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胎儿进行胎教
2020-07-03 如何对胎儿进行胎教 幼儿能力培养 入学能力准备如何使胎儿具有惊人的能力。
音乐是最好的胎教,音乐通过母体的神经系统传递到胎儿未成熟的大脑,对其发育成熟起到良性的效应。这些良性的刺激可以长期地保存在胎儿大脑的某个功能区,等孩子长大后,遇到合适的机遇,惊人的才能就会发挥出来。在胎儿的几种感觉器官中,最为发达的就是听觉系统了,受孕后19周胎儿就具备了听力,到第28周时胎儿的传音系统已发育完成,胎儿已能感受声音刺激,并做出反应。母亲自身的心跳声、血流声、肠蠕动声及轻柔的说话声,都是胎儿最初的听觉对象,胎儿能听到并分辨传入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能进行“学习”,形成“记忆”,影响出生后的发育和行为。胎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悠扬的声音胎儿愉快地听,吵闹的声音胎儿不爱听,猛烈的声音则会吓胎儿一跳,连母亲的喷嚏声也会让胎儿大吃一惊。音乐胎教就是利用胎儿敏锐的听觉,给予胎儿良好而和谐的声音刺激,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音乐的直接熏陶,使胎儿大脑得到充分有效的信息刺激,提升以后在时间与空间推理、注意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大脑的功能。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唯一能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就是通过声音。有益的音乐旋律,通过系统、周期性的刺激,能促进宝宝大脑发育更充分,神经网络更丰富,所以未来的情商、智商和体质都优于一般孩子。
音乐在整个孕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胎教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宝宝,还有准妈妈自身。孕期使用科学的音乐疏导方法,能帮助孕妇减轻妊娠反应,音乐能调节孕妇的心理情绪和生理机能,使她精神放松,情绪愉快,心脏血管、消化器官乃至内分泌均处于正常状态,从而有利于胎儿的发育。产前我们还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来减缓分娩前的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分娩中可以用音乐来减缓分娩疼痛,产后可以用音乐帮助产妇更好地睡眠和催乳,同时促进亲子关系。整个围产期我们都可以借助科学的音乐疏导方法帮助孕妇轻松而愉快地度过。神奇的音乐,有人说是无字的诗,有人说是另外一种语言。不管如何,美妙的音乐确实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心智的启迪。
所以,我们提倡音乐胎教,并不是提倡培养天才,而是培养幸福快乐的孩子!母亲的素质决定民族的未来,让我们的孕妈妈都来进行音乐胎教!
精选阅读
胎儿都具有哪些令人惊奇的能力
说起胎教,有人很轻易地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东西,认为胎儿在母体内什么感觉也没有,就连产科医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认为刚出生的孩子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见。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特殊检查记录设备仪器的发展,如B型超声扫描仪、胎心监护仪、胎儿镜的发展,使原先一无所知的有关胎儿的感知觉问题、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和受刺激后胎儿心跳和呼吸与胎动的变化,乃至胎儿在子宫内喝羊水、撒尿与吃手的动作,都被观察并记录下桌了。
