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胎教

2021-04-24 妈妈的胎教 比本领的童话故事 妈妈胎教

海外育儿:法国妈妈比惩罚更深刻的奖励。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外育儿:法国妈妈比惩罚更深刻的奖励”,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肯定会用某些方式来惩罚孩子,以纠正他的错误,希望他能更好地成长。但是惩罚也是要讲方法的,错误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法国母亲是如何惩罚犯错的孩子的?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法国家庭。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忽然,篮球打落书架上一个花瓶,“咚”的一声,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块。这不是摆设品,而是祖上传下的波旁王朝时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位。

当天晚上,母亲发现花瓶有些“变化”。吃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亲很清楚,孩于在撒谎,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打开。

母亲不动声色说:“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

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现一张便条,母亲让他马上到书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门进来,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zj09.COm

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不过,这是修复纸质物品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黏合力更强的胶水.而且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

母亲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说:“最后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作为母亲,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

“妈妈我......”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每当他想撒谎时,三块巧克力就会浮现在眼前。

“一切有关我的问题,都和我有关!”

我的孩子爱撒谎,我的孩子很调皮,我的孩子不听话,我的孩子很叛逆......好像你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问题小孩”,和你无关。但是,如果你从自身找原因,认为一切有关你的问题,都和你有关,都是你的问题。就连孩子打碎了花瓶,也是你把花瓶放错了地方。孩子也会学着从自身找原因,“问题小孩”不见了。孩子不是用来管教的,孩子是用来享受的,孩子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

另外,惩罚只是告诉孩子做错了什么,但到底该怎样做?孩子不清楚,奖励是告诉孩子做对了什么,孩子会向你赞美(奖励)的方向发展。

好孩子一定是夸出来的!

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法国母亲呀!明知道孩子打碎了花瓶,又撒了一次谎,但她却用自己特别的方式,看似奖励,实则却严厉地惩罚了孩子的过错,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细细体味,每一块巧克力,每一句话语都蕴涵着这位母亲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教育艺术,尤其是第三块巧克力,以诚恳地向孩子检讨自己的疏忽的名义而奖励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对他无私的爱。这位母亲,奖励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三块巧克力,更是伴随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后的旅途里,诚实做人。

我们反思自己,平时孩子做错事了,严厉训斥批评、惩罚、体罚都是家常便饭。短短的一个故事,是否也给了你一丝反思与启示呢?

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就会取得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且那结果有时候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如何选择往那好的方向走,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科,值得我们爸爸妈妈们细细的思索和慢慢的推敲。

扩展阅读

中外妈妈育儿方式比较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外妈妈育儿方式比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怀孕时,期待过男孩女孩吗?

中国妈妈:男孩。

原因嘛,很简单,男孩随妈。我长得还算漂亮,个子又高,如果是男孩的话,将来准是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医生抱给我女儿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当时就放声大哭起来。不过现在,我非常非常爱我的女儿。

外国妈妈:女孩。

我更喜欢女孩。怀孕早期时,我还以为是男孩,但在第16周时做了检查,发现是女孩,我很高兴,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

2.怀孕饮食刻意摄取营养吗?

外国妈妈:不刻意。

只是每天服用孕妇专用的维生素,吃东西比以前小心一些了,我觉得这样就足够了。我很喜欢吃水果,特别是橘子,所以孕期吃了不少橘子,但并不是因为它有营养而吃的。

中国妈妈:非常注意。

我在孕期能补的营养都补了。我觉得孩子在母体里吸收营养是关系到孩子体质健壮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现在打什么底,将来就长成什么样。

3.给孩子做“胎教”吗?

中国妈妈:没有。

我觉得胎教没什么用,别说胎教了,就算是已经出生的孩子,也要到适当的年龄才能接受知识的灌输,何况是一个在母体里的胚胎,她能懂吗?所以我没给孩子做过胎教。

外国妈妈:有过。

我读过一些关于“胎教”文章,但我只拿听音乐当作“胎教”,觉得这就很好了。另外,怀孕时我还在澳洲参加了医院举办的一些讲座课程,学习如何在分娩时避免疼痛、如何呼吸等。

4.是自己带孩子,还是交给父母或者保姆?

