


1、目标定得太高。在家长们的心中,都给孩子设计了美好的未来,许多家长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要是晚认了几天字,少学了几个单词是天大的失误。更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现在并不出色,以后也不会有大出息。其实人生的起跑线不止一条,人生随时都有不同的起跑点。

2、把教育当成备考。专家们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3~6岁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培训班。专家指出,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是成绩的取得。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来衡量的。它是要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而不是逼迫孩子掌握一项专门技能。

3、盼孩子是神童。调查发现,希望孩子“正常发展”的只有三成,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位神童。其实,超常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如果家长非要给正常的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那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

4、把婴儿当成病人。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家庭认为婴儿是脆弱的小生命,要像对待病人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婴儿不是病人,他们从还是胎儿的时候就有了各种能力,一出生则有72种潜能,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婴儿对环境的要求,除了照顾以外,还需要运动、交流,甚至是“冒险”,以挖掘自己身体里的潜能。如果把他们当成病人一样地照顾,他们的潜能就会一个个消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