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
2021-04-05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 如何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科学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让我欢喜让我忧。
我的女儿应该算典型的丑小鸭了,她生来就胖胖的,双颊下垂,眼睛小小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晃,像个大熊猫,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真是笨拙有余,聪敏不足。现在已经好久没有人说我七岁的女儿笨了、憨了,倒是说她嘴巧、聪明的夸奖声不绝于耳。我想天生聪敏和天生愚笨的孩子都不多,关键在于幼儿时期各种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我是个崇尚自由的人,我希望孩子拥有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童年。我总是尽可能地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从女儿两三岁开始,我每天下午接她到我们学院后,我到办公室读会书或改作业什么的,让女儿和别的孩子在校园里玩。我告诉她,爸爸不在身边的时候,你就是独立的大人,遇事自己想办法解决,哭鼻子是没有用的,只会被别人笑话。开始她不让我离开,要求我在远处看着她,后来她主动提出来让我离开。她还是很喜欢自己做大人的感觉的。
女儿若是不小心摔倒了,又碰巧她妈妈在场,可不得了了,不管离多远,她妈妈绝对是百米冲刺的速度,急匆匆地抱起女儿,“小心肝”、“小宝贝”的一通叫,本来不怎么哭泣的孩子这会子被妈妈这么温存着,突然也觉得自己不知受了多大的委曲,非要扯开嗓子哭他个昏天黑地不可。女儿和我单独在一起时,不小心跌倒了,我强忍住心痛,不去扶她,告诉她自己跌倒要自己站起来。她泪眼婆娑地望着我,我不理她,她自己好没意思,也就站立起来了。我抱着女儿,吻着她,我的女儿摔倒了是自己站立起来的。这次爸爸没有扶你起来,是送给了你一份自立的意识,你将来会明白的。
有次,女儿张开一个塑料袋子在院子里飞快地跑着,等袋子撑满了,她捏住口子,兴奋地对我说:“爸爸快看,我逮了满袋子的风”,我问她:“你怎么感觉到风呢?”她想了想说:“风能把树叶吹动,还能吹得我的脸痒痒的。”“你袋子里的风可以吹树叶,吹你的脸吗?”“不行。”我告诉她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她很快就理解了空气和风的联系和区别。
我给女儿买了一套有老虎、狮子、小鹿、山羊、青草、岩石和猎人的塑料玩具,本意是想让女儿去画这些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可是她好像对老虎吃山羊更感兴趣。于是,我引导着,由女儿制订游戏规则,野兽吃鹿和羊,鹿羊吃青草,青草顶岩石,岩石砸猎人,猎人打野兽。然后我们把一堆玩具分了分,看谁能先吃光对方。开始时,我故意有规律的出玩具,等她找到规律后,我再改变规律,女儿玩得很投入,也很开心,她有意无意地了解了自然界食物链的分类和组成,这样玩显然比简单地玩剪刀、石头、布更让她开心。
香烟外壳上有一圈细带子是解开烟盒的关键,很多女人都不了解怎么完整高效地解开烟盒,可是我的女儿会。开始,我告诉她解开烟盒有秘诀,她就一直问秘诀在哪。我说找到秘诀了有奖励。她拿了烟盒左看右看,平展展的烟盒表面哪里是头绪呢!我偷偷把接头地方撕了小口,她找来找去,突然发现了,小手一撕,"刺啦啦",找到秘诀了!这份通过努力终于成功的快感令她洋洋得意。可笑的是,她竟然趁我不注意时,把我整条的香烟全部拆开口子了!我们家新买的整盒的磁盘了、食品了、日常用品了什么的,她总是要抢着开包装。遇到从来没见过的包装袋子,她会拿在手上仔细研究,最后成功找到打开的诀窍。
我很少教孩子认字,就是偶尔教她几个字,也是给她讲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偏旁部首、字型组合什么的,至于要学什么字,我认为是老师的任务。我常常对爱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孩子学会思考比学会认字重要得多。当女儿偷偷地自己将WINDOWS画图板上所有的工具都尝试着、琢磨着学会使用的时候,她的妈妈吃惊地说:“我的女儿是天才!”ZJ09.cOm
女儿的爱探索、做事自以为是的性格也让我们多操了不少的心。她从来就不是很听话的乖小孩,经常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忘之脑后,我们光是夜晚向110报警找孩子的经历就有不下三次。而且她自己太有主意,不合群,她很少和比她小的孩子玩,而和大的玩呢,她又总是和别的孩子争吵,希望大家都以她为中心,听她的话。如果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她没有如愿以偿地做白雪公主、小公主之类她喜欢的角色,她宁愿不玩。我总是告诉她,所有的小朋友里你最小,当然得听年龄大的小朋友的话了,她马上反驳:“他让我跳楼我也听啊?”