尤其有趣的是近几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所属的北京人民医院、北大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合作,用各种仪器设备实验,观察记录到胎儿可以听到外面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且在吵闹声音的刺激下胎儿心跳加快,胎动增强,甚至生气地踢腿;在轻柔舒缓的音乐下又由烦躁转为安静,胎心由原先的增快而渐渐减缓到原先安静状态下的胎心率上来,胎动也由受吵闹时的增强而减弱下来,直至安详地入睡。所有的这些实验结论,和近年来日本的夏山英一先生及小林登先生的同类实验的报告相同。夏山英一是日本京都府绫部的妇产科医生,十几年来他就一直用25000赫兹的超声波电子扫描器观察胎儿的活动。其中有两组胎儿图像给人以很大启示。一组是一位孕妇每个月都来夏山医生这里,利用超声波同胎儿见面并因此产生了乐趣,当她怀孕17周的一次“B超”检查时,护士谎说“羊水破了”,这位母亲惊慌失措地哭起来,并说:“不,不,连胎儿的脸都见过了,名字也起好了,可别让他流掉……医生,请您想想办法吧!”医生花费很长时间劝说她,告诉她“这是假羊水,没关系……”在这期间,医生一直用仪器监视胎儿的动静。从影像来看,胎儿活动发生了戏剧般的变化。开始时,胎动较缓慢,接着是吃惊般的动作,后来动作越来越强,头部、胸部和腹部抽动并出现了轻微的痉挛,最后胎儿全身抽搐起来。
另一组也是母亲哭泣时胎儿的图像。不过这位母亲是因为高兴而哭泣的。她是一位37岁的妇女,一直想要孩子,经过10年好不容易怀了孕。当她利用超声波装置第一次看到胎儿活动时,母亲激动地哭泣起来,脉搏逐渐加速。随之,胎儿的脉搏也逐渐加速,但没有引起胎动增强,更没有出现痉挛或抽搐,胎动一直是比较舒缓的大动作。
4个月末或5个月的胎儿不仅有了听力,能对传入子宫内的各种声音产生感觉和其他反应,而且对视觉刺激或触觉刺激也有灵敏的反应。几年前,日本的小林登教授用强光照孕妇的腹部,发现胎儿闭眼。近几年间,北京人民医院和北医大第一医院联合实验,发现当摄影灯突然打开发出强光透过躺着的孕妇腹壁进入子宫内后,胎儿马上活动起来,要等几分钟的适应,胎动才减弱下来。为了避免因强光的热效应刺激孕妇腹部而引起的胎儿反应,北京天坛医院产科主任宋维炳教授等人,在实验中把白炽灯泡浸入装水的玻璃槽内,光线透过装水的玻璃照在孕妇腹壁上,然后光线再透入子宫内,同样发现因受光线突然照射,引起了胎动增强。
胎儿对触觉的刺激也有灵敏的反应。对人工流产的研究发现,2令月的胎儿即可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胎龄4—5个月时,触及他的上唇或舌头,就产生嘴的开闭活动,好像是吮啜的样子。用胎儿镜观察还发现,如果用一根小棍触碰胎儿的手心,他的手会握紧手指,碰他的足底,他的脚趾可动,膝和髋还可弯曲。
国内外的实验报告均说明,胎龄在4或5个月以上的正常胎儿已经具备了人的一些感觉能力,特别是听觉、视觉与触觉已经初步建立。1989年,英国一个叫洛卡亚的胎儿,仅仅5个半月的胎龄,由母亲贝丽夫人早产出来。经过温箱、换气机、输液等各种护养而存活下来,在1989年的圣诞节由贝丽夫人抱了出来和亲友们见面。这样,从前属于一无所知的胎儿能力范畴内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被人们发现并得到正确的认识。
胎教能使胎儿有感知和学习能力
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一个年轻父母的共同心愿,因此胎教就变得重要起来,一般医生会建议准妈妈保持良好的习惯进行正确的胎教,胎教有助于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等的发育,关于胎教的知识有哪些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胎教能使胎儿有感知和学习能力”,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胎宝宝处在一个混沌的黑暗中,整天处于沉睡状态,对奇异的大干世界一无所知。果真是这样吗?不,众多的实验和观察证实这一认识不正确,其实,胎宝宝也具有一些能力,胎宝宝除了有听觉能力之外,还具有感知和学习的能力;胎宝宝除了听力之外,在怀孕10周左右就已形成压觉、触觉等感受器,并开始具有各自的功能,因而还具有触觉、情感、领悟和记忆的能力。这一切都足以说明,胎宝宝在“宫中”已有感知和学习的才能。
胎宝宝能分辨母亲的心跳声。有学者研究发现,当一个新生宝宝大哭时,如果立即播放预先录制好的妈妈的心跳声,小宝贝便会立即停止哭闹,变得异常安宁。
处于母体的子宫中的胎宝宝竟然也能进行“思考”,作出“决定”。成人进行思考并决定作出某一动作时,通常心跳频率会略微增加。用摄像仪观察腹中胎宝宝,发现胎动发生前6~10秒钟,胎宝宝的心跳频率明显增加。这种现象在胎龄6个月起便 能观察到,说明此时胎宝宝大脑已发育到能够进行思考的程度。
胎宝宝不但有听觉、感知、记忆能力,还具备一定程度的思考和决定能力。为此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做些有利于胎宝宝大脑发育的工作。从而使胎宝宝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受到良好的早期训练,以促进宝宝先天智力素质或者说潜在能力更好地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