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家庭怎么教育孩子:能力大于成绩

让孩子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①孩子像花也像大树,需要呵护更要历练!死知识和活能力,都是学习。

②既要学业好,更要能力强,宠物是最好的老师──教会孩子热爱生命、付出爱心和动物相处,就是一种学习。

③从小能和动物相处,长大就能和他人相处,拥有柔软的心,关怀弱势,善良比金子更可贵!照顾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④为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训练逻辑思辨能力,动脑筋,就能克服困难,解决难题。

⑤从餐桌上学礼貌,随时随地机会教育,培养孩子的礼仪。

⑥放手,是学习独立的第一堂课!自己能够完成,就不接受他人帮助。

⑦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⑧环保,不只是口号!就从生活做起,让孩子从小知道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环保教育,从日常生活做起。

⑨相信孩子的感受与判断力,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2德国家庭怎么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就无权要求孩子这样去做。

①再怎麽富裕,都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告诉孩子:不必要的花费,就是浪费!几块钱也是浪费!

②阅读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基础。

③跌倒了,自己站起来!告诉孩子:这是你的责任!孩子出了问题,自己要负责。

④以身作则:守规矩,从过马路做起,再小的事都要以身作则!父母坐得直,孩子就行得正。

⑤一分或一秒都算迟到,德国妈妈这样教守时!迟到一分钟,也要向孩子道歉!为了孩子,父母必须学会守时。

⑥说到做到!父母说话算数,孩子才会守信。

⑦成为图书馆的常客: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为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

⑧家里弥漫美妙音乐,是让孩子喜欢音乐最好的方式,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父母喜欢,孩子就会喜欢。

⑨家庭气氛和谐,才能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暴力的种子。

3德国家庭怎么教育孩子:尊重优于权威

不贬抑、不纵容,让孩子自然成长。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许多父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不分场合地教训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害。

①爱无敌!爱孩子就让他知道,我不是捡来的。爱要大声说出来,让孩子知道。

②居高临下、大声训斥、缺乏耐心,只会让孩子充满压力,将孩子视为个体,平等对待、相互尊重。

③不干涉,多鼓励,让孩子自主学习。

④即使孩子犯错,也不能随便训斥,孩子也有尊严,不是孩子不成器,是教育出问题!

⑤鼓励孩子与大人争辩。

⑥尊重孩子的发言权,理解孩子的想法,对孩子说话时,要半蹲,眼睛相互对视。

⑦应该给孩子的是爱,而不是伤害,爱与被爱是最可贵的能力。

德国家庭怎么教育孩子:吃苦好过吃补

适度磨难,是对孩子最好的锻炼。让孩子参加一些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或许你会觉得这么做很残忍,德国父母却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因为,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坚强。

①让孩子在碰撞中成长,而不是在呵护中长大,磨练孩子非凡的勇气和胆量,才能保护自己!

②不让孩子做家事,是害而不是爱!让孩子体会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③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黑暗面,学会自我保护。

④德国人的饥饿教育:不好好吃饭,就得挨饿!

⑤给孩子的成人礼:尝试一个人旅行!

⑥孩子有十个缺点,父母要为其中五个负责,肯定孩子的优点,也别忘了检讨缺点。

⑦让孩子多吃点苦,长大后就不会受苦。

⑧少量的衣物能保暖,大量的衣物是负担。

5德国家庭怎么教育孩子:规则大于宠爱

宽容而不纵容,建立规则比说教更有效。德国父母会为孩子立下规矩,从小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他们会和孩子协商,制订一些规则,并且要求孩子遵守这些规则。

①订了规则,就要坚持下去,让孩子按照协议行事,才是关键!

②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长不要帮忙。

③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会遵守规则。对待孩子,有两个原则:事先约法三章,事后毫不妥协。

④建立“能与不能、可以与不可以”的概念。

⑤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⑥父母破坏规则,孩子就会轻视规则。

⑦礼貌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没有人会因为表现得有礼貌而出错。

6德国家庭怎么教育孩子:放养优于圈养

在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并且必然成为一棵大树。而在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园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及主动争取表现的精神等。

①教育孩子独立,不能舍不得。

②培养好习惯,就能培养好性格,从小教起,从小事入手。

③告诉孩子,不要斤斤计较、钻牛角尖。教孩子学会原谅,宽容待人,到底谁对谁错呢?“原谅”就是解答。

④十分是进步,一分也是进步,孩子,你不笨,只是还没有学会而已。

⑤鼓励和肯定是成长必需的雨露和阳光,培养自我意识,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⑥如果孩子大声说“不”,应该为他开心,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拒绝大人的要求。

⑦不要将谦虚与表现自我混为一谈,让孩子学会表现自我、传达热情,教孩子敢于站出来、敢于唱出来、敢于说出来。

德国家庭怎么教育孩子:自由大于限制

给孩子独立空间,发展才会无限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家长。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孩子的成长目标是自我独立发展。而身为父母,只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即可。

①看到自己孩子的特点,也要看到别人孩子的特点,切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将两个孩子的优缺点做比较,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②不要把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贬低孩子,会让孩子的自信归零!不要贬低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向他人学习。

③避开父母主导的教育方式,避免比较式的教育方法,顺应个性抚养,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

④多给孩子自由空间,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等于侵犯孩子的自由!亲近大自然,放养的孩子,眼界更开阔!

