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童话故事里有奶奶

2020-08-18 什么童话故事里有奶奶 放降落伞的童话故事 请谈谈童话故事的特点

奶奶,请放放手。

记得刚上小班时,他的体重和身高都比同年龄的孩子重和高,在班中年纪也算大的,本以为大一点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强,可第一天来上学时,奶奶怎么也不肯回去,而孩子更是哭着闹着不肯放,最后在老师“严肃”的劝说下,奶奶只好回家。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孩子什么也不会(家访时我们没有见到孩子,只知道家里很宠),问他只是会点头摇头,小便要老师把尿,一不小心就湿透全身,吃饭更成问题,喂他嘴巴都不张,伸手“啪”全部倒在老师身上。原来,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很多还不会说,学会自己走路才两个多月,以前进出全部由爷爷奶奶背、抱着,不舍得让孩子累着。

就这样,三年来,他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学会自己吃饭、独自上厕所、自己穿衣服、做手工、念儿歌等。看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提高,我们都很高兴,但问题还很多,孩子至今没有学会和人交往,每一次小朋友在游戏中不小心碰到或弄坏他的东西,他就会放声大哭,第二天,奶奶就会来“反梢”(土话),一次、两次~~~~~弄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交朋友,每一次活动都是我们好说歹说,甚至命令,才会有个别孩子极不情愿地与他拉手做游戏,问问为什么,都说怕他奶奶要找他们“谈话”。

这样的情况,奶奶也有所察觉,每一次我们沟通后似乎有点好转,但过后奶奶又冲在了前面,连晨间来园的问好都给奶奶“承包”了,更别提其他的了。如今,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将要面对更多的孩子、更多复杂的事情,我真想对奶奶大声地说“奶奶,请放放手,他会走好。”WWw.zJ09.COM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宝宝入园后家长该放手就放手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作为学生的们也要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入学准备的知识吧!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入园后家长该放手就放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宝宝长大了,到了入园的年龄,证明家长到了放手的时候,家长若是过分的限制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的这个家长是怎样对待教育孩子的。

晚上,我正在喝水,小家伙就急着要睡觉了。“妈妈,我在床上等你。”、“自己可以吗?”、“我会的。”长本事了啊。悄悄地站在门口观望。小家伙认真地脱了鞋,爬上床,脱衣服,进被窝,没有一点点拖拉,很专注很认真;反而比我在身边表现得好。“真是很好啊。”我进去后给了他一个表扬。孩子对着我开心地笑了,又得意又骄傲:“妈妈,我自己睡觉了,不用妈妈帮了。”

其实以前,我对孩子什么都不能放手。我也看了很多育儿的书,听了很多故事,知道这样不对,应该要锻炼孩子。可是,吃饭洒一地,喝水弄一身;让收个玩具吧,全捅到沙发底下去了。弄得我脑袋都大了,还不如我自己干,免得还要收拾。

开学半个月召开家长会,真是受益匪浅。老师很了解家长不放心的心理,先是放了一段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录像。家长们都惊呼孩子的变化和进步;接着是告诉家长教学计划,其中生活能力包括自己吃饭,饭后把餐具放到规定的地方;自己喝水,水杯放在固定的位置;自己上厕所;自己上床入睡;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成入帮助等等。最后,希望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学,周末不要过于溺爱包办,以免孩子产生“星期一情绪”……哎,说得我脸都红了。

去年,我把2岁3个月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从此不得不放开我的手。虽然,孩子会用勺子吃饭,会用杯子喝水,甚至会自己脱鞋子爬上他的小床;可我还是担心,每次去接孩子,部忍不住要问老师。老师总是说,“不错啊,有的时候吃饭还会得第一呢。”我惊讶的同时,甚至有些怀疑老师的话是不是有水分。尽管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周末的两天,我还是忍不住要插手孩子的事。

