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音乐
2021-03-30 童话故事音乐 童话故事感受 音乐童话故事在玩中感受音乐。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特殊魅力在于,它是人类智能的催化剂,这正是许多家长愿意让宝宝学习音乐的原因所在。衡量一个宝宝是否聪明,要看他的记忆力、反应能力、创造力,要使之达到更完美的捷径就是音乐。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学音乐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大多从乐理知识入手或掌握一门乐器。如果方法不得当,反而泯灭了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那怎样才能让宝宝喜欢上音乐、学习音乐呢?
2岁以后的宝宝,身体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会走会跑,也变得能说会道了,而且这是宝宝思维发展非常活跃的时期。奥尔夫音乐正是符合宝宝生理及心理特点,慢慢将孩子引入音乐殿堂的一个好方法。奥尔夫音乐可使宝宝从多角度接触音乐,并把音高抛开,让宝宝从律动、声势、问好等各方面练习节奏,使宝宝没有旋律的压力,掌握得非常快。
其实细心的妈妈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音乐的本能,当你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时,宝宝一定会手舞足蹈,这种音乐的本能是最原始的。奥尔夫音乐通过儿歌、舞蹈、律动、即兴创造来体现音乐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例如:听到比较重的音乐,宝宝会联想到大象走路;轻音乐就好像小鸟在飞;柔美的音乐,宝宝可以用纱巾来表现音乐的飘逸感。宝宝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特别是着重培养了宝宝的音乐素养。比强行让他学会识多少谱、会一门乐器要强得多。学习奥尔夫音乐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有目的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之达到完美人格。
下面是一节奥尔夫音乐的课例,看看它是如何从日常生活常见的东西来学习音乐知识的。
课程名称:锅、碗、勺、筷子交响曲
教学目的:
1、学会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学习乐理知识做准备。
2、启发宝宝动手、动脑及想象力。
教学过程:
1、认识锅、碗、勺、筷子这几种常用的厨房用品。
2、分别用两个锅盖、两只碗、两把勺、一双筷子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3、比比谁发出的音最长。锅盖发出的音是(咣、2、3、4)4拍的全音符,两只碗敲出的是(叮、2)二分音符,勺子敲出(当当当当)四分音符,筷子敲出(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八分音符。
4、出示图片,正面是锅盖,反面是全音符;正面是碗、反面是二分音符;正面是勺、反面是四分音符、正面是筷子,反面是八分音符。让宝宝理解声音的长短与符号的对应关系。
5、指导宝宝用锅盖、碗、勺、筷子分别演奏。
6、放音乐,用厨具进行演奏。
7、出示乐器。全音符对应三角铁;二分音符对应撞钟;四分音符对应响板;八分音符对应双响筒。向宝宝演示一遍,告诉宝宝乐器的名称,听一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8、放一段草原的音乐,指导孩子们用乐器进行演奏。看看,孩子们在一堂有趣的音乐课上学会了多少东西!将高深的音乐理论用简明的方法让宝宝学会,这就是奥尔夫的魅力。
爱心提示:
1、一般奥尔夫学习班都是招收2岁以上的宝宝。2岁前,妈妈可在家中为宝宝说些有节奏性的儿歌、唐诗等,培养宝宝的节奏感。
2、如果想让宝宝学习奥尔夫音乐,最好到专门教授的地方去学,或者妈妈亲自学学奥尔夫音乐,再教宝宝。如果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很容易出现差错。
3、平时让宝宝听一些《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等音乐,让宝宝猜猜音乐里表现了什么。
专业指导/李利(东方爱婴早教中心奥尔夫音乐教师)
相关推荐
早教音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大家随处可见,当播发一曲美好悦耳、开朗开心的音乐时,孩子们会出现不一样的反映。有的孩子激动得摇头晃脑,晃脑。她们不但能感受到音的高矮、长度,还能感受到音乐所体现的情绪和中心思想,并与之引起共鸣,这种孩子对音乐有极强的感知力。有的孩子却反映较为迟缓,她们不可以把握乐曲的节奏与节奏,情绪上也没什么转变。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能熏陶性情和感情,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力则是孩子学习培训音乐、提升音乐涵养的基本和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音感呢?音感的塑造并不是三天二日之功,必须长阶段的累积,要靠平常的耳濡目染。
