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能力培养
2020-08-20 幼儿能力培养 孩子才艺培养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8招!培养出高“财商”宝宝。
当爸妈们在恶补各种理财知识的时候,不知道您有没有将家中的重要成员宝宝也拉入我们的兴趣小组?国外的家长历来都很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的确,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家庭理财和宝宝将来的成长都大有好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经济状况的影响。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朝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转变,家庭经济模式也由以前的固定收入模式转向了浮动式收入模式。让孩子从小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培养孩子相应的理财意识,对孩子智力、情绪、心理的发展和成熟都有益处,也能让今后的家庭消费更趋理性。
年龄不同学习任务不同
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财”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爸爸妈妈在平日的生活中,可以随机地让宝宝了解如下一些关于“财”的概念:
2岁:开始接触钱,知道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流通物。
3岁:开始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货币单位是元、角、分,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知道不同币值的货币可以购买不同量的物品,以及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数大量硬币。
8招培养理财小高手
知道了各年龄段孩子应该了解的“财”的概念,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理财观念培养的实用方法:
1、了解和熟悉钱币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带着1~2岁的宝宝去乘坐各种儿童游戏车,宝宝看到这些游戏娱乐设备时常常会激动不已,急不可耐地想要赶快乘坐。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拿出小数额的钱给宝宝,让宝宝自己去换购游戏币。当游戏币投进机器后,宝宝就能享受在唐老鸭车或米老鼠摇椅中摇来晃去的惬意感觉。通过自己用钱去换游戏币,宝宝渐渐知道生活中有钱这样一种流通物,通过给人家一些钱,就能换来乘坐游戏车的硬币,让自己享受到快乐。
2、知道钱从何而来
当宝宝渐渐明白生活中一切物品都需要用钱换来,他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往往就喜欢让爸爸妈妈到钱包里去拿钱。这时候。爸爸妈妈有必要告诉宝宝:“钱不是想有就有的,要节省着用,用完了就没有了。”宝宝会好奇,为什么钱不是想有就有的呢?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告诉宝宝:“爸爸和妈妈每天去上班,辛勤劳动,然后就能得到工资,也就是一笔钱,所以钱是通过劳动赚来的。”由此,宝宝就明白了劳动能创造财富的道理。
3、知道钱花到哪里去
宝宝明白了钱是爸爸妈妈辛勤劳动换来的,就会萌生出一种想帮爸爸妈妈省钱的念头。有的宝宝看到父母给幼儿园交钱,会很纳闷:“为什么要给幼儿园交钱呢?”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每天吃饭需要钱,老师也要生活,这是老师的工作,所以要给老师发工资。”于是,宝宝明白钱不仅可以买到商品,也可以买到服务。当自己享受别人的服务时,也是要付钱的。受到这类事情的启发,宝宝会萌生出长大想要做某某工作的愿望,因为工作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收入。而长大想要工作,从小就要好好学习本领。这些观念弄清楚了,爸爸妈妈即使不给予宝宝物质上的激励,宝宝也会懂得学习本领的重要性。渐渐形成自我激发的内在动力。
4、玩扑克换物游戏
明白了钱的基本来历和用途,平时爸爸妈妈休息在家时,也可以和宝宝玩一些钱币换物的游戏。当然,由于钱币是流通物,上面细菌较多,不宜让儿童把玩,爸爸妈妈可以使用扑克牌替代。比如用一张10可以买一条塑料鱼,一张5可以买一个苹果,看看家里的苹果、梨、小鱼等可以卖出多少钱来。宝宝可能不一定算得很清楚,但这样的游戏还是可以让宝宝理解货币换物的过程。
5、认识钱的币值
当宝宝能认识数字以后,就可以让宝宝寻找钱币上的数字了,同时让宝宝了解货币的单位:元、角、分。当宝宝想要吃一包QQ糖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1元钱,宝宝就能看到1元钱换回一包QQ糖。渐渐地,当宝宝想要一次多买几包时,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2元,让宝宝换回两包QQ糖。当家里来小客人了,需要每个小朋友一包糖时,就给宝宝一张5元纸币,这样宝宝看到这张大纸币换回了5包QQ糖。通过这样实际地使用货币,宝宝渐渐能认识各种纸币和硬币的币值。
6、了解便宜和贵