⑤孩子要放养,不要圈养。

⑥做决定前要思考,做决定后要负责,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让孩子自己作主,培养主见。

8德国家庭怎么教育孩子:自制甚于控制

从小建立理财观,教会孩子存到第一桶金。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从小就养成孩子非常好的理财习惯:不乱花零用钱、随时去银行存钱,即便玩游戏的时候也很节省。

①与其多给钱,不如学会如何用钱。

②二手市集体验,让孩子学习交易常识,举办儿童旧货市集,让孩子体验买卖过程。

③在游戏时浪费,现实生活中也会浪费,“你知道一枚导弹的价格是多少吗?”玩游戏也要抓机会教育!

④拥有自己的帐户,存自己的零用钱,为孩子开立银行帐户,从小学会金钱规划,发红包VS对帐本的理财观:教育孩子记帐力量大!

⑤让孩子知道,多花的钱是属于父母的。

⑥买东西前要想清楚,钱花完了不能再要,带孩子去银行存钱,感受储蓄的氛围,学习控制欲望,告诉孩子:花每一分钱都要考虑!告诉孩子:乱花钱是欲望的放纵!

⑦小时候乱花钱,长大就不懂得节俭,带孩子去银行,关键不是存多少钱,而是拥有储蓄意识。

小编推荐

德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的孩子也要这样教!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好的习惯源自于从小的教育

比如幼儿园时,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孩子可以学习感兴趣的学科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蓬头peter):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比如承担后果: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比如诚信: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在德国有一句话:“Weralleinearbeitet,addiert.Werzusammenarbeitet,multipliziert。”(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来看看他们长大后的好习惯

看书:德国人经常手里拿着一本书,在地铁上,玩手机的人少,看书的人多。在德国如果你留心能看到各种大小的书店,而书店里永远都有不少的读者。纸质的书籍在这个电子社会当中,似乎在德国仍然流行。德国人有91%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23%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年阅读量超过18本。

礼貌和谦让:礼貌和谦让其实是一种宽广的心态。有一次在德国高速上遇到事故,两排车并为一道,因为有急事,一个在我左方的车主动放慢让我先过。如果你在人多的时候坐地铁,你也会发现,站在门口的人会主动先下车,让后面需要下车的人下车后在重新上车。

准时:大多数德国人都能遵守规定好的时间,这里说的准时并不单单只德国人,还指德国的公共交通,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每辆地铁、公交车都能按照时刻表的时间准时到达车站。

注重家庭:德国人与注重工作相比更注重家庭,他们会在下班后回家与家庭团聚,很少因为应酬而不回家,在节假日更是会把时间花在自己家庭身上。

记事本:几乎每一个准时的德国人都会有一本记事本,这个记事本不一定是要与工作相关,但一定与自己的生活相关,比如记录重要的事情或预约时间。

遵守交通规则:德国人十分遵守交通规则(不是全部,当然也有闯红灯的行人),尤其是司机,因为这关乎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德国开车基本都会打开日间行车灯,而他们在变道时不仅要看后视镜,还要扭头去看盲点区是否有车(考驾照时必学的)。

注重生活质量:德国人绝对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民族,他们宁可把钱花在正在品质生活上去享受,尽管他们能造出世界顶级汽车。比如他们会花200欧去买一个保温壶,而不是一个Gucci钱包,他们会花500欧去买一个厨房用具,而不是一个LV包,他们会花上千欧去维护自己的花园,而不是一件Burberry大衣。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奢侈品是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一个包或一件大衣。

注重环保:德国人很少乱扔垃圾,因为他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即便身在外国,他们也多数如此。我和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爬山,由于没找到垃圾箱,这个德国人拿着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找到了一个垃圾桶后才扔掉。

严谨:他们的严谨源自对细节的考虑,比如在德国超市里买到的每一个鸡蛋,上面都会有一个标号,而你可以通过这个标号,了解到下这个鸡蛋的母鸡的生长环境。

契约精神:在我们看来很多德国人非常死板,甚至是不会变通,但这是因为文化和从小养成的一种“契约精神”造成的,他们轻易不作出承诺,但承诺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有了保证,才有了德国品牌质量的承诺。

