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胎教时间
2021-03-25 适合胎教时间 胎教时间 胎教开始时间让我们来认识“时间”吧!。
孩子到了4、5岁,已经可以逐步理解时间、认识钟表了。虽然他对常听到的昨天、下周、上个月还搞不清楚,但他们知道生活里有一种神秘的东西,每天陪伴着他,甚至有时还左右着他的生活。在他们对此最感兴趣的时候,就是教会他们认识“时间”这个神秘家伙的时候了!5岁的霏霏一大清早跑到厨房问妈妈:“妈妈,这是明天吗?”听到女儿的问话,妈妈真是忍俊不止。
“不,亲爱的宝贝儿,现在是今天,今天是星期五”妈妈回答。
“没关系,妈妈!”霏霏说:“我们老师说明天我可以穿我那件粉色的新衣服。”
你看,在4、5岁孩子的生活中,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随后,霏霏的妈妈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想给霏霏解释清楚“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像许多妈妈一样,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向女儿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
小虎的妈妈也一样,儿子那天从幼儿园一回来,就对妈妈大喊:“妈妈,明天我们7点60到幼儿园!”小虎的妈妈真是被搞得哭笑不得。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具体、形象化思维的年龄,他们很难理解像时间这样的抽象概念。专家建议,从孩子4岁到5岁期间开始,通过看、不断谈论和生活中的运用让孩子理解时间是最好的办法。这里有一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向孩子解释关于时间的概念。
“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什么地方?
对于大人们嘴里常说的昨天、今天、明天,孩子们虽然已经觉得很熟悉他们记住了,却常常用错。星期一早晨,拉拉一见到爷爷奶奶就大声嚷嚷,“今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了”,把爷爷奶奶听得莫名其妙,这时如果妈妈纠正她是“昨天”,她就会一脸迷惑。因为对她只记得妈妈前一天晚上还问她,“今天妈妈带你去动物园都看见什么了?”她真的搞不懂为什么一下子成了“昨天”去动物园了。
这个时候,你不妨准备在家里挂一个大大的年历,告诉孩子,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一天,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在日历上把当天划下,告诉他从早上太阳升起,到晚上夜深人静,“今天”即将过去了,等我们一觉醒来,天亮了也就到下一个数字了,那就将是“明天”了。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可以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感受。
虽然,要让孩子们理解连续的一行数字是一周,翻过一页就是过了一个月,还有点难,不过你可以用彩色笔写上星期天去动物园,或者用符号标注再过几天,就是他的生日,可以吃生日蛋糕了,这都有助于孩子们增强对时间的印象。经常在日历上画一些记号,日子长了,孩子就懂得这些日期的规律,也明白了什么样的日子应该做什么。他也就会慢慢懂得,爸爸每周一去上班,每周六会呆在家里。
另一个比较有帮助的办法是,每天晚上上床以后,和孩子一起聊一聊这一天都做了什么,然后谈一谈昨天的活动,再一起为明天做个打算。你可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或者之前、现在和之后这两组表达时间的词汇中选择一组,来解释时间的先后。
1个星期和1个月,谁更长?
如果你的孩子正期盼着几个星期以后的一个活动,这正好是你教他学会“星期”这个概念的大好时机。你不妨和他一起在日历上数一数随后的这些日子,还有几个星期,还有多少天?
亮亮的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不同的假日做上不同得记号,比如,她在12月的第一天上贴了一个圣诞老人,然后做了25个棉花球,之后的每天晚上,都让孩子在这一天的日期上贴一个棉花球,作为圣诞老人的胡须。当这些胡须贴满了,那一天就是圣诞节了。春节前夕,她还剪出很多小雪花,贴在每个日期上,直到除夕来临。为了迎接暑假,她和孩子一起在一棵大树的图片上挂树叶,每天挂一片,等待假期的到来。
当孩子常常关注时间的变化,有了足够多的积累,你就可以进一步告诉他,一个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或31天,一年有12个月。他可能对这些概念有点生疏,你不妨先从日历上数字的长短来说明星期和月份,不要期望孩子能在一个晚上就明白所有的概念,你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才会慢慢了解。
1分钟和1小时我们能做什么?