现在的孩子一个一个都是小皇帝,谁也不愿让着别人,让孩子学会“宽以待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女儿鲜明的性格中还有一个特点,得理不饶人,不管你是谁。她觉得自己有理的情况下,竟然敢和老师辩理!我告诉她:“老师永远是对的。”她却嗤之以鼻。我很担心女儿这种宁折不弯、绝不妥协的性格不能适应社会。
女儿在学电脑方面似乎很有天赋,有很多网友来信建议我们培养中国的小盖茨,我却觉得能让女儿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有快乐幸福的人生比别的都重要。
延伸阅读
怎样让宝宝喜欢音乐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怎样让宝宝喜欢音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音乐是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英文简称MI)来看,每个幼儿天生都应该是个音乐家,每个幼儿都喜欢在音乐中畅游,幼儿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音乐又是实践的、表现的艺术,根据MI的论述,所谓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
为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多元音乐氛围,培养灵敏的音乐感受。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优美的音乐环境能陶冶幼儿爱音乐的情操,促进幼儿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
二、开设多元游戏活动,发展自由的音乐想象。一位瑞士心理学家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的幼年期是生命力最活跃的成长期,也是接受音乐教育的最佳期。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幼儿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寓学习于游戏玩耍之中。幼儿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
三、依托多元教育媒体,积累丰富的音乐经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家庭中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影视,碟机等,它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拓展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幼儿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的熏染,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音乐的乳汁哺育着幼儿天真烂漫、活泼愉快地成长,它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更敏锐的观察力、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活跃的创造力。
胎教音乐如何选择
音乐对胎教的影响已不再怀疑,和任何事物一样,音乐有美也有丑,有善也有恶。丑的、恶的音乐对人的个体生长有害无益,而美的、善的音乐对人的个体发育生长帮助很大,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胎教音乐就是如此。所以选择合适的胎教乐曲显得尤为重要。
胎教音乐应该选择音量适中,格调轻松,节奏舒缓的曲子。如“二泉映月”、“渔舟唱晚”、“仲夏之梦”、“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等作品轻盈灵巧、优美细致、安详柔和、富诗情画意,具有催眠镇静作用;“江南好”、“春风得意”、“喜洋洋”、“春天来了”、“春之声圆舞曲”等曲调优美酣畅,旋律轻盈优雅,能起到舒心、解除忧郁之功效;“步步高”、“娱乐升平”、“狂欢”等曲目曲调激昂,振奋人心,可引人向上;“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水上音乐”等清丽柔美,抒情明朗,能消除疲劳;所有这些乐曲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好处。
让婴儿养成听音乐的习惯
清晨,当婴儿醒来吃奶的时候,适宜听些抒情的钢琴独奏曲或器乐合奏小品(最好是中速或慢速,时间约10~15分钟)。母亲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拍打婴儿。婴儿听着音乐如能安静地吮吸,那么白天每次喂奶时,都可放同样的音乐。
当婴儿躺在摇篮里玩的时候,可以选择节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小步舞曲和歌曲让婴儿听10~15分钟,如果婴儿没有睡意,可以将同样内容的音乐再放第二遍。开始时,妈妈可坐在摇篮边,边哼旋律,边逗婴儿玩,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做不同的手势。听习惯以后,可以让婴儿自己躺在摇篮里安静地听音乐。
哄婴儿睡觉时,适宜让婴儿听小夜曲和摇篮曲,时间是10分钟左右。最好由妈妈边唱边安抚婴儿,反复地唱直至婴儿睡着。
每天应按时让婴儿听合适的音乐,父母不要随心所欲地调换乐曲。一组音乐最好听3~4周以后再换,过了一段时间,仍可反复再听。婴儿对音乐的反应是敏感的,养成习惯后,婴儿一听到熟悉的音乐就有吃奶的欲望,一听到催眠的音乐就会慢慢安静下来甜甜地入睡。醒来,也能听着舞曲独自安祥地躺在摇篮里玩耍和休息。
母亲要多给婴儿唱歌。母亲的歌声胜似语言,能带给婴儿最深沉的爱和关注,产生母子的情感交流。听音乐时,母亲对婴儿进行的有规律的抚摸和轻拍,是对婴儿最原始的节奏训练。
父母应该是孩子接受音乐教育最好的启蒙老师。
幼儿多听音乐,多记忆音乐主题,他心中的音乐语汇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他的记忆力也在逐步增强。
父母怎样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
对幼儿来说,爸爸妈妈常和他们一起欣赏音乐,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幼儿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开始,可以选择短小的、音乐形象较鲜明的音乐片断。例如新疆舞曲、西藏舞曲、瑶族舞曲、摇篮曲、玛祖卡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舞曲等。
