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胎教
2021-04-05 智力胎教 小学入学准备智力 童话故事智力比赛及时发现宝宝智力发育障碍。
宝宝智力的发育是否正常,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但是由于家长的忽略,大部分智力发育问题在明确表现出来时才被家长注意到,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早期养育的过程中,就要及时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以及早确定宝宝的智力发育水平。婴幼儿智障具体表现有:-四肢协调能力弱。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碰,直到2-3岁仍出现。
-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
-微笑出现得时间很晚,不注意别人说话,对声音缺乏反应。
-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不爱哭闹、撒娇,非常安静。
-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宝宝在6个月后仍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正常宝宝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正常宝宝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宝宝持续的时间要长。
-正常宝宝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宝宝持续时间要长。
-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宝宝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宝宝没有。
-智力低下的宝宝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也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宝宝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的重要特点。
-智力低下的宝宝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在观察上述行为之余,家长可以带宝宝去进行心理测验,这种方法可以测查宝宝的智力发展水平。但不能完全依照这个测查给宝宝的智力下定义,古往今来,被认为弱智的孩子成为科学家不是没有先例,象爱因斯坦、爱迪生都是如此。只要家长耐心地教育宝宝,他的智力水平应当有所提高。
扩展阅读
及早发现宝宝智力发展水平
四肢协调能力弱。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碰,直到2-3岁仍出现。
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
微笑出现得时间很晚,不注意别人说话,对声音缺乏反应。
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不爱哭闹、撒娇,非常安静。
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宝宝在6个月后仍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正常宝宝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正常宝宝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宝宝持续的时间要长。
正常宝宝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宝宝持续时间要长。
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宝宝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宝宝没有。
智力低下的宝宝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也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宝宝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的重要特点。智力低下的宝宝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在观察上述行为之余,家长可以带宝宝去进行心理测验,这种方法可以测查宝宝的智力发展水平。但不能完全依照这个测查给宝宝的智力下定义,古往今来,被认为弱智的孩子成为科学家不是没有先例,象爱因斯坦、爱迪生都是如此。只要家长耐心地教育宝宝,他的智力水平应当有所提高。
如何及早发现儿童心理障碍
由于受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未完全成熟、言语发育也未完善,所以其心理障碍的表现不像成人那样典型,因此明确诊断就相对比较困难。如何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这要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孩子和以前比是否有变化?
很多心理障碍是可以通过孩子目前的表现和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而早期发现的。比如,以前孩子活泼开朗,学习成绩及同学关系良好,但是近来却寡言少语、成绩明显下降,与同学逐渐疏远,对老师及家长也不礼貌起来……总之,和以前比,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和别的孩子比,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同?
可能孩子的表现和以前比较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和其他孩子比(特别是同龄孩子),却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别的同龄孩子可以说话、识数了,他/她却不能;多数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很“合群”,但是他/她却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独自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有的孩子称自己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当孩子行为表现和多数孩子不一样,家长也要考虑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被社会文化所接受,或者被多数人理解?