在让宝宝尝试购买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了解物品是有便宜和昂贵之分的,同时让宝宝明白,自己不可能买下超市里所有的东西,因此在购买的时候,要做出选择。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看商品的价签,知道价签代表着自己要支付的钱。在选购果汁、牛奶、酸奶时。可以和宝宝比较一下瓶子的大小,瓶子越大,价签数字越小就越便宜。购买面包和蛋糕的时候,也可以在不同的时候带着宝宝去看。通常这些新鲜食物在白天价格比较贵。到夜晚打折的时候,就相对便宜了。通过比较,宝宝渐渐知道同样的商品会有不同的价格,自己在购买的时候,要选择实用的。
7、开账户存压岁钱
随着节假日的到来,很多宝宝得到了为数可观的压岁钱。爸爸妈妈可以到银行为宝宝开立一个账户,帮助宝宝把自己的压岁钱存起来。每过一年,宝宝看到自己的压岁钱随着储蓄而增长,而且还产生小小的利息。就会明白多余的钱用于储蓄,能够给自己带来小小的收益。如果家中有长辈生病,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宝宝动用自己的储蓄,为长辈购买一些营养品,给长辈送去温暖和安慰。这样,宝宝知道自己的储蓄还可以在家人遇到困难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就会明白储蓄的重要性。
8、了解财经常识
爸爸妈妈在观看电视节目、收听财经新闻时,一些诸如“金融风暴”、“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之类的词语会进入宝宝的耳朵。如果宝宝提问:“什么是金融风暴?”爸爸妈妈就可以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宝宝:“金融风暴就是有人借钱买东西,突然发现钱都被借光了,自己再也借不到钱了,东西也得归还给人家,就仿佛一场风暴,把所有东西都卷走了一样。”通过对这些社会经济现象的了解和关注,宝宝渐渐会理解越来越多的理财知识。
总之,理财教育的关键是让宝宝懂得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犹如日本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zj09.com小编推荐
8招培养理财小高手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学准备知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招培养理财小高手”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当爸妈们在恶补各种理财知识的时候,不知道您有没有将家中的重要成员——宝宝也拉入我们的兴趣小组?国外的家长历来都很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的确,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家庭理财和宝宝将来的成长都大有好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经济状况的影响。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朝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转变,家庭经济模式也由以前的固定收入模式转向了浮动式收入模式。让孩子从小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培养孩子相应的理财意识,对孩子智力、情绪、心理的发展和成熟都有益处,也能让今后的家庭消费更趋理性。
年龄不同学习任务不同
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财”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爸爸妈妈在平日的生活中,可以随机地让宝宝了解如下一些关于“财”的概念:
2岁:开始接触钱,知道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流通物。
3岁:开始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货币单位是元、角、分,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知道不同币值的货币可以购买不同量的物品,以及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数大量硬币。
8招培养理财小高手
知道了各年龄段孩子应该了解的“财”的概念,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理财观念培养的实用方法:
1、了解和熟悉钱币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带着1~2岁的宝宝去乘坐各种儿童游戏车,宝宝看到这些游戏娱乐设备时常常会激动不已,急不可耐地想要赶快乘坐。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拿出小数额的钱给宝宝,让宝宝自己去换购游戏币。当游戏币投进机器后,宝宝就能享受在唐老鸭车或米老鼠摇椅中摇来晃去的惬意感觉。通过自己用钱去换游戏币,宝宝渐渐知道生活中有钱这样一种流通物,通过给人家一些钱,就能换来乘坐游戏车的硬币,让自己享受到快乐。
2、知道钱从何而来
当宝宝渐渐明白生活中一切物品都需要用钱换来,他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往往就喜欢让爸爸妈妈到钱包里去拿钱。这时候。爸爸妈妈有必要告诉宝宝:“钱不是想有就有的,要节省着用,用完了就没有了。”宝宝会好奇,为什么钱不是想有就有的呢?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告诉宝宝:“爸爸和妈妈每天去上班,辛勤劳动,然后就能得到工资,也就是一笔钱,所以钱是通过劳动赚来的。”由此,宝宝就明白了劳动能创造财富的道理。