父母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时,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随便讲话,要让幼儿也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反复听2~3遍后,父母可以让幼儿边听边哼边打拍子,直到记住主题旋律为止。当孩子对音乐熟悉以后,父母应鼓励孩子边听音乐边即兴舞蹈,让他在音乐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和表达内心感受。父母可以以伴唱等形式助兴。
每听一段新的音乐后,可复习听过的音乐,让孩子回忆它的音乐主题。
有时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些音乐家的小故事和音乐小故事,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
如何引导幼儿表达音乐的感受
1、先听简短、浅显的乐曲。让幼儿仔细听后,引导其谈谈感受。所谓感受即是感觉,要引导幼儿找到主要的音乐形象。一开始,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知识范围,让幼儿听短小的重复的音乐旋律,然后提出问题:严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有什么感觉?好象来到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些什么?”等等,让幼儿回答。开始,幼儿也许讲不清楚,家长可启发幼儿思考、想象。如听了一段欢乐跳跃的音乐,可启发幼儿:“这段音乐听上去有跳音,好像许多小朋友在跳舞,又像一群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草地上。还象什么呀?”接着就引导幼儿来讲自己的感受。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还可让幼儿将想象的内容画成图画,引起他再学习的愿望。
2、听主题乐曲,启发幼儿围绕主题想象。上面讲的是听了音乐谈感受,是让幼儿根据乐曲的性质任意想象。在培养了想象力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让幼儿听有主题的乐曲。同时启发他围绕主题去想象。如钢琴曲《小鸟捉虫》,要求幼儿根据乐曲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等等)想象出小鸟捉虫的过程。也就是说只能围绕着小鸟的动作去想象。这与幼儿的知识范围、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在引导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可以体验出内容的乐曲。幼儿生活经验少,接触事物的面也很窄,因此,选择乐曲要适合幼儿的特点。
②要坚持让幼儿多听乐曲。人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同声音有密切的联系(如水声、汽车声、鸟叫声、脚步声、雷声、风声、雨声等),而音乐则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声音。在听音乐时,最容易产生的就是联想,先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再由声音联想到事物、形象等。但这个过程不是很快形成的,必须反复地听,逐步地领会。通过一遍遍地听来唤起联想,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③要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幼儿对音乐主题的理解。可利用美术、舞蹈等形式,启发幼儿一步步地抓住音乐形象,理解乐曲的主题。如欣赏钢琴曲《赛马》,在听了几遍乐曲后,就可给幼儿看表现草原牧民赛马的美术图片。但是赛马的全过程,图片不能全部反映出来,这时家长就可以要求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开始时是什么景象,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又是怎样。在一遍遍地欣赏之后,幼儿渐渐形成一幅较为完整的想象图景。
④要掌握好尺度,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每首乐曲的内容、体裁、结构循序渐进。每次欣赏乐曲时,向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争取达到预期的目的。
让孩子喜欢吃饭的秘诀
让孩子喜欢吃饭的秘诀:
1、大人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习惯。
2、固定的开饭时刻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3、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却不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进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若父母只一味地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试着促进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饿了,自然不会抗拒吃饭。
5、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
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替孩子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与孩子一起选购更能达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
在饮食均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多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单纯的米饭、面条。例如:有时以马铃薯当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拥有一顿既营养又丰盛的餐点。
7、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
例如:上市场买菜、帮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询问孩子的意见,请孩子协助您一起做饭,孩子不但能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样步骤,进而更喜爱吃饭这件事。
8、为吃饭增添趣味性
在喂孩子吃饭时,加入一些轻松、活泼的语气,让吃饭不再只是吃饭而已,将吃饭时刻与方式变成有趣的事情。其实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不要随意的根据自己或宝宝的需要而改变什么.