有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不符合社会的规范,我们也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例如在学校不遵守校规,和家长及老师顶撞,常和同学打架,偷东西,甚至抢劫、离家出走、频繁撒谎……这些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也应该考虑是否有存在心理障碍的可能。
总之,对于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家长一定要认真地观察,通过孩子与自身、与同龄人的比较及行为是否为社会所接受来早期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
2岁宝宝语言障碍高于智力障碍
1~2岁是宝宝掌握语言的基础阶段,据有关统计显示,2岁宝宝发生语言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智力障碍。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会对宝宝将来的学习、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父母要把握宝宝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使自己的宝宝更聪明。
父母在把握宝宝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时,需注意以下要点:
家庭环境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有关系
①家庭环境因素对宝宝的语言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由父母亲和祖父母共同照顾的宝宝的语言发育进度快于仅有父母亲照顾的宝宝。
③家中房间太多可能会减少宝宝与父母在一起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宝宝学习语言的环境,从而影响宝宝语言学习的进度。
④在10~18个月期间,妈妈花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的宝贝在一起,会帮助宝宝在18个月内掌握大量的词汇。
⑤在单亲家庭中,宝宝语言学习可能会缺少一半的语言刺激。
模仿是语言学习最佳的方法
经调查发现:宝宝词汇量的增加与模仿父母说话是成反比的。10~14个月的宝宝所获得的词汇与成人所用词汇的相符率高达76%,而到第15个月时,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5.9%。因此,13个月以后,父母就不应该单纯的教宝宝模仿大人说话,而是要鼓励宝宝通过看卡通片、听故事来获得新的词汇。
进行“双语教育”的最佳时期
“双语教育”,为时尚、先进教学的代名词,现在好多幼儿园将第二外语作为他们的“热点”。学前教育这项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多种方言并存,那么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有可能导致宝宝说话晚或者不说话。所以,宝宝学习第二种语言不宜操之过急,应安排在4岁以后。
教宝宝说话应掌握技巧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名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下降,从24个月的70.4%逐渐减少至35个月的59.5%,而形容词和其他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则从8%增加到14%,增加非常显著,这说明宝宝掌握语言的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
在多数情况下,宝宝最早掌握的短语结构是“名词——动词”、“动词——名词”,随后掌握的是“介词——名词”、“否定词——动词”、“名词——动词——名词”,30个月时有90%左右的宝宝能掌握这5种结构。根据这些规律,专家建议教宝宝说话应从“这是什么”开始,鼓励宝宝说出所认识的事物,使宝宝经历“听——理解——模仿——表达”的过程。
在教宝宝说话时应注意语调要夸张、语速要放慢、发音要清晰,要及时应答和延伸扩展宝宝所表达的意思。当宝宝主动提问时,也就表示宝宝的语言发育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了。
爱心提醒
父母应该认真耐心地回答宝宝提出的问题,兴致勃勃地和宝宝交谈。此时宝宝的语言能力有限,在表达过程中常常含糊不清,要停下来想一想,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这时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宝宝说话,不能因为嫌弃宝宝说话费劲而替宝宝表达,或是打断宝宝的话语,甚至露出不耐烦的神情。父母耐心地倾听宝宝说话,无形中也是对宝宝积极说话的鼓励。
宝宝智力发育迟缓12种表现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宝宝智力发育迟缓12种表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宝宝智力发育迟缓12种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占年参检儿童的2%。智力发育迟缓是指那些与同龄儿童相比在某方面或多方面发育水平明显滞后的孩子,通常滞后同龄儿4~6个月。而智力发育迟缓的早期发现并及早进行干预训练,对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一般来说,3岁以内婴幼儿如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表现,则高度提示智力发育迟缓的可能性:
1.哭声异常,即从刺激到引起啼哭的时间长,有时需反复刺激或持续刺激才能引起啼哭,或者哭声尖锐,或哭声细小无力;部分患儿不爱哭闹,显得异常“乖巧”。
2.宝宝吸吮能力差,咀嚼晚,吃固体食物时,容易发生吞咽障碍和呕吐。
3.睡眠过多且不易唤醒。
4.满百天婴儿竖头不起或转头困难,单眼或双眼持续向里或向外。
5.满百天后才有笑的表情,且表情呆滞,到6个月时不能表现出自然的笑容。
6.半岁后注视手和玩手的动作仍持续存在。
7.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6个月时不能注视脸面上方缓慢移动的物体,不能朝发出声响的方向转头,不能自己翻身,无CR帮助不能坐稳。
8.在7~9个月仍常流口水,清醒时有磨牙动作。
9.到9个月时不能主动伸手拿东西,当有大人扶时不能用双腿支撑体重。
10.运动发育如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较正常儿童落后3个月或以上;而且走不稳。
11.语言发育落后,到10个月时不能咿呀学语,发音也不清晰。
12.对周围人物和环境缺乏兴趣,不喜欢与人交往,缺乏情感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