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电脑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已有超过百万的网民,其中占有比例最大的是儿童。与此同时,与电脑随之出现的儿童网络性心理障碍已成为心理学家及医学家的重点关注对象。
什么是儿童网络性心理障碍?
儿童网络性心理障碍指的是儿童患者并非有确切的原因,在互联网上没有节制地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长时间的聊天、浏览,从而对生活质量,学习效率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在生活中出现心境与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
食欲下降与体重减轻,情绪低落,没有开心的感觉或无任何兴趣,睡眠困难,生物钟紊乱,思维缓慢,精神运动性迟缓与激动,大量吸烟、饮酒与滥用药物,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社会活动减少,甚至有自杀意念与行为等都是该病的典型表现。
儿童网络性心理障碍早期的时候,儿童患者一般是通过朋友、家人或者同学发现网络上的乐趣,并且在上网过程中发觉乐趣越来越多,所以不断延长上网的时间,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
有的患儿甚至在晚上上厕所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打开电脑上会网。刚开始是由于精神上的依赖,极度渴望上网,时间久了以后变成为躯体依赖,往往有以下表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起床后无精打采、思维迟缓、头昏眼花以及双手颤抖,只有在上网之后精神状态才可以恢复如常。
此病症的晚期,患儿会发生和生理因素没有关联的体重减轻与形容憔悴,天天长时间持续上网,只要停止上网,就会发生急性戒断综合征,严重的甚至有做出自残和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对个人以及社会安全造成危害。
造成儿童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因素不但涉及生物学原因,而且与心理学因素也有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表示,引起网络性心理障碍的最根本的原因要追溯到口唇时期,刚出生的宝宝通过哺乳来满足精神上的渴望,而且保存了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关怀及安全等美好感觉的各种记忆与怀念,然而患儿通过上网,能够重新得到这种自口唇期结束之后就好像消失却隐匿在潜意识中的满足感。
并且愈超百万的电脑联接所成的网络在物理与逻辑上都和海洋有非常多的相似点,患儿畅游在广邈无边的“网海”上,就如同口唇期的宝宝在摇篮里舒服、安稳的睡觉,内心拥有暂时却满足的归属感。
患儿在儿童时期由于父母过度宠溺及放纵,入学之后没有能力迎接学习的挑战,逃避学习过程中的不如意、烦闷、文化冲突、种族歧视、交际恐惧等,从而沉溺在网络中以寻求解脱而无法自拔。
到底该如何治疗儿童网络性心理障碍,现在仍然处于探索时期。可以鼓励患儿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进行身体锻炼,渐渐消除对网络的依赖性,还可以使用防抑郁的药物与精神治疗方法。情况严重时应该就医,实施综合疗法。
zj09.com编辑推荐
伤害宝宝几种常见的危险游戏
宝宝是家人的心肝宝贝,父母们爱用各种方式逗宝宝开心,殊不知,有的方法,是会对宝宝造成伤害的。
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在接住宝宝的瞬间,如果下落姿势不正确,很可能损伤宝宝的脖子,造成颈椎的损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可导致宝宝脑部受伤。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转圈子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中弹”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对宝宝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过多逗宝宝笑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拔萝卜”
危险动作:有些大人想试一下宝宝的重量或者逗宝宝开心,和宝宝玩“拔萝卜”的游戏,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动作最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增添宝宝的痛苦。
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别小看这轻轻的一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常捏鼻子会损伤宝宝的鼻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宝宝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宝宝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拧宝宝面颊
危险动作:宝宝长得活泼可爱,父母和亲朋好友常常喜欢用手拧宝宝的面颊,专家表示,这样很容易让宝宝受伤。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
口对口喂食
危险动作:父母害怕宝宝被烫着,在给宝宝喂食时,喜欢自己先尝一下或者将食物嚼烂,然后用嘴将食物喂给宝宝,这也有潜在的害处。
对宝宝的危害:这样做易将细菌传给宝宝,增加宝宝患病的机会,尤其是某些经唾液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肝炎、肺结核等。
宝宝爱打人 原来也是交往障碍
宝宝似乎和其他小朋友处得不太好,和他们一起玩耍的时候要是有小矛盾宝宝很容易就推人,甚至打人。宝宝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宝宝人际交往障碍。家长该如何从小就培养宝宝的人际智能呢?