3、知道钱花到哪里去
宝宝明白了钱是爸爸妈妈辛勤劳动换来的,就会萌生出一种想帮爸爸妈妈省钱的念头。有的宝宝看到父母给幼儿园交钱,会很纳闷:“为什么要给幼儿园交钱呢?”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每天吃饭需要钱,老师也要生活,这是老师的工作,所以要给老师发工资。”于是,宝宝明白钱不仅可以买到商品,也可以买到服务。当自己享受别人的服务时,也是要付钱的。受到这类事情的启发,宝宝会萌生出长大想要做某某工作的愿望,因为工作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收入。而长大想要工作,从小就要好好学习本领。这些观念弄清楚了,爸爸妈妈即使不给予宝宝物质上的激励,宝宝也会懂得学习本领的重要性。渐渐形成自我激发的内在动力。
4、玩扑克换物游戏
明白了钱的基本来历和用途,平时爸爸妈妈休息在家时,也可以和宝宝玩一些钱币换物的游戏。当然,由于钱币是流通物,上面细菌较多,不宜让儿童把玩,爸爸妈妈可以使用扑克牌替代。比如用一张10可以买一条塑料鱼,一张5可以买一个苹果,看看家里的苹果、梨、小鱼等可以卖出多少钱来。宝宝可能不一定算得很清楚,但这样的游戏还是可以让宝宝理解货币换物的过程。
5、认识钱的币值
当宝宝能认识数字以后,就可以让宝宝寻找钱币上的数字了,同时让宝宝了解货币的单位:元、角、分。当宝宝想要吃一包QQ糖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1元钱,宝宝就能看到1元钱换回一包QQ糖。渐渐地,当宝宝想要一次多买几包时,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2元,让宝宝换回两包QQ糖。当家里来小客人了,需要每个小朋友一包糖时,就给宝宝一张5元纸币,这样宝宝看到这张大纸币换回了5包QQ糖。通过这样实际地使用货币,宝宝渐渐能认识各种纸币和硬币的币值。
6、了解便宜和贵
在让宝宝尝试购买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了解物品是有便宜和昂贵之分的,同时让宝宝明白,自己不可能买下超市里所有的东西,因此在购买的时候,要做出选择。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看商品的价签,知道价签代表着自己要支付的钱。在选购果汁、牛奶、酸奶时。可以和宝宝比较一下瓶子的大小,瓶子越大,价签数字越小就越便宜。购买面包和蛋糕的时候,也可以在不同的时候带着宝宝去看。通常这些新鲜食物在白天价格比较贵。到夜晚打折的时候,就相对便宜了。通过比较,宝宝渐渐知道同样的商品会有不同的价格,自己在购买的时候,要选择实用的。
7、开账户存压岁钱
随着节假日的到来,很多宝宝得到了为数可观的压岁钱。爸爸妈妈可以到银行为宝宝开立一个账户,帮助宝宝把自己的压岁钱存起来。每过一年,宝宝看到自己的压岁钱随着储蓄而增长,而且还产生小小的利息。就会明白多余的钱用于储蓄,能够给自己带来小小的收益。如果家中有长辈生病,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宝宝动用自己的储蓄,为长辈购买一些营养品,给长辈送去温暖和安慰。这样,宝宝知道自己的储蓄还可以在家人遇到困难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就会明白储蓄的重要性。
8、了解财经常识
爸爸妈妈在观看电视节目、收听财经新闻时,一些诸如“金融风暴”、“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之类的词语会进入宝宝的耳朵。如果宝宝提问:“什么是金融风暴?”爸爸妈妈就可以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宝宝:“金融风暴就是有人借钱买东西,突然发现钱都被借光了,自己再也借不到钱了,东西也得归还给人家,就仿佛一场风暴,把所有东西都卷走了一样。”通过对这些社会经济现象的了解和关注,宝宝渐渐会理解越来越多的理财知识。
总之,理财教育的关键是让宝宝懂得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犹如日本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8招 让宝宝成为理财小高手
当爸妈们在恶补各种理财知识的时候,不知道您有没有将家中的重要成员——宝宝也拉入我们的兴趣小组?国外的家长历来都很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的确,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家庭理财和宝宝将来的成长都大有好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经济状况的影响。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朝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转变,家庭经济模式也由以前的固定收入模式转向了浮动式收入模式。让孩子从小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培养孩子相应的理财意识,对孩子智力、情绪、心理的发展和成熟都有益处,也能让今后的家庭消费更趋理性。
年龄不同学习任务不同
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财”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爸爸妈妈在平日的生活中,可以随机地让宝宝了解如下一些关于“财”的概念:
2岁:开始接触钱,知道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流通物。
