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胎教

2021-04-04 智力胎教 小学入学准备智力 童话故事智力比赛

及早发现智力低下的孩子。

一、智力低下孩子的早期发现

1、出生1~3个月异常安静,4个月时看到母亲没有任何反应,6个月还不会哭,10个月不会坐,18个月不会走路、说话。

2、常张口、伸舌头、流口水、磨牙,经常有无意识的表情动作和尖叫、哭闹。

3、两眼无神,不能有意识地视物,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4、对周围的事物反应能力差,情绪不能随外界环境而改变。

5、动作、语言、行为明显落后于同龄儿。

6、运动功能有障碍,强直性瘫痪,全身僵硬,关节过度曲屈,伴有感觉、听力、视力障碍,或呈现迟缓性脑瘫。

二、对智力低下孩子的早期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孩子智力低下程度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智力低下一般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智力低下儿童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学习,掌握一般的知识技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中、重度低下儿童应以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

2、选择的教育内容要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由于智力低下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选择教育内容时多采用图片、实物等具体直观的教具进行讲解,加深其印象。

3、教育过程中更多重复,多讲解。智力低下孩子反应慢,记忆能力差,对所学的知识不易接受,即使学会了一点很快也会忘记,有时学说一个词要重复数十遍、数百遍,父母要不厌其烦,长此坚持下去,才会收到教育的效果。

4、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由于智力低下孩子受人照顾较多,动手机会较少,这对孩子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在教育智力低下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从吃饭、穿衣、自理大小便做起,逐渐增强其自理能力。孩子年龄大了,还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如扫地、抹桌子、摘菜等。

5、鼓励、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智力低下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不能因孩子学得慢,学不会而批评孩子,这样只能使孩子更加自卑,当孩子学不会时要有耐心,一旦发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关阅读

及时发现宝宝智力发展障碍


宝宝智力的发育是否正常,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但是由于家长的忽略,大部分智力发育问题在明确表现出来时才被家长注意到,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早期养育的过程中,就要及时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以及早确定宝宝的智力发育水平。婴幼儿智障具体表现有。

四肢协调能力弱。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碰,直到2-3岁仍出现。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

微笑出现得时间很晚,不注意别人说话,对声音缺乏反应。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不爱哭闹、撒娇,非常安静。

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宝宝在6个月后仍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正常宝宝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正常宝宝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宝宝持续的时间要长。

正常宝宝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宝宝持续时间要长。

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宝宝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宝宝没有。

及时发现宝宝智力发育障碍


宝宝智力的发育是否正常,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但是由于家长的忽略,大部分智力发育问题在明确表现出来时才被家长注意到,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早期养育的过程中,就要及时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以及早确定宝宝的智力发育水平。婴幼儿智障具体表现有:

-四肢协调能力弱。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碰,直到2-3岁仍出现。

-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

-微笑出现得时间很晚,不注意别人说话,对声音缺乏反应。

-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不爱哭闹、撒娇,非常安静。

-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宝宝在6个月后仍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正常宝宝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正常宝宝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宝宝持续的时间要长。

-正常宝宝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宝宝持续时间要长。

-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宝宝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宝宝没有。

-智力低下的宝宝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也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宝宝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的重要特点。

-智力低下的宝宝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在观察上述行为之余,家长可以带宝宝去进行心理测验,这种方法可以测查宝宝的智力发展水平。但不能完全依照这个测查给宝宝的智力下定义,古往今来,被认为弱智的孩子成为科学家不是没有先例,象爱因斯坦、爱迪生都是如此。只要家长耐心地教育宝宝,他的智力水平应当有所提高。

儿童智力低下的原因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智力低下的原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遗传

遗传因素是导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由遗传疾病所致的智力低下占重度智力低下总数的一半以上。

2.感染和难产

出生前原因孕妇妊娠前4个月若感染风疹病毒,流感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对胎儿和婴儿危害极大,可造成胎儿先天畸形和智力障碍。

3.疾病

先天愚型又称唐氏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呆小病又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由于甲状腺发育异常不能合成甲状腺素,影响了大脑发育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酶的缺陷,摄入的苯丙氨酸代谢受阻,引起脑细胞功能障碍。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体内染色体出了问题。

4.社会以及家庭心理因素

早期社会隔绝、情感人为剥夺、缺乏母爱、无人照料、文化闭塞、不适当的教导方式等均可影响孩子的智力水平。在社会经济地位高、家庭结构稳定、母亲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中,儿童的智力水平高于那些相关条件差的孩子。其他因素如大家庭、多子女、出生间隔时间短、双生子和父母离异等,均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直接影响。

5.营养

研究表明,孕期营养不良是宫内胎儿生长迟滞的主要原因之一。凡母亲营养不良者,小儿体格发育均明显迟缓,这类小儿常伴有智能低、行为障碍或其他方面的障碍。

对智力低下孩子的早期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孩子智力低下程度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智力低下一般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智力低下儿童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学习,掌握一般的知识技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中、重度低下儿童应以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

2、选择的教育内容要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由于智力低下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选择教育内容时多采用图片、实物等具体直观的教具进行讲解,加深其印象。

3、教育过程中更多重复,多讲解。智力低下孩子反应慢,记忆能力差,对所学的知识不易接受,即使学会了一点很快也会忘记,有时学说一个词要重复数十遍、数百遍,父母要不厌其烦,长此坚持下去,才会收到教育的效果。

4、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由于智力低下孩子受人照顾较多,动手机会较少,这对孩子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在教育智力低下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从吃饭、穿衣、自理大小便做起,逐渐增强其自理能力。孩子年龄大了,还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如扫地、抹桌子、摘菜等。

5、鼓励、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智力低下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不能因孩子学得慢,学不会而批评孩子,这样只能使孩子更加自卑,当孩子学不会时要有耐心,一旦发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怎样早期发现孩子的智力缺陷


对父母来说观察孩子的智力缺陷首先要仔细,第二要理智。因为有这样的情况,在外人看来已经很明显的问题,父母却视而不见,即使怀疑孩子有智力缺陷,由于内心极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所以多加以否认。对于有出生后窒息史、畸形、惊厥史、患过脑炎、脑膜炎,以及早产儿都应格外重视。细心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和语言两大部分。

(1)语言:在这里语言是广义的,包括哭、笑等。在最初的阶段是看哭。如果孩子在出生后极不爱哭,终日酣睡,应当注意;或虽然会哭,却哭声尖利,声音发直,也应注意;3个月的孩子可以笑出了声,如果5-6个月的儿童仍不会笑,而且对外界无反应,或反应淡漠,那也不正常;婴儿从一个月起就开始有细小的喉音,以后会发出“啊…哦”等母音,到5个月会对大人咿语作声,如果孩子不会发音或发音极小,也值得注意;8个月以后到1岁虽不能说话,但已经开始理解语言的含义,比如会用拍手表示欢迎,招手再见,问孩子灯在哪里,他会用手指灯。如果此时孩子对成人的话不理解,那也可能是有问题。

(2)运动:如果孩子的手总爱握拳,直到5、6个月还不愿意伸开,也不能取物,就应该注意;一般孩子的腿如果是僵直的,似乎不能直立,不喜欢弯曲,就不太正常了;如果孩子1岁多了,双腿仍像棉花一样不能站立,那也说明孩子的智力有问题。

智力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