宝宝脾气暴躁?喜欢打人?由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有规律和特点,年幼的宝宝与人交往会出现特定的障碍。比如宝宝到了2-3岁的时候,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他们可能会互推甚至打起架来。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练习,来克服人际智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0~1岁:宝宝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
这个阶段的宝宝多用体态语言来和他人沟通交往,比如婴儿会用哭声来引起妈妈的注意,用笑容来显示他们对于爸妈的行为感到快乐满足。这时候表情和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成为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
遭遇的障碍:新手爸妈不太容易理解宝宝的表情与需求,因而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宝宝在早期发育阶段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智能开发。
爸妈可以这样做:爸妈不妨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多观察,反应敏感一些,尽可能了解宝宝的这个表情所表现的意思。另外家长也应该让宝宝理解爸妈的表情,赞许的、高兴地、不同意的等等,让宝宝从小便懂得“擦眼观色”,这能够很好地发展宝宝的社交能力哦!
一些专家表示宝宝的人际智能发育相对其他智能较晚,但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肢体运动、音乐、语言智能都对人际智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语言的刺激对于人际智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家长不妨多方发展,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0~1岁:宝宝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
这个阶段的宝宝多用体态语言来和他人沟通交往,比如婴儿会用哭声来引起妈妈的注意,用笑容来显示他们对于爸妈的行为感到快乐满足。这时候表情和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成为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
遭遇的障碍:新手爸妈不太容易理解宝宝的表情与需求,因而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反应不敏感,宝宝在早期发育阶段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智能开发。
爸妈可以这样做:爸妈不妨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多观察,反应敏感一些,尽可能了解宝宝的这个表情所表现的意思。另外家长也应该让宝宝理解爸妈的表情,赞许的、高兴地、不同意的等等,让宝宝从小便懂得“擦眼观色”,这能够很好地发展宝宝的社交能力哦!
一些专家表示宝宝的人际智能发育相对其他智能较晚,但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肢体运动、音乐、语言智能都对人际智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语言的刺激对于人际智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家长不妨多方发展,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2~3岁:打人、抢玩具2-3岁的宝宝不但会用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开始用语言来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与他人有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交往,并容易受到外人的影响。而且宝宝这时大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偏要为之的行为,“不要”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遭遇的障碍:由于宝宝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有点叛逆的他们总是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不合作、不听话,在同伴交往中也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
爸妈可以这样做:宝宝偶尔出现的打人行为很可能是因为他不能用有效的语言沟通,以至于做出一些急躁的行为来。家长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深层意愿。如果宝宝出现了抢玩具、打人的行为,妈妈就对宝宝的行为多做提醒,并及时地给予纠正指引,教对他如何有礼貌地对待他人,遇到矛盾时应该怎么处理等等。宝宝久而久之便会懂得用正确的肢体语言和他人交往了。
家长也可以利用游戏来让宝宝学会更好理解他人。妈妈可以给宝宝创设一些语言学习的场景,就像角色扮演的游戏一样,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比如妈妈在玩玩具时宝宝也想要那个,妈妈就可以引导宝宝说“我想要那个玩具,我们可以一起玩吗?”通过游戏让宝宝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早教中最常见的4大误区
早教中最常见的4大误区
经过多项检查,显示明明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任何问题,医生向明明的妈妈仔细询问孩子的最近生活习惯等,终于了解病因所在:从两个月之前,望子成龙的妈妈开始对明明实施早教:每天让明明看一个半小时的英语会话光盘,再做一个小时左右的智力开发游戏,这让生性好动的明明很不适应。医生诊断,这可能是早教惹的祸,违背孩子天性对幼儿实行过度的早期教育,实质上无意中已形成了一种心理虐待。
医生特别提醒,父母实施早教最好是能在游玩中学,游戏中学,譬如领着孩子参观公园时,随时随地向孩子灌输知识,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让孩子增长知识,远比让孩子一味地背书、写字要科学得多。
一、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想让孩子一步登天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发展的实际,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看到别人的孩子会些什么,就逼着自己的孩子也学,殊不知急功近利的行为不但让孩子学不成,反而让孩子的心里受到极大的压力,更有家长因此责骂孩子,长期以往孩子产生了自卑感。错误的早教方法害了孩子一生。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这是一种典型的 “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提前学习;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所以过度学习。一切为了“高人一等”,这只能让孩子失去本身的快乐,而为了你而学习,给孩子的童年带来阴影,影响孩子的心理。
三、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殊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模仿父母,父母就是孩子学习的傍样,因为幼儿期的孩子与你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你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将有什么样的苗苗在生长,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这种错误的早教方法和心理请你别存在。
四、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
用这些常见食物给宝宝当玩具,安全又简单!