1、发展趋势孩子的听觉系统工作能力。
音乐是一种声音造型艺术,培养孩子的音感,听觉系统是重要。父母应是孩子构建一个清静、舒服的音乐造型艺术自然环境,给孩子用心挑选一段乐曲,每日早、中、晚播发三次,并且最少应不断五个月赏析同一乐曲,换句话说乐曲大概要被赏析四百五十次,那样才可以使孩子真实遭受陶冶。伴随着年纪的提高,可挑选莫扎特、舒伯特等名音乐家的歌曲。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2、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感知力。
节奏是音乐的框架,节奏就在大家日常生活当中,这就需要靠父母去正确引导孩子体会它。比如孩子们喜爱的一首儿歌:小兔子,白又白,二只耳朵里面竖起来,爱吃萝卜和蔬菜。这儿就会有一定的节奏。
3、培养孩子对音乐和乐曲的工作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孩子年纪小,对一些繁杂的感情不可以了解,但对她们能体会例如轻快的情绪,清静的氛围等。她们教唱了那样的音乐或听见那样的音乐,历经家里发,都能当然流露自身的情感。教孩子教唱和睦、轻快,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歌,对孩子了解音乐情绪有一定的协助。如《一分钱》、《学做解放军》、《爱护小树苗》等,伴随着那和睦、轻快、悦耳的节奏立即渗透到孩子的心弦,她们的情绪不经意间地遭受鼓励。小雯
用乐器培养宝宝音乐感受力
让宝宝利用乐器创造自己的声音,是接近音乐、拥抱音乐最直接的方法,也是“音乐生活化”的主要目的。3岁以下的宝宝,因为神经肌肉的发展未成熟,所以使用的乐器多少受到一些限制。0~3岁的宝宝最需要的是,借由聆听各种音乐,享受韵律的身体摆动,制造各类声响,唱歌、舞蹈及弹奏一些简单基本的击拍乐器等经验,先累积乐音的概念来丰富他对音乐的感觉。
适合于小年龄段宝宝的乐器(0~1岁半)
发声器是最容易在生活中发现的现成器材,如杯碗瓢盆、装有豆子的瓶罐、小石块等等。几乎在家中所看到的东西,都能当做发声器来使用。比如婴儿就懂得以喂食的汤匙敲桌子或墙缘,以制造一些声响。成人则常常以摇动钥匙圈或敲打一些小瓶盖,来引起幼儿的注意。有时,我们会用一些空罐子装米和其他种类的干燥物,摇晃出奇妙悦耳的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宝宝吞食或被割伤等意外发生,发声物品的选择要谨慎小心,一般不宜选用又小又坚硬的物品中。
适合于稍大宝宝的乐器(1.5岁~3岁)
凡属敲打、摇动、拍击和摩擦产生声音的乐器,如三角铃、腕铃、节奏器或非洲大鼓等都在此列。像三角铁、干椰子壳、沙锤、节拍板、锣鼓等节奏乐器非常适合宝宝使用。如有条件还可以选择像加勒比海葫芦形摇响乐器、拉美洲锯琴、西班牙响板、印度鼓、中国音板等各种代表不同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引导宝宝对各民族的文化和音乐史知识产生兴趣。
由于节奏乐器常被拿来当做宝宝的玩具,所以特别被容易被宝宝接受。节奏乐器对宝宝非常具有启民性,同时还具备以下功能:①帮助宝宝认识声音的大小、长短、快慢、强弱。②可为其他乐器伴奏。③当音乐音量的幅度产生变化时,可用来加强功效。④可用不同乐器的音色,代表音乐活动中不同的角色。
使用乐器时,可以通过让宝宝分辨不同乐器发声的特点,区分制造乐器的材质等等来加强宝宝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如何让宝宝感受音乐节拍
教育专家提出,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婴儿也懂得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可以促进宝宝的肢体、情感、感官、人际、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为宝宝今后创造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音乐使宝宝的发展需要与音乐发展巧妙地结合,提高了宝宝的学习兴趣。
0-6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有一定的吸收和渗透能力,如让宝宝随着音乐拍打身体部位,可以增加宝宝的控制能力,还有助于宝宝建立并发展发散性思维。另外,通过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增加宝宝对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细动作。
大一些的宝宝,可以每天适当地让孩子接触打击乐,如用“叮咚”表达闹钟报时,用“砰”表达关门等,也能有效增进宝宝对节奏感的认识和协调能力,促进宝宝在体能、情感等方面的发育。
如何让宝宝更好地感受音乐节拍呢?