不屈不挠:为什么德国汽车比普通汽车贵出许多?为什么德国的锅比普通锅贵出几十甚至几百倍?为什么德国的米勒洗衣机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为什么MadeinGermany是高品质象征?其实百年前的德国产品是被英国人嘲笑的疵品,但就是因为专注和坚持,才有了今天质量上的保证。

遵守社会秩序:每一个德国人几乎都会遵守社会秩序,比如排队,无论是人在排队,还是汽车堵车排队,很少有过插队现象。

公共道德: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德国的公共场所(除了球赛期间)十分的安静,几乎大家都是窃窃私语的状态,很少有大声喧哗的。(除了球迷和醉鬼)。

同情心:多数德国人会主动帮助弱者、残疾人或老人。老人摔倒这种事也会在德国发生,但一定会有人上来帮忙,而且不只一个。当遇到残疾人时,也会有人主动上前帮忙。

爱国:德国人很少嘴上去说自己多爱自己的国家,甚至经常讽刺自己国家不合理的地方。但从他们坚持使用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不难看出他们的爱国精神,当然也是他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如果遇到国际球赛,那么你肯定能够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尊重生命:当遇到特殊车辆时(拉着警报的警车、救火车、救护车等),民用车会主动靠边让特殊车辆通行。

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巧妙告诫孩子的妈妈

爸妈平时的零钱都随意放在抽屉里,强强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嘴馋时总是偷偷从抽屉里拿走一块或5毛去买零食。一天晚饭时,妈妈在饭桌上说:”家里有多少元多少分我都记得一清二楚,不要以为抽屉的钱放得很随意,我每一张都用本子登记了编码……“强强大吃一惊,再也不敢偷钱。

让孩子了解金钱的妈妈

妈妈床边的小铁盒总有很多零花钱,平时妈妈总是从里面拿钱让凯凯去买酱油、或者帮忙买白糖之类的调味料。后来凯凯忍不住从小铁盒里偷钱,还用钱买了糖给班里的小朋友吃。一次班主任电话告诉妈妈说凯凯最近总是买零食给同学吃,让妈妈不要给凯凯那么多零花钱。妈妈把凯凯找到跟前,没有责骂,只是将里面的钱全部拿出来递给凯凯,说未来一周买菜的任务都交给凯凯负责。凯凯因为妈妈没有责备,也因为在买菜过程中知道赚钱不容易,家里的零钱再也没丢过了。

保护孩子自尊的妈妈

宁宁总是喜欢呆在书店翻书看,这天对书店的一本漫画书非常着迷,悄悄地将漫画书藏在胸前,被书店的监控拍摄到了。当店主把他抓住绑在柱子并拨打了妈妈的电话后,妈妈赶来给孩子垫付了罚款没有责骂,而只是轻轻地问孩子:“今天你觉得自己有做错事吗?”孩子点头并将事情描述给妈妈听。最后妈妈让孩子自己用零花钱承担罚款,孩子感激妈妈的宽容和理解,也意识到自己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的。

宽容孩子的妈妈

妈妈带着安安到朋友家玩,刚进门就被小姐姐的一个芭比娃娃吸引住了。她偷偷揣了一个小芭比放在裤兜里。当妈妈带着安安走在回家的路上,安安忐忑地告诉妈妈,自己偷偷拿了小姐姐的一个芭比娃娃。妈妈说:“没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小姐姐的芭比娃娃是一套的,你拿走了,她该多伤心呀!你如果喜欢,妈妈给你买。”妈妈陪着安安一起返回去归还,抱歉地跟朋友说孩子不小心”拿走“了芭比娃娃。多年后的安安时常记得妈妈的宽容。

引向正路的爸爸

家有两个孩子的男人,在热闹的街边开了一家蒸包子店。这天他们在店铺里忙着,一个陌生的小男孩脏兮兮的小手伸进了馒头蒸笼被发现。陌生孩子一脸惶恐,男人微笑着让孩子坐在凳子上,温和地问孩子:“告诉叔叔为什么偷东西,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叔叔就送你5个包子。”“真的吗?”男人点头。孩子说:”我没钱,但是我想吃包子,奶奶总不给我买,我从来也没零花钱。“店主感动于孩子的坦诚,”孩子,偷东西不对,别人的东西需要用钱或劳动换来的,你下次想吃,就过来帮我洗毛巾,每洗5条毛巾送你一个包子。“孩子感激地点头。

旁敲侧击的妈妈

斌斌和娜娜是兄妹,这天哥哥从妈妈的床头柜偷偷拿走了两张50元,两兄妹一人一张。午饭的时候妈妈担心地问:”我不见了100块,家里肯定有小偷!“当妹妹害怕地偷偷将50元放回后,妈妈说:”我记错了,原来只丢了50元,但是这50元去哪里了呢?我考虑要不要报警。警察叔叔的破案能力很厉害,一到家里准能发现蛛丝马迹。“当害怕的哥哥也归还了剩余的50块,妈妈笑着说“妈妈老糊涂了数错钱,从来没丢过钱呢。”兄妹俩相视而笑,家里再也没失窃。

