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早教故事
2021-09-13 胎教早教故事 胎教早教 早教玩具早教咨询:你会将女儿富养吗?。
“穷养儿子富养女”,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说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进步和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关于养孩子的议题只增不减,养儿子和养女儿的成本、方式、培养方法等问题自是重点议题。加之近期轮番热播的家庭伦理类电影、电视剧以及新闻中不乏有许多对儿女教育问题的桥段和话题,在这种背景下,“穷养儿子富养女”的坊间说法再度被人们热议。不知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各位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你会站在赞成女儿富养的队伍,还是站在反对女儿富养的队列?赞成“女儿富养”的父母多数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家境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儿,将来步入社会后不会因贪图小利而受外界物质条件的诱惑;且这样被精心呵护和培养起来的女儿,在气质、修养方面会更胜一筹,将来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而反对“女儿富养”的一方则认为:赞成方的想法固然好,但那毕竟是太过理想的想法,如果富养条件下的女儿真能出落成高贵典雅、才华横溢、不爱慕虚荣、不过度贪图物质享受的女儿自然是很好的结果,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理想毕竟只是理想,现实结果往往会与理想有或多或少的偏差;反对方认为:想要在理想期望与现实结果之间划上等号,父母必须备加谨慎,对女儿的教育方式要有清醒的认识,否则稍有差池,会将理想中的“富养”变为“溺爱”或“宠养”,这样造就出来的女儿反而是自私的、任性的、爱慕虚荣的、贪图享受的。
由此可见,“富养女儿”这一议题并不是单纯的赞成或反对就能讨论的,而要慎重地、辩证地对待,对于其中的几个误区,家长们应该纠正:第一,富养之下的女儿并非一定能够抵御外界的物质诱惑。“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生活随时可能抛给我们的难题,每个人都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支撑自己坦然面对,富养的女儿习惯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能否接受生活可能丢给的清贫呢?
如若不能正确地面对这些清贫,富养的女儿会不会做出违背父母初衷的选择呢?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家长们慎重思考的;第二,富养的女儿并非一定会出落得高贵典雅。的确,优越的物质条件、精致的妆容和精心的培养可能会打造出一个气质非凡的女儿,但如若生活发生了变故,将这些物质条件摧毁,那么富养女儿赖以存在的外在条件将会失去,她们的内心还会依然气质非凡吗?
诸位父母在下定决心要“富养女儿”之前,一定要对“富养”有个清醒的、正确的认识,要明白:单纯地给女儿富足的物质条件是不足以培养出理想中的女儿的,关键是要“富养心灵”,要让女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让她们认识到人生的财富、良好的生活只有依靠正确的途径获取,才能最终获得心灵的宁静。
扩展阅读
美国父母“穷养儿富养女”吗?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美国父母“穷养儿富养女”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朋友的女儿在大学谈了一个男朋友,男孩是地道的美国人,他的父母都属于工薪阶层,但是薪水相对比较高一些,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和妹妹两个人从小到大都上的是私立学校。要知道美国的公立学校是免费的,连书本费父母都不用出,而私立学校那是几万一年的学费,从学前班到高中毕业,一个孩子的费用要二三十万元以上。
到了男孩上大学的时候,父母郑重其事地和儿子谈话,告诉他,父母对他的培养义务到此为止了,他已经十八岁,以后他的生活,包括大学学费都要他自己想办法解决,父母不再管了。
于是,这个孩子贷款付大学学费,假期和平时课余时间就去打工挣生活费,曾经连建筑工地的活都去干过。有一次生病了,接连几天发高烧,口袋里空空如也,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跟女朋友借了点钱买药买食物。女友看不下去了,说你跟父母说一声嘛,他说这点小事跟他们有什么好说的,别让他们担心了。病一好他马上又去打工了。
此时他的妹妹正在上高中,他的父母领着女儿,经常去参加高级会所的活动,到最著名的品牌店去买衣服、买首饰,假期到欧洲各地去旅游,去最好的餐馆吃饭……