中国妈妈:请人帮。

我母亲去世早,所以就请姨妈来帮我带,家里也请了保姆,但只是让她做些家务,带孩子的事从来不敢交给她。首先因为她是外人,孩子让她带我心里不塌实;另外,也怕她不小心伤着孩子。

外国妈妈:自己带。

那可是一份很美好的快乐,怎么能放弃呢?在澳洲,年轻的父母有了孩子几乎都是自己带的,不可能奢望得到老人太多的支持,不像在中国,孩子的祖父母都会来帮忙。我除了自己带孩子,还请了阿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让她帮忙。

5.是自己哺乳的吗?会因为担心身材走型拒绝喂养吗?

中国妈妈:只喂了一个月。

我觉得初乳是最好的,有了这一个月的母乳喂养,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我怀孕时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如果要下奶就要吃很多东西,那我发胖的身材就更难恢复了。

外国妈妈: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不在乎自己身材走型。

其实在当妈妈之前我也有过顾虑,可是等孩子一出生,看着她粉嫩的小脸,我就有一种感觉—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我觉得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任何食物不能比。

6.孩子多大抱出门的?

中国妈妈:2个月大时。

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好,孩子的抵抗力又弱,很容易被细菌侵入,那么婴儿一旦生病就很麻烦,所以还是小心为好。女儿两个月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抱她出门。

外国妈妈:2周大时。越早越好。

女儿2周大的时候就带她出去做检查了。每次我们带她出去,她都很高兴,而且食欲也增加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精神状态更好。我觉得越早越好,这可以让她长得更健壮。

7.多大给孩子吃辅食?

中国妈妈:4个月。

自己做很麻烦,而且买来的蔬菜有农药,处理不好对孩子身体有害,所以我多半喂她亨氏,因为营养均衡、质量过关。偶尔我也会给她做点粥、泥之类。

外国妈妈:6个月。

主要喂她鸡蛋黄和米糊,因为这些食物富含营养,对孩子发育有利。不过要把它们做成孩子易于吸收的糊状物才行。米糊不像我们平常喝的米粥那样有颗粒,而是要熬更长的时间,让米粒彻底变成糊状。这样虽然有点麻烦,但对孩子有好处。

8.孩子多大开始独自睡?

中国妈妈:等她再大点吧。

其实我原本是打算这样做的,而且也准备了小床。可是小床四周的栏杆都缠着布带,我发现女儿躺在里面很影响视线,而且夜里喂奶也不方便。后来又把孩子放在身旁了,这样我夜里随时都能够到她,她有什么情况也能及时发现。

外国妈妈:从生下来开始。

一生下来我就把她放在自己独立的小床上了。我总是在她的床边,观察她的各种反应,并不防碍我照顾孩子。我们的传统就是这样,从孩子一出生就让她一个人睡,让她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空间,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很有好处。

早教:有效运用奖励与惩罚


谨慎使用处罚

惩罚孩子好像能够 接到立即见效的实际效果。但这种只有接到一时的成果,不可以真实把成人想传递的信息内在到小孩的内心。更比较严重的是,有时候父母的处罚过度严格,造成宝宝心身遭受损害,在宝宝进到幼稚园或中小学时候更非常容易主要表现出进攻和暴力倾向。很多研究表明:父母选用的从语言斥责到惩罚等强势严格的惩罚方式,与宝宝在学龄前儿童、学龄前期到青少年儿童期的攻击行为有明显的有关。怎么有效运用奖励与惩罚?

因此,当宝宝不太好个人行为时,理应让宝宝搞清楚他的个人行为将会会给别人产生如何的困惑和损害。例如,当宝宝抓烂了其他小孩子胳膊时,你那样跟他说道:“商品,你看看本来的胳膊被你抓淌血了。他是否很疼?假如本来将你的胳膊抓淌血了,是不是你也很疼啊?没人喜欢与爱捉人的小孩玩。你之后还抓他人吗?”我觉得小孩一定会意识到自身的不正确,不容易再次发生。怎么有效运用奖励与惩罚?