自从我的手和我的心郡彻底放开后,孩子的进步真是突飞猛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每当孩子自己做好一件事:我都会夸张地竖起大拇指对他说“宝宝你真棒!”孩子做不好的时候,我会鼓励他:“咱们再来一遍吧。”孩子连续几次都不成功,准备放弃时,我会告诉他:“和妈妈一起做好吗?”孩子经常会骄傲地对我说:“妈妈,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时候简直就是瞎捣乱。有一天,和妈妈就这个事发起了牢骚:“都说让小孩子自己动手,好多时候还要我重新干,真是费时又费力。”妈妈笑了:“你以为呢?我以前还偷偷把你们姐妹俩洗过的衣服重新洗一遍呢。”“真的呀?那你为什么不指出来,还自己重新洗。”妈妈一点我的鼻尖:“你以为我没说啊!不过想想你们那时只有十几岁。我就一边教你们干,一边帮你们干。现在,你们不是都很能干了。小孩子嘛,哪能一开始就干得很好。”是啊,妈妈说得太对了。做父母的,不能因为孩子刚开始干得不好就剥夺了他们练习的机会。反而,应该给孩子创造锻炼的环境,给他正确的指导和热情的鼓励。

当宝宝长大了以后,就需要一定的独立的空间,因为他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事事都依靠爸爸妈妈的小孩子了,我们应该对孩子充满信心,让孩子可以好好的去锻炼体验生活,感受美好的生活。

奶奶,狼要吃你


南南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她跟着奶奶上幼儿园。从小奶奶就教育她不许说谎,经常给她讲“狼来了”的故事。上了幼儿园,南南的老师也教育小朋友不要撒谎,也讲了“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从此深深地刻在了南南的心里。她认为说谎的孩子会被狼吃掉,因此在她的观念中是不允许存在说谎行为的。

南南非常想念爸爸妈妈,她经常问奶奶什么时候妈妈回家,奶奶说:“只要你好好学习,能背出30首唐诗,妈妈就会回来看你。”南南认真地记下了奶奶的话,每天下午放学,她都会要求爷爷给她讲唐诗。有目的的学习总是效率很高,不久南南就很流利地背出30首诗了,她整天追问妈妈何时回家,奶奶只好说,过一段时间就来了。南南打电话问妈妈:“为什么我背出30首诗了你还不回家?”妈妈很惊讶,说自己不知道有这回事,奶奶连忙解释道:“她天天追问你们回家的日期,我没办法,就随口说了这么一句,没想到南南居然放在心上了。”南南一听,大声哭了起来:“奶奶你说谎了,狼要吃你,狼要吃你。”妈妈听了南南的学习历程,心中难忍思念的心情,也为了实践奶奶的诺言,就请假回来看南南,南南高兴之余也“赦免”了奶奶,不让狼吃她了。

从南南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童真的可贵,孩子是一张白纸,要在这张白纸上描绘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父母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你的一言一行都会从孩子的身上得到反馈。一些父母不注意在孩子面前检点自己的行为,在与人交往时随意作出承诺又不予以实践,这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说谎不要紧,不是大事的心理,他会不自觉地向你学习,并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运用这一套方法。一叶而知秋,从一点小事就可以反应出一个孩子的教养,所以父母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放手和关注 缺一不可


专心陪他玩

有时候,宝宝会盛情邀请你加入他的行列。“妈妈,和我一起画画吧!”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就接受宝宝的邀请吧,这会令宝宝非常开心。

不过要注意,跟宝宝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噢,小宝贝很容易察觉你是在认真陪他玩还是在“敷衍”他。如果他发现你很专心,他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是有价值的,我值得妈妈关注。如果让他发现你不是那么用心,他可不是好糊弄的,他会大叫甚至会生气。即使有的宝宝当时不抗议,可是他以后就不会再邀请你了,甚至他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不是不可爱呢,为什么妈妈不喜欢跟我玩?

