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带着孩子去听音乐会,去看美术展。有人会问孩子能看懂吗?孩子能听懂吗?其实无所谓懂不懂,孩子的一个艺术的环境里,就会慢慢培养起来他的审美和情操。

“大家看到孙悟空会联想到什么?”“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知道皮影戏是什么做的吗?”最近在美克美家中国公司“艺术家”课堂上,由该公司的设计师组成的爱心团队为当地某小学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欣赏课。当孩子们第一次见到绢人、皮影戏人偶,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

“在美国,艺术教育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小学、中学等都开有专门的艺术欣赏课程,老师会带领孩子们欣赏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各种艺术作品,讲解他们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等,但是这种课程在中国还比较少。”美克美家家具连锁有限公司副总裁贝特斯.奥尼尔这样告诉记者。

郑州市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周建勋提出,艺术欣赏对于孩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全世界的艺术作品都有一点是统一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对艺术的欣赏,是引导孩子追求真善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不但要让孩子看,还要教会孩子怎么去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比如问,你在这个里面感受到了什么等,了解了什么?孩子会跟你表达,向你倾诉。其次,通过对艺术的欣赏,鼓励孩子用艺术的手段表达内心世界,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更敏感更健康。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家长如果有时间,就多带你的孩子去欣赏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有视觉的享受,还能启发孩子对美的发现,鼓励孩子用艺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内心,引导孩子对真善美的识别,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扩展阅读

八大策略塑造孩子好性格!


.八大策略塑造孩子好性格!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不一定完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父母应该怎样从小培养呢,下面的一些策略或许你可以参考。

策略1: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预备好大餐,她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她入睡以后再做,她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她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

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她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她,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她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

人的耐心究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她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她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她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她。

策略2: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然骗骗她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她骗。

我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她知道:妈妈不会骗他,妈妈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她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妈妈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她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举个小例子:最初给乐乐穿衣服,让她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她总是哭闹着不肯,她或许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我马上把东西交回她手里,从此她便很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我。

策略3:始终如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定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假如你今天答应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她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策略4: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她好。比如:你认为她该睡觉了,你一定要她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她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她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策略5: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假如她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她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她的行动,她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她做。这时,你应该果断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她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果断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策略6: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爱好,你不让她做,她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

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乐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爱好,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她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她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她乱翻书不好,另一方面她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她: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她每次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她不仅会打开书橱,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她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策略7: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她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

乐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她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她自己收拾。她掉落的东西我让她自己捡起来,她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她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

策略8: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劳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劳,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

所以,我会让乐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她自己玩,不要打搅我;我会让乐乐知道我对她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我会让她知道我抱着他很累,让她自己走;我会让她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她知道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她说对不起;我会让她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0-2岁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2-4岁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好习惯、好品质?

0-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孩子饿了,母亲能及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亲能及时更换;孩子想动了,母亲也跟着动。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长时间感到痛苦,他就会信任世界、母亲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总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渐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

2-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原则一样,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就是什么事可以做,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让孩子为所欲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心情愉快、幸福,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当然,父母也要设置界限,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能过度的,如吃东西不能吃太多、看电视不能看太久。于是,孩子们也学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数事情是可以干的,但必须有节制。如果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后注定是个宅男宅女;相反,对孩子的欲望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会尊重法律法规,不尊重长辈、权威,长大会遇到大麻烦。

4-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家长笑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逐渐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标。

不过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管教孩子永远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几乎99%的失败管教都是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答案是,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去爱他(她):身体接触、赞美与鼓励、共享的时间、礼物、无偿服务(奉献)。父母可以使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也可以五种都用。

父母教育孩子是需要下功夫的,那么怎样改变自己呢?

有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很叛逆,不听话,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母亲感到很焦虑、无助,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因为他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是不需要改变的,不叛逆反而不正常。有些母亲是不了解孩子特定年龄的心理特点,了解以后就不焦虑了。但这位母亲了解了以后还是会焦虑紧张,这就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通过咨询,她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对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如此焦虑:她的母亲就很严厉,从小对自己管教很严,如果不听话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她内心对不听话、叛逆充满了恐惧,这也表现在她对孩子的表现上。如果这位母亲不做出内在改变,她的孩子将来也会跟她一样。还有一个例子是3岁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不礼貌、见人不打招呼、别人问候他也爱理不理的行为十分恼火,感觉很丢脸,天天说也没用。经过咨询,发现母亲虽然在外面很礼貌,但在家里,夫妻之间却不是很礼貌,回家或出门也不彼此问候,孩子的父亲经常对该母亲的问话不予理睬。孩子很聪明,学到了这些应对方式。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同一问题: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自己做不到,孩子也很难做到。但父母要想做出改变,光靠看书是很难的。

父母之道的培训班大致有两类:一类就是老师教给你一些儿童心理、性格培养方面的知识,然后就“拜拜”了,任你自生自灭;还有一类是在教授你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帮助你做出改变,比如通过定期的成长小组活动、会员的活动等,检验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的状况,有哪些障碍得不到解决,问题出在哪里,理解的误区在哪儿?

如果是前一类培训班,我觉得效果跟自学效果差不多;但如果是后者,则效果大大滴不同!为什么呢?因为父母要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家,意味着以身作则,意味着自己要做出改变,甚至很大的改变,这绝不是看几本书、听几次课就能改变的。你需要有个组织、环境,经常交流应用相关知识的经验、体会,有专业的老师在理论上做出指导,提高你的觉察力。这实际上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把你原来的性格缺陷修正的过程。比如接纳、倾听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本功,你看完书、听完课也觉得很有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你可能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怎么办?很可能又回到老路上,自生自灭了。

六岁以上的孩子还有什么途径还培养好性格?

我们目前只开6岁左右儿童的夏令营,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太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这种培训方式,6岁左右的孩子参加夏令营也能为他们即将到来的学校生活做准备。除了6岁班,我们还有7-8岁班和9-10岁班。

6岁班主要培养孩子的勇气、合作与分享、爱心、自律等性格特点,共4天时间,上课方式很活泼,不是简单的说教:有看电影、讲故事、玩游戏、演话剧等形式,老师在恰当的时候去点评,孩子还要发言、写作业(当然负担不重!)一切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的,效果相当不错,通常孩子们去了还想再去!

“好家庭”孕育“好性格”


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时期

从出生到性格基本成形,以下5个时期影响了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

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 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

2、幼儿期:自主感—羞愧 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

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学龄期:勤奋—自卑 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 青春期孩子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上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好性格需要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家庭气氛: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的家庭,青少年犯罪率高。

◎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孩子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孩子。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但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正确引导,也可使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

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

孩子的好性格从小咋培养


●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预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这时,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但家长能做到吗?家长能一次次都做到吗?

因此,家长应该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她,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她的性格的一部分。但是,人的耐心究竟是有限的,因此家长也需要让孩子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当你在忙时,孩子要求你陪他玩。你可以告诉他:“等一会儿,妈妈忙完了再陪你。”

●言出必行始终如一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然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

我不骗孩子。还刻意要他知道:妈妈不会骗他,妈妈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妈妈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她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定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假如你今天答应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假如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果断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较量。孩子从你果断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她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

当孩子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家长可以叫着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他自己收拾。孩子掉落的东西让他自己捡起来,摔倒后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做。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更应该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