1、选择适合宝宝能力的音乐,节拍简单,歌词与乐曲以一字一音为宜。
2、家庭环境因素:
(1)创设环境,培养兴趣。如看音乐节目,听录音歌曲,唱卡拉OK。
(2)发现宝宝主动唱歌,不要制止、反对,父母应和宝宝一起唱,激发兴趣。
(3)找资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宝宝播放音乐。
3、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耐心启发诱导,不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1)让宝宝在大自然中找声音的节拍,如:敲门声(笃笃笃×××)、汽车声(嘀嘀××)、闹钟声(嘀嗒嘀嗒××××)、钟楼的打钟声(当-当,当-当,×-×,×-×)、自行车铃声(丁零,丁零,××,××)等。
(2)唱歌时按每一句的第一个音来拍打节拍,适合宝宝年龄的歌曲特点一般是第一音为重拍。在唱的过程中,父母和宝宝一起边拍边唱,帮助掌握节拍。
(3)注意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电视节目的歌曲可以让宝宝伴奏,即打拍子,还可以用踏脚、拍胸、拍腿方法提高宝宝的律动能力。
早教:用乐器培养宝宝音乐感受力
让宝宝运用乐器造就自身的响声,是贴近音乐、相拥音乐最立即的方式 ,也是“音乐偏向生活”的关键目地。三岁下列的宝宝,由于神经系统全身肌肉的发展趋势未熟,因此应用的乐器是多少遭受一些限定。怎么培养宝宝音乐感受力?
0~三岁的宝宝最必须的是,借由倾听各种各样音乐,享有律动的人体晃动,生产制造各种响声,歌唱、民族舞蹈及演奏一些简易基础的击拍乐器等工作经验,先积累声音的定义来丰富多彩他对音乐的觉得。怎么培养宝宝音乐感受力?
合适于小年龄层宝宝的乐器
发声器是最非常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发觉的现有器械,如杯碗瓢盆、配有黄豆的瓶瓶罐罐、小石头这些。基本上在家里所见到的物品,都能作为发声器来应用。例如宝宝就明白以喂养的汤勺敲桌子或墙缘,以生产制造一些响声。成年人则经常以摇晃钥匙圈或敲击一些小瓶盖,来造成儿童的留意。有时候,大家会用一些空陶罐装米和别的类型的干躁物,晃动出奇特动听的响声。
必须留意的是,以便避免宝宝吞噬或被划伤等出现意外产生,发音物件的挑选要谨慎小心,一般不适合采用又小又硬实的物件中。怎么培养宝宝音乐感受力?
合适于稍大宝宝的乐器
凡属敲击、摇晃、拍打和磨擦造成响声的乐器,如三角铃、腕铃、节奏器或非州大鼓等都在这里列。像三角铁、干椰壳、沙锤、节奏板、唢呐锣鼓等节奏感乐器特别适合宝宝应用。若有标准还能够挑选像加勒比海胡芦形摇响乐器、拉南美洲锯琴、意大利响板、印尼鼓、我国琴板等各种各样代表不一样民族风格的传统式乐器,正确引导宝宝对各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和音乐史专业知识造成兴趣爱好。
因为节奏感乐器常被用来作为宝宝的小玩具,因此非常被非常容易被宝宝接纳。节奏感乐器对宝宝十分具备启民性,另外还具有下列作用:①协助宝宝了解响声的尺寸、长度、速度、高低。②能为别的乐器伴奏音乐。③当音乐声音的力度造成转变时,能用来提升作用。④能用不一样乐器的音质,代表音乐主题活动中不一样的人物角色。
怎么培养宝宝音乐感受力?应用乐器时,能够根据让宝宝辨别不一样乐器发音的特性,区别生产制造乐器的材料这些来提升宝宝对音乐的体会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