鼓励他和人打交道

陌生人会给宝宝带来不安全感,当身边出现陌生人的时候,宝宝就会停止探索,跑回到你身边。这时候你可以随意地与“陌生人”交谈,打消宝宝的顾虑。看到你的态度,宝宝会逐渐放松下来。这时可以让宝宝试着跟他眼中的“陌生人”玩耍,慢慢地,宝宝就能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了。

累了安抚他

宝宝玩了很长时间,感到累了,或者害怕、不舒服,他们就不再对探索感兴趣了。这时候宝宝需要你的安慰和亲近,你要及时结束宝宝的探索,让他回到你的身边,和你亲昵一会儿。宝宝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安抚,他才能积蓄力量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放手和关注:缺一不可

有些妈妈对宝宝保护过度,不敢放手让他去探索,宝宝走到哪儿跟到哪儿,或者干脆把宝宝揽到自己怀里。这样会使宝宝变得“缠人”,不利于宝宝自主性的发展。

而另外一些妈妈,认识到了让宝宝独立的重要性,很放心地让宝宝去探索,却忽视了在宝宝探索的过程中对宝宝情感的照料。这样宝宝可能会只关注玩具,不再关心妈妈了,这不利于宝宝以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所以,妈妈既要鼓励宝宝自己去探索,同时又要时时关注宝宝的各种心理需求,做到放开手,牵着心,做宝宝精神上的玩伴,这样他才能身心健康地发展。

家长,你何时能放开孩子的手


吃橘子家长剥皮、上学书包由家长背、参加课外培训由家长陪……这种“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的现象像流行病一样在很多家庭蔓延。在南京市一家以青少年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大型社会办学点现场,有的孩子上课4次后竟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教室。

记者在现场做了统计,约90%的学生由家长护送到教学区门口,有的孩子甚至有多位家长护送;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自己背着书包的只有60%;在教学区门口,绝大多数家长能配合管理人员,让孩子自己走进教学区、走向教室,但是不听劝阻、强行闯关的家长大有人在。一位中年男子不顾管理人员苦口婆心的劝告,带着自己上三年级的女儿冲过门岗,负责管理的老先生追上去希望他停下来,可该男子竟说“小孩弄不清教室在哪儿”。不少家长编出种种理由,帮孩子背着书包送到教室。上课铃响过后,还有家长和学生陆续赶来,部分迟到的学生仍是不急不慢,家长却听之任之,当管理人员催促学生快点时,家长却说:“这孩子早晨起不来。”

让人担忧的是,家庭过度溺爱、家长过分包办、孩子缺乏锻炼,长此以往,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提高?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从小接受应有的锻炼,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自己处理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学会放手 孩子进步猛快


晚上,我正在喝水,小家伙就急着要睡觉了。“妈妈,我在床上等你。”“自己可以吗?”“我会的。”长本事了啊。悄悄地站在门口观望。小家伙认真地脱了鞋,爬上床,脱衣服,进被窝,没有一点点拖拉,很专注很认真;反而比我在身边表现得好。

“真是很好啊。”我进去后给了他一个表扬。孩子对着我开心地笑了,又得意又骄傲:“妈妈,我自己睡觉了,不用妈妈帮了。”

其实以前,我对孩子什么都不能放手。我也看了很多育儿的书,听了很多故事,知道这样不对,应该要锻炼孩子。可是,吃饭洒一地,喝水弄一身;让收个玩具吧,全捅到沙发底下去了。弄得我脑袋都大了,还不如我自己干,免得还要收拾。

去年,我把2岁3个月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从此不得不放开我的手。虽然,孩子会用勺子吃饭,会用杯子喝水,甚至会自己脱鞋子爬上他的小床;可我还是担心,每次去接孩子,部忍不住要问老师。老师总是说,“不错啊,有的时候吃饭还会得第一呢。”我惊讶的同时,甚至有些怀疑老师的话是不是有水分。尽管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周末的两天,我还是忍不住要插手孩子的事。