大家看看上面几位父母的做法,他们虽然应对孩子偷东西的方法各异,但是毫无例外的是,他们都没有惩罚和责骂!为什么呢?看完下面你就会明白。

当孩子偷东西,爸妈会把孩子毁掉的错误教育方法

1、打骂惩罚孩子

孩子偷窃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爸妈应该先询问孩子偷东西的理由;另外打骂会迫使孩子撒谎,并且导致日后更多的撒谎,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打骂会让孩子委屈,关闭了沟通的“门”。

2、给孩子贴上“小偷”标签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拿”别人东西的经历,对于孩子的偷东西行为,切忌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因为孩子可能没意识到自己行为有多么错误时,大人已经给自己贴上了不道德的标签,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可能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

3、公共场合羞辱孩子

有些心急的父母看到孩子偷窃就不顾是否有陌生人或亲戚朋友在场就批评孩子,这是错误的。甚至发现陌生人或旁人在嘲讽羞辱偷东西的孩子时,一定要及时阻止。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建立在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

【家庭英语教育】少儿英语家庭教育


家庭英语教育:正确的少儿英语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或长辈在家庭中对儿童或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当中的最重要环节。

原因: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启蒙阶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第一位老师。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所占比重为七成,社会教育占一成,学校仅仅占二成。由此可见一个正确的英语家庭教育观念有多么重要了。

随社会的发展,时代也同时对英语能力的需求量大增,家庭教育中少儿英语教育也被众多家长所重视起来。

父母该怎么做: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应将家庭少儿英语教育取得成功摆在教育的第1位,选择适当的英语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家庭教育时间,并且放下与人攀比单词记忆量等虚荣心理,形成独特的家庭少儿英语教育模式。

2家庭英语教育:家长提升自身文化水平

经调查发展,超过半数的家长英语水平较差,甚至还有不懂英语、不会教育、缺乏文化素质的现象。

原因:

家长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第一任家庭教师,对自身应该严格要求,不断加强英语能力与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能够直接影响孩子少儿英语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父母该怎么做:

在自身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加强口语发音准确的训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更要多听、多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并要同时熟知少儿教育心理知识,为孩子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找到指导方向,不能粗心大意,也同样不能忽略孩子细微的心理变化。要积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经常组织英语活动调节家庭教育气氛,为孩子学习英语的习惯进行全方位培养。

3家庭英语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少儿英语教育环境

原因:

良好的环境会让学习事半功倍,这件事每个人都应该会有所体会。

少儿英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的过程中,不但要靠家长经常性的与孩子进行英语交流与总结,还要使环境充满学习的气息。

父母该怎么做:

比如在墙上张贴英语画报,进行定期更换,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看英语动画片,学习类光盘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加强家庭教育中缺乏语境氛围的不足。

孩子发脾气怎么疏导教育


(一)

原因分析:孩子身体劳累疲倦。

导致身体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等,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初中、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睡眠不够,长期下来体力不足以支持过久,身体疲累,令人容易发怒。

解决对策: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空间,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在孩子疲累的时候,不要唠叨,不要打扰孩子,给孩子一个清静的空间,同时,准备一些可口的食物或者给孩子备好其它需要用到的东西,让孩子感到家庭的贴心,帮助孩子找回良好的心情。

(二)

原因分析:生理健康问题。

身体不适、生病了都会影响孩子情绪控制能力。一些孩子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亦容易失去自制能力。还有在生病期间,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头脑中并没有取消,他极端不适应,于是也会发脾气。

解决对策:告诉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想要根治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家长就要告诉孩子怎样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有时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体会别人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进而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孩子认同自己,乐观面对生活,让他有自信、有安全感,如果有什么不良情绪,可以适当发泄,但不能无理取闹。

(三)

原因分析:饮食状况不合理。

据科学研究证明,一些食物的过量摄入也会引起性格的改变,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如经常喝糖分高的饮料、经常食用巧克力等。

解决对策:合理的安排孩子的饮食,适度满足孩子对饮食的要求和愿望

(四)

原因分析:先天气质、血型的影响。如胆汁质的孩子就容易发脾气。

解决对策:父母们应该多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应该了解孩子发脾气与他内心需要之间的关系,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和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后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们的这种反应方式是不会被周围欢迎和接纳的,需要改正。

(五)

原因分析:经常遭受挫折造成的。

挫折感也是孩子发脾气的主因之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都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愿望,他们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却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这个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这个时候孩子发脾气最容易指向一个人——自己的父母,因为最亲的人,是最能接受自己的人。这也就是我们为何常常发现孩子怎么无缘无故朝自己发火了的真正原因了。

解决对策:可以考虑让他做些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就是一个简便可行的方法。给孩子念他喜欢听的故事,陪他看他喜欢看的动画片,带他去逛游乐园……这些都能让孩子投入到另一件事或者新的环境中,从而忘了生气的事情。

发脾气是人正常的情感表达,大人都时常如此,更何况小孩子了。所以当宝宝爱发脾气时,家长们不要再嫌烦、惊慌失措了,试试小编推荐的这几招,也许你的孩子就会变成和气宝宝了呢!

