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团结一致

2020-10-16 童话故事团结一致 入学准备的理念 入学准备致家长一封信

如何与老人取得教养理念的一致。

其实,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教育宝宝,在态度和方式上是要取得一致的。如何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取得教育观念的协同,年轻爸妈们可以这样做:

1让老人了解教育误区

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的观念也是不同的。在祖辈时期,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几乎是画等号的。而且,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容易因为爱孙心切,而会帮宝宝做太多事情,间接地让宝宝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如何让祖辈了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请他们一起配合爸妈,是教育宝宝的关键。

2应与老人保持正确的一致性

在老人帮我们带宝宝的过程中,他们未必会了解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学习“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在外公外婆带宝宝之前先让他们恶补一下婴儿生理心理知识,了解教育的方法。当我们与老人在教育观念上发生差异时,我们一般可以这样做:

(1)聆听

老人有时候会固守一些传统的育儿理念,大多数还是可以被我们接受的,比如生理护理,比如辅食制作。只要不是严重的观念问题,我们就可以先听从或借鉴老人的意见,然后再慢慢和风细雨地把我们的观念阐述出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希望孙儿好的,只要我们做晚辈的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他们是会愿意接受我们的正确理念的。

(2)曲线救国——借别人的嘴说话

如果意见上真的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曲线救国”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因为在对待宝宝的教育上,我们与老人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达成了科学教育的一致性,绕个圈子别跟老人拗可是很不错的选择哦。WWw.zJ09.com

结语:

一般情况下,祖辈们教育宝宝的“深厚功力”可以帮助年轻爸妈解决很多育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给了年轻爸妈很多的启示。我们不妨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一道,为宝宝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让全家老小因为教育宝宝,话题更多,关系更亲密,更快乐。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几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别说“我们买不起”

可不要小瞧了宝宝们的经济头脑,其实从3岁起,他就可以支配金钱了。专家表示,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在金钱问题上说谎。比如,你不想给孩子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可以说“这个月我没为这样东西做预算”,或者直接告诉他“我不准备买这东西”,而不要用“我们买不起”作为搪塞的理由。因为你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在控制金钱,以帮助他树立起对金钱的健康态度,培养孩子理财的观念。

建议:孩子3岁时,你可以给些钱供其自由支配,让他明白应该如何用钱。每周给孩子1元零用钱(对于一个4岁大的孩子来说,可以每周给2元),并帮助他作个简单的计划:6角放进储钱罐;3角自由支配;1角捐给慈善机构。

不要担心孩子没有领会如何省钱和花钱。孩子们开始时通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但是你得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

把钱展示出来给孩子看

当你不断从钱包中取出信用卡付账的时候,你的孩子肯定会对这种东西产生困惑,因为大部分7岁以下的孩子,都不会把信用卡和它里面的钱联系在一起,他们会认为信用卡有魔力,能买无穷无尽的东西。

建议:当孩子和你在一起外出购物时,尽量都用现金消费。当然,你也不一定刻意不用信用卡,只是在你签消费单时,让孩子看清你是如何做的;让他知道,每次购物时,你是如何从原来的钱中减去了已经花掉的钱。毕竟他们早晚要学会如何使用它。这种做法特别适合7—9岁的孩子,因为这时的孩子很擅长做加减法。

同样,在你从ATM取款机中取钱时也要这样做,即便是和3岁大的孩子在一起。你要告诉他,“我从银行账户上取了100元,这就是取出来的钱。”告诉他们花钱要有计划,而取钱出来并不仅仅是为了花掉它。

告诉孩子买每件东西花了多少钱

专家提醒父母们,应该让孩子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有个概念,不管买的是玩具,还是T恤衫。而且,家庭经济状况是一个很好的聊天话题。

