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 、词汇 、 语法 三个方面。

2.语言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 任意性 ,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 强制性 。

3. 语言观念 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4.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 双词句 阶段,再进入 多词句 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 阶段。

5.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 、替代音 、 重叠音。

6.词义窄化 的原因是儿童对某类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适当的抽象和概括水平。

7.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 、 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8.早期阅读环境包括 精神环境 和 物质环境 。

9.游戏法 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 )2.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 )3.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的语言能力。

(√)5.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6.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特别对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益的。

(√)7.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8.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 )9.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

(√ )10.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 )11.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12.视听讲做结合法中,“视”、“听”要为“讲”、“做”服务,在“讲”、“做”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 )13.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 )14.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15.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目标中包含着认知、情感与态度、技能和习惯这三个方面。

(× )1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17.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1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19.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0.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三、问答题(前4题每小题5分,后2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

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

答: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

②对幼儿语言学习行衣评价a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3.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

答:(1)选择适龄的读物;

(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3)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

(5)善用故事录音带;

(6)采用多种参与形式。

4.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

答: 日常生活和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往机会,使儿童通过实践,练习、巩固、理解和运用语言。日常生活和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有关各种事物和人际交往的丰富经验,为幼儿的语言活动积累了素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语言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

(3)通过区角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

答: 评价是与教育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所以评价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1)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评价要有正确、完整的认识,充分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提供真实的信息,使教师、家长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现状,以便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客观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制定或者参照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案,事先尽量考虑周全,减少误差;其次评价过程必须规范,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而不能主观武断、掺杂个人的感情或情绪因素,妄加评论和指责。如果评价者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价对象,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使评价活动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3)参照性原则。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

标准的制定,首先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性质的文件,这是确定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根本依据;其次要依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儿童在每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作出恰当的`规定,不可任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再次要依据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目标不但是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指南,也是教育活动评价的指南和参照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那种脱离目标另定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连续全面性的原则。教育实践是一个不断的运动、全面地发展的过程。教育评价必须要连续不断地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这就要求评价者既要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既要对语言教学的目标进行评价,又要对活动的内容、方法进行评价;既要对教学具的运用进行评价,又要对师幼互动进行评价等。同时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还应有连续性,对评价的资料要进行妥善的保存,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连续全面,反映出学前儿童语言动态发展的轨迹。另外还应关注评价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原则。

6.如何对0—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答:(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婴儿最初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父母亲和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内容丰富性,给婴儿提供模仿的榜样。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看、听、说、练是全面提高儿童语言水平、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多看。一方面是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语言知识,婴儿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②多听。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学习语言,必须先学会听。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与婴儿交谈时,有意让婴儿倾听别人讲话。

③多说。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随时随地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让婴儿无拘无束地说,是促进婴儿语言发展重要方式。

④多练。早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婴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学习说话。这就必须让婴儿多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是发展婴儿语言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为婴儿扩展词汇、丰富语言内容奠定基础。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婴儿学习语言需要经过反复出现、多次运用才能理解词义,掌握句式结构。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破句”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1):中班儿童语言教育目标

第一,谈话活动。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别人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话;乐意与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能说普通话,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不跑题;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抢着讲,不乱插嘴;继续学习交往语言,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第二,讲述活动。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逐步学会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的内容;能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第三,听说游戏。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发音,正确运用代词、方位词、副词、动词、连词和介词等;能说简单而完整的合成句;能听懂并理解多重游戏规则;学习较迅速地领悟游戏中的语言规则,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四,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喜欢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知道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能根据文

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

第五,早期阅读。能仔细观察图画书画面的人物情节、看懂单页多幅的儿童图画书的内容,增强预知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的能力;懂得爱护图书,知道图书的构成,有兴趣模仿制作图画书;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汉字认读的规律,并有主动探索汉字的愿望;喜欢描画图形,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汉字的笔画。

材料(2):盼盼的树朋友

盼盼和树木是好朋友,盼盼常常给大树、小树浇水,天天都要和小树说说心里话,在大树下唱歌、做游戏。小朋友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树啊?”盼盼说:“树是我的好朋友,我从早到晚都离不开它。”

不信,你们听听盼盼讲的故事。“早晨,妈妈叫我起床,我总是在床上赖一会儿,我最喜欢我的小床,上面可以睡觉,下面还有几个抽屉,里面放着玩具:有木鸭子、积木、七巧板……起床后,我要吃早饭了,我的小木碗里已经盛好了红枣稀饭,这是爸爸给我盛的。吃过早饭,我来到了幼儿园。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画画,每个小朋友坐一张椅子,四个小朋友用一张小桌子。画完画,我和小朋友们去图书叫看书。书架上有各种各样好看的图书。坐在地板上,我看得真开心,我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下午,我们跟着老师来到操场上玩,荡秋千、骑木马、坐跷跷板……一直玩到妈妈来接我回家。”

小朋友,你们发现盼盼的树朋友在哪里了吗?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本题无统一答案,按所设计方案符合要求的程度酌情给分。)

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见试题材料(1));

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

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①初步感知文学作品;②理解体验作品经验;③t迁移作品经验;④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①感知理解讲述对象;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③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①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②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③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④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①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②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③教师指导幼儿游戏;④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①幼儿自己阅读;②师幼共同阅读;③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④归纳阅读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