开学半个月召开家长会,真是受益匪浅。老师很了解家长不放心的心理,先是放了一段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录像。家长们都惊呼孩子的变化和进步;接着是告诉家长教学计划,其中生活能力包括自己吃饭,饭后把餐具放到规定的地方;自己喝水,水杯放在固定的位置;自己上厕所;自己上床入睡;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成入帮助等等。最后,希望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学,周末不要过于溺爱包办,以免孩子产生“星期一情绪”……哎,说得我脸都红了。

虽然在幼儿园受到了教育,可真的放手给孩子干的时候,我又总是觉得孩子做得不好,有的时候简直就是瞎捣乱。有一天,和妈妈就这个事发起了牢骚:“都说让小孩子自己动手,好多时候还要我重新干,真是费时又费力。

妈妈笑了:“你以为呢?我以前还偷偷把你们姐妹俩洗过的衣服重新洗一遍呢。”“真的呀?那你为什么不指出来,还自己重新洗。”妈妈一点我的鼻尖:“你以为我没说啊!不过想想你们那时只有十几岁。我就一边教你们干,一边帮你们干。现在,你们不是都很能干了。小孩子嘛,哪能一开始就干得很好。”是啊,妈妈说得太对了。做父母的,不能因为孩子刚开始干得不好就剥夺了他们练习的机会。反而,应该给孩子创造锻炼的环境,给他正确的指导和热情的鼓励。

自从我的手和我的心郡彻底放开后,孩子的进步真是突飞猛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每当孩子自己做好一件事:我都会夸张地竖起大拇指对他说“宝宝你真棒!”孩子做不好的时候,我会鼓励他:“咱们再来一遍吧。”孩子连续几次都不成功,准备放弃时,我会告诉他:“和妈妈一起做好吗?”孩子经常会骄傲地对我说:“妈妈,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跟我之前一样有顾虑的家长们,也请放开你们的手吧!相信孩子!

接宝宝放学,请延迟5分钟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接宝宝放学,请延迟5分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接派

早接是了解和安慰孩子

宇宇妈:我家的孩子都是早早去接的。不论是我去接还是姥姥去接,都是早早地在门口等着,一开门第一个冲进去,趴在门上看看孩子在教室里干什么呢,是不是玩得很开心。

尽管现在孩子很愿意去幼儿园了,我们还是希望看见孩子在幼儿园有哪些活动,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哈哈。我觉得这是每个家长关心的。

我觉得早点接对孩子心理上是个安慰,他会觉得家长很关心他,我们班有的孩子就怕家长不来接,怕家长忘了,孩子心里想的跟我们大人想的不一样。再说,有条件的话,早点接也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大家都高兴。对吧?

早接是因为孩子的期盼

黄先生:很多时侯,当天晚上儿子就问,“明天几点去接我”,从他的话里面可以看出,孩子在玩了一天后,他想最急于见到的肯定是爸爸妈妈,尤其是见到其他小朋友都让爸爸妈妈接走了,他的心里更是有一种期盼心理。为了不让孩子着急地等待,我或者孩子妈妈都尽量早点等在门外,一开门都急着往教室跑,从门外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期盼着,如果看见了家长,每一个孩子都在欢喜跳跃,孩子的心理就是这样,生怕家长不要他们了。

专家建议:宁等三分钟,不抢一秒钟

假如老师是在5∶30下班的,那么小朋友一般在5∶30之前就全都接走了。在接走前的那段时间,老师会一直陪着小朋友玩玩具、看看书……家长们不用担心。

至于有的孩子必须要求自己的爸爸妈妈第一个冲到班里去,那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大家在门口挤来挤去,挤到孩子怎么办?而且门口的家长太多了,老师就很难看清楚哪个家长来接了。千万不要抢这几分钟的时间。

晚接派

晚接是想让孩子多玩一会

皮皮妈:刚入园时皮皮也天天说:“妈妈你早点儿来接我!”但是近来她已经完全适应并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她也不再叮嘱我关于早点接她的事了。我来接她的时间也从一开始的一分钟都不能等变到现在的晚些了,每次去的时候还都看见她正和几个被晚接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好,有时也帮老师搬搬椅子什么的。

晚接是为了避免拥挤和嘈杂

吴女士:实在是享受不了刚放学时教室门口嘈杂鼎沸的声音和异常拥挤的场面。所以索性晚些了。一开始也会担心孩子会不会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了而哭泣,可是没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孩子适应得很好。而且晚去些还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向老师了解一下她的情况,也不错呢!