建议:你可以在孩子面前算经济账,跟孩子聊聊自己挣了多少,打算做一个怎样的预算。然后告诉孩子,为买日用品和衣服,以及其他必需品一共花了多少钱。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谈论孩子身上所花的钱,比如“在你校服上的花费超过了预算”。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你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处理:只计算当天的账目,即将每天中的开销从预算中减去。

告诉他为什么会买不在预算中的东西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本不在你预算的东西,会因为孩子的执意要求而临时列上购物单;或者你自己食言给自己买了双靴子,因为刚好赶上打折?事实上,这是人之常情,但关键在于你要给孩子解释自己消费的决策过程,让孩子看到你能够灵活地使用你所挣到的钱。最聪明的做法是,不光要指导孩子如何做预算和省钱,还要知道如何聪明地花钱。

如何与宝宝培养甜蜜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对幼猴进行试验。他把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有两

个假母猴的环境里,一个是钢丝做的,手里拿着奶瓶,叫“钢丝妈妈”;另一个是用毛皮和棉花做的,可以给幼猴温暖,称“绒布妈妈”。幼猴平时总喜欢依偎在柔软、温暖的“绒布妈妈”怀里,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去找冰冷的“钢丝妈妈”。长期无法与“真”妈妈对话的幼猴长大以后,性格孤僻、呆板,适应能力极差,甚至生产后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因此,要让今天的婴儿不再沉默,让明天的孩子聪明健康,早期的母婴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千万不可图一时之轻松而疏忽。

专家认为,有益于婴儿发育的母婴交流方式主要有:

嗅觉交流:婴儿的嗅觉相当敏感。把浸有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可很快止哭,并做出寻乳姿势。因此,母亲应多抱抱婴儿,头几个月尽量和他睡在一起,让孩子熟悉母亲的体味。

听觉交流:婴儿出生一周后,就对声音有强烈的需求,而且还能分辨出人声。所以,别小看母婴之间毫无意义的“对话”,这种交流可使大脑正处于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并丰富其情感体验。

视觉交流:婴儿出生一个月,可见距离一般不超过40厘米,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但对人脸却具有天生的识别能力。母亲在哺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婴儿常常边吃奶边用眼睛直视自己,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所以母亲应经常对婴儿微笑,与婴儿对视,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触觉交流:母婴之间的触觉交流,最直接体现为母亲授乳。授乳不单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更为其最初触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婴儿最敏感的部位是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在妈妈温暖的乳房边,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对其智力发育可起到催化作用。此外,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宝宝们没有时间观念,这是幼儿行为的通病,其想要孩子改正主要的还要看父母们的教育指导,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时观念吧,拥有了时间观念对于小宝宝的成长很重要!

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当宝宝有一些要求时,妈妈经常告诉他“吃过午饭”、或“等爸爸回来”“午睡之后”等等以作为时间的概念。因为这样宝宝就立刻听懂了,而且能耐心地等待到应诺的时间有准备去做某事。这是幼儿的时间概念,因为孩子不认识钟表,也不懂得几点是什么意思。

掌握时间概念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时间观念对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以及未来的学校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开始,甚至可以从母亲怀孕开始,一直培养到成年,但各年龄阶段的培养要求和方式不同,在3岁前早期教育阶段就要抓紧培养。在此之中,规律的生活十分重要。

胎儿期:孕妇应让胎儿在胎内的生活有规律,首先自己的生活就要有规律。按时进餐、睡眠、工作、学习、休息、娱乐、散步等,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就可以给胎儿以积极的感应时间。入园指导