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卖的那些玩具可以拿来给宝宝玩或者学习。其实像一些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都是可以被拿来玩或教宝宝知识的,比如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就是他们游戏的好材料。
1.尝尝什么味道
玩法:将西瓜汁、黄瓜汁、柠檬汁等装在3个透明的杯子里,让宝宝观察这些颜色有什么不同。再用筷子分别从这几个杯子中蘸点汁水给宝宝尝,告诉他们分别尝的是什么,接着再问问他们是什么味道。
效果:这样可以让宝宝辨别不同食物的味道,刺激味觉的发育。
2.有趣的气泡
玩法:盛一杯鲜榨的果汁,假如一些温开水稀释,再准备一根吸管。教宝宝把吸管放在杯子里,让里面吹起,吹起时发出声音,还能产生好多泡泡。
效果:这样不仅能让宝宝玩得开心,还可以锻炼宝宝嘴部的肌肉运动,增加肺活量。
3.听话指物
玩法:把苹果、香蕉、胡萝卜等放在一起。当大人说出某样东西的时候,就让宝宝把对应的东西拿过来。开始的时候,先从两三种食物开始,等宝宝认识的食物种类多了以后,再逐渐增加种类和数量,让他们学会从众多的食物中挑选出需要的那个。
效果:可以提高宝宝的注意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4.看看一样吗
玩法:事先准备几张水果的彩卡和与之对应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橘子等。把水果洗干净放好,再把图片摆成一排。让宝宝摸一摸水果再看看对应的图片,匹配出正确的食物和图片。
效果:教宝宝学会比较和观察,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5.抓面条
玩法:将煮熟的面条(最好是韧性好点的面条)放在托盘里,给宝宝洗干净手以后再把凉了以后端到他们面前,观察他们的反应。他们可能会用手去拿、捏、扔掉等等,家长可以任其玩乐。如果面条撒在桌上了,可以教宝宝捡回到碗里。
效果:可以锻炼宝宝手的精细动作能力。
6.蔬菜水果搭
玩法:将苹果、香蕉、胡萝卜等切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给宝宝洗干净手以后可以教他们按照大小不等的块堆起来,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或者可以按照不同的颜色交替着堆起来,比如红色的放第一层,绿色的放第三层等等。如果他们想吃,可以从中抽出一块,看看堆好的食物会不好倒。
效果:宝宝可以从中学会按照物体大小或颜色来进行分类,形成空间概念等。
7.蔬菜、水果认一认
玩法:将洗干净的蔬菜水果放在桌子上,拿出其中的比如苹果或者西红柿,告诉宝宝是什么,还可以让宝宝摸一摸。这个方法可以教会宝宝认识很多的蔬菜水果。
效果:教会宝宝认识食物,还能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这些玩法都是非常简单易行的,而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材料。宝宝不仅能吃,能玩,还能学到知识,这么好的方法赶紧学起来吧!
多种玩法任选 甩开BB冬季忧郁症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逗留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变得越来越不开心,常常无精打采、闷闷不乐。这很可能是冬季忧郁症在在作怪。其实,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来缓解孩子的这种忧郁情绪。
室内游乐场
孩子在冬季表现的忧郁的原因不外乎是太无聊,因为一直待在屋子里没有娱乐的设施,孩子会没有玩的地方。所以父母可以在家里放一些娱乐施舍,比如小型滑梯、篮球架、室内游泳池等等,这样孩子就有了玩耍的地方,就不会感到无聊了。
改变菜单
到了冬季,饭桌上基本上都是热菜热汤,这会让孩子对吃饭失去兴趣,变得不开心。其实很多夏季吃的食物在冬天也是可以偶尔吃一次。比如蔬菜沙拉、夏季甜品等等。父母可以一个周给孩子做一次夏季食物吃,这样也会让孩子变得开心起来。
邀请朋友到家里
在冬季,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家里和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相处,见不到自己的小伙伴,这样也会让孩子变的很忧郁,觉得自己很孤单。父母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请他们吃一顿晚餐,一起玩游戏或者做运动,会让孩子变得活跃很多。
假装自己在海滩
孩子在冬天可能会很想念沙滩和海浪,但是真正去海边不实际。所以父母可以把家里转办成一个室内的沙滩,让孩子感受一下沙滩的意境和氛围。可以让孩子在沙滩椅上喝果汁,从公园弄一些沙子,用沙子填满充气的塑料浴缸,还可以跟孩子玩沙滩排球。
带孩子去博物馆和水族馆
在寒冷的冬天,父母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室内的博物馆参观,让孩子去接触外界的环境。除了可以打发孩子无聊的时间,还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科技馆和水族馆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室内的设施既不会让孩子感冒,又不会像家里那么无聊。
跟孩子做运动
其实在室内可以做的运动也有很多,比如打乒乓球、羽毛球、踢足球等等,都可以在比较宽阔的客厅跟孩子一起玩。还可以让孩子踢毽子和跳绳,在冬季多做运动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可以让孩子的免疫力增强,同时也是有趣的锻炼方式。
5岁4季度宝宝亲子活动推荐:两人三足障碍赛
学龄前宝宝要多做运动,锻炼身体,才能促进身体的发育。5岁4季度的宝宝玩什么游戏锻炼好呢?小编推荐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两人三足障碍赛,一起看看怎么玩吧。
