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胎教

2021-03-25 如何进行胎教 如何为幼儿入学进行准备 如何进行科学的入学准备

如何用音乐培养高智商宝宝。

从胎儿时期开始,宝宝就在妈妈肚子里默默感受着这世界,等他们出生后开始真正接触世界时,他们会用多重感官来学习、认识世界。对宝宝而言,音律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也最有帮助。因此,许多给婴幼儿设计的玩具,都有叮叮咚咚高低起伏的旋律,这种美妙的声音让幼儿不会轻易厌倦这个玩具,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宝宝会开始哼着不成调的旋律了,这表明他们源源不绝的学习能力已经被激活了。

依成长发育选择音乐类型

不同类型的音乐,宝宝听了会有不同的反应,清脆或活泼的音乐格外能吸引他的注意,而轻柔的音乐可让宝宝安然入睡。在宝宝出生5~6个月时,如果给他听音乐,他已经会试着去寻找音源了。

那么如何选择乐曲作为启发孩子的工具?怎样依照宝宝成长发育的阶段,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来提升宝宝的音乐智能呢?

0~1岁

1个月大有分辨不同频率的能力。

3~4个月大开始会发出咕咕声与有目地的声音。

5个月大对旋律、内容不同的节奏,能显示其敏锐度。

6个月大能成功配对出特殊的音调。

半岁前

声音:“声音传感”时期。

动作:重复性动作。

表情: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反应,比模仿更容易出现。

宝宝的感官尚未完全启发,因此音乐教育活动主要以“听”为主,这时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或用哪种方式给孩子听音乐,家长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曲风对比较明确选择音乐时,音乐元素的“高低”、“强弱”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以婴儿的喜好程度为先家长并非一定要为了培养宝宝的气质而选择古典音乐或者高雅音乐,其实,具有文化性或乡土性的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英文歌、儿歌,或是特殊乐器所弹奏的音乐(如陶笛、二胡),这些对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你甚至可依照婴儿的喜好,选择一些流行歌曲播放。

音质和音量音响要清晰、纯净、好听,音量要适中、稍弱。

听音乐的时长每次听音乐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乐可以分为起床、洗漱、吃饭、游戏、睡眠,依不同场合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当宝宝情绪烦躁不安时,可以放一些亲切、活泼、有趣的音乐,帮助他稳定、调剂情绪;当宝宝玩得很兴奋,但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时,可以让宝宝听安静、柔和的摇蓝曲。

变换音乐的频率不要太快配合孩子生活的音乐曲目,在1~2个月内最好相对稳定,让宝宝听同一组音乐,让孩子有一个感受、记忆音乐的过程。

1~2岁

声音: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并能利用拿到的东西制造声音。

动作:对节奏性或旋律性强的音乐有明显的反应。

此时幼儿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因此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可以拓宽一些。

选择节奏鲜明、短小活泼的乐曲带着孩子随音乐节奏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接着逐步增加踏脚、走路等动作。宝宝手部动作发展比脚部要早、快且灵活。因此,先让孩子随音乐节奏练习手的动作,然后再练习踏脚、走步等脚的动作。练习手、脚动作的合拍、协调,可以感知音乐节奏的快乐,发展孩子手脚动作的灵活、协调、优美。

教孩子唱儿歌也可以拍着节奏念歌词,在宝宝已经会说歌词的基础上,让宝宝随家长学唱适合孩子能力的歌曲。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歌声和伴随孩子歌唱的乐器一定要音调准确,否则不准确的歌声和乐声可能造成孩子将来“五音不全”。

2~3岁

2岁

语言:只能用单个词表达意思。

动作:经常通过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意识和听觉,且能用所触及到的物体制造各种声音。