初生到1岁: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对新环境逐步适应,就会随母亲为他的生活安排而产生了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睡眠,按时吃奶,按时要人抱起逗乐,而逐步在新环境中调节好生理节律,使“生物钟”按时走。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也逐步感知时间的概念,到了吃奶的时间会哭着表示肚饿了,吃完奶后间隔一定的时间排出尿,会哭着要母亲调换尿布。当他睡足、吃饭以后就哭着要求母亲抱起逗乐,玩累了就会在规定的时间自动入睡。若是母亲没有时间观念,不按规定时间安排婴儿的生活,婴儿的生活混乱,就不可能对时间建立条件反射,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1岁至2岁:这时期孩子的动作发展已能自由行走,双手会做点小事情,并能用简单的词来补充动作的不足表示自己的心愿。父母可以指示他用动作和语言来培养时间观念。例如:每到清晨醒后,孩子会爬起来要求起床、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走到桌边要吃早餐。到了时间要上托儿所,母亲上班了会挥手表示再见,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要睡觉。这种时间观念形成后,孩子会逐步变得不需成人每次教,而自然的会去做,以后就会养成做事遵守时间,不拖拉的好习惯。

要给宝宝固定睡觉时间,睡觉的时间越固定,孩子们越容易执行。但因为小宝宝的时间概念尚不清晰,所以固定的睡觉准备活动较易使孩子想到上床睡觉的时间到了。比如:“动画片结束了,宝宝就该上床睡觉了。”比较适宜的准备活动是读书、讲故事或者听音乐。切忌睡前做剧烈活动,比如用枕头打仗或玩球让孩子更兴奋。记住:一旦给孩子规定好上床睡觉的时间就不要改变。不要把“天黑了”当作孩子上床睡觉的标准,因为夏天白天很长,这种说法会引起麻烦。入园须知

2岁到3岁:孩子已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时应该让他接受时间刺激来锻炼他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孩子每天早上7点钟按时起床、7点半吃早点,8点钟上托儿所,下午4点或5点接他回家,6点或6点半吃晚饭,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这时可以给孩子做一个玩具钟,虽然孩子还不能识太多的数字,但可每天教他拨动指针转动到一定的位置来表示当时活动的时间,使他逐步感知时间,懂得按时作息。此外还要帮助孩子严格遵守时间。如画图、玩玩具、做游戏等都要按时进行,按时结束。从小要养成守时、遵时、惜时、对时间有紧迫感。因为时间不抓紧一松懈就会拖长,使孩子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他应做的事。孩子思想上有了时间观念就不会做事“慢吞吞”、“拖拖拉拉”。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磨蹭是一个世界性儿童行为问题,造成孩子此情况的原因很多,基中最重要的就是宝宝们缺乏时间的概念,因此平时家长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如何培养宝宝人际关系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学时有条不紊,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宝宝人际关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现在的宝宝基本上都是家中的独子,长辈们对其也是照顾有加,但是孩子们毕竟要学会自己走向舞台,自己去向观众介绍自己,这都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全面的宝宝的能力很重要,以下就先来详细的了解下如何培养宝宝人际关系的交流吧!

1、与人打招呼

教孩子向遇到的熟人打招呼,向他们问好。打招呼的时候教孩子用不同的礼貌称呼,如“叔叔,阿姨,奶奶”等,还要教孩子使用礼貌的招呼用语“您好”、“您去上班吗”等等。这可提升孩子的人际智能。

2、让孩子进行自我介绍

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让孩子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不必说得太多,如果孩子害羞,只要介绍一下姓名、年龄就可以了,这既能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提升他的内省智能。

3、到有相仿年龄小朋友的人家做客

爸爸妈妈有时候也要挑选一下做客的对象。到有小孩子的人家去做客,能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时机。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也能培养孩子合群及合作的意识。

4、让孩子来帮忙

爸爸妈妈可以假装自己有困难,让孩子来帮一下忙,如帮忙搓一下抹布等。通过劳动,孩子能建立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意识。父母的帮忙请求能让孩子有参与感,并能训练他最初的合作性,对他的人际交往有好处。

5、让宝宝去问路

妈妈可以经常带孩子上街,在街上时,妈妈要鼓励宝宝去问路,这可以提升他的人际智能,因为向陌生人询问道路,可以充分锻炼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本网站小编总结:父母若是想要培养全能的宝宝,就需要从说话能力、气质修养、交流技巧等等多个方面来做起,不可一蹴而就,但愿此篇文章可以为父母培养金牌全能宝宝提供有利的见解!