看这家父母对待两个孩子的不同态度,真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名言:穷养儿子富养女。
他们从小让儿子受最好的教育,给他打下良好的基础,等到上大学时放手让他自己闯荡,孩子经过四年大学生活的磨练,父母何愁他的适应社会问题和工作问题,他自己早已百炼成钢了。而对女儿,也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同时让她见世面,见识那些奢华的东西,以后到了大场面也会宛如平常,不会为了一点物质的东西动摇做人的根本。
养育孩子不管是否“穷养儿子富养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的道理,让孩子自信快乐健康,长大成为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最重要的。
早教咨询:你知道吗宝宝撕书也是一种学习
很多宝宝喜欢撕书,妈妈对于这种现象往往赶快上前制止,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宝宝喜欢撕书也是一种学习呢?所以对于宝宝的这种行为,父母要予以理解和关注,关注宝宝的心理行为变化以及撕书的原因。
一般来说,宝宝通常在9个月大小的时候喜欢撕书,他开始摆弄书,并不是为了阅读,这时的书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和其他玩具一样的一种玩具而已。有时宝宝会觉得好玩,进行撕书,而且沉浸在撕书的乐趣中,让妈妈看到心疼不已。不理解宝宝这样的做法。
其实,在9个月年龄的时候,宝宝没有真正进入到“早期阅读”的阶段,她这个时候正处在手眼协调能力发展的时期,所以,在他们的眼中,撕书是一种学习过程,她不能理解妈妈说的“要爱惜书本、爱惜纸张”的观念,他们也不知道书是花钱买来的,撕掉不好。
这个阶段宝宝的撕书行为,其实是一种很好地练习左右手的反向运动,以及视觉的协调能力。宝宝在品味手指捏着纸以及用力的感觉,她会一遍一遍地撕,而且很有成就感。这时妈妈要学会理解宝宝,知道宝宝撕书是一种学习行为后,不要斥责宝宝或者制止宝宝,而是作为欣赏者来鼓励宝宝,让宝宝把撕的动作练得更好。
当然,对于花钱买来的或者收藏的好书,让宝宝这样撕着玩一定于心不忍,所以,妈妈可以给宝宝换书,让宝宝来撕一些不值钱的过期的报纸和杂志,让宝宝撕个够,当宝宝撕的动作得到充分练习后,她就会不再撕书。
那么,在这个阶段还要不要给宝宝看书呢?那是肯定得。这个阶段宝宝虽然没有早期阅读的能力,但是她会在接触的图书中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事情,并且渗入潜在记忆,“习以为常”,这都会使她养成早期阅读习惯的基础。
随着宝宝的成长,她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一个提高,她会渐渐喜欢别人讲故事,做角色扮演,当她发现妈妈有许多好听和好玩的内容时,她就会对书抱有强烈的认知愿望,这样循序渐进,到3岁时,宝宝就会认识很多文字了。这都是宝宝被自身认知欲望驱使所产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宝宝来说,撕书也是宝宝被自身认知欲望驱使的学习行为,并不是淘气或者故意破坏行为。因此,妈妈看到宝宝撕书一定不要大惊小怪或者呵斥制止,而是要善于引导,让宝宝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开发自身思维能力。
早教咨询:正确培养孩子与你分房睡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教咨询:正确培养孩子与你分房睡的方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怎样和孩子分房睡是很多爸爸妈妈关心的问题,这是一次比断奶还要难的“断奶”过程,这次的断奶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断奶”。尽管过程可能会有些揪心,但是对宝宝是有利的,下面小编教给大家一些与孩子分房睡的方法。
1、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去睡觉
在与孩子分房睡的时候,要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去睡觉。尤其是在入睡之前,可以给孩子听一些故事或者轻缓的音乐,放松他的心情,但是不要讲鬼故事或者节奏过快的音乐。如果孩子心情不佳,则要暂缓分房睡,分房睡的前提就是孩子的心情要愉快。
2、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
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间,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想要怎么装饰自己房间的愿望。这样孩子就会感到他长大了,可以自己说的算了,首先心理上就满足了孩子独立的需要。
3、给孩子找个替代物
如果孩子需要一个替代物,可以给他找一个枕头或者是娃娃之类的玩具。等到时间长了之后,孩子可以适应一个人睡觉了,就可以把替代物撤掉了。
