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网zj09.com儿童古诗频道的小编为您提供优质的“儿童古诗词”相关内容,本文《儿童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注释

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释义“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冰心:比喻心的纯洁。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芙蓉楼送辛渐》写作背景

这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苎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zj09.com编辑推荐

古诗黄鹤楼崔颢带拼音版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


古诗黄鹤楼崔颢带拼音版

huánghèlóu

黄鹤楼

cuīhào

崔颢

xīrényǐchénghuánghèqù,cǐdìkōngyúhuánghèlóu。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huánghèyīqùbùfùfǎn,báiyúnqiānzàikōngyōuyōu。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qíngchuānlìlìhànyángshù,fāngcǎoqīqīyīngwǔzhōu。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rìmùxiāngguānhéchǔshì?yānbōjiāngshàngshǐrénchóu。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是一首登楼怀古思念乡土的传世佳作。首两联劈空写来,发人去楼空、岁月不再之慨,寄托着诗人入世虚无的悲叹,末两联以明丽之景写江中景色之美,画面顿生明暗对比,但随即落笔暮霭烟波,景致陡暗,原来是乐景写哀,归思难收,令人读罢,如幻如梦,愁绪无限。传说李白登此楼,本欲作诗,见楼中题有此诗,自叹不如,搁笔而去。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古诗黄鹤楼崔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古诗带拼音版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古诗翻译及答案


古诗带拼音版

shuǐdiàogētóuqiūsèjiànjiāngwǎn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yèmèngdé

叶梦得

qiūsèjiànjiāngwǎn,shuāngxìnbàohuánghuā。xiǎochuāngdīhùshēnyìng,wēilùràoyīxié。wéiwènshānwēnghéshì,zuòkànliúniánqīngdù,pīnquèbìnshuānghuá。xǐyǐwàngcānghǎi,tiānjìngshuǐmíngxiá。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niànpíngxī,kōngpiāodàng,biàntiānyá。guīláisānjìngzhòngsǎo,sōngzhúběnwújiā。quèhènbēifēngshíqǐ,rǎnrǎnyúnjiānxīnyàn,biānmǎyuànhújiā。shuísìdōngshānlǎo,tánxiàojìnghúshā。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2古诗翻译及赏析

翻译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赏析

沧海林泽,云霞明灭,松竹苍翠,曲径幽寂----那里有身心的自由逍遥;一方面有声声入耳的边塞风号,云间雁鸣,战马长嘶,胡笳哀唱--那里有抗敌复土的鏖战……这是传统士人常见的矛盾心态,既有山林高高隐的向往,又有国家兴亡的关怀。

3阅读答案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参考答案

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2、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送春王令古诗拼音版 送春古诗翻译


送春王令古诗拼音版

sòngchūn

送春

wánglìng

王令

sānyuècánhuāluòɡènɡkāi,xiǎoyánrìrìyànfēilái。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zǐɡuīyèbànyóutíxuè,búxìndōnɡfēnɡhuànbùhuí。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送春古诗翻译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3送春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秦楼月芳菲歇古诗带拼音版 秦楼月芳菲歇古诗翻译


古诗带拼音版

qínlóuyuèfāngfēixiē

秦楼月芳菲歇

xiàngzǐyān

向子湮

fāngfēixiē。gùyuánmùduànshāngxīnqiè。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shāngxīnqiè。wúbiānyānshuǐ,wúqióngshānsè。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kěkāngèngjìnqiánlóngjiē。yǎnzhōnglèijìnkōngtíxuě。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kōngtíxuě。zǐguīshēngwài,xiǎofēngcányuè。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2古诗翻译

暮春时节,芳菲飘落,登高遥望故国,内心悲伤痛切。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更让我伤心欲绝。

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龙节又快到了,追昔抚今,眼中泪水流尽,像杜鹃鸟那样啼出鲜血来。在一片凄厉的子规声外,是故国破败的河山。

3古诗赏析

《秦楼月·芳菲歇》是南宋词人向子諲所作的一首词。全词行文情景交融,格调苍凉,以真情和血泪将家国之痛抒写得自然、深沉,最后用悲凉的景语作结,情景交融而又一波三折地抒发了词人对故居的怀念,对中原沦丧的痛心和对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不满。

古诗送灵澈带拼音版 古诗送灵澈注释及译文


古诗送灵澈带拼音版

sònglíngchè

送灵澈

liúchángqīng

刘长卿

cānɡcānɡzhúlínsì

苍苍竹林寺,

yǎoyǎozhōnɡshēnɡwǎn

杳杳钟声晚。

hélìdàixiéyánɡ

荷笠带斜阳,

qīnɡshāndúɡuīyuǎn。

青山独归远。

2古诗送灵澈注释及译文

注释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译文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古诗送灵澈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带拼音版 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翻译


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带拼音版

sòngyángshìnǚ

送杨氏女

wéiyīngwù

韦应物

yǒngrìfāngqīqī,chūménfùyōuyōu。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nǚzǐjīnyǒuxíng,dàjiāngsùqīngzhōu。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ěrbèikuàngwúshì,fǔniànyìcíróu。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

yòuwéichángsuǒyù,liǎngbiéqìbùxiū。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duìcǐjiézhōngcháng,yìwǎngnánfùliú。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zìxiǎoquènèixùn,shìgūyíwǒyōu。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làizītuōlíngmén,rénxùshùwúyóu。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pínjiǎnchéngsuǒshàng,zīcóngqǐdàizhōu。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xiàogōngzūnfùdào,róngzhǐshùnqíyóu。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biélízàijīnchén,jiàněrdānghéqiū。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jūxiánshǐzìqiǎn,língǎnhūnánshōu。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guīláishìyòunǚ,línglèiyuányīngliú。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2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翻译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赏析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女自小相依为命,感情颇为深厚。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二女自然更加怜爱。在大女儿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爱,骨肉情,跃然纸上。“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可作红衣千秋楷模。

古诗登鹳雀楼带拼音版 登鹳雀楼明白什么道理


古诗登鹳雀楼带拼音版

《dēnɡɡuànquèlóu》

《登鹳雀楼》

zuòzhě:wánɡzhīhuàn

báirìyīshānjìn

白日依山尽,

huánɡhérùhǎiliú

黄河入海流。

yùqiónɡqiānlǐmù

欲穷千里目,

ɡènɡshànɡyìcénɡlóu

更上一层楼。

2古诗登鹳雀楼译文和赏析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11]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3登鹳雀楼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襟。

相关推荐