协调性:注意力简单、有限,通常不能与其他孩子一同玩耍。

情感:在身体和感情上依赖成年人。

歌唱:喜欢唱歌,常常对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较强的“复制”能力。

节奏:积极地去反应节奏明显的音乐。

听觉:鲜明生动,有特点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记忆。

3岁

语言:词语较之前有大幅且快速的发展。

歌唱:能完整准确地唱一首歌。

节奏:能理解音乐拍子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动作:越来越协调,也不断增加控制节奏的反应能力。

此时幼儿有自己的理解能力,选择的歌曲应容易让孩子理解、感受,并易演唱。

1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谣为佳。

2歌词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能感受的情感为宜。

3歌曲篇幅短、节奏简单、易唱、音域在6度以内最好。

4歌词简练、上口、易懂、有趣味,旋律优美、动听、能表达孩子的情趣。

歌曲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歌唱能力和兴趣发展,对于好歌,孩子会曲不离口。对幼儿来说,音域广、定调过高或过低、节奏复杂、内容情绪难以理解的歌曲,对孩子的歌唱并没有帮助。难唱的歌曲会使孩子的嗓子疲劳,并会损伤孩子的嗓音。让孩子唱他们难以理解的歌曲,会破坏孩子的歌唱心理,误认为唱歌可以有声无情,可以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相关知识

如何培养宝宝情商:培养宝宝情商计划


幼儿宝宝在成才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智力和情商智商便会随着着提高。宝宝的情商培养挺大水平在于爸爸妈妈对宝宝的文化教育,想塑造宝宝的情商高,何不给宝宝制订一个12个月的情商培养计划喔。如何培养宝宝情商?培养宝宝情商计划有哪些?

0-1月宝宝计划

资金投入時间和活力和宝宝创建婚姻关系,把宝宝抱在怀中、对宝宝笑容,和宝宝开展目光的沟通交流,立即对宝宝传出的数据信号和提醒作出恰当的反映。爸妈在宝宝的身上花销的時间越多,越能对宝宝的需求开展恰当的分辨。如何培养宝宝情商?培养宝宝情商计划有哪些?幼儿

当宝宝由于很慢而又哭又闹时,要立刻抚慰她,爸妈宁静的语气、开心的脸部情绪、歌唱、溫柔的姿势、摆动或溫柔推拿都能让宝宝舒适起來。为考虑宝宝的心理状态需求而做的一切尝试都能为宝宝创建起归属感和信心。自然也无需时时刻刻都关心宝宝,宝宝覺醒时的独居对宝宝的发展趋势也是十分关键的。

爸妈要贴心宝宝特有的比较敏感和独特需求,别害怕惯坏她。例如,一些宝宝一直要许多人抱,这是由于她比别的宝宝必须大量的与家人的触碰,那么就考虑她多多的抱她,这不是娇惯,只是将来感情的发展趋势的关键基本。立即而且尽量地考虑宝宝还可以激励宝宝大量地表述自身的需求和体会。

1-3个月宝宝计划

有时,爸妈搞不懂宝宝的必须是啥,宝宝究竟为什么在哭。不必担心,宝宝实际上搞清楚你已经竭尽全力尝试,这类发自肺腑的关注自身便是很有使用价值的,宝宝并不一定一位极致的母亲或是父亲,一位持续尝试直至取得成功的父母对宝宝就充足了。如何培养宝宝情商?培养宝宝情商计划有哪些?幼儿

当需求不被爸妈所了解和答复时,对宝宝而言也是有益处,宝宝会因而提升挫败承受力,塑造了细心。她也了解了一件事,母亲以及她不是一个总体,只是分离的两人。这类感受也可以在未来协助宝宝摆脱幼儿入园焦虑。让宝宝照镜也可以推动自我认同的发展趋势,她能够凝望镜子中的自身,掌握盘根错节的脸部特点。宝宝也将会起动某类“互动交流”,与她的镜像系统咕哝。

如何培养宝宝情商?在不一样的时间范围,宝宝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宝宝必须互动交流和玩乐;在一些情况下,则必须宁静。爸妈要重视宝宝持续变化的必须,在宝宝没心态时,不必逼迫她。

如何从小培养宝宝的音乐才能


在幼儿期让孩子多听些优美的乐曲,不仅对孩子的智力有利,而且能使孩子变得漂亮起来。那么,该怎样从小培养宝宝的音乐才能呢?