3岁:开始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货币单位是元、角、分,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知道不同币值的货币可以购买不同量的物品,以及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数大量硬币。
8招培养理财小高手
知道了各年龄段孩子应该了解的“财”的概念,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理财观念培养的实用方法:
1、了解和熟悉钱币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带着1~2岁的宝宝去乘坐各种儿童游戏车,宝宝看到这些游戏娱乐设备时常常会激动不已,急不可耐地想要赶快乘坐。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拿出小数额的钱给宝宝,让宝宝自己去换购游戏币。当游戏币投进机器后,宝宝就能享受在唐老鸭车或米老鼠摇椅中摇来晃去的惬意感觉。通过自己用钱去换游戏币,宝宝渐渐知道生活中有钱这样一种流通物,通过给人家一些钱,就能换来乘坐游戏车的硬币,让自己享受到快乐。
2、知道钱从何而来
当宝宝渐渐明白生活中一切物品都需要用钱换来,他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往往就喜欢让爸爸妈妈到钱包里去拿钱。这时候。爸爸妈妈有必要告诉宝宝:“钱不是想有就有的,要节省着用,用完了就没有了。”宝宝会好奇,为什么钱不是想有就有的呢?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告诉宝宝:“爸爸和妈妈每天去上班,辛勤劳动,然后就能得到工资,也就是一笔钱,所以钱是通过劳动赚来的。”由此,宝宝就明白了劳动能创造财富的道理。
3、知道钱花到哪里去
宝宝明白了钱是爸爸妈妈辛勤劳动换来的,就会萌生出一种想帮爸爸妈妈省钱的念头。有的宝宝看到父母给幼儿园交钱,会很纳闷:“为什么要给幼儿园交钱呢?”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每天吃饭需要钱,老师也要生活,这是老师的工作,所以要给老师发工资。”于是,宝宝明白钱不仅可以买到商品,也可以买到服务。当自己享受别人的服务时,也是要付钱的。受到这类事情的启发,宝宝会萌生出长大想要做某某工作的愿望,因为工作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收入。而长大想要工作,从小就要好好学习本领。这些观念弄清楚了,爸爸妈妈即使不给予宝宝物质上的激励,宝宝也会懂得学习本领的重要性。渐渐形成自我激发的内在动力。
4、玩扑克换物游戏
明白了钱的基本来历和用途,平时爸爸妈妈休息在家时,也可以和宝宝玩一些钱币换物的游戏。当然,由于钱币是流通物,上面细菌较多,不宜让儿童把玩,爸爸妈妈可以使用扑克牌替代。比如用一张10可以买一条塑料鱼,一张5可以买一个苹果,看看家里的苹果、梨、小鱼等可以卖出多少钱来。宝宝可能不一定算得很清楚,但这样的游戏还是可以让宝宝理解货币换物的过程。
5、认识钱的币值
当宝宝能认识数字以后,就可以让宝宝寻找钱币上的数字了,同时让宝宝了解货币的单位:元、角、分。当宝宝想要吃一包QQ糖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1元钱,宝宝就能看到1元钱换回一包QQ糖。渐渐地,当宝宝想要一次多买几包时,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2元,让宝宝换回两包QQ糖。当家里来小客人了,需要每个小朋友一包糖时,就给宝宝一张5元纸币,这样宝宝看到这张大纸币换回了5包QQ糖。通过这样实际地使用货币,宝宝渐渐能认识各种纸币和硬币的币值。
6、了解便宜和贵
在让宝宝尝试购买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了解物品是有便宜和昂贵之分的,同时让宝宝明白,自己不可能买下超市里所有的东西,因此在购买的时候,要做出选择。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看商品的价签,知道价签代表着自己要支付的钱。在选购果汁、牛奶、酸奶时。可以和宝宝比较一下瓶子的大小,瓶子越大,价签数字越小就越便宜。购买面包和蛋糕的时候,也可以在不同的时候带着宝宝去看。通常这些新鲜食物在白天价格比较贵。到夜晚打折的时候,就相对便宜了。通过比较,宝宝渐渐知道同样的商品会有不同的价格,自己在购买的时候,要选择实用的。
7、开账户存压岁钱
随着节假日的到来,很多宝宝得到了为数可观的压岁钱。爸爸妈妈可以到银行为宝宝开立一个账户,帮助宝宝把自己的压岁钱存起来。每过一年,宝宝看到自己的压岁钱随着储蓄而增长,而且还产生小小的利息。就会明白多余的钱用于储蓄,能够给自己带来小小的收益。如果家中有长辈生病,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宝宝动用自己的储蓄,为长辈购买一些营养品,给长辈送去温暖和安慰。这样,宝宝知道自己的储蓄还可以在家人遇到困难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就会明白储蓄的重要性。
8、了解财经常识
爸爸妈妈在观看电视节目、收听财经新闻时,一些诸如“金融风暴”、“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之类的词语会进入宝宝的耳朵。如果宝宝提问:“什么是金融风暴?”爸爸妈妈就可以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宝宝:“金融风暴就是有人借钱买东西,突然发现钱都被借光了,自己再也借不到钱了,东西也得归还给人家,就仿佛一场风暴,把所有东西都卷走了一样。”通过对这些社会经济现象的了解和关注,宝宝渐渐会理解越来越多的理财知识。
总之,理财教育的关键是让宝宝懂得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犹如日本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教你5招培养高EQ宝宝