(六)

原因分析: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意在吸引父母的注意。

有时父母正在忙于别的事时,宝宝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会借故哭闹。这时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宝宝玩一会儿。

解决对策:冷淡对待孩子发脾气。

孩子发脾气并不是一件天大的事,他想用这种方法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应该理解,但是不能放大这件事,应该冷淡对待,可以不予理睬,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任其发展,久而久之,孩子就明白了父母并不吃他这一套,也就会有所收敛。

但是要掌握好“冷处理”的时间,最好在冷淡过后,给孩子一个台阶下,或者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向他讲明道理。

孩子爱撒谎该怎么教育


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遇到各种谎言。而现在许多小孩子都是谎话连篇。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爱撒谎该怎么教育?一起来看看吧。

理解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

到了一定的年龄,大部分孩子都会用撒谎来掩盖事实。判断孩子撒谎这件事是否是孩子的品行出了问题,要取决于谎言的内容以及撒谎的频率。

从孩子会说话开始,语言能力不断发展,等到了3岁左右,孩子终于能够实现用语言来描述现实。一开始,孩子没想过欺骗周围的人。撒谎首先是源于一个发现:我居然能够拥有一些想法和做出一些行为来,而爸爸妈妈发现不了我的这些想法和行为。这是孩子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实现个性化。

这是一个虚构故事的年龄,孩子会编造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然后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这是真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故事编造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你无需担忧,这个过程是完全正常的,他能够让孩子自我肯定并彰显个性。当然,如果孩子完全脱离现实编造出一件事,这是令人担心的。如果情况完全相反,即孩子从来不虚构故事,这也令人担忧。

一般在4岁以前,孩子没有骗人的意图。到了更大一点儿,大概4~5岁,孩子才会发现不说出全部事实的乐趣。因此开始了“这不是我干的”的阶段。对于那些常见的谎言,其背后总有一些隐藏的缘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主要的缘由。

为了脱罪

大部分时候,谎言都是为了掩盖失误,无论这个失误有多小。比如,打翻了巧克力酱罐子,打碎了一只碗,需要父母给没考好的试卷签字,偷吃了放在盘子里的蛋糕,等等。因此,许多没考好的孩子因为觉得丢脸,会把成绩单藏起来,或趁父母发现之前迅速把打碎了的玻璃杯丢进垃圾桶。

当父母问“这是谁干的?”的时候,他们会回答自己不知道,或说这是弟弟干的。

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因为这种行为表明孩子已经知晓家庭规则,能够分辨好与坏。他知道自己违反了规则,也感觉自己有错。他会掩盖自己的错误,并且耍个花招让自己不被惩罚。

你不要对孩子太粗暴,因为承认自己应当对某个错误负责从来都不是一件让人好受的事。如果他对你说出真相,他会感觉你有可能觉得他不是个好孩子了,甚至不那么爱他了。谎言被想象成对抗伤害和抛弃的挡箭牌,这说明孩子其实已经领悟奖赏与惩罚的规则了。

而且,孩子耍的花招表明他很懂得同理心的使用分寸。当他发现自己做了错事时,他能够站在你的位置上来思考和预测当你发现他干了坏事时的心理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谎言就变成了聪明的、有创造性的花招。只要孩子不滥用谎言,就不会导致任何严重的后果。

你需要让孩子知道,你并没有被他所蒙蔽,同时,你对他所干的坏事也很不高兴。给孩子解释谎言的危害:“我需要对你有信心,如果你骗人,我以后就没办法再相信你了。”有时孩子骗人是为了确认规则是清晰而牢固的,是为了试探家庭规则是否不可被打破,这时你应该向孩子明确规则!

为了让自己受重视

孩子有可能借助谎言来获得更多好感或更多的爱。例如,让别人相信自己赢得了字谜游戏,以此来获得奖赏,但其实是哥哥赢了游戏。

如果类似的撒谎行为重复发生,那么你需要倾听孩子的潜意识想要对你说的话,有可能孩子需要增强自信。了解一下孩子和学校里的伙伴相处得怎么样,他是不是受到了排挤、嘲笑或批评。如果是这种情况,让孩子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来使自己感觉好一点儿。和孩子一起找一项他特别擅长的游戏或体育运动,通过自己和别人的见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这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为了包庇亲近的人

因为这个原因而撒谎的孩子,大多是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要么是父母中的一方让孩子撒谎:“不要告诉你妈妈我交了一个新女友,这是我们俩之间的秘密”“不要告诉你爸爸我们马上要搬家到一个很远的地方,他会气得疯掉”。要么就是孩子自己明白有些事情最好不要说出来,因为可能会伤害父母,而如果伤害到了父母,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犯了错。当家庭里出现争吵和分离时,孩子完全意识得到。他有可能决定撒个谎来换回平静,或让父母重归于好,这是所有的孩子最真切最自然的心愿。

我的建议要采取怎样的态度?