从小培养宝宝音乐才能

0~1岁——让宝宝聆听美妙的声音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爸爸妈妈应逐渐引导他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让他拥有一对“音乐的耳朵”。美妙声音来自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房间里一个能发出清脆声音的风铃,还有周围人的声音。宝宝呆在父母怀抱里的时间最长。当宝宝完全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可对他哼哼唱唱,同时伴随颠簸、摇晃、拍打、轻抚宝宝的身体,如手心、脚心、脸蛋、屁股等。父母温柔的声音,充满了爱和感情,是宝宝最好的音乐。

1~2岁——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1~2岁的宝宝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参与音乐活动的路径可以拓宽一些。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快、短小活泼的歌曲或乐曲,帮助宝宝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然后逐步增加踏脚、走步等动作。

随着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宝宝有节奏地说儿歌,也可以拍着节奏说歌词,在会说歌词的基础上,家长可教唱适合宝宝歌唱能力的一些幼儿歌曲。

2~3岁——和宝宝在游戏中感受音乐

当宝宝稍微大一点,还是应该创造机会让宝宝和父母有一种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宝宝坐在父母身上,父母可颠簸、摇晃、拍打、抚摸宝宝的身体,这些都是在传达一种爱。宝宝耳朵里听到的是一种节奏,身体感觉到的是一种运动,这种节奏和运动本身充满爱和想象。而且这还不单是一种节奏,还有强弱起伏、音高、音调的变化。宝宝小的时候父母主动,大了一点后,可以让他主动来拍打父母。

用乐器培养宝宝音乐感受力


让宝宝利用乐器创造自己的声音,是接近音乐、拥抱音乐最直接的方法,也是“音乐生活化”的主要目的。3岁以下的宝宝,因为神经肌肉的发展未成熟,所以使用的乐器多少受到一些限制。0~3岁的宝宝最需要的是,借由聆听各种音乐,享受韵律的身体摆动,制造各类声响,唱歌、舞蹈及弹奏一些简单基本的击拍乐器等经验,先累积乐音的概念来丰富他对音乐的感觉。

适合于小年龄段宝宝的乐器(0~1岁半)

发声器是最容易在生活中发现的现成器材,如杯碗瓢盆、装有豆子的瓶罐、小石块等等。几乎在家中所看到的东西,都能当做发声器来使用。比如婴儿就懂得以喂食的汤匙敲桌子或墙缘,以制造一些声响。成人则常常以摇动钥匙圈或敲打一些小瓶盖,来引起幼儿的注意。有时,我们会用一些空罐子装米和其他种类的干燥物,摇晃出奇妙悦耳的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宝宝吞食或被割伤等意外发生,发声物品的选择要谨慎小心,一般不宜选用又小又坚硬的物品中。

适合于稍大宝宝的乐器(1.5岁~3岁)

凡属敲打、摇动、拍击和摩擦产生声音的乐器,如三角铃、腕铃、节奏器或非洲大鼓等都在此列。像三角铁、干椰子壳、沙锤、节拍板、锣鼓等节奏乐器非常适合宝宝使用。如有条件还可以选择像加勒比海葫芦形摇响乐器、拉美洲锯琴、西班牙响板、印度鼓、中国音板等各种代表不同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引导宝宝对各民族的文化和音乐史知识产生兴趣。

由于节奏乐器常被拿来当做宝宝的玩具,所以特别被容易被宝宝接受。节奏乐器对宝宝非常具有启民性,同时还具备以下功能:①帮助宝宝认识声音的大小、长短、快慢、强弱。②可为其他乐器伴奏。③当音乐音量的幅度产生变化时,可用来加强功效。④可用不同乐器的音色,代表音乐活动中不同的角色。

使用乐器时,可以通过让宝宝分辨不同乐器发声的特点,区分制造乐器的材质等等来加强宝宝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如何提升宝宝智商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提升宝宝智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亲亲宝贝发表时间2008-03-2012:39

刚做妈妈,新手上路,我觉得很茫然。我自己天资平平,因此从小羡慕那些聪明伶俐的同龄人。上个月,自己的宝宝刚出生,我想知道,我该怎么做,能让自己的宝宝智商高一些呢?