4、打开房门,保持空间交流
在孩子刚开始单独睡的时候,可以打开孩子和父母的房门,让两个小空间连接起来,让孩子觉得他还是和父母在一个房间里睡觉的,只是不是在一张床上而已。这样的培养可以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意思,孩子会有一种安全感,慢慢的就可以自己单独分房睡了。
让孩子独立的睡眠是有很多好处的,既能有益于孩子的健康,也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机会,同时可以增加夫妻情感交流的机会。让孩子适应和父母分开房间睡觉也是需要技巧了,切不可操之过急。
深度好文: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
不知何时“穷养儿子,富养女儿”成为了诸多妈妈推崇的育儿信条,于是很多妈妈宁可自己穿着几年未变的外套、吃着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工作餐,一年半载不肯买书学习,却要送自己的女儿学琴棋书画、唱歌舞蹈,用名牌、吃大餐,每年旅游。殊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不妨听听这位妈妈的真实经历:
我一直坚信,富养的女儿才可爱,为了把女儿培养成知书达理气质优雅的“女神”,三岁让她学钢琴,四岁让她学画画,五岁让她学拉丁舞,每天勒令她看半小时书,定期带她去听音乐会,星期天去吃西餐,衣服也全是名牌。
家庭收入的一大半都花给了女儿,本指望辛勤付出了,就会闻到醉人的花香,可是,女儿看书时老喜欢东张西望,弹琴时也心不在焉,在饭桌上,总是嘴里包着饭,还要大声说话,走路也喜欢低着头,脾气还特别火爆,动不动耍脾气、生闷气。
看到这一切,我焦虑、愤怒,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对着她咆哮,一天到晚对着她唠叨,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让她好好看看,妈妈到底多么希望她好。
那天,当我再次对着女儿咆哮时,她把书狠狠一扔,不屑地说:“你有什么资格说我?看看你自己,穿着过时的衣服,从来不看书,说话大嗓门,一天到晚生气、唠叨、发愁。你自己都毫无气质,怎么能要求我变成淑女?”
女儿的一番话,让我惊得半天不能言语,为了给她最好的教育,这些年我节衣缩食,把自己的需求扔在墙角,顾不上打扮外表,也顾不上打扮心灵,本来以为化作一团春泥,能培养出一朵花来,想不到,花儿还没开放,就已经开始嫌弃脚下的泥土了。
一气之下,我跑到商场,把一直没舍得买的那件粉色裙子收入囊中,又配了一双裸色高跟鞋,顺便到美发店盘了头发,化了淡妆。
看着镜子中焕然一新的自己,不觉自信徒增,走在回家的路上,步子不自觉地放慢了,听着嘈杂的汽车喇叭声,看着来去匆匆的行人,我竟然没有像往常那样皱眉咒骂,而是轻轻哼起了歌。
回到家,女儿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很久,然后,露出一抹灿烂的笑,以前,她都是对我熟视无睹的呀。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不仅父母希望孩子美丽,孩子也希望看到美丽的父母。
这个发现让我决定重新回到十八岁,那个时候的我,每天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走在街上,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为什么有了孩子,我就要亲手毁了这道风景?
我还网购了一大包书,这些书,都是我一直想看,却又抽不出时间看的。其实,女儿看书时,我不用像个包工头一样死死盯着她,我可以躺在沙发上,悠闲地看自己的书啊。看到幽默处,会心一笑,遇到不解时,掩卷深思,深有感触时,还可以拿起笔,写下只言片语的读后感。在书海里畅游,尘世的繁杂顿时抛到脑后,只觉心里被安稳填满。
节假日,和朋友相邀,到一直向往的避暑山庄或休闲胜地去旅行,抛下家务,抛下孩子,在青山绿水间放逐自己,任心如白云一样飘忽,只觉人生无限美好。回到家,整个人容光焕发,心情无限好,忍不住把旅途中的见闻,以及自己的所感所悟发到微博上,再配上美丽的照片。女儿不经意间看到这些,忍不住酸溜溜地说:“妈妈,下次可不可以带我一起去?”
我练瑜珈,学跳舞,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心里仿佛住进了一个太阳,不再动不动生气、焦虑,脸上的笑容多了,步伐优雅了,不再唠叨了,也更自信了。
这些改变,让我自己都忍不住欣喜,更欣喜的是,我发现女儿也慢慢地开始改变了。她走路开始昂首挺胸,练琴时开始专心致志,看书的时间一再延长,也不再耍小性发脾气,学习成绩也开始逐步提高。经历了那么多的努力与挣扎,十岁的她,终于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变得越来越美好,如一朵慢慢绽放的花儿。
我把对女儿的要求放到自己身上,希望她做到的,我自己都尝试了一遍,没想到,居然产生了如此的神效。原来,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只有自己变得美好了,孩子才会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