默许孩子撒谎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对他太宽容。当然,把事情搞成一出闹剧也是没有用的,没有必要喊叫或用告诉所有人他是个小骗子的方式来惩罚他。因为这样的话,孩子会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会怨恨你,而且还有可能刺激他重新开始说谎,以此来避免惩罚。也不要在他承认自己撒谎以后奖赏他任何礼物,这样做会鼓励他撒谎。

你要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撒谎了。此时给孩子讲道理更为有效,因为这能使孩子减轻身上的负罪感。你要给孩子重申必须遵守的家庭规则。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增加新的规则,你也可以适时补充说,你之前可能没有好好地说明那些不能做的事。这么做能减轻孩子的负罪感,这时孩子会更好地将你说的话听进去。

避免使用审问的语气与孩子交谈,慢慢地让他讲出真相,然后接受他的道歉。祝贺他说出了真相,因为做到这点不容易。你们二人都需要将一天里接下来的时光过得轻松一些。

孩子会明白:说出事情的真相才是更好的选择。

不要混淆惩罚与爱

告诉孩子,生活在和谐与相互信任的环境里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他对你撒谎,你就会习惯性地对他产生怀疑,注意这时要将对孩子的爱意与怀疑分开。即使你很失望、生气,也要注意你的言辞。不要让孩子产生你不再爱他了的联想。避免说这样的话:“如果你继续撒谎,我就不会像从前一样爱你了”或“我不喜欢骗子”。

最好是说你不同意他的做法或说法。如果孩子把没考好的试卷藏了起来,不要闹得全家或者街头巷尾的邻居都知道,不要给孩子贴上“骗子”的标签。不要忘了,孩子通常会成为别人认为的样子。当别人把他当做骗子来对待,他有可能真的变成骗子。

榜样的作用

作为成年人和父母,请记住你是孩子的榜样。也许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撒过谎,但却被孩子看在了眼里。例如,你为了得到一张火车票优惠劵,就信誓旦旦地跟别人保证,你的孩子还不到4岁,然而实际情况是你的孩子今年都5岁了。(法国国家铁路公司规定4岁以下的儿童可与家长同坐一个座位,免票;4~12岁儿童半价票。)

当你这样欺骗别人时,孩子会觉得欺骗别人是可以接受的,他也可以通过骗人的手段来实现目的而免于惩罚。或者是当你跟最好的朋友说今晚没法去参加他的聚会了,因为你感冒非常严重,但是孩子就眼睁睁地看着你好好的。

如果你想要扭曲事实,就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些是小小的社交谎言,向孩子解释谎言也是分程度的,有时你会真假参半,但是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对不听话的小宝宝,这个法宝最好用!有的父母真的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逼着自己一定要让宝宝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但是又让自己精疲力尽。

想跑进哪个跑道,取决于我对这些“两脚兽”的了解,以及,我的思维方式。

为了不让自己变成家里情绪最不稳定的那一个,我摸索到最简单的思维方式,大概就是四个字——少说多做。

“饭是吃的,不是扔的,你不要扔到地上哦,你扔到地上,好浪费啊,你不要浪费粮食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知不知道啊。”

阿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蹲在地上一个劲地收拾。

“宝贝想扔东西,就扔球哈,想吃饭,我们就回餐椅上。”

这个小吃货明显还想吃,又巴巴地跑回餐椅边上,指着要上去。

我把她抱回餐椅,她又想扔饭菜时,看了我一眼,我摆了摆手,又做出很夸张地用牙齿嚼东西的样子,她笑了起来,才停了扔饭的动作,把饭塞进了嘴巴里。

其实,这么小的娃,她的认知水平决定,她是听不懂大人的长篇大论的,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前后逻辑,阿姨说得越多,越是在增加她理解的难度。

而如果我用行动来拒绝错误的行为,示范正确的给她看,她很快能理解我想表达什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婴儿和学步儿用眼、耳、手和其他感官进行“思维”,他们还不能在头脑里进行很多活动。

那大人的“做”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如果孩子爱打人,抓住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说:“打人很疼,你可以摸哦。”然后让他在我们大人的脸上摸一摸;

如果孩子爱扔玩具,捡起他的玩具说一句:“这个不是扔的,还可以这样玩。”然后展示一些玩具炫酷的玩法,他一定能被吸引目光。

记得宁宁2岁2个月的时候,非要自己刷牙,刷完以后,还拿牙刷去刷水池。

有洁癖的拍爸看到,差点跳起来,赶紧上前去抢救牙刷:“这个是刷牙的,不是刷水池的!刷水池好脏的啊……”