真实必须惩罚孩子时,父母才能够 采用一些不伤到宝宝自尊心或身心健康的处罚方式。例如,罚小孩禁止看他喜爱的电视机,或是撤销预订的度假旅游等。假如宝宝在被惩罚的全过程中造成猛烈的抵抗心态,不但不利改正宝宝的难题个人行为,反倒会使其造成新的难题个人行为。

灵活运用奖赏

奖赏和处罚一样,全是文化教育宝宝所采用的加强方式之一,并不是是文化教育宝宝的目地,一样不可以将成人想传递的信息真实内在到宝宝的内心。父母在应用奖赏时要留意下列事宜:

奖励务必源于真心实意

奖励宝宝是由于他在一些层面的出色主要表现,而不是以便操纵宝宝的个人行为。假如宝宝一旦发觉父母的奖励是虚报的,她们迅速便会忘却而且不容易爱惜,这类奖赏起不上积极主动的功效。

奖赏务必因人有所不同的。研究表明,小孩因个性化、家庭氛围、文化艺术、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一样,必须奖赏的內容和水平应当因人有所不同的。如果不考虑到宝宝的独特必须,奖赏实际效果便会受到非常大影响。因此在奖赏的情况下要有目的性,对于每一个孩子的不一样情况给予不一样的奖励。怎么有效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不可以危害宝宝的主体性

父母对宝宝奖励的最后目地,是以便协助宝宝培养恰当的个人行为,让宝宝觉得自身的勤奋是以便学习培训或者主要表现恰当的个人行为。因此,奖励应当正确引导宝宝了解自身个人行为的实际意义及对自身和别人的益处,绝不允许让宝宝觉为得到 奖赏而有目的地主要表现好,来讨得父母或教师的欢喜。

奖励务必遵照恰当的教学理念

奖励是不是能获得反面实际效果,取决于父母是不是有恰当的健康教育核心理念。一些父母以便激励宝宝多用餐,便服务承诺宝宝要是把饭吃了,就可以获得糖果或他喜爱的小玩具。有的成人见到宝宝学成人的模样说脏话,认为讨人喜欢就给他们吃甜。却不知道这加强了一个有误的个人行为。因此父母在给与奖赏时,要意识到这类奖励对宝宝产生的危害。

防止过多的奖赏,避免宝宝互相盲目攀比

奖赏原本是凸显和加强宝宝的恰当个人行为。在适度的范畴内将宝宝与伙伴做比较,的确能够 提升宝宝的信心和自学能力。但太过注重较为,宝宝将会难以应对败给他人的实际,这对宝宝的心身发展趋势十分不好。

怎么有效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地文化教育宝宝,就务必让宝宝处在“最好激活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压力,宝宝就不可以认真地看待父母传递的信息。相反,工作压力过大,便会影响少年儿童对这种信息的内在。因而,过度严格的处罚和过度经常的奖赏,并不可以合理地协助小孩发展趋势身心健康的人格特质和优良的个人行为。仅有适度地应用奖赏和处罚,才可以有益于小孩的快乐成长。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便是父母对小孩的掌握水平和需有的善心。

家长应该如何奖励与惩罚孩子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长应该如何奖励与惩罚孩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应该如何奖励与惩罚孩子

奖励和惩罚是对人性中低层次本能的迎合,并不能真正促使孩子投入工作,也无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孩子的道德品质比许多人高尚。然而,随着他内心的解放,他会对高尚产生新的理解。他开始对掌控其他事物产生兴趣,而对自我身心的发展——这个他曾经无法抗拒的东西——变得漠不关心。人们普遍认为,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会促使他们认真完成该做的事,或是养成安静听话的好习惯。然而,这些物质奖励却往往助长了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暴饮暴食、自私自大等。我们应该了解,孩子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可以自发地抵制那些低等的本能。我们告诫教师和家长以及所有愿意帮助孩子的成人,不要再寄希望于给孩子颁发物质奖励或是实施惩罚,那些做法不仅不适用于孩子,还会阻碍他们在日常行为处事中进行自我指引。