你别想指望还不会看钟表的孩子们告诉你准确的时间,因为他根本就不明白钟表上面的数字和那一长一短的指针都在干什么。教育学家认为,5、6岁是比较适宜学习认钟表的年龄,但在这之前,你可以用具体的现象来向他们说明时间。如果孩子每天要看动画片,你就可以指着墙上的钟告诉她,“当短针到了8,长针到12的时候,你就告诉妈妈给你开电视”,这样,孩子就会自己观察钟表,到了时间提醒妈妈。
另外,你也可以干脆把真正的会走动的钟表放在一边,用手或者玩具表来教孩子。因为对于普通钟表来说,在孩子读数时间的时候,钟表的指针又发生了变化,容易让孩子感到困惑。但如果你用手指,就完全不同了。而且看到你手指的移动,孩子们可以感觉到时间是怎样推移的。你可以先用孩子的玩具表,告诉他15分钟后,表的指针是什么样的,然后告诉他,15分钟以后,我们就出去玩,这样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任务就统一起来了。
每天都由分分秒秒组成,让孩子们用代表时间概念的词来表达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这些小窍门可能会让孩子更快认识时间。
*用一个有闹铃的钟表,对好计时器,然后对孩子说:我们来收拾房间吧,5分钟以后,闹铃响了,我们就可以停止了。
*用图表的形式给孩子制定一个每天的日程表,例如,画一个小钟表,指针指向7点,然后旁边画上一个小孩子起床的图画,表示早上7点起床。然后,7点半吃饭,等等。这样可以让孩子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很快对时间有了概念。
*长途旅行的时候,把时间和地点的联系起来,有助于孩子认识时间。比如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汽车长途旅行,每个小时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就向孩子说明又到了什么地方,下一段时间还将看到什么,或者可以和学校联系起来,告诉他我们要走的时间相当于每天待在幼儿园的时间。
*经常把两件事情进行比较,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费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训练,例如:“谁单脚站立的时间长?”
*把时间单位同计数联系起来。父母可用手表来计时,按秒计的走动说:“l秒,2秒,3秒”,这种计数的方法,有助于孩子感知时间的流逝。
*让他们了解1分钟和1小时都能做些什么。比如,1分钟可以把盘子摆好,2分钟可以走到楼下,5分钟可以唱一首歌,10分钟可以摆好积木,15分钟可以看一本书,1小时可以看一个动画片等等。
给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爸爸妈妈以身作则,遵守时间。约会或者参加活动不迟到。
给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每天几点钟吃饭、几点钟睡觉、每天可以看多长时间动画片都有规定,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时间。
给孩子讲一些遵守时间的著名人物和故事。
编译/鹂墨
扩展阅读
早教:让我们的孩子伸出手来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早教:让我们的孩子伸出手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和弟弟工作中很忙,我儿子和侄女一般都会我爸爸家吃午饭。大前天下午,我要去爸爸家拿一份报表,人没进门处,就听见儿子和侄女猛烈地争执着哪些。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伸出手来?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伸出手来?“爸,你去给评评理,我将我的零花钱都赠送给受灾地区小孩子了,是吧?但是小可便是不愿捐,小家子气!”儿子拽着我,责怪表侄女小可的并不是。小可却义正言辞:“伯伯,这钱是要攒起來买芭比娃娃的,那麼多的人都捐了,也许多 我一个呀,再聊,我父母都捐已过。”儿子抢过话头蛮横无理地说:“我的爸爸也捐了呢,我不会也捐了没有?每个人必须尽自身的工作能力嘛!”我和弟弟工作中很忙,我儿子和侄女一般都会我爸爸家吃午饭。大前天下午,我要去爸爸家拿一份报表,人没进门处,就听见儿子和侄女猛烈地争执着哪些。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伸出手来?