依畅销书《EQ》的作者高曼博士的说法,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教育有五步骤,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一、察觉孩子的情绪:
孩子如同成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背后有其原因,不管他们是否清楚原因何在。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明来由的生气或沮丧时,不妨停下脚步来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运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各种情绪。
二、体察情绪是与孩子亲近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一些父母试图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希望他们的情绪过去,但常发现效果不好。事实上,情绪的抒解需父母协助孩子澄清情绪、了解情绪,才不致使情绪扩大或恶化。
三、同理的倾听和确认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注意他们的身体语言,如脸部表情和姿势。别忘了,孩子也会观察父母的身体语言。因此,父母可以一种轻松但专注的态度和语气,不带质问的反应,如说:“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
四、帮助孩子以言语表明情绪:
当父母看到孩子流泪,可用同理心来反应:“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这不仅让孩子了解,而且学到描述情绪的字眼。研究显示,一个人如能以适当的言语形容情绪,可以帮助自己在神经系统上得到宽心或镇静的效果。当然,不是父母告诉孩子该如何表达情绪,它只是单纯地协助孩子发展表达情绪的语汇。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样,他们同时亦会有两种以上的混合情绪,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了解这是正常的,如说:“我知道你对参加少年棒球队选拔有点兴奋,也有点害怕。”
五、与孩子商讨解决之道: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问题,偏差的行为才是问题,这是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关键。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举例而言,父母可以如此说:“你很生气小杰拿了你的东西,如果是我也会生气,但你打他是不对的。让我们想想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
培养高情商宝宝必知6大问答
情商是一个人成长与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当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
Q1:做为家长,我们会带孩子接触世界,想让她眼界更开阔,常会带她去动物园,植物园,甚至教堂,禅院等,给她讲故事,让她多看、多听,不知这样对3岁多的孩子有没有作用,请专家老师指点,谢谢。
A:孩子开眼界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旅行,见多真的会识广。在这里我也想跟这位家长说声“谢谢”,因为您是在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孩子最终都是属于社会,所以说您在为社会培养人才,衷心的感谢您在培养孩子,教育孩子方面所做的一切。
Q2: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爱欺负人,小朋友都不理他,该怎么办?
A: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只是有的人表现得非常强烈,有的人控制得很好,几乎不表现。但是这种“攻击性”的差异来源于“攻击性的诱发”,这需要认真查找诱发的原因。是不是你的孩子经常看有暴力镜头的电视片?是不是你的孩子经常在家里挨打或受到体罚?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去欺负别人,或有破坏性行为出现。那么,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甚至是惩罚方式,其次要调整孩子的娱乐内容,最后,帮助孩子友谊重建。
Q3:请问近年来,情商在中国提的越来越多,什么是情商?情商可以培养吗?
A:情商EmotionalQuotient,简称EQ,1990年由哈佛大学的Peter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JohnMayer两位心理学家提出,其内容描述包括:同情心;表达、理解感情;控制个人脾气;独立能力;适应能力;讨人喜欢;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能力;毅力;友爱;仁慈;尊重他人。
到了1995年,美国专栏作家DanielGoleman根据两位心理学家的观念,写了本叫《EmotionnalIntelligence》的书,即情商,轰动整个美国。人们对EQ的狂热,是因为它涉及养育和教育孩子、工作、婚姻、人际关系等所有人类行为。
Q4:我班有个小朋友很内向,课间休息都一个人自愉自乐,不爱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怎样去引导呢?