可能是宁宁感觉到拍爸的紧张,竟然拽着牙刷就是死不放手,还“啊”地尖叫起来。

如果这时候我也动手去抢,场面不堪设想,我急中生智操起放在水池一旁的大刷子来刷水池说:“这个才是刷水池的,也好好玩哦。”

宁宁立马把牙刷放了,去抢我的大刷子,我乖乖让给她,这才把亲子冲突光速扼杀在摇篮里。

有时候就算是讲几句简短的道理,但还是不如给孩子替代方案来得有用。

每当想要对这些还不满3岁的小豆包说“不”时,我脑海里渐渐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做点什么,能让她合作,而不是先开口嚷嚷。

这样也能让我说的话尽量简短。

在华德福的理念中,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而模仿的前提,当然是我们大人先要做点什么。

记得第一次把宁宁带去华德福的亲子班,我一进教室就傻眼了,大人们都在忙做手工,孩子们跟在一旁玩东玩西,我都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家长。

加入他们一段时间以后,我才慢慢理解他们陪伴孩子的节奏。大人做的事情,孩子也会跟着模仿,不需要说太多指令。

就连吃东西,本来宁宁不喜欢吃鸡肉,说多少遍“好好吃哦”,都不如我展示出吃得津津有味,很香,还特享受的样子,她也会跟着一起吃起来。

上了华德福幼儿园,老师们把“少说多做”更是发挥到极致。

看见孩子的手脏了,老师会走到孩子身边,温和地拉着她的小手带到水池跟前,让孩子洗手。

想让孩子收拾玩具,也是边唱收拾玩具的童谣,边一项一项做给孩子看,孩子也会跟着一起来收拾。

次数多了,孩子们更是一听见童谣响起来,就知道要收拾玩具啦,根本不需要任何一句生硬的指令。

这些老师们,从来都不会和孩子硬碰硬,走到孩子的对立面去。

我在家里也如法炮制,给宁宁洗屁股时给她唱:“洗呀洗呀洗屁股,洗到一个好屁股……”

通常喜欢乱跑的宁宁,就真的愿意乖乖来到我身边。

我想,老师们就是充分了解了这些“两脚兽”的心理特点,每次都是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才能让孩子愿意合作吧。

它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也是人生第一个飞速跨越期。

他们从没办法自由移动身体、全然依附大人的弱小生命,进步到可以直立行走、独立表达意愿的个体,这变化带来的喜悦、迷茫和探索,全都由那小小的身体来承载。

多一份理解,也就能多想出帮助他们成长的办法。

【优秀家庭教育经验】优秀家庭教育经验介绍


优秀家庭教育经验:德育

一个良好的品德是每个人需要拥有的最基础的东西。个人品德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

作法:

1、教育孩子讲道德要从自身、身边做起,使她从小尊敬长辈,友爱他人,不欺负弱小。

2、孩子做对了要赞赏,做错了要恰当批评,让她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判别事物对错的观念。

3、内心善良、懂礼貌、讲文明、辨是非、懂得换位思考,这一切应该从小就抓起。

例如:

有一位家长跟我说了她孩子的一个小故事:

她孩子很小的时候攻击性就很强,喜欢打人,常常把其他小朋友弄哭。

她想在她上幼儿园前一定要想办法治好她。有一天下班回家有妈妈过来告状说她女儿昨天又打了她的孩子,抓破她孩子的脸。

回到家她非常耐心地蹲下来问她:“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宝贝,是不是?”(因为她平常都会向她强调这一点,所以敢肯定孩子一定会说“是”)。孩子果真说:“是啊。”

她继续说:“你要是被别人打了,爸爸妈妈一定会很心疼,很伤心!但同样的,你把别的小朋友打了,她的爸爸妈妈也会很心疼,很伤心啊,因为她也是她爸妈的小宝贝啊!”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低下了头,她开始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会令别人伤心的。从此以后,她们那条街上的孩子都愿意跟着孩子,一起玩,一起笑,偶尔闹点小矛盾也很快会和好。

2优秀家庭教育经验:能力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主见,主要培养孩子的能力。

作法:

1、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想一代要比一代强,就必须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2、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赋予孩子行使选择的权利,不要用自己心中的选择去评价孩子。

例如:

孩子自己衣服的颜色,什么时候看书、画画、玩耍、弹几遍古筝、看多久的动画片、玩多久的游戏,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就由她自己选择决定。

当孩子跟家长在一起时,她会安排的井井有条,有时还会指出家长做得不足的地方。也许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要学习聪明地示弱,把机会让给孩子。孩子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中,不断长大,独立,然后超越父母。