我一时间不知道怎样解决2个小不点儿,便说大家先用餐念书去,等我觉得懂了,再给大家处理。当日黄昏,我领了儿子去找小可,三人一行赶到一处废料的铁路上散散步。
“小可,你和儿子比,看谁在这里铁轨上走得又快又远。”我讲。因此,两个孩子一人一根铁轨,并列扭着身体走起來。但是,走快了就不平衡,慢了又怕落伍,因此两人不断从铁轨上坠落,慢慢地就都失去劲头。
“小宝贝们,这走铁轨是有技巧的,让我来教大家吧。”我将她们各自扶上铁轨,说,“来,如今外伸大家的手,手牵手向前走。”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伸出手来?儿子和侄女伸出手来,互相借助,扶着向前走,那样就走得很稳,很远。俩小孩对望嬉戏起來。
“大家明白了吗?伸出你的手,不但是协助了他人,另外也协助了自身。大家每日念书,乘车,通讯这些,都会接纳不一样的服务项目和协助。如今,四川的小孩子碰到了艰难,大家需不需要伸出手去?”
“大伯伯,我懂得了,明日我也把我的小猪储钱罐捐出来,我也要帮助他人!”“好样的!”我夸赞道,“伯伯了解小可是个有爱心的天使宝贝。”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伸出手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是有一片爱的湖泊,仅仅一些情况下被遮掩,遮盖了。要是大家善于引导,细心启迪,那载满真诚的溫暖双手,便会不遗余力地屈伸出去。爱的教育,不可忽视。
让孩子也来学学“日记画”吧!
“日记画”又叫做美术日记,就是鼓励孩子用画画的形式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感画出来,再加上一些想说的话和日期。听上去,它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而且不复杂,好操作,同时又益处多多。
儿童日记画六大好处
好处一
可以满足孩子爱涂鸦的天性,尽情享受表达自我感受的乐趣。家长可以专门给孩子订个本子,这样,孩子的画都在一起,不会东一张,西一张。而且,画画的主题会更加丰富,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好处二
有利于孩子养成观察分析事情的好习惯,增强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有日记画的要求,孩子在平日生活中会更加留心:今天哪些场面、事情值得一画;哪些细节要画下来。
好处三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日记画要求画完之后,要口述画的内容,其实就是做一篇小小的日记。然后由父母替孩子写下来。所以,日积月累的口述锻炼,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肯定有极大的提高作用。
好处四
有利孩子情绪的表达。儿童有很多感受和想法,因受到动作表情和口头语言不丰富、不畅通的局限,难以将意思表达清楚或怕使人误解,而图画符号却是一种“通用语言”,可以帮助儿童把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与自己内心感受相结合体现出来。也正因此,许多儿童常通过日记画记录生活中影响情绪的事,如愉快的事、受了委屈的事、难忘的事,这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表达和家长的及时了解、疏导。
好处五
有利孩子形成良好意志品质。儿童日记画,使孩子画画行为开始成为有目的性的“工作”,“画什么”、“怎样来画”、“是这样子的吗”等一系列的思考,这种不断“想”和“试”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儿童现在和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学习、工作、事业,都会使之有一个“善想办法”的头脑。而且长期坚持画,会使孩子变得更有坚持力、更有毅力。
好处六
日记画是一种很好的积累。不光是孩子今后进行其他美术创作的丰富素材,而且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一种记载。长大后,孩子再回头来翻看他的日记画,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会是一种多么快乐的感觉!
日记画操作有规矩
1.找一摞白纸,跟孩子一起做个封面,内页页眉上可以打印上日期,然后装订,就OK了。
2.画笔建议采用墨水充足的签字笔(粗头和细头皆可)。之所以选用这种笔,是因为它造型大胆、准确、形象概括简练、画面效果醒目,不易重来修改,利于孩子建立自信。
3.画的时候,可以指导孩子从两方面寻找题材:日常的生活或听故事后的想象。画之前,家长可先和孩子讨论:今天做了什么有趣的或特别的事?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物品?