游戏名称:两人三足障碍赛
适用年龄段:6岁
材料准备:一根绳子,若干玩具(障碍物)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腿部的力量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锻炼宝宝身体协调能力。
学习两人相互配合用三条腿跑步,增进亲子情感。
游戏方式
在场地两端画一条起跑线和一条终点线,在起点和重点之间摆放若干玩具当做障碍物。
用一根绳子将家长和孩子相邻的一条腿绑在一起。
家长双手背后,听到口令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出发,并越过重重障碍。
到终点线后反回,并给予宝宝一定奖励。
小贴士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开始动作较慢做练习,当孩子熟练之后再加快速度。绳子一定要系紧,爸爸双手必须背后。
益智游戏对宝宝心理发展的意义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因此,游戏是小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小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小儿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小儿全面发展。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而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积极的体育锻炼对正处在生长发育重要时期的小儿很重要,父母应多让他进行户外活动,跑跑跳跳,如“抡角”、“跳地板格”等游戏,不仅能培养孩子灵活、机智的品质,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身体。年龄较大的孩子往往更喜欢模仿,看到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回家后他就会用板凳当作汽车,开动起来。父母对孩子的模仿要进行正确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丰富孩子的观察、注意、记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父母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身心特点,教会孩子玩不同的游戏,并且,还要抽口陪孩子一起玩,这样不仅可使孩子身心愉快,又能达到开发智力及培养良好品德的作用。
益智游戏失踪了的十文钱
从前,有三个穷书生进京赶考,途中投宿在一家旅店中。这间旅店的房价是每间450文,三人决定合住一间房间,于是每人向店老板支付了150文钱。后来,老板见三人可怜,又优惠了50文,让店里的伙计拿着还给三人。伙计心想:50文钱三个人如何分?于是自己拿走20文,将剩余的30文钱还给了三个书生。问题出来了:每个秀才实际上各支付了140文,合计420文。加上店小二私吞的20文,等于440文。那么,还有10文钱去了哪里?
答案:
钱并没有丢,只是计算的方法错误。店小二拿去的20文钱就是三个秀才总共支付的420文钱中的一部分。420文减去20文等于400文,正好是旅店入帐的金额。420文加上退回的30文钱,正好是450文,这才是三个人一开始支付的房钱总数。所以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思考的方向出了问题,就会弄得大伤脑筋。
心理学家对游戏的认识
一些心理学家对游戏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这些不同的观点大致都强调以下几方面:
1.游戏过程充满了欢乐
游戏和愉悦、欢乐几乎密不可分,许多心理学家都强调没有欢乐的过程就没有游戏。黄人颂(1988)强调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谢菲尔(1993)认为正面的感觉伴随着游戏而产生;贾森(Jason)强调游戏中的积极情感,游戏通常充满着愉悦及欢乐,即使有时并非如此,儿童依然认为涛戏好玩而重视它(Jason,1999)。
2.游戏活动中的控制感
纽曼( Neumanmi,1971)认为,游戏有三个特征:控制性、真实性和动机。凡是由内部控制的、内部真实的、内部动机引发的活动就是游戏,反之,则是工作。鲁滨(Rubin,1983)则将受内部控制而非外部控制作为他总结的六条游戏特征之一。在游戏的王国里,真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任何真实的东西都可以想象成自己希望的目标,这让游戏的儿童得以在真和假之间尽情驰骋。游戏中,儿童仿佛感觉到自己是世界的主宰,随着自己内心心绪的起伏,自己可以决定游戏世界中发生的一切。相对于儿童几乎无法控制的真实世界,游戏中的自主感、控制感可以增强儿童接受真实世界挑战的勇气。
3.没有时间上的控制
游戏的过程是随兴的参与,游戏的玩伴想要继续玩下去就继续玩下去,不必在乎花费时间的多少。反过来也许大家正准备玩游戏时,一个玩伴的家长来叫孩子回家,可能小伙伴们还没有玩到,就一窝蜂地各自回家了。
4.没有特别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自然而然而非刻意地学到一些东西。一旦某一活动过程被标上学习的标签,该活动就不可能被孩子认为是游戏活动。例如,若一项活动(例如绘画或做香蕉面包)是由教师安排的并有着一定的程序和结果的话,儿童就将之看作是学习。但如果一项活动(例如拼字母)是被自由选择的,孩子们就将它视为游戏。换句话说,孩子们看一项活动究竟是学习还是游戏,不是根据活动本身,而是根据行为背景来判定,即看该活动是由教师引导的还是由儿童引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