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父母的童话故事

2020-05-03 爱父母的童话故事 关于父母的童话故事 爱睡觉的童话故事

父母切忌"居高临下的爱"。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切忌"居高临下的爱"”,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儿子的动手能力差,除了穿衣吃饭,其他事都是我帮着办。我平时很关注时装与汽车,对买衣服非常在行,绝不只是个砍价机器。别看我是个老爷们,老婆和儿子穿的用的大部分是我买来的,价格便宜实惠,还有品味。

老婆每年参加同学会,都特露脸,那是因为有我这个行家把关啊,要没我,哈哈,老婆这个黄脸婆早把别人“恶心”倒一大片的。

我想给儿子添件衣服,就带着他去儿童服装城晃悠,转了几圈,也没拿定主意买哪件,可能是货品太多挑花了眼吧。突然,儿子指着一件衣服说:“爸爸,我要这件衣服。”儿子说的是件两面都能穿的衣服,正面的图案是喜羊羊,里面是灰太狼。衣服做工不错,价格也不贵,我没多想买了下来。

回来的路上,儿子说要穿上衣服试试,我最懂儿子,他是看到路边有几个小朋友,想显摆一下啊。儿子把衣服翻过来,想把灰太狼穿在外面。虽然衣服是两面的,但灰太狼这面设计的衣兜与纹饰都不太好看,我说:“要不把喜羊羊穿外面吧,多可爱啊。”儿子不同意,非要把灰太狼穿外面,我说:“你还不相信你爸爸的眼光啊?你妈那么口罗嗦,但穿衣这方面她都听我的。听我的没错,把喜羊羊穿外面吧,好看。在学校或外面,穿喜羊羊,回到家再穿灰太狼,因为你是狼啊,我和你妈都是羊羔,都怕你。”

儿子有些急了,一扭头,说:“没意思,不穿了。”小家伙生气了,我再说什么也白搭了。

回到家,我和老婆说起这件事,老婆说:“你对穿衣在行,也只能给我们提意见啊,不能强迫孩子。艺术家当不了品味审判官。”

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位母亲带着小孩买衣服,那衣服也是两面的,正面是红色,里面是绿色。母女俩也为了穿哪面说了一大通,结论是孩子高高兴兴把衣服穿在身,母亲也露出满意的表情。原来,母女俩的意见不一,但她们的谈话始终是站在平等的角度,母亲只是把两种颜色的好处与代表意义说了,并没有下结论强制孩子接受。

同样是爱,居高临下的爱,与平等尊重的爱,营养绝对不一样。

(李金鹏)

延伸阅读

切忌:这些育儿“高频率语句”


生活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可令很多父母感到困惑的是:太多时候是频繁地进行“沟”,但实际效果却往往是没“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一些雷区,家长千万莫踩,孩子最怕听到的九类话,家长一定要知道。

※指责的话

“傻瓜、没用的东西。”简直是个废物

“你简直是个废物。”告诉孩子:你不笨。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压

※夸大的话

“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揪住孩子的小错不放,上纲上线,这样的做法要不得,只会让孩子反感。

※挖苦讽刺的话:

“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生个小狗还能摇尾巴,做个叉烧还能吃,生你有啥用啊!”

“别的本事没有,玩起来可以当世界冠军!”

虽然有些孩子的确调皮捣蛋,不服管,但是家长要注意言辞,切莫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心灵十分脆弱,您的一句话可能会对他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威胁恐吓的话

“读书有什么用?读死书!越读越差劲!将来你走上社会就死定了!”

我告诉你,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残酷,由不得你怎样去看它!

※专制武断的话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给孩子争辩的权力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不要耍父亲的威风,恐惧并不代表信服,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放任自流的话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面子至上的话

“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允许孩子犯“错”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每天进步一点就可以了,而不是凭空给孩子制造压力,让幸福的童年变得喘不过气来。

※贿赂讨好的话

“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小祖宗,你要是能考高分,我都愿给你下跪!”

物质刺激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物质功利,但这绝不能成为孩子长久的学习动力。过分讨好孩子了,只会让家长权威丧失,长此以往,孩子将不会把大人的话放在心上,孩子会更加不服管。

※攀比的话

“你看人家XXX……”

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不可以用一把标尺衡量。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言语,正面积极的去教育孩子。

小编点评: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父母分居,怎样对孩子说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分居,怎样对孩子说”,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友:我的小女孩4岁多了,天真、聪明又敏感。我在照顾她的生活的同时,特别关心她的心理健康,平时对于她的提问,我总是有问必答,可是我一直担心一个问题:如何向她解释我和她父亲现在的关系?

由于我们相处不够融,长期来处于分居状态,她父亲并未住在家里。他也是爱孩子的,许多人劝我们为了孩子而和好,可是做父母的,难道应该为了孩子而凑合下去吗?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我女儿长期以来,一直都知道我们家和别的小朋友的家不一样,我总是以“爸爸出差了”把她对付过去,我知道这不是个好的回答,可又不知应该如何回答。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离异了,我又该如何向她解释呢?

茅于燕:对孩子说明父母分居或离婚的确是困难的。首先,她对父亲和母亲一样的亲爱;其次,她不能理解为什么忽然有一天她只能和父亲或母亲在一起;第三,为什么父亲和母亲不像别的小朋友家那样,住在一起呢?

单亲对孩子要有直爽的看法,要直爽解释分居的缘由:

1、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双亲家庭的孩子一样,都能成材,只是单亲要辛苦的多。不要担心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如人,这是根本。

2、不要有负罪感。造成离异或分居是双方的事,并不是某一个人造成的,而且也不是某一方好,某一方坏,是“不合”的结果。

3、要有这样的思想:离异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受和配偶离异的影响。应该让双方都有对孩子表示爱的权利和行动。

4、对孩子解释时,要有密切配合的时间、良好的心境,如实地告诉她真相,不要躲闪。讲真相时,只讲事实(比如性格不合、对许多事情看法不一样等),不批评,不让孩子对某一方有恨。

5、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简单地对她讲。

6、告诉孩子爸爸是爱她的,可以去看他、给他打电话,甚至让他到妈妈家里来看她。

7、行为界限仍应照旧,到爸爸那儿去时,也一样。比如不能把鞋脱在沙发上、吃完东西要把残渣倒到垃圾箱里、电视只看一会儿动画片等。

8、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的事与她无关,不是因为她而分开的。这一点很重要。有不少孩子有这种想法。

9、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仍然要管,不要因为舍不得她就放松教育。

10、不要和孩子一起反对另一个家长。

11、鼓励孩子更好地学习,独立性更强,自控能力更大,减少妈妈的任务。

12、一定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亲戚、朋友、邻居等)、在发生困难时(患急病、住处出现危险、赴医生的预约等),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他。这一点也要让孩子知道。

13、要尽量安排好自己和生活。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可以有一两个周末出去看看朋友、买买东西、散散心、让生活丰富多彩。烦恼是无用的。

14、注意自己身体健康,你的健康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15、给孩子更多的爱。

父母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


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

·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

·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

·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

·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

·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

·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

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是”,那么你在对待孩子绘画方面真的应该“补课”了。

提醒:父母育儿的大忌——过度教育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提醒:父母育儿的大忌——过度教育”,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终于有了自己的宝宝,爸爸妈妈们都很开心,想用最科学的方法教育宝宝,但是不知不觉,家长们就会走进一些误区。

1.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

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2.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

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3.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

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爱父母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