来自:大洋网
论“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与错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与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问:“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看到这个回答,您一定在想,孔融让梨不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的吗,为什么不让梨呢?别急,这个回答其实出自上海一名小朋友的语文考卷。这两天,这份考卷在微博上火了。
然而,这个回答虽然反映了孩子真实甚至有点“萌”的想法,却“萌”不倒改卷老师:一个大大的红叉落在了考卷上。“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请网友们评评理。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网友说被这位可爱的小朋友“萌”倒了,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答题不好,谦让是一种美德,还是不能丢的。您觉得呢?
观点1:说心里话不算错
看到这位小朋友说真话却被判错,网友纷纷站出来“鸣不平”。“说真话怎么能算错呢?这道题既然问‘你’的想法,那写出自己的实际想法就对了啊,凭什么说不让梨就是错?”一位网友这样说道。而更多网友则认为,这是一道开放性考题,“言之有理”就算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
观点2:学完课文该学会让梨
在大多数网友支持小朋友“说真话”的时候,也有一些网友站在了改卷老师一方。他们的观点是,既然学完了《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就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如果学了课文却学不会让梨,“那课文不是白学了吗?”所以,他们认为这题应该判错。
让孩子感到我行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孩子感到我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申蕾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她性格内向,胆小、怯懦,在幼儿园不敢主动与老师说话,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显得十分拘谨、放下开,不能自由玩耍。她的父母很着急,一致认为要改变她的性格弱点,但在具体做法上产主了分歧:父亲认为要锻炼她,应进行挫折教育,而母亲认为这样对女儿不合适,孩子本身就胆小,再经历困难、挫折,就更会压制她的自信心。王申蕾父母的苦恼和难题如何解决呢?请听听方老师怎么说。
让孩子感到我行
王申蕾父母都很关心女儿的发展,并且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培养,只是在教育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其实,他们俩的考虑都很有道理,而且在教育过程中本应统一起来。
首先,我认为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父亲的想法很好,应通过放手锻炼,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来增长才干,培养她的独立性和勇敢精神。申蕾才4岁,可塑性很大,如果教育得当是完全可以克服她的弱点,培养起上述良好心理品质的。
孩子母亲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如果孩子承受不了所给予的困难和挫折的压力,经常获得的是失败的体验,那就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使孩子对自己更丧失信心,甚至产生自卑感,更加胆小、怯懦。
因此,要使孩子由胆小、怯懦变为勇敢、坚强,在锻炼孩子时,必须顾及她的承受能力,并且,在锻炼之初,可为她取得成功做些必要的工作,如精神上的鼓励和适当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使孩子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这类挑战。随着孩子的发展与进步,可不断加大难度,以推动孩子向家长期望的目标发展。在此,举两个小例子吧!
如,为了培养申蕾合群和与伙伴交往的能力,要多为她创设与小伙伴接触的机会,例如请邻居家的小朋友到家中作客。父母可事先鼓励她做“小主人”,让她想想,小客人来后拿什么玩具和他一起玩等,在申蕾与小伙伴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她的进步,事后给予肯定。交往次数多了,孩子定能克服那种拘谨了。这方面的培养若能与幼儿园老师互相配合效果会更好。
又如,克服申蕾胆小、怯懦也要通过锻炼。比如双休日带她到郊外去玩,遇到一条很窄的小河沟,可鼓励她跨过去,胆小的蕾蕾可能不敢,爸爸可以站在河沟对面说:“勇敢地跨过来,爸爸保护你!”孩子一鼓劲儿跨过去了,并不需要爸爸帮助,这时家长就应说:“瞧,咱们的蕾蕾多勇敢!”这就是将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结合起来。
试试看吧!相信您们对申蕾的教育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