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粮食坏习惯童话故事

2021-05-08 浪费粮食坏习惯童话故事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良好习惯童话故事

宝宝这4个“坏习惯”不必纠正。

你是不是发现宝宝经常有自己用手抓饭这样的“坏习惯”,其实妈妈大可不必为这些事伤脑筋,宝宝们的“坏习惯”其实只是对这个世界探索的方式,妈妈只要正确引导,宝宝就能从“坏习惯”中受益匪浅。

你是不是发现自己的宝宝有这些“坏习惯”?其实这只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是这样,小宝宝的某些“坏习惯”自有他们的理由,也无需特别纠正。

坏习惯一: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专家说:

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

值得注意的是,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类圆而坚硬的食物不能让宝宝抓食,避免卡在喉咙里。

坏习惯二:吃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喜欢吮吸手指,甚至凡是触手可及的物体总爱放到嘴巴里咬一咬。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孩子是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强硬地制止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专家说:

妈妈们要尽可能多地通过拥抱亲吻来安抚宝宝,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画、玩具等物体上,让他们认知更多的事物,开发他们的大脑。

宝宝熟睡后,将手指拿出来,避免长期吮吸手指导致牙齿咬合不良。

如果宝宝见到什么就咬什么,妈妈可以将水果切成长条形,让宝宝去抓咬,而不是简单地用假奶嘴代替。

坏习惯三:到处乱爬

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妈妈们一般不喜欢让宝宝在地上乱爬。但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而且爬行还能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能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对于陌生的环境,除了畏惧感,宝宝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自娱自乐。

专家说:

如果害怕地面脏会带来疾病的话,妈妈可以给宝宝套上小罩衫。

只要宝宝爬完不把手放到嘴巴里,不抓吃食物,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坏习惯四:乱扔东西

你把玩具递给宝宝,他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你捡起来,他再扔。有时候宝宝抓到什么都扔,水杯、汤匙、饭碗……扔东西其实是一种“婴儿游戏”。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基础。“扔”和“捡”之间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满足了宝宝的情感需求与情绪发展,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专家说:

妈妈对婴儿游戏的积极应答反过来又可以激发宝宝的积极反应,使其产生自信与满足感。

妈妈可以在家中的游戏角给宝宝准备质地不同、颜色各异的玩具让宝宝扔着玩,既满足了宝宝的发育需求,又避免宝宝破坏家里的卫生和物品。

相关知识

用“60秒”纠正宝宝坏习惯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用“60秒”纠正宝宝坏习惯”,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0-10秒:迅速行动

如果孩子正拿着口红或吃着饼干,首先应该将口红、饼干立即拿走,而不是呵斥。自己也要暂时离开孩子制造的狼藉环境,以免忍不住心烦气燥,做出不当的举动。

10-20秒: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才能处理好问题。如果大发雷霆,甚至说他“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等,只能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而且这会让孩子只专注于你的激动情绪,却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20-30秒:了解状况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因为饥饿;看似不堪的涂鸦可能源于某个神话故事的启发……发现原因后,你就会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改善。

30-40秒:简短对话

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做错及其后果。注意,这个后果不是惩罚,是事情的直接后果。孩子越小,语言越少,让孩子能明白,如“我们不在墙上画画,应该画在纸上”等。

40-50秒:承担后果

惩罚孩子是家教中的下下策,只有在多次教育和劝告后依然屡次犯错时才可以适当为之。另外,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如他打了其他小朋友,就会承担没人跟他玩的后果。

50-60秒:强化结果

教育孩子要坚持一致性。如果父母无法履行诺言,并总是吓唬孩子,如“你再也吃不到饼干了”或“一个月不许玩”,这只能让孩子伤心,到最后降低自己的权威。父母的自我约束和言行一致是教导孩子的最好榜样。

孩子4个坏习惯 你要及时纠正


宝宝好习惯的养成很不易,但坏习惯的养成就在一朝一夕中。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刚刚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发生时,就及时的进行纠正。那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孩子坏习惯的产生。

1、打断你的讲话

你正在讲话,孩子突然灵光一闪或者发现一些感兴趣的事情,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如果你还没来得及理会他,他肯定会拽着你的衣角撒娇直到你愿意停止说话,把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

父母大多对孩子采取“孩子第一”的态度,因此总是会对孩子“有求必应”,允许孩子打断自己的谈话,并且高兴地倾听孩子将要跟你诉说的内容。其实打断别人说话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孩子长大后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容易自我中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懂得去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去纠正孩子的这个坏习惯呢?首先家长应该要戒掉对孩子的宠溺,以原则为先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当孩子出现打断大人讲话的行为时,家长先不要太过积极地去回应他,可以让他在旁边等一等,或者让他先去玩玩具,到时候再唤他过去。等到家长把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或者和别人的谈话结束,再让孩子开口说自己的事情。