画的时候,要启发孩子突出典型场景或情节,把主要表现的内容放在画面中心位置,使画面一目了然。画完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孩子,在空白处补充一些与主要场景相关的细节,使画面看上去更加丰富。
4.孩子口述,家长记录文字写在画的空白处。
5.可以每天给孩子的日记画一个评价:分三方面:有恒心(指参与绘画活动过程的注意力和持久性);好习惯(指听课习惯、勤动手、遵守纪律、握笔姿势和画笔整理等);有创新(指创造性思维的开展状况和表现能力)。孩子大一点的,可由孩子和家长同时评价。
日记画是美术启发式教育的一种形式,重在自由表达,所以家长在指导时,不要过于严厉,苛求画得像不像。而应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对有创新的内容要更加予以肯定!
留心孩子在画中发出的心理信号
在儿童绘画中,可看出他们的情绪反应、人际关系等重要指标。
如画中缺乏人物,可能是人际关系欠佳的警讯;自闭症儿童很喜欢画重复的东西,像不断的圆或迷宫,玩玩具时也偏爱僵硬的玩具,并总是会将它们排成一列,没有完成不会停止;又如,画的人物没耳朵,说明孩子心理上有些抗拒家长命令式的话语,人物都是侧面像,一定程度上表明孩子不够自信等;孩子不管画什么都喜欢用黑色或深色一种颜色来画画,说明心理上有一定的压抑情绪或喜欢独处;画中下笔较粗,或来回反复涂抹,反映有一定暴力、好斗倾向;如果儿童到了上学年龄后,在绘画时却无法控制线条,总把颜色涂到着色范围外,就可能显示其控制力与注意力不好。家长要善于从孩子的画中发现孩子发出的心理信号,对孩子及时进行疏导。
来呀,一起来涂鸦吧!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来呀,一起来涂鸦吧!》,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多多两岁了,两岁生日时,阿姨送给他一套画笔,多多特别喜欢,每天都拿着笔到处涂鸦。家里的墙壁上、床单上、沙发上、柜子上,都是多多的“创作”。多多妈妈很着急,多次提醒孩子不要乱涂乱画,还给多多买了绘画纸,可多多依然喜欢到处涂鸦。
很多父母都有多多妈妈的经历,孩子喜欢拿着画笔到处涂鸦,怎么管都没有用。
孩子为什么喜欢涂鸦呢?
孩子乱涂乱画,是他们身心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过程。在乱涂乱画的过程中,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得到了表达。
孩子涂鸦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随意乱涂乱画阶段(1岁半-2岁半)
一般从1岁半开始,孩子开始对涂鸦产生兴趣。这时候孩子还不太会拿笔,肌肉的控制能力也比较弱,只能在纸上悄悄点点,画出一些不规则的小点点。到2岁左右开始能画出一些歪歪扭扭的线条,还时常会把线条画出纸外。
这些看起来乱七八糟的线条,也没有什么表现得很有,却让孩子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第二阶段:受控制地涂鸦(2岁半-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强了,也开始能控制线条,他们开始尝试画圈圈。从线条到圈圈,对于宝宝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性发展,是他们造型意识的开始。
涂鸦,能训练孩子的小肌肉的运动,学习手和眼睛的配合。当孩子发现自己手中的笔越来越自如,创作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涨,创作的能力也在提高,他们能够画出水平的、垂直的和圆形的线条。
到孩子3岁时,就能够画出直线、交叉线和圆圈,但还画不出方形。
第三阶段:命名的涂鸦(3岁半-4岁)
这个阶段,孩子会一边涂鸦一边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字。在大人眼里看起来歪歪扭扭的萧条,但在孩子是世界里,却变化多端、丰富多彩。这个涂鸦的命名,是孩子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显示出孩子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
孩子有时会说出自己想要画什么,刚开始可能想画一只小白兔,但画着画着又改了名字,因为他还不能画出自己想画的图形。大人不要以自己的理解来解释画画,也不要求孩子来解释自己的画。
孩子愿意画,画着高兴,这就足够了,多鼓励孩子去自由发挥。
第四阶段:象征医院(4岁-5岁)
这个阶段的宝宝想象力迅速发展,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孩子们的涂鸦中,会表现出惊人的现象力。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有限,他们画的画,大人很难看明白。