A:你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不说话吗?是性格还是别的原因?我想首先老师要查明原因,老师要清楚地了解这个孩子的情绪,当他情绪不好的时候,自然不愿意说话,更不会去和小朋友玩。不过我们认为,孩子在园里不说话,应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要主动去和他说话,在和他说话的过程中,慎用激将法,不要用“成人语言”,不要用抽象词汇,不要一味教育和灌输,要和孩子做朋友,要了解孩子真正的情绪,调整孩子的状态,也可以请班上的其他孩子和他做游戏,或者记录一段你和他的对话,或者请他讲一个他最喜欢的故事,悄悄地录下来,播放给他听……只有心和心的沟通,用内心爱的语言,才能让孩子说出心声。
Q5:请问专家,幼儿的情商该如何培养呢?
A:幼儿时期是情商培养的最佳时期,这也是三岁看老的真谛,因为幼儿时期所固化的品质会伴随一生。但是幼儿情商的提高和培养与他的施教者、家庭文化、成长环境以及所接触的人群都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幼儿情商的培养不需要说教,真的需要“陪养”。建议家长读一些情商方面的书,了解情商的内涵,和孩子在情商这个领域可以共同成长。
Q6:专家您好,幼儿几岁时培养情商最适宜,有什么方法吗?
A:从孩子出生就可以培养情商,这个没有时间的界限,一旦孩子坏习惯养成之后,你再去想矫正或这时才想起情商的培养为时已晚。比如孩子做事情散漫,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不能想着孩子还小,慢就慢点吧,其实这对他以后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都会造成负面影响,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做表率作用,或者发现孩子做事情精力不集中而造成散漫时,家长应该主动去引导,陪孩子一起做,并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这样孩子就会获得做事情的思路和技能,自然孩子就能够提高效率。再比如孩子爱发脾气,我想这很大程度是受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没有耐心,爱发脾气,孩子就会模仿着去做。所以要矫正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或性格,首先要矫正我们自己。
0-3岁宝宝的情商培养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0-3岁宝宝的情商培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为。”众所周知,影响儿童成长及成熟的两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儿童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习惯等。由此看来,“情商”涵盖了非智力因素中的大部分要素。
0~3岁婴幼儿的情商培养目标
自信心、好奇心、独立性、专注力、规则感、情绪控制的能力、适应性、同理心、合作与沟通是0~3岁婴幼儿情商培养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随着未来社会的多元化和融合度日益提高,较高的情商将有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现在大多数家长过多地重视孩子的智商发展,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发展,其实早期的情商教育尤为重要,也就是心理上的一种塑造,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那么他智商再高,也很难取得成就。而情商应该从小培养。反之情商高的孩子会有很好的自我认知,积极探索,从探索中建立自信心,对自我情绪的控制,抗挫折能力,喜欢与人交往,愿意分享、合作,为日后成功做准备。婴幼儿早期情商的发展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联,父母的教养方式又与父母是怎样正确辨识自己孩子的自身气质有关联,只有正确建立亲子依恋关系才能正确辨识自己孩子的自身气质。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来自于失败,宝宝第1000次摔倒了,你要相信他第1001次肯定能站起来。忽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而只认为在物质上尽量满足他的吃喝玩乐是最最失败的父母。对于宝宝表现出的积极健康的言行,一定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孩子走路摔倒了,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然后给他鼓励和表扬。千万不要第一反应就去拉他。孩子自己要吃饭,开始饭粒撒得到处都是,要鼓励他及培养他的独立性,教他使用勺子的技巧,掌握后表扬他,千万不要骂他,或者剥夺他自己吃饭的权利。
培养良好的性格非常重要
不论听懂与否,天天对孩子回家说你好,睡前说晚安,长期坚持,必然会给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情感交流。对危险举动或者不听话,要理解和引导,千万不要吓唬孩子和打骂。不小心擦破皮流一点血父母不要表现紧张(教育爷爷奶奶也要这样非常重要),鼓励他爬起来,告诉他涂一点药水就好了,以后多注意就行。有意识培养礼貌习惯待人接物,关心尊重别人的习惯,指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衣着整洁,让他学习收拾家务,整理玩具培养规则感。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宝宝成长的重要外部条件。
培养宝宝情商的6个手段
情商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的商数。与智商相比,情商的遗传成分要少很多,主要是后天形成的。这就意味着,无论你的孩子天赋如何,都可以从幼儿起进行培养,帮助他创造成功人生。