然而,让教师或家长抛弃旧的习惯和偏见是十分困难的事。蒙台梭利曾在书中提到很多事例。

曾有一位老师一直喜欢“改良”我的想法,当我不在的时候,她会引入一些自己熟悉的方法。有一天,我无意间造访她负责的那间教室,看到班里最聪明的一个孩子胸前挂着一个用丝绸吊着的大大的十字勋章,还有一个孩子坐在房间中央的扶椅上。第一个孩子是被奖励的,第二个孩子就很不幸被惩罚了。而老师,至少在我出现时,并没有干预孩子。我保持安静,继续观察着。挂着十字勋章的孩子前后专心忙碌着,将他的小桌子上的东西拿到老师的桌子上。他在扶椅上的孩子面前来回经过很多次,不小心将十字勋章掉在了地板上。正在被惩罚的孩子捡了起来,翻来覆去地仔细看了又看,对十字勋章的主人说:“你是不是掉了什么东西?”那个孩子转身毫无兴趣地看了看十字勋章,他的表情分明是“不要打扰我”,说道:“这个掉了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犯错的孩子平静地问道,接着又补了一句,“如果这样的话,那我戴了哦!”另一个答道:“好的,好的,你戴就是了!”话语中似乎透着“但是你让我安静点吧”。扶椅上的孩子慢慢地将十字勋章戴在胸前,仔细地看了看,接着伸了个懒腰。这是整个小事件的结局,小挂件让被惩罚的孩子很高兴,但却没有激起忙于做事的那个孩子的关注。

另一天,我带领一位女士访问另一群孩子的房间。我们的访客表扬了那些孩子,之后,在我面前打开一个小盒子,拿出许多用丝绸系着的发着亮光的铜制小玩意儿,说道:“老师将会把这个挂在最好、最聪明的孩子胸前。”因为我不想用自己的方法去指导这位女士,所以没有出声。老师接过盒子。这时,一个安静地坐在小桌前的很聪明的四岁男孩皱起眉头,大声抗议:“不要给男孩子!不要给男孩子!”

多么令人吃惊的一幕!虽然从没有人告诉过这个男孩,可是他早就清楚自己是这个屋子里最聪明的孩子之一了,但他并不想被这个奖励伤害感情、摧毁自信。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他,只有借助自己是男孩这么个事实了。

就惩罚而言,我们面对的是常常打扰其他人,又不听从我们劝告的那些孩子。如果我们送他们去接受医生检查,结果往往显示他们是正常的,并没有多动症之类的问题。于是,我们在房间的角落放一张桌子,把他们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我们让他们坐在扶椅里,这样同伴可以看见他们,并把他们想要的所有东西递给他们。从他们所坐的位置,也可以很方便地看见同伴。同伴的各种行为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比老师的话有效得多。这种隔离常常可以很成功地让孩子安静下来。而且,他们渐渐地意识到和别人在一起工作的好处,并开始像别人一样做事。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纪律的重要性告诉所有“捣乱”的孩子。一般来说,被隔离的孩子就像那些生病或行动不便的人们一样受到特别关注。无论我自己什么时候到房间,都会首先来到他们面前,像对婴儿一样和他们说话,接着再转向其他人,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关注他们在做的事。我不知道被隔离的孩子的内心有了什么变化,但是从此他们开始逐渐为自己的一些良好举止感到自豪,并且通常会对老师、对我抱有一种喜爱之情。

因此,家长们应该掌握好方法,应该重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正确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友分享:比惩罚更深刻的奖励

摇篮育儿问答:

友wuwenlongv问:怎样合理的惩罚孩子?