父母不应该限制孩子画画,而是应该为孩子开辟出专门的画画空间,让孩子在其中可以随意发挥。并且还要告诉宝宝,只允许在规定的地方画画,其他地方乱涂鸦,是不允许的。
根据成长阶梯在线测评的数据显示,平均在12个月大时,宝宝就喜欢用自己的方式“乱涂乱画”了。对于宝宝来说,画画是一种表达,就像要说话一样自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心的情绪。
如果孩子拿着5个圆圈,过来告诉你“妈妈,你看我画的汽车!”千万不要说“宝贝,汽车怎么能有5个轮子?应该这样画,让妈妈来教你。”这样孩子可能再也不愿意画画了。事实上,很多时候正是我们所谓的要求孩子画成什么东西,破坏了孩子的绘画天赋。
孩子的绘画愿望是与生俱来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自由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引导就可。不要制止孩子的画画行为,也不要随便嘲笑孩子,或者纠正孩子。
部分家长也关心宝宝的握笔姿势是否需要纠正,事实上,在两岁以前,由于大脑发育的限制,宝宝很难保持三指握笔的姿势来画画,两岁以后家长可以加以引导,但无需强制纠正,让宝宝自由享受绘画的过程吧。
同时,家长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要看到孩子拿起画笔就认为孩子有画画天赋,能画得有模有样就认为孩子长大了一定能成为画家,于是不断要求孩子,甚至过早送进美术班。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用“浪费时间”来教育孩子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浪费时间”来教育孩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胜胜妈妈:我家胜胜今年4岁,他是个特别慢性子的人,而且经常不是好好认真地做一件事。比如画画,我给他买来好几本幼儿学画的书,他不肯看着画,而是喜欢由着自己乱画一通。
我陪他游戏吧,好好的棋子他不当棋子,而是把棋子当小人,给他们排队上课,真是哭笑不得;他还很喜欢发呆,有时候跟他话说一半,他已经“神游”了……都说孩子在玩中学,但我感觉我家孩子是在玩中浪费时间。
鲍老师的回答:所有的家长都爱孩子,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却不懂自己的孩子。我们总是习惯把成人世界的东西填塞给儿童,以“成人本位”的教育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这是很可悲的。儿童的世界、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心灵是按发展阶段的顺序,而慢慢转变、逐渐成熟的。
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教育的“塑造”功能,怀着望子成龙的心态拔苗助长,梦想着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为画家、音乐家。这都是不对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和个性特点,做父母的要给予充分的理解。胜胜妈妈觉得孩子画画不照着书本画,乱画一气,但实际上,他并非乱画,儿童画其实能反映出孩子自己的思考、表现和冲动。家长这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同样的,棋子对于4岁的胜胜来说,不理解它的用处和意义也是正常的。他把棋子想象成小朋友小伙伴,也是多数孩子乐于做的事情。家长不应该指责孩子,而是可以把自己也融入孩子的“故事”中,才能跟孩子更好地交流。谁说棋子它只是“棋子”呢?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禁锢孩子的想象力。
有一种理论是说孩子有自己的理性休眠期。儿童大概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才会产生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在这之前,很多孩子不能真正地接受成人世界的大道理,但是他在表面的幼稚之下隐藏着极其丰富的、有意义的生活,那是与成人生活不一样的儿童世界。就像破茧而出的蚕蛹,它在化蝶前并非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作为蛹,在悄悄地忙碌地做着建造新生命的工作。
大思想家卢梭主张儿童要自然地发展,他甚至提出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浪费时间,这也是同样道理:也许在成人眼中的“浪费时间”,正是孩子们在为“化蝶”做着最好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