1、爸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家长自己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有可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
爸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3、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爸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诉、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
4、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家里来了客人,爸妈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孩子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爸妈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方法。使孩子增长见识,从而,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变得落落大方。
5.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爸妈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孩子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6.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互相信。
培养“出色宝宝”10个秘籍
假期的余热还没有完全褪去,新的学期即将来到,同学们在回学校之前都需要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养“出色宝宝”10个秘籍”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不要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许多家长都会觉得宝宝的奶声奶气很好玩,用宝宝说话的方法和他/她说话,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宝宝发音和语言发育,反而会让他把错误的发音认为是正确的,将来也不易纠正。比如把“吃”说成“气”。
2、好宝宝夸出来
不要吝啬对宝宝的表扬,但要注意表扬的事情要具体,不要泛泛地表扬。比如宝宝今天饭吃得好,就要说:“宝宝今天饭吃得真快!妈妈真喜欢啊!”诸如此类的,而不是光说“宝宝是个好宝宝”,这样做有助于强化宝宝的好习惯好行为,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对了。但是也不能只夸奖而不批评。
3、不要当着孩子和客人面前批评孩子
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在客人面前总说:“我家宝宝一点不乖!”“我家宝宝没你们聪明!”,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批评宝宝也要单独和宝宝说,并且就事论事,而不是乱翻老账。
4、培养宝宝良好的秩序感
家里的东西不要乱堆乱放,宝宝的玩具衣物最好用整理箱分别放好,大一点的宝宝在玩好玩具后,妈妈应该鼓励宝宝自己把玩具收好,可以在整理箱上贴上标签,画上图案告诉宝宝,这个应该放什么。
5、不要阻止宝宝的探索精神
宝宝在一个阶段会喜欢摔东西,或者乱翻东西,那不是宝宝调皮,而是宝宝在用自己的手探索世界哪。他想知道东西掉下去会怎么样,会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妈妈不要粗暴的阻止宝宝,有条件的话应该鼓励宝宝的这种行为(有危险的除外)。
6、鼓励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宝宝开始抢调羹的时候,在他开始扒小碗的时候,就应该给宝宝条件,让他自己去尝试吃饭,哪怕他把饭撒得一地。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做的不好就由妈妈代劳,一来不利用培养宝宝的自立能力,二来过了这个阶段,你再想让他学,他也不愿意学了。关于这点,妈妈要做好在后面收拾的准备,那可比自己干累多了,特别是赶时间的妈妈要注意哦!
7、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宝宝说话
要和宝宝建立良好平等的关系,就不要总用权威命令的口气和宝宝说话。比如,让宝宝拿双筷子,说:“宝宝,请帮妈妈拿双筷子来好吗?”是不是比“去,给妈妈拿双筷子来!”好多了哪?宝宝拿来以后,不要忘了说“谢谢,宝宝真能干!”
8、培养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妈妈多带宝宝出门,注意让宝宝和碰到的邻居或熟人打招呼,如果宝宝比较害羞胆小,妈妈可以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以身作则,再让宝宝学习模仿。鼓励宝宝和陌生人说话,回答别人的问题,宝宝有了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这里也要注意安全问题,这点我也比较困惑)。
9、鼓励宝宝和同龄人玩耍
宝宝在和同龄人玩耍时,可以学到许多与人相处的技巧,学会分享和关心。所以多让宝宝出去和同龄人玩耍或者邀请宝宝的朋友们到家里来,在孩子们闹纠纷的时候,尽量让他们学着自己处理,大人不要过多干涉。当宝宝想要别人的玩具时,可以鼓励宝宝用自己喜欢的玩具去交换,当宝宝的玩具被抢走时,鼓励宝宝们一起玩某个喜欢的玩具或者轮流玩,培养宝宝宽容和博爱的精神,而不是当个小吝啬鬼。
10、培养宝宝的性别意识
1岁开始宝宝可能就渐渐有了性别意识,注意不要“性别错位”,不要把男宝宝打扮成女孩子的样子,穿女孩子衣服,玩女孩子的玩具,反之亦然,否则成年后可能引起心理障碍。还要注意妈妈在男宝宝面前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