3优秀家庭教育经验: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作法:

1、孩子是父母的体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所以,我们要求孩子做到什么,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传。

2、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我们要帮助孩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慢慢养成习惯。告诉她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

3、劳逸要结合,该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分数,而是让孩子有能力去创造幸福生活并享受生活。

例如:

①早上起来洗脸、刷牙、叠被子,自己整理并管理好自己的东西,用过的东西要记得放在哪。

②看完一部动画片或电影,跟孩子一起探讨一下有什么教育意义或者是有哪些体会和感受。

③大人讨论问题,孩子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大人有哪些孩子认为不对或不好的地方,孩子也可以指出来。

优秀家庭教育经验:自信心

我们应该要多赞赏,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作法:

1、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对她的爱。不要吝啬“我爱你”这三个字,也不要羞于表达。爱孩子,爱伴侣,爱父母就应该大声说出口。

2、我们还要充分信任她,尊重她,多挖掘她身上的优点。

少一些责骂,多一些宽容,但不要纵容;少一些攀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包办,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灰心,多一些欣赏。也许孩子会笑着去面对她的人生。

例如:

一位家长对我说:

她说有一段时间,经常阴雨绵绵,她就说:“这天气老是下雨,心情好烦躁。”不料她女儿却说:“我有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天天下雨也影响不了我的心情。”

5优秀家庭教育经验:安全教育

现代社会到处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培养孩子自己的安全意识。

作法:

1、教孩子认各种安全标识、交通标识、食品标识以及其他标识是很有必要的。

2、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给孩子培养安全意识。

3、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以及面临的不同环境,而教他们一些遇到危险时求安求生之道。

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有哪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那么问题来了,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有哪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令老师家长无法掌控的局面,其中,属叛逆期最为令人头疼。然而,叛逆期并非洪水猛兽,相反,这个时期是孩子塑造性格,确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一旦孩子在正确的指引下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便会发现孩子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他之后的人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今天我们便来谈谈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不同的孩子在叛逆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然而这些表现形式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归结起来,青少年叛逆心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叛逆的类型

1.自主逆反

如果教师家长在对待孩子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

2.平衡逆反

当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家长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的不合拍,从而维持心理平衡,这就是平衡逆反。

3.信度逆反

教师家长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孩子严格的监督,倘若教师家长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平时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孩子对家长教师的不信任态度,这就是信度逆反。

4.情境逆反

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家长不顾及孩子当时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孩子的情感障碍,使孩子紧闭心扉,对家长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

5.超限逆反

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态度。

6.禁果逆反

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能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反射,产生与禁止相悖的意向,这就是禁果逆反。

7.归因逆反

假如孩子了解大人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这就是归因逆反。

8.评定逆反

这是一种因大人与孩子之间评定差距过大而导致的逆向反应。大人在教育孩子时,过分渲染、夸大其词等都可能诱发孩子产生这种逆反反应。

9.投射逆反

大人把工作成败的原因主观地集中到少数对象身上,撇开与此有关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态度,这是投射逆反。

然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叛逆也存在共同的特征,归结如下。

叛逆的共同特征

1.年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2.性别特点——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点——在学习成绩上,成绩差的学生要比成绩好的孩子更为反叛。

4.诱因特点——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激烈对抗。

5.行为特点——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计较行为后果,做出一些十分极端的事情。

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老师父母的态度很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态度是可取的呢?

面对叛逆的正确教育态度

1.宽容的对待孩子,原谅孩子的错误;

2.了解孩子,做高明的倾听者;

3.着重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

4.别与青春期孩子较劲,作好孩子成长航程中的舵手,放手但不放纵,让孩子去寻找自我;

5.坚决杜绝揭孩子“伤疤”的行为,不能用错误的行为来应对孩子因无知所犯的错。

除态度外,老师家长还需采取技巧性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走出叛逆,以下是可供借鉴的小妙招。

应对叛逆的小妙招

1.观察沟通

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老师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2.保持冷静

急躁的老师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3.寻求意见

教育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老一辈人或经验丰富的父母沟通,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4.开放自我

老师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老师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那么反叛了。

5.不断试验

老师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一方讲,一方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6.将心比心

老师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7.分析说明

老师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身教重于言教,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心让孩子真正感动。

孩子叛逆的情形多种多样,我们无法面对多种状况提供全面的应对方法,但是以下的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是老师家长应该尽量避免的。

叛逆教育的禁忌

1.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老师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父母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心平气和的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2.求全责备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在有些方面没有做好时,老师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引起逆反。

3.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目空一切,而且,听惯了老师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老师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因此孩子总会想方设法挣脱束缚,表现出叛逆的现象。

5.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6.全盘否定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老师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人人都会经历叛逆期,幸运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在很好的引导之下走出迷茫,这一时期会成为他人生中一次华丽的蜕变,他将会变成更加优秀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