儿童入学如何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儿童入学如何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儿童入学: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每年开学季,许多小朋友都会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入学。除了面对新学科和学习任务,儿童们还需要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这个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同学们。新的学校中,同学们都是陌生人,互不认识。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微笑并进行友善交流。可以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爱好等,这样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彼此的想法和观点,学会倾听和体谅。

我们要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例如班级运动会、舞台表演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达到目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还能增进与同学们的感情。

此外,我们需要学会处理冲突和矛盾。在学校生活中,难免会有意见不合或产生矛盾的时候。但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避免产生恶化的后果。我们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沟通,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无法妥善解决,可以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与指导。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尽量保持和平友善的交往。

我们要培养互助精神,关心帮助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主动提供帮助,在学习或其他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样也会收获到友谊和感激之情。

儿童入学对于每个小朋友来说都是新的开始,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友善、合作和互助的行为,我们才能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度过美好的学校时光。因此,让我们以善良热情的心态,迎接新的学年,与同学们一起成长、学习、创造美好回忆!

与宝宝长期分离如何培养亲情


年轻的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其它原因,有时会选择把宝宝放在外地的奶奶家或姥姥家寄养,等宝宝三岁时上幼儿园再接回身边。但是,三岁前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阶段,宝宝很难认可父母。当父母接宝宝回来时,父母们常会感到宝宝不适应新的环境,常会作出以下反应:

1、刚回到自己家,不停地哭闹,不爱吃饭,也不愿玩。执意要离开家里。嘴里说着:“走,走……”。

2、不愿亲近父母,表情冷漠,感到很畏惧。

3、对于家里的一切都感到很陌生,在家里呆头呆脑,不知所措。

由于宝宝从小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缺乏亲子感情。把宝宝接回家后,就要努力培养与宝宝的感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多和宝宝亲近,消除陌生感,逐步建立感情。

父母要积极给宝宝爱抚并与宝宝交谈。多抱抱宝宝,抚摸他的头、脸和身体等,让宝宝感到舒适愉快。同时还要多和宝宝交谈,如亲切地叫着宝宝的名字给他说:“宝宝今年两岁了,爸爸妈妈都想宝宝了!”“宝宝真乖,爸爸妈妈最喜欢宝宝了!”“宝宝饿了吧?妈妈去做好吃的!”

多陪宝宝一起玩。宝宝都喜爱故事,父母可以买一些既有意义又有趣、色彩鲜明的图书和他一起看,讲给他听。宝宝喜欢到动物园玩,父母就多带他去,一边玩,一边讲动物的故事。这样,宝宝逐渐对父母产生感情,就会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了。

2、向寄养人详细了解宝宝的生活习惯和带养方法,尽量保持一致。

比如宝宝原已习惯在早饭后大便,就不要硬让他在起床后马上大便。强制宝宝改变习惯,会使他不适应、不舒服,情绪更加不好。如果发现宝宝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初不要断然令其强行克服,待熟悉以后再逐步纠正。

3、要给宝宝创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保持积极的情绪,这样,宝宝也会受父母的感染,情绪愉快、安定。另外,父母对宝宝同样都要付出爱心,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并鼓励宝宝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宝宝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宝宝生活在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里,会觉得很幸福,很安全,对父母的感情也会加深。

虽然父母有时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需要把宝宝寄养。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如果有条件,父母尽量亲自教养自己的宝宝。

如何获得性教育的“资格”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学时有条不紊,你收藏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如何获得性教育的“资格””,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初级证书考核标准

什么是性?这是考取性教育资格证书需要回答的第一道题目,这题目看似简单,但我相信你想不到我们下面提供的参考答案。

“性”,解剖了便是“忄”和“生”,我们没有办法不感叹造字的老祖宗们的博学,这性字分明就是由心中生出的一种感情,是一种心的功能,如快、惜、情、悟、恨,等等,而绝不具有“肮脏”、“猥亵”、“下半身”的意思。