家长在平日里也应该多教导孩子一些基本礼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倾听,不要轻易插嘴,要学会尊重他人感受。家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孩子逐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自然也就能纠正这个打断他人说话的坏习惯了。

2、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晚餐时间到,妈妈叫喊宝宝准备洗手吃饭,但是在看电视的宝宝不但不行动,连回应一声都没有。类似这样的行为已经出现很多次了,妈妈一开始是觉得孩子看电视太全神贯注了,但后来妈妈发现是原来是宝宝假装没有听到自己叫喊而已!这让妈妈感到很生气。

为什么宝宝会假装没听见呢?很可能是因为家长平时太罗嗦了,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准”,搞到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也就不留心父母说话,甚至对父母的要求充耳不闻了。孩子如果养成了这个习惯,很容易会变得目中无人,对别人采取想理会就理会,不想理会就不瞅不睬的态度了。

孩子长大了,想要有自己的空间和自主权,但是父母太多的关心和照料,让孩子感觉被“绑手绑脚”了。而且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让孩子对家长的命令感到厌烦。所以,家长首先要学会放手,学会少提要求,更不要给孩子的行为活动设条条框框,这样很容易迫使孩子有叛逆行为哦!

如果你已经发现你的孩子有假装听不见你的话的习惯,那么家长在日常中要适当地引导他。家长可以避免选择远距离和他说话,走到他身边,如果可以的话蹲下来和孩子平视相对地谈话。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一味地自说自话哦,有时候也要把“话筒”交给宝宝,让他也能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子孩子才会愿意在下一次的对话中给你想要的回应哦!

另外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一些与人交谈的礼貌,比如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适当地看着别人的眼睛,认真倾听;要给对方一些反应,回答别人的问题等等。

3、态度轻浮

妈妈叫宝宝吃饭的时候认真坐在椅子上,不要一会跑去玩玩小汽车,一会又去搭个积木。宝宝却把妈妈的话当做耳边风,要不就假装听不见妈妈叫喊,要不就对妈妈做鬼脸,死活不要过去,妈妈非要往椅子上按住他并且坐在旁边监督着才能乖乖把饭吃完。

孩子对父母做鬼脸爱理不理,甚至说话态度轻佻,其实孩子的目的是要测试一下家长的反应。大多父母对此并不为意,认为只是年纪小的调皮行为,因此也就没有打算制止、教育。如果不注意,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可能会变本加厉,对待他人也是采取这样的态度,那么那时候就更难改变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方式了。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当的、不尊重人的。孩子语言粗鲁、对人翻白眼时,家长要立刻表明你自己的态度,可以对他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这样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特别是在孩子和家长在顶嘴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可能会更加恶劣,这时爸爸妈妈记住要淡定再淡定,冷静地给孩子回应,或者转身离开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呆着,让他意识到自己错误,态度变好了,才再跟他交流。

4、夸大事实

一些孩子喜欢夸夸其谈,对其他小朋友吹牛皮不打草稿。但是,当孩子说大话变成他的一种习惯,孩子的盲目自大就会成为不自觉的行为,而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虽然说一些孩子自尊心强、好胜心切,往往以炫耀和吹嘘来使自己看起来很“强大”。但是这些行为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反感,这样你家宝宝可能会很难收获到友谊哦!

妈妈一旦发现孩子的话与“原版”不一样,那么妈妈就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还原事实真相,还要静下心来跟孩子说清楚说谎的坏处,让他明白大话讲多了,别人可能会不再相信他说的话,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

另外,妈妈还要了解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为什么喜欢吹牛皮,同时也要让他明白即便是说谎他的目的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脚踏实地,好好学本领才有真正“炫耀”的资本。

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夸耀自己,贬低他人的时候,启发他去将心比心:“如果小朋友这么对待你,你心里怎么想,是不是很不舒服?”让孩子意识到,他的一些行为和语言会让他人心里不舒服,这样其他小朋友都不会喜欢跟他玩。让孩子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尊重他人。

早教知识:宝宝这些坏习惯要及时纠正


孩子一些小小坏习惯,在父母眼里来看虽小,但这种习惯对孩子的危害是挺大的。什么小小坏习惯要立即改正呢?

