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儿童入学准备
2021-05-05 认知障碍儿童入学准备 儿童故事 安妮莉斯贝童话故事道理心系灾区发育障碍儿童——薄宏莉。
专家简介:薄宏莉,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孤独症儿童训练与教育的专职教师
地震的到来,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儿童来说这些印记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薄宏莉老师,是一个从事了多年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教师,或许是长期的职业造就了她对特殊儿童的本能关爱,近日来,她对灾区发展障碍儿童的现状与未来,非常忧心。
薄老师表示,这样的巨大天灾,对于本身已经存在发育障碍的儿童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他们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就较低,再发生这样毫无预警的剧变,接受起来就更加的困难。同时他们的表达能力欠缺,存在交往和沟通上的障碍,这种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紧张无助等消极情绪,会加倍在他们身上。
那么,面对这些较为特殊的儿童,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第一,适度关注。
对于他们此时出现的异常行为,千万不要给予过度的关注,不过度关注,才是爱护。那只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伤心会哭,开心会笑一样,接受他们的表现,给他们一些时间来适应。身边人的理解包容,是他们最大的力量来源!"
第二,重新建立规则和标准
周遭环境的巨大改变,难免使他们陷入无尽的恐惧中。明确告知他们,此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完之后就下来做什么,重新建立起生活的规则和标准,这样会使他们更加安心,更有安全感,帮助克服恐惧,远离不安。
第三,安全第一
很多发育障碍儿童会有一些非特异性障碍,在被刺激后,有可能会表现比较极端,如自残,攻击他人等等。如孩子有此类行为,父母切勿听之任之,需要先行组织,后进行情绪安抚,加以宽慰。要知道,那并不是孩子的错。
最后,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要使这场灾难给已经不算幸运的特殊儿童再带来更多的创伤!
祝所有人安好!
相关推荐
如何及早发现儿童心理障碍
由于受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未完全成熟、言语发育也未完善,所以其心理障碍的表现不像成人那样典型,因此明确诊断就相对比较困难。如何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这要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孩子和以前比是否有变化?
很多心理障碍是可以通过孩子目前的表现和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而早期发现的。比如,以前孩子活泼开朗,学习成绩及同学关系良好,但是近来却寡言少语、成绩明显下降,与同学逐渐疏远,对老师及家长也不礼貌起来……总之,和以前比,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和别的孩子比,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同?
可能孩子的表现和以前比较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和其他孩子比(特别是同龄孩子),却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别的同龄孩子可以说话、识数了,他/她却不能;多数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很“合群”,但是他/她却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独自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有的孩子称自己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当孩子行为表现和多数孩子不一样,家长也要考虑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被社会文化所接受,或者被多数人理解?
有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不符合社会的规范,我们也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例如在学校不遵守校规,和家长及老师顶撞,常和同学打架,偷东西,甚至抢劫、离家出走、频繁撒谎……这些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也应该考虑是否有存在心理障碍的可能。
总之,对于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家长一定要认真地观察,通过孩子与自身、与同龄人的比较及行为是否为社会所接受来早期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
儿童心理障碍问题的对策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儿童心理障碍问题不容忽视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但家长们是否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家长们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保护,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3个月的新生儿即可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
婴幼儿时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婴幼儿的大脑和心理发育障碍、不良的进食习惯、睡眠习惯和大小便习惯、言语障碍、负性情感(如忌妒、恐惧、分离焦虑)以及某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发等)。1岁以上的儿童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孩子中有80%属于学习能力障碍,即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有这么多孩子有学习能力障碍的问题,与儿童的出生经历及早期教育有关。从目前情况看,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三、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四、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五、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六、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称为心理卫生,是指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采取各种措施,形成健康的个体心理活动,培养健全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预防身心疾病。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一种健康状态。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一般有五个方面。
1、智力符合常态。
2、情绪稳定而愉快。
3、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4、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5、人际交往和谐。
及时发现宝宝智力发育障碍
宝宝智力的发育是否正常,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但是由于家长的忽略,大部分智力发育问题在明确表现出来时才被家长注意到,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早期养育的过程中,就要及时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以及早确定宝宝的智力发育水平。婴幼儿智障具体表现有:
-四肢协调能力弱。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碰,直到2-3岁仍出现。
-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
-微笑出现得时间很晚,不注意别人说话,对声音缺乏反应。
-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不爱哭闹、撒娇,非常安静。
-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宝宝在6个月后仍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正常宝宝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正常宝宝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宝宝持续的时间要长。
-正常宝宝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宝宝持续时间要长。
-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宝宝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宝宝没有。
-智力低下的宝宝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也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宝宝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的重要特点。
-智力低下的宝宝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在观察上述行为之余,家长可以带宝宝去进行心理测验,这种方法可以测查宝宝的智力发展水平。但不能完全依照这个测查给宝宝的智力下定义,古往今来,被认为弱智的孩子成为科学家不是没有先例,象爱因斯坦、爱迪生都是如此。只要家长耐心地教育宝宝,他的智力水平应当有所提高。
育儿知识大全:儿童情绪障碍的表现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少年儿童的情绪障碍都是因人有所不同的的,每一个人所亲身经历的事情生活的自然环境也不同样,因此儿童情绪障碍的表现方式也是归类:
1、焦虑抑郁症
育儿知识大全说到焦虑抑郁症一般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惶恐不安、头疼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失眠症这些。非常是当遭遇与了解的家人各自,或是一开始念书没法融入、内向性格不明白和人沟通交流这些缘故都是出現心神不宁的心态。
2、恐惧
恐惧一般主要表现为心里可怕,有躲避的心理状态,神经系统莫名其妙焦虑不安,心率紧促,心率上升这些。在碰到不明的事情,有比较严重的抵触逃避心理状态,害怕认清应对;在学习方面,由于害怕将会会以各种各样原因躲避学习培训等。
3、忧郁症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忧郁症关键是心理状态难题,精神压力大,又沒有倾吐目标,自身一个人总是让病况愈来愈比较严重。心情低落、忧伤抽泣、兴趣爱好降低、主题活动降低、迟缓、少语、失眠症、食欲不佳等为关键症状,但忧郁症有一个特性是,年纪越大,生病的概率会提升,由于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日积月累才会造成愈来愈比较严重。
4、强迫思维
逼迫的含意能够表述为怀疑自身、逼迫自身。本来做已过的事,总怀疑沒有搞好,不断查验才可以安心,看待日常生活的尺寸事情都处在怀疑躁动不安的心态,只能根据反复、逼迫、认证才可以让心态踏实出来,造成干了许多沒有实际意义的事情。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5、癔症
育儿知识大全:癔症的表达形式关键是躁动不安、害怕、比较敏感等,特别是在抵触生疏自然环境,因癔症发病的症状各种各样,经常出现隐匿性的躯体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非常容易被错诊,特别是在在躯体病症另外伴随一些精神实质要素时非常容易错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