传统文化下,我们是耻于谈性的。性往往被蒙上一层“见不得人”的色彩,甚至于被认为是“肮脏”的。如果你不抛弃这概念,无论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给孩子一个科学的性教育了。只有当我们将性视作一种美好的东西,一种生命自然的赋予,一种本身不具有任何道德意味的事物,我们才能够以一种正确的眼光重新审视性,才能够坦然地对孩子谈性。

我们的身体具有饮食功能、排泄功能,也具有性的功能。各种功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性是一种正常的功能,不具备任何一点需要隐晦的地方。传统父母们正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觉得性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所以才会将原本十分自然、简单的性教育,看得过于神秘了,也就弄得过于复杂了,最后这“教育”还不如没有的好。所以,参与我们这次“资格培训”的朋友,首先就是要正确地认识性。

在你对孩子谈性之前,你应该已经有坦然地与其他成年人谈性的勇气与经验。交流性的感受与求索性的真谛,应该成为一种日常话题。这种谈论不是那种带有色*彩的谈论,而是一种对人类自身与外界关系的认真审视。

因为,我们将要对孩子讲授的性,必须是我们每个人从自身经验中所获得的真实的理解,是我们内心的真的性。如果你强迫自己按着我们这份讲义中的建议去对孩子讲授性,而同时你事实上对性的认识是另一回事,那你的这种伪装终会被孩子识破,你的性教育就彻底失败了。

以一种平和而科学的心态看待性,认识科学而真实的性,你才能具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初级证书。

二、中级证书考核标准

作为一个合格的性教育者,你还必须随时在以下11个方面修炼自己。其中几条看似可能与性教育没有关系,实则是构成你精神世界的重要方面,并最终影响着你性教育的内容、方式与效果。

1.你应该具有对新事物乐于接纳的精神,勇于跟上时代观念前进的脚步,对一切变化充满好奇的求索心,而不是坐在那里整天悲叹“世风日下”。

2.你要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不断去获取新知识。你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找性学书籍来看,至少应该读二十部以上的性学经典著作。一定要注意这些著作的学术权威性与观念的前进性,不能乱读。

3.你要具有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精神。你对孩子的性教育内容应该是从上述那些书籍中获取的,而不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的。因为经验常常是错误的。

4.你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而不是陈腐落伍的观念。如果你对于*、婚前性关系等问题,还抱着偏见,甚至反对的态度,你离拿到资格证书还差太远。

5.你应该懂得尊重个人的生命权利,其中包括个体选择的自由,少数人的平等生存权,等等。如果你对于易性恋、虐恋、同性恋等等,还概念模糊,便无法带给孩子一个与未来社会观念合拍的性观念。

6.你应该确实坚信男女平等的理念,并认定两性的权利平等才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并愿意为之而努力。如果你是一位女性主义者或男性解放主义者,你在这次资格考试中会被加分。

7.在你日常的社交圈子中,如单位中,你应该是一个可以坦然地、以科学而严肃的态度谈论涉性话题的人。

8.你要懂得性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以及男女的性器官有什么不同。还要告诉他们,男人和女人应该如何相处,如何相爱,如何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

9.你要充分尊重你的孩子,不能因为他们的年幼便小看他们,以为可以采取随意的态度,可以说话不讲信用、不要*,可以强行命令,等等。你对孩子进行的所有的性教育,都要以平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他们的心灵里,成为他们自己乐于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你强令的东西。切记: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导,而不意味着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师生应该互敬互爱才对。

10.你要以身作则。你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于异性的态度,对于性的态度,要与你对孩子的教育相一致。你要言行相符。