乱切断别人发言

一些孩子被父母太娇惯,在家里像个小大人,全都得听他的,全都得他来定。不允许他人讲话,并且一直切断大家的发言,他会觉得他是有着权利去获得他人的留意,并且不可以承受他人不理睬他,之后便会产生他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假装没听见你说的话

一些孩子很皮,父母持续持续的提示他,规定他应该怎么做。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一种习惯,会等候你的提示,而压根不清楚你说话的作用,逐渐也不理睬你说的话。那样,孩子会越来越狂妄自大,不明白尊重他人。

心态不太好,轻佻

一些孩子感觉父母说的话太烦人了,老是反复,因此边跟你说话边扮鬼脸或很轻浮心态跟你说话。她们的目地是要测试一下父母,她们那样做大家会怎样?许多父母会忽略这种个人行为,感觉孩子还小,内心又疼孩子,感觉没有什么。那样,孩子长大以后会没办法与他人优良交往。

夸大其词客观事实

一些孩子爱说大话,说大话,说谎。这一状况十分不太好。父母有发觉那样的个人行为,一定不可以惯着。要不然会培养孩子说大话的习惯和逃避责任。

把握第一次,纠正宝宝坏习惯


第1次打人

东东和洋洋一起搭积木,东东搭好了一间房子,洋洋不小心把房子碰倒了。东东不高兴,出手抓了洋洋一把。

错误做法

东东爸劈头盖脸地把东东训斥了一顿;洋洋妈则怒气冲冲地找东东的父母讨个说法。

正确做法

1.弄清宝宝打人的原因

是与小朋友的交往技能差,还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是模仿电影电视中打人的镜头,还是希望寻求别人的注意?是你们的娇惯形成了宝宝打人习惯,还是他身体不舒服导致烦躁?甚至是生活变化大,引起宝宝不适应?

2.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首先要制止宝宝的打人行为,避免冲突进一步激化。其次,给予明确的指导,告诉宝宝打人是错误的,有些危险的动作更是不能做的,否则将会受到处罚,如禁止看动画片、几天不能玩玩具……接着,要鼓励宝宝认错,并严肃告诫他:出手打人就不能再和其他小朋友玩,如果犯错之后勇于改正,大家还是爱你的。

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你们不能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而应该帮助宝宝学会正确地表达,例如生气时可以说“我不要”,想得到别人注意时可以说“快来看”。

第1次触摸危险物品

萱萱看到墙上有几个小洞洞,很好奇,想直接将小手指伸进去。其实,那是电源插座。

错误做法

妈妈发出一声尖叫,脸色惊惶地跑过来,抓住萱萱的小手就打,并大声告诉她:这是电源插座,很危险,不能玩!可萱萱马上放声大哭起来。

正确做法

1.保持冷静并立刻制止宝宝的行为。

要用清晰的语言为宝宝设立合理的限制,你可以告诉宝宝,“电源不能摸,这是危险的东西,会触电。”“火不能摸,摸了会烫伤”。这样能让宝宝明确地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做了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2.适当地让宝宝体会危险物品带来的伤害。

例如,装一杯热水,让他轻轻地碰一下,问他“水烫不烫?”宝宝回答“烫”。你再问,“你下次还玩吗?”他就会表示不想玩了。

3.在你的陪同下让宝宝操作危险物品。

宝宝的好奇心不应受到抑制,你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尝试。例如,引导宝宝将插座上的开关关掉,打开电风扇等,让宝宝知道这些物品是危险的。切记,操作时你必须在身边陪同哦。

第1次发脾气摔东西

天天跟妈妈去超市,吵着要买毛绒玩具,妈妈以家里已经有了好几个为由不给买。回家后,天爸看到儿子不高兴追问起原因,妈妈便数落起来。天天原本就因为没给他买玩具而生气,没想到妈妈还在爸爸面前告状,气得把玩具箱里的毛绒玩具摔在地上。

错误做法

看见宝宝摔玩具,妈妈大发脾气,啪啪地打了他两屁股,宝宝大哭起来。

正确做法

1.弄清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

若是这个原因,你一定不能让步,否则会助长宝宝的脾气。让他单独在房间里待会儿,冷静下来,明白自己发脾气、哭闹是得不到你的注意和自己想要的东西的。等他冷静后再讲道理,要让他知道你还是爱他的,只是不爱他的无赖行为。

受忽视而发脾气

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法,让宝宝在游戏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宝宝想妈妈了,而妈妈还未回家,他就发脾气扔东西。这时,你可以用他最感兴趣的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例如,讲个他爱听的故事。要有耐心地从感情上安抚他,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宝宝的脾气会愈演愈烈。

不被理解而发脾气

给宝宝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当他喋喋不休地讲述某件趣事时,你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倾听,并饶有兴趣地和他聊一聊,那对宝宝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2.注意自身的言行

你们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家人之间一定要进行沟通,一旦宝宝发脾气,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会更加哭闹不止。

切记自已不要经常发脾气,坏脾气的父母很难有好脾气的子女。为了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你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宝宝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浪费粮食坏习惯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