杜鹃的思念发表时间2008-03-2012:56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楼主可以先测一下自己的IQ。网上就有很多快速测量的软件,我上回就给我家宝宝测过一次,还挺高分的,嘻嘻。

丽丽丫头妈妈:发表时间2008-03-2013:06

楼上的,你用的是哪个网站的测量方法?我听说,很多网站都有测量方法,也不知道哪个准。

楼主也别太担心,多吃点好东西,就能补回来,听说DHA对大脑发育是件好东西,现在的奶粉不都有DHA吗?

专家说法:

IQ是养育孩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目前全球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有一些常见的误区让父母们错失了提高孩子IQ的机会,让我们一一道来。

误区一,IQ是遗传的,完全取决于父母。

IQ综合反映了人们解决问题、逻辑及创造力等思考能力,个人特质如勤奋、动机或者是合作能力。目前IQ测试方式有多种,以韦氏IQ测试为例:以同年龄组总平均IQ为100,用个人分数与总平均数比较,则可看出个人在同年龄组内所占的相对位置。因为IQ分数是按钟型分布的,因此大约有50%的IQ分数“高于正常”,50%的IQ分数“低于正常”,大多数人(68%)的分数在85和115之间。(如图)

一些父母担心自己的智商平平,会遗传给孩子。实际上智商中只有40%取决于遗传因素,大部份都受后天营养及环境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表明,4岁时的IQ与17岁时的相关性高达71%,因而,在婴幼儿时期关注IQ的培养十分重要。

误区二,用自行测量的IQ分值指导育儿的方向。

IQ的测试是有历史和文化差异的,而且在某一特定时间和某一特定的文化中,通常会有几个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方法来测试以及衡量智力水平。但是,IQ的测试不能简单地用几道题目的答对与否来下定论,对于婴幼儿的测试更是要求严格。

针对婴幼儿的IQ测试应在专业的导师指引下进行。对于无法回答问题的婴儿,需要借助专业仪器进行测试。而对于稍年长的幼儿,导师们除了要与被测试者有愉快的沟通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更会留意观察幼儿的反应,有了专业引导才能体现被测试者的真实情况。

父母最好是保持健康开放的心态,并且在广阔的层面下看待IQ测试的结果。动力和毅力影响儿童在生活中各方面的表现。有些孩子天生就很努力,但大多数儿童需要对他们做一定程度的工作,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辛勤工作的价值。我们可以改善孩子未来的方法,就是可以通过给他提供最好的营养,促进其健康成长以及使他所处的环境丰富多彩。

误区三,补充DHA,有就可以了。

DHA是脑部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它大量存在于大脑和视网膜组织中,是大脑的重要结构成分,占大脑脂肪总含量的30-45%,视网膜磷脂中50%为DHA。因此,补充足量的DHA对婴幼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但是,DHA含有≠有效。有临床研究表明,在婴儿期持续摄入17毫克/100千卡的DHA和34毫克/100千卡的ARA,能令这群婴儿在18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比没有摄入DHA的另一群宝宝高7分。而4年后的跟踪科学研究表明,这群宝宝在4岁时的IQ比没有摄入DHA的另一群宝宝依然有高7分的优势。

而另外的一项研究表明,摄入没有达到科学验证水平DHA的配方奶粉,其IQ与没有摄入DHA的宝宝没有明显区别。因此,DHA的摄入量十分重要。

如何进行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