特聘专家马兰花解答:说到惩罚,很多父母会想到棒打、罚站、打屁股、关禁闭等等。其实除了这些生硬的体罚外,父母可以“罚”得更有艺术性。可以“罚”孩子劳动,如做一些家务,可以帮妈妈一起擦擦桌子,叠衣服等。如果真的要打屁股打掌心,也要记得几个原则。>>详细

美国妈妈眼里的法国育儿智慧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早期教育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妈妈眼里的法国育儿智慧”,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今年,由旅居巴黎的美国作家帕梅拉·德鲁克曼写的《养育宝贝——一个美国妈妈发现的法国育儿智慧》一书,刚一出版,就红翻了天,立刻成为最畅销书籍,美式育儿受到法式育儿的挑战。

德鲁克曼原本是华尔街时报的记者,负责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和选举等事务的报道。一次意外的裁员使她和居住在巴黎的英国男友的关系加速升温。很快,她也搬到了巴黎,结婚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小豆荚,随后又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小豆荚出生之前,德鲁克曼从来没有关注过法国人的育儿方式,因为法国从未因为育儿方式的先进而出名。但当德鲁克曼发现,她累死累活,付出了全部心力之后,小豆荚却没有那些看上去悠闲自在的法国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行为有规范,生活也更有规律。她开始探索法式育儿的秘密。

在这本书中,设定界限(settinglimits)、配合孩子的节奏(rhythms)以及随他们去(let-them-be)等字眼随处可见,可以不难得出结论,法国父母的育儿方式是在设定的界限,根据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发展,任由他们自己发挥。和那些对宝贝们事事都要插手包办,或是完全放任自流的美国父母相比,法国父母日子过得更轻松和更有成效。

在不断观察、交流和亲身实践之后,德鲁克曼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成功育儿方式的几个诀窍。

抚慰孩子前,先“暂停”

在法国,即便是个小婴儿,他或者她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学习融入家庭以及学习适应家人。而学会睡觉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婴儿的睡觉问题对于新手爹妈来说,是最恼人不过的事情,夜里不停的起身、哄睡觉,将爹妈们个个折磨得面无人色。让小宝贝可以多睡几个小时,是很多妈妈最大的愿望,德鲁克曼也不例外。每天为了安抚小豆荚睡觉,她和丈夫两个人都无法很好地休息。当从小就生在美国,并且是在美式育儿方式中长大的她认为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时,她却吃惊地发现,法国孩子基本上在三、四个月的时候就能睡整觉,从头一天晚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只有一个母亲很不好意思地跟她说,自己的女儿到了六个月才睡上整觉,而这对于德鲁克曼来说,已经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对于其中的秘密,法国父母都说不出所以然,只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最后还是德鲁克曼在返回纽约时拜访了一位法国裔医生,才解开了其中的秘密。而这一诀窍就是——在孩子哭和父母起身安抚之间,要有一个暂停动作,也就是不要立即起身去安抚孩子。

之所以有这个暂停,是因为孩子哭并不一定是想要吃、换尿布、或是需要人抱,很可能只是他睡梦中无意识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这个时候父母如果马上起身安抚或做其他动作,只会惊醒小孩,中断他们睡觉的连续性。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让孩子哭上几分钟左右,仔细观察,看孩子究竟是睡梦的中断,或是真的有需要。如果只是睡梦的中断,就应该让孩子继续哭,学会自己调节,从一个睡梦进入到另一个睡梦中。

这时德鲁克曼才明白,为何和她一样的美国妈妈们严格按照每两小时给孩子喂奶,换来的却是孩子无休止的哭闹。

不过这样的睡眠训练方式适用时间很短,基本只有在出生到四个月之间有效,一旦像德鲁克曼一样,错过了给小豆荚培养睡觉习惯的时间,唯一的办法就只剩下让孩子哭了。法国医生科韩建议在这样做之前,父母需要给孩子洗一个舒服的澡,为他哼摇篮曲,然后在他还醒着的时候,将他放进自己的房间。而富有经验的保姆劳伦斯则认为,在孩子哭之前应该告诉孩子将要发生的事情,“如果你醒来一次,我会进来看你,给你安慰奶嘴,但如果你再醒来,我就不再进来了。”不论是法国的保姆还是医生们都认为,就算是刚出生的孩子,也能够理解大人们所说的话。

而在法国医生们看来,婴儿们学习睡觉也是一个学习融入家庭以及学习适应家人需要的过程,“如果你醒来十次,妈妈第二天就不能上班,婴儿理解了,也就不会醒来十次了。”