专家建议:晚接尚可,但把握好“度”

可能因为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家长不能按时接孩子回家,但这一定不要成为一种习惯。长期过晚接孩子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尤其是其它小朋友都被接走的时候。另外,幼儿园老师每天的工作是安排有序的,您经常的迟到会给生活老师带来一些重复工作,影响后面诸多环节工作的展开。

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潜力


假期时光匆匆走过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年,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我们开学后身心健康并且顺利地适应这个变化,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潜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天赋

“任何一个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如是说。她先在莫斯科市内一家私立学校进行研究,从一年级和二年级共抽取30名学生,对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智力进行了测试,所取得的结果使她大吃一惊。

结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要高出40%!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

不过潜力归潜力,这些由奶奶带大的宝贝孙子的智力可不怎么样,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低10%。这可不意味着他们比后者笨,而是说明他们学习起来要困难一些,比较难适应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

这两个结果都还需要作进一步验证。说不定在学生都来自收入不高家庭的一般学校里情况又有所不同?为了探索真理,季霍米罗娃又到市郊去随便找了一所中学进行调查。

参加这次试验的有180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奶奶和父母。结果又如何呢?奶奶照看大的那些孩子就创造能力又一次高出同龄人28%。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退休老人是怎样赋予孙子们天赋的呢?

“纵容”出创造力

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认为这是教育方法问题。因为调查表明:奶奶们比父母更经常夸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空间,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干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恰恰是这种“纵容”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动辄惩罚的严厉教育方法却恰恰相反,这种教育方法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就算这样吧,那智力高低又算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奶奶们真的使孙子的智力变低下了?谢天谢地,绝不是这么回事。在莫斯科郊外的这所中学里,由“奶奶”和“父母”所大的孩子都表现出相当的智力水平。可有意思的是,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一个平平常常的奶奶所坚持的“软性”教育法对智力无补,但在父母的调教下智力却相当“发达”。他们的严要求,他们的监督,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长进都能起到一种催化作用。不过也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孩子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有关,同后天教育相比占去61%的比重。而且,即使孩子的智力不算高,也还是可以补救的,关键是不能让孩子的脑力劳动放任自流,应该给它指出方向。比如说已经得到证实,过多的独立行动和对信息毫无选择的接受都有损智力:当孩子整天盯着电视屏幕,他们的大脑便不再工作,信息也就变成类似口香糖等供咀嚼的东西,已经不是精神食粮。很有必要帮孩子安排好自由时间和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精选。

只是不能矫枉过正。因为最好的教育方法也都有它们的两面性,一方面能提高智力,另一方面是对一个人的天赋和个性萌芽的肆意践踏。

别强迫奶奶改变带孩子的态度

所以说,孩子尽管放心大胆地交给奶奶去看管,就由他们去溺爱好了,这让孩子在受到父母粗暴对待的同时也能找到些许平衡。可如果家里要没有奶奶呢?那就只有自己也当当奶奶,有时候也用用“软性”教育方法。至于那些认为奶奶的“放任自流”完全毁了孩子的父母,建议他们尽管忙也别不管孩子的教育。

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小组的活动,给他们买一些一定得看的书,为他们想出一些应尽的义务,带他们到博物馆去走走。季霍米罗娃还警告说:完全没有必要去改变奶奶对孙子的态度,因为正是她们在对孩子的天赋施加51%的影响。

什么童话故事里有奶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