11.你要具有真正对生命的敬畏精神,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热爱。要为自己作为一个人而高兴,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往。这些都将会影响到你的孩子对于生命与他人的态度,而这又必将作用于他的性观念。

性观念,归根到底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三、高级证书考核标准

有了初级与中级证书之后,你就可以申请考取高级执教证书了。

如果说,前面两级证书的考取主要是对你的观念与总体行为取向提出要求的话,那么,想获取高级证书,你就必须具备一些实际的教学技法了。这些技能与技法将涉及宏观的要求,也将涉及一些具体情境的处理。

所以,修得高级性教育执教资格证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获取高级证书者在日常性教育中必须具备的11项教学技法:

1.你对孩子进行的性教育应该是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涉及性观念教育、性知识教育,以及性别角色教育等等时,其内在的价值主线应该是一致的。你的性教育还应该首尾一致,不能一天一个主意,一会儿一变。你有权利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但是,你的思想主线应该在一开始就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

2.你应该善于从身边的小事进行性教育,性教育是一种灵活的、多变的活动,而无僵死的形式。你对于每一个电视画面、每一则日常新闻的评论,对于身边每一个事件的处理,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性观念。这种潜在的性教育之影响力往往远胜于特意进行的性教育。所以你要格外重视这些日常的表现,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3.父母之间应该有一种良好的配合,教师和家长也应该有良好的配合,对于性与性教育的认识应该取得一致。在家庭中,应该形成一种像谈论饮食一样公开、明朗地对孩子谈论性的风气,而不要将性教育作为一件特别的事情躲到屋角偷偷地处理。

4.你谈及涉性问题时应该是健康明朗的心态,自己首先应该是充满自信的。你的态度会通过你的谈吐表现出来。以快乐的心态谈性,会使孩子得出这样的认识:性是一件正当而快乐的事情。而如果你未开口就先脸红了,那你在考试时肯定要被扣分,甚至会连初级执照也被吊销。

5.你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与声调的变化,你要保证同孩子谈性的时候像谈任何其他事情时一样。如果你紧张兮兮,哆哆嗦嗦,将恶化性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你要尽可能凝视着孩子的眼睛,光明正大地回答。过去父母们习惯于谈性的时候低下头来,而光明正大可以消除对性的偏见。

6.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你要微笑、爽快地回答,不要有任何担心和迟疑。如果你已经有充分准备,就会胸有成竹。在回答问题时的迟疑会使孩子对性的意义产生怀疑。

7.你不要回避孩子的任何问题,甚至包括如何*这样的问题。你要知道,孩子们没有像我们成年人那样给这些问题附加上别的色彩,他们仅仅将其理解为一种如做游戏一样的行为。当然,具体如何回答,还是有很多考究的,我们今后的小教室中将为每一个可能涉及的问题提供出具体的参考答案。

8.对孩子可能问到的各种问题你要事先准备好答案,而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也要事先准备好说辞。有备无患的结果是,当孩子提出问题,或出现意外情况时,你能够应对自如。

9.你要勇于使用图片作为教学的辅助,图片有助于讲解清楚。你甚至应该自己学会画一些简单的图形。不要担心孩子们会对图片产生过分的反应。我们大人之所以对图片敏感,是因为我们给性附加了另外的东西,而孩子们的心灵中没有这种附加。

10.你应该自如地掌握“年龄阶段性标准”的技巧。就是对同一个行为或事物,你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解释应该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限度的存在是因为孩子理解能力的差异而在解释的深入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不意味着你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他讲述价值标准不同的话。我们将在此后涉及每一个具体问题时,阐述每个问题的“年龄阶段性标准”。

11.如果是孩子对性产生了强烈的困惑感,或他们需要你的帮助,你给予帮助时应该把手搭在他们的肩上,握着他们的手也行。皮肤间的接触可以加强心与心的融合。在这样一种亲情气氛下,即使是谈论非常“大胆”的事情,你同孩子之间也不会有鸿沟。

童话故事团结一致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