德鲁克曼和丈夫在小豆荚身上使用了这个办法。第一天晚上小豆荚哭了10多分钟才睡,第二天哭了5分钟就入睡,第三天,德鲁克曼和丈夫半夜竟意外地没有再听到女儿的哭声,“原来她半夜哭是因为她觉得我们需要她哭,并不是她自己的需要。”

人生开始时的重要一课:“学会等待”

在带着小豆荚第一次外出旅行的过程中,德鲁克曼又再一次惊奇地发现,当小豆荚不耐烦地等着上菜,爬上爬下,将餐桌弄得乱七八糟的时候,一旁的法国小孩却耐心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等待饭菜的到来,而他们的父母则自顾自聊天,完全不像她和丈夫那样手忙脚乱。

法国孩子出奇的耐心引起了德鲁克曼的好奇。通过走访法国朋友和育儿专家,她发现,法国人非常重视对孩子耐心的培养,常常有意让他们处在等待的状态。几乎是从出生不久开始,法国父母在孩子啼哭要抱抱时,都会有意识地等上五六分钟,让孩子习惯等待。

然后从他们会坐开始,妈妈就会在每个周末带着孩子一起烤蛋糕。法国甚至有一种专为孩子设计生产的酸奶蛋糕,可以让孩子用空的酸奶杯子用来度量材料,自己制作蛋糕,从中让孩子学习自我控制,严格遵照程序。当然,在蛋糕烤熟之后,妈妈也不会马上给孩子吃,而是要等到喝下午茶的时候才能吃,孩子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学习等待。

正是因为这样从小的等待培养,法国孩子更为理性和能够自我控制,很少会因为不能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尖叫发飙,不像要求一直都能够得到父母即时满足的美国孩子那样没有耐心。德鲁克曼也因此明白为什么法国妈妈能够和朋友聊天不受孩子的打扰,而和法国朋友一起吃饭,也可以指望孩子们可以安安静静地自己吃饭,不会随时都被打断。

而法国妈妈的这一训练也正好印证了著名儿童学专家米歇尔著名的蜀葵糖(Marshmallow)实验。在这一实验中,孩子们被领到放有蜀葵糖的房间里,在大人离开期间忍住不吃蜀葵糖的可以得到奖励,忍不住要吃的就没有奖励。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能够抵抗诱惑,等待大人的归来。而在时隔20多年后的回访中,米歇尔发现了非常明显的不同,没有吃糖的孩子长大后,在各个领域比其他孩子都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牺牲自己的生活不是“好妈妈标准”

法国母亲在育儿之道上不仅有特别的方式,而且在关心孩子的同时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像美国母亲,以全心全意付出,甚至是牺牲自己的形象和生活作为评价自己是否是好父母的标准。法国母亲最常用来安慰自己的话就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母亲。”

在美国,很多女性都把生孩子当成了可以放纵自己的“挡箭牌”。从怀孕开始大吃大喝,生了孩子之后,更是全心放在孩子身上,形象尽失。但法国女性则完全不同。怀孕时,医生就不会鼓励大吃大喝,整个孕期可以增加的体重只有26.5磅,比美国医生建议的35磅整整少了8.5磅。在生产之后,她们常常在三个月之内就恢复曼妙性感的身材,在法国女性看来,成为母亲并不妨碍继续做有魅力的女性。

另一体现法国母亲重视生活品质的做法是即便是全职母亲,她们也会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给自己一些自由的时间来关心和爱护自己。相反美国母亲则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给孩子,否则就觉得自己是个坏妈妈(badmom),有的母亲这种感觉如此强烈,竟然把“我是个坏妈妈!”(I‘mabadmom!)随时都挂在嘴上。而在游乐场上也是如此,法国妈妈都是让孩子自己爬上爬下,自己在一旁跟朋友聊天,美国妈妈则是跟着孩子奔上奔下。在法国妈妈看来,让孩子自己玩,不仅是给自己时间,更是让孩子学会独处,有一些隐私,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妈妈的胎教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